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1)知识目标: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水平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实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水平。
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水平以及概括、归纳的水平。
通过研讨比较分析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理解此项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通过阅读理解指南针的发明、改进、应用、传播情况,理解指南针对中国及欧洲航海业的促动作用。
回忆已学相关火药的知识,理解火药、火器的改进,应用情况,及其对中国作战技术的影响,对欧洲社会的巨大的震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理解到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沈括、郭守敬等人的科技成就,说明这个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2、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教法:问题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指导法,情景活动教学法。
学法:阅读、讲述、归纳、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指南针等直观教具。
三、课前预习题1、隋唐和北宋时期,我国人民分别发明了什么印刷术?2、指南针是何时出现的?有何优势?除用于航海外,还可用于哪些方面?它是怎样传入欧洲的?3、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有何意义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15世纪世界航海史上有两大壮举,其中之一就是新航路的开辟。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习题2(含答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开始于()A.战国B.北宋C.南宋D.明朝2.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的是()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3.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造纸术、司南、火药、活字印刷B.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司南C.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司南D.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5.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
下列说法对“改变了整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A.确立了中国文明古国地位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型其C.推动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D.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6.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纸术的推广D.印刷技术的革新7.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叙述错误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年间B.指南针发明于北宋时期C.活字印刷术形成于唐朝D.火药传入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了重要作用8.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9.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①纸币的流通②火器的使用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13课 [预习导学]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13课 [预习导学]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https://img.taocdn.com/s3/m/d7db227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18.png)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发明时间、排版方式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和外传,知道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状况。
2.阅读文字材料和《相关史事》,获取相关历史信息,了解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状况;探究文中《材料研读》,识读《元朝交通路线图》,学习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新发展和重要影响。
3.学习古人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发达的中外交通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
课前学习任务
搜集资料,了解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展过程。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雕版印刷术有哪些优缺点?
【学习任务二】活字印刷术是什么时期发明的?发明者是谁?
【学习任务三】活字印刷术“活”在哪里?对比雕版印刷术,它有什么优势?
【学习任务四】活字印刷术是如何传播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习任务五】指南针用于航海有什么好处?
【学习任务六】归纳火药发明与发展的过程。
【学习任务七】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
【学习任务八】归纳宋元时期陆路、海路交通发达的表现。
陆路:
海路:
【学习任务九】发达的中外交通产生了什么影响?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观看纪录片《中国通史》第73集《海上丝绸之路》。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练习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1.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2.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
3.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3世纪时,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和东南亚,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知识点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4.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宋代制成了罗盘。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5.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到宋代开始运用于军事领域。
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知识点三发达的中外交通6.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已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7.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8.元朝在中央设置了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等机构,来自伊斯兰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视。
指南针材料一司南罗盘针罗盘针与司南相比有哪些进步?材料二“舟师识地理,夜则望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萍州可谈》材料三南对占城,西望真腊,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指南海诸岛),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焉。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4.材料二中所说的情况最早应该出现于什么时候?你从材料二中还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宋朝。
因为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5.从材料二到材料三,指南针的地位有什么不同?两则材料都说明指南针已经成为船舶航行辨别方向的护身法宝。
材料二中只是在阴天时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而在晴天仍是观测日月星辰,可见指南针在当时只是作为一个补充;材料三中航海时已完全靠指南针来定方向(指南针已成为唯一指向工具)。
探究三火药宋代烟火南宋突火枪元代火铳6.火药是在何时发明的?何时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到宋代,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以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和中外交通的繁荣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史料,展现了那个时期我国科技文明的辉煌和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互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宋元时期的其他科技成就、中外交通的繁荣以及阿拉伯数字的传播等。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和中外交通的繁荣程度,可能还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和中外交通的繁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掌握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以及宋元时期的其他科技成就;了解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繁荣,以及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真理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宋元时期的其他科技成就;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繁荣,以及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2.教学难点: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以及宋元时期的其他科技成就的具体内容;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繁荣的原因和意义,阿拉伯数字的传播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合作探讨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图片等,生动展示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和中外交通的繁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和中外交通的繁荣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三课导案

第十三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发明、改进、应用、火药的改进应用史实。
2.通过小组活动,分析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教法学法】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激情导入、明确目标】绽放在我们面前的这些绚丽的烟花和爆竹,被广泛应用于节日、典礼中,制成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火药。
火药的巨大威力还展现在军事中,而火药的故乡则是我们中国,它被列为四大发明之中,除了上学期已经学过的造纸术,还有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今天让我们共同探究一下它们的发明历程吧。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㈠.阅读教材72页-73页,第一标题“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完成学案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间: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活字印刷术既________又________,大大促进了________的传播,比欧洲早约________年。
_____朝科学家________发明转轮排字盘。
㈡.阅读教材73页-74页,第二标题“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完成学案2、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战国时: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____________北宋时:出现___________并开始应用于____________。
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________影响:________ 的发明和应用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唐朝中期:书籍里已有____________的记载。
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_______宋元时:广泛用于____,13、14世纪传入________________。
㈢.阅读教材74页,第三标题“沈括和郭守敬”完成学案沈括:____时期科学家,著有《 》,他创制的________,领先世界________多年; ________这一名称由沈括开始使用郭守敬:____时期科学家,他编成的________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________年,还主持开凿了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学目标】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汉兴衰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历史年表研读,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掌握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东汉的建立及“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认识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光武中兴。
难点:外戚、宦官专权。
【导学过程】情景导入:创设情境——东汉·印象多媒体出示图片:马踏飞燕、东汉错银铜牛灯、洛阳钟鼎青铜器东汉铜车马。
导语:汉唐王朝缔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辉煌,久享赞誉。
提及汉朝,跃入脑海的是太祖刘邦的开国之功、武帝刘彻的文韬武略。
对于东汉历史,却比较陌生,今天我们一起踏寻东汉的文物古迹,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衰》【新课探究】一、光武中兴1.新莽篡汉教师讲解:西汉王朝自汉武帝病逝后,即位皇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庞大,西汉帝国日渐衰微。
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
公元9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西汉灭亡。
多媒体出示材料:任己而不师古,秦氏以之致亡;师古而不适用,王莽所以身灭。
——《宋书·礼志序》知识拓展:王莽改制教师讲解:王莽代汉建新后,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对土地、币制、商业和官名县名进行改革。
由于政策多有不合实情之处,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而且朝廷朝令夕改,使得百姓官吏不知所从,不断引起贵族和平民的不满。
问题:从王莽改制的失败中,同学们认为在改革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学生:改革要符合客观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注民生。
2.东汉建立教师讲解: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案设计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与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1.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间、发明者、发展、传播及作用。
掌握指南针、火药的发明过程、应用、传播及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知道宋元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发达的表现及影响。
2.通过对教材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探究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思维能力。
3.通过对中国四大发明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形成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初步认识。
结合现今“一带一路”进行对比探讨。
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教学难点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音乐动漫展示《清明上河图》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反映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繁盛景象的市井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图中商旅云集,车水马龙,展现了高度发达的古代商品经济和市民生活,经济的繁盛推动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宋元时期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科技文化的高峰。
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学习13课,领略宋元时期的科技创新和中外交通。
2.预学:通过课前预习,请结合本课优教导学案,完成自学。
三分钟之后,请一个学生来展示预学的学案。
(展台)学生读3.教学流程:课前我们把大家分成了三个组,创新组(活字印刷)、应用组(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交流组(中外交通)搜集相对应的资料。
现在就让我们围绕三个篇章进行学习,展现各组同学的实力和风采吧。
第一篇章创新篇第二篇章应用篇第三篇章交流篇第一篇章:创新篇(1)介绍活字印刷术的创新。
同学们知道印刷术吗?隋唐时期我国就已经发明了一种什么印刷术?【生】“雕版印刷”课件展示唐朝的《金刚经》【师】可是,雕版印刷的弊端是什么?课件展示材料:材料: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于成都板印《大藏经》,共印5048卷,,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用了12年的时间才雕印完工.印刷完成后,13万块雕版被堆放在当地府库内,从此无人问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 针
(罗盘)
记载 火药 配方
蔡 广泛 发 伦 用于 明 改 战争 进
评 价
13、14世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 促进 纪传入欧 文化 洲 的传 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播
南宋广泛 用于航海、 世界 阿拉伯人 上最 传入欧洲, 早的 为欧洲航 指南 海家的活 仪器 动创造条 件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科技 一 )
勃兴(先秦) 昌盛(秦汉)
承上启下(魏晋南北朝)
辉煌(隋唐)
印刷术Biblioteka 指南针战 国 北 宋火药
唐 宋 元
造纸术
西 汉 东 汉
时 间 内 容
隋 唐
北 宋
雕版印 毕昇、 刷、唐 活字印 司 《金刚 刷术 南 经》
世界上现 存最早、 标有确切 日期雕版 印刷品 经济、 省时, 促进文 化传播、 比欧洲 早四百 年
三大发明 为什么会 在宋元时 期出现或 推广?
封建经济的繁荣发展 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和吸收 外来文化 继承前代文明 劳动人民及科学家的聪明 才智
本课小结!
印刷术
指南针
战 国 北 宋
火药
唐 宋 元
造纸术
西 汉 东 汉
时 间 内 容
隋 唐
北 宋
雕版印 毕升、 刷、唐 活字印 司 《金刚 刷术 南 经》
蔡 记载火 指南 药配方、 广泛 发 伦 针 开始用 用于 明 改 (罗盘) 于战争 战争 进
评 价
南宋广泛 用于航海、 世界 阿拉伯人 上最 传入欧洲, 早的 为欧洲航 指南 海家的活 仪器 动创造条 件
13、14世 纪传入欧 洲
促进 文化 的传 播
温馨提示:从经济、民族及 对外关系、前代文明、人的 因素来讲
四大发明,是中华 民族对世界文明发 展的重大贡献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 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 的面貌。 第一种在文学上, 第二种在战争上, 第三种在航海上, 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 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 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 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 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 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 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