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口语交际辩论教案

初中口语交际辩论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辩论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辩论的定义和意义2. 辩论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 辩论实战演练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场精彩的辩论比赛视频,引发学生对辩论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辩论?辩论的意义在哪里?二、讲解辩论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5分钟)1. 定义辩论:教师简要介绍辩论的定义,强调辩论是一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2. 辩论技巧:a. 逻辑思维: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 语言表达:培养学生清晰、准确、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c. 倾听与回应: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对方观点,及时回应并反驳的能力。
d. 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辩论任务。
3. 辩论方法:a. 准备阶段:分组收集资料,研究辩论题目。
b. 实战演练:分组进行辩论,教师点评指导。
三、辩论实战演练(20分钟)1. 教师为学生准备辩论题目,如:“是否应该取消课外辅导班?”2. 学生分组进行辩论,正方观点为“应该取消课外辅导班”,反方观点为“不应该取消课外辅导班”。
3. 教师担任评委,对学生的辩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辩论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辩论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提出自己在辩论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辩论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辩论实战演练中的表现,如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等。
3. 学生对辩论的兴趣和参与度。
口语交际:辩论【教案】

口语交际:辩论【教案】
辩题,是否应该取消学校的作业?
辩论辩题:
正方观点,应该取消学校的作业。
1. 学习压力过大,学生每天都要面对大量作业,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其他活动,如体育锻炼、社交和休息,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学习效果有限,研究表明,过多的作业并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反,过多的作业可能导致学生盲目应付,缺乏深入理解和思考。
3. 家庭关系受损,作业给家长增加了额外的负担,他们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孩子完成作业。
这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影响家庭和睦。
反方观点,不应该取消学校的作业。
1. 提高学习能力,作业是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作业,学生可以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 培养自律和责任感,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培养了他们的
自律和责任感。
这对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3. 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
手段。
通过作业,老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
指导。
结论:
通过辩论,我们可以看到取消学校作业的正方观点强调了学生
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关系,而反方观点则强调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
律性。
综合来看,我们可以采取一种平衡的方法,减少作业量,注
重质量而非数量,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其他活动,以促进他们的全面
发展。
综合实践辩论赛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辩论赛的基本规则和流程。
- 学生能够掌握辩论的基本技巧,如论点陈述、反驳、证据支持等。
-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 通过参与辩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公共演讲技巧。
- 通过准备和参与辩论,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辩论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意见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对象初中或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辩论赛的基本规则和流程。
- 辩论技巧的运用,如论点陈述、反驳、证据支持等。
2. 教学难点:- 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 在辩论中保持冷静和理性的态度。
四、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与准备(1课时)1. 导入:- 通过播放辩论赛视频或讨论辩论赛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出问题:“什么是辩论赛?辩论赛有哪些规则和技巧?”2. 讲解辩论赛的基本规则和流程:- 解释辩论赛的基本规则,如时间限制、辩论结构等。
- 介绍辩论赛的流程,包括选题、准备、辩论和总结等环节。
3. 分组与选题:-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6人。
- 每组选择一个辩论主题,如“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4. 准备辩论材料:- 指导学生如何查找资料、整理论点和反驳论据。
第二阶段:辩论实践(2课时)1. 辩论练习:- 每组进行内部练习,确保每位成员都熟悉自己的角色和辩论内容。
- 可以请教师或同学担任评委,给予反馈。
2. 正式辩论:- 每组进行正式辩论,包括开篇陈词、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等环节。
- 规定每环节的时间,确保辩论的节奏。
3. 评委点评:- 教师或评委对辩论过程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辩论》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辩论》教案名称:辩论教案目标:1. 学习辩论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论能力;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辩论技巧;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相尊重的意识。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辩论的基本概念和技巧1. 引入辩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辩论的定义和意义;2. 介绍辩论的基本规则和辩论时的礼仪;3. 对学生进行辩论知识的小测,了解学生对辩论的基本了解程度;4. 分组讨论辩论的优点和缺点,并向全班汇报。
第二课时:辩论的准备工作1. 讲解如何选择辩题,以及如何分析辩题;2. 学习论证的方法和技巧,包括举例、引用权威观点等;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训练,训练学生辩论论据的有效性和说服力;4. 分组评选出最佳辩论小组,并评选出最佳辩论观点。
第三课时:辩论的实施1. 通过抽签确定辩论小组的辩辞立场;2. 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正式的辩论,规定辩论时间和辩论次序;3. 对辩论过程进行点评,评选出最佳辩论小组和最佳辩论观点;4. 进行辩论总结,让学生反思辩论的经验和不足之处。
第四课时:辩论的总结和展望1. 让学生总结辩论的经验和收获;2. 引导学生反思辩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探讨解决方法;3. 分组讨论辩论的未来发展和对自己的意义;4. 整理辩论的材料和辩论小组的成果,向全班展示。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辩论的兴趣和思考;2. 讲授法:通过讲解辩论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辩论技能;3. 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辩论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相尊重的意识;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辩论案例,增加学生的辩论素材和思考能力。
教学评价:1. 参与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在辩论中的表现;2. 个人评价:对学生的辩论观点和论据进行评价,提供针对性的指导;3. 小组评价:通过小组辩论的评选,激励学生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4. 全班评价:对辩论小组和观点进行评选,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辩论教学设计(汇集4篇)

辩论教学设计(汇集4篇)辩论教学设计(1)(人教版)《走上辩论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辩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资料阐述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搜集整理资料,形成观点,并以辩论形式展示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品质,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的发言的良好的`交际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注意分组大体均衡;搜集并制作有关课件。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
学生:搜集、筛选有关资料,提取依据、形成观点。
活动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电视中有关辩论赛的录像,让学生从中体验精彩的辩论,鼓励他们成为运用语言的能手和能言善辩的人才。
二、选择活动项目,开展辩论:1、学习辩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1)先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
(2)用有力的材料证明观点。
事实要确凿,资料要来自权威人士或权威机构。
(3)用心听并分析对方的观点、论据,找出其薄弱环节,以便反驳。
(4)答辩时有必要才答复,该避就避,以免言多语失,被对方抓住不放。
(5)变换角度反击对方。
(6)熟悉归谬法、反证法、两难法,灵活运用,使对方陷于被动。
辩论评分表:辩题:正方:反方:项目得分内容(30)论辩技巧(50)仪态(10)合作精神(10分)2、活动步骤:(1)主持人介绍台上正反两方的选手,讲述辩论规则和评判方法,宣布辩论会开台。
(2)正反两方分别陈述各自的观点和理由。
(3)正反两方代表队交锋,互相诘难、反驳。
主持人宣布辩论会结束,然后总结正反两方在辩论中的得与失,最后宣布评判结果。
3、教材设置了三个活动主题。
一是“上网利弊谈”,设置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对上网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既要学会充分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又要分清网上良莠,自觉抵制网上不辩论教学设计(2)晴天好还是雨天好的幼儿园大班辩论教学设计目标: 1.能大胆、清楚地表述喜欢/不喜欢晴天/雨天的观点,对辩论活动感兴趣。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辩论》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辩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辩论》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口语交际。
教材列举了几个日常生活中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鼓励学生展开辩论。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丰富学生的认知,使其在未来处理事情的过程中有一个全面的视角。
三年级下册的《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和六年级上册的《意见不同怎么办》分别对“围绕自己的观点发表看法”和“沟通时的态度”提出要求。
本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目标——听出别人讲话中的矛盾或漏洞;抓住漏洞进行反驳,注意用语文明。
本案教学既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观点,找出对方的漏洞,反驳对方的观点;又要注重用语的文明,使辩论有序、友好。
【学情分析】口语交际是交际主体之间相互交往的活动,在日常的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特别喜欢说,但是表达杂乱无序,有些学生则不愿意说话,我什么都知道,但是我就是不举手,总是默默地坐在座位上,像“看客”一样看着其他同学说,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这种情况屡见不鲜……这些问题使得口语交际的课堂总是不尽人意。
六年级的学生因为自身性格原因等有着害羞畏惧心理或者自卑心理而不愿说、不敢说,只要有意的训练,加上鼓励与指导,这种畏惧心理是逐步克服的。
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开始运用辩论的方式,但是这次口语交际是第一次正式接触,对于什么是辩论,辩论的流程和辩论的注意事项都不是很清楚,辩论能力也有限。
所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看视频、了解辩论流程、语言实践来体会辩论的要领。
再以班级优秀辩组为范例,在其表达中进一步明确辩论的技巧和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表达、倾听、有理有据地辩驳等能力。
最后学生分组辩论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辩论情况适时指导,降低难度。
【教学目标】1.能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己方)的观点,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
2.善于倾听,能听出对方辩手话语中的矛盾或漏洞。
3.抓住对方辩手话语中的矛盾或漏洞,进行反驳。
学生辩论教案如何写初中

学生辩论教案如何写初中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辩论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协商能力。
教学内容:1. 辩论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 辩论的技巧和策略3. 实战演练和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话题或案例,引发学生对辩论的兴趣。
2. 学生分享对辩论的认识和经历。
二、讲解辩论的基本概念和类型(10分钟)1. 教师讲解辩论的定义、目的和作用。
2. 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辩论,如立场辩论、模拟辩论等。
三、讲解辩论的技巧和策略(15分钟)1. 教师讲解辩论的基本技巧,如逻辑思维、口头表达、证据搜集等。
2. 学生学习如何构建论点、反驳对方观点、保持良好的辩论态度等。
四、实战演练(15分钟)1. 教师分组,让学生组成辩论双方。
2. 学生根据给定话题,准备辩论稿和证据。
3. 学生进行辩论,教师指导并评价。
五、评价和总结(10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评价,强调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总结辩论经验和教训。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目标,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辩论技巧。
教学资源:1. 辩论案例和话题2. 辩论技巧指导资料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情况。
2.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辩论中的口头表达、逻辑思维和证据搜集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论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堂辩论教学设计

课堂辩论教学设计正文:引言:教师通过引用相关的信息,激发学生对辩论话题的兴趣,并引出讨论的重点。
一、背景和目的:在本部分,教师解释辩论教学的目的,并提供一些背景信息,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辩论活动中。
二、辩论话题的选择:在这一节中,教师应提供一些辩论话题的范围,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年龄和能力水平来选择合适的话题。
学生也可以提供其他话题,以增加学习的参与度。
三、辩论团队的组织:教师解释如何组织辩论队伍,包括队长的选择、队员的分工和沟通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相互支持和协作。
四、辩论规则的解释:在这一部分,教师应详细解释辩论的规则和程序。
这包括辩论的时间限制、发言的顺序和要求等。
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辩论,例如提供一些发言技巧和策略。
五、辩论过程的实施:这一部分是对辩论过程的具体安排。
教师应提供一个明确的时间表,以确保辩论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师也可以指定一些观众角色,以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
六、辩论评价和反思:在辩论结束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评价标准,并让学生对自己和其他辩论人的表现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反思和经验,以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结论:在这一部分,教师总结辩论活动的收获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运用辩论的技巧。
参考文献:(不需要出现网址链接)注意,以上的内容仅为一个示例,实际的课堂辩论教学设计可能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和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编写正式的教学设计时,请确保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学会辩论2、掌握辩论的原则和技巧2.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辩论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教学过程一、什么是辩论辩论是指持有异议的双方为了各自的目的利用辛辣的语言进行争论和辩解。
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争吵、竞选中的电视辩论、专题辩论赛等。
辩论,就是辩明是非,探求真理。
《墨子·小取》,对“辩”的作用做了十分精辟的阐述:“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
”二、辩论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一)道德原则辩论的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摆事实,讲道理。
任何歪曲事实、无理蛮缠,直至恶言相向,进行人身攻击,侮辱对方人格的言行都是不道德的。
辩论是真理与谬误的交锋,智慧和愚昧的较量,先进同落后的对峙。
辩论的目的就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弘扬智慧,启迪愚昧;歌颂先进,鞭挞落后。
因此,只有遵坚守“摆事实,讲道理”的基本道德原则,才能达到辩论的目的。
(二)审美原则1、语言美。
辩论就是舌战。
因此,犀利的语言是辩论语言美的标志。
尽管事实铁证如山,道理千正万确,但如果缺乏语言的力度,再深邃的思想,再深刻的内容,也无法得到完美的表达,无法突出辩论“舌战”的特点。
因为只有犀利的语言才具有攻击力,唇枪舌剑是辩论语言的最好注解。
2、形象美。
即美好的公众形象。
这里主要是指儒雅的风度和高贵的气质,具体表现为:语言表述,音色亮丽,节奏明快;庒谐适当,攻守有度;得理饶人,不骄不躁;失势不馁,屡败屡战。
三、辩论的技巧(一)避实就虚论战时,有时需要单刀直入,有时又要巧于迂回,避实就虚,闪开对方所期待的进攻路线和目标,从看似无关的话题入手,使其打消戒备心理,再引入原先准备提出的问题。
降清的明朝叛臣洪承畴,在南京时,曾审问抗击清军的夏完淳,企图诱使夏完淳归降。
洪承畴向夏完淳允诺:“你小小年纪误受叛徒蒙骗,只要归顺大清,我保你前程无量!”夏完淳对洪承畴的降清致使大明迅速灭亡恨之入骨,有意要讥讽他一番,便假装不认得洪承畴,故意高声回答说:“你才是个叛徒!我是大明忠臣,怎说我反叛?我常听人说起我大明朝‘忠臣’洪承畴先生在关外与敌人血战而亡,名传天下。
我虽年幼,说到杀身报国,还不甘心落在他的后面呢!”洪承畴瞠目结舌,手足无措,督府幕僚们以为他真不认识洪承畴,赶忙悄声告诉夏完淳:“上座正是洪大人。
”哪知夏完淳听后故意勃然大怒:“胡说,洪大人早已为国捐躯,天下谁人不知?当时天子亲自哭祭他,满朝群臣无不痛哭流涕。
不要欺我年幼无知,上座这个无耻的叛徒是什么东西!竟敢冒名来玷污洪大人的在天之灵!”夏完淳指着洪承畴骂了个痛快淋漓,使得高高在上的“总督大人”——洪承畴羞愧难当而又无话可说。
(二)以柔克刚以柔克刚就像中国功夫中的太极一样,可以“杀人于无形”,看似温柔缠绵,实则绵里藏针,能给对手致命一击。
据说,有一位商人见到诗人海涅(海涅是犹太人),对他说:“我最近去了塔希提岛,你知道在岛上最能引起我注意的是什么?”海涅说:“你说吧,是什么?”商人说:“那个岛上呀,既没有犹太人,也没有驴子!”海涅笑着答道:“这个好办,我们俩一块去,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三)小中见大所谓“小中见大”,是说辩论者要善于从高层次上,以其敏感性和洞幽烛微的观察力,从要说的事理中,选取最典型、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那一点,触类旁通,引申扩张,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其小而实、短而精、细而宏、博而深,令人回味无穷,收到片言以居要,四两拨千斤的感染启发,小中见大的论辩效果。
论辩中运用“小中见大”要注意选准突破口。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突破口”是集中兵力于敌人最要害、最敏感而又是最易于击破的一点。
论辩上的“突破口”也具有类似的属性。
它应是关联着全局、最容易着力突破的“一点”,也是最敏感、最准确,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点”。
在一场辩题为“对外开放方是否带来了走私贩私”的辩论赛中,一方坚定地认为:“走私贩私,是对外开放带来的必然结果!”另一方对此进行了严厉批驳:“如果你的说法能够成立的话,那么我的感冒就是开了窗的缘故。
那么为什么开了窗之后,有些人感冒,更多人却身体健康地领略着大好春光呢?这答案只能从自身去找了。
同样,改革开放了,其目的就是在于利用当前国际上的有利条件,借西方发达国家的财力、物力之水灌溉我国现代化之花。
我们一是主权在握,二是开放有度。
问题是国内有些不坚定分子,看见金灿灿的洋钱洋货眼花缭乱,犹如蝇之趋腥,营营追逐,这又能怪谁呢?……”这就是利用“小中见大”,抓住了感冒和开窗这一小事,阐发了走私与对外开放的关系,颇具说服力。
(四)以虚掩实我们讲的辩论技巧“以虚掩实”,就是指辩论中的以心掩物、以神掩形、以抽象掩具体、以略述掩详述等,是语言含蕴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加有力也更加有效。
唐德宗时,刘玄佐屡建战功成为汴州节度使。
玄佐性情豪爽,轻财厚赏,士卒乐为所用。
就在他镇守汴州时,有人向他进谗言,说军将翟行恭如何如何。
玄佐一听就火了,立即把翟行恭拿下,要杀他。
这时,处士郑涉闻讯,马上要求见玄佐。
郑涉这个人善于用开玩笑的形式隐藏要说明的问题和事理。
他见刘玄左后就说:“听说翟行恭已依法受刑,请将他的尸首让我看看,行吗?”刘玄左听了非常奇怪,就问:郑涉是他的什么人,为什么要看尸首。
郑涉回答说:“过去,我曾听人家说,冤死的人面容异常。
可是我从来也没有看过,所以想借来看看。
”刘玄佐这才醒悟过来,命人把军将翟行恭放了。
一桩冤案,就在郑涉的一席玩笑话中解决了,神!神在哪里?神在以虚掩实上:以“看其尸首”之虚,掩“为其伸冤”之实。
(五)引蛇出洞在辩论中,辩手总是不自觉地保持一种戒备状态,只有麻痹对方,松懈其意志,放松其警惕,引“蛇”出“洞”,然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当“蛇”出洞后,我们就可以手到擒来了。
鬼谷子教授庞涓、孙膑兵法的时候,一天,他坐在山洞里,问两位弟子道:“你们谁有本事骗我走出洞外?”庞涓抢先一步,连哄带吓,甚至扬言要放火烧洞,但不管庞涓怎么施法,鬼谷子就是不出来。
这时孙膑走上前,承认自己愚笨,说自己无论如何也是无法将老师偏出洞外,不过,他接着说:“如果老师在洞外,我倒有办法骗老师走进洞来。
”鬼谷子当然不信,起身就朝洞外走去,哪知他的脚刚一踏出洞外,孙膑便拍掌叫道:“老师,我这不是把您请出洞外了吗?”(六)请君入瓮在辩论中,请君入瓮特指诱使对方辩手自掘陷阱、自投罗网。
对方中计后,常常有苦难言,无力回天。
来俊臣遵武则天之命去惩办酷吏周兴,便请周兴喝酒,假意向他请教审讯办法。
周兴不知是计,醉醺醺地说:“这有何难,只要把犯人装进坛子里,放在炭火上一烧,便什么都招供了。
”来俊臣依计烧好炭火,放上一口大坛子,然后脸色一变,厉声说:“周兴,请你老兄入瓮吧!”(七)环环相扣组队辩论,要做到多路进攻、环环相扣,队员之间配合默契,也就是思想高度集中,不仅要能够发现和抓住对方的有关全局的重大疏漏之处,而且要对本对同伴的一些带有暗示性的回答或反问能够立刻领悟,连续跟上,以便集中全力突破对方的防线。
(八)诡辩诡辩是一种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的辩术。
然而,在辩论过程中,为了摆脱困境,避免难堪,同样不失为巧辩的一种,用得巧妙,还能生出奇趣。
例如,张作霖本是草莽出身,胸无点墨。
一次出席名人雅宴,日本浪人蓄意让他出丑,请他即席赏字画。
他当即挥毫写下一个“虚”字,并得意洋洋地落款:“张作霖手黑”(亦即亲手写的)旁边的随从悄声对他说:“你写的‘墨’字少了一个‘土’,‘手墨’成了‘手黑’。
”他一看,愣住了,改也不是,不改也不是,于是故意呵斥随从:“我还不晓得这个‘墨’字下面有个‘土’?这是日本人求我的东西,这叫寸土不让!”话音刚落,满堂喝彩,从此留下一段佳话。
这虽然不是辩论,而是为自己的丑行做辩解,化解丑态,但却实很典型的“以非为是”的诡辩。
除了日常生活争论中经常出现类似的诡辩之外,在激烈的辩论中,同样有诡辩。
尤其是在辩论赛中,双方的观点一般都是偏执的,因此,在辩论中很难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很多的时候只能靠巧辩取胜,这种巧辩自然包括了诡辩。
请看下面这段关于“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的自由辩论:朱天飙:艾滋病的病毒是在医院里被发现的,现在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医务工作者正在研究解决艾滋病的方法。
蒋昌健:我们从来没有否认过医学参与,请问,医学参与就一定等于医学问题吗?朱天飙:请问,成百上千的医务工作者在研究,这只是简单的医学参与吗?季翔:在医院里发现的就是医学问题吗?在医院里捡到别人丢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就成了医学问题吗?(掌声、笑声)朱天飙:对方辩友认为,成百上千的医务工作者在研究艾滋病,只是在寻找钥匙啊。
(掌声)……蒋昌健:一个老太婆被车撞到了,请问,这是救人的问题呢还是撞人的问题?陈惠:那不是病啊!(笑声)季翔:但是她不也要去医院吗?那就是医学问题了吗?不,它是个交通事故!(笑声)朱天飙:可是成百上千的医务工作人员在帮助这个老太太吗?艾滋病的研究是需要成百上千的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呀。
严嘉:一个人得了病是社会问题,千百万人得了艾滋病,难道还不成为社会问题吗?朱天飙:千百万人还曾得过感冒,千百万人还曾得过心脏病,难道心脏病是社会问题吗?姜丰:一个人打喷嚏不是社会问题,但如果我们全场的人同时打喷嚏,还不是社会问题吗?(掌声)这段辩论虽然很精彩,博得了场内听众阵阵掌声和笑声。
但仔细琢磨双方的理由并不是很充分,甚至很难成立的。
比较而言,正方(朱天飙等)的辩论还略显诚实些,至少提出了两方面的依据,一是“艾滋病是在医院里被发现的”;二是“有成百上千的医务工作者正在研究解决艾滋病的方法”。
反方(蒋昌健等)一条根据都提不出来,却反而得到听众特别的赞赏。
因为他们辩得机智,辩得巧妙。
在这段辩论中,场内爆发掌声和笑声的是两处,即季翔和姜丰的发言,恰恰都是诡辩。
艾滋病毒是在医院里被发现的,这是事实,正方以此来证明艾滋病是医学问题,虽然理由不很充分,但也不能说不是理。
可季翔的发言,先把发现病毒这件事隐去,只留下“在医院里被发现”,然后以在医院里捡到钥匙的假设进行归谬,得出的结论是:在医院里被发现的,不是医学问题。
这样的反驳,只是一种逻辑构成,并没有反驳事实本身,而这种逻辑构成正是诡辩。
姜丰以“全场的人同时打喷嚏”就断定“是社会问题”的说法,同样是诡辩。
别说是全场的人,就是有更多的人打喷嚏,也得不出“是社会问题”的结论。
明明是诡辩,反而获得赞赏,因为诡辩也包含了机智。
四、辩词的写作辩词是用于辩论、答辩的文稿,包括法庭答辩状,就职答辩词,论文答辩词,辩论赛的陈词等等。
但因为是课堂教学,我们只简要地谈谈辩论赛中的辩词(即赛手的陈词)写作。
赛场辩论,一般是由陈词(辩词)和自由辩论两部分组成。
陈词是有准备的,有文稿的;自由辩论是临场发挥,可以做准备,但没有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