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落日的幻觉》练习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20落日的幻觉练习1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20落日的幻觉练习1新人教版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
绮丽()殷红()暗弧()折射()散射()衰减()迷惑()尘埃()2•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
()(2)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3•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并说说哪一种句式表达效果好。
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8题。
漫谈桂文化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
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
《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
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
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郤诜对自己的评价,郤诜对曰:“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
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
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
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
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
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
八年级语文落日的幻觉阅读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落日的幻觉阅读题(附答案) 课后训练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
绮丽()殷红()暗弧()折射()....散射()衰减()迷惑()尘埃()....2.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
()(2)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3.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并说说哪一种句式表达效果好。
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8题。
漫谈桂文化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
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
《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
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
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郤诜对自己的评价,郤诜对曰:“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
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
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
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
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
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0落日的幻觉(练习4)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落日的幻觉》习题精选1.请为下列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奄奄()绮丽()衰减()(yān)红(zhuì)落尘(āi)(wèi)蓝暗(hú)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太阳快要落山了。
()(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3.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日落确实很美,,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下列各句中,黑体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不相同。
B.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C.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的背后蕴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云雀通宵达旦的啼唱,却从来不知疲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
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
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20 落日的幻觉练习1 (新版)新人教版

落日的幻觉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
绮.丽()殷.红()暗弧.()折.射()散.射()衰.减()迷惑.()尘埃.()2.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
()(2)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3.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并说说哪一种句式表达效果好。
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8题。
漫谈桂文化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
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
《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
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
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郤诜对自己的评价,郤诜对曰:“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
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
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
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
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
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
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落日的幻觉练习题(2)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落日的幻觉练
习题(2)
大部分同学在学过新知识之后,都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没有问题了,但是一做题就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小编整理了这篇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落日的幻觉练习题(2),希望大家练习!
☆课文导读
本文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
文章的开始部分通过日出与日落的对比手法,描绘了日落的壮丽与神秘色彩,接着笔锋一转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奇异景象都是由幻觉造成的。
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遐思(xiá) 绮丽(qǐ)
绚丽(xuàn) 殷红(yān)
喷薄(bó) 气息奄奄(yǎn)
二、词语释义
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喷薄:涌起,上升、高涨的样子;一般是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
遐思:悠远地思索或想象;深长的思念。
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20课《落日的幻觉》同步训练A卷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20课《落日的幻觉》同步训练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2分)1. (2分)读课文《柳叶儿》“那年,全家最乐的是我”一句中,如何理解其中的“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 . “乐”是实写,那时的“我”,确实是全家最快乐的。
B . 那时的“我”并不懂得生活的艰难,不知道全家的处境。
C . 因为摘柳叶儿可以显示自己能够上树爬高的本领。
D . 这里的“乐”是反语,体现了作者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
2. (2分)对《皇帝的新装》一文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 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B . 爱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夸新装C . 喜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D . 喜新装、做新装、夸新装、穿新装3. (2分)读课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向沙漠进军》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作者都是竺可桢。
B .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以时间为顺序从古而今写来的。
C .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主要是驳斥东晋僧人《佛国记》的错误说法。
D .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较多地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4. (2分)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A .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 . 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 . 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 .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5. (2分)对下面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A . 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B . “传语”“暗示”“唱歌”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20落日的幻觉(测)(提升版,教师版)新人教版

(30分 40分钟)一、积累运用(共20分,每小题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和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一篓.(lǒu)瞌.睡(kē)魂不守舍.(shè)B、咀嚼.(jiǎo)畸.形(qí)具体而威.(wēi)C、雏.形(chú) 丰硕.(shuò)玲珑剔.透(tī)D、皎.洁(jiǎo)撺.掇(cuān)多姿多彩.(cǎi)【答案】B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
②我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③我地起床去洗脸,在镜子里,我看见了嘴边残留的红色,同我梦里的绒线球的颜色一模一样。
④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满被红霞罩着了。
A、回味无穷小心翼翼将信将疑仙山楼阁B、意犹未尽谨小慎微疑神疑鬼海市蜃楼C、回味无穷小心翼翼将信将疑海市蜃楼D、意犹未尽谨小慎微疑神疑鬼仙山楼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词语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文章时,多读,养成熟练地语感,①句出自《第一次真好》,②出自《走一步,再走一步》③出自《滋味》④出自《社戏》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江城首届水幕光影嘉年华即将在西北湖华丽亮相,如梦幻般的绚丽盛宴也将拉开武汉地铁周年庆。
B、通过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使学生的人生安全得到了保障。
C、一位网友把自己动手做的纸质白雪公主裙晒到网上,引来了热烈的网友们的赞叹。
D、由乔布斯家人正式授权的传记《乔布斯传》10月24日已在全球同步发行。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成分残缺,在最后加“的序幕”。
B项,成分残缺,把“通过”或“使”去掉一个。
人教版语文八上第20课《落日的幻觉》练习题

《落日的幻觉》·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奄.奄()绮.丽()衰.减()(yān)红(zhuì)落尘(āi)(wèi)蓝暗(hú)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太阳快要落山了。
()(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3、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日落确实很美,,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阅读下面材料,你从中有什么发现?写出探究的结果。
美国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初生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者播放录制的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
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能安安稳稳地睡着了。
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间内啼哭、躁动。
二、整体内容7、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富于美感,文学性强,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请从文中摘录两个这样的句子。
三、重点文段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
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日的幻觉》·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奄.奄()绮.丽()衰.减()(yān)红(zhuì)落尘(āi)(wèi)蓝暗(hú)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太阳快要落山了。
()(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3、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日落确实很美,,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阅读下面材料,你从中有什么发现?写出探究的结果。
美国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初生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者播放录制的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
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能安安稳稳地睡着了。
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间内啼哭、躁动。
二、整体内容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7、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富于美感,文学性强,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请从文中摘录两个这样的句子。
三、重点文段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
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
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1871年,英国科学家端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
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
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
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8、第一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9、第二段在结构上属于,在内容上起着的作用。
10、第三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11、第四段中画线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四、拓展训练探究题12、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2)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但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13、文章结尾提到的幻觉并没有给出产生幻觉的原因。
你能结合自己积累的知识试着解释一下吗?阅读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火箭底部像喇叭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为什么要做成喇叭形态的呢?还要从火箭发动机的特殊构造谈起。
火简明发动机之所以能够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是因为火箭发动机有着特殊的构造。
推力室是火箭发动机的核心部分,一般由头部、燃烧室和喷管组成。
其中头部和烧室的作用是使燃烧剂流经燃烧室和喷管的内套,冷却燃烧室和喷管,再将燃烧剂由喷管和燃烧室外套流经喷嘴喷入燃烧室,并在同时由另一些喷嘴喷入氧化剂的作用下充分燃烧,将推进剂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在燃烧室内产生2200℃—3500℃的高温高压燃气;喷管的作用是将燃烧室的高温高压燃气进行加速,由几十米/秒增加至几千米/秒,从而将燃气的热能转化为燃气的动能,获得直接的反作用力,推动也就越大。
那么,火箭发动机是怎样获得这样高喷速的燃气流的呢?这是设计上的科学,就是把推力室的喷管部分在其结构上做成先收敛后扩散的喇叭形状,收敛段的上端同燃烧室的下端是平滑相连的。
这一结构可使燃气流的速度因喷管横截面积的变化而变化,使气流从亚音速度到音速,直到加速至音速。
所以,人们把这种喇叭形喷管叫超音速喷管。
由于它是瑞典人拉瓦尔发明的,因此也称为“拉瓦尔喷管”。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拉瓦尔喷管的原理。
火箭发动机中的燃气流在燃烧室压力作用下,经过喷管向后运用,进入喷管的收缩段。
在这一阶段,燃气运动遵循“流体在管中运动时,截面小处流速大,截面大处流速小”的原理,而是恰恰相反,截面积越大,流速越快。
在扩张段,燃气流的速度被进一步加速,为2—3千米/秒,相当于音速的7—8倍,这样就产生了巨大的推力。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吧,拉瓦尔喷管实际上起到了一个“流速增大器”的作用。
其实,不仅仅是火箭发动机,导弹的喷管也是这样喇叭形状的,因此说拉瓦尔喷管在武器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选自2002年7月有6日《中国国防报》)14、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作者采用了说明顺序。
15、全文以结构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中一、二两段是,三、四、五段是。
16、选文介绍的是我们所不常见的事物,你能读懂吗?试从一个角度说说文章语言的特点。
17、春节期间放花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
联系本文的介绍和你已有的知识,说说花炮能升空爆炸原理是什么。
趣味题18、成语对对子。
(1)井然有序()(2)固若金汤()(3)雪中送炭()(4)流芳百世()(5)精雕细刻()(6)伶牙俐齿()中考同步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如果你能在夜间观赏到海发光,那么相当瑰丽的。
它似星光万点,又似乳光一片,更似绚丽多彩的礼花。
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海火”,这种迷人的景象是谁引起的呢?是谁的杰作呢?有一种海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这主要是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
其本身多呈玫瑰红色,平时,凭借其体内的一种脂肪物质就能微放光明。
发光的特点是,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
但通常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它们受到化学刺激时才比较鲜明。
当海上风浪把它们推向砾石海岸时,它们受到更大的触发而发光。
放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火雨”跌落,一拨紧接一拨。
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为火花型海发光。
还有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的。
它们发光强度较弱,其特点是不论什么海况,也不管外界是否扰动,只要这种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时,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的光辉。
这样的细菌多在河口、港湾、寒暖流交汇处,特别是下水道入海处或海水被污染处最多。
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为弥漫型海发光。
另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生物所引起的,如水母、海绵、苔虫、环虫和蚧贝等。
水母躯体上有特殊的发光器官,受到刺激便发出较大的闪光,有些鱼体内能分泌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资和氧作用而发光。
这种发光通常是孤立出现的,在机械、化学作用刺激下,才比较醒目,它们发出的海光特点是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这种海发光被称为闪光型海发光。
海发光不仅绚丽多彩、美丽诱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与生产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海发光强的海区能映出黑夜的海景,因此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当船舶遇到海发光时,能使船长产生错觉,导致海损事故,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
正确掌握海发光可以预报天气,我国辽宁、河北一带的渔民经多年观察,总结出“海火见,风雨现”的民谚。
鱼群游动时所产生的海光,暴露了鱼群的藏身之地,因此,经验丰富的渔民在夜间利用它来捕鱼。
(选自《语文报》)19、请简要概括绚丽多彩、美丽诱人的“海发光”的成因。
20、不同类型的海发光各有什么特点?21、“火花型海发光”为什么会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22、海发光与生产建设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五、片断作文23、你认真观察过初升的朝阳或将沉的落日吗?你能用优美的笔触为大家描绘这美景吗?请你观察之后试着将你的所见所感写下来吧。
注意学习文章的描写手法。
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1.yǎn qǐ shuāi 殷坠埃蔚弧2.(1)日薄西山 (2)绮丽3.(1)色彩绚丽 (2)散射 (3)衰减4.A5.婴儿与母亲的心跳有着天,#的崇和关系。
6.略7.示例:①太阳静静地躺住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②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
而一住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凛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
8.描写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更强9.过渡句承上启下10.作比较。
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n.“由于……亮弧”(第四段开头部分)。
12.(1)原文用双重否定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
起强调的作用,强调人们对日出的喜爱。
(2)用“可惜”,比用“但”要有感情,更能表现出对美景的依恋,使文章富有情趣。
13.略14.火箭发动机的特殊构造逻辑15.总分总说分说16.通俗、简洁。
17.与火箭发动机能产生强大推动力的原理有相似之处。
18.(1)杂乱无章 (2)危如累卵 (3)锦上添花 (4)遗臭万年 (5)粗制滥造 (6)笨嘴拙舌19.①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
②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
③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生物所引起。
20.①“火花型海发光”的特点: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放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火雨”跌落,一拨紧接一拨。
②“弥漫型海发光”的特点;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时,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的光辉。
③“闪光型海发光”的特点: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
21.因为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受到化学刺激时才发出鲜明的光。
22.①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
②可以预报天气。
③便于渔民在夜间捕鱼。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