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

【最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

课改教学工作总结:寻找课改核心地带深度建构课堂模式

春风传喜讯,蛟龙踏歌来,我们踏着时代的节奏,带着新年的祝福,怀着未来的憧憬,告别了令人留恋的_,迎来了崭新的_.值此期末结束之际,我们总结过去,规划未来.这学期,我们高举〝为生命而教育〞的办学思想旗帜,紧紧围绕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践行〝大科创〞素质教育模式.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实现〝让优质成为常态〞的教学管理目标.教导处在陈校长的领导.各部门的协作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寻找课改核心地带

课程改革已经走过十年,但是常态的学科教学仍然是经验型的简单重复,教师的工作注重的仍然是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忽视学生整体知识的建构和人格品质的培养熏陶,常态的教研工作多是外加型的,有活动无成长.我校在推进课程改革中,努力在寻找课程改革的核心地带,致力于课程改革四个方面的建设,即课程文化的培育,课程内容的调整,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学评价的改革.

1.培育课程文化..陈校长多次进行全校性的课改培训,引领大家深度思考教育是什么,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大家明确了我校以构建〝大科创〞素质教育模式深化课程改革,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要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实生活的适应力,未来社会的竞争力,健康不竭的发展力,辨证独到的思想力,培养健康.乐观,.诚信.正直.坚韧.博学.儒雅.创新,也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我们组织各教研组学习讨论了基于〝为生命而教育〞的办学思想下的学科价值,总结了具有学校〝生命课堂〞特色的学科教学特点.

2.调整课程内容.我校建构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隐形课程〞四维一体的

自主性课程体系,丰富和拓展课程内容.基础型课程着力发展学生的基础学力.拓展性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以每周两节选修课的方式呈现8大类32门课程从学生选择,同时提供八大社团供学生学习之余选择学习.探究性课程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四至六年级的学生每学期完成一个小课题的研究.

3.教学方式的转变.我们确立了_55〝生命课堂〞教学模式,主张〝以学生为中心,

活动为主线〞的自主课堂教学.教师将生命融入课堂,将自主融入学习,将疑思融入教学,将评价融入过程,建构了〝疑思导学〞两环四法课堂教学模式.即〝两环〞就是〝疑〞和〝思〞.〝四法〝就是〝学疑〞〝思疑〞〝学思〞〝导思〞四种教学策略.〝疑思导学〞教学主模主要围绕教学目标,〝学〞中有〝导〞,〝导〞中有〝学〞,在〝疑〞与〝思〞的互动中不断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

4.课程评价的改革.建构各学科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我们在上学期的所做的基础工

作基础上,系统建构了学生学业评价,建立了>,涵盖学校的基础课程的9门功课,拓展课程的选修课程学习及社团参与情况,探究性课程的参与水平.每个学科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了学科的阶段成果.关注了学生未来学习的期望.此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并学会反思,引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真实的关注,引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全面反思,支持学校的工作.此评价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所倡导的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标准的统一,评价内容的科学,评价过程的真实,实现了〝等级+评语〞的学科评价方式.完善选修课程评价.教导处拟出了>,内容包括对学生进行了的学分制学业水平评价;对教师进行的选修课程开发和实施水平的评价.

二.深度建构课堂模式

生命课堂教学建模走过两年,从学习到实践,从感性到理性,从自主研讨到协力研讨.这学期,我们的建模工作以教研组呈现教学建模成果的方式,强力推进生命课堂教学建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工作.

(1).确定了生命课堂教学主模

在上学期学校举行的〝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暨生命课堂教学建模〞活动中,每一位老师都构建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其中,根据自然生态的儿童观,疑思结合的教学观,学贵有疑的学习观建构的〝疑思〞教学模式特别引人关注.这种教学模式以问题为载体,将科创的学习品质.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质疑和解疑的过程中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同时,探究能力也得到培养.我们在反复的课堂教学建模的实践中,生成并建构了基于〝生命课堂〞和自主性教学的〝疑思导学〞教

学模式.确定了我校〝生命课堂〞的主模〝疑思导学〞模式,探索出〝疑思导学〞教学模式的〝两环四法〞教学策略.

(2).辅助性模式特色突出

这学期,全校六个教研大组举行了教学专题研讨,精彩呈现研究成果.根植生命课堂,深化课堂建模研讨.各组以子课题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全体教师全程参与,磨课上课,大家从感性走向理性研讨,从关注生命和提升课堂质量的角度思考为什么,从模式是什么思考模式概论,从操作层面总结模式实施方法回答怎么样的回答以子课题组深入建模,开展研究,建模丰实〝自主教学模式〞〝任务教学模式〞〝疑思教学模式〞〝仿创教学模式〞〝体验教学模式〞.语文低段组呈现了〝创景表达〞写话,语文高段组呈现了〝疑思〞阅读教学,数学两个组提供了〝疑思导学〞模式,英语组深化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体育组继续〝悦动创生〞教学模式研讨,音乐组深化〝情景声〞教学模式,美术组深化〝赏创〞教学模式,科学组深化〝疑创〞教学模式.每个组都完善了模式概论,理性地思考了组内模式的价值.理论基础和操作方式.

(3). 课例研究打造精品课堂

磨砺精品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团队合作,集体攻关,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备课组.教研组建设又上新台阶,大备课.小备课.二次备课.专题研讨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的道路.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个性发展,成为校本教研的主旋律.促进师资队伍的共创共生,为青年教师展示个性.显露才华提供了舞台.新教师汇报课.观摩课.建模示范课.市区公开课.对外接待课,课课有创新,堂堂有进步,全体教师合力打造一批精品课堂,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课例研究有效促进青年教师村成长,有效促进教研组.备课组教研主题化.规范化.

三.学科建设显特色

1.选修课程打造精品课程.选修课程是拓展性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选修课程要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培育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学力的价值追求.三年来,我们开发了〝科创.美术.音乐.体育.语言.书法.思维.综合〞等八大类共三十二门选修课程,一批课程价值突出,课程方案详尽,课程资源整合度高,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实施规范严谨,教学效果优良的优秀选修课程脱颖而出.根据>,评选出九个〝首届校本(选修)课程建设优秀成果奖〞.他们是:开

发实施〝国学(弟子规)课程〞的袁春玲老师;〝小主持人〞课程的熊秀红老师;〝英语话剧〞课程的樊小琴老师;〝丝带绣〞课程的聂金莲老师;〝合唱〞课程的杨红萍老师;〝拉丁舞〞课程的肖玉美老师;〝阳光驿站〞课程的张莉老师;〝五子棋〞课程的翁志长老师;〝国际象棋〞课程的邓偲娟老师.

2.语文建设成效突出._年_月25至27日,全国〝首届中华文化经典教育成果展示及表彰活动〞在北京中华文化学院召开.我校由于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成效显著,获得〝首届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先进单位〞称号,陈伟校长获得〝中华文化经典教育杰出贡献奖〞,陈曦副校长.袁春玲老师.薛德红老师.袁华老师.叶青老师获得〝中华文化经典教育优秀教师〞称号.我校袁春玲老师和聂金莲老师代表学校>课题组作了交流.他们从我校在研究中对阅读量.阅读要求.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入手,详细介绍了我校构建的〝小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性评价体系〞.其中列举了大量的数据.案例.调查分析报告和图片资料,

1/3 _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