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背包旅游存在的安全问题的探讨
当今中国背包旅游存在的安全问题的探讨

摘要:近年来背包旅游在国内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背包旅游已经不是少数爱寻求刺激的人士的专属旅游,它已经越来越向大众方向发展。
然而背包旅游背包旅游中的安全问题应引起有关政府部门及个人的高度关注。
以下将介绍背包旅游中安全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预防和处理背包旅游安全事故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背包旅游;安全问题;防范措施一.是背包旅游的概念“背包旅游”(backpacker tourism)在20世纪90年代才作为学术专业用语逐渐固定下来。
从构词上看,它是以从事这一旅游活动的主体——背包客(backpacker)为核心来命名的概念术语。
因此对背包旅游的界定,取决于对背包旅游者概念的廓清。
背包旅游者是以其随身高过头顶的大背包为标志区别于其他旅游者的。
背包旅游是一种强调自由与流动性特征的旅行方式:大背包作为行李装备,比传统的手提箱更有力地支撑着旅行者四处游走的活动。
二.国内背包旅游发展现状背包旅行方式是在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后出现的,而现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背包旅游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温室。
如今,国内背包旅游的蓬勃发展是事实,但目前专门针对背包旅游的统计资料普遍缺乏,国内的大规模调查亟待进行。
虽然中国自助旅游和背包旅游市场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很难用量化指标来描述,但可以肯定他们正在快速增长。
散客市场占据着国内旅游市场的极大份额,参团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的比重不足10%,也就是自助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的占有率大于90%。
从现有国内自助旅游发展的这种趋势推演,国内背包旅游者不仅数目庞大,而且潜力巨大。
但是背包旅游者的安全敏感度较低,有多从事探险类旅游活动,且往往深入无人或少人的区域,所以其旅游突发意外事件的比例比其他类型的旅游者较高。
国内探险事故的日益增多也迫切呼吁背包旅游相应的安全保障体系的设立。
三.中国背包旅游现今发展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一)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导致背包旅游者最终发生伤亡的因素复杂多样,包括旅游者个人素质、出行任务的安排、使用设备、野外环境及社会和组织环境等,这些自然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并贯穿于旅游过程的始终。
乡村旅游背包客安全保护知识

乡村旅游背包客安全保护知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
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备受青睐。
然而,乡村旅游背包客安全问题却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为此,本文将针对乡村旅游背包客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安全保护知识,以帮助背包客更好地保护自己。
一、乡村旅游背包客安全问题1. 人身安全问题乡村旅游背包客往往需要前往一些偏远、较为荒僻的地区进行旅游,由此也引发了很多的人身安全问题。
比如,一些背包客在集市购买赝品或者与当地居民产生纠纷,被人围攻、被盗等等。
2. 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很多乡村地区的餐饮水平不高、产地没有检疫,所以常常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问题。
比如,有些食品可能会被添加有害物质,存在卫生问题,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等。
3. 交通问题乡村旅游往往需要频繁地进行交通转换,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
比如,旅游路线中存在危险路段,交通工具中的安全设施不完善等。
二、乡村旅游背包客安全保护知识在乡村旅游时,保护自己的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乡村旅游背包客需要注意的安全保护知识。
1. 提前了解旅游地点情况在旅游之前,可以通过网上查询、翻阅相关书籍等方式预先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情况,比如旅游路线、旅游方式等等,并确认一些重要信息,如联系方式、旅游保险等。
2. 带上合适的装备和药品在乡村旅游时,一定要带上适合的装备,比如合适的鞋子、防晒霜等。
同时,可以准备一些基础药品、常用药品等,以备不时之需。
3. 不要独自行动在乡村旅游时,尽可能避免独自行动。
如果必须要独自行动,应该提前做好计划,并告知别人旅行计划。
4. 保持良好的沟通在乡村旅游中,与陌生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沟通中,要注重礼节、不要言语过激。
5. 注意饮食安全在乡村地区旅行时,要注意饮食安全。
可以选择一些信誉较好的餐厅,避免在路边摊或者未经检疫的商铺购买食品。
6. 注意卫生问题在乡村地区旅行时,卫生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
旅游业中的安全问题与保障措施

旅游业中的安全问题与保障措施引言旅游作为一种愉悦身心的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其中。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涉及安全问题的挑战。
为了确保旅游者能够享受到安全和愉快的旅行体验,必须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
本文将探讨旅游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事故防范与应急措施1. 交通事故由于交通工具是旅游伴侣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交通事故是常见且重要的安全问题。
为了预防交通事故,应该加强对司机和导游等从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确保他们具备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
此外,改善道路设施、提升车辆维护水平以及完善紧急情况应对预案也是减少交通事故风险的关键。
2.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山火等可能威胁到旅游者生命安全。
在选择目的地时,旅游者应了解该地的气候和自然灾害风险,并遵守当地的预防措施。
同时,旅游企业也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预警信息。
此外,在遇到这些灾害时,游客和旅游工作人员应具备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和知识。
二、旅游场所安全1. 酒店安全入住酒店是旅行中最常见的环节之一。
为了确保住宿安全,酒店需要配备消防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制定明确的安全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提供有效培训以提高员工意识和反应能力。
此外,监控系统、电子门锁以及安全出口指示牌等设施都是增加酒店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2. 景区安全景区是吸引游客的热门目的地之一,其安全问题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景区管理方应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体系,包括设置导览牌、引导标识和警示牌;保证消防设施运行正常;组织专业团队巡视,并及时处理发现的安全隐患。
此外,旅游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遵守景区规定,并且不轻易脱离导游或讲解员的陪同。
三、人身安全保障1. 导游服务导游作为旅行中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指导和照顾团队成员的重要责任。
为了确保导游服务质量和旅行安全,需要进行资质认证并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和服务评价机制;加强与当地公安部门的合作,及时掌握安全信息。
国内外背包旅游安全研究述评和启示

行活动参与性强 、与其他旅行者பைடு நூலகம்系密切等五大
特征Ⅲ,其实质是 “ 经济型 自助旅行者 ”。背包 旅游者是强调深度体验的 自助旅行者 ,他们在旅 程 中往往会从事带有探险 『质的活动 ,因而有时 生 又被称为 “ 探险旅游者 ” 、 “ 生态旅游者 ”或
ds n t e e s f a k a k n a e dc n e t n lr v l o s u t t e e es yo u yn e a k ak n ae s e T ea to s rc it ci n s o c p c i gt v l o v n i a t e c n t cs h c si f td igt c p c igs f i u . h uh r t e i v b r n a o a r n t s h b y t s a
[ 中图分类号 ]F 9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5 9( 0 2) 1 0 50 0 36 3 2 1 0 — 2 —7 0
Lie a ur viw n Ba kpa k ngTo im a e y S u i sa t m pl a i n t r t eRe e o c c i urs S f t t d e nd IsI i to s c
“ 另类旅 游者”等拉,在 国内他们往往被俗称为 J
一
、
引 言
“ 驴友 ”,一缘为 “ 旅友”的谐音 ,二暗指他们 具有驴子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体力 。 背包旅游如今在中国已经不再是少数 “ 勇敢
者 ”们 的游 戏 ,随 着经 济 、社会 、文 化 、体育 等
背包旅游是赳异于传统大众旅游的活动 ,它 具有旅行时间长 、预算节约 、行程极具弹性 、旅
旅游行业的安全问题与加强对策 (3)

旅游行业的安全问题与加强对策一、引言近年来,旅游行业蓬勃发展,成为许多人追求休闲和观光的首选。
然而,在旅游过程中,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旅游行业面临的安全问题,并提出加强对策以保证游客的安全。
二、旅游行业的安全问题1. 交通事故在旅途中,特别是长途跋涉或使用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时,交通事故是一个常见但危险的风险。
不合理的驾驶习惯、车辆维护不当以及恶劣天气都有可能导致交通事故。
2. 感染疾病随着国际旅游的普及,传染性疾病也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地区和气候潮湿的地方,如亚洲和非洲一些发展中国家,接种疫苗和采取预防措施变得至关重要。
3. 被盗贼抢劫旅客经常携带现金、手机、相机等贵重物品,使得他们成为盗贼的目标。
特别是在游览热门景点或行李未加锁的情况下,被盗贼抢劫的风险就更高。
4. 自然灾害许多旅游目的地正面临着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和洪水等。
这些自然灾害可能迅速发生,给周围居民和游客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当地气象条件和获取相关紧急信息非常重要。
三、加强旅游行业安全措施的对策1. 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提高司机培训水平和车辆维护标准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概率。
此外,政府应该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来打击交通违章行为,并且增设交通警察以确保道路秩序。
2. 提供疾病预防教育旅游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关于疫苗接种和卫生保健知识的指南来帮助游客预防感染疾病。
同时,在旅游目的地建立卫生检疫站点,并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合作,分享相关疾病信息。
3. 加强安保措施旅游景点和酒店应加强安保措施,增设监控设备以及人员巡逻。
为游客提供可靠的保险服务,并提供警察报案处方以便旅客报案。
4. 提高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能力旅游目的地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改善自然灾害的预警系统,并组织培训旅游从业者和当地居民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紧急情况下,制定明确的撤离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四、结论为了确保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顾客满意度,必须认真对待旅游行业面临的安全问题。
背包旅游安全问题浅析(标准版)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背包旅游安全问题浅析(标准版)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accidents.背包旅游安全问题浅析(标准版)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分析,在这六大旅游热点城市中,旅华游客认为桂林旅游是基本安全,昆明旅游最安全,上海次之,西安,北京,广州旅游安全感知度依次递降。
旅游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外部性上具有空间上的异地性、时间上的暂时性和运行过程中的综合性特点。
因此,旅游活动受诸多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旅游安全问题的产生。
从旅游业的运行和旅游活动的特点来看,旅游安全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方面的安全;从旅游安全产生的根源上来看,主要是战争、恐怖主义、政治、犯罪等社会性的安全问题和地震、洪水、火山、海啸等自然性的安全问题。
所以这些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旅游安全,而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旅游者对该旅游目的地旅游安全程度的认知。
因此,旅游目的地要提高自己在游客心中的旅游安全度的认知,必须在所有旅游业相关方面进行完善和提高。
随着世界范围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旅游安全就是要为旅游者提供人身、财产、心理、名誉等各方面的安全保障,它是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安全是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石,它关系到旅游者体验的好坏和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说,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
现代背包旅游者的概念是从20世纪70年代人文科学的学科视角提出的,一般而言,主要是指这样一些旅游者:偏爱廉价膳宿设施,重视与他人交流,有一份独立制定的、有弹性的旅行计划,旅行时间较长,喜欢非正式的、参与性较强的假日活动。
旅游业中的安全隐患与解决方案

旅游业中的安全隐患与解决方案一、引言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中,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各类旅游活动虽然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却也面临着各种安全隐患。
本文将围绕旅游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保证旅游者的安全。
二、一些常见的旅游安全隐患1. 交通事故风险在旅行过程中,交通工具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不可避免地会有交通事故带来的伤亡风险存在。
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或交通基础设施较差的地方,交通事故发生率更高。
2. 游客拥挤和失踪现象旅游景点通常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参观,特别是在节假日或长假期间。
人流拥堵可能导致踩踏事件和其他意外事故发生,给游客带来危险。
同时,在人群密集场合有部分游客可能会迷路或者走散,容易失去联系。
3. 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以及突发事件如恐怖袭击、暴力事件等,无论何时都有可能在旅游目的地发生。
这些突发情况对游客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4. 酒店和住宿地点的安全问题酒店和旅行住宿设施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例如,火灾风险、建筑结构脆弱性等问题可能导致游客受伤或身陷危险之中。
三、解决方案1.加强景区交通安全管理旅游景区应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措施,优化道路规划,并完善交通信号系统。
增加警力巡逻,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在景区内设置指示牌和标志牌,提供清晰明了的交通指引给游客们。
2. 加强紧急救援体系建设针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旅游业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紧急救援体系。
开展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建立蔚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旅游救援队伍,即时响应各类紧急情况,确保游客安全。
3. 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对旅游景区及住宿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同时,对违规经营和运营的机构进行处罚并予以曝光,加强监督管理。
4. 加强游客自身安全意识游客在选择旅行目的地之前应仔细研究,并选择有良好口碑和声誉的旅行社和景点。
为何户外背包会让你健康受损

专家提醒:重量不超3公斤每 10分钟换次肩28岁的何女士不久前加入了“驴友一族”,五一期间参加了“驴友”组织的“探险之旅”,行程两天20多公里,且多为山路,宿营野外。
他们人人身上都背着一个大背囊,除衣物、食品、洗刷用品外,还带上户外旅行所需睡袋、帐篷、防潮垫、炉具等,总重量达10多公斤。
何女士回来后肩膀酸痛得无法入睡,到县人民医院看门诊时,被诊断为肌肉劳损。
近年来,我县驴友团队进一步壮大,背起背包外出旅行的驴友也越来越多。
但归来后,总有些人会肩部酸痛。
县人民医院骨科医师钟建荣分析,这和旅行时背的包有关。
连续负重旅行,过重的背包超过了肌肉的承受力,很容易造成肌肉损伤。
不仅如此,生活中经常过重背包,尤其是单肩包,不仅会造成肩部肌肉疲劳损伤、高低肩,更有可能造成脊椎失衡侧弯、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连续的负重人体肩部肌肉处于高负荷、高承压状态,从而引起疲劳痉挛。
”钟建荣解释,肩部肌肉损伤常见于长期负重的工作人员和学生,以及一些长期背着大包包的女性也会发病。
这是因为肩关节是人体全身各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其关节囊较松弛,关节稳定性大部分靠关节周围肌肉,按照一般人的负重能力,背包重量最好不要超过5公斤。
处于成长期的儿童和瘦弱的女性,肌肉承受力小。
“背包的重量一旦超过肌肉的承受力,很容易造成肌肉损伤。
”在新大街上班的何女士告诉记者,自己除了参加驴友活动时背登山包之外,平时自己也习惯用单肩背包。
她时常要背着包跑来跑去,时间一长肩膀总是酸痛不已。
有研究指出,现代人常见的落枕、肩颈酸痛、脊柱侧弯,骨质增生、高低肩等疾病很大程度上与人们长时间背单肩包有关。
记者在街头发现,70%的女性背的都是大包,采取右肩单肩背的人最多。
“出现肩膀一边高一边低,很大可能就是因为长时间背单肩包引起的。
”钟建荣说,长时间背单肩包,长时间单肩背包会造成肩膀肌肉劳损、两肩受力不平衡,严重时会引发疼痛和炎症,甚至会造成高低肩和脊柱侧弯。
“从省力和健康的角度来说,最好的是双肩包,背包越轻越好,平时背的重量不超过3公斤最合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中国背包旅游存在的安全问题的探讨摘要:近年来背包旅游在国内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背包旅游已经不是少数爱寻求刺激的人士的专属旅游,它已经越来越向大众方向发展。
然而背包旅游背包旅游中的安全问题应引起有关政府部门及个人的高度关注。
以下将介绍背包旅游中安全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预防和处理背包旅游安全事故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背包旅游;安全问题;防范措施
一.是背包旅游的概念
“背包旅游”(backpacker tourism)在20世纪90年代才作为学术专业用语逐渐固定下来。
从构词上看,它是以从事这一旅游活动的主体——背包客(backpacker)为核心来命名的概念术语。
因此对背包旅游的界定,取决于对背包旅游者概念的廓清。
背包旅游者是以其随身高过头顶的大背包为标志区别于其他旅游者的。
背包旅游是一种强调自由与流动性特征的旅行方式:大背包作为行李装备,比传统的手提箱更有力地支撑着旅行者四处游走的活动。
二.国内背包旅游发展现状
背包旅行方式是在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后出现的,而现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背包旅游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温室。
如今,国内背包旅游的蓬勃发展是事实,但目前专门针对背包旅游的统计资料普遍缺乏,国内的大规模调查亟待进行。
虽然中国自助旅游和背包旅游市场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很难用量化指标来描述,但可以肯定他
们正在快速增长。
散客市场占据着国内旅游市场的极大份额,参团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的比重不足10%,也就是自助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的占有率大于90%。
从现有国内自助旅游发展的这种趋势推演,国内背包旅游者不仅数目庞大,而且潜力巨大。
但是背包旅游者的安全敏感度较低,有多从事探险类旅游活动,且往往深入无人或少人的区域,所以其旅游突发意外事件的比例比其他类型的旅游者较高。
国内探险事故的日益增多也迫切呼吁背包旅游相应的安全保障体系的设立。
三.中国背包旅游现今发展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
导致背包旅游者最终发生伤亡的因素复杂多样,包括旅游者个人素质、出行任务的安排、使用设备、野外环境及社会和组织环境等,这些自然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并贯穿于旅游过程的始终。
自然因素与潜在问题相互作用。
一方面,潜在的问题很有可能因为自然不可控因素的出现而被激发,如天气的突变或崎岖的路面状况可能会导致设备的决定或使用错误等问题;另一方面,组织结构不合理等潜在问题也有可能使得恶劣的自然环境相对整个背包旅游团队来说变得更加恶劣。
自然因素、潜在问题及旅游者自身素质等都共同决定了在遇到真正的危险时,背包旅游者是否能够感觉到危险,进而认识危险、避开危险或减小危险伤害程度。
(二)安全问题的类型
1.自然环境的直接或间接作用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遇到天气变幻、路况湿滑等自然因素是不可人为控制的。
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如雪崩、山火、岩石崩塌、海啸、台风等都属于人力所不能控制的因素,如2004年东南亚海啸、2008年缅甸热带风暴以及2008年四川汶川8. 0级大地震等。
自然因素的变幻有时能影响旅游者的身体或心理,以致发生危险。
恶劣多变的自然环境除了可能会带给旅游者直接的伤害外,还可能影响旅游者的身体和心理变化,使其做出错误的判断或决策而陷入危险。
2.潜在危险因素
潜在问题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令旅游者陷入危险。
究其原因,除了旅游者及其活动本身的潜在不利因素外,还与旅游团队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内部组织问题有关。
第一是设计因素。
除去相对不可控制的客观因素,背包旅游者可能会因为设备或衣物、鞋子等准备不足或不当而引发危险,例如在炎热的夏季,在高海拔的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很大,有时仿佛经历四季,如果背包旅游者所带设备或衣物等不能应付这些情况,就有可能让身体陷入危险。
第二是组织因素。
新西兰登山安全协会有关户外登山的数据中显示在新西兰登山伤亡的案例中,独立登山比商业性经营的登山活动风险性要高得多,单独登山要比团体登山风险系数高。
3.旅游活动中的问题
在实际的旅游活动当中,当地向导(有时并不存在)和旅游者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背包旅游者在遭遇危险时,是否能够感觉和认识到危险,进而能否降低或避开危险。
背包旅游者几乎都是面对信息和环境的不完美处理者。
旅游者从环境感知信息,必须将其过滤并加以认识。
一是旅游者素质。
在旅游事故分析中,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如天气、路面等原因之外,列出来的事故危险因素大多是“旅游者没有遵从导游指示”、“旅游者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使用工具不当”或“没有当地向导”等。
二是设备因素。
除去相对不可控制的客观因素,背包旅游者可能会因为衣物、鞋子等准备不足或设备使用失当而引发危险。
国内某著名旅行家在沙漠探险中迷路而丧生,据事后原因分析,便与其携带了某企业家捐助的gps但却尚未学会使用就上路有关。
四.背包旅游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背包旅游的自助特征及自我挑战性决定了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为了达到背包旅游安全防控的目的,背包旅游安全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地旅游部门应做好旅游安全预警工作,发布准确度安全旅行信息
虽然雪崩、山洪等自然灾难不可人为控制,但作为信息权威发
布者的旅游目的地政府应该对当地现有或潜在自然灾害加以重视,做好及时、准确的预报工作,以免旅游者无法进行有效规避,陷入危险之地。
(二)政府部门应健全旅游安全法规,规范市场,保护游客利益
针对旅游经营企业和个体农家旅馆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应明确职责,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在具体管理中加强服务指导,提供经济资助,比如低利率的贷款等,提供培训、信息、宣传、促销、咨询等公共服务,为背包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建立服务质量监督和投诉受理、处理机构,对不法经营者坑害旅游者现象严肃处理,切实维护和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我国也已经陆续颁布了一些户外运动的监管法令,如1997年原国家体委就颁布了《国内登山管理办法》,就有关登山组队、计划、装备、组织者资格认定等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三)背包旅游者自身素质有待于提高
作为一个成熟的“背包客”,在出行前应该主动通过各种管道搜集好目的地的相关信息,包括近几天的天气状况以及路面状况等,并根据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任务的不同,准备相应的设备来充实和保护自己。
其中最重要的就包括了防寒设备、防滑鞋类、应急药物等户外专业用品。
(四)加大危险救援力度,建立旅游救援指挥中
近年来大部分遇难的游客可以认为是背包旅游者,从相关资料的记载来看,背包旅游每年都会发生意外。
发生意外事故后,遇险者一般向119、110、120等消防、公安、医院等相关部门寻求帮助,但对于沙漠、深山等人烟稀少、距离遥远、偏僻、自然条件恶劣的野外来说,他们不是专业的、常设的救援机构。
对于背包旅游遇险,这些部门经验、精力都不足,救援不及时也就很自然了。
如2006
年5月1 日前后发生的库布齐沙漠遇险,求救电话打到好几个城市才得到响应,因为搜救队伍缺少专业装备和交通工具,在遇险14h 后救援队伍才赶到现场,伤者早已死亡。
五.结论
旅游是有异于日常生活的一种体验过程,背包旅游者选择通过旅游来摆脱平时压抑的生活或借机提升自我,但在旅游过程中,必须重视自身的安全。
提高安全意识并不会减弱旅游者的冒险精神,相反它是成熟的背包旅游者所必需具备的质量。
虽然旅游过程中的一些自然环境因素可能无法人为控制,但是旅游者却可以积极主动搜集目的地的信息、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负荷旅游计划要求,同时也应该警惕身边潜在的危险因素,在旅游活动中通过自身努力和团队协作保障自己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马克山,阎伍玖. 偏远农村地区背包旅游安全问题初步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7(02).
[2] 吴媛媛. 背包旅游安全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s1).
[3]百度百科:http:
///view/22d3e8f3f90f76c661
371a03.html
[4]梁海燕,朱璇.国内外背包旅游安全研究述评和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01).
[5]王苹,背包旅游研究——以辽宁省为例.辽宁师范大学[d],2010.
[6]朱璇. 背包旅游- 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d]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