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产后出血病人的护理
介入栓塞术治疗产科出血性疾病的护理

介入栓塞术治疗产科出血性疾病的护理摘要】对产后出血实施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密切观察病情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早期发现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产后出血介入治疗护理产后出血为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
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36例较严重的产后出血患者施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上述病例,因各种原因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无效后介入栓塞治疗36例。
其中初产妇25例,经产妇11例;自然分娩19例,剖宫产16例,引产1例;单胎30例,多胎6例,年龄在22—41岁;产后出血量在1500—4000ml;多发生于产后2h内,均经保守治疗无效后,急行介入治疗。
1.2方法在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的同时,在DSA监视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右侧髂股动脉穿刺,分别对两侧髂内动脉插管和造影,了解出血部位及出血的动脉支,分别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两侧髂内动脉前干或子宫动脉,术后DSA显示动脉完全栓塞,拔管后加压包扎,术后平卧12—24h,常规抗炎治疗,并发症予以对症处理。
2 结果2.1疗效 36例患者均在35—60min内完成栓塞治疗,平均48min,一次性栓塞成功35例,两次性栓塞成功1例。
2.2并发症疼痛为主要的并发症,可耐受,不需特殊处理,9例患者发热,多于抗炎治疗后3天消失。
3 护理与讨论3.1介入前护理3.1.1心理支持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向患者家属讲清该技术的安全可靠性及其优越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手术的目的、治疗原则、方法、注意事项、手术体位及产后出血行介入治疗成功的病例,消除病人心中的恐惧,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
3.1.2病情观察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给氧及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阴道出血情况,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并做好记录。
3.1.3祛除病因对子宫收缩不良者,配合医生给予缩宫剂,并按摩子宫,行宫腔填塞纱条,做好介入前的准备工作,为抢救患者获取时间。
产科出血介入术后护理措施

一、概述产科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在治疗产科出血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然而,术后护理同样至关重要,对于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科出血介入术后护理措施。
二、术后护理措施1. 生命体征监测(1)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术后24小时内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24小时后每2小时监测一次,病情稳定后逐渐延长监测间隔。
2. 疼痛管理(1)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根据疼痛评分给予相应镇痛措施。
(2)疼痛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
(3)鼓励患者采取深呼吸、放松等方法缓解疼痛。
3. 血液管理(1)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甲床等部位的色泽,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
(2)监测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了解患者贫血程度。
(3)根据医嘱给予输血治疗,纠正贫血。
4. 穿刺部位护理(1)术后压迫穿刺点15~20分钟,防止出血。
(2)弹力绷带包扎穿刺部位,防止皮下出血。
(3)观察穿刺部位皮肤颜色、温度,防止血栓形成。
5. 肢体护理(1)术后保持患肢伸直,制动8小时。
(2)术后24小时内,患肢抬高30°,促进血液循环。
(3)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确保血液循环良好。
6. 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2)向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3)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7. 饮食护理(1)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2)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新陈代谢。
(3)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8.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9. 院外指导(1)告知患者出院后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产后出血介入急救护理要点(1)

产后血的急救护理要点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
1.术前评估(1)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神志、瞳孔。
(2)患者交接:核对患者信息,大概确认出血部位,出血程度,出血量及颜色,明确患者交叉配血情况,及入室的止血药和输血情况,询问有无特殊交接,将患者的贵重物品交与家属。
(3)有无休克表现(患者有无皮肤苍白、冰凉、湿冷,心动过速,外周静脉不充盈,颈静脉搏动减弱,尿量减少等)。
2.术前准备(1)准备手术间:温度25-27度,络合碘予以加温。
(2)病人准备:医护协力将患者转移至手术台,取合适体位,连接好心电监护仪随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不影响手术的肢体确保两组以上静脉通道(22G、20G留置针)或置管,低流量吸氧,做好一定的约束措施,对患者积极安慰,了解患者需求,及时解除患者的不安情绪及不配合。
(3)用药准备:(1)药物:阿托品,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术中肝素水,5%葡萄糖,林格,万纹,缩宫素,麦角新碱,抢救车放于一旁。
(2)准备术中常规用包(介入造影包、布包、衣包、持物筒、机罩),及导尿包、中心静脉穿刺包。
1.常规手术材料(血管鞘、导丝、造影管、注射器、刀片等),备微导管,栓塞弹环圈,明胶海绵,栓塞微球等止血材料。
2.备好吸引器,推泵俩个等。
4.术中配合(1)协助医生做好前期的手术准备工作(2)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出血量颜色及时告知术者的患者的症状。
(3)准确,迅速的执行医生的医嘱(术中用药输注,打开导管,栓塞材料等)。
(4)及时记录术中情况,完善护理记录等。
(5)评估患者具体情况(根据情况予以持续监护、吸氧、抢救药泵入)护送患者回病房。
(7)做好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树立信心配合手术。
产后出血患者行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

产后出血患者行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发表时间:2016-03-30T10:02:28.3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作者:王芳[导读]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人民医院术后除了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外,则注重观察栓塞动脉供血区脏器及肢体的功能反应。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人民医院 155900摘要:应用血管性介入治疗2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重度产后出血患者,获得成功止血,避免了以往最终要切除子宫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在护理上,由于在抢救时争分夺秒,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纠正休克,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手术,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术后除了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外,则注重观察栓塞动脉供血区脏器及肢体的功能反应,并作出相应的护理,保证了治疗的效果,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重度产后出血;介入治疗;护理既往对重度产后出血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多以切除子宫为最终手段。
我科自2011年开始,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重度产后出血患者行血管性介入治疗止血,取得良好的疗效,获得权威专家的认可。
现将护理体会作回顾性总结。
1 临床资料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对2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重度产后出血患者行血管性介入治疗获得成功止血,年龄最大41岁,最小19岁,妊娠38周~42周,其中阴道分娩后出血患者13例,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6例,剖宫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4例,部宫产术后出血、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再出血患者1例,累计出血量1 200 ml~3 500 ml不等。
除1例患者外,其余患者均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
2 手术方法及疗效局麻下行单侧股动脉穿刺,采用Seldinger′s技术完成一侧股动脉置管,失血性休克患者在纠正休克的同时,经血管鞘快速推注400ml~800 ml的全血或代血浆,补充血容量,随后将4.0 F~5.0 F眼镜蛇类型管或脾管或肝管插至股动脉分叉上2 cm~3 cm处,经高压注入优维显30 ml,同步行盆腔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出血部位,迅速将导管插入出血侧髂内动脉前干或子宫动脉,注入抗生素后以直径1 mm~3 mm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出血动脉并造影证实。
介入手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术中护理

介入手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术中护理标签:介入手术;治疗;产后出血;护理产后大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严重产科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占分娩产妇总数的2%~3%。
以往临床上多采用按摩子宫、使用缩宫剂、官腔填塞等保守治疗方法,当治疗无效危及产妇生命时则采用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或经腹行子宫切除术来控制出血。
近年来,随着介入手术治疗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应用,经皮动脉插管栓塞为产后大出血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十分有效而安全的新途径,其操作方便、创伤小、效果好,还避免了手术切除子宫的弊端,是目前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最佳方法。
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使用介入手术治疗产后大出血12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25~38岁,初产妇3例,经产妇9例;剖宫产5例,经阴道分娩7例。
累计出血量为1 500~2 800 ml,患者均表现为脸色苍白,四肢湿冷,经阴道流出大量的鲜血及血块。
患者在行介入手术治疗前均经过各种止血药、宫缩药及相应的对症保守治疗,治疗效果不佳后选择介入手术治疗。
1.2 治疗方法使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局麻,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监视下采用Seldinger方法经皮右侧股动脉穿刺成功后置入5F 动脉鞘,用5F猪尾巴导管或5F眼镜蛇导管分别行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根据情况选择注入混有造影剂的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2 mm×2 mm×1 mm)或吸收性明胶海绵条(2 mm×10 mm)栓塞双髂内动脉或、和双子宫动脉,DSA造影证实出血动脉无出血后观察15~20 min,经DSA再次造影,确认出血消失即栓塞成功后退管。
2 術中配合及护理2.1 心理护理患者因反复阴道出血且出血量多,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及家属对这项手术不了解担心治疗的效果不佳还会切除子宫,往往心理负担较重,表现出恐惧、紧张的心理,对此,护理人员应根据其心理特点针对性做好心理护理,如稳定患者情绪,耐心倾听患者主诉,态度和蔼、语言柔和,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产后大出血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消除其顾虑,配合介入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产后出血20例临床观察护理论文

介入治疗产后出血20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方法对本组20例产后出血患者,平均出血量达2100ml,采用seldinger法先行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动脉后,选择或超选择性插管,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加强术后护理及病情观察。
结果 20例产后出血患者经过介入栓塞治疗阴道出血停止,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效的术后护理和严密的病情观察,是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出血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介入治疗产后出血护理观察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23-02产后出血危及患者生命,以往此类患者保守治疗无效后,常采取子宫切除术来挽救患者生命。
近几年来,我院将介入治疗应用于产科领域治疗产后出血,取得了满意效果。
但尚未被人们普遍认识,患者及其家属常因对产后出血的恐惧,对介入治疗技术的不了解,而产生焦虑、恐慌及治疗配合的盲目性。
因此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有效的术后护理和健康指导对保证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出血的成功至关重要。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均为产后出血,年龄22~35岁。
12例剖宫产术后,8例经阴道分娩大出血。
出血量>1700ml,平均2100ml。
其中6例胎盘植入,6例胎盘粘连,3例宫缩乏力,5例胎盘残留。
本组患者在栓塞治疗前使用过各种缩宫剂,完善相关检查及对症治疗后无法控制出血,并且患者欲保留子宫。
1.2 方法本组均采用“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局麻下采用穿刺右侧股动脉,将5.0导管分别插入两侧髂内动脉行选择性动脉造影,通过造影可发现出血部位,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两侧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1],栓塞后复查造影,观察两侧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栓塞程度是否达到标准,若栓塞彻底遂拔管,穿刺部位压迫20min后,加压包扎穿刺点。
2 结果20例产后出血行动脉栓塞后出血得到控制,血压稳定。
产后出血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马玉秀【期刊名称】《当代护士(学术版)》【年(卷),期】2006(000)012【摘要】产后大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产科的危急重症。
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或子宫次、全切除术。
近年来,我科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5例产后出血的产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本组5例产妇,其中2例为足月顺产,3例为剖宫产,均于产后0.5小时至12小时出现持续阴道出血,血压进行性下降,经促宫缩、止血药、输血等治疗后效果不佳。
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髂内动脉造影了解出血部位后用PVA颗粒与造影剂及生理盐水混悬液进行栓塞,出血立即停止,未见活动性出血。
将导管退出后压迫止血,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无出血后用绷带加压包扎穿刺部位。
注意压力以不阻断足背动脉搏动为宜。
术后经抗感染、补液、输血等治疗后血压逐渐回升至正常水平。
2护理措施2.1常规护理产后出血危及生命应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和药物,建立通畅、有效的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保证充足供氧,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
观察生命体征,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记录,同时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观察每小时尿量,出现少尿时及时报告医生。
2.2介入治疗的护理2.2.1术前护理向产妇及家属说明该项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迅速止血...【总页数】2页(P40-41)【作者】马玉秀【作者单位】青海省红十字医院,青海,西宁,8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相关文献】1.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J], 尹文娟;胡滨2.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产后出血9例护理体会 [J], 花素梅;曹美红3.经血管介入治疗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J], 蔡婉静;陈夏蔚;谭光英;邢美珠;兰瑞红;王历4.产妇产后出血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J], 孙惠兰5.介入治疗用于重度产后出血14例护理体会 [J], 周淑娟;王紫萍;徐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护理

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护理摘要】目的总结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护理。
方法采用Seldinger 技术对32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用明胶海绵颗粒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或髂内动脉栓塞治疗。
通过对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讲解此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加强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
结果32例于栓塞后即刻止血,5例出现腹痛经对症治疗后一周症状消失。
结论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具有创伤小、止血快、疗效确切、可保留子宫等优点。
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产后大出血是产科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占孕产妇死亡的首位。
[1] 临床上常采用保守治疗,无效者采用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或经腹子宫切除术,但创伤大,部分病人因此丧失生育能力,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2]近年来血管介入术在产后大出血治疗中的成功应用已成为目前治疗产后大出血的首选治疗。
我院与2010—2012年采用子宫动脉栓塞的方法治疗产后大出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2012年在我科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患者32例,年龄在22—38岁,初产妇28例,经产妇4例,其中经阴道分娩27例,剖腹产5例,均为产后大出血,累计出血量为1100—2500毫升,所有患者均经过保守治疗无效后转我科行介入治疗。
1.2方法:在DSA监视下,采用Seldinger技术,局麻后行右股动脉穿刺成功后置入5F动脉鞘,用5F子宫导管分别插至左右子宫动脉行子宫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用明胶海绵颗粒分别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成功后,拔出动脉鞘,局部压迫15分钟,加压包扎送回病房。
2、结果2.1疗效本组32例产后大出血患者介入治疗后均有效止血,其中5例术后出现腹痛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3、术前护理3.1心理护理由于阴道持续流血,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和家属常感到恐惧和焦虑,加上对此项手术不了解,对进一步治疗缺乏信心,医务人员应掌握患者心理状态,针对性进行护理,讲解介入手术创伤小,止血快,恢复快,可保留子宫等优点,同时说明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配合和理解顺利接受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治疗产后出血病人的护理【关键词】产后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
而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产后子宫收缩乏力。
临床上多采用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宫腔填塞等多种方法控制出血,当治疗无效危及产妇生命时,最后以切除子宫来控制出血。
近年来,行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难以控制的产后出血,以其操作方便,效果好,对患者创伤小,痛苦少,又避免了手术切除子宫的弊端,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现将介入治疗产后出血15例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2008年7月介入治疗15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病人。
其中自然分娩10例,剖宫产5例,双胎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例。
在针对病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治感染后,仍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立即进导管室行介入治疗,经股动脉穿刺,将5.0F介入导管经过髂内动脉,选择插入双侧子宫动脉。
栓塞剂选用中效可溶解的明胶海绵颗粒。
介入成功后,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正常,阴道出血减少,即送回病室观察护理。
2 术后护理
2.1 体位与护理观察术后置患者于整洁、安静、舒适,特别是温度适宜的病房。
取平卧位,按医嘱穿刺侧下肢制动6~8h,以防穿刺点出血。
观察病人的意识、面色、精神状态,15~30min观察记录1次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体征。
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等以了解栓塞后下肢循环情况;观察子宫收缩、宫底高度、阴道出血情况,准确评估出血量;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敷料是否干燥;观察被动体位时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防止压疮的发生。
2.2 基础护理病人因失血多,制动体位卧床,食欲下降,护士应指导病人少食多餐,进食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品;保持床铺清洁、平整,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发生,注意保暖防止受凉;给予乳房护理,保持泌乳,为母乳喂养婴儿创造条件;保持会阴清洁,及时更换卫生垫,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12~24h拔除尿管,协助病人自行排尿。
2.3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应贯穿于治疗护理的整个过程。
病人在经历了失血、手术等痛苦后多有紧张、恐惧心理,且对预后有顾虑,护士应针对病人心理特点及围产期护理要点结合病人的病情给予安慰、解释和宣教。
通过讲解其他病人介入成功,恢复健康的实例来增
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以稳定、乐观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对病人的家属也进行介入治疗和产褥期护理的相关知识宣教,取得家属的支持,教育家属与医护人员一道给病人温暖、体贴的护理。
2.4 并发症的防治介入术后的12h,病人处于制动体位,由于全身血容量减少,局部组织受压易缺血缺氧,有发生压疮的潜在危险,护士应按卧床病人制定护理计划,严密观察与护理。
12h后,病人开始床上活动并逐步过渡到床边活动,由于活动无耐力,如厕时常因失血较多,体质虚弱加之体位的改变有出现晕厥、体位性低血压和跌倒的危险,护士应针对这些现存的护理问题及潜在的护理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提前预防。
另外,病人有感染的危险也与失血多,抵抗力降低有关,护士应正确执行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介入术后的病人虽极少有再出血的可能,但护士不能有丝毫的放松。
介入治疗的病人,也要警惕有再出血的危险发生。
手术后2~3周是子宫动脉内的明胶海绵溶解吸收、血管疏通的时间[2],这一时段也应警惕再出血的发生。
少数病人有手术后肌肉痛,多发生在臀部、会阴区,多是由于误栓所致循环障碍,局部供血不足。
可给予按摩、理疗促进血液循环以减轻疼痛。
栓塞剂逐步溶解到被栓塞的血管全部疏通,需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
护士应给病人讲解相关的知识,解除对预后的担忧和顾虑。
2.5 出院指导向病人介绍出院后注意事项,如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忌房事;指导其合理营养膳食,注意休息,适当活动;指导母乳喂养;加强哺乳期卫生;建议产后定期复查以及早发现远期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韩锦花.20例产后出血急诊行子宫全切术病人的护理.护理研究,2002,16(3):172.
2 乐杰.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