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病例分析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60例临床表现分析

静脉滴注,至患者完全清晰为止,醒脑静日最高用量不超过100mL o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认知恢复时间、独立行走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心动过速、皮疹、瘙痒、高血压等)。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忘±$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2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相比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认知恢复时间、独立行走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o见表lo表12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J±s,h)组别例数苏醒时间认知恢复时间独立行走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常规组40 5.62±1.047.15±1.168.84±1.26 5.72±1.19研究组40 3.58±0.52 5.22±1.07 6.05±1」3 4.15±1.021 3.84 3.19 4.25 2.54P<0.05<0.05<0.05<0.052.2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见表2。
表2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组别例数心动过速高血压皮疹瘙痒总发生率(%)常规组40322325.00研究组4011107.50X2 4.50P<0.053讨论急性酒精中毒是指患者过量饮酒后.体内细胞膜理化性质被酒精干扰、破坏,使得细胞膜组织受到损伤,进而引发多系统功能障碍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极有可能引发呼吸衰竭、肝肾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更为甚者可会直接死亡。
因此,须加强对急性酒精中毒治疗方法的研究,以确保患者生命健康。
目前,纳洛酮是临床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常用药物,属于典型的B-内啡肽受体拮抗剂,能与内啡肽受体结合,减轻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进而促使患者机体大量释放儿茶酚和前列腺素,实现恢复呼吸功能的目的,但对于部分患者疗效并不确切。
3504例口腔黏膜病临床分析

作者单位:410000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中心通信作者:柳志文 E mail:LiuZW5048@aliyun.com3504例口腔黏膜病临床分析苏维岚 柳志文 王琪 高阳春 董小琳 崔真真 张露露【摘要】 目的:探讨湖南地区口腔黏膜病病种构成和分布特点。
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接诊的口腔黏膜病患者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病种分布,并与4年前报道的1659例口腔黏膜病病种分布进行比较。
结果:3504例口腔黏膜病中,共有39种口腔黏膜病,病例数前6位的分别是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24.77%)、复发性阿弗它溃疡(RAU22.66%)、灼口综合症(BMS16.10%)、口腔扁平苔藓(OLP9.81%)、口腔白斑(5.88%)和创伤性溃疡(3.85%),与4年前相比,口腔黏膜病患者数增长111.21%,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疾病构成比由第3(17.00%)升至第1(24.77%)。
结论:口腔黏膜病患者数大幅提高,其中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患者数增长明显。
【关键词】 口腔黏膜病;疾病构成比;口腔黏膜下纤维化Clinicalanalysisoforalmucosaldiseasesof3504casesSUWeilan,LIUZhiwen,WANGQi,GAOYangchun,DONGXiaolin,CUIZhenzhen,ZHANGLulu.410000Changsha,TheSecondXiangyaHospital,CentralSouthUniversity,China【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formationanddistributionoforalmucosaldiseasesinHunanarea.Methods:TheinformationofthepatientswithoralmucosaldiseasetreatedinthesecondXiangyaHospitaloftheCentralSouthUnivercityfromJanuary1,2017toDecember31,2017wascollected,thedistributionofsex,ageanddiseasetypewereanalyzed,andcomparedwiththoseof1659casesreported4yearsago.Results:Therewere39typesoforalmucosaldiseasesinthe3504cases,thetop6diseaseswereoralsubmucousfibrosis(OSF24.77%),recurrentaphthousulcer(RAU22.66%),burningmonthsyndrome(BMS16.10%),orallichenplanus(OLP9.81%),oralleukoplakia(5.88%)andtraumaticulcersrespectively(3.85%).Comparedwiththedataof4yearsago,thenumberofpatientswithoralmucosaldiseaseincreasedby111.21%,andthediseasecompositionoforalsubmucousfibrosisrosefromthetop3rd(17%)tothe1st(24.77%).Conclusion:Thenumberofpatientswithoralmucosaldiseaseincreaseddramatically,andthenumberofpatientswithoralsubmucousfibrosisincreasessignificantly.【Keywords】 Oralmucosaldisease;Diseasecomponentratio;Oralsubmucousfibrosis中图分类号:R781.5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1-3733.2020.03.021 近年来,由于咀嚼槟榔的习惯在湖南地区日益流行,OSF等口腔黏膜疾病发病率提高,我院接诊口腔黏膜病患者数逐年增加,但各病种数增长幅度不同,故病种构成比可能发生改变。
口腔病例报告

THANKS
感谢观看
者自述一周前曾食用过热食物。
B A 主诉
口腔疼痛、吞咽困难一周
C
D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
体征
口腔黏膜红肿,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
02
诊断过程
初步检查
患者主诉
患者自述口腔疼痛、吞咽困 难。
观察症状
口腔黏膜红肿、溃疡,伴有 出血点。
询问病史
患者近期有发热、咳嗽等症 状,曾服用抗生素和退烧药 。
长期吸烟和饮酒会降低口腔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为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鉴别诊断
与牙髓炎相鉴别
牙髓炎主要表现为牙齿疼痛,牙周炎主要表 现为牙龈红肿、出血。
与口腔癌相鉴别
口腔癌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肿块、疼 痛等症状,牙周炎一般无此症状。
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相鉴别
制定方案
02
03
治疗方案调整
根据诊断结果,医生制定合适的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 治疗、物理治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根据患者的 反应和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 方案。
治疗步骤
术前准备
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如血液检查、心电图等, 确保手术安全。
手术过程
医生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手术,如拔牙、牙周治疗等。
04
病例分析
病因分析
01
患者因长期吸烟、饮酒,导致口腔环境恶化,引发 牙周炎。
02
患者饮食习惯不良,偏爱高糖、高油脂食物,加重 牙周炎的发展。
03
患者口腔卫生习惯差,未能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 洁。
病理生理机制
牙周炎是由于牙周组织受到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牙龈萎缩、牙 槽骨吸收,最终导致牙齿松动和脱落。
口腔内科学病例分析

口腔内科学病例分析口腔内科是一门研究口腔疾病的学科,包括口腔黏膜疾病、牙齿疾病、颌面部疼痛等。
本文将分析一个口腔内科的病例,从病史、检查、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
病例患者是一名35岁的女性,主诉左下颌牙齿疼痛伴有腮腺肿胀已经一周。
患者没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之前没有类似的疼痛经历。
根据病史,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这可能是一种急性腮腺炎引起的症状。
在体格检查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患者左下颌腮腺区肿胀,压痛明显。
口腔内检查中,可以观察到左下颌腮腺口出血,颌下淋巴结无明显异常。
进一步询问患者,未发现有任何潜在的致病因素,如病毒感染、唾液分泌不畅或口腔卫生差等。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初步诊断这是急性腮腺炎。
急性腮腺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腮腺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
常见的病原体是腮腺炎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引起感染。
症状包括腮腺肿胀、腮腺疼痛、咀嚼困难等。
针对这个病例,我们需要考虑一些治疗方案。
首先,我们应该建议患者休息,并避免咀嚼困难的食物,以减轻疼痛。
其次,可以建议患者多喝水,保持口腔湿润,促进病毒的排出。
防止交叉感染,可以嘱患者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和毛巾,并嘱咐患者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如果疼痛较重,可以给予非处方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但要遵循剂量和用药时长的建议。
对于这种急性腮腺炎病例,预后通常良好,大多数患者在几天到一周内会自愈。
然而,我们还是需要告知患者密切关注症状的变化。
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伴随有高热、出血、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本文对口腔内科的病例进行了分析。
通过病史、检查、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初步诊断患者为急性腮腺炎,并给予了相应的治疗建议。
这个病例对于了解口腔内科疾病的病程和治疗非常有帮助。
口腔常见病的识别和诊治实验报告

题目:口腔常见病的识别和诊治实验报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口腔常见病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之一。
口腔是人体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入口,也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之一。
口腔常见病的识别和诊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口腔常见病的识别、诊治实验报告以及日常护理等方面展开介绍,希望能为读者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一、口腔常见病的识别1.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上的溃疡性病变,常见于口腔黏膜表面,病变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较整齐,溃疡面较平坦。
溃疡通常伴有疼痛感,严重影响口腔功能和饮食,给患者带来不适感。
2. 牙龈出血牙龈出血是指牙龈在刷牙、吃硬食物或化脓性炎症时因炎症而出现的出血现象。
牙龈出血可能是由于口腔卫生不佳导致的牙龈炎症,也可能是因为牙周炎等疾病导致的。
3. 龋齿龋齿是口腔常见病中的一种,是由于牙齿表面的釉质受到酸性物质的腐蚀而引起的。
龋齿会导致牙齿疼痛、牙齿变色、牙齿表面凹陷等症状,严重影响口腔健康。
二、口腔常见病的诊治实验报告1. 病例分析我们在实验中选取了一名患有口腔溃疡的患者进行观察和诊治。
患者口腔溃疡面积较大,伴有明显的疼痛感。
经过口腔拍片和检查,发现溃疡部位没有其他病变,初步诊断为单纯口腔溃疡。
2. 治疗方案针对口腔溃疡患者的治疗方案,我们首先进行了口腔溃疡面部位的局部消炎处理,然后配合口腔溃疡药物进行局部涂抹。
患者在3天后出现明显好转现象,疼痛感减轻,溃疡面开始愈合。
3. 随访观察我们对患者进行了长期的随访观察,发现口腔溃疡痊愈后并未再次发作。
通过实验报告的诊治实验,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口腔溃疡治疗方案,为口腔溃疡的诊治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法。
三、口腔常见病的日常护理1. 定期口腔护理定期口腔护理是预防口腔常见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每天早晚刷牙并使用牙线、漱口水等工具进行口腔清洁,能减少牙菌斑和牙结石的产生,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
2. 饮食调理均衡饮食有助于口腔健康。
减少甜食和饮料的摄入,多食用富含钙、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助于口腔健康的维护。
口腔执业医生病例分析

试题 1 答案患者,男,8 岁主诉:上前牙被门把手撞伤 1 天(母代诉)。
检查:上唇轻度肿胀,1|1冠完整,松(Io),叩(++),X 线片示根尖1/3根折线。
余未见异常。
答案1)诊断:1|1 根折2)诊断依据:外伤史;X 线片示根尖1/3 根折线。
3)治疗:固定1|1,范围321|123;定期复查,监测牙髓活力状态。
试题 1 答案患者,男,59 岁。
主诉:左颊部白色斑块 1 个月。
现病史:于 1 个月前发现左颊部有白色斑块,无任何自觉症状。
检查:左颊部粘膜咬合线处有一1.0cm×0.5cm 的长方形病损,呈灰白色,略高于粘膜面,触诊病损粘膜较硬。
组织病理检查:上皮单纯增生。
答案1)诊断:白斑(均质型)2)诊断依据:①无明确发病原因。
②口腔粘膜单发的白色斑块。
③组织病理所见证实。
3)鉴别诊断:①口腔白色角化病:一般有明显的局部刺激因素;损害基底部柔软,致病因素去除后,损害常在 2 周内消失。
②白色水肿:一般无自觉症状,发生于双颊咬合线附近。
呈半透明或乳白色薄膜,牵拉时变浅,扪之柔软。
4)治疗:①切除局限病损。
②定期追踪复查。
试题 1 答案患者,男,23 岁主诉:右下后牙胀痛 3 天,伴张口受限 1 天。
现病史: 3 天前患者自觉右下后牙胀痛,后渐有咀嚼及吞咽时疼痛加重等症状,1天前出现张口受限,无冷热刺激痛及牙齿浮出感。
检查:双侧面部对称,右面部嚼肌区无红肿热痛,张口度一指。
8| 近中阻生,周围软组织及牙龈发红,水肿明显,龈瓣边缘糜烂,触痛明显,龈瓣内有脓溢出。
答案1)诊断:8| 智齿冠周炎。
2)诊断依据:右下后牙区肿痛 3 天,右下智齿近中阻生,冠周牙龈红肿、溢脓,开口受限。
3)鉴别诊断:右下磨牙后区或颌骨中枢恶性肿瘤继发感染:该患者无肿瘤特征表现,病史有较长的牙痛史,抗生素治疗有效。
4)治疗:局部冲洗上药,消炎后择期拔除8| 。
试题 1 答案患者,女,36 岁。
主诉:右上后牙自发性疼痛 1 天。
口腔黏膜病例分析

2、诊断依据
(1)急性发作,发病多见于青少年。
(2)有口腔唇红部的糜烂伴血痂及颊黏膜大面积糜烂性损害。
(3)皮肤:皮肤多部位红斑性损害,并有典型的“虹膜’’或“靶状”红斑,痒感明显。
(4)眼部:双眼球结膜红斑样损害。
【病案5】
患者,女,16岁。舌背水疱破裂后疼痛3天。一年前有类似发作史,发病部位固定于舌背。两次发病前均因感冒而口服复方SMZ。检查见舌背2×2.5cm2糜烂面
1)发病急,发病前有用药史,服用药物与发病时间有因果关系,符合药物过敏 性口炎的特点。
3鉴别诊断:
(1)口炎型口疮(疱疹样口疮)①发病多见于成人。②病程反复.不经过疱疹期.全身
反应轻。③损害仅限于口腔内角化程度轻差的粘膜,无皮肤损害。④病损表现为口内粘膜散在分布多个小溃疡,有自限性。
(2)三叉神经带状疱疹
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中年以后较多见。②口腔黏膜任何部位,颌面、胸'腰、腰背皮肤均可发病。③水疱较大,疱疹聚集成簇,沿三叉神经分支排列成带状,损害不超过中线。④疱疹和疱破后形成的溃疡疼痛剧烈,老人更明显,有时病愈后,有顽固的疱疹后神经痛。⑤病程一般为2—3周,愈后很少复发.甚至可终生免疫。
4进一步检查组织病理检查非特异性炎症。
5治疗 治疗原则同口炎型口疮。若溃疡大而深,长期不愈合,疼痛明显。用皮质激素局部封闭;2.5%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0.5-1.0ml,加1%普鲁卡因0.5-1.0ml,以浸润方式注射于溃疡下方,可促进溃疡愈合。根据免疫功能测定情况酌情选择免疫增强剂或抑制剂。
第七节、病例分析
【病案1】
患者,女.1岁半。
主诉:(母亲代诉)患儿啼哭,拒食,发热2 d。
口腔内科典型病例分析报告

口腔内科典型病例分析病例1患者,男,17岁,学生。
刷牙时牙龈出血2年。
2年前开始患者每日刷牙时发生牙龈少量出血,未曾治疗。
近一年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出血症状加重,并且牙龈肿胀明显,故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无全身慢性系统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无特殊嗜好,每日刷牙两次。
家族史:家人身体健康,无类似疾病。
口腔检查:口腔中戴有固定矫治器,软垢(+),上下前牙牙龈色鲜红,水肿光亮,牙龈乳头成球状突起,肿胀增生,覆盖部分牙冠,探诊出血,探诊龈沟深度4mm,未探及附着丧失。
辅助检查:血象检查无异常,X线片显示牙槽嵴顶无吸收。
诊断:青春期龈炎诊断依据:1.青春期男性患者2.牙龈炎症程度与局部刺激物程度不成正比3.牙龈乳头球状增生4.X线片正常。
治疗:1.口腔卫生宣教2.进行牙周基础治疗3.定期复查复治4.手术治疗病例2患者男 42岁主诉:牙龈出血牙齿松动两年余。
病史:两年来,牙龈经常出血,咬东西无力,下前牙松动,偶有牙床肿胀,流脓,经口服“消炎药”后症状缓解。
近两周来,后牙遇冷热痛。
无自发痛、夜间痛。
否认全身疾病及家族史。
检查:全口牙龈红肿,点彩消失,龈乳头退缩,质软。
牙石(+++),牙周袋3〜4mm,探诊出血,可探及龈下牙石,附着丧失3〜5mm。
下前牙松动II度。
X线片显示:全口牙槽骨水平吸收H度,牙周膜间隙增宽,个别牙的骨硬板消失。
诊断:广泛型中度慢性牙周炎牙龈退缩伴牙本质过敏诊断依据:牙龈出血牙齿松动,下前牙松动,牙床肿胀,流脓,后牙遇冷热痛,全口牙龈红肿,点彩消失,龈乳头退缩,质软,牙石(+++),牙周袋3〜4mm,探诊出血,可探及龈下牙石,附着丧失3〜5mm,下前牙松动II度。
X线片显示:全口牙槽骨水平吸收I度,牙周膜间隙增宽,个别牙的骨硬板消失治疗方案1全口龈上洁治2全口龈下刮治3药物治疗4下前牙松牙固定5定期复查6口腔卫生宣教病例3患者,男,56岁主诉:左下后牙自发痛、持续性胀痛一天。
病史:前一天晚餐时牙齿无异常,后半夜突然感到左下后牙自发性持续胀痛,但仍可入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黏膜病例分析第七节、病例分析【病案1】患者,女.1岁半。
主诉:(母亲代诉)患儿啼哭,拒食,发热2 d。
现病史:2 d前患儿发热,烦躁不安,夜间啼哭。
昨天拒食.流涎增多。
今晨发现患儿口内黏膜及口唇部有小水疱。
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
体温38.2℃。
口唇黏膜、舌、牙龈广泛充血水肿,有成簇透明的小水疱.部分水疱破溃形成浅表小溃疡;直径1—2 mm,部分溃疡融合成较大表浅形态不规则的浅表溃疡。
上唇肿胀明显,在唇红与口周皮肤可见成簇小水疱,井可见疱破渗出液形成黄色痂皮。
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取疱疹基底物直接涂片可见病毒损伤细胞(气球状变性、细胞水肿、多核巨细胞、核内包涵体)。
病毒分离和培养,确诊为单纯疹疱。
血清学试验,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抗体效价明显增高。
l诊断:疱疹性龈口炎(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2诊断依据:(1)发病常见于6岁以下儿童.6个月至2岁儿童更多见。
(2)急性发作.全身反应重。
(3)病损表现为口腔黏膜广泛充血水肿.充血黏膜上出现成簇小疱疹,不久破溃形成小的浅表溃疡,小溃疡融合形成大而不规则溃疡。
(4)疼痛明显,尤其进食时,表现为患儿拒食,同时流涎增多。
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
(5)同时伴有口周皮肤损害:成簇小水疱、渗出、结痂。
3鉴别诊断:(1)口炎型口疮(疱疹样口疮)①发病多见于成人。
②病程反复.不经过疱疹期.全身反应轻。
③损害仅限于口腔内角化程度轻差的粘膜,无皮肤损害。
④病损表现为口内粘膜散在分布多个小溃疡,有自限性。
(2)三叉神经带状疱疹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中年以后较多见。
②口腔黏膜任何部位,颌面、胸'腰、腰背皮肤均可发病。
③水疱较大,疱疹聚集成簇,沿三叉神经分支排列成带状,损害不超过中线。
④疱疹和疱破后形成的溃疡疼痛剧烈,老人更明显,有时病愈后,有顽固的疱疹后神经痛。
⑤病程一般为2—3周,愈后很少复发.甚至可终生免疫。
(3)手一足一口病①发病者多为3岁以下儿童。
⑦夏秋季节发病多见,有疾病流行史。
③有前驱症状:低热、困倦和局部淋巴结肿大。
④皮损为手掌、足底、手背、足背、踝关节及臀部皮肤出现散在的针尖至粟粒大小的斑疹、丘疹和小水疱,数量不等。
斑疹周围有红晕,中央为小水疱,皮肤水疱数日后干燥结痂。
⑤口腔黏膜均可发生疱损.疱粟粒大小.聚集或散在分布,迅速破溃形成溃疡。
⑥全口牙龈无红肿。
⑦病程一般5~10 d。
(4)疱疹性咽喉炎①儿童以l~4岁发病者居多,夏末秋初流行..②患儿突然高烧38~40 0c,持续2—4 d,伴食欲不振、咽痛及吞咽困难。
③病损分布只限于口腔后面如软腭、悬雍垂、扁桃体处。
④表现为丛集成簇的小疱疹,很快破溃形成小溃疡。
整个口咽黏膜呈充血状,唇部不受累。
⑤病程约7 d.痊愈后几乎不复发。
(5)多形渗出性红斑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少年多见。
②多急性发作.春秋季多见。
③常见诱发困素:感染、药物、食物、日光等。
④口腔黏膜损害:口唇为其好发部位.表现为糜烂伴大量血痂.颊、舌、腭等处也可累及.表现为充血水肿、红斑、水疱、大面积糜烂。
口臭明显,流涎.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剧烈。
③皮损呈多形性。
主要分布于颜面和四肢,呈对称性,损害有红斑、水疱、丘疹、糜烂和结痂。
典型损害为靶形红斑(虹膜状红斑)。
4、治疗(1)全身支持疗法及抗病毒治疗,使用干扰素、聚肌胞、无环鸟甙、病毒唑等药物。
(2)口腔局部使用消炎、止痛、促进愈合的药物:1%普鲁卡因含漱.2%四环素液或3%硼砂液含漱,锡类散、养阴生肌散外用。
(3)唇红及唇周皮损可用激光局部照射,外涂疱疹净或金霉素软膏。
(4)中医中药,使用口炎冲剂和清热解毒液口服等。
【病案2】患者,男,3个月。
主诉(母亲代诉)患儿口内起白点、斑片3 d。
现病史l周前患儿感冒、发热、哭闹不安。
服抗感冒药后,症状有所好转。
3 d 前.发现口腔内有散在白色小点,渐增多呈片状。
患儿烦躁,拒食。
检查口内双侧颊黏膜,舌腹充血,上有凝乳状白色斑点,针尖大小。
同时颊、唇区域呈形状不规则的白色斑片,用棉签用力拭擦,白色斑片可脱落,遗留溢血的剖面。
实验室检查取白色斑片涂片镜检可见大量假菌丝、芽孢。
培养:培养基上形成厚壁孢子。
l诊断急性假膜型念珠菌性口炎(雪口病)。
2诊断依据(1)发病多见于婴幼儿。
(2)起病急,充血的口腔黏膜上出现色白如雪、针尖大小的斑点,融合成块如奶酪的白色斑片,蔓延可遍及整个口腔,状如铺雪,故名雪口病。
(3)斑片与其下面黏膜附着较紧.用力可擦掉.露出其下滥血创面。
(4)患儿哭闹不食。
(5)假膜涂片可见假菌丝或芽孢,培养可确诊。
3.鉴别诊断(1)白喉①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全身感染性疾病。
②起病缓慢,轻度或中度发热。
③全身中毒症状明冠,尤其是心肌损害和周围神经麻痹;局部淋巴结肿大。
④局部病损主要为灰白色假膜覆盖于扁桃体上,界限清楚。
⑤涂片镜检和培养可见病原菌。
(2)球菌性口炎①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感染引起。
②口内病损为致密而光滑的假膜.呈灰白或黄褐色。
③直接涂片镜检可见大量球菌.细菌培养可确定主要病原菌。
4.治疗(1)局部弱碱性液含漱或涂布:2%~4%NaHC03溶液;0.05%龙胆紫水溶液。
(2)局部含化或涂擦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5万-10万u/ml水混悬液涂擦患处.或50u含化,每日3-4次。
克霉唑0.25g,含化等。
(3)患儿奶具和餐具应煮沸消毒,并置弱碱性液中浸泡。
(4)哺乳前后母亲应用弱碱性液清洗乳头。
【病案3】患者,男,20岁,学生。
主诉皮肤红斑,口腔溃烂10 d。
现病史lO d前,皮肤(手背、双上肢、背部、下肢)出现红斑,中央有高起水疱,剧痒,搔抓即破。
5 d前口腔内溃烂,眼红,外阴部刺痛感。
在外院就诊按“荨麻疹”、“口腔炎”、“结膜炎”给“吗啉呱”、中药(配伍不详) 口服。
各部位病变痒感明显,口腔伴刺痛。
于发病前1个月左右患“细菌性痢疾”,口服“磺胺嘧啶”l周,“痢特灵”2次,于半月前又服“磺胺嘧啶”2次。
检查口腔:左颊黏膜大面积糜烂,下唇黏膜呈片状溃烂,唇红缘以外有黑色于痂。
眼:双眼球结膜外侧充血明显,略呈红斑样改变。
外阴:右侧大阴唇内侧黏膜充血性红斑,中心有小水疱;右侧小阴唇有一溃疡.周围充血,表面有黄色假膜。
皮肤:双上肢、手背、背部、下肢、面颊部、颈部皮肤有多发性红斑,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面积为lmm×l mm~3 cm ×5 cm.中心区有粟粒大小透明小水疱,类似“虹膜”或“靶环”。
1、诊断重型多形渗出性红斑(重型多形性红斑)。
2、诊断依据(1)急性发作,发病多见于青少年。
(2)有口腔唇红部的糜烂伴血痂及颊黏膜大面积糜烂性损害。
(3)皮肤:皮肤多部位红斑性损害,并有典型的“虹膜’’或“靶状”红斑,痒感明显。
(4)眼部:双眼球结膜红斑样损害。
(5)外阴:右侧大阴唇有典型的红斑样损害,右侧小阴唇溃疡性损害。
3、鉴别诊断(1)药物性口炎①有明显的药物应用史。
②发病突然,通常在用药后24~48 h 后发病。
③口腔黏膜损害为肿胀、糜烂,唇部也可发生糜烂、结痴。
但少有厚血痂。
④皮损为多形性损害,但无虹膜状损害。
(2)天疱疮①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②病情逐渐发展呈慢性经过。
③皮损以躯干部多见,表现为外观正常的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薄壁松弛水疱。
易破,尼氏征(+)。
④口腔病损为圆形大疱,单个或广泛发生,大小不等,易破露出鲜红糜烂面,边缘扩展现象(十)。
⑤无自限性.预后不佳。
(3)类天疱疮①皮肤反复形成大疱,较丰满,疱壁厚,不易破裂,不向周围扩展,易愈合。
②口腔损害为口腔内水疱.破裂后形成红色剥脱面.不向四周扩大。
③尼氏征(一)。
④组织病理为上皮下疱,无棘层松解。
(4) 白塞病①皮损为结节性红斑,针刺可出现脓疱或丘疹,面部反复出现毛囊炎或痤疮。
②口腔损害为口腔内散在的浅小溃疡或深大溃疡。
③眼部损害为虹膜睫状体炎或结膜炎、脉络膜炎。
④生殖器及肛周为单个或多个溃疡或糜烂。
⑤多伴有发热不适、关节疼痛,免疫功能榆查多有异常。
⑥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4进一步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细胞内水肿,表皮下疱,血管多伴红细胞渗出,淋巴细胞浸润。
5、治疗(1)祛除可疑的致病因素。
(2)全身支持疗法,补充维生素,补液,给予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饮食。
(3)全身用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息斯敏、苯海拉明。
重症者全身用皮质激素。
(4)口腔局部使用消炎、止痛、促进愈合的药物。
(5)皮肤保持干燥,防止感染,可用5%炉甘石洗剂;大水疱抽吸疱液,糜烂渗出时,应湿敷创面。
(6)眼部损害用生理盐水清洗,外涂四环素、泼尼松软膏或硼酸软膏。
(7)局部或全身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病案4】患者,男,37岁,工程师。
主诉口腔反复溃疡20年。
现病史20年来口腔反复发生溃疡。
近4年来,溃疡面积增大,糜烂增深.愈合后留瘢痕。
愈合时间一般需1—2个月。
曾用多种抗生素、维生素和中药,疗效不佳。
3 d前左颊部出现一深大溃疡,局部肿胀,疼痛剧烈。
检查左颊黏膜上有一较大的深溃疡.约1 .5cm×2cm,中央凹陷,周边部隆起呈瓣状,色紫红,溃疡表面有黄白色假膜覆盖,溃疡周围组织充血明显,触诊基底部较硬。
下唇内侧、舌中央有白色瘢痕。
悬雍垂有组织缺损,呈弯月状凹陷,并可见瘢痕。
区域淋巴结肿大。
l诊断重型(大型)口疮(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或腺周口疮)。
2诊断依据(1)口腔长期反复发生溃疡。
(2)溃疡位置不定。
(3)溃疡深大,愈合后遗留组织缺损、瘢痕。
3鉴别诊断(1)癌性溃疡①发病多见于老年人。
②溃疡呈“火山口”状.边缘隆起,基底硬结、增生。
③早期无痛,后期疼痛渐加重。
④无复发史,病程无自限性。
⑤组织活检可见癌细胞。
(2)结核性溃疡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中青年多见。
②常伴有肺结核体征,如咳嗽、咯痰、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等。
③溃疡较浅,边缘有侧凹,呈鼠啮状,底部有肉芽组织及坏死物质。
④溃疡早期即有明显自发痛。
⑤活检可见结核性肉芽肿、缺血性坏死、郎罕细胞。
(3)坏死性涎腺化生①发病部位主要见于硬腭或软硬腭交界处.其他有黏液腺或浆液腺的部位也可发生。
②好发于男性。
③初起时为一隆起的肿块.以后形成溃疡。
④溃疡较大,深及骨面.圆形或不规则,界清,表面有肉芽组织,边缘充血。
⑤组织活检可见邻近梗死区的小涎腺导管和腺泡广泛的鳞状化生。
4进一步检查组织病理检查非特异性炎症。
5治疗治疗原则同口炎型口疮。
若溃疡大而深,长期不愈合,疼痛明显。
用皮质激素局部封闭;2.5%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0.5-1.0ml,加1%普鲁卡因0.5-1.0ml,以浸润方式注射于溃疡下方,可促进溃疡愈合。
根据免疫功能测定情况酌情选择免疫增强剂或抑制剂。
【病案5】患者,女,16岁。
舌背水疱破裂后疼痛3天。
一年前有类似发作史,发病部位固定于舌背。
两次发病前均因感冒而口服复方SM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