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_人因工程学试卷2001级
人因工程学试题库

人因工程學試題庫一、單選題1. 在知覺時,把有許多部分或多種屬性組成的物件看作具有一定結構的統一整體,這一特性稱為知覺的( A)A. 整體性B. 選擇性C. 理解性D. 恒常性2. 在知覺時,把某些物件從某背景中有限地區分出來,並予以清晰反映的特徵,稱為知覺( B)A. 整體性B. 選擇性C. 理解性D. 恒常性3. 在知覺時, 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來理解當前的知覺物件的特徵,稱為知覺的( C)A. 整體性B. 選擇性C. 理解性D. 恒常性4. 知覺的條件在一定範圍內發生變化,而知覺的印象卻保持相對不變的特性,稱之為知覺的( D)A. 整體性B. 選擇性C. 理解性D. 恒常性5. 人-機介面中最實質性的因素是( A)A. 動作姿態B. 人體機能C. 感覺D. 知覺6. 用兩手持重物上舉時,上半身自然地會向後傾,這是因為重物使人重心位置( C)移。
A. 上B. 下C. 前D. 后7. 肌力的大小因人而異,男性的力量比女性平均大( D)。
A. 5%~10%B. 10%~15%C. 20%~25%D. 30%~35%8. 男性的力量在20歲左右達到頂峰﹐這種最佳狀態大約可以保持( B)年﹐隨後開始下降。
A. 5~10B. 10~15C. 10~20D. 10~259. 男性的力量在40歲時下降( A)。
A. 5%~10%B. 10%~15%C. 20%~25%D. 30%~35%10. 60歲的人的胳膊和腿的力量下降高達( C)。
A. 30%B. 40%C. 50%D. 60%11. 仰臥式所需氧耗量為( C)。
A. 0B. 50%C.100%D. 200%12. 彎腰姿勢氧耗量達到( C)。
A. 50%~100%B. 100%~120%C. 150%~160%D. 150%~200%13. 人體的不同姿態中﹐( D)的相對耗氧量最大。
A. 仰臥式B. 坐式C.站立D. 彎腰姿勢14. 人坐姿操作時的能耗為( B)A. 1.6kcalB. 1.6 kcal/minC. 16.2 kcalD. 16.2 kcal/min15. 人搬運重物時的能耗為( D)A. 1.6kcalB. 1.6 kcal/minC. 16.2 kcalD. 16.2 kcal/min16. 活動度增加,人體能耗也相應( A)。
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精选

人因工程学试卷一、填空题(10分)=1 、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2、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3、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浓度表示法。
4、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5、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工作场所的照度(),避免频繁的适应。
6、美国的人因工程学命名多采用()。
7 、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8、一般认为,短时间大强度体力劳动所引起的局部肌肉疲劳是()所致。
9、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10、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二、判断题(10分)1、工效学研究应注意测试方法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测试结果能一致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
()2、个体或小组测试法是一种借助器械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
()3、劳动强度不同,单位时间内人体所消耗的能量也不同。
因此作业均可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
()4、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5、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6、某一瞬间亮度的主观感觉不如正常值的主观亮度感觉强,所以指示灯光常用短暂的强光刺激达到醒目的目的()。
7、不用视觉的情况下,对垂直布置的控制器的操作准确性优于水平布置的。
()8、意识层次模型将大脑意识水平分为5个层次,第0层次表明无意识或神智丧失,注意力为零;第1层次为意识水平低下,注意迟钝。
因此,层次越高,意识水平越高,注意范围越广泛()。
9、大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
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仍可迅速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
()10、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人因工程学复习资料题目和答案

选择题1、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 3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A、50B、80C、90D、552、下列(3 )不属于显示器的设计原则。
A、可见度高对观察距离、观察角度、显示符号的大小,给以最佳的处理。
B、明显度高使之醒目、消除背景干扰、提高区别能力。
C、忽略少部分视力缺陷者(如视弱、色弱者)。
D、阐明力强在所处环境中显示的意义明确,推断准确可靠,掌握容易。
3、下列( 3 )不属于控制器的编码形式。
A、形状编码和大小编码B、位置编码和色彩编码C、形状编码和状态编码D、符号编码和大小编码4、在设计语言传示装置时,以下(4 )一般不予考虑。
A、语言的清晰度B、语言的强度C、噪声对语言传示的影响D、地域性口音5、工厂里一些危险品、重要开关、报警信号灯等,一般都采用(4 )色作标志。
A、蓝B、绿C、黄D、红6、只有频率在(1 )范围内的声音人耳才能感觉到,即才能引起听觉。
A、20~20000HzB、10~20000HzC、40~200000HzD、30~200000Hz7、温度计、速度计均属于(2 )A、屏幕式显示B、定量显示C、定性显示D、警告性显示8、以下(b )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
A、整体性B、保持性C、理解性D、恒常性9、人们从较暗的环境进人较亮环境时,人眼的适应过程称为(c )。
A、明知觉B、明感觉C、明适应D、暗适应选择题1、(1)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英国完成的。
①美国②德国③法国④英国2、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第5%、第( 1)%、第95%三种百分位数来表示。
①50 ②60 ③70 ④553、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3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①50 ②80 ③90 ④554、有限度的或受身体延伸所限制的空间尺寸(象抓握物体的可及距离、控制器的位移、显示器与测试点位置、安全防护罩上的空隙等),应以第(4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①50 ②20 ③10 ④55、人的感觉印象最多的来自(2 )。
人因工程考试试卷

人因工程考试试卷1 填空题1.人因工程学是研究人与工程系统及其环境的科学。
其主要内容包括:人体测量学;(环境科学)心理学。
2.人的活动有如下特点,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操作活动非固定性,操作可靠性不稳定,()3.人体舒适性是个复杂的概念,总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为舒适性,二是(精神)舒适性。
4.在商场,展厅,娱乐场等的光环境设计中,利用人的(向光)特征,可以不做顶棚及铞顶。
因为人首先注意光亮度大的物体。
5.身体测量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人体的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6.门铃,把手,电灯开关的高度设计,因选用第(五)百分位做为尺寸依据。
7(眩光)是由于在视野内存在于大于眼睛所能适应的亮度而产生的。
8.人因工程学在系统设计中具有双重任务:开始时是()。
结束时是()。
9.人体测量有人体各方面特征的数据度量,特别是人体的(尺寸),(形状),和(耐力)10.在人因工程学中,对于人的研究,可分为生理层面。
心理层面,(社会)层面,(情感)层面和(文化)层面。
二:单项选择题:1.( C )下列哪项不属于人的行为习性:A:抄近路B:左转弯C:右侧通行D:左侧通行2.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既:( C )。
A:以人类为中心------》以机械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以系统为中心。
B:以机械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以人类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
C:以机械为中心------》以人类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
D:以人类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以机械为中心。
3.长时间单调,乏味,紧张的作业,持续的精神压力,对工作不赶兴趣,工作中心心情不愉快等因素,会促使作业( B )疲劳的发生或加重。
A:肌肉B:精神C:神经D:关节4.人机系统为同时满足人类安全和功效的需要。
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试卷一、判断题(10分,每题1分)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
2、静态作业的能量消耗不会超过氧上限,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迅速降到安静状态时的耗氧水平( )。
3、色彩之间的区别主要以色调对比为主( )。
4、RMR和劳动强度指数Ⅰ主要反应体力劳动强度( )。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
6、综合温标WBGT能评价环境微气候条件,但有效温度是最简单和最适当的方法( )。
7、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立体感觉,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因此,增加照度值与作业效率的增长相关( )8、耳塞和耳罩可以降低人耳对噪声的感觉,而有利于听清楚对方的谈话内容( )。
9、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
10、打开收音机开关,选择所需节目这一过程是人机对应连接()。
二、填空题(15分,每题1分)1、静态作业的特征是( ),却很容易疲劳。
2、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程为( )。
3、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只适用于以( )为主的作业。
4、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 )。
5、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
6、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 )和环境因素等。
7、视觉疲劳可以通过( ),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8、意识第 Ⅱ层次是正常意识的( )。
9、不考虑特殊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假定工作面而设置的照明,称为( )。
10、把频率与强度的对应关系所表示的图形成为( )。
11、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 )提出来的。
12、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 )来辨别。
13、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 )浓度表示法。
14、狭义的人机系统是指( )。
人因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人和机器设备B.人、机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C.人、机器和环境D.人与广义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2.不属于能量消耗测定方法的是( C )。
A.直接法B.间接法C.观察法D.相关估算法3.马斯洛的需要层析理论中最低级的需求是( A )。
A.生理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安全需要D.归属的需要4.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围之一为( C )。
A.探讨人机系统的标准B.探讨人机系统的负荷C.探讨人和机器的合理分工及其适应D.探讨人和环境的特点5.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 B)完成的。
A.中国B.美国C.法国D.德国6.西欧国家的人机工程学命名多采用(A )。
A.人类工程学B.人机学C.人体工程学D.工效学7.美国的人机工程学命名多采用( A )。
A.人的因素工程学B.工效学C.人因工程学D.人类工效学8.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A )。
A.设计出符合人-机-环境系统方案,使人获得良好作业环境, 从而达到提高工效B.改善作业环境C.改善人与机器的关系D.改善人机功能分配关系9.20世纪初,( B )进行了动作研究和工作疲劳研究。
A.泰勒B.吉尔布雷斯C.马斯洛D.赫兹伯格10.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是( D )。
A.使作业者获得良好的作业条件B.使人和机器及环境达到合理的结合C.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D.使作业者如何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的最优化11.下面不属于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 B )。
A.观测法B.运动分析C.心理测量法D.图示模型法12.下面方法中,不属于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D )。
A.观测法B.实验法C.心理测验法D.工作分析13.人体活动的直接能源直接来源于细胞中( A )。
A.三磷酸腺苷(ATP) B.磷酸原(ATP-CP)系统C.乳酸能系统D.有氧氧化系统14. 人的感觉印象最多的来自( B )。
人因工程学总结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 掩蔽效应:不同的声音传到人耳时,只能听到最强的声音,而较弱的声音就听不到了,即弱声被掩盖了。
这种一个声音被其它声音的干扰而听觉发生困难,只有提高该声音的强度才能产生听觉,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掩蔽.被掩蔽声音的听阈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2. 人机界面:人与机之间存在一个互相作用的“面",所有人机交流的信息都发生在这个作用面上,通常称为人机界面。
3。
大小编码:以相同形状而不同大小来区别控制器的功能和用途,这种形式的编码应用范围较小,通常在同一系统中只能设计大、中、小三种规格.4。
局部照明:是指增加某一指定地点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
5. 强度效应:是指光的刺激强度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引起视感觉的特性.因此,可见光不仅可以用波长来表示,也可以用强度来表示。
光的强度可用照射在某平面上的光通量,即照度来表示,其单位是勒克司1.作业空间:人体在作业时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如进出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进行短暂的放松与休息等),人体自由活动所需要的范围。
2. 视野:指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一般以角度表示.视野按眼球的工作状态可分为:静视野、注视野和动视野三类.3。
局部照明:为满足某些部位(通常限定在很小范围,如工作台面)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照明。
4. 反应时指从刺激呈现,到人开始作出外部反应的时间间隔,也称为反应潜伏期。
5. 感觉阈值外界刺激都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感受到,这一强度下的刺激量值称为该种感觉的感觉阈值。
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2、人机结合面:就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3、人机功能分配: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
(或“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4、反应时间:人从接收外界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
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 (2)

1、劳动强度指作业者在生产过程中体力消耗及紧张程度。
2、反应时间:一般说来,将外界刺激出现到操作者作出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反应时。
3、人机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人和机两个系统构成的,且能完成指定目标的一个整体系统4、作业空间人、机器设备,工装以及被加工物所占的空间为作业空间。
5、人体测量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个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体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
6、供数量识读的指针式仪表中,(开窗式)刻度盘优于其他形式。
7、从开始该项作业起,机体各器官适应该作业需要的现象叫做(始动调节)。
8、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日本能率协会的RMR)。
9、由于计权网络测得的计权声压级称为(声级)。
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Y )。
2、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
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仍可迅速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 N )。
两种色彩的三个基本特征相同,一定会产生相同的色彩感觉( Y )。
4、能量消耗指标主要是两个相对指标:RMR和劳动强度指数I( N )。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直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N )。
6、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是人的心理上感到满意与否的评价(Y)。
7、眼睛的色彩感觉是视力功能的生理过程(N)。
8、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N )。
9、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N )。
10、某一瞬间亮度的主观感觉不如正常值的主观亮度感觉强,所以指示灯光常用短暂的强光刺激达到醒目的目的( N )。
1、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1)萌芽阶段:19世纪,主要是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时期,主要以提高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人机关系中,主要是强调人适应机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因工程学试卷
一、填空题(15分,每题1分)
1、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2、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程为()。
3、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只适用于以()为主的作业。
4、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
5、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6、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7、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8、意识第Ⅱ层次是正常意识的()。
9、不考虑特殊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假定工作面而设置的照明,称为()。
10、把频率与强度的对应关系所表示的图形成为()。
11、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12、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13、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
()浓度表示法。
14、狭义的人机系统是指()。
15、视觉显示装置按显示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和指针显示两大类。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2、静态作业的能量消耗不会超过氧上限,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迅速降到安静状态时的耗氧水平()。
3、色彩之间的区别主要以色调对比为主()。
4、RMR和劳动强度指数Ⅰ主要反应体力劳动强度()。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6、综合温标WBGT能评价环境微气候条件,但有效温度是最简单和最适当的方法
()。
7、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立体感觉,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因此,增加照度值与作业效率的增长相关()
8、耳塞和耳罩可以降低人耳对噪声的感觉,而有利于听清楚对方的谈话内容()。
9、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10、打开收音机开关,选择所需节目这一过程是人机对应连接()。
三、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人因工程学
2.色彩调节
3.人机系统
4.人为失误
5.人体测量
四、简答题(25分,每题5分)
1.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2.如何提高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
3.如何控制噪声传播?
4.显示器及控制器布置原则?
5.如何进行工作房间色彩调节?
五、计算题(20分)
1.基础代谢率为105KJ/m2h,相对代谢率为5,若作业者身高为1.85m,体重为75kg,连续工作3小时。
试问该项作业能量消耗为多少?作业时增加的代谢量是多少?(7分)
2.某车间有两个噪声源,测得总声级为92分贝,关闭噪声源A后测得声级为84分贝,关闭噪声源A、B后,测得声级为78分贝。
试问噪声源A、B的声级分别是多少?噪声源的声级是多少?(8分)
3.工作台前方设置一个按钮开关,按钮距台边距离为790mm,它适合15%的人群使用。
已知人的臂长平均值为733mm,标准偏差为45mm。
拟改为适合95%的人群使用,试问改变后按钮距台边的距离?(5分)
六、应用题(15分)
1.为什么警车、救护车的车灯,均采用较亮的周期变化的灯光,并伴有周期变化的高频报警声?(7分)
2.试分析坐姿作业空间设计内容,需考虑哪些人体尺寸?(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