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与传统文化心理模拟题及答案参考(二)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小说与文化背景导读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古代小说与文化背景导读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古代小说与文化背景导读阅读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中国古代小说与文化背景导读阅读测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本作品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A. 《西游记》B. 《红楼梦》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2. 以下哪个是曹雪芹的代表作品?A. 《西游记》B. 《红楼梦》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3.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喜欢的女孩是谁?A. 林黛玉B. 薛宝钗C. 贾元春D. 史湘云4. 古代四大名著中哪本作品以官府扫黄为主题?A. 《西游记》B. 《红楼梦》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5. 以下哪本作品描写了商鞅变法的故事?A. 《西游记》B. 《红楼梦》C. 《水浒传》D. 《商君书》二、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西游记》的故事情节。

2. 请列举《水浒传》中的几位主要人物以及他们的特点。

三、论述题中国古代小说与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代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仅仅是娱乐读物,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窗口。

首先,古代小说的创作与社会风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事件和环境都是根据当时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进行塑造的。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府就是以当时贵族富商家庭为原型创造的,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差别和宫廷生活的奢靡。

其次,古代小说还反映了当时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变迁。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行为举止都受到当时社会风尚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影响。

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是以当时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中的猴子形象为基础,表达了人们对英雄和正义的崇拜。

古代小说的创作还受到了宗教和哲学思想的影响。

比如《西游记》中的诸多仙神和妖魔,都是以道教和佛教的观念为基础创造的。

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都蕴含着对生死、轮回和修行的思考和揣摩。

综上所述,古代小说与文化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阅读古代小说,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小说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心理学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古代心理学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古代心理学阅读测试题及解析中国古代心理学阅读测试题及解析一、问题:《孟子》中的“性善论”和“性恶论”是相互矛盾的吗?请解释原因。

解析:在《孟子》中,孟子对人性的本质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即“性善论”和“性恶论”。

虽然这两种观点在表面上似乎相互矛盾,但实际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

首先,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每个人都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道德本能。

孟子认为,人之所以有良知和正义感,是因为他们内在地具备了一种善良的本性。

他引用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个观点来说明人们在道德行为上存在一种天赋的本能。

然而,孟子同时也提出了“性恶论”。

他认为,虽然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这种善良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发展和实现。

如果不进行教育和修养,人的本性就会被“恶”的因素所侵蚀,表现出自私、贪婪和暴力的行为。

因此,可以说孟子的“性善论”和“性恶论”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会使这种善良受到破坏。

只有通过修养和教育,才能使人们追求善良的本性,实现真正的人性。

二、问题:《诗经》中有许多描述人们内心情感的诗歌,这些诗歌对于研究古代心理学有何意义?解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人类内心情感的描写。

这些诗歌对于研究古代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阅读《诗经》,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

诗歌中描绘了爱情、离别、相思、哀伤、忧愁等复杂的情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抱负和感受。

这些情感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心理状况,也为我们研究古代心理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其次,通过《诗经》中诗歌的描写,我们可以观察到古代人们对心理状态和情感的理解和反思。

诗歌中的词句经过精心选择,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心情。

通过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对情感和内心体验的认知和描述。

此外,通过研究《诗经》中的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心理学的一些基本观念。

古典小说与传统文化心理 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汇编

古典小说与传统文化心理  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汇编

古典小说与传统文化心理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1、规范文化是人类的()A、生存基础B、自我完善方式C、生存样式D、生存条件2、构成文化核心的是()A、结构形态B、文化模式C、文化范畴D、价值系统3、《搜神记》的作者是()A、刘义庆B、干宝C、郭宪D、张华4、明清时期小说作者的地域分布主要在()A、陕西河南一带B、河北山东一带C、江浙一带D、湖南广东一带5、中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A、《红楼梦》B、《醒世姻缘传》C、《金瓶梅》D、《歧路灯》二、名词解释题:1、文化转型期2、思维模式三、简答题:1、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儒学价值观对古代小说有何影响?3、《儒林外史》是如何对文化进行反思与整合的?参考答案:1、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A、儒学为主、佛道为辅的结构特征;B、重视现实人生和伦理道德的价值观念;C、以“天人合一”为特征的思维模式。

2、儒学价值观主要表现为肯定人生、重视人伦、推崇道德等几个方面,受其影响,中国古代小说体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重视人物形象伦理道德性格的刻画、强调小说伦理教化的功能。

3、紧紧抓住了中国古代文化政治型文化与道德型文化的本质特征,但不想从根本上否定这一特征,而是试图恢复两者的统一。

因此批评了八股取士制度,刻画了轻视功名富贵的高士,提出了“礼乐兵农”的政治理想。

四、论述题:1、唐传奇与六朝志怪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试析宋江悲剧性格的文化原因。

参考答案:1、与六朝志怪相比,唐传奇在以下方面都发生了明显转变:A、借佛道中人表现人生现实,如《温京兆》,B、人与神怪交往,目的在于写人世,如《任氏传》,C、从不可理喻的神仙变为游侠,如《虬髯客传》,D、运用佛道观念写人生的感悟,如《枕中记》,E、将佛道观念化为艺术想象的手段,《离魂记》,F、直接叙写人世,较少佛道观念,如《李娃传》。

【名师讲题】陈才训《中国古典小说悬念设置方式及其心理效应》阅读训练及答案

【名师讲题】陈才训《中国古典小说悬念设置方式及其心理效应》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材料一:所谓“闲笔”,就是用点缀穿插的手段,打破描写的单一性,使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气氛互相交织,从而增加生活情景的空间感和真实感。

其多是主要情节以外的“非情节”因素,去掉它们几乎不影响情节的完整性。

但是,增加这些富于多重审美功能的“闲笔”,却会使小说增色不少。

“闲笔”具有延宕故事情节,延长读者审美感受时值的审美功效。

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认知事物。

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值。

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所以必须设法延长。

而“闲笔”因丰富了情节含量,改变了叙事节奏,增强了悬念,产生了陌生化效果,从而使审美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值,所以才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

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第三十九回,宋江、戴宗即将问斩,情况万分危急,“此时只须云:只等午时三刻,便要开刀,一句便过耳”。

可作者偏偏写了一大段“闲文”,以延宕情节。

先写早晨派人打扫法场,接着又写各将宋江、戴宗以胶水刷头发,然后六七十个狱卒一齐推拥出来,次又写押到十字路口,用枪棒团团围住。

总之,这段“闲文”是细之又细,不厌其烦,其作用就在于使急事缓出,以“闲闲之笔”来丰富情节,调动读者的审美期待心理,增加悬念。

“闲笔”还能调节叙述节奏,“舒气杀势”,从而使情节摇曳多姿,富于情趣。

这在历史演义小说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因历史演义小说一般采用编年体叙事,容易使叙事因平铺直叙而流于呆板单调,从而使读者产生审美疲劳。

而小说家克服这一弊端的法宝就是巧妙地穿插“闲笔”,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第四十八回写曹操横槊赋诗,当时“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长江一带,如横素练”,时已醉酒的曹操,横槊船头,对景而歌,战争的壮美与“闲笔”的优美和谐地交织在一起,让人丝毫感觉不到肃杀的战争气氛。

可见,“闲笔”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趣的描写。

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指出《水浒传》“有弄引法,谓有一大段文字,不好突然便起,且先作一段小文字在前引之。

古典小说与传统文化心理系统测试题

古典小说与传统文化心理系统测试题

古典小说与传统文化心理系统测试题一、单选题(44分)1、被鲁迅誉为“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的是()。

A、李商隐的爱情诗B、晚唐五代词C唐传查D、晚唐讽刺小品文2、《封神演义》的作者,一般认为是()。

A 甄传B、许仲琳C、能大木D、冯梦龙3、现存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中成就最高的是()A《世说新语》B、《语林》C、《笑林》D、《西京杂记》4、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的是()。

A 地理B、寺庙C、怪异D、轶事5、下列作品中采用寓言形式的是()。

A《宋清传》B、《毛颖传》C、《柳毅传》D、《南柯太守传》6、《三国演义》最为流行的本子是()。

A、《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传》B、《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C、《签翁评阅绘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D、《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7、确定冯梦龙作为文学史上大家地位的,是他编纂整理了拟话本小说()A《石点头》B、"三言C."二拍"D、《西湖二集》8、描写文人自身生活,借此反思整个封建文化的价值体系,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是()。

A《聊盖志异》B、《官场现形记》C.《儒林外史》D、《红楼梦》9、志怪小说集《幽明录》的作者是()A 刘义庆B王嘉C吴均D,张华10、《金瓶梅词话》本是() A 万历刻本B、崇祯刻本C、张竹坡评本D、说散本11、目前《红楼梦》的通行版本是()。

A、脂评甲戌本B、脂评庚辰本C、程甲本D、程乙本12、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中《金瓶梅》属于()A历史演义小说B、世情小说C、英雄传奇小说D、神魔小说13、《荡寇志》的题材类型是().A 历史演义小说B_公案小说C、讽刺小说D、英雄传奇小说14、凌蒙初影响最大的拟话本小说是()A"二拍B、《醉醒石》C."三言"D、《欢喜冤家》15、被胡应麟评价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的是A、《霍小玉传B、《莺莺传》C、《李娃传》D、《柳毅传》16、中国古代文学的压卷之作是()。

精选最新传统文化模拟考试498题(含参考答案)

精选最新传统文化模拟考试49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传统文化考试题库498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百家争鸣中,(B)的思想对于艺术精神的培养有特别积极的影响。

A.孔子B.庄子C.孟子D.老子2.在先秦诸子中,曾与儒家一起并称为显学的是(B)。

A.法家B.墨家C.道家D.兵家A.初演的两个人都姓黄B.表演者使用的乐器叫做簧C.表演者巧舌如簧4.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 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C.桀骜不驯D.奸诈多疑5.我国的戏曲脸谱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B)。

A.雅乐B.燕乐C.清商乐D.蜀乐A.京剧B.黄梅戏C.昆曲D.越剧7.把中国古代各门艺术加以综合并使之精致化的艺术形式是(B)。

A.音乐B.戏曲C.雕塑D.绘画A.《春莺啭》B.《凌波舞》C.《胡旋舞》D.《霓裳羽衣舞》9.我国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A)。

①古琴②珠算③京剧④针灸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0.成语“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乐声动听,久久萦绕,其出自(D)。

A.《论语》B.《老子》C.《诗经》D.《列子》11.在古代,人们按乐器的制造材料来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A.金B.革C.丝D.竹12.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导致的结果是(D)。

A.儒法二家思想的分离B.儒家的法家化C.法家的儒家化D.伦理的法制化13.“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C)。

A.孟子的“仁政”学说B.墨子的“兼爱”思想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D.庄子的“齐物”观点A.德B.仁C.道D.势15.中国古代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梨园子弟”的称号出自(C)朝代。

A.宋朝B.元朝C.唐朝D.汉朝16.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17.下列哪位作家不是清朝的?(B)A.纪晓岚B.冯梦龙C.曹雪芹D.吴敬梓18.墨子“三表法”中的三个条件是(C)。

359#——古典小说与传统文化心理

359#——古典小说与传统文化心理

古典小说与传统文化心理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1、规范文化是人类的( C )A、生存基础B、自我完善方式C、生存样式D、生存条件2、构成文化核心的是( D )A、结构形态B、文化模式C、文化范畴D、价值系统3、《搜神记》的作者是( B )A、刘义庆B、干宝C、郭宪D、张华4、明清时期小说作者的地域分布主要在( C )A、陕西河南一带B、河北山东一带C、江浙一带D、湖南广东一带5、中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C )A、《红楼梦》B、《醒世姻缘传》C、《金瓶梅》D、《歧路灯》二、名词解释题:1、文化转型期2、思维模式1.相对于文化稳定期,文化转型期通常表现出以下特征:①文化多元化;②文化共存;③文化竞争.文化转型的强烈内需可以繁荣翻译事业,翻译活动的发展则会加速文化转型的进程.文化转型期的翻译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受到译语文化的内部需求和既定规范的制约,它能够极大程度地丰富译语语言,开启民智,并对译语文化产生革命性的影响.2. 思维形式,思维借以实现的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是不同的思维形式。

具有不同结构的判断形式、推理形式、证明形式也是不同的思维形式。

三、简答题:1、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儒学价值观对古代小说有何影响?3、《儒林外史》是如何对文化进行反思与整合的?参考答案:1、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A、儒学为主、佛道为辅的结构特征;B、重视现实人生和伦理道德的价值观念;C、以“天人合一”为特征的思维模式。

2、儒学价值观主要表现为肯定人生、重视人伦、推崇道德等几个方面,受其影响,中国古代小说体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重视人物形象伦理道德性格的刻画、强调小说伦理教化的功能。

3、紧紧抓住了中国古代文化政治型文化与道德型文化的本质特征,但不想从根本上否定这一特征,而是试图恢复两者的统一。

因此批评了八股取士制度,刻画了轻视功名富贵的高士,提出了“礼乐兵农”的政治理想。

2022年陕西高考语文古典小说分析及答案

2022年陕西高考语文古典小说分析及答案

2022年陕西高考语文古典小说分析及答案古典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精华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在陕西省2022年的高考语文考试中,古典小说是必考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陕西高考2022年语文考试中可能涉及的古典小说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常见问题的答案。

一、《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它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悲剧,同时也融入了对封建官僚社会的批判。

在高考中,对于《红楼梦》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物分析:详细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轨迹以及他们在小说中所代表的意义。

2. 情感描写:分析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包括贾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宝玉与宝钗之间的婚姻关系等。

同时,也可以探讨作者通过这些情感描写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思想。

3. 社会现实:分析小说中反映的封建官僚社会的黑暗面,如荣府的衰败、封建礼教的束缚等。

可以结合具体的片段进行分析,揭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

二、《西游记》《西游记》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叙述方式而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在高考中,对于《西游记》的分析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主题思想:通过分析《西游记》中的主要事件和角色,探讨小说所传递的主题思想,如人生的意义、修行的道路等。

2. 幽默风格:分析小说中的幽默描写和笑料,如悟空的顽皮和猪八戒的贪吃等,可以通过具体例子来阐述小说中幽默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3. 人物形象: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和形象塑造手法,如悟空的聪明才智、唐僧的正直善良等。

三、《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激烈的战斗场面而备受瞩目。

在高考中,对于《水浒传》的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人物形象:分析宋江、林冲、晁盖等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包括他们的性格、命运以及他们在整个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武侠风格:分析小说中的武侠描写和战斗场面,如宋江带领好汉们的山寨抗金、火并梁山等,可以从战斗的策略和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小说与传统文化心理模拟题及答案参考(二)四、简答题:1、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一、儒学为主、佛道为辅的结构特征。

儒学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有着其自身发生,发展、变化、盛衰的过程。

儒家学派为孔子所创立。

道家、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是儒学文化的重要补充,不可能取代儒学文化的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儒学文化也只有儒学文化才能适应中国自汉至清封建社会的客观需要;二、重视现实人生和伦理道德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事物和现象在思想、感情、信念、观念上的取向准则,是儒学最具稳定性的本质属性之一;三、以“天人合一”为特征的思维模式。

天的意志与人的愿望没有冲突与矛盾,人按照天的旨意出身行事就可成为“德配天地”的君子。

2、儒学价值观对古代小说有何影响?答:儒学自汉至清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价值观基本上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儒学所重视的伦理教化和个人道德修养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古代小说的创作,受到这一价值观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体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重视人物形象伦理道德性格的刻画,强调小说伦理教化的功能。

以至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依照儒家的价值观而区分为忠效与奸佞、君子与小人、贞节与淫荡、信义与狡诈。

儒家的价值观始终是古代小说中人物良莠的重要评判标准。

3、《儒林外史》是如何对文化进行反思与整合的?答:《儒林外史》是一部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清醒文化意识的古代小说。

作者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对绵延几千年的文化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根据自身的感受和时代思潮的要求,对这一文化体系又给予了重新整理组合。

这种反思与整合紧紧抓住了政治型文化与道德型文化的本质特征,但是并不想从根本上否定这一特征,而是试图恢复真正意义是的政治型文化与道德型文化;并且使二者能够由分裂状态恢复到本来的统一状态。

4、简要说明文化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答:文化乃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

文学创作活动是一种精神活动,而且是一种依赖于个人的极富个性的精神活动。

在人类的精神活动过程中,文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意识的许多属性并非由先天的人性造成的,而是由外部文化刺激所引起的。

文化还是无意识行为的决定因素。

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离不开思维、感觉等心理过程,作者想什么,为什么想,这又是文化所决定的。

当然,作家并非总是以纯粹被动的方式受着文化的制约,他也反作用于文化。

但是,作家的能动作用总要与文化发生种种关联。

5、《柳毅传》是如何体现士子阶层理想人格的?答:《柳毅传》刻画了以一位重义轻身、救人危难、其诺必信、其言必果的士子形象。

柳毅虽功名未达,却豪情满怀,听到龙女一番诉说后,他慷慨陈词:“吾义夫也。

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

是何可否之谓乎!”龙女救出之后,钱塘君向柳毅议婚,并以威势相逼,柳毅不为强暴所屈,大义凛然地驳斥了钱塘君:“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义,尽五常之志性,负百行之微旨,虽人世贤杰,有不如者,况江河灵类乎?”“敢以不伏之心,胜王不道之气。

惟王筹之!”这番话终于折服了钱塘君。

他为龙女送信毫无私心,完全出于道义,不做“杀其婿而纳其妻”的勾当,不做违背自己操贞志尚之事,不希图高官厚禄,是一位正直勇敢的士子。

柳毅体现了唐士子阶层的理想人格和价值观念。

6、《聊斋志异》主要采用了怎样的幻化方式?答:幻化是《聊斋志异》最突出、最典型的艺术表达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有两种途径:(一)非人(花妖狐魅,神仙灵祗等等)幻化为人;(二)人幻化为非人(飞禽走兽、昆虫鬼魂等等)。

随着人与非人的幻化,人间、冥界、梦境、异域等环境也发生着跳跃转换,扑朔迷离,千奇百怪。

然而,无论如何变化,无论何种环境,总是人世社会的投影,总体现着一种热爱人生、留恋人生、寄希望于人生的思想特征。

通过这种方式肯定着人的价值,强调着“人为万物之灵”,从而呈现出人道主义的品格。

7、什么是文化发展中的认同和离异?答:与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相似,文化发展总是通过认同和离异作用进行。

“认同”是指与已有的主流文化相一致,并在一定范围内向纵深发展,对已成模式进一步开掘;同时还要对异己力量进行排斥和压抑,以使主流文化得以巩固和凝聚。

“离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主流文化采取否定和怀疑的态度,打乱既成规范和界限,使被排斥的异己力量得以兼容,把被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

8、儒家学说如何看待“仁”和“礼”的关系?答:儒家在伦理教化原则的问题上提出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结构体系。

“仁”是“礼”的中心,是礼所依赖产生的价值目标;“礼”是“仁”的具体体现,是仁产生出来的各种条目。

没有“仁”,“礼”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没有“礼”,“仁”就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仁”的统帅下,儒学提出了忠、孝、节、义等规范,提出了温、良、恭、俭、让等要求,作为对人们实行伦理教化的准则。

)9、造成宋江悲剧性格的文化原因是什么?答:宋江悲剧性格是两种社会文化教化(初级社会教化和再社会教化)冲突造成的。

《水浒传》如实地叙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对宋江的教化过程及引起了他的人格分裂,特别突出了初级社会教化的深刻影响,从而成功地刻画了宋江这一典型形象,使宋江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中最为感人的悲剧角色之一。

五、论述题:1、唐传奇与六朝志怪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一,定义的区别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六朝志怪是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的小说,作品中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二内容的区别。

唐传奇多取自现实生活,涉及爱情政治豪侠梦幻神仙诸多方面,以爱情小说成就最突出。

陈玄佑的《离魂记》是传奇步入兴盛期的标志性作品。

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完全摆脱了神怪之事,全力表现人世间的男女之情。

志怪小说内容可以分三类,一是地理博物,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二是鬼怪神异,如曹丕的《列异传》,三是佛法灵异,如王琰的《冥祥记》三写作方法不同。

唐传奇对各体文学的表现手法有丰富的借鉴,如诗歌的抒情写意,散文的叙事状物,辞赋的虚构铺排等艺术技巧,而诗歌向传奇的渗入尤为明显,使得诸多传奇作品都具有诗意化的特点,篇幅较长,文辞华艳叙述婉转。

志怪欲启信于人,故将志异当作实有如此记录,适应宗教宣传的需要,也提供了闲谈的资料,篇幅短小,粗陈梗概四艺术成就的差别。

唐传奇作者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注重小说愉悦性情的功能,由此形成“作者好奇”的特点。

唐传奇以愉悦性情为旨归,更加关注个体生命和个体情感,全方位展示纷纭复杂的人世生活,让诸色人等在作品中跃动,借以寄寓个人的志趣爱好和理想追求。

六朝志怪传录异事,粗陈梗概无甚作意,没有艺术的想象和细节描写。

虽有人物性格的刻划,但还不能展开。

所以还只是初具小说的规模,而不是成熟的小说作品。

在人物刻划,细节描写,以及叙事语言的运用等方面,它们都为唐传奇的写作积累了经验。

2、试析宋江悲剧性格的文化原因。

答: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宋江性格的矛盾复杂完全取决于他所受的社会教化,即初级教化和再社会教化。

有时这两种社会教化不相一致甚至互相冲突,这就使经受教化者的思想、性格发生分裂。

宋江正是两种社会文化教化相矛盾的悲剧角色。

a.初级教化是启蒙教化,是生物的人变为社会的人的过程。

首先,初级社会教化培养了宋江对自己社会地位的认同;其次,初级社会教化造就了宋江的人格,使宋江按照儒家伦理道德的准则处身行事;再次,初级社会教化还使宋江掌握了一定的文才武略。

正是由于宋江所受这些初级社会教化的特殊性,使他走上梁山的过程比任何人都要艰难曲折。

b.再社会教化是指人在初级教化基础上,为适应新的社会文化环境重新建立社会规范的过程,要求按照新的社会文化,改变自己的思想、感情、心理、性格、行为,得到新的认同。

刚参加到义军行列中的宋江,的确在努力适应新的社会文化环境。

首先,坚决打击与梁山泊义军相对抗的地主武装,除暴安良,伸张正义。

其次,主动迎击前来围剿梁山泊的官军,敢于同朝廷派来的兵马对阵,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

再次,诚心对待梁山义军的每一位弟兄,解围救难,不辞艰辛,使义军队伍不断巩固壮大。

复次,爱护百性,敌我分明,使梁山义军成为仁义之师。

非常明显,宋江所受的两种社会教化性质截然不同,使他的人格发生了严重分裂,悲剧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3、试述《三国志通俗演义》对人的认识与把握的基本特征。

答:《三国志通俗演义》对人的认识和把握,在某程度上突破了从外部规定去认识人,触及到了人的个性特点和个性结构,强调了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参与意识和主动精神。

由于罗贯中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宋代理学流布浸润的时代,因此,《演义》在对人的认识和把握上便与宋代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更偏重于伦常观念、人格观念方面的规定和制约,而对个体精神生活、情感生活则有所贬抑。

这样一来,《演义》基本上仍处于“英雄人”的阶段,没有完成由“英雄人”到“一般人”的突破。

《演义》大胆地肯定了人所具有的无比强大的主体力量和价值,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人才的有无、多寡及是否善于使用人才,是决定胜败的关键。

不仅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而且把握了个体才能的不同和价值的区别,强调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演义》还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将战争的胜败归结于人的努力,而不是天和神的旨意。

注意人的实践能力,认为只有那些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文臣武将,才最有成功的希望,而那些虽然熟读兵书,却不知灵活运用的人只能遭到惨败。

《演义》不满足于将人的能力仅仅停留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水平上,而且还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去分析、把握人的内心活动。

4、《儒林外史》是如何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答:《儒林外史》是一部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清醒文化意识的古代小说。

作者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对绵延几千年的文化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这种反思紧紧抓住了政治型文化与道德型文化的本质特征,向八股取士,封建科举制度发起了猛烈进攻。

如作者借王冕之口在小说第一回中说道:“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

”“文行出处”是指知识、品行、出仕、退隐。

所谓“文行出处”就是要恢复“求善”与“求治”的统一,恢复道德型文化与政治型文化的统一。

而八股取士制度既不能达到“求治”,更不能达到“求善”,只能将士子们引导到无知、无识、无用、无耻的邪恶道路上。

使他们只是在于世无补的文章中玩花样,而品行道德、经世济民统统可以置于脑后。

使道德型文化的特征荡然无存,政治型文化的特征也名存实亡了。

《儒林外史》还用许多笔墨刻画了一批“斗方名士”,其用意也在于揭示功名与道德的分离。

《儒林外史》深刻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造成了一代文人的厄运:使士子积极入世的政治抱负变成了对功名富贵的醉心追求;使士子为追求功名富贵而丧失了礼义廉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