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合集下载

现代服务业空间发展及其机制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现代服务业空间发展及其机制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关 键词 : 现代 服 务 业 ; 务 经济 ; 服 空间发展 ; 机制研 究 中图分 类号 : 14 F 2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9 2 7 (0 9 0 - 0 9 0 10 - 3 4 2 0 )6 0 6 - 2


相关研究回顾及研究意义
息息相关, 研究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我国中 西部欠发达省区服务业发展滞后 , 未能发挥其推动产业结构升
励方式 , 操作层激励方式 ;1) (o建立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图。
[ 董 晶. 国施 工安 全 问题 现 状分 析 和存 在 问题 [. 筑 1 】 我 J建 1 安全文化应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来进行建设 , 坚持“ 始 设计 管理 ,0 7 ( ) 2 0 ,6 . 于教 育 、 于 教 育 ” 终 的原则 。首 先 , 做好 安 全生 产 的宣 传 教 要 [ 黄 吉新 , 东平 , . 建筑 业安 全 文化 的再 思考 [. 2 】 方 等 对 J中 ] 育 ,运 用一 切 方 式 和手 段 广泛 宣传 安 全生 产 的重要 意 义 , 使 国安全科 学学报 , 0 ,8. 2 6 () 0 职工 树立 正确 的安 全 价值 观 、 安全 道德 和安 全行 为准则 , 养成 [ 方 东平 , 3 】 张扬 . 业安 全 文化 的 内涵表 现 评价 与建 设 建筑
五、 如何 建设 建筑 企业 安全 文化
参考 文献
安全习惯和崇 尚安全行为 , 我要安全” 使“ 成为职工的追求 ; 第 [ . 筑 经 ,0 5 (6 ) J建 】 2 0 ,2 8 . 二, 要确立企业安全文化的标识 , 包括 图案和文字 , 按照从感
性认 识 上升 到 理性 认 识 的 规律 , 设定 反 映 出本 企业 的特 色 和

城市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对策--以合肥市为例

城市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对策--以合肥市为例

在差异,由于 某 些 关 键 行 业 快 速 增 长,影 响 着 整 个 经 济 的增长率,这 些 关 键 行 业 就 是 主 导 产 业 [3]。 E.F.Heck scher等建立的“比较优势基准”主张以要素密集度为基
服务业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引领产 业转型升 级、推 进 供 给 侧 结 构 性 改 革 的 新 引 擎、新 动 力[10]。由于服务业自身的行业特性,生活性服务业需要
doi:10.3969/j.issn.1003?2363.2019.05.014
0 引言
构建一套相对简 洁 的 指 标 体 系,用 相 对 明 了 的 计 算 过 程,筛选出城 市 发 展 的 主 导 产 业,将 能 大 大 提 高 产 业 规
主导产业选择是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划与管理部门在主导产业选择的应用水平。
也是城市产业规划与管理部门在实践应用中极为关注
服务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的战略问题。在研究层面,主导产业选择目前已经产生 的重要标志。2018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为 469575亿
一些代表性理论及选择基准,如 A.O.Hirschman提出产 元,同比增长 7.6%,占 GDP比重为 52.2%,服务业对经 业关联度基准、产业关联效应大小基准 等[1]。R.Geoff 济增长贡献率达到 59.7%。目前发达国家和世界发达
1.1 HIJ
收稿日期:2018-06-21;修回日期:2019-08-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620) 作者简介:曾春水(1987-),男,福 建 泉 州 市 人,讲 师,博 士,主
要从事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研究,(Email)zcs025@163.com。
通信作者:王灵恩 (1987-),男,山东 临沂市 人,副研究员,博

合肥体育产业分析

合肥体育产业分析

合肥体育产业分析引言体育产业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安徽省会城市,合肥的体育产业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合肥体育产业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产业规模、发展现状、挑战与机遇等方面。

1. 合肥体育产业规模合肥是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实力雄厚,有着较为完善的体育设施和资源。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合肥的体育产业主要包括体育场馆建设和管理、体育赛事组织与运营、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几个方面。

1.1 体育场馆建设和管理合肥市拥有多个现代化体育场馆,如合肥奥体中心、合肥市体育馆等。

这些场馆的建设与管理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合肥市政府注重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管理,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体育场馆的建设和管理,不仅提供了场地和设施,也为相关赛事和活动的举办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1.2 体育赛事组织与运营合肥市定期举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如篮球、足球比赛等。

这些赛事不仅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也为合肥市的体育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体育赛事的组织与运营也为合肥市的体育产业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和机会。

1.3 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培训与教育是合肥体育产业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合肥市有着一些知名的体育培训机构,为青少年提供了专业的体育培训服务。

这些培训机构不仅在技术水平和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合肥的体育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1.4 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合肥市也有一些体育用品制造厂商和销售商,如体育用品商店、生产体育用品的工厂等。

他们为合肥市的体育产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持,也是合肥市体育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2. 合肥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虽然合肥市的体育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2.1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尽管合肥市拥有现代化体育场馆,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待完善。

一方面,不少农村地区还缺乏合适的体育场地和设施,限制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大众体育调研报告

大众体育调研报告

大众体育调研报告
《大众体育调研报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逐渐增强,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了很多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了解人们对大众体育的参与情况以及他们对体育活动的需求和期望,我们进行了一项大众体育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人每周至少参加一次体育活动,如跑步、游泳、篮球、羽毛球等。

他们认为体育活动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健康、减压、增强体魄,并且有利于社交。

同时,他们也对体育场馆的设施、服务、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调研还发现,大众对体育赛事的关注度较高,特别是足球、篮球、网球等热门项目的比赛。

很多人表示,通过观看比赛,可以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

然而,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一部分人表示,他们想要参加体育活动,但是由于工作、家庭等原因,时间并不是很充裕。

还有一些人认为体育场馆的收费较高,不太符合他们的消费水平。

综合以上调研结果,我们认为,大众体育在现代社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也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如提高体育场馆的服务质量、降低参与体育活动的门槛等。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体育赛事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激发更多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报告的发布,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们对大众体育的需求和期望,为推动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体育产业与大众体育的普及研究

体育产业与大众体育的普及研究

体育产业与大众体育的普及研究体育在现代社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对于个体的健康和身心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有着广泛的社会意义。

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大众体育的普及密不可分,本文将通过对体育产业与大众体育的关系及其普及策略的研究,探讨体育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其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一、体育产业与大众体育的互动关系体育产业是指通过体育活动所引发的各类产业和服务业的总和。

它包括了体育设施建设、体育竞赛组织、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体育媒体传播等多个领域。

而大众体育则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与程度。

体育产业和大众体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首先,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大众体育的普及。

投资体育产业可以提高体育设施的建设水平,使得更多人可以方便地进行体育活动。

同时,体育产业的发展也会吸引更多的人们关注、参与体育竞赛,进而激发大众体育的热情。

其次,大众体育的普及又进一步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体育活动,对于体育用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体育产业因此得以不断壮大,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经济收益。

二、大众体育的普及策略大众体育的普及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石,需要制定相应策略来推动其普及程度。

以下是几种重要的策略:1. 健身设施的普及:加大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健身设施的普及率。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体育设施的建设,以满足大众体育需求。

2. 丰富多样的体育项目:推广多样化的体育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兴趣和需求。

可以通过开展体育赛事和活动来提高体育项目的知名度,并吸引更多人参与。

3. 健康教育的普及: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体育健康的认识和意识。

鼓励体育机构、学校和社区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提供相关教育和培训。

4. 媒体传播的促进:加强体育媒体的传播力度,提高体育信息的获取渠道。

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扩大体育信息的传播范围,引导更多人参与体育活动。

三、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体育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新时代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规划编制思路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新时代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规划编制思路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TU2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2)07-0032-02DOI:10.16330/ki.1007-7359.2022.07.0121合肥市公共体育设施现状概况截至2019年底,全市现有各类体育场地19910个,其中室外运动场地17424个,室内运动场地2486个,总场地面积1659.10万m 2。

较2014年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合肥市场地数量增长较多,万人拥有场地24.31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3m 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8m 2/人)。

2合肥市公共体育设施存在问题虽然近年来合肥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水平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方面仍存在着较大差距,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场馆场地总量等仍落后于发达城市。

同时,效能不高、活力不足等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场地设施利用率不高和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不充分等各类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普遍,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更均衡、更充分、更环保、更公平发展的任务仍相当繁重。

因此,结合合肥市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和使用特征,对合肥市公共体育设施的现实情况进行了细致了解和分析,提炼出以下几大问题。

2.1体系方面供非所求①从“横向体系”来看,目前合肥市公共体育设施的服务内容不够多元,不能保障群众多样化需求。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改变了群众对设施需求的类型。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青少年主要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从基本的物质与安全层面转向更高层面,更加强调体育运动、户外健身等方面的优质、个性化需求,即对高等级全民健身设施有更高的需求。

面对市民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当前设施供给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设施的类型、级别、规模上均存在不足。

②从“纵向体系”来看,合肥市公共体育设施体系结构仍处于均匀阶段,未能深化均等化理念,强调以人定需、以人定供的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模式,仍是在每个行政区配置相同的设施内容。

商业性大众体育赛事的组织与运作分析

商业性大众体育赛事的组织与运作分析

商业性大众体育赛事的组织与运作分析丁敏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摘要:体育行业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与热爱,但大多数体育赛事项目与大众的“距离很远”,即大众很难参与到体育赛事当中,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作为观众,这一现象使得体育行业市场受到限制,因此在先进理论下,体育行业内提倡商业性大众体育赛事。

商业性大众体育赛事,是一种服务于大众群体,使其作为选手参与到比赛当中,且通过项目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这一项目模式的提出得到了业界认可,相应在市场中如火如荼的开展中,但此项目运作存在组织与运作的难点,需要从业单位克服,对此本文将对商业性大众体育赛事的组织、运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商业险;大众;体育赛事商业性大众体育赛事是受社会大众需求而出现的体育项目,其主要在城市环境当中开展,大众群体将作为主要参赛选手来进行比赛,相应根据比赛名次,将给予参赛者一定的奖品。

这一项目在现代市场当中十分火热,很多群众都希望参加到比赛当中,但不同于专业赛事,商业性大众体育赛事没有专业场地支撑,且会对城市正常交通等造成影响,所以其组织与运行要求需要改变,那么因为此类体育项目的新颖程度,很多从业单位对此还不了解,所以进行相关分析具有实践意义。

一、商业性大众体育赛事的组织分析(一)奖品确认商业性大众体育赛事的吸引力来源于奖品,即参赛选手能够获得什么,是其最为关注的一点,所以在赛事组织当中,需要先确认奖品。

具体来说,奖品的确认首先要分析大众群体的需求,否则任何奖品没有吸引力,其次奖品的引入势必带来成本,那么从业单位就要预估到本次赛事的经济总收益,再从中支出一部分作为奖品资金。

综上,在需求与成本当中,从业单位需要找到平衡点,以保障赛事开展有一个良好的开端[1]。

(二)选手登记在奖品确认完成之后,赛事通过宣传,大众参赛者就会陆续报名,此时从业单位就要做好选手登记工作。

具体来说,选手登记工作要根据体育项目来进行工作制度,例如针对篮球等团体项目,登记时就要收集团体名称以及团体队员名称;针对单人羽毛球等个人项目,则直接登记选手名称即可,随后需要将所有资料进行整合,确认具体参赛队伍数量以及参赛选手人数,以便于后续工作开展[2]。

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评审录取结果-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评审录取结果-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 专题口头 学研究所 报告 武汉体育学院 专题口头 报告
体育之困与解困之思:绿色体育的系统考察 但艳芳、柳鸣毅 体彩公益金资助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运营管理 现状的研究 赵英魁
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 专题口头 委员会设施设备分技 报告 术委员会秘书处 沈阳师范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沈阳体育学院 北京体育大学 首都体育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 泉州师范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成都体育学院 铜仁学院 南京大学 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体育大学 专题口头 报告 专题口头 报告 专题口头 报告 专题口头 报告 专题口头 报告 专题口头 报告 专题口头 报告 专题口头 报告 专题口头 报告 专题口头 报告 专题口头 报告 专题口头 报告 专题口头 报告 专题口头 报告
关于我国校园足球布局问题的研究——以石 冯蕴中、郝军龙 家庄为例 我国城市自发性青少年体育组织研究—以北 邹昀瑾、李梦媛 京市青少年草根足球联赛为例 我国参与型体育休闲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分 析 公益组织孵化器——体育社会组织培育新路 径 “十二五”期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课 题的研究热点与发展动态 残疾运动员职业价值观研究 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不同组织的文化研究 实然与应然:体育社会学研究批判二三题 推进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政府行为分析 王莉、贾玄 申玲、戴俭慧 董欣 赵丽 万亚蒙、王庆伟 张晓义 刘远祥
传统赛制在大众网球赛事中的局限性及相应 张锋、蒋家珍、 的新举措探析 钟秉枢 社会资本视阈下的村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策 略 卢文云
北京市民体育活动参与和体育需求现状调查 王凯珍、李骁天 与研究 、邢晓燕
第 3 页,共 177 页
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评审录取结果
分会 体育社会 科学分会 体育社会 科学分会 体育社会 科学分会 体育社会 科学分会 体育社会 科学分会 体育社会 科学分会 体育社会 科学分会 体育社会 科学分会 体育社会 科学分会 体育社会 科学分会 体育社会 科学分会 体育社会 科学分会 体育社会 科学分会 体育社会 科学分会 体育社会 科学分会 体育社会 科学分会 体育社会 科学分会 体育社会 科学分会 体育社会 科学分会 体育社会 科学分会 论文编号 489 670 1166 2959 3097 3317 3728 3821 4792 4978 5275 5326 5807 5835 5866 5980 5984 6263 6324 6338 题目 法治兴奋剂中的立法和设制问题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村落民俗体育研究 论体育生态化审美 作者 闫旭峰、白旭盛 于红民 李凌 第一作者单位 北京体育大学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体育学院 南京体育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交流类型 迷你专题 口头报告 迷你专题 口头报告 迷你专题 口头报告 迷你专题 口头报告 迷你专题 口头报告 迷你专题 口头报告 迷你专题 口头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29No.2Feb.2013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9卷第2期(上)2013年2月1前言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是一个以经常参加大众体育比赛的参赛者为特定的服务对象,为营造良好的大众体育赛事环境,促进大众体育赛事管理,保障和提高大众体育赛事服务质量为目的的,是在国家制定的各种特定的法律、政策,以及相关的地方条例、规定的指导下,进行的一系列具体服务的总称.其实质就是把影响大众体育赛事的多种相互作用的对象、相互制约的因素,整合成一个服务性、保障性和适应性的有机整体,使管理工作规范化、服务效益最大化,从而满足广大群众在参加体育比赛过程中对赛事服务的需求[1].目前合肥市的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业还处在萌芽阶段,一些大众体育赛事还是在政府主导下由各体育社团承办、企业提供赛事经费的方式进行的,各行业、社团间的,行业、社团内部以及家庭为单位的比赛需求日趋增多,这些需求为合肥市的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业的兴起提供了原动力[12];另外,随着2010年全国第四届体育大会在合肥成功主办,也为合肥的群众体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此,本文通过对“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构建合肥市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入手,设想了其体系的框架结构,整理出合肥市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的具体内容,为进一步推动合肥市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更好地组织大众体育比赛提供理论参考.2构建合肥市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2.1构建合肥市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的可行性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城市,在构建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中有着较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近几年来合肥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城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根据调查,随着现代化的奥体中心建成,全市共有大小体育场馆1511个,与此同时,还借鉴国际上“园林一体化———体育园林化”的做法,大大扩充了群众体育活动场所;另外,合肥市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738人(国家级12人,一级84人,二、三级642人),在合肥市工商局注册的体育经纪人64人,他们在大众体育赛事活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就合肥市目前的形式来看,大众体育赛事具有组织资源、人才资源、场地资源、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体育营销环境等条件,而且大众体育赛事需求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合肥市已经具备了构建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的客观条件,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的构建必将使以往的大众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模式进行全新的变革,这样能更好地为大众体育赛事的参赛者提供最全面的服务.2.2构建合肥市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的必要性2.2.1是发展合肥市大众体育的需要随着合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参加体育活动已成为时尚,大众体育赛事作为大众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众体育赛事有着竞技性、娱乐性和观赏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引领着大众体育的发展方向,现今合肥市的大众体育赛事需求不断增加,如何提高赛事组织、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以合肥市为例张燕中,王静(安徽农业大学体育部,安徽合肥230036)摘要:建立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是如何实施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构建合肥市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入手,设想了其体系的框架结构,整理出合肥市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的具体内容.关键词: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3)02-0139-03基金项目: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2B162)139--管理和服务水平是发展合肥市大众体育的关键所在.2.2.2是合肥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全民健身工程需要通过项目活动达到预期目标,其中大众体育比赛是项目活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因此必须是在《合肥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要求的框架内,构建出合肥市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2.2.3是整合合肥市大众体育赛事资源的需要大众体育赛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媒介化资源和场地设施源等内容.我们知道,任何一项资源都不可能充分满足所有大众体育赛事的需求,而任何一项资源又有责任来满足大众体育赛事的需求,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有效办法是把分散的资源组织调配好,形成整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合肥市的大众体育赛事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众体育赛事资源配置效率,为合肥市大众体育赛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依此满足大众参加体育赛事服务需求,它的构建为这种满足提供了可能[5].2.2.4合肥市大众体育赛事管理模式创新的需要虽然目前合肥市大众体育赛事发展迅速,但在赛事组织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组织管理者观念陈旧、管理方法不当,很多大众体育赛事还是在政府主导下的管理模式.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中的管理模式创新是在原有管理模式基础上,强化其服务功能,补充其它方面的功能,管理方式由“重赛后,轻赛前”转变为“重赛前,重预防”,从而充分发挥赛事管理的监督、调控、引导、激励等功能.此外,可以成立赛后信息反馈中心,专门收集参赛者反馈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理顺各方面关系,实现赛事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只有实现赛事管理模式的创新,才能对大众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起到科学决策作用,才能在大众体育赛事业中寻求发展机遇.3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的框架结构构建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根据合肥市大众体育赛事发展的现状,借鉴国内其他行业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成果,并咨询访谈有关专家学者,构建出功能较完善的,适合合肥市大众体育发展需求的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这个体系大概由以下6个子体系构成.4大众体育赛事服务系统的主要内容4.1组织领导体系组织要素是影响大众体育赛事经常化的保障因素,组织服务的抉择性、协调性、整合性等特点对大众体育赛事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依据合肥市现有的大众体育赛事管理体制和各有关行业体育赛事管理部门的关系,结合合肥市大众体育赛事管理的实践,笔者认为,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应以合肥市体育总会领导,下设成立的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中心,中心的各部门相互配合具体实施的思路加以组织构建[10].为此,将体系的组织机构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系统的构建,可以较好地形成一个以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为主要目标的网络体系,理顺各部门的相互关系,从而使这一活动进入健康有序的良性循环.4.2服务保障体系该子体系是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服务保障体系.4.2.1制度的制订与执行明确划分中心各部门体育赛事服务的职能以及具体的服务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确保服务有章可循,落在实处.4.2.2场地设施场地设施是进行大众体育赛事服务的物质要素,政府应根据现实条件及大众体育赛事发展的需要,适当增加体育场地设施,免费开放更多的公园,并开展相应的配套服务,使体系各类组织都有自己的“根据地”,这是有效推动大众体育赛事发展的重要举措.4.2.3比赛裁判员我们知道,一场比赛的成功举行裁判员至关重要,裁判员是比赛的参加者亦是组织者,他们要使比赛全过程紧张而有序地进行,首先必须精通其全部工作程序,并熟悉和准确掌握竞赛规程和比赛规则,执裁准确且具备领导和应变能力;为使比赛在双方平等的条件下进行,裁判员必须起到公正作用,裁判员理解和使用规则的准确性,是公平、公正的基本因素.4.2.4医务监督一场比赛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医务监督,赛前应对参赛者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和防止运动损伤的能力,对参赛者进行体检,符合参赛条件的方可参赛,另外,在比赛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中心应及时的进行处理,处理不好的要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诊治.4.2.5交通向导到达赛场的路径以及赛场周围的交通状况是许多参赛者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心要在赛前告之参赛者到达赛场的路径(如几路公交车),在重点路口设置指示牌,方便自驾车的参赛者到达赛场.4.3市场营销体系140--体育赛事的营销传统上来讲是赛事的组织者开展的对体育赛事本身的多方位营销活动,包括:向运动员介绍赛事;吸引运动员参加;吸引媒体报道赛事;吸引观众观看赛事或关注赛事的媒体报道;对赞助商和专业化赛事协作者的吸引度与参与度;提高政府对赛事认可度与支持度[4].就营销目标而言,大众体育赛事营销有别于竞技体育赛事的营销,它没有明星效应和更多的观众群,赛事的赞助商不是以追求直接利益为目的,而是注重其商品在人们心中的亲和程度[6].根据上述结论本研究认为合肥市大众体育赛事的市场营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赛事项目的策划、营销目标的确立、赛事的媒体宣传、赞助的策划与谈判、赞助合同的签订等.4.4赛事指导体系赛事活动指导是参赛者和观众如何参与比赛的重要保证.首先,要指导赛事观众如何享受和欣赏比赛:(1)引导他们树立一种正确的比赛审美观念,保持一个良好的审美心情,善于在比赛的瞬间去感知美、捕捉美,(2)指导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地去观看比赛,通过自己的声音和肢体语言去渲染比赛的气氛,用心去感受比赛的魅力,(3)欣赏比赛的过程,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参赛者出色的技术动作和灵活多变的战术,欣赏他们之间你追我赶的拼搏精神及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4)欣赏比赛的结果,在比赛结束时不仅要为胜利者喝彩,同时也要失败者鼓掌;其次,要指导参赛者如何参赛包括:(1)赛事规程的学习,(2)比赛规则的了解,(3)比赛的场地、日程和具体时间的了解,(4)赛前准备活动指导,(5)赛后恢复放松指导.4.5信息发布体系信息的发布是影响大众参加体育比赛因素之一.我们知道信息发布是赛事组织与参赛者、观众和媒体进行沟通的桥梁,笔者认为赛事服务中心的策划组织部可以通过发放传单、场地告示牌和自己的网站等形式,向他们提供赛事咨询、赛事的相关资料和公布赛况信息.4.6监督评估体系对赛事服务工作人员的监督是体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监督评估子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对赛事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还可以通过评估调动体系中的各部门对赛事服务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监督评估体系,利用监督和评估制度等手段,来管理和评价他们工作业绩,依次来提高体系的服务水平.该子体系的建立也是构建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5结论5.1随着合肥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和健身意识的不断加强,参加体育健身的人会越来越多,这样参加大众体育赛事的人也会不断地增加,然而合肥市的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业还处在萌芽阶段,一些大众体育赛事还是在政府主导下由各体育社团承办、企业提供赛事经费的方式进行的,这样的形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合肥市大众体育赛事业的发展.5.2目前合肥市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构建所需的组织资源、人才资源、场地资源、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体育营销环境等因素趋于完善,加上大众体育赛事需求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合肥市已经具备了构建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的客观条件.5.3合肥市大众体育赛事服务系统的主要内容有组织领导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市场营销体系、赛事指导体系、信息发布体系、监督评估体系.体系中这6个子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确立,能使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这一系统工程在整体水平上趋于完善和便于操作.5.4合肥市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优化大众体育赛事管理、促进大众体育赛事健康发展在总体思路上提供可行的方案,这个方案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可能会有许多不适宜的地方,因此,在实施时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参考文献:〔1〕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群众体育战略研究[C].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董新光.全民健身大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3〕刘建和.体育竞赛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4〕纪宁,巫宁.体育赛事的经营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顾亮.大型体育赛事运作范式与营销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006(6).〔6〕杨静.体育赛事经营的营销渠道开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4).〔7〕任大全,等.大众体育赛事界定的历史渊源及赛事营销特点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3).〔8〕许治平,等.我国大城市大众体育赛事市场营销的社会背景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1).〔9〕许广全,等.安徽省体育市场发展与经营管理[J].体育学刊,2006(5).〔10〕陈云开.现代体育组织经营管理赛事的基本模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11〕罗光武,等.我国体育组织浅析[J].体育百科,2006(2).〔12〕王静,等.合肥市大众体育赛事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8(1).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