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课题论证报告
教育研究方法设计论证书范文

教育研究方法设计论证书范文Education research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ensuring that educational practices and policies are effective and beneficial to students. Educators and policymakers rely on research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that will ultimately impact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design research methods that are rigorous, ethical, and relevant 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教育研究是确保教育实践和政策对学生有效和有益的关键组成部分。
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依赖研究来做出明智的决策,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经历。
因此,设计严谨、符合道德伦理和与教育领域相关的研究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One important aspect of designing education research methods is to identify the research questions that will guide the study. Research questions should be clear, specific, and relevant to current issues in education. Moreover, these questions should be formulated in a way that allows for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and data collection.设计教育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确定将指导研究的研究问题。
《教育研究方法》课题论证报告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网上、书刊上查阅相关文献, 提高理论认识,促进研究。 2. 观察研究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典型群体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与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小组学习 活动渐渐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针对小组学习的利弊问题,国内 教育领域的专家对该课题研究较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地域范围:韶关学院文学院 学术领域范围:新闻学专业 调查对象范围:大二学生以及教师 1,观察法:对观察对象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记录下所需信息; 2,访谈调查法:对调查对象进行抽样,进行访谈调查; 3,问卷调查法:通过制作网络调查问卷,搜集数据样本,得到研究对象 对大班额教学的看法; 4,文献调查法:通过中国知网、学校图书馆等渠道,对国内关于大班额 教学方面的理论的检索、学习、研究,掌握调查所需资料。 1,得到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王剑兰老师的专业指导; 2,在老师确认对调查选题的认可后,小组进行了前期调查分工,研究目 的和研究方向明确清晰,团队协作能力强; 3,理论基础知识支撑:教育研究方法课程。
研工作,收集整理文献,派发问卷获取样本数据,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在此阶段,将完 成调研所需的各种数据,以便调研的下一步进行。
2017.05.1-2017.05.15 : 小组在此阶段将进行多次组内交流,将前一阶段获得的基础 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分析讨论,开始着手撰写课题论文,最终得出论文的初稿。
2017.05.15-2017.06.30 :小组成员与指导老师进行密切交流,就论文初稿进行多次的 修改,最终定稿
研究课题论证报告的范文(通用4篇)

研究课题论证报告的范文第1篇一、研究背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建议非常具有时代特征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多年来,国内外对阅读教学的研究著述甚多,主要围绕教师“教”的行为,而涉及到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却极少,也就是说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实践”的行为。
我们之所以提出“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这一课题,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现代化的实现有着很多因素,其中人的现代化是不可缺少的。
当今时代已逐渐进入以人为本的时代,人的个性化、人性化再次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时代的发展呼唤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原因有三:首先是学生的阅读参与意识较之于过去更浓厚了;其次是今天学生的知识比之于过去要丰富得多、现代得多;再次是未来社会对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学生除了掌握一般的阅读技能技巧外,还必须要掌握阅读的策略。
二是学大于教的需要。
“教”与“学”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在现有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的是“教大于学”或者“教等于学”的现象,造成学生阅读水平的低劣。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理念和“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要求,理想的课堂教学应当建立在“学大于教”的逻辑起点上,只有具备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学生所学的知识才会超过教师所教的内容。
三是传统教学的反思。
中国的传统教学思想,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够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把学生看作是教学的对象或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自学,重统一而不重多样。
阅读现象千人一面,一样的阅读方法,一样的阅读感受,一样的阅读结果,甚至连考试的答案也一样的标准,对个性差异的学生从没考虑要去创造条件,或者去营造培植的土壤。
这样做会极大地抹杀学生能动的一面,又与当今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一致。
四是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建议部分已经明确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
“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论证报告2014年度&ldqu;十二五&rdqu;教育科研题研究论证报告一、题设计论证(一)本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和假设《语程标准》指出:&ldqu;语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
&ldqu;&rdqu;综合性学习&rdqu;被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ldqu;语综合性学习&rdqu;是语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为了改变语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改变本是惟一的程资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在语程改革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
《语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程与其他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程相结合。
语综合性学习具备这样特点:开放性;主体性;合作性;实践性;统整性;生存性。
明确了概念,我们才抓住了&ldqu;纲&rdqu;。
它要求广大语教师开放语教学,加强语程与其他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培养,知情意行等各方面语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本题研究现状、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运用价值目前现状是:1、实施过程简单化。
2、重视程度不够。
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语学习只是拼音、识字、阅读、作,认为语综合性学习是补充,是附属,可学可不学,淡化和削弱了综合性学习应该作为&ldqu;必修&rdqu;的地位。
而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也不够,过分依赖老师,学习上没有主动性。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研究方法》形考任务1-3+终结性考完试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研究方法》形考任务1-3+终结性考完试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科学研究特征的是()A.系统性B.控制性C.重复性D.可证实性2.以下不属于教育研究的性质的是()A.先验性B.系统性C.有效性D.目的性3.以下关于研究假设描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研究假设本质上是对期待得到的研究结果的一种陈述。
B.研究假设的陈述应当简洁明了。
C.在定性的研究中一般要建立研究假设。
D.研究假设包含了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数据收集中,影响数据可靠性的因素不包括()A.研究中的被试B.研究中的主试的态度C.施测的稳定性D.施测工具的使用二、判断题5.描述型研究旨在解释教育现象的原因和影响,预测一种教育现象将如何改变或影响其他的现象。
(×)6.教育研究范式中的实证主义强调感觉经验,主张通过观察现象归纳岀一般规律。
其研究目的是更好地了解事物。
(√)7.关系型研究问题探索两个或多个现象之间相关关系或一起变化的程度。
(√)8.假设一般分为两种,分别是备择假设和虚无假设。
(√)9.教育中的实验研究即教育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假设为指导,有目的的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观察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10.准实验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观察个体的行为模式,不能随机分配和选择被试,而且几乎不能对额外变量加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研究。
(×)形考任务2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对观察法特点的描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教育观察法易于操作,适合一线教师使用。
B.教育观察法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易于发现自然状态下的教育现象和规律。
C.教育观察法的观察对象不仅是外显行为,也包括对态度、信念和动机等内在心理特征进行直接的观察。
D.观察法适用于针对幼儿和小学生的研究。
2.以下关于参与式观察的叙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在参与式观察中,观察者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与被观察者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
教育研究方法课题论证报告

《教育研究方法》课题论证报告
韶关学院学
生研究课题申报书
课题名称:韶关学院学生体育公选课性别差异的研究——以文学院为例
课题负责人:所在院系:专业班级:
刘艳汝
文学院2014 级新闻学2班
课程组别:指导教师:申请日期:教育研究方法
王剑兰
2017.3
第11组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关于韶关学院文学院体育选课项目与性别之间联系的研究。
调查各类体育项目中以课程种类为单位,每种课程中男女人数之间的比例,分析是否由于性别的差异而造成学生课程选择的差异。
(二)本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1.研究样本中,现有公选课课程种类是否考虑性别差异因素进行合理分配
2.性别差异是否对公选课选择造成很大影响
3.文学院本身存在男女比例分配严重不均,针对这一问题在体育公选课种类设置方面学校是怎样促进合理分配的?我组通过研究认为还应该采取怎样的分配方式更为合理。
4.通过分析研究报告,是否发现分配中存在不足之处,建议如何解决?。
教育研究方法论证报告

1研究背景和意义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把英语列为学校开设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因为英语课程在基础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我国的英语教学在不断改革中,中学英语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地区初中的英语教学步履蹒跚,与大中城市的差距仍在逐渐扩大,教育质量提高缓慢。
农村地区英语教学环境与城市英语教学环境存在着差异,制约了农村英语学科的发展。
理论意义在于这一研究能为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有效的实施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支持和启示,也能进一步丰富我国的教学理论、课程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广大农村地区的英语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性的意见,能够更好地指导农村的英语教学,可以丰富农村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
实践意义在于本文针对农村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深入实践来分析探讨,能较真实地了解农村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实际状况,比如说教师队伍、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等现实问题。
通过对这些现实问题的分析,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现状,探究影响农村英语教学发展的环境因素,从政府、学校、社会和教师四个方面探讨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的策略。
3研究内容(1)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现状调查表的编制。
(2)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优化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策略与建议。
4课题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对农村中小学教学环境进行内容分析,考察当前国内农村中小学教学环境现状。
通过借助网络、学校图书馆,来对文献进行归纳与整理。
通过阅读这些研究内容,将这些文献内容作为本研究的起点,并反思这些研究存在的不足,从而推动本研究的顺利展开。
(2)调查研究法。
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的学校,以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或座谈会的调查形式,进行调查研究。
分析农村英语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认识误区;探讨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农村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建设性、可行性的解决措施,以此来总结经验,推广运用。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建设汇报材料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建设汇报材料各位专家下午好!《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是初中起点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必修课。
我校自1999年开始设置五年一贯制小学教育专科专业,一直把本课程作为专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开设。
2012年以来,根据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要求,依托教育部、高教社所提供的各项政策指导、技术支撑以及临沂大学党委行政、教务处等各级部门所提供的优质资源,对本课程进行了严格、细致的建设。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汇报《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建设情况:一、目标定位从学科性质而言,《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是一门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的工具课,是“融通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学各个专业的教学与研究的桥梁,也是联系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纽带”。
因此,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努力:第一,力求教学内容的完整、简易、有效;第二,注重教学形式的丰富、多样以及网络传播的适用性;第三,寻求教学实践模式的多元化、一体化。
二、团队建设由于本课程原负责人白中军教授突然离世,课程中很多细节性的问题尚未完善,一些原创性的问题尚未展开,这给课程建设带来一定困难。
但是,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与帮助之下,我们迅速补充相关力量,确保了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特别是,得到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方健华研究员、山东省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丁敏科长两位专家的鼎力支持与帮助,形成了一支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知识、学历、年龄与学缘结构比较合理的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教学团队。
三、基本资源建设1、基本资源建设的整合与系统性教学大纲、教案、演示文稿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基本资源已全部上传;课程主持人讲授本课程的授课录像约为35%;知识点共计189个,按教学33学时计算,每学时5-6个知识点;能力点76个,按教学33学时计算,每个学时约为2个能力点;课程模块结构合理,对各类基本资源进行了合理、有序的组织和配置;教学录像与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匹配,播放清晰流畅;对教案与演示文稿进行了精心设计,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层次性、系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三、研究计划(预期目标、阶段成果等)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计划 选定课题,项目申报书、课题论证报告的撰写 -2017.03.26-2017.04.15 :收集关于课题的相关资料,定下调研进度表、各成员工作安
排和各阶段要完成的调研任务。 2017.4.15--2017.04.30 :小组成员按照调研进度表和工作安排分工合作,全面开展调
课题论文的审核和修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应用价值,现实指导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大班额现象的不断增加已经引发了许多问题。如班级规模过大对教师和学生个体之间 的互动及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产生了消极作用。因此,本研究将从这些问题出发寻求较好 的解决方法。 (二)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促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研究出新的适应大 班教学的教学模式,最后使得老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得更强。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指导意义
课程论文
韶关学院 学生研究课题申报书
课题名称: 班额过大环境下的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韶关学院文学院为例
课题负责人: _
骆晓结
所在院系: _
文学院
专业班级: _
2014 级新闻学 2 班
课程组别: _
教育研究方法 第 20 组
指导教师:
王剑兰
申请日期:_____
2017.3__ __ _
2
姓名
得数据样本,得到目前韶关学院班级数量过大的现象,以及老师和学生对此现象的看法。
四、可行性分析,包括以前的研究工作基础、现有条件等
(一) 研究工计划。
研工作,收集整理文献,派发问卷获取样本数据,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在此阶段,将完 成调研所需的各种数据,以便调研的下一步进行。
2017.05.1-2017.05.15 : 小组在此阶段将进行多次组内交流,将前一阶段获得的基础 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分析讨论,开始着手撰写课题论文,最终得出论文的初稿。
2017.05.15-2017.06.30 :小组成员与指导老师进行密切交流,就论文初稿进行多次的 修改,最终定稿
预期目标: 征集学生和老师对于班级人数数量过多的意见以及者他们存在的困扰;小组共同完成 学术论文;向学校的相关领导询问他们的看法,同时传达同学以及老师们的建议,促进校 园中存在因班额过大而出现教学难题的现象的解决。 阶段成果:完成申报书、课题论证报告、课程论文的撰写。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网上、书刊上查阅相关文献, 提高理论认识,促进研究。 2. 观察研究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典型群体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与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小组学习 活动渐渐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针对小组学习的利弊问题,国内 教育领域的专家对该课题研究较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地域范围:韶关学院文学院 学术领域范围:新闻学专业 调查对象范围:大二学生以及教师 1,观察法:对观察对象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记录下所需信息; 2,访谈调查法:对调查对象进行抽样,进行访谈调查; 3,问卷调查法:通过制作网络调查问卷,搜集数据样本,得到研究对象 对大班额教学的看法; 4,文献调查法:通过中国知网、学校图书馆等渠道,对国内关于大班额 教学方面的理论的检索、学习、研究,掌握调查所需资料。 1,得到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王剑兰老师的专业指导; 2,在老师确认对调查选题的认可后,小组进行了前期调查分工,研究目 的和研究方向明确清晰,团队协作能力强; 3,理论基础知识支撑:教育研究方法课程。
《教育研究方法》课题论证报告
课题名称 课题成员
研究的 目的意义
国内 研究现状
研究的 主要范围
研究方法 及
具体实施
完成课题 的
条件分析
预期成果
班额过大环境下的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韶关学院文学院为例 2014 级新闻班 第 20 组:骆晓结 李丹丹 何泳仪 苏俐珍 李倩
通过对韶关学院大班额环境下的教学现状的观察和调查,摸清大班 额环境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此不利环境下适合大班额课堂教学 的教学模式,系统总结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能力、培养学 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的策略。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促使教师 与学生共同发展。
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班级管理难度加大、教育质量下降。本课题研究以韶关 学院文学院新闻学专业为例,分析班额过大环境下的教学利弊,从而更好地为解决大班额 教学弊端提供解决方法和策略。
(二)本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找出班额过大的优缺点及其原因、影响,为班额过大环境下的课题研
究提供具体策略。为学校制定科学的教学方式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为学校办学管理提供 意见、解决问题,让教学质量和办学环境得到提高和改善,同时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发展。
近些年来,本科扩招使得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然而学校的硬件设施却无法同步、大班 教学不可避免的产生。但是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的研究希望可 以使每名学生有更多的课堂表现机会、等到老师更多的关注、获取更多的自信、可以使用 更多教学资源。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近年来,许多高校都采取了扩招政策,此举在一定程度能解决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收集真实、准确、有代表性的信息。 3. 行动研究法:要求各课题研究成员有明确的目的,有具体的计划,控制研究过程,
收集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加工、提炼,形成研究成果。 4. 访谈调查法:通过在校区内对同学们进行采访以及约定相关老师进行访谈。 5. 问卷调查法:通过在上、下学时段在校区的饭堂或者是宿舍点进行样卷的派发,获
骆晓结
课 李丹丹 题 组 成 何泳仪 员
苏俐珍
李倩
学院 /专业 /班级 文学院 2014 级新闻学 2 班 文学院 2014 级新闻学 2 班 文学院 2014 级新闻学 2 班 文学院 2014 级新闻学 2 班 文学院 2014 级新闻学 2 班
项目中分工
课题总负责人 撰写课题论证、课题论文 负责访谈调查 收集、整理资料 设计调查问卷 撰写课题论文 分析问卷 撰写课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