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复习思考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为什么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物?

答: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

1、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

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的、偶然的由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

不充分的、萌芽的价值表现形式

(2)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的价值形式。价值表现是不完整的

(3)—般的价值形式:所有商品的价值同时表现在一种商品上的价值形式。

一般等价物不固定

(4)货币价值形式,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以下特征:价值比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

2、怎样理解货币的本质?

答: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具有与其他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

3、说明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和实质。

答:货币流通是指由商品流通所引起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

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

(1)货币需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若考虑到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情况,分子项的商品价格总额可调整为:

商品的价格总额一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应支付总额一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

4、说明格雷欣法则的内容

答:格雷欣法则也称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1)实际价值较高的铸币(良币)必然逐渐被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2)实际价值较低的铸币(劣币)则充斥市场,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这种必然发生的现象叫“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5、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货币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计划核算社会劳动,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3)实现经济联系,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

(4)是动员分配资金及实现按劳分配的工具

(5)反映、监督、提供信息,调控经济运行

6简要说明我国人民币的发行程序。

答:第一,发行库与发行基金。发行库是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人民币发行基金的金库。发行基金是国家储备的用于发行而尚未发行的准备基金,是处于准备状态

的货币,发行基金由原封新券和回笼券。

第二,业务库。业务库是各商业银行对外营业的基层机构为办理日常业务保留营业用现金而设立的金库。人民币的发行程序可如此表示:人民银行出—商业银行投放|市场货币流通量回笼业务库入库发行库

7、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答:⑴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金银的比价。

⑵用法律规定金银比价,这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就出现了“劣

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称“格雷欣法则”。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

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

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⑶因此,在金银复本位制下,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在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所以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8、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是:

1、规定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货币单位是指规定货币的名称及所含货币金属重量。

2、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本位币、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辅币、限制铸造、有限法偿

3、银行券、纸币的发行与流通程序

4、金准备制度(黄金储备制度)

9、结合我国货币流通现实,阐述纸币流通规律的内容。

10、你认为应如何应对人民币的发行及流通规律进行有效的管理。

答:(1)禁止非法买卖流通人民币(2)禁止损害人民币的行为(3)人民币样币禁止流通(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刷,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的流通(5)各金融机构应根据合理需要原则办理人民币的券别调剂业务(6)中国公民出入境,外国人出入境携带人民币实行限额管理(7)禁止伪造、变造

人民币,禁止出售,购买伪造、变造的人民币(8)禁止走私、运输、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9)中国人民银行对于伪造、变造的人民币所做的鉴定是最终鉴定。

第二章信用的产生及发展

1、说明信用的含义及其产生发展过程

答: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体现着一定的生产关系。

信用是从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它的产生同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密切相关。信用最初产生于商品流通过程中,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是商品和货币的不均衡分布,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所有制和经济利益。

前资本主义的信用是高利贷信用,它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取高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古老的生息资本的方式;资本主义信用是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进而发展

成现在的社会主义信用。

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有哪些?如何规范发展我国的商业信用?

答:(一)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规模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规模以产业资本的规模为度,最大作用是产业资本的充分利用。(2)方向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只能由上游产品向下游产品企业提供信用,因而有些企业很难从这种形式取得必要的信用支持。

(二)当前,我们应有效利用和管理商业信用:(1)银企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票据发展环境。(2)建立商业票据市场,加快票据市场发展的基础性建设。(3)支持商业银行建立票据专营机构,提高票据业务效率。(4)改进央行再贴现管理,

完善此项货币政策工具的职能。

3、对我国经济中存在的民间信用,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

答:(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2)推进金融创新,逐步实现民间借贷的阳光化。(3)加快资本市场建设,拓宽居民的投资渠道。(4)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教育公民依法借贷。(5)强化金融和法律知识的宣传,引导民间借贷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