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天气与气候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知识点汇总
1、在卫星云图中,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绿色表示陆地
2、气候的两个要素指气温和降水
3、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单位摄氏度,测量工具温度计。

一天中最高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温与最低温之差称为日温差。

4、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相等,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等温线越稀,温差越小。

5、气温的分布规律:从赤道(低纬地区)向两极(高纬地区);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高,冬季相反;
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6、北半球7月陆地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8月海洋气温最高,2 月气温最低,南半球反之
7、最热的大洲:非洲:最冷的大洲:南极洲: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大洲:亚洲
8、降水类型分为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世界雨极指印度的乞拉朋齐
9、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产生昼夜交替、时差、太阳东升西落等现象。

11、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候,地轴与公转轨道形成66.5°的固定倾角。

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等现象。

12、太阳直射点最北到北回归线,最南到南回归线。

七年级上册气候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气候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气候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气候知识点总结:一、天气与气候1. 天气是短时间(约一天)内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现象,具有多变性;气候则是长时间(月、季、年乃至更长时间)在某一地区所经历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2. 天气与气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天气和气候都是描述大气的物理状况,但时间和空间尺度不同。

二、气温与降水1. 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 降水:是指从大气中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固态和液态的水汽。

降水的分布规律是从西向东递增,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三、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点1.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量大。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2.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如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中国海南岛等地。

3.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和沙漠带交界处。

4.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降水量很小。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半岛的沙漠等地。

5.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分配均匀。

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西部地区,如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的沿海地区。

6.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如中国东北、华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地。

7.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如俄罗斯、中国西北和北美中部等地。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气温1、气温:大气的冷暖程度测量方法:温度表单位:摄氏度℃气温状况包括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2、温度测量方法:温度计放在距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内,观测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水银面平行二、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曲线1、一般规律:午热晨凉(日变化),冬寒夏暑(年变化)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值与最低气温值的差,反映反映一地区七万日变化的剧烈程度最高气温一般在午后两点最低气温一般在日出前后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反映一地区气温年变化的剧烈程度北半球月均温最高在7月夏季最低温在1月冬季(南半球相反)三、气温的空间分布1、等温线: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温线等温线图:由等温线组成的图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气温逐渐降低3、气温的影响因素:1)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反之。

(基本因素)气温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2)海陆分布: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较高,海洋气温较低。

冬季反之3)地形、地势: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4、赤道雪山、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5、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的原因:南半球地形单一,主要为海洋,温度变化小。

4.2 降水和降水分布一、降水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冰雹等单位:毫米mm一地降水量的多少常用多年平均降水量表示二、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量柱状图分类:夏雨型、冬雨型、年雨型、少雨型、湿润型三、降水的空间分布1、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等降水量线图:由等降水量线组成的地图2、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1)纬度位置: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海陆位置: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3)地形、地势: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原因:暖湿气流遇山地阻挡被迫爬升时,最地势增高,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增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3、地球雨极——乞拉朋齐因其地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必背知识点一、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1. 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如阴晴、风雨、冷热等,是时刻在变化的。

2.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

二、天气系统及影响1. 风向: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基本方向。

风向的判断通常通过风向标或风羽的指向来确定。

2. 风力:风的强弱级别,共分18级。

风力的判断依据风羽的数量和类型,如每一长横代表2级,短横代表1级,三角代表8级等。

3. 卫星云图: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云雨分布。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且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 天气预报:预测未来一日或几日内的阴晴、风、气温、降水等情况。

三、气温及其变化1.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

南半球则相反,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最低值出现在7月。

海洋上的气温年变化相对平缓,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则相反。

3.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四、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 海陆位置: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 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五、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降水类型: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 降水的分布: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影响。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和气候》

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和气候》

气候变化的原因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火山活动、 地球轨道变化等,这些因素对气候变 化产生重要影响。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包括温室气体排放、土地利 用变化、工业污染等,这些因素对气 候变化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气候变化的影响
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物种分布改变、生物 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破坏等。
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和气 候》
• 天气和气候的定义与特点 • 天气系统 • 气候类型 • 气候变化 •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01
天气和气候的定义与特点
天气的定义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短时间内 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 降水、风速、风向等要素。
天气是短时间内的气象状况, 通常在24小时内观测和预报。
气候变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 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从而对地 球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农业生产受影响、水 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等,从而对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05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
01
02
03
温室气体排放
人类活动过程中,大量燃 烧化石燃料和破坏森林, 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完善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
02
制定和完善可再生能源相关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
03
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的转化效率和
稳定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天气。
冷气团是指温度较低、湿度较小 的气团,常常带来阴雨、降温等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一、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比如阴晴、风雨、冷热等。

它是多变的,经常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

比如说,今天可能是晴天,明天就可能下雨。

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比如说,我们常说的“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这就是在描述一种长期稳定的气候特征。

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1、气温气温是衡量气候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在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热月一般出现在 7 月,最冷月出现在 1 月;海洋则分别推迟一个月。

南半球相反。

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

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较高,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较低。

2、降水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各种形式的水。

衡量降水的多少通常用降水量来表示。

降水的类型主要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和台风雨。

赤道地区多对流雨;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冷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台风活动带来的是台风雨。

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一般来说,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热带气候(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大。

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3)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4)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最为广大。

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新人教版)初中地理的知识点多,而且不太好理解,我们来总结一些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知识点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欢迎大家来阅读。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总结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一.多变的天气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间的、多变的、具有地方性。

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

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区,无云的地方一般是晴天3、(右图表示西北风4级)风向(指风的来向)的判断:有风羽的一头指向就是风向。

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风力的判断:一道风羽=2级,半道风羽表示1级,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4、常用的天气符号(识记)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变化(1)气温日变化:一天中,一般14时(午后2时)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2)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 北半球气温:大陆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影响因素:纬度)。

②中纬度地区,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影响因素:海陆)。

③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影响因素:地形;地形雨)。

世界“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迎风坡,地形因素)。

(2)降水的类型:(1)对流雨(2)地形雨(3)锋面雨3.气温、降水的分布都受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气温的分布降水的分布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海陆因素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中纬度地区沿海多于内陆;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三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考点 1】天气与气候及其影响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变化大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影响人们的生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交通、军事战争等。

3.气候:反映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时间长较稳定,变化不大【考点 2】风向及风力参见右图【考点 3】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情况。

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3.风向是的风来向。

分力是风的强弱。

一道风尾2级,一面风旗8级。

【考点 4】空气质量预报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状况一级 0-50 优二级 51-100 良三级 101-200 轻度污染四级 201-300 中度污染五级 >300 重度污染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考点 1】气温及变化1.气温反映大气冷热的程度。

气温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

气温的高低不同,人们的住房建筑特色也不同。

气温影响商业。

1.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时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距地面1.5米。

测量单位一般采用摄氏度,记做“℃”。

在8时、14时、20时、2时进行测量。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考点 2】气温的变化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就做气温年变化。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4.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考点 3】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这种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平滑曲线,就是等温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天气与气候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