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1《童年的朋友》课件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童年的朋友课件苏教版

4.下边的句子摘自另一译本,试和课文比较
一下,你认为哪一种译法好?为什么?(任选 一项)
• A.睡吧,我的宝贝,天还早呢,太阳刚出来 !
•
你睡吧!还早着呢,——一太阳睡了一
夜刚起来……”(课文)
• B.她说得温和甜蜜,每个字都是那么有耐心 ,我记住了每个字。
•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
• 2、“我”对外祖母 是什么样的感情,哪 些地方能够体现出来 ?
• 3、外祖母给“我” 未来的生活有什么样 的影响,哪些地方能
2020/5/2 够体现出来?
• 外祖母:生活历经苦难却乐观开朗,对孩子 无限热爱。
• 对“我”:疼爱“我”、像朋友一样尊重“ 我”,使“我”看到生活的希望和光明。
• “我”对外祖母:感激、无限热爱
未来的开拓创新。
2020/5/2
2020/5/2
早于隋朝,烟花诗词久诵不衰。“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凝流水,春风含夜梅。”隋炀帝《正月十五日放通衢灯夜 升南楼》,写花则情满于花,咏灯则意溢于灯。唐代烟花诗词 意蕴丰厚,文采菁华。唐诗人孟浩然好友新建楼亭,腐败官僚 燃花致贺。孟不屈权贵,挥毫作诗:“愿随江燕贺,羞逐官僚趋 。”表达了中华民族洁身自律、崇尚清正的传统美德。唐诗人张 说《岳州守岁二首》:“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歌舞留今夕 ,犹言惜旧年。”烟花为煤,抒继往之情,倾开来之意,把华
• 明确: •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 朗读:齐读、指名读、变化读 • 品析: • 写人物时细致传神的词语运用 • 新鲜奇妙的比喻运用
2020/5/2
完成1—4题
• 1.“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 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 这个可爱的动物”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你觉得 这比喻恰当吗,简述理由。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一课《童年的朋友》教学课件共25张

写眼睛的句子: :
➢黑眼珠儿闪烁着气愤的光芒
这是从孩子的视角视察的,体现出外祖 母因生活的艰巨而显露出对生活的埋怨。
• “她从来……花边”,运用形象的比喻告知我们, 没有外祖母,“我”的生活是黑暗的,没有温暖, 没有阳光,外祖母的“爱”把“我”从黑暗中带到 光明的世界里,是外祖母的爱使“我”的世界丰富 多彩。
• “她立刻……朋友”,三个修饰语,表现了外祖母 在“我”生活中的极为重要,也极为特殊的位置。
• “是她……生活的”。外祖母对我无私的爱,对生 活的爱,和她那乐观的精神和坚定的性情,使我的 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使我有了战胜生活中一切困难 的勇气和信心。
慈爱——“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话好似在用 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顺、鲜艳和丰 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
开朗乐观、坚定——“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 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 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乐地露出坚 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 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 “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 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
品读精彩片段,揣摩以下文字在表现人物精神 风貌和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她用一只手从地上把头发兜起来提着,挺费劲地把稀疏的 木梳齿儿梳进厚厚的发绺里;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 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 笑。
这是以“我”——一个孩子的眼光视察和认识 外祖母的。浓浓的头发写出了外祖母身体的健 康,“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写出了外祖母性情 的开朗,“又小又可笑”的脸,表现了外祖母 和“我”的亲近,也表现了“我”和外祖母的 “朋友”关系。气愤时的外祖母,在“我”眼 里仍然是如此可爱,既说明外祖母性情的善良, 又表明“我”对外祖母的热爱。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童年的朋友课件苏教版

本次作文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挖掘与童年朋友之间的感人故事。在写作过程中, 学生应注意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现与童年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要保持内 容的真实性和感情的真挚性,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
本次教学整体效果良好,但在 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度方面仍 有提升空间。
分享交流:我的童年朋友和故事
故事征集
提前向学生征集与童年朋 友相关的故事或照片,以 便在课堂上分享。
分享交流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 己的童年朋友和故事,其 他同学可倾听、提问或分 享自己的感受。
课堂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 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 童年友谊的珍贵和意义。
05 练习题设计与答案解析
可补充或提问。
角色扮演:再现文中场景,加深理解
01
02
03
选定角色
学生自愿报名或教师指定, 分别扮演文中的不同角色, 如主人公、童年朋友等。
准备道具
根据文中描述,准备相应 的道具,如玩具、信件、 照片等,以营造真实的场 景氛围。
表演呈现
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文中场 景,其他同学观看并思考, 加深对文中情感和人物形 象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童年的朋 友课件苏教版
目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 练习题设计与答案解析 •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高尔基与《童年》
高尔基是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童年》是他的 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第1课《童年的朋友》(共37张PPT)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抓住人物的特征,运用描写方
法刻画人物形象。
作者像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生于木匠家庭, 在他五岁时,做木匠的父亲去世,于是他寄居在外 祖父家,曾是织花边女工的外祖母常常给小外孙 讲述勇士伊凡和悲哀的强盗母亲等许多童话。后 来,他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流浪俄 国各地,经历丰富。早期作品多描写俄国沙皇制 度下人民的痛苦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如剧 本《小市民》;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俄国工人 阶级的革命斗争,被视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 义作品。还写有自转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
一 童年的朋友
[答案] “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记载着外祖母所承担的繁重劳动和生活的艰辛。 把外祖母比作猫,调皮中写出了外祖母的勤劳能干,也表明了“我”和外祖母的 朋友关系;表达了 “我”对外祖母的爱,以及“我”和外祖母朋友般的亲密。
一 童年的朋友
难点探究:文章为什么以“童年的朋友”为题。 [解析] 应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在把握外祖母形象的基础上,体会“朋友”一 词在文章中的深刻含义,也就是要考虑外祖母对“我”的重要影响。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 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 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 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
是外祖母的爱,把我从黑暗中带 到光明的世界;是外祖母的爱,给 “我”的生活带来欢乐,使我的生活 变得丰富多彩。
揣摩外祖母对“我”的影响。
1.外貌描写中感受到对“我”的影响。
朗读课文,说说 “外祖母”和我的关 系。
学法指导: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 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 句。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 后一段。②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 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
七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朋友》课件 苏教版

童年的朋友学习目标:1.激发我们对家人的爱心。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点、难点: 1、揣摩课文语言的方法,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培养对家人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
2、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
生于木匠家庭,在他五岁时,做木匠的父亲去世,于是他寄居在外祖父家,曾是织花边女工的外祖母常常给小外孙讲述勇士伊凡和悲哀的强盗母亲等许多<a name=baidusnap0></a>童话</B>。
后来,他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
早期作品多描写俄国沙皇制度下人民的痛苦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如剧本《小市民》;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视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
还写有自转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辨析字词:咕哝gū nong 噗pū绺liǔ诅咒zǔzhòu 嗅xiù鬃zōng 脸颊jiá皱纹zhòu 绉纱zhòu 终身:一生(多就切身的事说)。
终生:一生(多就事业说)。
朗读课文,说说“外祖母”和我的关系。
学法指导: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
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
②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2.读课文,结合人物描写片段,说说你所认识的外祖母。
学法指导: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另一种分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
语言描写: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对话的内容有关头发、睡觉的事情、和打碎牛奶瓶的事情。
生活并不令人满意,但只要和“我”说话就显出轻松,平等,和蔼,关爱(朋友). 总之:“我”的外祖母是一个饱经生活的艰难却永远乐观、慈爱的老人。
1.1 童年的朋友 课件(苏教版七年级下).ppt

2016/3/17
“闪耀”和“露出”都能表现眼 神以及外祖母的内心的气愤,但是哪 一个更准确鲜明生动呢?“闪耀”充 满了灵性, 而“露出”只是一般的 神色表现。 另外“光芒”和“眼神”,在表 述上,“光芒”传神写出心灵之窗的 语言,表现了内心的活动,“眼神” 一词是一般的名词,缺乏表现的张力。
2了,试着给自己最 好的朋友写一封信, 表达出你们之间的 深厚友谊。
2016/3/17
谢谢,再见!
2016/3/17
2016/3/17
噗( pū )噗噗地响 鬃( zōnɡ)马鬃 绺( liǔ)发绺 颊( jiá )脸颊 诅 咒( zǔzhòu ) 嗅( xiù )闻嗅 u)皱纹 咕 哝( gū nonɡ ) 皱( zhò 脯 ① 果脯( fǔ) ② 胸脯( pú )
2016/3/17
整体感知: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 文,试用自己的话把外祖母的形象 描述出来。
2016/3/17
自由想像:
模仿课文写法,展开想像,把“ 你昨 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 说!”拓展成一段具体的祖孙对话。
要求:
(1)对话符合人物性格; (2)说明你这样设计的理由; (3)对话内容在100字以内。
2016/3/17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 声说!” “好祖母,什么都瞒不过你,千万别告诉 我妈妈,不然她又要骂我了!”我央求道。 “你呀!真像一个野猴子,下次再这样, 我就把你关进黑屋子里!”外祖母瞪了我一 眼。 “我知道了,下次再也不敢了。”
2016/3/17
仔细阅读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思 考作者的构思。 文章的思路是“我”从睡梦中 “醒来”,来到现实生活中,见证了 外祖母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与个性特 点,这样一位独特的外祖母非但唤醒 梦中的“我”,也唤醒了精神中的 “我”。全文正是这样由浅入深式地 把外祖母一点一点展现在读者面前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朋友》课件苏教版

童年的朋友学习目标:1.激发我们对家人的爱心。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点、难点: 1、揣摩课文语言的方法,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培养对家人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
2、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
生于木匠家庭,在他五岁时,做木匠的父亲去世,于是他寄居在外祖父家,曾是织花边女工的外祖母常常给小外孙讲述勇士伊凡和悲哀的强盗母亲等许多<a name=baidusnap0></a>童话</B>。
后来,他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
早期作品多描写俄国沙皇制度下人民的痛苦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如剧本《小市民》;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视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
还写有自转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辨析字词:咕哝gū nong 噗pū绺liǔ诅咒zǔzhòu 嗅xiù鬃zōng 脸颊jiá皱纹zhòu 绉纱zhòu 终身:一生(多就切身的事说)。
终生:一生(多就事业说)。
朗读课文,说说“外祖母”和我的关系。
学法指导: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
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
②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2.读课文,结合人物描写片段,说说你所认识的外祖母。
学法指导: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另一种分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
语言描写: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对话的内容有关头发、睡觉的事情、和打碎牛奶瓶的事情。
生活并不令人满意,但只要和“我”说话就显出轻松,平等,和蔼,关爱(朋友). 总之:“我”的外祖母是一个饱经生活的艰难却永远乐观、慈爱的老人。
初中新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教学课件】《童年的朋友》

世界丰富多彩。
“她马上……朋友”,三个修饰语,表现了外祖母在“我”生活中的极为重要,也极为特殊的 位置。
“是她……生活的”。外祖母对我无私的爱,对生活的爱,和她那乐观的精神和坚毅的性格,
使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使我有了战胜生活中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交流互动
4. 本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是一个饱经风霜,充满生机,内心快乐,幽默善良的老妇人的形象。
(四))神态描写:快活
(五)正面描写: “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
“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
“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 (六)侧面描写:
“我”的心理感受
总之:“我”的外祖母是一个饱经生活的艰难却永远年轻、乐观、慈爱的老人。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第一单元 ·人物风采
童年的朋友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一起欣赏孙悦的歌曲《伙伴》!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简介作者
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 的奠基人。他的一生创作非常丰富,写了大量的小说、戏剧、 政论、文学理论等作品,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母亲》,被视 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他的剧本《小市民》,散文 诗《鹰之歌》《海燕》等作品曾引起巨大反响。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不仅反映了作家本人的生 活经历以及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艰难的思想探求过程,而且 广泛概括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俄国社会生活,描写了劳动 人民的悲惨生活和遭遇,歌颂了他们的优秀品质。
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 嘴唇——歪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