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说课标、说教材
第三单元单元整体说明(人教版九年级上)-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整体说明(人教版九年级上)-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单元整体说明◆单元教材分析小说是虚构的文学作品,是用文字讲述出来的故事。
小说家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描绘出了一个比现实世界更细致、更深入、更凝练的世界。
学习这一单元,师生将随着小说家的描述,步入各种各样我们从未到过的世界。
在这一册书中,文学作品不再和记叙文、说明文混编在一起i而是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这一单元我们就要学习四篇主要写少年生活的小说。
少年生活是贴近学生的题材,教师应该引领学生结合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带领他们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并结合小说中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最终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本单元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以少年生活为选文的统帅,有以下几方面的安排:时间跨度上,从二十世纪初期作品到近期的新作;地域跨度上,从国内到国外;空间跨度上,从中国社会到学生身边的公开课。
可见,文章选取了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文化下的少年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
另外,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合作性学习。
通过阅读提示、研讨与练习,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阅读;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单元整体目标1.四篇小说以少年生活为题材,描写了各时期、各空间、各国界的少年生活的故事,描写的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成长历程阅读体昧小说的内涵,理解小说的主题。
学生通过整体阅读走进作家描述的世界,深入体会,达到情感的共鸣与升华。
2.小说叙述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这三方面紧密结合在一起,学习过程中,引领学生认识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注意结合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领会小说的艺术魅力。
3.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小说的叙述语言、叙述人称和叙述顺序,认识到不同的构思运用对小说主题表达作用不同,产生艺术效果也不同。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诗词三首说课稿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诗词三首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诗词三首,包括《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
这三首诗词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其中,《沁园春·雪》描绘了北国雪景的壮美,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爱这土地》以土地为象征,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乡愁》则以个人的乡愁折射出整个民族的心灵历程。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诗词鉴赏能力,但对于现代诗词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思想内涵,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现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思想内涵,把握诗人的情感。
2.难点:深入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以及诗人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诗词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北国雪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沁园春·雪》的意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和《乡愁》。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教师进行指导。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深入剖析诗词的意境和思想内涵。
5.情感体验:让学生闭眼聆听诗词的朗读,感受诗人的情感。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重要性和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诗词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研课标说教材演讲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莘县河店镇中心初级中学的教师姬长仓,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年之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说课标◆总体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
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
三者互相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具体的目标有十个: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段目标(一)识字与写字(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最新说课稿模板7篇

【精品】说课稿模板7篇一、说教材:《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语文的传统篇目,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小说描写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他们在国外发了财的叔叔回家,可当他们意外发现于勒叔叔不过是一个贫穷落魄的小贩时,竟然拒绝和他相认。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于勒的贫富变化牵动着菲利普夫妇的“变脸”,深刻揭露了冰冷的亲情关系,发人深省。
二、说教法:1、教学设想:这篇小说的教学,应以人物为中心,在曲折的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进而领会作品的丰富内涵。
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能联系实际,对作品的主题多元化的评价,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准确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2)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小说主题。
能力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教学重难点:重点:(1)准确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小说曲折巧妙的构思(2)理解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难点: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4、教学方法:(1)线索教学法:抓住“金钱”“称呼”、“亲情”三者的变化关系这条主线,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梳理情节,自然地感悟主题。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创设情境,以精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课应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学习、感悟新知识。
小说故事性强,其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往往比较关注主要人物的结局。
因此小说的阅读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但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题的把握较薄弱,须重点指导。
2、学法指导:①朗读法:这篇小说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幽默,因此应将精读与泛读有效结合起来。
②比较法:于勒三次变化的身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迥异的态度变化,以及文中叙事主体“我”与家人对于勒不同态度的对比,都值得玩味。
《孤独之旅》说课稿3篇

《孤独之旅》说课稿3篇《孤独之旅》说课稿1第一说教材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⑴《孤独之旅》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其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把握小说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的能力。
⑵此外这篇课文虽然只是长篇小说《草房子》的节选,但它也拥有主要的人物——杜小康父子、有完整的情节——杜小康在失学之后与父亲放鸭的经历、以及关于鸭群、芦荡、暴风雨的细腻的环境描写等小说的三要素,对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学情分析就学生的情感结构来讲,九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非常有限,思想上还不太成熟,所以在理解“孤独是成长中的一道美丽而残酷的题目”存在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去引导他们理解主旨,明白“孤独”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感受和成长的必修课。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小说这种文体也有了一些接触,但是他们理解的现状是感性的多一些,理性相对不足,所以教师可以将小说这种文体三要素及描写方法的抽象知识放入具体的文本分析里去理解和体味,以加深学生对小说这种文体的认识再次是教学目标根据这篇课文的文体特点并结合小说三要素在文中的具体体现,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浏览课文,抓住__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出主人公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而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能力目标找出文中集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味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人物心理刻画的作用。
(孤独是每个人每个时候都会有的一种心理感受,处理好它对人性格的培养至关重要。
特别对正处在性格形成期的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所以我将)(3)情感目标理解孤独是成长历程中的催化剂,学会在孤独的旅途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明白克服孤独就是自我内心学会承受。
最后是教学重难点本篇课文的题目为孤独之旅,对题目的解读直接关系到__的行为脉络和主旨体现,所以我将重点设计为,理解“孤独之旅”的重要内涵。
难点:品味环境描写对主人公性格刻画的所起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材解读人教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说课稿

展评课说课稿说课时间: 2023 年 10 月 28 日说课题目:《水调歌头》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它是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的一首诗。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二、说学情由于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中绝大多数对古诗词的学习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对古诗词的了解不够系统深入,需要简单介绍有关词的知识,多安排时间让学生朗读、理解、背诵。
此外,平时缺少生活积累、人生体验使得对于古词这种对语言感悟,对人生体验要求较高的文体来说,学生的阅读品味更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3、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通过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说教法1)自主学习法。
2)诵读品味法五、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唤起体验(出示明月图片)师:从小学到现在你一定学过很多有关月亮的诗,那每当你抬头赏月之时你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有关月的诗句呢?说起月亮,我们几乎很少有人会说不喜欢。
中国古代文人尤其是。
曾经有人这样说,如果你拿起一本中国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
于是乎千里婵娟是月;芦花深处有月;小楼吹笙有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
中国诗人说中国的月亮一片冰心,它可以把我们诗人的情怀寄托在浪漫的月亮上,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旷世奇才一生爱月有月的一位词人苏轼,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美丽的词《水调歌头》,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这首词,看看他到底要借月亮诉说一种什么样的情怀?二、朗读体会(读月)1、同学们这首词之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提前预习了,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怎么检查呢?苏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我要求同学们字正腔圆地读,声情并茂地读,读出节奏现在就带着你们的第一感觉融入你们的情感先自由的试读,我们请同学起来单独表演,其他同学要作点评?2、再齐读并思考:你觉得这是一首怎样的词,或者你有什么疑问?三、悟“月”1、有人说,读词读出情感了必须得懂的词得情感,现在如果我要问这是怎样的一个夜晚,月亮又是怎样的?2、再次询问;这是哪个时候的月亮?你是从哪里得知的?(小序)苏轼是一个大量用小序的词人,请生再说你还从从小序中发现什么(时间、事件)进而请生概括讲解小序的作用(交代写作的目的及背景和情感)3、对着月亮怀子由的情感在词中应该非常多,看看词中哪里特别浓情的写到他盼子由,盼团圆,但是却未能见到?(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同学们你们说这是月亮惹的祸吗?请生理解这句话,他是对月亮赞美还是埋怨?四、写“月”1、看着美丽的夜晚,皓月当空,苏轼却不能和子由团聚,苏轼对月进而埋怨起月,为什么呀?月亮是人吗?它有情感吗能听到苏轼的埋怨吗?那月亮也太可怜了?假如你是月亮,你能替自己伸伸冤吧仿写句子:不关我月亮得事呀,是------------三、再次细读品味探究1、苏轼借着月亮还想表达什么?我们缓解一下气氛,师读上阕你们来思考思考除了怀子由,还把词人得什么情绪也写到了词中?(着重找“兼”字)2、虽然在词中苏轼有不能和亲人团聚得苦闷,也有政治上得失意,但他没有因这些事而郁结其中,而是很豁达很乐观,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苏轼的旷达情怀?四、拓展总结总结:人生的聚散离合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并非人力所能左右,这是人生无法摆脱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伤悲,在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普遍而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乐观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九上第三单元说课标说教材文稿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说课标、说教材”解读文稿大荔县冯村初中李桂娥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少年生活。
接下来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大方面谈谈我的理解,敬请指教。
一、说课标1、课程目标课程总目标形式上:旧课标直入主题,分点介绍,新课标前面加入了:1、目标设计的三维角度;2、目标设计的着眼点;(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结论:加强了指导性、引导性;明确了正确目的。
内容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集体主义精神;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3、发展个性;4、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5、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1、阅读中注重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2、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3、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突出: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的积累过程与方法目标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媒体学习语文。
突出:学会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需要结论: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九上语文课标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540个,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 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4.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过程和方法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1.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2.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3.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内容标准识字与写字书写姿势正确。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累计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能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学习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
阅读有一定的阅读速度,理清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品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看法,并能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阅读疑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说课稿东七初中语文组张萍我的说课流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板块。
第一、说课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7----9)的课程目标是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具体提出的,结合我要说的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内容,我重点说一下和小说阅读相关的课标要求。
(一)、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学生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阅读速度,能熟练的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二)、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四)、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五)、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感人情节,能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六)、领悟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七)、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了解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新课标从朗读的方式、速度,到课文内容的把握,到词句的品味,到领悟作品的内涵,再到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层层深入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而且还提出了学习语文的科学方法: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和旧课标相比,新课标特别强调了:阅读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胆质疑,解决疑难。
语文学习,就是要善于积累,厚积而薄发,敢于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
第二:说教材。
我将从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立体整合,三方面解说。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一共编排了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诗歌,歌咏自然。
第二单元:演讲稿书信,感受精英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山三中 李晓燕
说课标说教材结构
• • • • 一、说课标 二、说教材 三、中考分析 四、说建议
课程目标
1、发展语言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2、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 好的语感。 3、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4、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 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故乡
第 三 单 元 教 材
小说中触及了当前的一些教 育现象。
教学设计思路
。
第九 三年 单级 元上
以人的发展为本,面 向全体学生。
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建 设现代语文课程。
加强整合优化, 将三维目标融为 一体。
编 排 意 图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达到 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 从而提高学生能力 提升 学生素养。
如《故乡》中精 彩的对白,高妙 的白描,精辟的 议论。
《孤独之旅》中 出色的环境渲染, 细腻的心理刻画, 逼真的细节描写。
朗读指导法
点拨法
教学方法
设置疑点引导学 生质疑思考,充 分调动主观能动 性,自主探究, 丰富情感体验, 培养创造性思维 能力。
圈点批注法 学习方法
教 法 学 法
2课时
2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 孤独之旅
3课时
2课时
故 乡
心 声
课 时 安 排
三、中考分析
理解小说标题,揣摩 人物形象,把握故事 情节,环境描写的作 用,概括主题内容, 分析写作技巧,品味 语言特色。 重点考查人物的性格 特点和刻画人物的方 法,小说多样化的表 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写作要能运用多种手法 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
对学生的综合能 力考查。
探究小说主题,赏析富 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 学 目 标
辨析环境的作用。 欣赏小说的语言。
引导学生通过阅 读,把握对小说 人物形象的分析 和评价。
教 学 重 难 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阅读中形成自己的阅读 感受与体验,作出自己 的阅读评价。
对《故乡》主题 的理解,对《孤 独之旅》文题 “孤独”含义的 深层领悟。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总 目 标
1.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 健康的审美情趣。 2.形成积极的人生态 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3.提高文化品位和审 美情趣。
内容标准
1、在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体会 小说的主题。 2、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 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 3、了解小说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艺 术风格。 4、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阐发, 并不断积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第九 三年 单级 元上
综合性学习
通过摘录名言、创办 专栏、演唱歌曲、抓 拍照片、撰写文章等 形式让青春绽放美丽
二、教材结构
一个孩子在牧鸭中成长的 故事。
孤独 之旅
写“我”眼中的“故 乡”与儿时的“故乡” 和理想中的“故乡” 的巨大反差。
我的叔 叔于勒 心声
描述的是一个“贫穷则 兄不认弟”的故事。
字形
正确书写 正确理解 学会运用
评 价 建 议
综合性学习
成果展示交流 合作态度 参与程度
搜集信息 整理材料 发现问题 探索问题
小组合作 评价
积累知识 教学技能 情感育人 张扬个性
重课堂生成 学生作品成果展示 学生资源
敬老院 社区
教师资源
时事
地方风俗
阅读其他版本教材
教材资源 插图
资料袋 综合性学习
最大限度地利 用课内资源 课 程 资 源 开 发
1、重新设计人物命运。 2、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生活感 悟写片段作文。 3、提取小说主要情节,缩写故事。
写作 口语交际
阅读 识字、写字
初中阶段要求能累计认识 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 3000个会写。本单元生字 词不多,但较重要,应让 学生积累文中重点字词。
1、能用普通话复述小说情节。 2、介绍小说人物。 3、叙述自己的成长经历。
对“综合性学习”部分 的考查,主要以仿写句 子的形式出现。
中 考 分 析
四、说建议
自主拟题 少写命题作文
贴近学生生活 易于动笔,乐 于表达
写作知识 精要有用
自我修改 互相修改
具体交际 情境中进行
贴近生活 语言修养
写作
口语交际
重视诵读 强调朗读 探究性 创造性 扩大阅读量 对比阅读
阅读
教 学 建 议
综合性学习
书本与实 践结合
语文知识 综合利用
听说读写 整体发展 与其他 学科沟通
写作的过程
古诗文借助注释和 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默读的方法、 速读、效果和习惯
情感态度
写作材料准备过程 作文修改的过程 态度和方法
写作
加强平日的 诵读评价
阅读
评价方式多样
口语交际 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 识字写字
字义
字音
正确拼写认读
不去做个性化评价 只关注所喜爱的 人物命运 只愿意看生动的故 事情节 只关注优美的自然环 境描写
学 情 分 析
不去反思社会环 境描写的巧妙作 用
揣摩小说是怎样通过外 貌描写、心理描写、动 作描写、语言描写、神 态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的。 了解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和环 境。初步培养阅读小 说的能力。
社会资源 网络 影视
合理开发 课外资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校
校史馆
开心辞典 百家讲坛
风景建筑
校园文化
谢 谢 大 家 ! 敬 请 批 评 指 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