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公共组织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发展

合集下载

第2章 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第2章 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了解公共关系起源的 三个阶段和历史发展的概况。 追溯公共关系的源流,了解其发生与发展 的历史过程,把握国内外公共关系的现状,剖 析公共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诸多社会历史条件, 对全面、准确和科学地把握公共关系思想与理 论,开拓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事业具有重要 意义。
三、公共关系在中国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理论和社会职业,是伴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大门的打开而步入中国大地的。在此之 前,大约本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经 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公共关系也开始传入台湾、香港地区, 并得到较快的发展。 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模仿搬抄时期 (20世纪80年代初至1986年) 现代公共关系真正进入我国大陆是在改革开放时期, 而且, 起初大都只是作为舶来品引进,没有形成自己的 公共关系思想和 操作规范,以模仿和搬抄国外的理论和 操作规则占主流。 (二)自主发展时期 (I986年至1992年) 随着几年的公关引进,作为舶来品的公关已开始落户 我国大地,到80年代中期,公关事业已遍地开花。
美国是世界公共关系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在企业界、政界、文化教育界、宗教界、军界和 各种社团组织内,都有大量的公关从业人员。 在美国文化的影响下,英国、法国、原联邦 德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以及加拿大、墨西哥、 秘鲁以至整个拉丁美洲,都开始开展多方面的公 关工作。 随着公共关系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应用和蓬勃 发展,公共关系理论教育也有了长足进展。进入 80年代以来,公共关系的教育已开始按不同的行 80年代以来,公共关系的教育已开始按不同的行 业分门别类进行,各有一套不同的大纲要求,逐 步向更细、更深入的领域健步发展。
1948年,美国全国公共协会(PRSA)宣告成立,同 1948年,美国全国公共协会(PRSA)宣告成立,同 时制定了作为行为法规的“ 时制定了作为行为法规的“公共关系人员职业规 XZ) 范守则” 范守则”。(XZ) 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IPRA)在英国伦敦 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IPRA)在英国伦敦 正式宣告成立。(XZ)年8月,世界公共关系协会在墨西哥城召开大 会,一致同意公共关系的定义为:“ 会,一致同意公共关系的定义为:“分析趋势, 预测后果,向领导机构提供意见,履行一连串有 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利益的艺术 和社会科学。” 和社会科学。”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1990年到1996 1990年到1996年,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主持召开的历次公共 1996年,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主持召开的历次公共 关系理论研讨会,主要是针对当时出现的公共关系问题,公共 关系如何为现实社会发展服务等来展开讨论。 1996年到2004年,公共关系理论研究范畴有所扩展,调查研 1996年到2004年,公共关系理论研究范畴有所扩展,调查研 究、内容分析与个案研究等现代方法逐渐受到重视,管理运作 模式与操作性工具研究等已经开始进入实务研究
斯蒂芬斯·塔拜尔、
麦克卢尔
“便士报”、巴纳 姆
1903年,美国著名记者艾维 李在美国开办了一家正式的 艾维·李 艾维 公共关系事务所,标示着现代公共关系职业的问世。 艾维· 艾维·李在公共关系领域的贡献: 他主张的公开、客观、说真话的原则已经成为现代公 共关系的基本工作原则。 他是第一个大规模使用免费散发宣传品的人。 是第一个认识到新闻宣传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企业行 为支持就存在缺陷。 将公共关系的工作范围“ 将公共关系的工作范围“从纯粹的代理转变到了担任 我们为之工作的企业的智囊团” 我们为之工作的企业的智囊团”。
在公共关系实践的众多开拓者中, 奇站在其顶峰。 在公共关系实践的众多开拓者中,阿瑟 偑奇站在其顶峰。
·
--斯各特 卡特里普 --斯各特·卡特里普 2、阿瑟·偑奇: 根据阿瑟·偑奇学会的文献,偑奇提出并实践了公共关系的六项原 则: 告知真相。 用行动来证明。 倾听顾客的话。 为明天管理。 犹如整个公司须臾离不开它似的来实施公共关系。 保持平静、耐心和良好的幽默感。
技术条件:个体传播→ 技术条件:个体传播→大众传播
三、公共关系发展的新趋势
国际公共关系发展的新趋势 Sam Waltz指出,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为: Waltz指出,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为: 沟通模式及其要素、功能和地位的变化。 道德约束增强。 更加广泛、深入地应用各门社会科学。 战略公共关系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行政组织学(1-5)

行政组织学(1-5)

(1)福莱特的动态管理组织理论 提出了“群体原则”。 提出了“建设性冲突”。 分析了组织中的权力与权威。 分析了组织中的控制与协调。 福莱特从动态、心态的角度研究组织,开创 了动态管理组织理论研究的先河。
(2)梅奥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提出了“社会人”理论。 指出在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 工人的工作态度和士气是影响组织效率的关 键因素。 新型组织领导者的能力主要体现在通过提高 组织成员满意度来激励组织成员的士气上。
(四)行政组织的生态研究
研究行政组织的外部环境。 (五)行政组织的心态研究 研究行政组织的内部条件,主要包括行政组
织内部的物质、制度条件和人群关系的影响, 以及行政组织如何有效地改善其内部条件等。
三、行政组织学的研究方法
(一)阶级分析的方法 阶级分析的方法是将特定的行政组织现象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行政组织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行政组织是整个国家政治体系最基础的组成
部分。
4、行政组织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
行政组织学侧重于对公共组织整体行为和整
体效益的研究;组织行为学以个体的行为和 个体的效益为研究重点。
第二章 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发展
第一节 西方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发展 一、 “统治行政”时期 “统治行政”,指在传统等级社会中形成的 一种行政服从于统治、公共管理职能与政治 统治职能合二为一的行政管理模式。“统治 行政”的基本特征包括国家与政府一体、社 会治理以统治为轴心、公共利益服从阶级利 益、政府对社会拥有绝对控制权等。
1、古希腊和罗马时期:
(1)开始强调政府简单的职能分工; (2)开始关注行政机构的设置与职能; (3)开始涉及行政组织人员的任用及其监督机 构的设置。 2、中世纪: 马基雅维利第一次对国家行政组织原则进行 了论述。

公共关系学 考试内容整理

公共关系学 考试内容整理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1.公共关系定义★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寻求内外公众的信任与支持,从而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寻求自身发展的一种组织传播行为。

2.目的: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寻求自身发展3.构成要素:(一)主体-----社会组织1.公共关系的核心概念--------组织形象2.组织形象的评价标准---------知名度,赞誉度(二)客体-----公众公关主体沟通对象的总称,即与特定的公关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和组织的总和。

地位:组织形象唯一的有效评估者(三)介体------传播组织形象塑造的手段与途径方式:传播4.公共关系的类别一﹑按公共关系的表现形态划分★⑴静态公共关系—非自觉状态:客观存在在生活之中。

⑵动态公共关系—自觉状态:①日常惯例②专业性公共关系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形态。

①公共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这便是一种静态意义上的公共关系。

②公共关系状态是社会组织的现实形象状态,即社会组织在公众心目中形象的总和。

它包括公众心目中对社会组织认识和了解的程度、美誉度、相互间的关系是合作或对抗等。

③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指企业拥有良好的组织形象,处于被公众支持和信赖的状态。

反之则指组织形象欠佳,甚至处于某种危机当中。

④社会组织为了提高和维护组织形象,会自觉或自发地进行一些努力,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这些努力和活动便是一种动态意义上的公共关系。

➄公共关系活动是社会组织为实现自身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而从事的各种协调、沟通和传播等活动的总称,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公共关系实务。

动态和静态两种公共关系有区别,又有联系。

动态公共关系的效果直接影响公共关系的状态,动态公共关系是为获得良好的静态公共关系而做的努力。

动态公共关系一般处于主导地位。

5.按公共关系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划分☆⑴内部公共关系⑵外部公共关系三﹑按公共关系的目的划分☆⑴盈利性公共关系⑵非盈利性公共关系6.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㈠主体—社会组织⑴公共关系的核心概念—组织形象⑵组织形象评价标准:①知名度②美誉度㈡客体—公众涵义:公共主体沟通对象的总称,即与特定的公共主体相反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和组织的总和。

公共管理学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公共管理学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下级组织在其管辖范围 自主性大,积 内有较大的裁量权,上 极性高,紧贴 级组织不予干涉的组织 实际。 体制。
4、根据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各部门所受的指挥和 控制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
类型 完 整 制 定义 优点 缺点 行政首长权力 过于集中,属 下单位缺乏自 主性,易造成 因循守旧的工 作作风。 协调性差,工 作效率不高。
二、组织冲突与协调
(一)组织冲突
1、目标与顾客的冲突 2、功能与领域的冲突 3、目标间的冲突
(二)组织协调
1、水平协调 2、垂直协调
(三)组织合作模型
实行小团体控制,发展具有高参与性质的组织文化,竞争以时间为基 础,成立自我管理团队等。 合作的益处 1、提高工作效率 2、雇员的团结和满意 3、组织目标的实现 4、创新和适应 冲突的损失 1、精力的分散 2、影响了判断力 3、失败者效应 4、协调不佳
二、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形式
1、直线结构
厅长
A局长
B局长
C局长
处长
处长
处长
科长
科长
科长
科员
科员
科员
2、职能结构
A部
B部
C部
A局
B局
C局
3、直线-职能制 直线-
局长 校长
职能科室1 职能科室
职能科室2 职能科室
XX处 处 科
财务处 科 室 二 科 室 三 长 员 科 室 境的基本构成因素
1、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直接对公共组织产生影响,对公共组织行为加以 规范和引导。包括政治体制、政治权力、国家结构、政府 机构、政治制度、公共政策等方面。
2、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对公共组织动机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包 括经济体制、经济利益、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等方面。

公共管理学 发展史

公共管理学 发展史
落入私人腰包,导致争权夺利等。
23.03.2020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13
问题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二、经济理论 “政府失败论”的启迪 1. 深刻分析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
的局限性及弊端,揭示了西方代议民主制度的 某些内在缺陷。 2. 通过对政府失败的分析,填补了政府行为缺陷 研究的空白。 3. 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较好地反映了当代社会 中经济与政治的密切关系。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探索
1、英国的探索
➢雷纳评审
➢ 评审步骤:选对象、现有活动质疑、争辩、 共识、实施改进
➢ 评审结果: ①不经济和浪费现象:单位成本、行
政开支比重过高,工作失误导致的浪费;②过时的 机构和工作内容;③组织设置和工作流程不合理, 导致客户接受一项服务需要通过许多关口或环节; ④无效的工作。
23.03.2020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1
内容概览
1.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影响公共管理学的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
2.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公共行政时期(传统的公共行政;新公共行 政时期)
公共管理时期
3.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和评析
4.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23.03.2020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6
问题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二、经济理论
• (一)公共选择理论 • Ⅰ.运用经济学方法和假设研究政治,建立严谨的、有
关政府的一般理论的努力,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经济 学视野和新的研究途径;
• Ⅱ.对民主政治问题的探讨,引发了公共管理对政府
干预行为局限性和弊端的反思。
• Ⅲ.强调规则、立宪和立宪限制重要性的思想,有关

公共管理学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公共管理学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2.公共管理者获得的权力是由全体社会成员授权赋 予的合法权。
3.公共权力的最终作用对象是公共事务。 4.公共权力的目标是谋取公共利益。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院——《公共管理学》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五)公共权力的产生 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组织分工,萌芽于原始社会
的管理权。原始社会的组织形式有共同利益和集体 行动,需要一个统一的权威,即公共权力的萌芽。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阿克顿:Power corrupts;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权力制约权力 权利制约权力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院——《公共管理学》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二、公共权力监控 (一)基本涵义
是指包括公共管理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监控 主体,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合法 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和控制。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院——《公共管理学》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5.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 6.公共组织政治因素的考虑 7.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 8.公共组织的独占性 9.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院——《公共管理学》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第二节 公共组织结构
八个部门 为何管不 好一头猪?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院——《公共管理学》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2.现代公共权力 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公共权力的自主性增强。 ‘‘三权分离”奠定了其理论基础;但其自主性是
相对的,仍要受政治权力制约,执行政治权力意志。 公共(行政)权力作用范围也日益广泛,且内部
功能日趋分化。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守夜警察”)→ 垄断资本
(二)职能结构

公共管理学-第二章-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

公共管理学-第二章-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
三、公共行政理论的转型 公共行政研究发展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被称为公共行政学的“正统时期”,到
了20世纪40年代,这种正统的公共行政学便逐渐受到一些人的批评。 (一)西蒙的批评与公共政策学派的出现
赫伯特•西蒙是西方管理决策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行 政行为:行政组织的决策过程研究》是其主要代表作。西 蒙对传统行政学理论的批判主要是从所谓的“行政原则” 和政治-行政二分法这两个方面进行的。
Thursday, June 29, 2017
《公共管理学》
11
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
(三)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F•W•Taylor)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于 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提出了通过对工作方法 的科学研究来提高工人劳动效率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泰勒 的科学管理理论对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和技术化具有推动作 用。
“我们的政府正如同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一样,其机能已经得到扩张.其身 材已经长大,但同时却在动作上变得笨拙了。它的精力和它的年龄的增长,跟它所 具有的生活技能相比较,已经彻底不相适应。它得到了力量,但却没有学会举止的 方法。”
——威尔逊
Thursday, June 29, 2017
《公共管理学》
6
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
Thursday, June 29, 2017
《公共管理学》
14
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
怀特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行政实践的理 论总结和各种政府管理研究成果熔为一炉, 颇具特色地提出了建立公共行政理论体系 的四个基本假定。
评价: 怀特完成了公共行政研究系统化的 历史性任务,使公共行政真正获得了作 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但他只是提供 了公共行政这门新兴学科的概貌,只是 完成了公共行政理论体系建构的第一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公共组织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发展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外行政管理思想及理论的历史发展,掌握每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主要贡献与不足。

目的在于科学地评价其得
失,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组织学提供有
益的借鉴。

第一节西方公共组织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发展
一、“统治行政”时期
二、“管理行政”时期
三、“服务行政”时期
第二节我国公共组织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发展
一、专制时代公共组织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发展
二、改革开放时期公共组织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发展
第一节西方公共组织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发展
一、“统治行政”时期
1、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公共组织的特点(1)公共组织职能简单且未明确分化。

(2)古希腊、古罗马的公共组织与国家机关其他组织开始有了初步的原始的分工。

反映在组织结构上出现了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组织与宗教组织等,他们既相互交叉又略有分工。

与之相应,行政管理亦带有民主与法治色彩。

(3)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相对简单。

(4)在共和制时期,公共组织的官员都无报酬,任期短,行政工作未职业化。

2、中世纪时期公共组织的特点
(1)立法权与行政权相对分离,行政权受到立法权的制约。

(2)中世纪末期,宫廷的内务组织演变成全国的中央公共组织。

组织内部的分工比以往明确、精细,其职能也扩展。

但仍具诸多职能交错、宫廷事务与国家管理含混不分的特征。

(3)地方公共组织较之奴隶制时期有很大的发展。

英国地方公共组织自治权力较大,中央对地方干预较少;法国先是诸侯割据,后是中央集权。

(4)王权与教权的关系密切,既有利争又有合作。

3、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关于国家公共组织与管理的论述多,思想内容丰富,代表性有18世纪汉密尔顿、19世纪密尔。

(一)汉密尔顿的公共组织思想
汉密尔顿(757-18O4年):美国的政治家,著作代表:《联邦党人文集》。

主要观点:
(1)扩大行政部门的权力。

(公共组织思想中最有贡献的地方)
(2)建立强而有力的公共组织。

强而有力的公共组织应包含四大因素:统一、稳定、充分的法律支持、足够的权力。

(二)密尔的公共组织思想
密尔(1806-1873年):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自由主义国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代议制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