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课后习题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八年历史下册第15、16课同步训练

八年历史下册第15、16课同步训练

八年历史下册第15、16课同步训练第15课民族团结的加强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是()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③共同繁荣④民族迁移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纲要》的主要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其具体表现是()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③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④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曾长期享有自治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国家实施的战略是()A.进行民主改革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西部大开发D.扩大内需5.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①进民族团结②各民族共同发展③缩小东西部差距④实现东西部优势互补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B.少数民族自治区不受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C.党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共同发展D.西藏是我国重要牧区7.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新时代,“新”的主要表现是()①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剥削和压迫制度②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③实现了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④开始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侵害的部分。

材料二:56个民族的代表、委员共同参政议政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特点。

在本届“两会”上,55个少数民族共有人大代表415名,占代表总数的13.91%;政协委员262名,占11.71%。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课后习题北师大版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课后习题北师大版

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知能演练提升ZHINENG YANLIAN TISHENG1.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准备策划主题为“一代伟人——邓小平”的图片展。

右图可归入下列哪一栏目( )A.少年出洋觅真谛B.中原淮海建奇功C.拨乱反正倡改革D.“一国两制”定回归2.右面是《游子身上衣》新闻漫画,游子身披五星红旗,喜笑颜开,欢欣鼓舞地扑向祖国母亲怀抱。

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香港回归C.澳门回归D.“神舟”五号安然着陆3.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A.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B.与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C.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D.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4.香港回归祖国( )①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统治②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③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④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排列下列相关活动的先后顺序( )①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②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③“汪辜会谈”④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A.④⑤①③②B.④⑤③②①C.⑤④①②③D.⑤④③①②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以伟大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1)香港岛是通过什么条约割让的?它被英国殖民者强占了多少年?(2)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收回香港后,在香港实行什么社会制度?(3)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形成了鲜明对比,图1反映的是签订条约割让香港岛的情景,图2反映的是收回香港的情景,“割让”与“收回”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7.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北师大版(2017)下册课后习题:第15课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北师大版(2017)下册课后习题:第15课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知能演练提升ZHINENG YANLIAN TISHENG1.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准备策划主题为“一代伟人——邓小平”的图片展。

右图可归入下列哪一栏目()A.少年出洋觅真谛B.中原淮海建奇功C.拨乱反正倡改革D.“一国两制”定回归2.右面是《游子身上衣》新闻漫画,游子身披五星红旗,喜笑颜开,欢欣鼓舞地扑向祖国母亲怀抱。

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香港回归C.澳门回归D.“神舟”五号安然着陆3.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A.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B.与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C.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D.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4.香港回归祖国()①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统治②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③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④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排列下列相关活动的先后顺序()①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②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③“汪辜会谈”④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A.④⑤①③②B.④⑤③②①C.⑤④①②③D.⑤④③①②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以伟大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1)香港岛是通过什么条约割让的?它被英国殖民者强占了多少年?(2)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收回香港后,在香港实行什么社会制度?(3)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形成了鲜明对比,图1反映的是签订条约割让香港岛的情景,图2反映的是收回香港的情景,“割让”与“收回”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7.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决心。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对于祖国统一大业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具体内容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这些内容,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包括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教学难点: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具体内容。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对于祖国统一大业有一定的认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照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引出本课的主题——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具体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具体内容。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动》教学设计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理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水平目标:1. 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2.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论证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发展的必然。

3. 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行政区的不同,增强比较、分析问题的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设置疑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一国两制”的内容。

2.播放相关港澳回归的资料片,从感性上理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通过表演短剧、演唱歌曲等方式,印证、认同历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港澳的顺利回归以及回归后持续、稳定的发展,从实践上印证了“一国两制”这个科学构想是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

2.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为祖国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理解和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简述港澳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难点:概述“一国两制”这个基本国策的含义和作用,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占有绝对主体的地位。

四、教学板书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讲授新课课前,按照选择的主题内容分成三组坐好。

上课以后,给三分钟的时间,各小组内部实行交流。

1.回顾历史师:我们大家都知道,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你们能不能用历史史实来说明这个问题呢?哪一个小组先来?好,有请香港组同学。

生A:介绍香港的自然地理状况及鸦片战争前的历史沿革情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同步练习1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同步练习1 北师大版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自主预习知识点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为此,我们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国两制”最早提出于 ( )A.新中国成立初期B.“文化大革命”前夕C.“文化大革命”期间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2.进入历史新时期后,以伟大政治家、战略家的远见卓识,针对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指在的前提下,我国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

知识点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3.虽然“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它首先被运用于解决哪一问题( )A.深圳问题 B.香港问题C.澳门问题 D.西藏问题4.年1 2月,中国和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中国政府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

年月日,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出席这一仪式的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是。

年4月,中国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年月日,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如期举行。

知识点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5.改革开放后,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提上了具体日程。

为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民族区域自治D.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基础巩固6.小云同学查找了“挺进大别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国两制”等资料,由此我们可以判定与小云的探究作业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邓小平 B.朱德C.彭德怀 D.贺龙7.进入历史新时期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国两制”构想所适用的范围是( )A.沿海经济特区 B.台、港、澳地区C.各地开发区 D.少数民族地区8.“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指( )A.两种社会制度 B.两种法律制度C.两种管理制度 D.两种经济制度9.香港回归祖国是在( )A.1987年B.1997年C.1999年D.2000年10.1997年,香港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洗雪了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的耻辱。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优质课教学设计_1

【题目】第十五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及特别行政区成立的基本史实,从而深刻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理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水平以及归纳整合水平,培养从视频、图文等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水平,逐渐形成史论结合的理念。

主要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理解“一国两制”对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性。

课前将学生按兴趣分成香港、澳门和台湾三组,分别查找港澳台的历史沿革。

学习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和利用合适方式表述历史的方法等。

小组表演历史展望剧《团圆》,以加深对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真理的感性理解。

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行政区的不同,增强比较、分析问题的水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同时通过对港澳回归的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进一步理解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

从祖国大陆和台湾经济文化密切交往的史实中理解和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1. 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及特别行政区成立的基本史实;2. “一国两制”的构想对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2. “一国两制”方针在台湾问题上的使用【教学方法】讨论法、情景再现法、分析综合法、讲授指导法、展示法【教学准备】PPT课件、学生课前收集的相关香港、澳门、台湾的资料【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播放《七子之歌——澳门》)大家知道老师刚刚播放的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吗?(七子之歌——澳门)词作者是谁?(闻一多)香港、九龙、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旅顺大连这些地方曾被殖民者侵占,闻一多为每一个地方分别写了一首诗,每首诗的末句都是深情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七首诗合称《七子之歌》。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导名师学案北师大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导名师学案北师大版

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学习目标1.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内容、影响。

2.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主要史实,理解港澳回归的意义。

3.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

学习难点: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景。

学法提示:材料阅读、对比分析。

一、导入示标回顾我国对外开放的演变,汉唐宋元明(前期)的开放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明朝闭关锁国导致了落后挨打。

建国后由于国际形势的严峻,以及”左”的错误影响,我国长期处于封闭孤立的状态.邓小平深刻总结了建国30年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不开放不行”。

二、自学质疑(一)预习检测:一、经济特区的创办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背景: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提出: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的伟大构想。

3.内容:在的前提下,国家的主题部分(中国大陆)实行,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

4.意义: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香港回归: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中国政府觉得年月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年月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的共识。

1995年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2.进入21世纪,中央政府领导人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提出不断增进维护红果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强调确保两岸关系,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并通过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

(二)质疑问难:三、探究交流:探究主题——“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及实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台湾人士时,首次指出:台湾不搞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不变,外国资本不动,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知能演练提升
ZHINENG YANLIAN TISHENG
1.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准备策划主题为“一代伟人——邓小平”的图片展。

右图可归入下列哪一栏目( )
A.少年出洋觅真谛
B.中原淮海建奇功
C.拨乱反正倡改革
D.“一国两制”定回归
2.右面是《游子身上衣》新闻漫画,游子身披五星红旗,喜笑颜开,欢欣鼓舞地扑向祖国母亲怀抱。

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香港回归
C.澳门回归
D.“神舟”五号安然着陆
3.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
A.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与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
C.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
D.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4.香港回归祖国( )
①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统治②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③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
④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排列下列相关活动的先后顺序( )
①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②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③“汪辜会谈”④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④⑤①③②
B.④⑤③②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④③①②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以伟
大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1)香港岛是通过什么条约割让的?它被英国殖民者强占了多少年?
(2)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收回香港后,在香港实行什么社会制度?
(3)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形成了鲜明对比,图1反映的是签订条约割让香港岛的情景,图2反映的是收回香港的情景,“割让”与“收回”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7.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

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

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材料二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材料三2017年4月13日,两岸经贸论坛在厦门召开。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两岸产业优势互补,可借此在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共同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深度合作。

材料四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

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孙中山(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

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实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

知能演练·提升
1.D
2.B 根据图片中游子身上所写的“香港”和“1997”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香港回归。

1997年1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3.D “一国两制”构想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中国,“两制”指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保留其资本主义制度。

所以A、B、C三项的表述都是错误的。

4.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祖国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促进香港地区的稳定、发展和繁荣,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洗雪了中国人民百年耻辱。

我国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排除④,故选A项。

5.C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是在1987年;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汪辜会谈”是在1993年。

故选C项。

6.参考答案 (1)香港岛是通过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被割让的。

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主权,香港被英国殖民者强占了155年。

(2)中国收回香港后,在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割让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综合国力衰弱,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收回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人民渴望统一,中央领导决策正确。

7.参考答案(1)“一国两制”。

香港,澳门。

(2)主要是“台独”势力,还有试图阻挠中国统一、干涉中国内政的国际反华势力。

(3)海峡两岸的经贸交往日益密切,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们要坚决同一切分裂势力作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