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药师中药药剂学总结

合集下载

中药药剂学总结归纳

中药药剂学总结归纳

中药药剂学总结归纳中药药剂学是一门研究中药制剂的学科,主要探讨中药材的药理学、化学、药剂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中药的开发、生产和应用过程中,药剂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制剂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1. 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概念中药药剂学是指将中药材加工制备成满足特定药理作用、适合人体吸收的制剂的学科。

它涉及中药材的提取、纯化、浓缩、干燥等工艺,以及制剂的配方、工艺和贮存等方面。

2. 中药药剂学的分类中药制剂可以分为粉剂、丸剂、膏剂、糖浆剂、颗粒剂、胶囊剂、煎剂等多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制剂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粉剂适合外敷和吞服,丸剂易于咀嚼和吞咽,膏剂适合外敷,糖浆剂易于吞咽,颗粒剂方便携带和服用,胶囊剂方便控制药物剂量,煎剂适合中药煎汤。

3. 中药药剂的制备过程中药的制备过程包括材料的选择、加工处理、提取、纯化、浓缩、干燥和制剂的配方、加工等多个环节。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药材和药效选择合适的加工和提取方法,同时要注意控制药物活性成分的损失。

4. 中药药剂的质量控制中药药剂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药物制剂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药物的外观、化学成分、药效、稳定性等方面的测试和检验。

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有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控制指标等。

5. 中药药剂的应用中药药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医药美容、中医养生等领域。

中药制剂可以通过口服、外敷、注射等途径给药,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结归纳:中药药剂学涉及中药材的提取、制剂的配方、制剂的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制剂的分类和应用范围广泛,能够满足不同的治疗需求。

中药药剂学在中药的开发、生产和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主管中药师中药药剂学总结

主管中药师中药药剂学总结

中药药剂学药典:53(一部)/63 77 85 90 95 00(二部)/05 10(三部)紫外灭菌:254-257nm能滤除细菌的是0.22um的微孔滤膜垂熔玻璃漏斗G3、G4加压、减压过滤;G6除菌滤过。

散剂细粉6、儿科外用最细粉6、眼用散剂极细粉9、胶囊填充物细粉6。

水丸5-6、起模用粉或盖面包衣用粉6-7,丸剂包衣极细粉、蜜丸细粉6单糖浆为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浓度为85%(g/ml)或64.74%(g/g)糖浆剂含蔗糖量不低于45%(g/ml)中药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药材1g;浸膏剂每1g相当于原药材2-5g.含剧毒药的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材的10g;其他每100ml相当于原药材的20g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酸山梨坦(司盘):月桂20、棕榈40、硬脂60、单油酸80;O/W、W/O聚山梨酯(吐温):月桂20、棕榈40、硬脂60;只能O/W乳浊液的制备时油、水、胶比例:植物油4:2:1;液状石蜡3:2:1;挥发油2:2:1胶体溶液质点1-100nm;乳浊液0.1-100um;混悬液0.5-10um热原:耐热性、滤过性、水溶性、不挥发性、被吸附性渗透压计算冰点降低数据法:w=(0.52-a)/b NaCl的冰点下降度为0.58 即w=(0.52-a)/0.58w-配成100ml需加等渗调节剂的量;a-药物的冰点下降度;b-等渗调节剂的冰点下降度;氯化钠等渗当量法:NaCl%=0.009V-G1E1-G2E2-……G百分浓度;E等渗当量T1/2=0.693/k T90%=0.1054/k一般注射剂要求pH4-9,脊椎腔注射剂要求pH5-8,注射用水5-7。

注射用大豆油酸值不大于0.1;皂化值188-195;碘值126-140空胶囊规格由大到小分为000, 00, 0, 1, 2, 3, 4, 5号共8种,容积(ml±10%)分别为1.42、0.95、0.67、0.48、0.37、0.27、0.20、0.13.常用的为1-3号。

中药药剂学收获

中药药剂学收获

我与药剂我在这一学期辅修《中药药剂学》的同时,我们专业也开设了一门《药剂学》。

这两门课程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在学习完这门课程后,我受益颇深。

这本《中药药剂学》相对于我们专业的书更加系统,条理清晰,也更加注重原理的,有时需要仔细琢磨一番,方能豁然开朗。

同时,我发现这本书特别注重介绍工业流程中的机械原理。

不管是提取,分离,粉碎,混合,包装,压片等过程均有现代工业化的机器来替代人工而实现高效率大生产。

但是,有些机械的介绍由于没有图或是即使有结构图也不易理解,我觉得有些内容可以删减掉。

因为我们一直是在纸上谈兵的学习,我们对于药剂学,主要掌握各种剂型的特点,配方原理以及基本的工艺流程即可。

中药药剂学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中药制剂的处方有时涉及几十种中药,每一种中药需根据我们需要提取的成分特点来决定其提取方式,每一种中药中又包含许多种非常复杂的成分,同时中药制剂中又有君臣佐使之分,即使是添加顺序也要考虑地非常复杂。

我以自己浅薄的中药学知识并查阅了相关资料,试着分析了下面的中药制剂的处方设计和工艺设计:付桂香等[1]用正交试验法得出更加好的提取方法:木香等10 味含挥发油药材,粉碎成直径约 5 ~6mm 的颗粒,种子类破壳,加10 倍量水浸泡12 h 后,置挥发油提取器中,用蒸馏法蒸馏提取8 h ,分取挥发油,水提液另器保存, 经过1 次提取后的药材, 再加8倍量水, 微沸煮提1h, 2 次煮提液合并。

茯苓等4 味不含挥发油的药材,浸泡0. 5 h, 煮提3次,每次加7 倍量水、煮提1 h , 合并水煎液及上述木香等药材的水提液,滤过,并浓缩至密度为 1. 14 ~1. 16时,放冷,加乙醇适量, 使其含醇量达70%,放置,沉淀按常规进行过滤, 回收乙醇。

提取的挥发油在制剂时加入即可。

我觉得中药制剂方法是来源于生活的。

例如有些中药乳剂中的油相就是直接用麻油炸出药物中有效成分而直接制成的。

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中药药剂中有一种剂型叫做糕剂,一般用于小儿脾胃虚弱,面黄肌瘦等慢性消化不良性疾病。

中药药剂学考试归纳总结

中药药剂学考试归纳总结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一中药药剂学得性质与任务(一)中药药剂学得性质中药药剂学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得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得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二)中药药剂学得任务归纳为:制备“安全、有效、稳定、均一”得制剂,符合:“三小、三效、三定、五方便”得原则。

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剂量小。

三效:高效、速效、长效。

三定:定时、定位、定速(恒速)。

五方便:服用、携带、生产、贮存、运输方便。

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1、药物与药品凡用于预防、治疗与诊断疾病得药物称为药物。

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药品一般就是指以原料药经过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剂型,直接应用得成品。

2、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得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制剂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得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得药品,称为制剂。

制剂得生产一般在药厂或医院制剂室中进行,研究制剂得生产工艺与理论得学科,称为制剂学。

4、中成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规定得处方与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与规格得药品。

包括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5、处方药(简称PD)就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在医师、药师或其她医疗专业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得药品,这类药品一般专用性强或副作用大。

6、非处方药就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与使用得药品。

又称为柜台发售药品(简称OTC)。

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 乙类更安全,消费者选择更有经验与把握得药品。

非处方药有其专有标识,为椭圆形背景下得OTC三个英文字母,甲类非处方药专有标识为红色,乙类非处方药为绿色。

7、新药新药就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得药品。

8、处方就是医疗与药剂配制得重要书面文件。

包括:法定处方,协议处方,医师处方经方、古方、时方、单方、验方、秘方等。

(最新)执业中药师《中药药剂学》知识点汇总

(最新)执业中药师《中药药剂学》知识点汇总

(最新)执业中药师《中药药剂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绪论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药物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物质,包括原料药和药品药品原料药经加工制成的成品,可直接应用剂型原料药经加工制成、适合于应用的形式制剂根据标准制成的、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应用的药品中成药以中药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夏商时代:药酒,粬(酵母)商汤时期:伊尹首创汤剂,总结出《汤液经》春秋战国:我国现存第一部医药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秦汉时期:《五十二病房》-丸剂东汉-《神农本草经》-丸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10多种剂型,赋形剂,炮制晋唐时代: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首次提出“成药剂”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宋时代:《太平惠民和局方》-我国历史上由官方颁发的第一部制剂规范明清时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剂型近40种吴尚先-《理瀹骈文》-外治法专著中药药剂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9版-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现行为2010版,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卷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非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三章制药卫生热源微生物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灭菌是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所有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全部杀灭的技术。

防腐是指以低温或化学药品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技术。

消毒是指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的技术。

无菌物体或一定介质中无任何或的微生物。

最新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总结

最新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总结

药剂学总结——为综合性的,章节不一样勿怪第1章绪论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制剂: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制剂。

药物制剂的特点:处方成熟、工艺规范、制剂稳定、疗效确切、质量标准可行。

方剂:按医生处方为某一患者调制的,并明确指明用法和用量的药剂。

调剂学:研究方剂调制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物理药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各种剂型性质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剂型和生理因素与药效间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

药物剂型重要性:1、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2、能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3、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4、有靶向作用5、可直接影响药效第2章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第一节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一、影响溶解度因素:1、药物的极性和晶格引力2、溶剂的极性3、温度4、药物的晶形5、粒子大小6、加入第三种物质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制成可溶性盐2、引入亲水基团3、加入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4、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5、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第三节粉体学一、粉体学:研究具有各种形状的粒子集合体的性质的科学。

二、粒子径测定方法:1.光学显微镜法2.筛分法3.库尔特计数法4.沉降法5.比表面积法三、比表面积的测定:1.吸附法(BET法)2.透过法3.折射法四、粉体的流动性:用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内磨擦系数衡量。

1.休止角:θ越小流动性越好,θ<300流动性好2. 流出速度:越大,流动性越好3. 内磨擦系数:粒径在100-200um,磨擦力开始增加,休止角也增大。

θ≤300 为自由流动,θ≥400不再流动,增加粒子径,控制含湿量,添加少量细料均可改善流动性。

第4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并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二、分类:(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肥皂类:高级脂肪酸的盐,硬酯酸、油酸、月桂酸一般外用2.硫酸化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叶桂醇硫酸钠(SLS),乳化性强,稳定,软膏剂乳化剂。

药剂学重点总结(一)2篇

药剂学重点总结(一)2篇

药剂学重点总结(一)药剂学重点总结(一)精选2篇〔一〕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制备、保护、贮存、开掘、优化和进步药物的质量、效价、平安性以及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行为的学科。

药剂学的研究对于新药物的开发、临床应用及药学科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总结药剂学的重点内容,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药剂学知识。

药物的剂型是指药物在制剂过程中所采用的药物剂型,药物剂型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片剂、胶囊、口服液、注射剂等。

不同的剂型有着不同的优缺点,需要根据详细情况,选用合适的剂型。

药物的制备是指将原材料加工成符合规定要求的药品的过程。

药物制备分为化学合成法、生物法、半合成法等多种方式。

不同的制备方法需要根据药物性质和详细情况选用。

药物的保护是指在药物贮存、运输等过程中,采取措施,防止药物的变质或降解。

药物的保护措施包括遮光、枯燥、密封、降温等。

药物的贮存是指将药物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既保障药物的质量,又保障对药物的有效使用。

药物的贮存需要遵循药物的特性和要求,尤其需要注意温度、湿度、灰尘等对药物影响的因素。

药物的开掘是指新药探究过程中使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发现具有药理活性的新化合物的过程。

药剂学中的开掘工作主要有中药挑选和合成药物挑选两种方法,中药挑选主要是根据传统中医文献和经历,从中药中寻找可用于治疗某种疾病的有效成分;合成药物挑选那么是根据分子设计、分子建模等方法,分析和优化分子构造,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进展药物挑选。

药物的优化是指在药物制剂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案,进步药物的效能和平安性。

药物的优化过程需要考虑药物的物化性质、药理学特性、平安性等,尤其需要注意药物与其他成分的相容性。

药剂学中的质量和效价是指药物的质量标准和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的药效。

药物的质量标准是药物制剂过程中,以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效、毒性等为根底,对药物的质量进展规定和标准化的过程。

药物的效价是指药物的治疗效能,需要进展药效学评价和病理学评价。

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是保障药物疗效的关键,需要对药物进展严格检测和评价,严格按照国家和药品消费质量管理标准进展消费和质检。

中药药剂工作总结

中药药剂工作总结

中药药剂工作总结
中药药剂工作是中医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中药制剂的质量
和疗效。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中药药剂工作,并从中收获了许多经验和体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中药药剂工作需要对中药材有深入的了解。

中药材是中药制剂的原料,
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制剂的质量。

因此,在进行中药药剂工作时,我们需要对中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等有着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够根据中药材的特点进行正确的加工和配伍。

其次,中药药剂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制剂工艺进行操作。

中药制剂的制作过程非
常复杂,需要进行炮制、研磨、配伍、调理等多个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每一个步骤都符合规定,这样才能够保证制剂的质量。

另外,中药药剂工作需要注重卫生和安全。

在进行中药制剂工作时,我们需要
严格遵守卫生规定,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整洁,确保中药制剂不受外界污染。

同时,我们还需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接触有毒药材或药剂,确保自身的安全。

最后,中药药剂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中药制剂的制作是一个需要不
断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制剂水平,提高制剂质量。

总的来说,中药药剂工作是一项需要细心、耐心和经验的工作。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制剂水平,为中医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今后能够在中药药剂工作中不断进步,为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疗效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剂学
药典:53(一部)/63 77 85 90 95 00(二部)/05 10(三部)
紫外灭菌:254-257nm
能滤除细菌的是0.22um的微孔滤膜
垂熔玻璃漏斗G3、G4加压、减压过滤;G6除菌滤过。

散剂细粉6、儿科外用最细粉6、眼用散剂极细粉9、胶囊填充物细粉6。

水丸5-6、起模用粉或盖面包衣用粉6-7,丸剂包衣极细粉、蜜丸细粉6
单糖浆为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浓度为85%(g/ml)或64.74%(g/g)
糖浆剂含蔗糖量不低于45%(g/ml)
中药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药材1g;浸膏剂每1g相当于原药材2-5g.
含剧毒药的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材的10g;其他每100ml相当于原药材的20g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山梨坦(司盘):月桂20、棕榈40、硬脂60、单油酸80;O/W、W/O
聚山梨酯(吐温):月桂20、棕榈40、硬脂60;只能O/W
乳浊液的制备时油、水、胶比例:植物油4:2:1;液状石蜡3:2:1;挥发油2:2:1
胶体溶液质点1-100nm;乳浊液0.1-100um;混悬液0.5-10um
热原:耐热性、滤过性、水溶性、不挥发性、被吸附性
渗透压计算
冰点降低数据法:w=(0.52-a)/b NaCl的冰点下降度为0.58 即w=(0.52-a)/0.58
w-配成100ml需加等渗调节剂的量;a-药物的冰点下降度;b-等渗调节剂的冰点下降度;
氯化钠等渗当量法:NaCl%=0.009V-G1E1-G2E2-……G百分浓度;E等渗当量
T1/2=0.693/k T90%=0.1054/k
一般注射剂要求pH4-9,脊椎腔注射剂要求pH5-8,注射用水5-7。

注射用大豆油酸值不大于0.1;皂化值188-195;碘值126-140
空胶囊规格由大到小分为000, 00, 0, 1, 2, 3, 4, 5号共8种,容积(ml±10%)分别为1.42、0.95、0.67、0.48、0.37、0.27、0.20、0.13.常用的为1-3号。

水丸起模:0.5-1mm
滴丸:固体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状态为:①固体药物以胶体或分子分散,形成固体溶液;②某些难溶性药物形成胶态或微细的晶粒;③多晶型药物因熔融、骤冷等形成亚稳定型结晶或无定型粉末。

液体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状态为:固态溶液、固态凝胶、固态乳剂。

防止药物水解:①调节pH值;②降低温度;③改变溶剂;④制成干燥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