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礼仪的一些理解

合集下载

礼仪之道箴言

礼仪之道箴言

礼仪之道箴言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范,是社会秩序和文明进步的基石。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礼仪一直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和准则。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遵守礼仪不仅能够提升个人魅力,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

以下是一些关于礼仪之道的箴言,它们传递了尊重、理解和和谐的价值观,值得我们深思。

1. 尊重他人即是尊重自己。

尊重是基础礼仪的核心要素,它体现了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当我们尊重他人时,我们也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

礼貌的言行举止不仅展示了我们的修养,还展示了我们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促进团队合作和社交活动的顺利进行。

2. 言谈举止要体现谦逊和彬彬有礼。

善于言谈举止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喜爱和尊重。

谦逊是一种美德,它可以让我们保持谦虚、有涵养和平和。

在与他人交流时,不傲慢自大地说话,不批评或中伤别人,而是以谦逊和彬彬有礼的态度对待他人,这将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 尊重差异并接纳多样性。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如文化、宗教、性别、国籍等。

作为一个有教养和善良的人,我们应该尊重和接纳这些差异。

不应当因为差异而歧视、偏见或抱有偏见。

相反,我们应该努力理解并接纳他人的差异,以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4. 思考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应该始终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我们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诉求,关心他们的情感和困扰,并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关心他人的感受不仅能够建立更加亲密和深入的关系,还能够增进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5. 表达谢意和感激之情。

感激之情是一种力量,它能够改善人际关系,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当别人帮助我们、支持我们或给予我们帮助时,我们应该表达谢意和感激之情。

一句简单的“谢谢”或一封感谢信都能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激之情。

感谢不仅仅是礼节,更是一种美德。

6. 维护良好的社交礼仪。

在社交场合中,我们需要遵守一定的社交礼仪,以确保和谐的交往氛围。

比如,遵守餐桌礼仪,不说恶俗的话题,不打断他人的发言等等。

礼仪的内涵

礼仪的内涵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关于现代礼仪的话题。

我想在当今的社会当中,我们的礼仪无处不在,在每一个场合,每一个环境,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场域当中,都需要我们合理的去运用礼仪。

有句话讲礼仪无大事,全是身边事。

那么今天呢,我想跟大家来共同来了解和认识一下关于礼仪的内涵到底是什么那么我想对于礼仪内涵的理解无关乎是有几种:第一,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者规范。

第二呢,礼仪准则或规范是人们约定俗成而被共同所认可的。

第三点,我们讲究礼仪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那么对于礼仪内涵的理解,首先我们来看礼仪,礼和仪是分开来讲的。

礼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是指律己敬人的规范的内容。

所以啊,礼,更多的是关于修身和律己。

那么来看仪,仪指的是什么则是指对该内容的表达方式,所以“仪”更多的是关乎于表达。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礼仪”的一个含意,我们来看现在有一个字,是老写的“礼”字,旁边是一个什么样的偏旁呢是一个“示”部旁。

那么“礼”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呢在远古时期,尤其是在丰收的季节,人们都汇聚到一起,去把酒和粮食去祭奠神明,以示对神明的尊重,所以“礼”更多的是关乎于尊重。

我们再来看,“仪”的旁边是一个单人旁,那“仪”的意思是什么呢“仪”的意思是通过人的行为举止去表达,礼仪合起来是指:通过人的行为举止去表达对他人的一份尊重。

那孔圣先师说过一句话:人而不仁如礼何同样也是表达了一份尊重的观点。

那讲到这里我想对于“礼”的阐述来讲。

是我们古代思想家对于里的阐述,也就是“礼”的一个形成阶段,最重要也不可忽略的一个人就是我们的孔圣先师:孔子!那么在孔子学说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出自《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关于礼的理解

关于礼的理解

关于礼的理解礼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礼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以下是我对礼的理解,希望能对读者们有所启示。

一、礼的含义1. 礼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表现。

在中国文化中,礼仪文明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礼仪文明的核心就是礼。

2. 礼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基础。

礼是指人们在生活中相互之间的尊重、关心和照顾,是一种基于彼此的信任和理解的社会交往方式。

3. 礼是一种文明的象征。

礼常常与文化、道德、修养等概念联系起来,它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也代表了人们对文明和道德的追求和尊重。

4. 礼是一种习俗和传统。

不同的地区、群体、社会和文化都有自己的礼仪和习俗,这些习俗和传统常常在家庭和社会中代代相传,成为人们行为和行动中的准则和标准。

二、礼的表现形式1. 礼物:礼物是表达感谢、尊重和关爱的一种方式,不同的场合和文化背景下,礼物的标准和要求也不同。

2. 礼仪:礼仪是指不同场合下的规范和规矩,比如婚礼、葬礼、宴会、祭祀等,礼仪的表现形式也是因时、因地而异的。

3. 礼尚往来:礼尚往来是指彼此之间必须相互友好和善待,不能单方面索取利益或者放弃义务。

4. 礼貌:礼貌是指尊重、包容、礼让,这些都是社会交往中必须学会和表现出来的,礼貌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三、礼的作用1. 礼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

它可以缓解矛盾和冲突,减少摩擦和纷争,建立互相尊重和信任的良好人际关系。

2. 礼可以增进人类文明和进步。

人们通过礼的共同遵循,互相尊重和合作,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

3. 礼可以展现个人品德和修养。

一个礼尚往来、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常常会受到他人的欣赏和尊重。

四、礼的重要性1. 礼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言语,减少对他人的伤害和冲突。

2. 礼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稳定,建立起共同的信任和理解。

3. 礼可以成为一种文化和道德的传承,代表着一个社会或文化的前进方向。

4. 礼的学习和追求,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素质和自我修养,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人群。

对社交礼仪知识的基本理解(对社交礼仪的认识)

对社交礼仪知识的基本理解(对社交礼仪的认识)

对社交礼仪知识的基本理解(对社交礼仪的认识)文章目录[+]生活中,社交礼仪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掌握良好的社交礼仪知识是我们走向成功必要的铺路石。

先来谈谈个人礼仪吧。

一、修饰与衣着修饰是指女士穿戴不要太华丽了,太耀眼了,如果这样去面试,我想机会就已经了了无几了。

因为你是来工作的,要庄重,不要给人一种浮的感觉。

我觉得不化妆也不太好,最起码要化些淡妆,这也是对别人尊重的一种做法。

想想看打扮的整整洁洁是不是让别人看上去很舒服呀!你想如果一个老农民和一个西装革履的人,找你谈判,你是不是要选择那个西装革履的人呀!当面试时,有的人说:"面试时,不就是到那天从里到外都换上新衣服,穿的整整齐齐的,然后到发廊整理一下头型吗?"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

一、会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提前准备了,有的时候连刚打上去的发胶还在头上呢,一看就知道你是刚从发廊里出来的。

二、由于刚穿上新衣服,一切都是新的,你会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所以你更好要提前一、两天就穿上,适应一下。

也就是面试前要提前一、两天做好准备。

面试时要多带几份简历,因为你交到面试官那的已经订成厚厚的一打了。

他要看你的简历还要翻找一下才能找到,这时你就要拿出你已提前多准备的简历给他,他会觉得的很舒服的。

当面试完后要给面试官写感谢信,虽然现在有许多人一般都不写,但这是礼仪,我还是希望大家写,你想别人都不写,你写了是不是会引起注意呀。

在面试或会议时要带上比较精致皮面的笔记本,还有好的笔,不要随便找一个本或笔。

面试时要提前半小时去,先与他们的总台人熟悉一下,总台是个很关键的人物,多打听一下有关将要面试你的上级的消息。

如称呼等。

有一次一位王女士,接了一个 *** 说:你好,我是xx公司的王浩,请你明天九点到我们公司来接授面试。

第二天,他八点半就到了,和总台服务员聊了一会,服务员打了一个 *** ,说"王总,王姐到了",这时她才知道,原来给她打 *** 的就是王总呀!在这之前她还把这个人当成小人物呢?因为一般打 *** 通知的都是小人物或员工做的事。

关于礼仪的一些理解

关于礼仪的一些理解

关于礼仪的一点理解摘要:中华民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礼仪之邦”之称。

研究礼仪究竟何时何故而起,礼仪的重要作用,以及礼仪的原则与核心内容,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定义起源功能原则分类一.礼仪的定义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二.礼仪的起源1.中国古代礼仪的起源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中国自古以来都崇尚礼仪,而且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那么,礼仪研究起源于何时?人们一直都在进行种种论述和探讨。

关于礼仪的起源,说法不一。

社交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

归纳起来,大体有五种礼仪起源说: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于俗。

2.现代礼仪的发展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

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

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辛亥革命以后,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中国的传统礼仪规范、制度,受到强烈冲击。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腐朽、落后的礼教进行了清算,符合时代要求的礼仪被继承、完善、流传,那些繁文缛节逐渐被抛弃,同时接受了一些国际上通用的礼仪形式。

关于礼仪的理解

关于礼仪的理解

关于礼仪的理解
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关于礼仪的那些事儿!你想啊,礼仪那不就像是生活中的调味料嘛,能让咱的人际关系变得有滋有味儿!比如说,你去朋友家做客,到了人家那儿,你总不能直接大摇大摆就进去了吧,得先敲门,等主人说请进了再进去,这就是一种礼仪啊!朋友热情地给你拿吃的喝的,你不得说声谢谢啊,不然人家心里得多别扭。

再好比,在公共场合要排队,这也是礼仪呀!大家都规规矩矩地排队,这秩序不就好起来了嘛。

要是有人插队,那其他人肯定不乐意呀,说不定就会说:“嘿,咋能插队呢,懂不懂规矩啊!”这时候插队的人多尴尬呀。

礼仪还体现在说话上呢!跟长辈说话,咱得有礼貌,可不能没大没小的。

你说要是对长辈直呼其名,那像话吗?就像大树得有根基才能稳稳地立着,人与人之间也要靠礼仪才能相处得稳稳当当啊!
还有在社交场合,和别人交谈的时候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这表示尊重啊。

你想想,要是你和别人说话,对方眼睛瞟来瞟去,你心里啥感觉?肯定不舒服对吧!礼仪就是这样,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却能大大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

所以说呀,礼仪真的超级重要!它就像一座无形的桥,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咱都得好好重视起来,从自己做起,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礼仪而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温暖。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小小的举动,它们能产生大大的能量呢!大家觉得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秘书礼仪的含义

秘书礼仪的含义

秘书礼仪的含义从秘书工作产生那天起,“礼仪”便是秘书工作的重要职能,那么秘书礼仪的含义是什么?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秘书礼仪的含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秘书礼仪含义介绍1.秘书礼仪的含义秘书礼仪是指秘书在与人交往时所使用的表示友好和互敬的具体的行为举止,如握手、打招呼等。

礼仪是礼节和仪式的统称。

礼节是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如鞠躬、握手、献花圈、鸣礼炮等。

仪式是使用在正式场合的具有固定程序的一整套礼节,如国家的迎宾仪式、会议的开幕式、民间的婚礼等。

2.秘书礼仪的特点(1)规范性。

秘书礼仪是对人的行为举止的规范。

(2)差异性。

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特别的礼仪。

(3)变化性。

礼仪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时代在变化,人们的生活在变化,礼仪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3.秘书礼仪的作用对于个人来说,能否表现出对他人的礼貌,是一个修养问题,有时还涉及到个人的道德水准问题。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秘书礼仪应用得得当与否,则体现出了该组织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

它的主要作用有如下两点:(1)有助于人际交往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非常重要。

良好的礼仪修养表现的是自尊、对他人的尊敬以及对交往双方平等地位的强调。

(2)有助于事业发展不论是个人还是组织,要想使事业得到发展,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适度的礼仪,能营造出良好的合作范围。

二、秘书涉外礼仪1.涉外礼仪的含义涉外礼仪是指对外交往时所使用的国际通行的礼节和仪式。

它与我国的传统礼仪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点.2.涉外礼仪的特点涉外礼仪也可称为国际礼仪。

与我国传统礼仪相比,它的特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强调对个人的尊重,对个人隐私的尊重(2)强调女士优先3.涉外礼仪的原则(1)不卑不亢,互相尊重(2)入乡随俗,求同存异(3)女士优先,注重次序日常公务礼仪一、仪容仪表仪容通常是指人的容貌,包括未被衣服遮住的身体的部位.仪表是指人的整体外貌,包括面貌、衣着和饰物。

对秘书人员来说,仪容和仪表的基本要求如下:头发要勤于梳洗和整理,不能有头皮屑或油汗味;发型要整齐美观。

对于礼仪的理解

对于礼仪的理解

对于礼仪的理解礼仪是人们在社交场合中遵循的一套规范和行为准则。

它涉及到个人的言谈举止、仪容仪表、社交礼仪等各个方面。

礼仪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也反映了一个群体或者一个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在现代社会中,礼仪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它对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增进社会互信以及提升个人形象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仪容仪表仪容仪表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在社交场合中所展示给他人的第一印象。

一个人的仪表仪容直接影响着他人对他的评价和对他的态度。

因此,一个人应该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保持整洁、干净的外表。

对于男性来说,要穿着得体,面带微笑,保持站姿或者坐姿的端正;对于女性来说,要注重妆容和服装的搭配,姿势优雅得体。

同时,要注意对于一些特殊场合的着装要求,比如参加正式的聚会或者商务活动需要穿着正式的西装等。

二、言谈举止在社交场合中,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往往是展示他素质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人们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辞和口才,在交流中要尊重他人,谦和有礼。

不要使用粗俗的语言,不要批评和攻击他人,要礼让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此外,要注意自己的语速和音量,切忌过于激动或者低声细语,要保持平稳、自信的语调。

在社交场合,要注意对他人的微笑和目光的交流,这可以有效地传递友好和善意。

三、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人们在日常社交活动中应遵循的一套规范和准则。

比如,我们在社交场合中要注意遵守就座次序,对于长辈或者重要客人要给予尊重和优先安排座位;在就餐时要注意用餐礼仪,如将餐巾放在腿上、使用正确的餐具、懂得进餐的顺序等;在商务场合或者正式场合中,要遵守握手礼仪,比如握手时要注意力度的轻重和握手的时间等。

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使人们在社交交往中更加得体,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和礼貌。

四、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礼仪的形成和发展与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

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这些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人们对礼仪的理解和践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礼仪的一点理解摘要:中华民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礼仪之邦”之称。

研究礼仪究竟何时何故而起,礼仪的重要作用,以及礼仪的原则与核心内容,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定义起源功能原则分类一.礼仪的定义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二.礼仪的起源1.中国古代礼仪的起源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中国自古以来都崇尚礼仪,而且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那么,礼仪研究起源于何时?人们一直都在进行种种论述和探讨。

关于礼仪的起源,说法不一。

社交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

归纳起来,大体有五种礼仪起源说: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于俗。

2.现代礼仪的发展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

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

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辛亥革命以后,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中国的传统礼仪规范、制度,受到强烈冲击。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腐朽、落后的礼教进行了清算,符合时代要求的礼仪被继承、完善、流传,那些繁文缛节逐渐被抛弃,同时接受了一些国际上通用的礼仪形式。

新的礼仪标准、价值观念得到推广和传播。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确立以平等相处、友好往来、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为主要原则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趋频繁,西方一些先进的礼仪、礼节陆续传入我国,同我国的传统礼仪一道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了社会主义礼仪的基本框架。

许多礼仪从内容到形式都在不断变革,现代礼仪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大量的礼仪书籍相继出版,各行各业的礼仪规范纷纷出台,礼仪讲座、礼仪培训日趋火红。

人们学习礼仪知识的热情空前高涨。

讲文明、讲礼貌蔚然成风。

今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增多,礼仪必将得到新的完善和发展。

而随着礼仪的发展,可以更好的展示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加深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交流,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得以弘扬,使中国以泱泱大国之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西方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爱琴海地区和希腊是亚欧大陆西方古典文明的发源地。

约自公元前6千年起,爱琴海诸岛居民开始从事农业生产。

此后,相继产生了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

公元前11世纪,古希腊进入因《荷马史诗》而得名的“荷马时代”。

《荷马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这部著名的叙事诗主要描写特洛亚战役和希腊英雄奥德赛的故事,其中也有关于礼仪的论述。

如讲礼貌、守信用的人才受人尊重。

古希腊哲学家对礼仪有许多精彩的论述。

例如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0—前500年)率先提出了“美德即是一种和谐与秩序”的观点;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认为,哲学的任务不在于谈天说地,而在于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培植人的道德观念。

他不仅教导人们要待人以礼,而且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指出理想的四大道德目标:智慧、勇敢、节制、公正;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指出,德行就是公正。

他说:“人类由于志趣善良而有所成就,成为最优良的动物,如果不讲礼法、违背正义,他就堕落为最恶劣的动物。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公元1世纪末至公元5世纪,是罗马帝国统治西欧时期。

此间,教育理论家昆体良撰写了《雄辩术原理》一书。

书中论及罗马帝国的教育情况,认为一个人的道德、礼仪教育应从幼儿期开始。

而诗人奥维德通过诗作《爱的艺术》,告诫青年朋友不要贪杯,用餐不可狼吞虎咽。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开始封建化过程,12至17世纪,是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时期。

中世纪欧洲形成的封建等级制,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将封建主与附庸联系在一起。

此间制定了严格而烦琐的贵族礼仪、宫廷礼仪等。

例如于12世纪写定的冰岛诗集《埃达》,就详尽地叙述了当时用餐的规矩,佳宾贵客居上座,举杯祝酒有讲究······14至16世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代。

该时期出版的涉及礼仪的名著有:意大利作家加斯梯良编著的《朝臣》,《朝臣论述了从政的成功之道和礼仪规范及其重要性;尼德兰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公元1466年—1536年)撰写的《礼貌》,《礼貌》着重论述了个人礼仪和进餐礼仪等,提醒人们讲究道德、清洁卫生和外表美。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公元1561—1626年)指出:“一个人若有好的仪容,那对他的名声大有裨益,并且,正如女王伊莎伯拉所说,那就“‘好像一封永久的推荐书一样。

’”(《培根论说文集·论礼节与仪容》)17、18世纪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兴起的时代,尼德兰革命、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相继爆发。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逐渐取代封建社会的礼仪。

资本主义社会奉行“一切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原则,但由于社会各阶层经济上、政治上、法律上的不平等,因此未能做到真正的自由,平等。

不过,资本主义时代也编撰了大量礼仪著作。

例如,捷克资产阶级教育家夸美纽斯(公元1592—1670年)编撰了《青年行为手册》等;英国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于公元1693年写作了《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系统地、深入地论述了礼仪的地位、作用以及礼仪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德国学者缅南杰斯的礼仪专著《论接待权贵和女士的礼仪,兼论女士如何对男士保持雍容态度》,于1716年在汉堡问世。

英国政治家切斯特菲尔德勋爵(1694—1773年)在其名著《教子书》中指出:“世间最低微、最贫穷的人都期待从一个绅士身上看到良好的教养,他们有此权利,因为他们在本性上是和你相等的,并不因为教育和财富的缘故而比你低劣。

同他们说话时,要非常谦虚、温和,否则,他们会以为你骄傲,而憎恨你。

”西方现代学者编撰、出版了不少礼仪书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法国学者让·赛尔著的《西方礼节与习俗》,英国学者埃尔西·伯奇·唐纳德编的《现代西方礼仪》,德国作家卡尔·斯莫卡尔著的《请注意您的风度》,美国礼仪专家伊丽莎白·波斯特编的《西方礼仪集萃》以及美国教育家卡耐基编撰的《成功之路丛书》等。

三.礼仪的功能马克思主义认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当前,礼仪之所以被提倡,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多重重要的功能,既有助于个人,又有助于社会。

礼仪的功能之一,在于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

它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而且还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礼仪即教养,而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

这也就是说,通过一个人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

由此可见,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有助于“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真正提高个人的文明程度。

礼仪的功能之二,在于它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

个人形象,是一个人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教养的集合,而礼仪在上述诸方面都有自己详尽的规范,因此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无疑将有益于人们更好地、更规范地设计个人形象、维护个人形象,更好地、更充分地展示个人的良好教养与优雅的风度,这种礼仪美化自身的功能,任何人都难以否定。

当个人重视了美化自身,大家个个以礼待人时,人际关系将会更和睦,生活将变得更加温馨,这时,美化自身便会发展为美化生活。

这也是礼仪的运用所发挥的作用。

礼仪的功能之三,在于它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

古人认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句话,讲的其实就是交际的重要性。

一个人只要同其他人打交道,就不能不讲礼仪。

运用礼仪,除了可以使个人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处变不惊之外,还能够帮助人们规范彼此的交际活动,更好地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与善意,增进大家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假如人皆如此,长此以往,必将促进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帮助人们更好地取得交际成功,进而造就和谐、完美的人际关系,取得事业的成功。

礼仪的功能之四,在于它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般而言,人们的教养反映其素质,而素质又体现于细节。

反映个人教养的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

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国家的礼仪水准如何,往往反映着这个人.这个单位、这个国家的文明水平,整体素质,整体教养。

古人曾经指出:“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将礼仪列为立国的精神要素之本。

而在日常交往之中,诚如英国大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言:"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成就都会被人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

”荀子也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反过来说,遵守礼仪,应用礼仪,将有助于净化社会的空气,提升个人乃至全社会的精神晶位。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全体社会成员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这些内容,与礼仪完全吻合。

因此,完全可以说,提倡礼仪的学习、运用,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殊途同归、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

这种社会主义的礼治,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

四.礼仪的基本原则礼仪的原则一:遵时守约原则遵时守约是指约会要事先发出邀请,不论是邀请方,还址应邀方,一但答应答应,就应该按时履约,遵守时间.信守诺言。

无论什么理由.不遵时守约都是不礼貌的。

中国传统丈化提倡做人与人际交往,都要以信义为本,提倡“诺千金”。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和国际接轨,"社会节奏加快,遵时守约更为重要,不讲究诚信.就不会有商品经济济的发展,就不会有国际合作的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