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阶段性特征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写照,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标志性事件。

高中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从古代到现代,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针对高中历史课程中所学的各个时期,分析其主要特点。

1. 古代时期古代时期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夏、商、周等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一个封建等级制度,统治者通过颁布法律和征税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农业依然是社会的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古代社会注重礼仪与道德,儒家思想逐渐兴起。

2.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国前的时期。

这一时期,伴随着国家的分裂和战争,诸子百家思想逐渐兴起,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纷争激烈。

统一中国的理想逐渐出现,孔子的儒家思想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和社会发展。

3.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时期。

秦朝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统一的法律和文字,对军事和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体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汉朝时期也是丝绸之路的开辟时期,传递了中国的文化和商品。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东部和南部被分裂为多个政权,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出现了分化和多样化的现象。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唐宋元时期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宗教、文化和商业繁荣的时期。

在唐宋元时期,中国对外交往频繁,丝绸、茶叶和陶瓷等商品的贸易达到了一个高峰。

佛教、道教和儒教并存,文学、艺术和科技也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6.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末期。

在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外来侵略和国内动乱的威胁。

丝绸之路逐渐式微,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却日益频繁。

明朝时期的航海家郑和远航西洋,展示了中国的实力。

清朝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封闭状态,科技和经济相对滞后。

7. 近现代时期近现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和变革的时期。

中国历史各阶段特征【精简版】

中国历史各阶段特征【精简版】

高中历史各阶段主要特征先秦史(远古时代至公元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史是奴隶社会形成、发展、繁荣、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逐渐确立。

一、政治:(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2)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它以宗法制为基础,家国一体。

(3)世卿世禄制等,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二、经济:(1)土地制度历经商、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青铜冶炼技术显著提高。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三、思想文化:(1)“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秦汉史【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一、政治:(1)秦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统一强盛的华夏文明奠定坚实基础。

(2)大一统的政体,需要大一统的思想。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经济:(1)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等,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三、思想文化:(1)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

(2)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

(3)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受到打击后实现了复兴,并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中国历史是悠久而丰富多彩的,经历了多个不同的时期和阶段。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中各个时期的特征进行探讨,并对每个时期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被称为封建时代。

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的诞生。

商朝期间,奴隶制度和农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到了周朝时期,分封制度的引入使得社会结构更加稳定。

同时,这个时期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事件,如《尚书》和《易经》的形成和发展。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和割据时期。

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分封制度的破裂和百家争鸣的兴起。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尤其是齐、楚、秦等国家的崛起和争斗使得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交锋成为主导,儒家、法家、墨家等各种思想学派都在这个时期形成和发展。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和分裂交替的特殊时期。

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统一和多元文化的交融。

秦朝的统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王朝的建立。

汉朝的兴起和发展使得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外族入侵和内部分裂,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分裂和动荡的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和宗教事件,如佛教的传入和发展。

四、隋唐宋元明清时期隋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时代,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中心时期。

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繁荣和相对稳定。

隋朝的统一为唐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唐朝时期,中国出现了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的“开元盛世”。

宋朝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封建社会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的外族王朝,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的崛起和清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五、近代时期近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社会从封建到现代社会的过渡时期。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阶段特征归纳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国家分裂到局部统一,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封建制度初步建立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经济初步确立,手工业三种类型出现,商业打破“工商食官”思想文化思想百家争鸣;文艺百花竞艳;科技领先世界。

总体特征社会大变革,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本阶段重大历史事件:秦汉时期政治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商业严格限制思想文化思想统一,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科技领先,文化气度恢宏对外关系对外交往初步发展总体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本阶段重大历史事件:隋唐时期政治国家统一,政治清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经济封建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思想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包,科技领先对外关系对外交往进一步发展总体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本阶段重大历史事件:宋元时期政治国家由分裂到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和新发展经济封建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活跃,经济重心实现南移思想文化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成为官方哲学;科技发展高峰;文艺通俗化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总体特征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社会继续发展本阶段重大历史事件:明清时期政治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承古萌新。

理学的藩篱里产生了早期的反封建民主思想;传统科技向总结性发展,出现西学东渐;文艺具有反封建色彩对外关系由开放走向闭关,中外差距拉大,中国人民开始反殖民反侵略斗争总体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本阶段重大历史事件:古代希腊罗马史——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史(公元前8世纪~6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政治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成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的渊源。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全整理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全整理

中国古代史重要提示:1、中国古代史通常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大部分来梳理,且之间互为因果。

以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为例,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有:(1)国家统一,政局稳定;(2)统治者推行重视经济发展的政策;(此处可替换,如,民族交流频繁的原因,即可将此处“经济”换成开明的民族政策)(3)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4)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文化科技发达;(6)人民的辛勤劳动;(7)前代良好的经济基础。

(这是中古史归纳原因的一般公式,务请牢记)2、使用时注意结合课本,“阶段特征和基本线索”只起梳理和归纳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将相关课本的知识充实进来。

第一阶段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

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基本线索】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1)原始民主制。

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生活。

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

(2)分封制和井田制。

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宗法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王朝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韩非子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地需要。

秦国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

2、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距今一万年左右,处于刀耕火种阶段。

高中历史各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各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各阶段特征(一)夏、商、西周时期(前2070-前771年)●阶段特点:奴隶制国家产生、发展和繁荣。

1.政治:商:王权与神权结合;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盛行,以血缘为纽带;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2.经济:农业:“金石并用”时代,“刀耕火种”;井田制盛行;手工业:丝织、青铜技术先进;商业:商人、货币出现,工商业官府垄断。

3.文化:中国早期文化产生(甲骨文、金文等);文化教育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特。

(二)春秋战国时期(前771-前221年)●阶段特点: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

1.政治:周王室衰落,诸侯混战;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各国变法,分封制瓦解。

2.经济:农业:铁器、牛耕出现,精耕细作;自耕农、佃农产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商业:私营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城市兴起。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重农抑商。

3.文化:私学兴盛;士阶层崛起,百家争鸣;儒道法墨家主张、法家与中央集权、民本思潮;文化成就辉煌(现实主义《诗经》,浪漫主义《离骚》);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三)秦汉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阶段特点: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和初步发展1.政治:国家统一,疆域拓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皇帝、三公九卿、郡县制;汉代内朝、外朝(三公九卿)、刺史等)。

2.经济:农业:奖励耕织和垦荒;汉推广犁耕;手工业:技术提高(丝织、青瓷),丝绸之路兴起;政府严格控制工商业。

商业:统一度量衡、货币秦半两圆形方孔钱;3.文化:思想专制(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科技领先(东汉造纸术);文化发展(秦统一文字:小篆。

隶书秦朝出现,汉代成熟。

汉赋)(四)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阶段特点: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文化多元。

1.政治: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2.经济:均田制实行,北方经济恢复;生产技术创新(翻车、灌钢法等)。

草市。

3.文化:书法隶变——楷、草、行。

信仰多样——儒、佛、道。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朝代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朝代阶段特征

经济上
1.实行休养生息, 轻徭薄赋,社会经 济恢复发展;2.土 地兼并严重。
政治上
1.汉承秦制,逐渐 稳定;2.推行郡国 并行制,造成王国 问题、边境问题严 重;
思想上
推行黄老之学,主 张无为而治。
经济上:1.土地兼并严重;2.田庄经济大 量涌现 政治上:1.外戚、宦官专政,政治黑暗; 2.豪强地主涌现,地方分裂割据 文化上:1.佛教、道教传播,冲击儒学
据如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示意图可知,商周的重要铜矿以南方居多,而主要的政治中 心和诸侯国则以北方居多,因此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体现了南北方联 系的加强,C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主要用于制作兵器和礼器,很少 用于农业,排除A项;商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手工业和商业都被政府 垄断和控制,因此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和商业活动开展没有必然联系, 排除B项;夏朝的统治区域就已经扩大到了江南,而且青铜器铸造的繁荣依 靠的是技术,D项“缘于”的说法不准确,排除。
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学问,比较、分析,并作出精确推断的实力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或宗 主,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故B项错误;分封制在历史 上的作用有弊有利,但从材料无法推断其利弊力小,故C项错误;士、庶民“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 国’”,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各阶段简明特征_

高中历史各阶段简明特征_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私学兴起,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3、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4、对外:“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开始交往5、文化:加强文化专制,儒学在汉代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

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4、文化:士人群体发展;佛教、道教传播,三教并立;体现民族融合特色;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科技成就突出,数、农、医药学地理阶段总特征: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和睦;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化);对外交流频繁;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完善时期。

2、经济: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3、民族: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4、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对日本、朝鲜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5、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阶段特征:①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统一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④经济重心南移,⑤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⑥宋元文化领先世界(开放性、开创性)12、经济:工商业市镇兴起,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城市经济格局打破时空限制,经济功能增强;2、民族:民族政权长期并存;出现了又一次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封建化;形成新的民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阶段性特征
高中历史阶段性特征
一、时间:从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建立秦朝。

二、本期历史的分期:本期中国历史包含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三个阶段。

1、原始社会时期: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由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组成。

父系氏族公社后期到奴隶社会诞生之间这段历史则被称为历史传说时期。

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面看,原始社会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

2、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奴隶社会的历史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即:(1)、奴隶制的创立(奴隶社会的开始)时期——夏朝,统治时间为前21世纪到前16世纪中期。

公元前21世纪,大禹传子,夏朝建立,我国进入奴隶社会。

从“禅让”到“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奴隶制发展时期——商朝,时间为前16世纪中期至前11世纪中期。

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奴隶制经济和化得到空前发展。

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

商朝高度的奴隶制明,在世界历史上
有重要地位。

(3)、奴隶制的强盛时期——西周。

统治时间为前11世纪中期至前771年犬戎破镐京,都城在镐京(今西安)。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西周的统治者实行井田制和分封制,巩固了奴隶主的统治,扩展了奴隶制的国家和疆域。

(4)、奴隶制的瓦解时期——春秋,时间为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前476年。

春秋时期的主要历史特点是诸侯争霸。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东周王室衰微,大田诸侯争霸。

“春秋无义战”,争霸战争实质上都是为了满足奴隶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私欲,战争给人民带了学生的灾难和痛苦。

这时,以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为基础的井田制开始瓦解,我国奴隶社会走向崩溃。

4、封建制的形成时期——战国:从公元前47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瀛政统一中国。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一方面战国七雄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征战不断,另一方面地主阶级展开强大的变法运动,以改良的办法在中国确立起了封建的政治制度。

、先秦时期的主要化成就: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促进了化的进步,奴隶、农民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又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早期明。

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在天历法、字、思想、医学、青铜器制造、学、建筑、军事、艺术等领域都
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

三、教材中提到的主要名词
1、原始社会:
(1)、生产力的发展方面: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弓箭,半坡彩陶;天然火,人工取火;粟,麻,水稻;猪、狗、牛、羊鸡、水牛。

(2)、生产关系的变化及化遗址方面:原始(人)群,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
氏族公社,顶洞人;母系氏族,半坡氏族,河母渡氏族,大汶口化早期;父系氏族,大汶口化中晚期;传说时期,炎帝、黄帝、蚩尤,华夏族;尧、舜、禹的传说,禅让制。

2、奴隶社会:
(1)、人物:禹、启、桀;汤、盘庚、纣;周王、周武王、周厉王、周幽王、周平王,商高;春秋五霸、管仲,老子、孔子,孙武。

(2)、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井田制,土地私有制;人祭,人殉。

(3)、农作物:黍、稷、麦、稻、桑、麻。

(4)、生产工具:耒耜、石刀、蚌镰,青铜器,铁器、牛耕。

()、重大事:炮烙之刑,武王伐纣(或称牧野之战、阵前倒戈),国人暴动,犬戎破镐京;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吴越争霸战争。

(6)、化:殷墟和甲骨、夏历、日食、月食,商化的世界地位;勾股定理之“勾三股四玄五”;老子和《道德经》及道家学派,孔子和儒家学派、《诗》、《书》、《春秋》及私学,孙武与《孙子兵法》,鲁国的天
学家与日食、冬至、夏至和哈雷慧星,《诗经》,九九乘法表。

(7)历史传说的信史:在没有字可考以前的历史都属于历史传说阶段。

所以对于历史传说阶段,如原始社会和夏朝时期的历史学习和研究,就主要依据历史传说和考古发现。

特别是注重利用考古资料说明问题。

19世纪末,人们在殷墟发现了大批甲骨,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当时的社会情况。

因此,我国有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西周时,公元前841年爆发了“国人暴动”,历史上有确切记载,所以,公元前841年(即西周共和元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3、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1)、事:战国七雄,变法运动,商鞅变法。

(2)、生产: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都江堰、郑国渠;手工业,冶铁也和木炭、皮囊、宛、邯郸,煮盐业和池盐、石盐,丝织业,麻纺织业,漆器制造业;中原市场,封建城市。

(3)、化: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墨子和墨家,儒家和孟子、荀子,道家和庄子,法家和韩非子,军事家和孙膑;《甘石星经》,二十四节气;分科治病,扁鹊和四诊法,《内经》;建筑技术和鲁班;屈原和楚辞、《离骚》;嵌错赏功宴乐铜壶,湖北随州编钟。

四、先秦历史的主要特点
1、生产力水平低下,经历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到金(铜)石并用时代、再到铁器和牛耕时代的进步历程。

2、生产活动日益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生产关系不断变化,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氏族公
社、传说时期几个阶段)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的漫长历程,是中国古代史上经历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

4、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在天历法、字、医学、建筑、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成就突出,是中华明的起时期,奠定了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的确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它在政治、经济、化、军事、民族等方面的发展上都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

6、先秦历史的发展过程明显的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等唯物史观的原理。

7、井田制的兴废成为奴隶制和奴隶社会兴衰的纽带和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