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4教案 苏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4.1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导学案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4.1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导学案

4.1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一、学习目标:1.知道人机关系的概念,通过情景分析找出人和机2.通过情景分析人机关系要达到的四个目标3.结合案例分析探究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途径与方法二、自主预习P78-83完成下面填空1.人机关系的含义:当我们使用物品时,就与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关系,称为人机关系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确保操作中不出现受伤或死亡人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过程中,可以在自然、安逸的姿势下操作或使用产品,不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人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从而使人不会过早地产生疲劳3.在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a. :产品设计既要以普通人群为标准,又应充分考虑的需要,如设计升降电梯按钮时兼顾了盲人和小孩的需求,公共厕所里便于行动不方便的人借力支撑的扶手;b. :人们使用产品时处于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交替之中,因此设计的产品既要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指人体构造尺寸),又要符合人体的(指人体功能尺寸,处于动作状态下肢体所能达到的空间范围、体形变化等);c. :产品不但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身体高矮、胖瘦、身体状况等),而且要满足人的(精神上的需求);产品的,等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d. :人与产品之间的互动过程就是人与产品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即人机之间运用信息语言交流的过程。

三、思考与交流:1.情境导入:视频中又关门的小事故,引发对门的设计联想。

我们的校园非常干净、漂亮,我们能在这里长身体、长知识,校园的各种设施起到了保障作用,同学们在使用各种设施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人机关系,根据人在使用门时,找出其中的“人”与“机”?自己再举一些校园生活中的例子?2.①思考设计不同种类的门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达到什么目标?以小区入户门为例,发散思维进行设计分析。

②归纳出人们使用门时的人机关系要达到的目标?自己各举一个校园生活中的例子?辨析:(1)健康Vs安全:安全更加“显性”、健康更加“隐性”,如桌角尖锐的棱角对人来说是不安全的,改为圆润的造型体现人机关系的安全目标,而不是健康的目标;(2)健康Vs舒适:健康表现为内在、而舒适表现为外在,如坐在柔软的沙发对于人来说体现在身体的安逸、惬意,而对人的健康方面没有明显作用;归纳总结:①高效(关键字):快速、便捷、方便、一···就可以了、一键操作等;②安全(关键字):瞬间受伤、外因导致、流血、跌落、滑到摔伤、被扎到、被割伤等;③健康(关键字):长期、内因导致、疾病、职业病,近视、斜视、驼背等;④舒适(关键字):不过早疲劳、生理和心理上舒适,产品防潮、透气,柔软等。

高中通用技术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4教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通用技术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4教案 苏教版必修1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材:(凤凰国标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文档内容:设计的人机关系章节: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一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课时:第2课时作者:林雅芝(浙江省嵊泗中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人机关系在设计中权衡的思想方法。

(2)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举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进行设计分析的方法。

(2)在思考、讨论和实践过程中,体会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基本思想方法。

(3)在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增强对技术设计的兴趣与热情。

(2)体会到在产品设计中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形成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3)养成科学、严谨地对待技术设计的态度。

(4)进一步形成“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技术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从技术角度,对案例不同层面思考、分析、讨论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技术设计理念。

三、教学难点能分析具体产品设计中所涉及的人的静、动态尺寸和生理特点。

四、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为主,结合谈话法为主、讲授法等。

五、设计思想1. 课本分析本节课是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这节内容有两个方面要求:一是能理解什么是人机关系;二是能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三是了解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本节教学内容是全书的基础内容之一,和上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都是围绕技术与设计的问题展开的,是技术的性质、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文化的组成部分,起到由技术的性质到技术设计的过渡作用,也是“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专业的设计,它更多地反映了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重在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为以后学生经历产品设计中的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A.物、人、环境
B.美观、实用、经济
C.结构、功能、安全性 D.高效、健康、舒适
2.产品设计的三要素是( D ) A.美观、实用、经济 B.结构、功能、安全 C.生理需求、心理需求、信息交互 D.产品本身、使用者、使用环境
3、在装修学生宿舍时,工人师傅在宿舍走廊的围墙上增加 了用铁管做成的护栏。这是考虑了人机关系目标中的( C ) A.高效 B.健康 C.安全 D.舒适
若剪裁纸张,小剪刀比较合适,纸张一般较为轻薄, 剪起来不太费力,小剪刀较为轻巧,短小的刀口可以 灵活地调整剪裁方向。
案例分析:铁锹的作业效率
早先工厂里工人干活是自己带铲子。铲子的大小也就各不相同,而且铲不同的原料时用的都是相 同的工具,那么在铲煤沙时重量如果合适的话,在铲铁砂时就过重了。
泰勒研究发现每个工人的平均负荷是21磅,后来他就不让工人自己带工具了,而是准备了一些不 同的铲子,每种铲子只适合铲特定的物料,这不仅使工人的每铲负荷都达到了21磅,也是为了让不 同的铲子适合不同的情况。为此他还建立了一间大库房,里面存放各种工具,每个的负重都是21磅。
你认为这个桌子的设计如何?
1.这块桌板是下倾的,不必低头弯腰就能看书了。 2.左右两块升降板可以把学习桌调节到最适合学生身 高的高度。 3.学生的胳膊可以很舒服地放在这个下倾的托肘板上。 4.这个护栏可以放书、笔、杯子等物。 5.这个稍大于学生腰宽的缺口,能让学生的身体进入 桌子里,学生的双臂可以舒服地靠在托肘板上。 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防止近视驼背。
如果长时间穿这样的高跟鞋...
穿上高于5厘米的高跟鞋后,人体负重力线大大改变,骨盆前倾,腰部后仰。过度的腰部后伸背肌收缩绷 紧,腰椎小关节和关节囊处于紧张状态,长期下去,腰背肌容易发生腰肌劳损,引起腰痛。症状持续一段时间 后可以减轻以至消失,但常常再次发作,难以痊愈。

课堂教学案例设计: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课堂教学案例设计: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课堂教学案例设计: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将技术与设计联系起来,是由技术向设计过渡的小节。

这节内容对本册教科书涉及的设计进行了界定,有选择性地对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技术与设计的重要知识进行介绍。

它是本册教材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兴趣的关键内容。

让学生“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的同时,感受设计的重要性,对设计过程产生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二、学科核心素养工程思维:能够通过电子控制系统案例分析,感知系统和工程现象,理解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特性。

创新设计:初步进行设计方案的多因素分析。

能借鉴技术设计案例和技术规范尝试制订解决技术问题的单一方案。

图样表达:能用简单的草图表达与交流设计构想。

1.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设计中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确立“以人为本”的技术观。

2.结合典型案例的分析与活动,探究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途径与方法,并逐步建立与之关联的技术意识。

1.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走进情境贫困山区的初中学生每天上学一般都要走很远的山路和夜路,过山路时还可能要手脚并用。

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负重能力弱,所以随身携带的照明用具自重要轻,最好可以挂在衣服或者书包上。

媒体展示“学生照明灯”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叫学生照明灯,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照明用具为什么有挂钩,它起到什么作用?挂钩是为什么人设计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针对不同的生活需求设计出了不同式样的产品。

2.活动探究任务一:寻找身边的人机关系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在教材中找人机关系的概念:“人与物品之间的相互关系”。

启发学生思考:“这里的机都可以指哪些物品?”,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凡是人使用的物品都可以用这里的机来表示,它是个范指的概念”。

媒体展示,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人指手指,机指粉笔, 粉笔应该怎样设计才适合手指写字?人指手臂,机指锄头, 锄头应该怎样设计才适合手臂用力?人指鱼翁,机指鱼竿, 鱼竿应该怎样设计才适合鱼翁把鱼钓上来?”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人机关系存在着复杂的多方面的关系”。

4.1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课件-高一上学期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4.1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课件-高一上学期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年 级:高二
学 科:通用技术(苏教版)
你有没有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糟糕的设计... ...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PART 01 什么是人机关系?
PART 02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PART 03 如何让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当人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或(人的某些部位)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想一想 以下设计中为了实现人机关系中的“安全”目标的是?
A. 台式钻床装有防护罩 B. 楼梯处的护栏 C. 笔杆的握笔处设计成弧形 舒适 D.淋浴喷头出水经过杀菌消毒 健康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观察和思考: 这一小区住户不多,为什么 要设计台阶和斜坡两条路口 呢?
课程小结
课程作业
课桌椅是我们每天离不开的学习用品,请你结合本节课 学习的人机关系目标和实现方法想一想我们使用的课桌椅存 在哪些缺陷?提出你的想法使它变得更加完美!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的状态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高效 省时快速、快捷方便。 安全 产品本身对人安全或保护人的安全。 健康 长期使用,产品对人的健康无不良影响

舒适 身心使用过程中,让人愉悦不疲劳。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高效 安全 健康 舒适
计算机键盘的字母排列是否合理 杯子的颜色是否令人喜欢 桌角是否太尖锐 化妆品是否含汞
生理需求: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 心理需求:外观、材质、空间对人的心理感受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下面两种电话有什么区别?
信息的交互
人与产品的互动过 程就是人与产品之 间信息传递的过程。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1教案设计- 2.2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1教案设计- 2.2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重在使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熟悉一些有关设计分析方法方面的知识,并不强调学生掌握系统的人机关系方面的知识。

本课我对教材作了一些处理,P31页的马上行动没有使用,而是用学生寻找自己坐的桌椅有损人体健康的地方来代替,来自于自己的实际生活,学生更感兴趣,而且体会更深刻。

教材中人机关系的目标和案例都体现出了目标间的相互联系,比如高效、健康、舒适目标都出现了要使使用者不易感到疲劳。

达到了舒适目标,人体处于自然状态,就能高效,就能有利于健康,要实现好健康目标首先要达到安全目标等等,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权衡的技术思想。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能说出人与某个产品构成哪些人机关系。

(2)知道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能通过简单设计较好实现目标。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身体验,案例分析,讨论和尝试设计学会从人机关系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设计分析的方法,并掌握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科学地对待技术设计的态度。

(2)通过学习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形成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3)初步形成设计应以人为本的正确价值观。

三、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理论讲授感觉枯燥,对来自实际生活并贴近自己生活的案例有很大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

愿意自己动手设计,并乐于向同学和老师展示、交流。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

教学难点:人机关系的具体分析和应用。

五、教学策略及教具教学策略:通过教具(5支不同设计的笔)的使用,让学生对人机关系有更直观的体会,加深学生对人机关系含义的理解,并为尝试设计环节作铺垫。

通过教材和补充的案例分析,学生分组活动,师生互动,和动手设计,理解合理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基本思想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多媒体,不同设计的笔若干。

六、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学生活动】教师给各组同学分发5支中性笔,请学生分别试用后谈谈使用感受。

4-1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教案-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1

4-1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教案-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1

第五章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第一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餐厅洗手池
地铁站楼梯
医院挂号排

案例展示:高低洗手池、自动上楼梯椅、自动排队椅。

(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出示橱柜使用对比图。

提出问题:橱柜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

(方便取物,伸手与下蹲不费力)
案例展示:人体活动区间示意图。

总结:人类在使用产品时,整个人是处于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的不断交替中。

因此,设计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还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

静态尺寸是指人体处于静止状态下所测得的尺寸(构造尺寸),动态尺寸是指受测者处于执行各种动作或进行各种体能动作中,各个部位的尺寸值,以及动作幅度所占空间的尺寸(功能尺寸)等。

练习:讨论以下场景并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场景需要考虑的动态尺寸
淋浴房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采用了大量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本节课有很多需要学生讨论的问题,但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很多问题可能考虑不到位,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引导。

苏教版必修 技术和设计 4.1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27张PPT)

苏教版必修 技术和设计  4.1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27张PPT)
与 时 俱 进 永 葆生机 的职业 学校需 要我们 不断学 习充实 、自我 锤炼。 我
设计的理念: 以人为本
人与门所涉及到的人机关系:
人与门板 人的手与 门把手
人与门框
说明下面活动中的“人”和“机”: 1、小明使用遥控器看电视。 2、小明使用洗衣机洗衣服; 3、司机驾驶汽车; 4、木工使用手锯锯木头;
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有些内衣,尺寸设计 几乎跟人体的尺寸差 不多,为什么也不影 响我们的运动和舒适 性呢?
3、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不同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
4、信息交互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信息交互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首先应该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 在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设计中,我们还应该注 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的需求 不同的生理和心里需求 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 信息交互
A . 打开正在脱水的洗衣机盖子时,洗衣机马上停止运行 B . 电风扇翻倒,电机的电源马上被切断 C . 根据学生不同的身高,设计不同高度的课桌 D . 电梯门没有关好时,上行与下行所有的命令都无效
三、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对水杯的需求有哪些?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还有吗?
杯子里的水烫吗?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还有吗? 儿童水杯,盲人水杯
1、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普通人群和 特殊人群的 不同需求
阿拉伯 数字
盲文
四种少数 民族文字 :蒙古、 臧族、维 吾尔、壮 文。
观察 与思考:
这些设计合理吗?
残疾人车道
盲道
还有吗? 运动水杯,喝茶水杯
2、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设计中的人机关系4教案苏教版必修1教材:(凤凰国标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文档内容:设计的人机关系章节: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一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课时:第2课时作者:林雅芝(浙江省嵊泗中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人机关系在设计中权衡的思想方法。

(2)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举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进行设计分析的方法。

(2)在思考、讨论和实践过程中,体会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基本思想方法。

(3)在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增强对技术设计的兴趣与热情。

(2)体会到在产品设计中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形成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3)养成科学、严谨地对待技术设计的态度。

(4)进一步形成“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技术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从技术角度,对案例不同层面思考、分析、讨论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技术设计理念。

三、教学难点能分析具体产品设计中所涉及的人的静、动态尺寸和生理特点。

四、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为主,结合谈话法为主、讲授法等。

五、设计思想1. 课本分析本节课是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这节内容有两个方面要求:一是能理解什么是人机关系;二是能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三是了解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本节教学内容是全书的基础内容之一,和上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都是围绕技术与设计的问题展开的,是技术的性质、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文化的组成部分,起到由技术的性质到技术设计的过渡作用,也是“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专业的设计,它更多地反映了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重在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为以后学生经历产品设计中的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

本节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上。

本节共为2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因此本节的重点是在了解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学习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 设计理念“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讲述的是基础性知识,是后面内容学习的基础。

本节是第二课时,与第一节应该衔接起来,使教学具有连贯性。

本节主要利用教室和多媒体创设问题情景,对课本的案例进行了灵活的处理和筛选。

通过问题交流复习旧知识,从观察与思考某小区的建筑设施入手,直截了当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安排了两个观察是为了学会分析,找到问题的原因,为学习新内容埋下伏笔。

补充无障碍案例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眼界,包括对人民币的多种文字设计,展示特殊人群的需要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产品设计中的人文关怀,形成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安排动、静态人和手是为了让学生能理解人及手等部位动、静态尺寸不同。

服装设计引起学生思考并作为案例引证。

再安排考虑课桌椅设计时动、静态尺寸是为让学生能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安排沙发椅和多功能家具是为了引起学生思考,合理的人机关系还要考虑“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通过体悟人手与工学键盘和鼠标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再通过分析手机和自行车案例得到巩固。

安排残疾人车道和盲道的案例让学生关注特殊人群的生理特点也是要考虑的。

学生谈对房间的色彩和空间大小的感觉是对已有心理感受经验的回顾和假设体验。

通过一组“ALESSI公司的产品”再次体验视觉引起的心理感受,领悟和理解产品设计应体现人的心理需求。

同时用盲人门球运动员试戴“香妃帽”的案例点明心理需求人人都有,并要适度考虑。

安排“电话机”和“电脑”是为了使学生理解信息交互的途径和方法的多样性。

通过阅读课本P35页,汽车的颜色案例,点明改善信息传递的途径和方法能够获得更好的人机关系。

各环节设计始终围绕着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使学生进一步形成产品设计“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核心设计理念,为学生今后进行产品设计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策略设计这节课“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是在学习第一节人机关系概念及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利用身边的实体案例和媒体提供的案例关键是让学生领悟到考虑到哪些方面,如何把握尺度设计才是合理,才能实现人机关系的目标。

(1)启发学生进行“问题”交流,复习已有知识。

(2)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和思考某小区的建筑设计,为引出“特殊人群”和“普通人群做铺垫。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设计体现了这种合理的做法?”尽量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做必要的补充,拓展知识面,让学生加深理解。

(4)引导学生从尺寸角度观察和思考教室的门。

(5)两组图片要让学生分别体会人的整体和部分动态的变化。

(6)阅读课本P33“小词典”。

时间不要花太多,了解区别就好。

(7)对服装的思考和领悟要让学生说出两者设计时涉及的动态尺寸不一样。

(8)要启发学生思考课桌椅设计时动、静态尺寸怎么考虑?多做几处具体的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不同产品,不同部位所涉及和考虑的人机关系是不同的。

(9)对沙发椅、床和席梦思案例,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对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加以思考。

(10)要让学生充分体悟人手与工学键盘和鼠标之间的关系。

(11)要启发学生思考和分析手机和自行车案例中,具体跟人手生理特点相关的设计。

(12)观察与思考:这些设计合理吗?引导学生更应关注特殊人群的生理特点和需要。

(13)启发学生谈出对房间的色彩和空间大小的感觉。

(14)提示学生从心理角度欣赏和感受这些设计优秀的产品,加深对心理需求的理解。

(15)要启发和引导学生说出现在操作电脑方便性体现在哪里?4.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人机关系”的含义及设计中要追求的人机关系目标,为本节的学习作了铺垫。

但是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并不完全清楚,也较少关注。

作为本课的设计针对的是我们学校理科平行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处于中下水平,本节的知识点对他们来也不难,关键是会具体考虑和分析。

如何激发学生对技术设计的兴趣,需要在观察、思考、分析、活动中得到体验和感悟,进而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素养,对今后的教学至关重要。

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情景和问题,列举学生身边熟悉的具体实例,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思考和剖析,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符合认知规律。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的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教室、教学课件PPT等。

2. 教学课件的准备结合本节的教学设计,课件总体比较简洁。

课件的图片内容主要是为提出问题、分析、探究创设的情景和方便教师讲解知识点提供案例。

文字内容是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安排一些学生活动的内容,方便教师开展各个教学环节。

七、教学过程1. 学生交流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就上堂课的问题思考进行交流。

先请某某同学谈谈,大家认真听。

学生:考虑司机的心理是为了行车安全,考虑乘客的心理是为了满足心理舒适。

2.问题教师: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实现安全、舒适目标外,还需要考虑健康、高效等目标。

那么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人机关系以达到这些目标呢?请同学们观察和思考:这一小区住户不多,为什么要设计台阶和斜坡两条路口呢?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分别是正常人通行的阶梯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通行的车道。

教师:设计产品要考虑到不同人群(使用者)的不同需要,即考虑:(1)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课件)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设计体现了这种合理的做法?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图片]补充:马路、小区等设置残疾人车道、盲道、盲文、盲图、残疾人售票窗口、残疾人售票窗口、残疾人专用卫生间、无障碍公交车、无障碍出租车以及人民币的盲文、阿拉伯数字及四种少数民族等都考虑了除汉人之外特殊人群的使用。

教师:大多数产品是为普通人设计的,设计参照的标准是依据普通人群的数据确定的。

如教室和家里的门高200厘米,宽70~80厘米度和门把手的位置高100厘米等都是以普通人群的身高、体宽和左右手习惯设计等为标准设计的,适合普通人群操作、使用。

但是,特殊人群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有着特殊的需要,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它们的需要。

3.问题思考教师:我们平常进出教室的时候,都是一个个经过门的,为什么门要做得这么宽?不是很浪费材料吗?(课件)学生思考:因为人在走路的时候要摆动手臂。

为了使手臂不碰到门框。

教师:对。

人们在使用物品时处于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交替之中,因此,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的动态尺寸。

(2)显示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

(课件)静、动态人和静、动态手。

4.阅读课本P33“小词典”5.思考教师:同样是外衣,为什么西服和运动服的尺寸大小不一样?学生:因为人运动时比走路时的动作幅度大。

因此,运动服的动态尺寸要大些。

6.思考教师:我们课桌椅设计时动、静态尺寸怎么考虑?学生:桌面大小考虑两手臂间的静、动态尺寸;桌脚的高度和跨度考虑两腿的静、动态尺寸;桌兜考虑手和手臂静、动态尺寸。

椅面的大小考虑臀部的静、动态尺寸;椅脚的高度考虑腿的静、动态尺寸。

因为玩具车的人机关系涉及了人的各个部位,而手机只跟手和眼睛产生人机关系。

(可以让学生补充完成)7.思考教师:椅子为什么设计成弧型,床为什么还要使用席梦思?为什么我们看一眼就喜欢它们呢?学生1:因为臀是圆弧形。

而席梦思比较软,所以舒服。

学生2:木板床比较硬,没有曲线。

人躺在席梦思能自然形成曲面的床,和人体的曲线吻合,所以舒适。

教师: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既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也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课件)(3)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课件)[图片]人体工学键盘8.观察与思考:下列产品的哪些方面设计跟手的生理特点有关?(分别请两位同学回答。

)学生1:手机的大小、重量、按键的大小和力度与手的生理特点相关。

(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学生2:自行车方向握把的大小及与刹车柄的距离、力度等(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9.观察与思考:这些设计合理吗?[图片]学生:不合理。

教师:特殊人群的生理需求是我们设计中更加要关注的。

教师:人的心理需求包括:视觉:对产品色彩、形态,空间关系的感觉。

听觉:对产品声音的感觉。

味觉:对产品口味的感觉。

嗅觉:对产品气味的感觉。

触觉:手、足、皮肤对产品的感觉。

红代表喜庆、热情,危险,警示;白给人的感觉是纯洁,神圣,高雅,轻,飘;黑显得有力,坚固,沉重,神秘,严肃,罪恶;灰则是平凡、谦和、失意、中庸的象征。

10.谈一谈教师:请你们谈谈对房间的色彩、空间大小的感觉?学生1:房间如果是暖色调,给人以温暖感;反之给人以安静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