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裘建新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前言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和掌握机械基本原理的基础。

在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选题设计机械结构或进行机械元件的计算。

本指导书针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旨在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设计任务。

二、课程设计要求1.任务简介本次设计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机械原理课程所学知识,选择一个机械结构或元件进行设计。

设计内容应包括机械结构或元件的图纸绘制、力学计算、材料选用及性能参数的计算等内容。

设计过程中应体现出完整的设计思路和严谨的设计方法。

2.任务要求(1)设备或结构选题应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创新性,难度适宜。

(2)选题应能够反映机械原理课程所掌握的理论和方法。

(3)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结论的严谨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5)设计文档应包括设计思路、图纸、计算过程、结论及评价等内容。

三、设计流程1.选题在设计之前,需首先明确设计对象。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知识,选择一个机械结构或元件进行设计。

选题要求符合任务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创新性。

2.方案设计选定设计对象之后,学生需要进行方案设计。

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目标和要求,包括结构尺寸、负荷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要根据目标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并确定适当的加工精度。

3.图纸绘制图纸是机械结构或元件制作的重要依据,学生需要根据设计方案绘制相关图纸。

图纸应包括整体图、局部图、零配件图等内容,并注明尺寸、标注、公差等要素。

4.力学计算机械结构或元件的承载能力是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学生需根据机械原理课程所学知识,进行结构的力学计算,分析机械结构或元件的受力情况,并评估其承载能力。

5.材料选用及性能参数计算材料对机械性能的影响非常重要,学生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计算材料的性能参数,如强度、韧性、硬度等。

平压印刷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平压印刷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湖南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资料袋机械工程学院(系、部)2009 ~ 2010 学年第 2 学期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职称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题目平压印刷机成绩起止日期2010 年7 月 2 日~2010 年7 月10 日目录清单湖南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09 — 2010 学年第 2 学期机械工程学院(系、部)机械设计专业081 班级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平压印刷机完成期限:自2010 年7 月 2 日至2010 年7月10 共1周内容及任务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二、设计任务进行平压印刷机的运动方案和传动系统设计确定平压印刷机的原理的和运动形式,绘制工作循环图;设计几种运动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对选定运动方案进行运动分析与综合,并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进行机械动力性能分析与综合;三、设计工作量编写说明书一份及机构图一张。

进度安排起止日期工作内容主要参考资料指导教师(签字):2010 年月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平压印刷机起止日期:2010 年7 月 2 日至2010 年7 月10 日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成绩指导教师(签字)机械工程学院(部)2010年07月10 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平压印刷机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时间:2010年7月目录一、平压印刷机的功能及设计要求 (3)二、工艺动作分解 (4)三、运动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5)四、设计方案一 (6)五、设计方案二(主方案) (7)六、动力传动分析 (11)七、动力系统参数 (12)八、运动循环图 (12)九、方案评价 (13)十、参考资料 (13)平压印刷机一:平压印刷机的功能及设计要求1.功能1)平压印刷机是一种简易印刷机,适用于印刷八开以下的印刷品。

2)工作原理:将油墨刷在固定的平面铅字版上,然后将装了白纸的平面印头紧密接触而完成一次印刷。

其工作过程犹如盖图章,平压印刷机中的“图章”是不动的,纸张贴近时完成印刷。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手册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手册

一、课程设计的意义、内容及步骤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产品种类日益增多,对产品的机械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机械设备设计首先需要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构思、各种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的选用和创新设计。

本指导书旨在根据高校工科本科《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要求:结合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使学生能受到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初步训练,并能对方案中某些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针对某种简单机器(即工艺动作过程较简单)进行机构运动简图设计。

设计过程指从明确设计任务到编制技术文件为止的整个设计工作的过程,该过程一般来讲包括四个阶段:1)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2)原理方案设计;3)技术设计;4)施工设计。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主要完成前两个任务,完成的步骤如下;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设计结果体现创新精神。

2.方案设计阶段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参观讨论,分析机器的结构、传动方式、工作原理,给出至少两种运动方案,并对其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3.方案确定以后,进行机构尺寸综合和机构运动分析时,每个学生的参数不同,独自设计。

若发现尚未达到工作要求,应审查方案,调整机构的尺寸,重新进行设计。

4.每个学生绘制一张图纸,应包括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简图和机械运动循环图,一两个主要机构的运动分析及设计程序。

5.写一份设计说明书,最后进行答辩。

6.成绩的评定。

课程设计的成绩单独评定。

应以设计说明书、图样和在答辩中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依据,参考设计过程中的表现,由指导教师按五级计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进行评定。

二、机械运动简图设计内容1.功能分解机器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每一种机器都要完成某一工艺动作过程。

将机械所需完成的工艺动作过程进行分解,即将总功能分解为多个功能元,在机械产品中就是将工艺动作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执行动作。

设计者必须把动作过程分解为几个独立运动的分功能,然后用树状功能图来描述,使机器的总的功用及各分功能一日了然。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方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方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课程代码:0911xk15课程适用专业(或专业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课程总学分、总学时:2、2w一、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工科院校机械类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第一次比较全面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意义的课程设计,也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并在机构分析与综合方面受到一次比较全面的训练。

机构系统设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结合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在给定运动要求的条件下,使学生受到拟定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训练,并对其中的一~二个机构进行设计和分析。

通过设计提高学生机械运动简图的设计能力和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二、章节教学目标与主要教学内容按照一个简单机械系统的功能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拟订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并对其中的某些机构进行分析的设计。

通过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加深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绘制工程图能力,特别是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要求绘制适量图纸、撰写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答辩要求经过一段集中时间的课程设计后,要进行课程设计的答辩,其目的是进一步检查和总结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所用有关的理论、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的情况以及对课程所涉及的有关知识的了解情况,进一步掌握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程度和能力。

学生应正确回答指导教师提出的问题。

答辩过程也可以融入课程设计过程中,随时对设计的某一环节提出有关问题,以期达到更准确了解学生对设计的态度、创新意识及独立完成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步骤:(l)设计准备认真研究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条件,内容和步骤,收集和阅读有关资料,图纸,复习有关课程知识;准备设计所需的工具和用具,拟定设计计划.(2)机构方案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绘制各种方案的机构运动简图,进行机构的选型和组合,研究运动形式的变换与联接,并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和性能比较,绘制出传动系统示意图.(3)机构运动设计对所选定的机构方案进行运动综合,要求既满足机械的用途,功能和工艺要求,又满足机构原动计运动规律及机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参数的要求,并将机构运动简图,速度图和加速度图以及相应的运动线图画在图纸上.(4)机构动力设计在机构的运动设计基础上,根据各构件的质量及转动惯量确定机构的惯性力,惯性力偶矩,各位置的运动副反力及应加于原动件上的平衡力矩,绘制平衡力矩及运动副反力的变化线图,以便清楚地了解在一个运动循环中,平衡力矩及运动副反力的变化情况.(5)整理说明书将课程设计的有关内容和设计体会以文字形式编写成说明书.●建议教材及参考书[1] 邹惠君张青.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 孙桓,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第七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裘建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卢凤仪.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5]罗洪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2004年印)三、学时分配与教学方式(讲授、实验、实践、讲座、自修等)根据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可采用集中进行和分散进行,但时间均为二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第一章牛头刨床总体设计(作图法)任务书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的训练,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其基本目的在于:(1)、进一步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有关本课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对于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设计有一较完整的概念。

(3)、使学生得到拟定运动方案的训练,并具有初步设计选型与组合以及确定传动方案的能力。

(4)、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算、绘图、表达、运用计算机和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对机械的主体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以及其他机构)进行设计和运动分析、动态静力分析,并根据给定机器的工作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凸轮、齿轮;或对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要求学生根据设计任务,绘制必要的图纸,编写说明书。

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图解法和解析法两种。

图解法几何概念较清晰、直观;解析法精度较高。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设计主要应用图解法进行设计。

1设计题目:牛头刨床1.)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空回程时刨刀快速退回,即要有急会运动,行程速比系数在1.4左右。

2.)为了提高刨刀的使用寿命和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在工作行程时,刨刀要速度平稳,切削阶段刨刀应近似匀速运动。

2、牛头刨床机构简介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如图4-1。

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结在其上的凸轮8。

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

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以减少电动机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率。

为此刨床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

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凸轮8通过四杆机构1-9-10-11与棘轮带动螺旋机构(图中未画),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

10-11-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计划

10-11-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计划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计划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在《机械原理》课程理论教学之后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进一步巩固、掌握并初步运用机械原理的知识和理论,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和机构设计能力,开发和创新能力。

其目的是:1)以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拟定为结合点,把机械原理课程中分散与各章的理论与方法融会贯通起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2)使学生能受到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训练,具有初步的机构选型与组合和确定运动方案的能力。

3)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算、绘图和查找技术资料的能力。

4)通过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表达、归纳和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1)针对某种简单机械(题目见附件1),按照给定的机械总功能要求,分解功能,进行机构的选型与组合,设计2到3种机械运动方案(示意图)。

2)对运动方案进行对比、评价和选择,确定一运动种方案。

按照传动比及其他设计要求,确定简单机械的总体尺寸,计算各级传动比,给出各执行机构与传动机构的初选尺寸。

3)对所选用的2至3种常用机构(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进行运动设计,求出机构的主要尺寸。

4)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绘制机构运动线图。

5)根据以上设计,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安排此次参加课程设计的班级为09车辆(1-4)班,学生数为95人,安排在第17周进行。

为了培养大家的创新与团队精神,设计安排每4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题目,每个题目需提出三种不同的设计方案,选定一种最佳方案进行设计。

指导教师为:陈丰、陈洪军。

四、课程设计要求1)此次说明书用A4空白纸手写,要求字迹清晰,文句通顺,步骤清楚,叙述简明。

2)说明书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图纸),并装订成册。

3)说明书中所用的公式和数据应说明来源,参考资料应编号。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步进送料机终稿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步进送料机终稿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步进送料机设计说明书前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市场愈加需要各种各样性能优良、质量可靠、价格低廉、效率高、能耗低的机械产品,而决定产品性能、质量、水平、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是产品设计。

机械产品设计中,首要任务是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构思、各种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的选用和创新设计。

这要求设计者综合应用各类典型机构的结构组成、运动原理、工作特点、设计方法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等知识,根据使用要求和功能分析,选择合理的工艺动作过程,选用或创新机构型式并巧妙地组合成新的机械运动方案,从而设计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性能优良、工作可靠、实用性强的机械产品。

企业为了赢得市场,必须不断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其中设计是产品开发的第一步,是决定产品的性能、质量、水平、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最主要因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合一种简单机器进行机器功能分析、工艺动作过程确定、执行机构选择、机械运动方案评定、机构尺度综合、机构运动方案设计等,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并初步运用机械原理的知识和理论,对分析、运算、绘图、文字表达及技术资料查询等诸方面的独立工作能力进行初步的训练,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开发和创新能力。

因此,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在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训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次我设计的是步进送料机,以小见大,设计并不是门简单的课程,它需要我们理性的思维和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对步进送料机的设计进一步了解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流程,为我们今后的设计课程奠定了基础。

目录前言 (1)第1章课程设计内容 (3)1.1设计题目 (3)1.2设计任务 (4)1.3设计提示 (4)第2章设计思路 (4)2.1连杆机构的特点 (4)2.2齿轮机构的特点 (5)第3章工作原理 (6)3.1 传动机构:常用传动机构的基本特征 (6)3.2 传动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7)3.3 执行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8)3.4 机构运动简图 (10)第4章运动循环图 (11)第5章构件的运动分析及尺寸的确定 (11)第6章机构运转的整体流程 (15)第7章机构的整体简图 (16)第8章小结 (18)第9章致谢 (19)第10章参考文献 (20)第11章附录 (21)1 课程设计步进送料机1.1.设计题目设计某自动生产线的一部分——步进送料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学院专业班设计者:完成日期:年月日xx大学计算结果计算过程及计算说明目录1.课程设计题目1.1、课程设计题目1.2、工艺动作分解1.3、设计要求2.课程设计题目分析2.1、总功能要求2.2、总功能分解2.3、书本打包机设计参数的选择2.4、各部分执行机构的设计2.5、书本打包机整体机构简图2.6、整个机构的运动循环图3.各部分机构的设计方案说明4.执行机构的设计和传动比的计算4.1、电动机到主轴间的减速机构计算4.2、推书机构的连杆机构计算4.3、推书机构中的槽轮机构分析4.4、凸轮机构的计算5.课程设计心得体会6.参考资料1课程设计题目1.1课程设计题目课程设计题目:自动压片成形机书本打包机主要是用在印刷厂里,在大量的书本印刷出来后,将其以一定的数量为一堆,用牛皮纸将其包装起来,以便于销售和运输。

这种功能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比如:包糖机,饭盒包装机等凡是涉及到要将东西分堆包装的地方,都可以将其稍微改动即可用于其它地方。

1.2工艺动作分解书本打包机的用途是要把一摞书(如20 本一包)用牛皮纸包成一包,并在两端贴好封签(图 1-1)。

包、封的工艺顺序如图 1-2 所示。

图1-1图1-2其工艺过程如下所述:①横向送书(送一摞书)。

②纵向推书前进(推一摞书)到工位 a,使它与工位 b ~ g上的 6 摞书贴紧。

③书推到工位 a前,包装纸已先送到位。

包装纸原为整卷筒纸,由上向下送够长度后进行裁切。

④继续推书前进一摞书的位置到工位 b,由于在工位 b 的书摞上下方设置有挡板,以挡住书摞上下方的包装纸,所以书摞推到 b 时实现包三面,这个工序中推书机构共推动 a ~ g的 7 摞书。

⑤推书机构回程时,折纸机构动作,先折侧边(将纸卷包成筒状),再折两端上、下边。

⑥继续折前角。

⑦上步动作完成后,推书机构已进到下一循环的工序④,此时将工位 b 上的书推到工位 c。

在此过程中,利用工位 c两端设置的挡板实现折后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题目: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
1.机器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冲压式峰窝煤成型机是我国城镇峰窝煤(通常又称煤饼)生产厂的主要生产设备,这种设备由于具有结构合理、质量可靠、成型性能好、经久而用、维修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

冲压式峰窝煤成型机的功能是将粉煤加入转盘的模简,经冲头冲压成峰窝煤。

为了实现蜂窝煤冲压成型,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必须完成五个动作:
(1)粉煤加料;
(2)冲头将蜂窝煤压制成型;
(3)清除冲头和出煤盘的积屑的扫屑运动;
(4)将在模简的冲压后的蜂窝煤脱模;
(5)将冲压成型的蜂窝煤输送。

图11.1冲头、脱模盘、扫屑刷、模筒转盘位置示意图
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的设计要求和参数有:
(1)蜂窝煤成型机的生产能力:3.0次/min;
(2)驱动电机:Y180L-8N=11KW;n=730r/min;
(3)机械运动方案应力求简单;
(4)图11.1表示冲头、脱模盘、扫屑刷、模筒转盘的相互位置情况。

实际上冲头和脱模盘都与上下移动的滑梁连成一体,当滑梁下冲时将粉煤冲压成蜂窝煤,脱模盘将以压成的蜂窝煤脱模。

在滑梁上升过程中扫屑刷将冲头和脱模盘刷除粘着粉煤,模筒转盘上均布了模筒,转盘的间歇机构使加料的模筒进入冲压位置、成型的模筒进入脱模位置、空模筒进入加料位置。

(5)为了改善蜂窝煤冲压成型的质量,希望冲压机构在冲压后有一保压时间。

(6)由于冲头压力较大,希望冲压机构具有增力功能,以增大有效作用,减小原动机的功率。

2.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
根据上述分析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要求完成的工艺动作有以下六个动作:
(1)加料:这一动作可利用粉煤重力自动加料;
(2)冲压成型:要求冲头上下往复运动;
(3)脱模:要求脱模盘上下往复运动,可以将它与冲头一起固结在上下往复运动的滑梁上;
(4)扫屑:要求在冲头、脱模盘向上移动过程中完成;
(5)模筒转盘间歇转动:以完成冲压、脱模、加料的转换;
(6)输送:将成型脱模后的蜂窝煤落在输送带上送出成品。

上述六个动作,加料和输送比较简单可以不于考虑,冲压和脱模可用一个机构来完成。

因此,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重点考虑三个机构的设计:冲压和脱模机构,扫屑机构或模筒转盘的间歇运动机构。

3.根据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对于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运动循环图主要是确定冲压和脱模盘、扫屑刷、模筒转盘三个执行构件的先后顺序、相位,以利于各执行机构的设计、
装配和调试。

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的冲压机构为主机构,以它的主动作的零位角为横坐标的起点,纵坐标表示各执行构件的位移起迄位置。

图11.2 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运动循环图图11.2表示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三个机构的运动循环图。

冲头和脱模盘具有工作行程和回程两部分组成。

模筒转盘的工作行程在冲头的回程后半段和工作行程的前半段完成,使间歇转动在冲压以前完成。

扫清刷要求在冲头回程后半段至工作行程前半段完成扫屑动作。

4.机构选型
根据冲头和脱模盘、模筒转盘、扫屑刷这三个执行构件动作要求和结构特点,可以选择如表11.3的常用的机构,这一表格又可称为机构的形态矩阵。

表11.3
冲头和脱模盘机构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六杆冲压机构扫屑刷机构附加滑块摇杆机构固定移动凸轮移动从动件机构
模筒转盘间歇运动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
11.4 两种机构运动形式比较
图11.4a表示附加滑块摇杆机构,利用滑梁的上下移动使摇杆OB上的
扫屑刷摆动扫除冲头和脱模盘底上的粉煤屑。

图1.4b表示固定移动凸轮利
用滑梁上下移动使带有扫屑刷的移动从从动件顶出而扫除冲头和脱模盘底
的粉煤屑。

5.机械运动方案的选择和评定
根据表11.3所示的三个执行构件的机构形态矩阵,可以求出冲压式蜂
窝煤成型机的机械运动方案数为:
N=3 X 2 X 3=18
现在,可以按给定条件、各机构的相容性和尽量使机构简单等等来选择方
案;也可按机构造型原则评价方法进行评估选优。

我们选定的结构比较简
单的方案为:冲压机构为对心曲柄滑块机构、模筒转盘机构为槽轮机构、
扫屑机构为固定凸轮移动从动件机构。

6.机械传动系统的速比和变速机构
根据选定的驱动电机的转速和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的生产能力。

它的机械传动系统的总速比为:
第一级采用皮带减速,其速比为4.866;第二级采用圆柱直齿轮传动其传动比为5。

7.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
按已选定的三个执行机构的型式所组成的机械运动方案,画出它的机械运动示意图。

图11.5 三个机构组成的机械运动方案示意图如图11.5所示,其中包括了机械传动系统、三执行机构的组成。

如果再加上加料机构和输送机构,那就成了完整的一台机械运动方案图。

8.对机械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的尺度计算
对皮带传动、齿轮传动、曲柄滑块机构(冲压机构)、槽轮机构(模筒转盘间歇运动机构)扫屑凸轮机构进行运动学计算。

9.进行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的飞轮设计
由于冲压成型的机械,其负载特性是短期的重载和长期的近乎空载在一个运动循环交替出现。

为了减小机器的速度波动和选择较小功率的驱动电机。

可以按机器的负载变化变化情况来设计飞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