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母乳喂养现状及如何提高母乳喂养率

合集下载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1. 制定母乳喂养政策: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制定并实施支持母乳喂养的政策。

这些政策应该包括保护母乳喂养权益、提供相关信息和支持服务等内容。

2. 建立母乳喂养支持体系:建立起全面的母乳喂养支持体系,包括提供母乳喂养的咨询和指导服务,培训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以及建立婴儿友好型医院等。

3. 促进母乳喂养的法律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母乳喂养者的合法权益,禁止对母乳喂养行为的歧视和限制。

4. 加强母乳喂养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了解母乳喂养的情况和问题,为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5. 提供母乳喂养的咨询和支持:为孕妇和新生儿家庭提供全面、科学的母乳喂养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惑,确保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6. 经济保障:为母乳喂养者提供经济保障,例如提供产假和哺乳假等福利措施,让母乳喂养者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来进行母乳喂养。

7. 建立母乳喂养的监管机构:建立专门的机构或委员会,负责监管母乳喂养工作的实施和评估,推动各项措施的落实。

8. 提供母乳替代品的监管:加强对母乳替代品的监管,确保其质量和安全,防止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9. 推广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公众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提高人们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和意识。

10. 建立母乳喂养的合作网络:建立起各方合作的网络,包括政府、医疗机构、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共同推动母乳喂养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通过以上十项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母乳喂养的普及和提高。

母乳喂养对婴儿的健康发育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母亲的健康和身心发展有积极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一直致力于推动母乳喂养的工作,并通过制定这些措施,为各国提供了指导和倡议。

希望各国能够重视母乳喂养工作,采取积极措施,为婴儿和母亲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

母乳喂养的现状与对策

母乳喂养的现状与对策

母乳喂养的现状与对策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了母乳喂养的无比优越性。

母乳是婴儿最安全、最科学的天然食品,不仅仅是为婴儿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本营养,而且没有污染,能够增加婴儿免疫力,使婴儿免于疾病,并且保护他们健全的身心发展;母乳喂养可以提供爱的交流,促进良好的脑部发育;母乳喂养确保经常的互动,让婴儿接触语言、正向的社会行为及明显的刺激,增强了婴儿的智力,增加了母子感情;母乳喂养还能够减低母亲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危险,减少产后出血,延迟排卵,自然地延长生育间隔,有利于母体健康。

有鉴于此,世界母乳喂养行动联盟特别将每年的8月1~7日定为国际母乳喂养周,我国卫生部也确定每年5月20日为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其目的是使全社会都来保护、支持和促进母乳喂养,达到提高母乳喂养率的目的。

母乳喂养的现状1992年我国政府将提高4~6个月以内小儿的母乳喂养率纳入国家行动计划之中以来,各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大了宣传和指导力度,把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妇幼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特别是1994年10月27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使以提高出生质量为目的的母乳喂养通过逐年的不断宣传和创建与巩固爱婴医院工作,被家庭和社会所支持,逐渐成为婴儿喂养方式的主流趋势。

尽管母乳喂养有着其他食品难以取代的优点,但是我们的宣传往往是一过性的、短期的、不追求长期效应的,造成一些科学知识和信息短路,使准妈妈和新妈妈们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不够全面和准确,再加上科学家和营养专家不遗余力地改良乳制品,使其营养价值尽量接近母乳,一些新妈妈就会受误导而因各种原因过早地放弃了哺乳,以为吃乳制品孩子也能很好地长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母乳喂养率,影响了母婴健康水平的提高。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①母乳喂养知识的缺乏。

②母亲患乳头皲裂、乳腺炎,因害怕疼痛或因用药而不愿喂奶;母亲剖宫产术后因手术刺激和腹部切口疼痛而产生生理紊乱,且术后由于输液管、导尿管的限制,使产妇活动不便,哺乳姿势受限,哺乳困难。

浅议如何更好的提高母乳喂养率

浅议如何更好的提高母乳喂养率

浅议如何更好的提高母乳喂养率【摘要】众所周知,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的天然食品。

母乳里含有婴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对婴儿的健康生长发育是不可替代的。

我国母乳喂养率很低,提高母乳喂养率对提高我国人口的健康素质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如何更好的提高母乳喂养率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母乳喂养;天然食品;健康成长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4个月婴儿存母乳喂养率达到80%”。

但是,2012年8月1日在北京举办的第21个世界母乳喂养周时,我国《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的目标,并提出了“加强爱婴医院建设管理,完善和落实支持母乳喂养的相关政策,积极推行母乳喂养”的策略措施[1]。

可见就目前我国的现状而言,母乳喂养的情况不容乐观。

和世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那我们如何能够更好的提高母乳喂养率呢?首先,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大家的重视,提高所有人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须先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

那么母乳喂养到底有什么好处呢?(1)母乳蛋白质中,乳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最适合新生儿和早产儿的需要,保证氨基酸完全代谢,不至于积累过多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2)母乳中,半光氨酸和氨基牛磺酸的成分都较高,有利于新生儿脑生长,促进智力发育。

(3)母乳中未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易吸收,钙磷比例适宜,糖类以乳糖为主,有利于钙质吸收,总渗透压不高,不易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4)母乳能增强新生儿抗病能力,初乳和过渡乳中含有丰富的分泌型IgA,能增强新生儿呼吸道抵抗力。

母乳中溶菌素高,巨噬细胞多,可以直接灭菌。

乳糖有助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生长,乳铁蛋白含量也多,能够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和活性,保护肠黏膜,使黏膜免受细菌侵犯,增强胃肠道的抵抗力。

(5)增强母婴感情,使新生儿得到更多的母爱,增加安全感,有利于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研究表明,吃母乳的新生儿,成年以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几率,要比未吃母乳者少得多。

母乳喂养的国际现状与趋势

母乳喂养的国际现状与趋势

母乳喂养率的上升趋势
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和 地区正在采取措施提高母乳喂养
率。
政府、卫生机构和社区组织正在 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母亲们选择
母乳喂养。
媒体和教育机构也在积极传播母 乳喂养的好处,以提高公众的认
识和接受度。
母乳喂养支持措施的普及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正在制定 政策并提供资金支持,以推广 母乳喂养。
提供培训课程
定期为母亲们提供母乳喂养培训课程 ,帮助她们了解正确的喂养技巧和方 法,解决她们在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 题。
06
CHAPTER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概述
母乳喂养对婴儿和母亲的健康具 有积极的影响,如促进母婴情感 、提高婴儿免疫力、降低婴儿过
02
CHAPTER
母乳喂养的全球现状
母乳喂养的普及程度
01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在出生后前6 个月进行纯母乳喂养,以保障婴儿的 营养需求和促进其健康成长。然而, 全球范围内母乳喂养的普及程度并不 高,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贫困 地区。
02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母乳喂养情况存在 较大差异。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 和欧洲国家,母乳喂养率相对较高,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母 乳喂养率相对较低。这种差异可能与 文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
工作与家庭平衡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母亲 面临着工作和家庭平衡的 问题,这使得她们难以坚 持母乳喂养。
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对策建议
提供专业指导
医疗机构和社区应提供专业的母 乳喂养指导,以帮助母亲们克服
困难,提高母乳喂养率。
创造支持环境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努力创造一个支 持母乳喂养的社会环境,包括提供 带薪假期、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和 母乳喂养支持设施等。

国内外母乳喂养现状及如何提高母乳喂养率

国内外母乳喂养现状及如何提高母乳喂养率

国内外母乳喂养现状及如何提高母乳喂养率摘要许多研究已经证明,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含有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母乳喂养无论对婴儿还是对母亲、家庭以及医院、社会都具有其它喂养方式无可比拟的益处。

关键词母乳喂养;现状;提高;母乳喂养率1母乳喂养现状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为最佳的喂养方式。

美国“2010健康人”制定的母乳喂养目标是,6月龄婴儿的母乳喂养率应达到75%[1]。

但目前,美国、加拿大等科技、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母乳喂养都没有达到“2010健康人”中提出的标准,且母乳喂养率随产后时间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

据统计[2],美国6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只有14%。

我国母乳喂养现状也不容乐观,各地区的婴儿6个月内的母乳喂养率普遍较低[3]。

将纯母乳喂养行为坚持到4个月的产妇仅为16 .5%,而4月龄婴儿母乳喂养率为45.3% ~61.0 %,到6个月时母乳喂养率下降到21.6%[4]。

但都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2001至2010年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产后4~6个月母乳喂养率应达到85% 的目标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5-6],提高母乳喂养率工作任重而道远。

实际上,在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中,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奶、新生儿娩出后半小时内进行皮肤接触、早吸吮,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很难很好落实。

其一,当婴儿吸吮母亲的乳房,不能获得乳汁时会哭闹拒吸。

其二,产后疲劳、伤口疼痛、产妇不愿意、家属也无耐心让婴儿吸吮母亲乳房,且不少医院由于产科人员缺乏,不能配备专门的护理人员落实好这项护理工作,只得仍然采取人工补奶[7]。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粉墨登场,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奶品商都大力宣传、积极赞助、免费馈赠及廉价销售各自的奶制品,加上奶粉销售商对配方奶的大力宣传,强化了孕产妇人工喂养的意识,使母乳喂养工作难以开展。

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

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

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母乳喂养对于新生儿的发育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妇女选择放弃母乳喂养,转而选择人工喂养。

为了促进母乳喂养的普及和提高母乳喂养的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十项措施:1.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宣传:通过向孕妇、新生儿家庭和社区传达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以及宝宝获益的信息,提高人们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鼓励更多的妇女母乳喂养。

2.创建母乳喂养友好环境:建立母婴保健机构、医院和社区中心,提供支持和指导,为母亲提供舒适和隐私的环境进行哺乳。

此外,建议实施育儿室设施和工作地点支持母乳喂养的政策。

3.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在医院和社区中心培训和雇佣专业的产科医生、助产士、护士和顾问,提供有关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巧的支持和指导,以解决母乳喂养中的问题和困扰。

4.母婴友好医院认证:将母婴友好医院认证纳入卫生机构的评估标准,推动医院实施一系列支持母乳喂养的政策,提供婴儿安全睡眠教育、提供婴儿室设施等。

5.鼓励早期接触和早期喂养:将新生儿从出生时就贴近母亲的乳房,促进早期喂养,这有助于建立和促进母乳喂养的习惯,减少混合喂养和早期产奶问题。

6.提供恰当的支持和处置:当母亲面临乳房疼痛、堵奶、乳房炎等问题时,提供恰当的支持和处置。

例如,向母亲提供乳房按摩、热敷、冷敷等方法来缓解疼痛和改善乳房通畅。

7.改善工作环境和政策:鼓励企业和政府机构为女性员工提供更多的产假和母乳喂养时间,以便她们有足够的时间喂养婴儿。

此外,为母亲提供舒适和隐私的母乳喂养和泵奶场所。

8.实施社区支持计划:在社区中开展母乳喂养支持小组,由经验丰富的母乳喂养妈妈或专业人士组织,为母亲提供支持、交流和分享经验的机会。

9.设立热线和网络平台:建立24小时的热线服务和在线平台,为妇女提供关于母乳喂养的问题解答、支持和指导。

10.支持父亲的参与:鼓励父亲积极参与母乳喂养过程,提供支持和帮助。

父亲的参与可以增强家庭对母乳喂养的认同和支持,促进母亲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母乳是婴儿最佳天然食品,含有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的母乳喂养现状并不乐观,为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率,现将国内外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标签:母乳喂养;婴儿;影响因素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CNICEF)向全世界推广的婴儿首选喂养方式,对母婴健康、家庭和社会都具有深远意义。

有数据显示,在每年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死亡的1100万儿童中,大约有40%死于营养不良,而婴儿期未立即和未进行纯母乳喂养可导致一百五十万死亡。

WHO已将母乳喂养列为国际社会保护行列,并将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环节。

然而有些母亲由于母乳喂养认识不足和心理因素等的影响,使我国纯母乳喂养远远低于WHO要求的2000年80%以上的婴儿能有4~6个月纯母乳喂养。

现综合国内外最新文献报道,对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1国内外母乳喂养现状WHO全球94个国家母乳喂养数据库显示,婴儿出生到4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约为35%。

美国:2008年婴儿初生时母乳养率为74.6%,到6个月时下降至44.4%,1岁时为23.4%,亚洲:82%的日本母亲在产后第4周时母乳喂养率和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57.3%和40.4%,英国:2010年产后初始母乳喂养率为81%,产后2个月的母乳喂养率迅速降至50%,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2%,美国疾病预防中心2012年报道美国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16.3%,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母乳喂养率已回升到60%左右,但在我国则继续呈明显下降趋势,全国4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或几乎纯母乳喂养率从2002年的72%下降到了2006年的65%,2006年我国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为49%,2008年仅为28%,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上海市14所二级、三级专科及综合性医院产科的214名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4.8%,2011年3~7月云南、贵州、四川3省西南地区中3 659名4个月婴儿基本纯母乳喂养率仅为35.5%,2012年1月至2月浙江省9个县市528名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30.3%。

关于母乳喂养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关于母乳喂养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关于母乳喂养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摘要】母乳喂养无论对于婴儿、母亲、家庭、社会均有非常积极重要的意义, 广大医护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有效措施,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母乳喂养环境。

本文综述了有关母乳喂养的优势,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旨在为今后制定干预措施提供最新依据,从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母乳喂养;喂养现状;影响因素母乳是婴儿出生后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无论在营养学、免疫学还是心理学等方面母乳喂养都具有众多人工喂养无法比拟的优点。

母乳喂养是人类繁衍过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母婴喂养的意义及其对母婴健康的有利影响已被世界公认。

研究发现[1],我国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较低,且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提示我国婴幼儿母乳喂养状况发展不均衡,这可能与各个地区对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产妇自身条件、产妇自身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

因此,为促进我国婴幼儿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找到可能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大量研究数据指出,导致母乳喂养率低下的原因诸多,包括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产妇自身因素及环境因素等。

现综合国内外最新文献报道, 对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1 纯母乳喂养的国内外现状1.国外纯母乳喂养现状虽然全球积极提倡母乳喂养,但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婴儿6 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仅有37%左右,这与WHO“孕产妇和婴幼儿营养全面实施计划”中的6个全球目标之目标五“到2025年将生命最初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到至少50%”还有一定差距[2]。

1.国内纯母乳喂养的现状国内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产后纯母乳喂养的状况也不容乐观,4个月龄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45%,6个月龄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则下降至21.6%。

尽管各个医疗单位均提出将4~6个月龄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85%作为终极目标[3],但是与理想的状态相比较仍然存在明显的差异。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国内外产后纯母乳喂养现状均不甚理想,因此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对策便成为众多研究学者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母乳喂养现状及如何提高母乳喂养率
摘要许多研究已经证明,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含有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母乳喂养无论对婴儿还是对母亲、家庭以及医院、社会都具有其它喂养方式无可比拟的益处。

关键词母乳喂养;现状;提高;母乳喂养率
1母乳喂养现状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为最佳的喂养方式。

美国“2010健康人”制定的母乳喂养目标是,6月龄婴儿的母乳喂养率应达到75%[1]。

但目前,美国、加拿大等科技、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母乳喂养都没有达到“2010健康人”中提出的标准,且母乳喂养率随产后时间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

据统计[2],美国6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只有14%。

我国母乳喂养现状也不容乐观,各地区的婴儿6个月内的母乳喂养率普遍较低[3]。

将纯母乳喂养行为坚持到4个月的产妇仅为16 .5%,而4月龄婴儿母乳喂养率为45.3% ~61.0 %,到6个月时母乳喂养率下降到21.6%[4]。

但都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2001至2010年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产后4~6个月母乳喂养率应达到85% 的目标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5-6],提高母乳喂养率工作任重而道远。

实际上,在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中,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奶、新生儿娩出后半小时内进行皮肤接触、早吸吮,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很难很好落实。

其一,当婴儿吸吮母亲的乳房,不能获得乳汁时会哭闹拒吸。

其二,产后疲劳、伤口疼痛、产妇不愿意、家属也无耐心让婴儿吸吮母亲乳房,且不少医院由于产科人员缺乏,不能配备专门的护理人员落实好这项护理工作,只得仍然采取人工补奶[7]。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粉墨登场,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奶品商都大力宣传、积极赞助、免费馈赠及廉价销售各自的奶制品,加上奶粉销售商对配方奶的大力宣传,强化了孕产妇人工喂养的意识,使母乳喂养工作难以开展。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速乳汁分泌量,缩短纯母乳喂养时间,是爱婴医院护理人员考虑的主要问题。

2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①母乳是婴儿天然的最佳食品。

母乳成分与热量适宜,易消化吸收,母乳的质与量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不断变化以适应婴儿的需要。

分娩后最初2~4天内的乳汁为初乳,初乳稠色黄、脂肪含量较少,球蛋白含量较多,产后5~10天内所分泌的乳汁为过渡乳,过渡乳含脂肪量较高,蛋白质与矿物质逐渐减少,产后l0天所分泌的乳汁为成熟乳,所含蛋白质较低,而脂肪乳糖高。

②母乳喂养降低了婴儿患病率。

从母乳营养成分分析,母乳中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富含球蛋白及抗体,母乳喂养能提高婴儿的免疫力,降低婴儿的患病率。

③母乳喂养降低了死亡率,减少后代谢疾病。

④母乳喂养可增进母子感情,对母子双方都有利,母子频繁接触,有利于婴儿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的发育,还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婴儿吸吮乳头的刺激可促进产妇子宫复旧、避孕,对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等有重要意义。

⑤母乳新鲜无污染,温度适宜,经济方便,节省家庭开支。

3如何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措施
①开展对产科、儿科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以宣传母乳喂养的新知识和方法。

Jones DA等研究已经证明[8],医务人员对孕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宣教指导和行为干预能显著提高母乳喂养率。

同时应扩大母乳喂养宣教覆盖面,家属也应知晓有关母乳喂养知识以加强产妇的家庭支持。

②在宣传母乳喂养优越性的同时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方法和乳房保健知识。

③纠正或改善乳头异常,按摩乳房;增加喂奶次数,按需哺乳促进乳汁分泌。

④淡化人工喂养意识,通过报纸、电视、因特网等媒体广泛宣传母乳喂养知识。

⑤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对于从事妇幼保健及有关人员,应加强业务培训,尤其是知识的更新。

⑥保证产妇休息好,精神愉快;保证合理、科学的饮食。

综上所述,母乳喂养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倡导的最佳喂养方式,优于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等其他喂养方式已是被科学证明的事实。

母乳喂养不仅有益于孕产妇的身心健康,更是对婴幼儿的心理、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以及增强母婴情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探讨方便、有效、可行、易于接受的干预措施以增强相关人群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对于增进母婴健康,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Healthy people 2010.Washington,DC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Public Health Service,Office of the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Health,2000.
[2] Sheehan D,Watt S,Krueger P,Sword W.The impact of a new universal
postpartum program on breastfeeding outcomes[J].J Hum an I actation,2006,22(4):308-408.
[3] 许厚琴、金辉、朱丽萍.上海市母乳喂养率及相关因素的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3):183-184.
[4] 张文坤、郝波、王临虹.中国部分城市社区婴幼儿母乳喂养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14-16.
[5] 赵耀、黄磊、张正等.2002年北京市2岁以内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1):46~49.
[6] 刘一心、黄荣彬、江海萍等.深圳市母乳喂养现状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6):574-576.
[7] 叶桂香、黄帼英、黄彦清、翁丽、林燕芬.喂哺用具的改革与预防新生儿乳头错觉的临床研究.2004(4):300-301.
[8] Jones DA,West RR.Efect of a lactation nurse on the succcess of breasfeeding
a randomized Controldtriol.JE -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1986,40: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