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化学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生理学重点整理(动物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生理学复习Bible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研究生物有机体各种技能的科学,对象为人体及高等动物了的各种机能。
其层次分为器官和系统水平,分子和细胞水平,整体水平。
2.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3.什么是稳态homestasis和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有哪些部分?内环境:细胞外液,其各项理化因素的相对稳定是高等动物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稳态: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动态平衡。
内环境占体重的20%,其中血浆5%,组织液14%,脑脊液和淋巴液较少。
4.人体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其特点是?神经调节:机体调节的主要方式,主导地位,其方式为反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特点是:快速而精准体液调节:人体体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如激素和代谢产物等,可随血液循环或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对其功能活动进行调节,有时候体液调节收到神经系统控制。
其特点是:缓慢,但持久而广泛一些。
自身调节:生物机体的器官或组织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可不依赖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而陈胜适应性的反应。
其特点是:作用比较局限,可以在神经和体液调节尚未参加或不参与时发挥其调控作用。
5.生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急性实验(离体细胞、组织、器官的实验方法和活体解剖方法等)和慢性实验。
6. 负反馈和正反馈negative/posi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起到纠正控制信息的作用者,称为负反馈;它是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
反馈信息的作用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一致,起到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者称为正反馈;它使某一生理活动过程逐步增强直至完成(分娩和凝血反应)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在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的变化率固定不变时,能够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强度。
2.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细胞在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相对稳定的电位差3. 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细胞膜两侧电位的迅速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包括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一些列相继的过程。
离题心脏灌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离体心脏灌流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
2. 观察不同生理和化学因素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3. 了解心脏生理学中离子和体液调节在心脏功能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心脏的正常节律性活动依赖于其内环境的稳定性。
离体心脏灌流实验通过在体外模拟心脏的生理环境,研究各种因素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实验中,离体心脏被置于特定的灌流液中,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成分,可以观察心脏的收缩、舒张以及心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青蛙或鱼类。
2. 实验器材:蛙心夹、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棉线、任氏液、生理盐水、NaCl、KCl、CaCl2、乳酸、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
3. 实验试剂:任氏液、生理盐水、0.65%NaCl、2%CaCl2、1%KCl、3%乳酸、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蛙心插管法:将青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蜡盘中,暴露心脏,并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圆锥处结扎。
用蛙心夹固定心脏,将刺激电极插入心室。
2. 灌流液准备:将任氏液或生理盐水加热至37℃,保持恒温。
3. 灌流系统建立:将蛙心夹连接到张力传感器,通过支架固定。
将灌流液从灌流瓶经滴管缓慢滴入蛙心夹,通过张力传感器记录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4. 实验操作:a. 记录正常心脏灌流下的心率和收缩幅度。
b. 分别向灌流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aCl、KCl、CaCl2、乳酸、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试剂,观察心脏活动的变化。
c. 重复上述步骤,观察不同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心脏灌流:在正常灌流条件下,心脏呈现规律的节律性收缩,心率和收缩幅度稳定。
2. NaCl:低浓度NaCl对心脏活动影响较小,高浓度NaCl会导致心率减慢,收缩幅度降低。
3. KCl:低浓度KCl对心脏活动影响较小,高浓度KCl会导致心率加快,收缩幅度降低。
4. CaCl2:低浓度CaCl2对心脏活动影响较小,高浓度CaCl2会导致心率加快,收缩幅度增强。
《机能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临床等)

《机能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机能实验学是以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为基础,通过对三学科实验教学的优化、融合、重组形成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实践课,是以动物实验和人体功能观察为手段,探讨人体机能活动规律及其在疾病状态或药物干预下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综合性实验课程,是机能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实验技能、基本的经典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局部手术操作;掌握常用实验溶液的配制方法:学会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数据处理;学会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整理和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从而提高对功能学科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对科学工作严谨求实的作风,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临床妇产、急救医学、眼耳鼻喉科学、医学美容、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法医学专业(方向)医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中每一实验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68学时。
四使用教材:《机能学实验指导》,自编,石京山,4版,2006年。
Ⅱ正文实验一概述一教学目的(一)明确机能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每一次实验,在实验中不断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掌握BL-410、BL-420E和ASB240U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操作。
心脏调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机制,通过对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化学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以及观察心脏实验等方面的研究,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二、实验内容1.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心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第1-5胸段的中间外侧柱,其节后神经元位于心脏的冠状动脉周围。
心交感神经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心率、心肌收缩力和传导速度。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心迷走神经的节前神经元位于延髓的心迷走神经核,其节后神经元位于心脏的心房和心室。
心迷走神经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心率、心肌收缩力和传导速度。
2. 化学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1)K+:降低心肌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抑制Na+内流,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
(2)Ca2+:增加心肌细胞膜内外Ca2+浓度差,促进Na+内流,导致心肌收缩力增强。
(3)肾上腺素:激动心肌β1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和传导速度。
(4)乙酰胆碱:激动心肌M受体,降低心肌收缩力和传导速度。
(5)阿托品:阻断M受体,降低心肌收缩力和传导速度。
3. 观察心脏实验(1)实验操作要点及方法:掌握心脏和血管检查的方法,熟悉正常的心音,认识异常现象。
重点为心脏听诊检查,能综合判定动物心功能。
(2)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心脏和血管检查的方法,熟悉正常的心音,认识异常现象。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2. 化学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通过实验观察,发现K+、乙酰胆碱和阿托品均能使心肌收缩力减弱,而Ca2+和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3. 观察心脏实验:通过实验观察,掌握了心脏和血管检查的方法,熟悉了正常的心音,认识了异常现象。
四、实验结论1.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实现,神经调节主要通过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实现,体液调节主要通过化学物质实现。
(整理)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

生理学复习题一、单选题1、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2、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A、钾平衡电位B、钠平衡电位C、钠平衡电位和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之和D、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差E、超射值3、神经调节的特点是A、调节幅度小B、作用广泛而持久性差C、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D、反应速度慢E、调节的敏感4、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称为:A、去极化B、复极化C、超极化D、反极化E、低极化5、人体内O2、CO2、和NH3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作用E、出胞作用6、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Na+和k+易化扩散的结果D、膜上钠—钾泵的作用E、膜上ATP的作用7、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B、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能使动作电位幅度增大C、动作电位一经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性扩布D、动作电位的大小随着传导距离增加而变小E、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8、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A、Na+通道关闭B、Ca2+通道开放C、k+通道开放D、Cl—通道开放E、Cl—通道关闭9、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血管容积之比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D.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E.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10、用溶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离子浓度A、血Cl—偏高B、血Ca2+偏高C、血k+偏高D、血Na+偏高E、各种离子变化不大11、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时,将发生A、溶血B、血栓形成C、叠连加速D、脆性增加E、凝集12、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A、激活因子XIIB、分解纤维蛋白原C、加速因子VII复合物的形成D、加速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E、使因子VIII的作用加强13、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理是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B、增强抗凝血酶III与凝血酶的亲和力C、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D、抑制因子X的激活E、去除Ca2+1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A. Na+内流,Cl-外流B. Na+内流,K+外流C. Na+内流,Cl-内流D. Ca2+内流,K+外流E. K+内流,Ca2+外流15、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A、静息电位仅为—70mVB、阈电位为—40mVC、0期去极速度快D 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E、4期电位去极速率快16、衡量心肌自律性高低的指标是A、动作电位幅值B、动作电位水平C、最大复极电位水平D、阈电位水平E、4期膜电位去极速率17、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延续到A、收缩期开始B、收缩期中间C、舒张期开始D、舒张期结束E、舒张期结束以后18、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C、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E、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19、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A、心肌初长度B、肌小节的初长度C、横桥联结的数目D、心脏收缩能力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20、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A. 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B. 心肌肌浆网不发达,Ca2+贮存少C.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D.心肌有自律性,会自动节律收缩E.心肌呈“全或无”收缩21、阻力血管主要是指A、大动脉B、小动脉及微动脉C、毛细血管D、小静脉E、大静脉22、主动脉在维持舒张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主动脉A、口径大B、管壁厚C、管壁有可扩张性和弹性D、血流速度快E、对血流的摩擦阻力小23、静脉系统成为外周的血液贮存库,主要是由于A. 静脉管壁有可扩张性B. 静脉管壁平滑肌少C. 许多静脉位于皮下组织中D. 静脉系统的容积大E. 静脉血液的氧饱和度低24、下肢肌肉运动时节律性地压迫下肢静脉A、可驱使静脉内的血液向心脏和毛细血管两个方向流动B、是人在立位时下肢静脉血回流的唯一动力C、可减少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压力差D、可增加下肢组织液的生成E、加速了静脉回流,减少组织液的生成25、生理情况下,对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发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 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B. 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C. 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D.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 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26、肺的弹性回缩力见于A、吸气初B、呼气初C、呼气末D、吸气末E、以上都存在27、呼吸频率从12次/min增到24次/min,潮气量从500ml减少到250ml,则A、肺通气量增加B、肺泡通气量增加C、肺泡通气量不变D、肺通气量减少E、肺泡通气量减少28、以下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维持肺泡的扩张状态B、降低肺泡表面张力C、稳定肺泡容积D、降低肺的顺应性E、防止毛细血管内液滤入肺泡29、肺通气的动力来自A、肺的舒缩运动B、肺的弹性回缩C、呼吸肌的舒缩D、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E、肺内压和胸内压之差30、内呼吸是指A、肺泡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气体交换B、组织细胞和毛细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C、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D、线粒体膜内外的气体交换E、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3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多时,可使A、肺泡表面张力增大B、肺泡缩小C、肺顺应性增大D、肺回缩力增大E、肺通气的非弹性阻力增大32、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A、气体的溶解度B、气体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C、气体分子量的大小D、肺泡膜的通透性E、气体的分压差33、呼吸基本节律产生于A、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B、延髓呼吸神经元C、脑桥呼吸中枢D、下丘脑E、在脑皮质34、血液二氧化碳张力升高对呼吸的刺激主要是通过A、直接刺激中枢的呼吸神经元B、刺激中枢化学敏感区C、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D、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E、刺激心肺感受器35、肠胃反射可A、促进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B、抑制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C、促进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D、抑制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E、根据个体情况而影响胃酸分泌和胃的排空36、三种主要食物在胃中排空的速度由快至慢的顺序是A、糖类,蛋白质,脂肪B、蛋白质,脂肪,糖类C、脂肪,糖类,蛋白质D、蛋白质,糖类,脂肪E、糖类,脂肪,蛋白质37、关于胃酸的生理作用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供给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B、可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易于分解C、可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D、可促进维生素B 的吸收E、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肠液、胆汁的分泌38、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胰液分泌的特点是A、水分少,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丰富B、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少,酶的含量丰富C、水分多,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也丰富D、水分少,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也少E、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多,酶的含量少39、引起胆囊收缩的一个重要体液因素是A、胃泌素B、促胰液素C、促胰酶素D、胆盐E、盐酸40、关于胆汁的生理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胆盐、胆固醇、卵磷脂都可乳化脂肪B、胆汁酸可与脂肪酸结合,促进脂肪酸的吸收C、胆汁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D、胆汁的消化酶可促进脂肪的消化E、胆汁在十二指肠可中和一部分胃酸41、在体温调节中起调定点作用的可能是A. PO/AH区的温度敏感神经元B. 延髓的温度敏感神经元C. 网状结构的冷敏神经元D. 弓状核的冷敏神经元E. 脊髓温度敏感神经元42、氨基酸通过主动转运全部被重吸收,其部位是A、近球小管B、髓袢降支细段C、髓袢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E、集合管43、肾外髓部的渗透压梯度,主要由下列哪种物质的重吸收构成的?A、肌酸B、氯化钾C、尿素D、肌酐E、氯化钠44、肾小球滤过率是指A、每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B、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C、每分钟一侧肾脏的血浆流量D、每分钟两侧肾脏所生成的尿量E、每分钟两侧肾脏的血浆流量45、滤过分数是指A、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B、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C、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D、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E、肾血流量/心输出量46、正常人摄取K+多,由肾脏排出也多,其主要原因是A、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K+增多B、近球小管重吸收K+减少C、髓袢重吸收K+减少D、醛固酮分泌减少E、肾小球滤过率增加47、关于肾小管分泌NH3,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NH3是通过主动转运而进入小管液B、NH3与小管液中的H+结合,生成NH4+C、NH4+与小管液中强酸盐(如NaCl)中的Cl—结合,生成酸性铵盐(NH4Cl),起到排酸作用D、强酸盐中Na+与H+交换,后与HCO3—一起转运回血,起到保碱作用E、NH3分泌对维持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48、关于肾小管分泌K+,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 原尿中的K+ 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而终尿中的K+ 则是远曲小管与集合管分泌的B. K+ 的分泌是通过Na+ -K+ 交换形式实现的C. Na+ -K+ 交换与Na+ -H+ 交换两者存在着竞争性抑制D. 碱中毒时Na+-H+ 交换降低, Na+-K+ 交换增强E. 碱中毒时往往出现高钾血症49、肾素分泌增加时,可引起下列那一项增高?A. 血钾浓度B. 细胞外液量C. 红细胞比容D. 血浆胶体渗透压E. 血中氢浓度50、在近球小管中滤出的HCO3—被重吸收的主要形式是A. H2CO3B. H+C. CO2D. HCO3—E. OH—51、听骨链传导声波的作用是使振动A、幅度减小,压强增大B、幅度增大,压强增大C、幅度减小,压强减小D、幅度增大,压强减小E、幅度不变,压强增大52、椭圆囊与球囊的囊斑的适宜刺激是A、正角加速运动B、负角加速运动C、角匀速运动D、头部和躯干各方向直线正负加速度运动E、各方面的直线匀速运动53、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A、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B、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C、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发生改变D、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E、突触后神经元超极化54、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提高了通透性?A、Na+、Cl-、K+,尤其是对K+B、Ca2+、K+、Cl-,尤其是对Ca2+C、Na+、K+,尤其是对Na+D、Cl-、 K+,尤其是对Cl-E、Ca2+、K+、Na+,尤其是对Ca2+55、肌牵张反射使A、受牵拉的肌肉发生收缩B、同一关节的协同肌发生抑制C、同一关节的拮抗肌发生兴奋D、其他关节的肌肉也同时发生收缩E、伸肌和屈肌都收缩56、运动神经元兴奋时,首先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的部位是A、树突B、胞体C、轴突D、轴突始段E、轴突末梢57、神经系统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基本方式是A、兴奋和抑制B、感受和处理信息C、记忆与思维D、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E、正反馈与负反馈58、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动物脑干,将出现A、肢体痉挛性麻痹B、脊髓休克C、去皮质僵直D、去大脑僵直E、腱反射加强59、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性化学传递的下述特征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单向传递B、中枢延搁C、总和D、兴奋节律不变E、易受内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60、舞蹈病主要是因下列哪条通路受累引起的?A、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易化通路B、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抑制通路C、黑质—纹状体胆碱能易化通路D、黑质—纹状体胆碱能抑制通路E、纹状体内胆碱能和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病变61、震颤麻痹的主要症状有A、感觉迟钝B、肌张力降低C、意向性震颤D、运动共济失调62、下列哪项是人类新小脑受损时所特有的症状?A、肌张力降低B、偏瘫C、静止性震颤D、意向性震颤E、位置性眼震颤63、人的基本生命中枢位于A、下丘脑B、中脑网状结构C、脑桥D、延髓网状结构E、脊髓灰质64、下列物质中,属于中枢抑制性递质的是A、γ—氨基丁酸、甘氨酸B、谷氨酸、门冬氨酸C、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D、多巴胺、酪氨酸E、乙酰胆碱65、血中激素浓度极低,但生理作用却非常明显,这是因为A、激素的半衰期非常长B、激素分泌的持续时间长C、激素随血液分布全身D、细胞内存在高效能的生物放大系统E、激素的特异性很高66、下述激素中哪一种不是腺垂体分泌的?A、生长素B、催产素C、黄体生长素D、促卵泡激素E、催乳素67、生长素对代谢的作用是A、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分解,抑制葡萄糖氧化B、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脂肪分解,促进葡萄糖氧化C、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脂肪分解,抑制葡萄糖氧化D、抑制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分解,抑制葡萄糖氧化E、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脂肪分解,促进葡萄糖氧化68、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发病原因是A、由于促甲状腺素分泌过少B、甲状腺合成的甲状腺激素过多C、食物中缺少钙和蛋白质D、食物中缺少酪氨酸E、食物中缺少碘69、成年人生长激素过多将导致A、毒性腺瘤B、单纯性甲状腺肿C、粘液水肿D、肢端肥大症E、巨人症一、多选题1、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特点是A、与电线导电相同B、双向传导C、非全或无式传导D、安全传导E、不衰减传导2、和骨骼肌相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A、动作电位时程过长B、存在明显的平台期C、参与活动的离子的种类多D、有效不应期长E、分为0、1、2、3、4期3、吸气时A、气道阻力减小B、胸内负压值加大C、静脉回流减少D、肺血容量减少E、肺回缩力减小4、刺激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主要有A、乙酰胆碱B、促胃液素C、组胺D、生长抑素E、前列腺素5、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的原因有A、心跳加快增强B、前负荷增加C、回心血量增加D、后负荷增加E、心肌收缩能力增强6、二氧化碳对呼吸的调节是通过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B、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C、加强肺牵张反射D、刺激延髓化学敏感区E、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窦7、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A、每搏输出量B、心率C、外周阻力D、大动脉管壁弹性E、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8、呼吸系统弹性阻力是指A. 膈肌的弹性回缩力B. 肺弹性回缩力C. 胸膜的弹性回缩力D. 胸廓的弹性回位力E. 肺泡表面张力9、主动转运的特点是A、逆浓度梯度转运B、消耗能量C、借助泵蛋白的作用D、有特异性E、由ATP供能10、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A、心输出量B、大动脉弹性C、外周阻力D、体循环平均充盈压E、心率11、增加Na+重吸收的因素有A、醛固酮分泌增加B、ADH分泌增加C、肾素分泌增加D、血钾浓度升高E、交感神经兴奋12、使肺换气量增加的因素有A、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间气体分压差增大B、呼吸膜有效面积增大C、无效腔增大D、通气/ 血流比值大于0、84E、肺余气量增多13、突触前抑制是A、通过轴突—轴突突触活动引起B、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减少C、突触前膜发生超极化D、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E、又称去极化抑制14、关于脊髓休克的下列论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脊髓突然被横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活动即暂时丧失B、断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感觉和随意运动可逐渐恢复C、动物进化程度越高,其恢复速度越慢D、脊髓休克产生,是由于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节作用E、反射恢复后,第二次横切脊髓,不再导致休克15、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过程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B、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前膜内C、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D、突触后膜对Cl-或K+的通透性升高E、突触后膜膜电位增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三、名词解释1、自身调节2、兴奋收缩耦联3、心肌收缩能力4、通气贮量百分比5、脑肠肽6、滤过平衡7、肾糖阈8、感受器电位9、脊休克10、神经激素1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12、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13、血小板的粘附与聚集14、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15、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四、简答题1.何谓钠泵?其活动的生理意义有哪些?2.试述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整理)一氧化碳基础知识

在正常情况下,经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将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氧血红蛋白(O2Hb)被输送到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参与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
如果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过高,大量的一氧化碳将进入机体血液。
进入血液的一氧化碳,优先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300倍。
碳氧血红蛋白(COHb)的解离速度只是氧血红蛋白(O2Hb)的1/3600。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不仅降低了血球携带氧的能力,而且还抑制、延缓氧血红蛋白(O2Hb)的解析和释放,导致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严重者则可能危及人的生命。
此外,机体内的血红蛋白(Hb)的代谢过程,也能产生一氧化碳,形成内源性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
正常机体内,一般碳氧血红蛋白(COHb)只占0.4~1.0%,贫血患者则会更高一些。
一氧化碳对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浓度和机体吸收高浓度一氧化碳空气的时间长短。
一氧化碳中毒者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的含量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浓度成正比关系,中毒的严重程度则与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有直接关系。
心脏和大脑是与人的生命最密切的组织和器官,心脏和大脑对机体供氧不足的反应特别敏感。
因此,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机体组织缺氧,对心脏和大脑的影响最为显著。
如果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0ppm,10分钟过后,人体血液内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可达到2%以上,从而引起神经系统反应,例如,行动迟缓,意识不清。
如果一氧化碳浓度达到30ppm,人体血液内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可达到5%左右,可导致视觉和听力障碍;当血液内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达到10%以上时,机体将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例如,头痛、眩晕、恶心、胸闷、乏力、意识模糊等。
由于一氧化碳在肌肉中的累积效应,即使在停止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后,在数日之内,人体仍然会感觉到肌肉无力。
【2017年整理】运动生理学习题07

第七章血液循环(一)填空题1、亚极量运动中,心率增加的幅度越大,体能水平越。
2、估算人体最高心率的经验公式是。
3、在一个心动周期中,第一心音标志着的开始,其发生主要是、和室内压力突然升高,使血液与心室壁振荡所致。
4、第二心音标志着的开始,其高低可反映的高低。
5、运动时最大心输出量的大小,取决于和的最高值,它是心泵功能的标志。
6、心率加快时,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其中以的改变最明显。
7、健康成年男子安静时的心指数为 L•min-1•m-2,运动时则随运动强度增大。
8、耐力训练可使心室腔舒张末期容积,心肌收缩力增强,故射血分数。
9、评价心泵功能的指标有、、、、。
10、心肌的前负荷(初长度)常用和表示。
11、心肌收缩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和肌凝蛋白是控制收缩能力的主要因素。
12、运动时,心率的增加与密切相关,所以运动实践中常用心率作为评定的生理指标。
13、正常心脏的起搏点是,这是由于的缘故。
14、自律细胞具有自律性,是因为它在期能除极化。
15、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最主要特征是有一个期,此期历时约,是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的主要原因。
16、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可分为、和三个时期。
17、在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中,以兴奋传导速度最慢,这使心肌收缩前有充分的。
18、正常成人静息时,每搏输出量平均毫升,射血分数为 %。
19、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是、、。
20、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血压,尤以最为明显。
21、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舒张压高低主要反映。
22、我国健康青年人安静时的动脉收缩压为 mmHg,舒张压为 mmHg。
23、动力性运动时,中大量血管扩张,而内血管收缩,故总外周阻力,舒张压。
24、剧烈运动时肌肉血流量增加的非神经性调节的主要原因是肌肉本身代谢产物的和肌肉组织的。
25、微循环主要包括、、三类通路,其中是实现交换的主要场所。
26、剧烈运动时,机体所能达到的最高心率随年龄增长而,故通常用来估算最高心率。
化学因素及药物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化学因素及药物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心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自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心肌的动作电位
问题: 影响心肌活动的 化学因素?
pH值(HCL)
温度
心脏活动受神经、体液和环境等因素影响
本次实验目的
学习离体蛙心灌流的方法 观察化学因素和药物对心肌活动的影响
实验动物
蟾蜍
实验方法
离体蛙心制备 蛙心插管(任氏液冲洗干净),通过张力 换能器与电脑连接。 记录正常心脏收缩曲线 依次滴加药品,观察对心肌活动的影响。
心脏的神经调节及其受体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的效应——兴奋 迷走神经的效应——抑制 这两组神经又受中枢神经调节,平时是互相 制约的从而使心脏处于适度的活动状态。心 率也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 受体类型:α、 β1 、β2、M 受体激动剂、抑制剂
体液、环境因素的调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分泌素 电解质
注意事项
保护眼睛(防蟾蜍头部腺体毒液) 保持蛙心湿润 药物应逐滴加入,出现明显药效后冲洗 干净,并记录一段正常心脏收缩曲线, 以便对照。 注意观察,作好标记,保存实验结果。
结扎步骤
1、在右主动脉下穿一根线,结扎右主动脉。
2、在左、右主动脉下穿一根线,将心脏翻到 背面,结扎左右肺静脉和腔静脉,切勿将静 脉窦结扎!!! 3、在左主动脉下穿两根线,先结扎远心端。 提起远心端结扎线线尾,在左主动脉靠近动 脉圆锥处剪一小口,插入蛙心插管后用近心 端的线固定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化学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K+,Ca2+及肾上腺素、乙酰胆碱、阿托品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2. 掌握离体心脏标本的制备方法。
3. 记录信号同时打标记的方法。
4. 观察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对维持心脏正常节律活动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原理——
1. 心脏的正常节律性活动的维持需要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如钾、钠、钙浓度比例,适宜的酸碱度和温度。
在体内心脏还受植物神经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心肌收缩力加强,传导加速,心率加快;而迷走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房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和传导减慢。
2. 蟾蜍心脏离体后,用理化特性近似于血浆的任氏液灌流,在一定时间内,可保持节律性收缩和舒张。
改变任氏液的组成成分,心脏的活动就会受到影响。
三、实验讨论——
由实验所记录的曲线结果可以看出,改变蟾蜍离体心脏的灌流液成份,可影响其心脏的舒缩节律和幅度。
1.用任氏液灌流心脏,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节律性舒缩活动。
这是因为任氏液的主要离子成份、渗透压、PH值和蟾蜍Cell外液相近,为蛙心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
2、用065%NaCL溶液灌流心脏,其心跳减弱。
心肌的收缩活动是由Ca++触发的,由于心肌细胞的肌浆网不发达,故心肌收缩的强弱与细胞外Ca++浓度呈正比。
用065%NaCL 溶液灌蛙心,灌注液中缺乏Ca++,以致心肌动作电位2期内流Ca++减少,心肌收缩活动也随之减弱。
3.用高钾任氏液灌注心脏时,心跳明显减弱,甚至出现心脏停到舒张状态。
因为细胞外K+浓度增高时,导致(1)、K+与Ca++有竞争性拮抗作用,K+可抑制细胞膜对Ca++,的转运,使进入细胞内Ca++,减少,心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2)动作电位3期K+外流增加,平台期缩短,使平台期Ca++内流减少,收缩力减弱。
当细胞外K+浓度显著增高时,膜内外的钾离子浓度梯度减小,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过度减小(膜内达—55mv左右时,Na+通道失活),心肌的兴奋性完全丧失,心肌不能兴奋和收缩,停止于舒张状态。
长时间用,心脏最终会停止收缩。
4.用高Ca++任氏液灌流蛙心时,心收缩力增强,舒张不完全,以致收缩基线上移。
在Ca++,浓度高的情况下,会停止在收缩状态,这种现象称之为” 钙僵”。
心肌的舒缩与心肌肌浆网中Ca++浓度高低有关。
当钙离子浓度升高到一定水平(10-5M) 时,作为钙受体的肌钙蛋白结合了足够的Ca++,就引起了肌钙蛋白分子构型的改变,从而触发了肌丝滑行,肌纤维收缩。
当钙离子浓度降低至10-5M时,钙离子与肌钙蛋白解离,心肌随之舒张,如果钙离子浓度持续升高,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数量不断增加,甚至达到只结合不解离的程度,致使心肌持续收缩(钙僵)。
5. 向蛙心插管中加去甲肾上腺素后,可见蛙心收缩增强,心脏舒张完全,描记的心搏曲线幅度明显增大、心跳加快、曲线密度明显变大。
其原因是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相结合,从而激活肌浆网释放的Ca++也增多。
同时静脉窦4期去极化速度加快,故心肌舒缩增强,心跳加快。
6. 在任氏液内滴加乳酸,心跳减弱,其原因是H+进入心肌内膜后,可降低Ca++与肌钙蛋白的亲和力,促使Ca++的解离。
7. 在上述灌流液中加入与乳酸同当量的NaOH,心肌的舒缩逐渐恢复。
其原因是NaOH中和了乳酸,解除了Ca++与肌钙蛋白亲和力的抑制
8. 任氏液内滴加Ach,蛙心收缩减弱,收缩曲线基线下移,心率减慢,最后心跳停止于舒张状态。
原因是Ach与心肌细胞膜M受体相结合,一方面提高心肌细胞膜K+的通透性,促使K+外流,导致(1) 静脉窦复极时K+外流增多,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Ik衰减过程减弱,自动除极速度减慢。
导致静脉窦自得律性降低,心律减慢。
(2) 复极过程中K+外流增加,动作电位2,3期缩短, Ca++进入心肌细胞内减少,使心肌收缩减弱; 另一方面Ach可直接抑制Ca++通道,减少Ca++内流,进而使心肌收缩减弱。
四、实验结论——
由此可以看出:蟾蜍离体心脏对细胞外液离子浓度的改变,酸碱,NE,Ach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