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侵略与反抗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侵略与反抗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侵略与反抗第1课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直接原因):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主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

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5)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④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詳情參照P8表格P9地圖)(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领导人:洪秀全起义地点:广西桂平金田村军队;太平军政权名称;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1875年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六次大规模的侵略战

...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六次大规模的侵略战

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具有野蛮性,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又具有先进性,两者相辅相成,使近代中国的历史跌宕起伏。

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六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即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把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逐步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资本主义侵华的历史.是两种文明碰撞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不断探索的历史。

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以争取民族独立、富强,是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脉络。

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应,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消极的代表中国的沉沦,积极的表示中国的崛起。

思想文化发生了巨大变迁,由“天朝上国"和“世界中心"的自大态度转变为向西方学习;由单纯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到全面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中华文明在涤荡中得到发展,逐步向近代化转型。

本专题是中国近代现代史的主线索之一,与现实联系密切,史学功能体现明显,一直是高考命题重点。

各种题型均有涉及.特别是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

战争与和平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考点,2005年5月9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200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2006年也是朝鲜战争爆发55周年,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尤其应该高度关注。

考点一:近现代列强侵华的过程和阶段特征一、知识梳理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1840一l894)在这一时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开展并取得巨大成就.因而它们迫切要求开辟世界市场。

在长达54年的时间罩,西方列强利用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雄厚力量,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控制了中国海关行政管理权等。

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来越深地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场地。

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知识梳理

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知识梳理

课标1 两次鸦片战争▲梳理1、鸦片战争(1840-1842)(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②直接原因: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输出鸦片,遭严禁后,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

(2)失败原因及启示: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②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朽落后。

③根本原因: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

④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3)影响:消极:①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②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积极:①客观上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客观上使中国的知识分子抛弃自大陈腐的观念,开始注目世界,向世界学习。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根本原因: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影响:①清朝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②列强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各地。

③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④洋务运动(近代工业)兴起,中国近代化起步。

⑤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共同对付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深化1、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1)国内:清政府政治腐败,军备废驰,阶级矛盾尖锐,对外坚持闭关锁国政策,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方。

(2)国际: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完成,并向法美扩展,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并对外扩张。

(3)在西方国家对外扩张而中国腐败落后的情况下,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侵略目标,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中国门户,发动侵略战争,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4)1840年,英国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挑起鸦片战争。

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由于科学技术领先,武器装备精良,海军实力强大,战争准备充分,取得胜利实属必然。

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难点:列强的侵略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一)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 (1)鸦片战争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 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直接原因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 赔款2100万银元;(赔款)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关税协定) 《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查贸易”权、外国传教士传教权等。

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了解:(1) 关于领事裁判权的规定,使得外国不法分子可以在中国为所欲为,使中国的司法主权受到严重破坏。

(2) 关于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使中国享受不到对等的权利,同时由于利益均沾的规定,与中国鉴订不平等条约的任何国家都享有同等待遇,对中国的危害极大,使中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

(3) 关于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到各口岸自由航行的规定,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也加强了对中国内地的侵略。

(4) 关于建立教堂和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的规定,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传教士中的不法分子以宗教作为侵略中国的武器之一。

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级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最主要矛盾)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第二次鸦片战争担心危及统治利益提出“修约”要求拒绝“修约”清政府英法等国(忙于镇压起义)《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1860年)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矛盾第二次鸦片战争(3)甲午战争大陆政策:侵略朝鲜、夺取中国东北和台湾、占领全中国、征服世界课堂设问:①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是由什么事件引起的?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以天皇为首的统治者既定的侵略方针,是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

1840—1900年列强侵华

1840—1900年列强侵华

经济 思想 外交 认识
英国 政治
中国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阶 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 级矛盾尖锐,危机四伏; 期,国力强盛;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自然经济占统治经济, 成为 “世界工厂”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科技文化先进 文化专制
经济 思想 外交 认识
英国 政治
中国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阶 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 级矛盾尖锐,危机四伏; 期,国力强盛;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自然经济占统治经济, 成为 “世界工厂”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科技文化先进 殖民扩张和掠夺 文化专制

一、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三、中日甲午战争: 1、时间:1894—1895 2、交战国:日本VS中国 3、原因: 4、结果: 5、影响: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一、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三、中日甲午战争: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年 2、国家:英德法意、美日意奥VS中国 3、原因: (1)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4、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侵略时间
侵略区域 签订条约 开放商埠 割地面积 破坏程度 教训、启示: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扩大 第一次鸦片战争 侵略力量 英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出兵、美俄参与
侵略时间
侵略区域 签订条约 开放商埠 割地面积 破坏程度 教训、启示: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扩大 第一次鸦片战争 侵略力量 英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出兵、美俄参与

一、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三、中日甲午战争: 1、时间:1894—1895 2、交战国:日本VS中国 3、原因: 4、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知识梳理

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知识梳理

课标1两次鸦片战争▲梳理1、鸦片战争(1840-1842)(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②直接原因: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输出鸦片,遭严禁后,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

(2)失败原因及启示:①客观原因:xx综合国力强大。

②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朽落后。

③根本原因: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

④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3)影响:消极:①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②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积极:①客观上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客观上使中国的知识分子抛弃自大陈腐的观念,开始注目世界,向世界学习。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根本原因:扩大在xx利益,进一步打开xx市场。

(2)影响:①清朝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②列强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各地。

③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④洋务运动(近代工业)兴起,中国近代化起步。

⑤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共同对付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深化1、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1)国内:清政府政治腐败,军备废驰,阶级矛盾尖锐,对外坚持闭关锁国政策,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方。

(2)国际: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完成,并向法美扩展,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并对外扩张。

(3)在西方国家对外扩张而中国腐败落后的情况下,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侵略目标,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中国门户,发动侵略战争,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4)1840年,英国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挑起鸦片战争。

2、鸦片战争xx战败原因的分析(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由于科学技术领先,武器装备精良,海军实力强大,战争准备充分,取得胜利实属必然。

1840-1900年间侵华史实

1840-1900年间侵华史实

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社 会经济凋敝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 “ 使馆界”,各国驻兵 保护 撤除北京至大沽炮台, 各国驻兵
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侵 华的大本营
京津到山海关广大地区,置 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惩办反帝官吏,永远禁止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 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清政
性质的组织
府完全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
位居六部之上
清政府的控制
②口号:“扶清灭洋”。
③结局: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④意义:粉碎了列强__瓜__分__中__国__的野心。
(2)八国联军侵华: ①直接原因:为镇压__义__和__团__运__动__。 ②结果:1901 年,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__辛__丑__条__约__》。 ③危害: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___工__具___,中国完全陷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 海各省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 游历、经商和传教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 江各口岸通航
成了外国人到中国内地进 行种种不法活动的护身符
便于商品在长江内地倾 销
内容Biblioteka 危害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天津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 中国北方的重要活动基地, 并威胁北京的安全
内容
危害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 州、宁波、上海五处 为通商口岸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 权
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额 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 中国人民的负担
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 大开
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 关税税率必须由中国同 英国商定

1840-1900年西方对华的侵略

1840-1900年西方对华的侵略

1840-1900年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一、学习目标: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关事实。

2、理解西方列强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四次侵略战争难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三、知识梳理1、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的资本主义强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清朝日趋衰弱腐败,内部危机严重;②直接原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和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

③导火线:虎门硝烟。

(2)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3)《南京条约》(1842年8月):五亿港元(巧记)(4)《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①内容: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特权。

②影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领土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形成了“利益均沾”惯例,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共同侵略。

(5)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的变化: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成为中国人民的双重任务。

革命性质的变化: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拒绝。

(2)结果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焚烧圆明园。

英、法、美、俄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3)条约内容:《天津条约》(1858年):公开行贿(巧记)《北京条约》(1860年):天天陪酒(4)影响: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更多的权益;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半殖民地化半封建程度加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 1 两次鸦片战争▲梳理1、鸦片战争(1840-1842)(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② 直接原因: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输出鸦片,遭严禁后,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

(2)失败原因及启示:①客观原因:XX综合国力强大。

②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朽落后。

③ 根本原因: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

④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3)影响:消极:①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② 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 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积极:① 客观上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客观上使中国的知识分子抛弃自大陈腐的观念,开始注目世界,向世界学习。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根本原因:扩大在xx 利益,进一步打开xx 市场。

(2)影响:① 清朝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② 列强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各地。

③ 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④ 洋务运动(近代工业)兴起,中国近代化起步。

⑤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共同对付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深化1、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1)国内:清政府政治腐败,军备废驰,阶级矛盾尖锐,对外坚持闭关锁国政策,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方。

(2)国际: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完成,并向法美扩展,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并对外扩张。

(3)在西方国家对外扩张而中国腐败落后的情况下,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侵略目标,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中国门户,发动侵略战争,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4)1840 年,英国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挑起鸦片战争。

2、鸦片战争xx 战败原因的分析(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英国在19 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由于科学技术领先,武器装备精良,海军实力强大,战争准备充分,取得胜利实属必然。

(2)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处在封建社会末期的清王朝,自然经济造成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综合国力衰弱,政治腐败,军备废驰。

长期闭关锁国,不了解西方世界,对于战争的发生没有丝毫的物质及精神准备。

在战争中军事指挥失当,又不敢发动人民。

虽然有爱国官兵的奋起抵抗,但终不能挽回败局。

(3)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

3、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继续① 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③战争结果一脉相承:都是清政府被打败,被迫签订了新的不平等条约,满足了战前它们修约的要求。

(2)扩大① 侵略力量扩大。

鸦片战争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

②侵略时间增长。

第一次两年多;第二次延续达四年之久。

③侵略区域扩大。

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

④订约国和条约增多。

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与英法美俄四国共签订条约。

⑤ 开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

第一次开5 口,割香港岛;第二次增开11处,英增割九龙司,沙俄割去我国东北西北10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⑥ 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

第一次,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进入中国内地。

▲探究1、XX外相XX在议会上发表讲话:“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由此看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xx领土C、打开xx商品市场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解析】:认真解读材料,注意关键句子“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C。

【答案】C2、清朝xx 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段话反映了()A、xx 是封建xxB、“ xxxX寸期经济获得大发展C、自然经济下的自大心态D、xx 地大物博,物产丰盛【解析】乾隆皇帝此话的本意为中国地大物博,应有尽有,不需与外国互通贸易。

这种看法完全是建立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基础上的自大虚骄心态,故正确答案是C项。

【答案】C3、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最主要是为了()A、使鸦片走私合法化B、占领xx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C、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D、报复xx虎门销烟的经济损失【解析】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应抓住其工业革命的完成需开拓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进行分析。

A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C是直接原因,D 是借口【答案】B课标2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梳理1、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① 日本侵华野心由来已久;② 1890 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③ 导火线:xx 东学党起义。

(2)影响:① 日本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

俄国为在中国东北扩张势力,纠合德国法国“干涉还辽”,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②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

③ 战后,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进行了军事改革。

④ 外国资本的挤压的,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各阶层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2)结果和影响:清朝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深化1、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1)对xx 的影响① 外国资本主义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政治上,刺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普遍觉醒,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政治上,中国社会各阶级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经济上,出现了办厂,振兴实业,发展资本主义的爱国热潮,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

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

③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最终破产。

(2)对日本而言,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

(3)对远东局势,列强在远东的争夺更为激烈。

① 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② 日本却大大增强。

③ 英法逐渐下降。

④ 美德俄势力加强。

2、义和团“x洋”的口号(1)“扶清灭洋”口号的核心是“灭洋”,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但是,这个口号并不是经过科学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后提出来的。

因此,它既是中外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又是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的产物。

(2)“扶清灭洋”的口号继承了人民群众在反教会斗争中所逐渐形成的朴素认识,也反映了不代表新生产力的小农阶级,无法冲破皇权主义封建思想的束缚,不能把国家和封建王朝相区别,而只能停留在把封建政权作为被侵略的整体来保卫的认识阶段、(3)“灭洋”虽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性,排斥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落后性。

“扶清”虽然具有爱国和保国的含义,但是又把“中国”和“大清王朝”等概念等同,这在主观上反映出义和团不反对清政府。

(4)这一口号,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义和团的斗争有一定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

但是,这一口号也使义和团在斗争中放松了对清王朝的警觉,未能识破清朝统治者的阴谋诡计,最终为此付出了巨大而惨痛的代价。

▲探究1、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根据诗句里的信息可以推断,此诗写于()A、1894年B、1895年C、1896 年D、1870 年【解析】《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签定于1895 年,而此诗写于次年,故选1896 年。

【答案】C2、这是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期篇幅较长流传很广的一件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

英美俄德哭连连,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下列对此揭帖主旨概括最完整准确地是()A、反清灭洋B、反清复明C、杀尽洋人D、xx 洋解析】从揭帖可以看出义和团一是反对洋人,二是扶助清朝,故选D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