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目标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教案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课文、课件、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引导学生预测本课内容。
Step 2:新课呈现(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呈现本课的课文和重点词汇、短语、句型。
2. 教师逐步讲解和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Step 3:学习活动(2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学生可以分组或个人阅读。
2. 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Step 4: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例如写一篇与课文相关的作文、设计一个课文中的角色扮演等。
Step 5: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和收获。
2.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课后阅读、写作或复习等。
2. 教师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困惑。
小学语文教案三维目标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语,能够正确书写。
-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 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生字、词语的掌握与运用。
-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 写作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2. 教学难点- 生字、词语的正确书写。
-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 写作方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字词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认识生字、词语,讲解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 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完成生字、词语的书写练习。
3. 课文阅读-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 学生通过提问、回答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4. 课堂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5. 写作指导- 教师讲解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 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完成写作任务。
6.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
2. 作业评价- 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字词书写、课文理解、写作水平等。
小学语文教案三维目标

小学语文教案三维目标【篇一: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带三维目标、板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观潮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通过学习,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大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
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生字、新词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五、朗读课文1、轮读2、自由练读3、同桌互读六、小结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
小学语文教案三维目标

小学语文教案三维目标【小学语文教案三维目标】导言:小学语文是学生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于后续语文学科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因此,设计一份合理的语文教案,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多方位发展,是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任务之一。
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案的三维目标进行论述,希望能给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一、认知目标】小学语文教学的认知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基本认知能力,包括字形、字音、字义和词汇等方面的学习。
通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熟练识读汉字,理解汉字的构造规律,掌握基本的字形字义。
同时,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听、说、读、写、认识、理解一定数量的词汇,并能运用到语言表达中。
具体教学目标:1. 掌握基本的汉字书写技能,使学生能准确地书写课本中出现的字词;2. 培养学生对于字词的准确认读能力,让学生能够明确字形字义;3. 培养学生对汉字构造规律的敏感性,让学生能够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4. 提高学生的词汇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常用词汇;5. 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语文学习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情感目标】情感目标是指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美学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主要的乐趣之一;2. 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的讨论和交流;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经典文学作品;5.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三、动作目标】语文教学的动作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高三语文教案三维目标文案

高三语文教案三维目标文案教学进程设计完成后,还需要设计形成性评判,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目标进行设计,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
通过评判反馈,进一步修改教学。
今天作者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202X高三语文教案三维目标文案,期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X高三语文教案三维目标文案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人物及环境来掌控文章的主题。
进程与方法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浏览发觉为线索,教师的浏览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浏览信息的能力。
2.浏览爱好的激发与浏览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浏览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建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2.通过解析古老的风俗习惯、纯朴的人物性情,师生共同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点:感受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剖析古老的风俗习惯、纯朴的人物性情,探究出作品的主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上课之前,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前一段时间网上流行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问一问同学们,如果有机会,你想去哪儿看看?(生自由回答)看的出来。
同学们想去看的地方太多了。
如果问我的话,我必去的一个地方就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边城”在哪儿呢?就是今天的湘西凤凰。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边城,去领略一下那里的别样魅力。
二、作者介绍他一生跌宕起伏,极富有传奇色彩。
台湾学者金介甫说他“沈从文仅次于鲁迅。
”沈从文1902年产生于湖南凤凰一个衰败的官僚家庭。
少年时期顽劣非常,上私塾总是逃学、打架、撒谎,和一批“小流氓”(沈从文语)四处游逛,惹是生非。
不到14岁就去当兵,却是一支“半匪半军”的队伍。
六年时间,沈从文眼见有上万人被杀。
有人戏说,沈从文是“当土匪”出身。
20岁时,沈从文厌倦了“半匪半军”的生活,只身来到北京。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和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和反思)1山中访友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住文章主要内容,诵读自己讨厌的部分。
2.掌控本课8个生字,认知新词的意思,节录不好词好句。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所描绘的境界,唤起学生相似体验,培育学生爱好自然、亲近自然的幸福情感。
四、课前准备工作多媒体课件: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课件。
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1、同学们平时都存有哪些朋友?可以回去拜访你的好朋友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纸壳你指出迷人的词语并多念几遍。
读通课文,介绍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不好词,集体书法展。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1、作者轻装上路,听听课文的一、二自然段,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心情不好;高兴)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窥见作者当时心情较好?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早晨,好清爽!(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开车,不邀请游伴,也不拎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挥一条幽径,独自回去出访我的朋友。
(1)听听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够窥见作者的好心情?“满怀”就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就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诵这句话。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济南的冬天》优质教案(三维目标)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结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散文写作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济南的冬天》优质教案(三维目标)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美景》中的《济南的冬天》。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并掌握生字词,如“响晴”、“慈善”等;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来表达对这座城市的喜爱;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温晴”特点的细腻描绘,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进行写作练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分析课文结构和修辞手法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具体的语言来解释这些概念,但仍有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困惑。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运用图表、思维导图等直观工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更好地把握课文结构。
举例解释:例如,在学习“响晴”一词时,教师应强调其不仅描述了天空的状态,还隐含了声音的清脆和明亮,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尝试运用此类形象词汇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教学难点
-对于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如何将修辞手法与情感表达有效结合。
-学生在分析课文结构时,可能难以把握作者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四年级下册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三维目标教案1. 古诗三首【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按照运用插图和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重难点: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⒈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
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⒉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
(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⒈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
亭,读tíng ,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
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⒉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
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4.交流:(1)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2)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1.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三维目标语文教案篇一: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三维目标教案1一去二三里教材简析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他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
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
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让学生学会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2.通过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认识12个字,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本领去学习汉字和文章,你们有兴趣吗?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这首诗。
2.这首诗中有哪些数字?用铅笔圈出来,拼拼拼音读准他。
3.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自由读诗歌。
5.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同桌一起读一读。
6.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7.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出示课文插图,刚才脑子里看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
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9.看图。
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10.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11.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
试背。
四、巩固生字。
巩固字音:“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
巩固字形:和生字说再见的游戏。
(读卡片)五、作业设计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巩固生字,会写3个字。
认识笔画“一”。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
1.唱对数歌。
师: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生:你说一,我对一,小猫最爱把脸洗。
师: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生:你说二,我对二,孔雀开屏像把扇。
师: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生:你说三,我对三,骆驼驮着两座山。
师: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生:你说四,我对四,刺猬满身都是刺。
师: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生:你说五,我对五,小鹿头上长小树。
师: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生:你说六,我对六,鸭子爱在水里游。
师: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生:你说七,我对七,公鸡叫人早早起。
师: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生:你说八,我对八,青蛙唱歌呱呱呱。
师:我说九,谁对九,哪个会用头顶球?生:你说九,我对九,海狮会用头顶球。
师: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有本事?生:你说十,我对十,鹦鹉学话有本事。
2.领奖游戏。
老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上台领奖。
一生说:我得了第——名。
众生说:对对对,你得了第——名。
3.读课文。
二、写字。
1.认识田字格。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认识笔画“一”。
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
师范写。
3.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正,脚放平??4.指导写字。
“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二”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
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
“三”第三横长,第二横写在横中线,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
师范写,学生描红,再在田字格上练写。
5.把优秀作业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看,并加星。
三、作业设计1、练习写字。
2、找一找,哪些儿歌或古诗里有数字?板书设计2口耳目教材分析本课是象形字归类识字。
12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
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出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
本课学写的三个生字中出现了“竖、撇、捺”三种新笔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认识3种新笔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理解字义,认识字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识记12个生字,会写3个字。
“目”和“木和字音相同,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教学难点据象形字的特点,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12种实物的图片;生字字形演变卡;竖、撇、捺笔画卡片。
田字格黑板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认识12个生字,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及自主识字能力,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情境导入。
1、复习:卡片认读前一课的数个生字。
篇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含三维目标)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教学准备: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板书课题)二、学习课文(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1.独:独自一人。
题意: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①指名读②汇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对看;厌:满足。
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⑥师小结:其实,这首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
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5)多诵读,悟诗情①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②复习朗读方式: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③自己带着感情读。
④四人小组读古诗。
⑤汇报: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
⑥全班再齐读古诗。
三、抄写古诗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默写古诗。
复述诗歌大意。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望洞庭》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上节课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
今天,我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二、学习古诗: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读。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①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4.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①指名读。
②汇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师强调“潭”字笔画。
③指名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④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