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旅鼠之谜》教案 沪教版
《旅鼠之谜》教案15篇

《旅鼠之谜》教案15篇ěi挑衅tiāo xìn迷惘mí wǎnɡ笃信dǔ xìn 啮齿niè chǐ 滑稽huá jī 徘徊pái huái 逃窜táo cuàn解释下列词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笃信:忠实地信仰。
道听途说:从道上听说,在路上传说。
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鼠目寸光:比喻目光短浅,见识浅薄。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旅鼠之谜》教案2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奇异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 2.了解课文“用叙述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写法;3.引导学生从旅鼠的行为上反思人口问题以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其它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
全文通过“我”和丹尼斯的对话,主要围绕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展开,使人们对其有了全面的认识。
学习本文,应全面了解这三大奥秘。
全文一共有二十八个自然段,集中交代旅鼠奥秘的从第七段到十七段。
主要分析这一部分,概括三大奥秘。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用叙述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写法。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但是文本体裁比较特殊,满足了记叙文的六要素,又穿插着说明文的列数字的方法,通篇都是两个人围绕着旅鼠展开的对话。
学生比较难定位文章的体裁。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导入问:同学们都预习过《旅鼠之谜》了,先来看看大家重点字词掌握得怎么样?PPT:一、请读准下列红字的字音。
媲美挑衅迷惘啮齿徘徊逃窜滑稽歧途二、解释下列词语。
1、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2、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师:鼠目寸光是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旅鼠之谜》课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旅鼠之谜》课文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整理信息的方法,深入探讨课文中的谜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树立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把握课文主题。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生态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2)如何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课文中的谜团。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旅鼠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要介绍旅鼠的生态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进行小组竞赛。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主题。
(2)解析课文中所涉及的生态现象及科学原理。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谜团,如旅鼠为何会突然大量繁殖、为何会突然死亡等。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思考:人类如何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类似旅鼠现象的发生?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调整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旅鼠之谜》优秀教案(精选10篇)

《旅鼠之谜》优秀教案(精选10篇)《旅鼠之谜》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旅鼠之谜》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旅鼠之谜》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启示。
3、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写法的不同。
4、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欲望。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多角度理解对人类的启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作者围绕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说明,最后以“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作节。
文章既有很有趣味的说明,又运用对话的叙述方式,写法不同与一般的说明文。
【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鼠类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没有什么好感,因为它们不仅偷吃我们的粮食,还传播疾病,古时就有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话。
可是有一种生活在北极的老鼠,它们的种种奇异的表现不仅让人类大跌眼镜,而且给人许多思考。
让我们一起走进旅鼠之谜。
二、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三、检查预习情况四、自主学习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听读思考:1、本文介绍旅鼠的哪些奥秘?2、旅鼠的特殊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五、研读探究(引导)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
叙述我与丹尼斯的交谈,交谈的内容是介绍旅鼠的三大奥秘,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
思考一下:1、这篇文章与一般的说明文有什么不同?2、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明确: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
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
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趣。
六、拓展延伸自然界除了旅鼠之外,其他的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你知道哪些?与同学交流。
七、作业写一篇介绍动物奇异现象的文章,试着运用本文的写法。
《旅鼠之谜》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学生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归纳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语文《旅鼠之谜》教案(优秀13篇)

语文《旅鼠之谜》教案(优秀13篇)《旅鼠之谜》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
2、理解说明文知识性很强的这一特点。
3、锻炼我们的研究能力。
4、自我复述课文内容,解答旅鼠之谜。
[教学重、难点]重点: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难点: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记叙文、说明文的杂交体);多角度理解本文给人类的启示。
[课前准备]1、给加点的字注音媲美挑衅笃信啮齿迷惘2、解释下列词语鼠目寸光:吵吵嚷嚷:前赴后继:相辅相承:[课堂导学]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的题目叫“旅鼠之谜”,你知道旅鼠的“谜”有哪些吗?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旅鼠之“谜”。
2、除了文章里边提到的三大奥秘之外,其实旅鼠身上还有许多的谜,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提出你的疑问。
(1)为什么旅鼠在死亡大迁移的时候只往西或往北迁移呢?(2)他们为什么要跳海呢?(3)他们明明有惊人的繁殖能力,为什么还要控制呢?还要采取自杀行为呢?……3.同学们,面对旅鼠的奥秘,你想解开这些奥秘吗?开动自己的脑筋,整理自己的思路,推测一下旅鼠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吧。
二、内容探究一只小小的旅鼠尚能如此,我们人呢?正如课文所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
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结合下列文字资料,讨论一下,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提示:文中的这些数字的作用,给我们的启示。
)三、品读课文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这是因为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那它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说明的方法:四、拓展迁移1、收集或观察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示例:危地马拉多基萨地区有一种特产蜘蛛,当地土著居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织窗纱的能手”,又有人叫它彩蛛,是因为它拉出的丝在阳光下闪出红、黄、蓝、青等多种色彩。
彩蛛结网讲述很高,先吐出粗粗的经纬线,然后,顺着经纬线吐出细细的丝,织成一张密密的连蚊虫也钻不进的彩色网,把整个窗框封得严严实实,一般三天就能完工。
课文《旅鼠之谜》的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旅鼠之谜》优秀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旅鼠之谜》的主要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及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环保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态,培养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旅鼠之谜》的主要内容,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及用法。
难点:课文中所涉及的生态现象和科学探究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a.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旅鼠之谜》的作者及其背景。
b. 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主学习生词和短语,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b. 教师检查学习效果,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a.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涉及的生态现象和科学探究方法。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深入探讨a.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生态现象,如旅鼠的繁殖、迁徙等。
b.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3. 实践活动a.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提出具体措施。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词和短语。
3. 思考:我们能为保护生态环境做些什么?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旅鼠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语文:第28课《旅鼠之迷》课件(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

以便多多地来吞食消耗它 们。
来吃我吧!!!
第三个奥秘:“死亡大迁移”,数百万的旅鼠汇
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如果人类照 我们这样繁殖,结果会怎样呢???
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 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 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 有理由担心,到公元200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 60亿……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 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 加100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 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 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 来很明显,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将造 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第二个奥秘: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
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 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当旅鼠的数量急剧地膨胀,达到 一定的密度,例如一公顷有几百 只之后,奇怪的现象就发生了: 几乎所有的旅鼠一下子都变得焦 躁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吵 吵嚷嚷,停止进食,似乎是大难 临头,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似的。 不再胆小怕事,见人就跑,而是 恰恰相反,在任何天敌面前它们 都显得勇敢异常,无所畏惧,具 有明显的挑衅性,有时甚至会主 动进攻,真是有点天不怕地不怕 的样子。更加难以解释的是,这 时候,连它们的肤色也会发生明 显的变化,由灰黑变成鲜艳的桔 红,使其变得特别突出。所有这 些奇怪的现象加在一起,唯一可 能而且合理的解释是,它们为了 干方百计地吸引猫头鹰、贼鸥、 灰黑色海鸥、粗腿秃鹰、北极狐 狸甚至北极熊等天敌的注意,
“鼠”字成语积累
胆小如鼠 鼠目寸光 抱头鼠窜 贼眉鼠眼 过街老鼠 , 人人喊打
课文《旅鼠之谜》的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旅鼠之谜》优秀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编写人:[你的名字]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描述的旅鼠的奇特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一个现象或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理解旅鼠的奇特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生态、环境等专业知识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一个现象或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旅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奇特生物。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旅鼠的奇特现象。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旅鼠的奇特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引导学生思考旅鼠现象背后的奥秘。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深入了解旅鼠现象背后的原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关注描写旅鼠现象的语句和段落。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旅鼠现象背后的原因。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旅鼠现象的成因及启示。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旅鼠之谜》教案设计

《旅鼠之谜》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旅鼠之谜》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线索和结构。
(2)学会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了解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及旅鼠的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悬念和疑问。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来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爱和珍惜。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热爱科学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旅鼠之谜》的主要内容及其结构。
2. 生字词的正确运用。
3. 北极地区自然环境和旅鼠的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悬念和疑问的解答。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爱和珍惜。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旅鼠之谜》的相关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北极地区风光短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2)学生分享对北极地区的印象和认识。
(3)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旅鼠之谜》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标记生字词。
(2)学生组内交流生字词,教师点评、讲解。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悬念和疑问。
(2)学生分小组讨论,查阅资料,整理信息。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解答。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如旅鼠的生活习性。
(2)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北极地区自然环境,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态环境,培养关爱和珍惜之情。
(2)学生分享对旅鼠现象的思考和感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家长监督学生朗读课文,巩固学习效果。
六、教学拓展:1. 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查阅更多关于北极动物的资料,了解北极熊、北极狐等动物的生活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鼠之谜》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写法上的不同,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解旅鼠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3.情感和价值目标:激发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自然。
【课文提示】
1.本文是一篇极有趣味的说明文,但又不同于普通的说明文。
文章叙述“我”与丹尼斯的交谈,“我”时而怀疑,时而“惊讶”,时而“迷惘”,时而猜测,进而疑惑,最后还有一出滑稽戏,结句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亦庄亦谐。
这种方式,具有艺术效果,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解人疑惑,发人深思。
本文的重点,在于引发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入思考。
2.位梦华,地质学家。
1991年他独闯北极,成为与爱斯基摩人接触的第一个中国人。
1992年回国后,撰写大量文章介绍北极情况。
主要著作有《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正音正字】
媲pì衅xìn惘wǎng 笃dǔ啮niâ稽jī徊huái窜cuàn
【积累词语】
一无所获急中生智小心翼翼饶有兴趣自言自语神秘莫测无言以对
以此类推齐心合力东跑西颠永无休止大难临头胆小怕事恰恰相反
无所畏惧想方设法全军覆没不可思议难以置信明白无误急不可耐
断子绝孙传宗接代稀奇古怪道听途说若有所思毫无节制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词语解释】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
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笃信:忠实地信仰。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
神秘莫测:使人摸不透,高深得没法揣摩。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朗读课文】
【课文分析】
北极旅鼠,是一种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
阅读这篇课文,我们也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
全文围绕旅鼠的三大奥秘展开,“我”不断追问,使人们对旅鼠有全面认识。
文章内容生动、有趣。
全文28段。
精读部分是第7-17段,集中交待旅鼠奥秘。
文章以对话的方式呈现出来。
文章内容虽浅显,但给人们的启示却是极其深刻的。
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也就在于此,想通过本文引发人们的思考。
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
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课时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归纳北极旅鼠有哪几大奥秘?
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①旅鼠繁殖能力惊人;②旅鼠繁殖能力不仅有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自杀现象;③死亡大迁移,数百万只旅鼠向西或向北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2.第11段,最显著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这一段,最显著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
其作用是:通过数字显示北极旅鼠具有惊世骇俗的繁殖能力。
“三月份到八月份”极言时间之短;“2只”极言基数之微小,反衬后面;
“967118只”与“50万只”极言数量之巨大,显示旅鼠的繁殖能力巨大,让人瞠目结舌。
3.第11段,“天哪,这简直像是一个天文数字”,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它是一段话的总结句,展示了北极旅鼠的繁殖能力大得惊世骇俗。
4. 北极旅鼠的悲剧给我们什么启示?
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 启示就是,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5. 为说明旅鼠之谜,本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
6. 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请找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起因——“我”捉到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他的感想。
7. “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
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虽然旅鼠的奥秘难以解答,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人口的膨胀,无节制地繁衍,会影响人类的生存质量,甚至会危及人类的生存。
所以,这句话也是警示人类:不要走上自杀的道路。
8. “旅鼠死亡大迁移”,为什么不会断子绝孙?(用文中的话回答)
“当它们要进行大迁移时,……并担任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
”
9. 学习这篇课文,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①旅鼠的奥秘是我们人类研究了几个世纪仍无法理解的,由此获得的启示是:大自然还有很多奥秘,我们人类仍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
②如果我们人类无节制的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③自然界的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
④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10. 本文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①从记叙文的角度来看,记叙文的要素交待很清楚。
②用记叙文的框架,通过对话的形式,生动有趣的介绍知识。
11. 采用对话方式的好处有哪些?
①可信度高。
②通俗亲切。
【课外作业】
1.读一遍《使人伤脑筋的鸭嘴兽》,扫除文字障碍。
2.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