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静电感应 放电现象
静电有三大特点一是电压高二是静电感应

静电有三大特点一是电压高二是静电感应静电指的是物体表面带有静电荷的现象。
在许多情况下,静电荷可以引起一系列的特点和现象。
以下是静电的三大特点:1.电压高:静电荷可以在物体表面积累很高的电压。
这是因为静电荷在物体表面积累时,相同的电荷互相排斥,导致电荷在物体上积累到高压。
有时候,这个电压可以非常高,甚至可以超过几千伏。
2.静电感应:静电荷还可以通过静电感应来影响周围的物体。
当一个带有静电荷的物体靠近一个中性物体时,它会感应出中性物体上的反向电荷。
这种感应效应可以导致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或排斥。
具体来说,当两个物体之间产生静电感应时,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发生:-两个物体之间产生静电吸引:当一个物体带有正电荷,另一个中性物体就会感应出电子的运动,使中性物体上的负电荷靠近正电荷,造成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
这种现象可以在青草上面贴一个塑料带,然后靠近流动的水龙头时观察到。
-两个物体之间产生静电排斥:如果两个物体之间带有相同类型的电荷(正电荷或负电荷),它们会相互排斥。
这是由于它们彼此之间的排斥力。
例如,当两个负电荷物体靠近时,它们会互相排斥,试图保持一定的距离。
3.静电放电:静电荷在一些情况下会通过静电放电来释放。
当电荷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之间的排斥力会变得非常强大,以至于能够克服电绝缘材料的抵抗力。
这时,静电荷会通过空气或其他导电材料产生电流的流动,从而释放能量。
这种放电现象可以以闪电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静电火花的形式出现,比如当你通过摩擦产生了静电荷,然后触摸金属物体时触电的感觉。
总结起来,静电具有高电压、静电感应和静电放电这三大特点。
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静电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静电相关知识点总结高中

静电相关知识点总结高中一、静电的基本概念静电是指在物体之间产生的电荷积聚现象。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或接触时,会发生电荷的转移,其中一个物体带有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带有负电荷。
这种电荷的积聚不会立即消失,而是会在物体上保持一段时间,直到被其他物体的接触或放电等方式消除。
静电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电子的转移、电子云的摩擦、电子的吸引和斥力等。
二、静电的性质静电的性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电荷的性质和静电场的性质。
1. 电荷的性质: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存在斥力,同种电荷之间存在斥力,异种电荷之间存在引力。
2. 静电场的性质:静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场,它具有磁场一样的性质。
静电场是一个矢量场,具有方向和大小。
静电场中的电荷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静电场力的大小与电荷的大小和电场的强度成正比。
三、静电的应用静电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些典型的应用包括:1. 静电银行机静电银行机是利用静电原理制造的设备,能够将卷装的材料展开并切割成所需长度。
静电银行机通过将高压静电产生器与工作物体接触,使其带上相同的电荷,使得工作物体间产生相互斥力,达到展开卷装材料并切割的目的。
2. 静电吸尘器静电吸尘器利用静电原理来吸附灰尘。
它通过使吸尘器的吸尘布带电,使灰尘带上相反的电荷,从而实现灰尘的吸附。
3. 静电喷涂静电喷涂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表面涂装技术。
它利用静电力使漆液沉积在被涂物体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涂层,提高了喷涂效率和涂层质量。
4. 静电粉末喷涂静电粉末喷涂是一种新型的喷涂技术,它利用静电力将粉末涂料沉积在被喷涂物体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涂层,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和耐腐蚀性。
四、静电的防范静电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静电放电,构成一定的危险。
因此,在一些场合需要做好防范工作,预防静电对人员和设备的伤害。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静电防范措施:1. 排除静电:使用导电性良好的物品,如防静电地板、导电橡胶板等,将静电导到地面上释放。
4静电场中的导体

3) 推论: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是等势体 导体表面是等势面 导 体 是 等 势 体
en
E dl
E
+
+ + +
E dl 0
导体内部电势相等
dl
+
+
et
U AB E dl 0
AB
A
B
注意 当电势不同的导体相互接触或用另一导体(例如导 线)连接时,导体间将出现电势差,引起电荷宏观 的定向运动,使电荷重新分布而改变原有的电势差, 直至各个导体之间的电势相等、建立起新的静电平 衡状态为止。
各个分区的电场分布(电场方向以向右为正):
1 2 3 4 在Ⅰ区:E 2 0 2 0 2 0 2 0 1 Q 方向向左 0 2 0 S
Eint 0
◆ 导体表面紧邻处的场强必定和导体表面垂直。
E S 表面
证明(1):如果导体内部有一点场强不为零,该点的 自由电子就要在电场力作用下作定向运动,这就不 是静电平衡了。 证明(2):若导体表面紧邻处的场强不垂直于导体表 面,则场强将有沿表面的切向分量 Et,使自由电子 沿表面运动,整个导体仍无法维持静电平衡。
const .
E dS
S
q
i
i
0
E dl 0
L
3. 电荷守恒定律
讨论题:
1. 将一个带电+q、半径为 RB 的大导体球 B 移近一 个半径为 RA 而不带电的小导体球 A,试判断下列说 法是否正确。 +q B (1) B 球电势高于A球。 (2) 以无限远为电势零点,A球的电势 A 0 。 (3) 在距 B 球球心的距离为r ( r >> RB ) 处的一点P, q /(40。 r2) 该点处的场强等于 (4) 在 B 球表面附近任一点的场强等于 B / 0 ,
静电感应

尖端放电的应用
推理过程
++ + + + ++
E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 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 2、如果这个导体是中空的,当它达 到静电平衡时,内部也将没有电场。
++ + E=0 + + ++
E
3、这样,导体的外壳就会对它的 内部起到“保护”作用,使它的 内部不受外部电场的影响,这种 现象称为静电屏蔽。
静电屏蔽的应用
静电屏蔽的应用
课后作业: 你在野外,要打雷了,你 该如何防雷?
谢谢指导!
在电场中的导体沿着外加电场的电 场强度方向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的现 象,叫静电感应现象
导体的静电感应过程
E外
加上外电场后
导体的静电感应过电感应过程
E外
+ + +
+ +
加上外电场后
导体的静电感应过程
E外
+ + +
+ +
加上外电场后
导体的静电感应过程
+ + + + + + + +
5、在导体的外表面,越尖锐的位置 电荷越密,越平的地方电荷越疏
尖端放电现象:
导体尖端的电荷密度很大, 附近的电场就很 强,空气中残留的带电粒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 发生剧烈运动,把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撞“散”, 也就是使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分离。这种现象 叫做空气的电离
这些中性的分子电离后变成带电的离子, 在电场作用下也剧烈运动起来,撞击空气中 的其他中性分子,使它们继续电离,产生大 量的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由于被吸引而 奔向导体尖端,与尖端上的电荷中和,这种 现象叫做尖端放电
静电知识

一、静电的产生、特点和危害(一)静电的产生静电是指相对静止的电荷。
两种不同物质紧密接触,再分离时,一种物质把电子传给另一物质,失去电子的物质就带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质带负电,这样就产生了静电。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静电是很多的。
磨擦、液体流动、气体流动、搅拌等均可导致静电的产生。
(1)静电电量不大,而静电电压很高。
(2)静电放电:静电消失有两种主要方式,即中和及泄漏。
中和主要是通过空气消失的。
泄漏主要是通过带电体本身消失的,如绝缘体上静电的消失,由于绝缘体表面电阻和体电阻很大,所以静电泄漏很慢。
(3)静电感应:静电感应就是导体在静电场中,其表面不同部位感应出不同电荷或导体上原有电荷重新分布的现象。
由于静电感应,不带电的导体可以变成带电的导体,即不带电的导体可以感应起电。
在现场,由于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可能在导体(包括人体)产生很高的电压,有时是导致危险的火花。
(4)静电屏蔽:在爆炸危险场所,可利用静电屏蔽原理,防止雷云等静电的危害静电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静电酿成的事故。
静电可以在爆炸混合物的场所发生静电放电而引起爆炸,静电还可以给人类造成一定程度的电击,以及妨碍生产等。
工业生产中的静电可以造成多种危害:静电火花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会直接危及人身安全;静电的产生会妨碍生产,还可能直接给人以电击而造成伤亡事故。
对于静电引起的爆炸和火灾,就行业性质而言,以炼油、有机化工、橡胶、造纸、印刷、粉末加工、化纤等行业事故较多。
人体在活动过程中,由于衣着等固体物质的接触和分离以及由于静电感应等原因,均可产生静电。
当人体与其他物体之间发生放电时,人即遭到电击。
消除静电危害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采取措施,加速工艺过程中静电的泄漏或中和,限制静电的积累,使其不超过安全限度;二是控制工艺过程,限制静电的产生,使之不超过安全限度。
石油静电的预防技术1、控制流速2、选择合适的静置时间3、油罐和管道和可靠接地和跨接金属油罐景点接地点按油罐周长计算,每30m接地一处,且不得少于2处;接地体与管理距离应大于3m。
半导体静电知识点总结

半导体静电知识点总结引言半导体是一种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导电的材料,其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半导体在电子、光电和微电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静电是半导体材料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本文将从静电的基本概念、造成静电的原因、静电的安全隐患以及防范静电的措施等方面对半导体静电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静电的基本概念静电是指在没有电流流动的情况下,物体带有电荷的现象。
静电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
当两种不同的物体摩擦时,会产生静电,例如毛发摩擦橡胶棒会使橡胶棒带有负电荷,毛发带有正电荷。
静电对半导体材料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会影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甚至引发安全隐患。
二、造成静电的原因1. 摩擦静电:当两种不同材料的物体互相接触并产生相对移动时,由于摩擦的作用,会使其中一种材料带有正电荷,另一种带有负电荷,从而产生摩擦静电。
2. 运动静电:当两个不同材料的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电子的移动和分布不均匀,会使两者之间产生静电。
3. 静电感应:当一个带有电荷的物体靠近另一个物体时,会使另一个物体中的电子分布不均匀,从而带有电荷。
4. 静电放电:当带有电荷的物体与接地体接触时,其电荷会流向接地体,产生放电现象。
以上几种原因造成的静电都可能对半导体器件和设备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注意在半导体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防范静电措施。
三、静电的危害静电对半导体材料和器件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静电对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主要危害包括:1. 影响器件性能:静电会使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损坏器件,降低其可靠性和寿命。
2. 引发火灾或爆炸:在一些易燃或易爆的环境中,静电的积累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对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3.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静电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引起头晕、恶心、皮肤刺痒等症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综上所述,静电在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来降低其影响。
静电培训

静电知识一、 基本概念 1. 工业静电静电是对观测者处于相对静止的电荷。
由它所引起的磁场效应较之电场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静电可由物质的接触与分离、静电感应、a 介质极化和带电微粒的附着等物理过程而产生。
工业静电是生产、储运过程中在物料、装置、人体、器材和构筑物上产生和积累起来的静电。
2. 带电体 正负电荷数量不相等,对外界显示电的特性的物体或系统。
3. 带电区 带电体上积聚静电的部位。
4. 静电产生的内因 1) 物质“逸出功”不同任何两种固体物质,当它们紧密接触,两者相距小于25×10-8cm 时,在接触界面上就会产生电子转移现象,这是由于各种物质的逸出功不同的缘故。
所谓逸出功就是使电子脱离原来物质表面所需要做的功。
两物相接触,则逸出功较小一方失去电子,逸出功较大的另一方就获得电子。
电子转移的结果,在接触面上形成了达到某种电势平衡的双电层,再把物体分开就带有不同符号的静电。
分开a.紧密接触,电子转移 b .甲乙物体界面上 c .甲乙物体分开. 形成双电层 产生静电 2) 物质电阻率不同物质电阻率的大小是静电能否积聚的条件,也是静电产生的条件之一。
静电的产生与物质的导电性有关,物质的导电性能以电阻率表示,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好。
电阻率小于108Ω·㎝时为静电导电体。
因为,电阻率如此小的物体即使产生静电也可以瞬时消失,不会引起危害。
物质电阻率在108~1010Ω·㎝之间通常带电量是不大的;电阻率在1011~lO 15Ω·㎝之间容易带静电,是防静电工作重点对象;当电阻率大于1015Ω·㎝,物体就不易产生静电,但一旦带有静电,就难以消除。
如汽油、苯等的电阻率在1011-1015Ω·㎝之间,它们是容易带电的。
原油的电阻率低于1010Ω·㎝,一般没有带电问题。
必须指出:水是静电良导体,但当少量水夹在绝缘油品中,因为水滴与油品相对流动时要产生静电,反而会使油品静电量增加。
esd静电破坏方式

esd静电破坏方式
静电放电(ESD)是指当两个物体之间的静电电荷不平衡时,导致电荷通过空气或者直接接触传递,造成的一种现象。
静电放电可能会对电子设备、半导体器件和其他敏感设备造成破坏。
静电放电破坏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直接放电,当一个带有静电电荷的物体与一个不带电的物体直接接触时,电荷会迅速传递,导致静电放电。
这种方式可能会对设备造成瞬时的高能量放电,造成设备损坏。
2. 静电感应,当一个带有静电电荷的物体靠近另一个物体时,它可能会感应出另一个物体上的相反电荷,导致静电放电。
这种方式可能会在设备之间的靠近过程中引起放电,造成设备损坏。
3. 电场放电,当设备处于静电场中时,静电场的强度可能会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电压,导致静电放电。
这种方式可能会在设备周围存在强电场时引起放电,造成设备损坏。
4. 电离放电,当静电电荷引起空气中的分子电离时,会产生放电现象。
这种方式可能会在干燥的环境中由于电离效应引起放电,
造成设备损坏。
要防止静电放电造成设备损坏,可以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如使用防静电地板、穿防静电服装、使用静电消除器等,以减少静电的积聚和释放,保护设备不受静电放电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闪电防护
第三是不可到孤立大树下和无避雷装置
的高大建筑体附近,不可手持金属体高 举头顶. 第四是不要进水中,因水体导电好,易 遭雷击. 总之,应当到较低处,双脚合拢地站立 或蹲下,以减少遭遇雷的机会.
本节主要学了以下几个问题: 1.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场 学习了静电平衡、静电平衡状态的概念,知道静电平 衡的条件是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学习了静电平衡导 体的特点 2.导体上电荷的分布 (1)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2)在导体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越大。 3.尖端放电 了解了尖端放电现象及其应用。 4.静电屏蔽 了解了静电屏蔽现象及其应用。
在强电场作用下,物体曲率大的地方(如尖锐、 细小的顶端,弯曲很厉害处)附近,等电位面密, 电场强度剧增,致使这里空气被电离而产生气体 放电现象,称为电晕放电.而尖端放电为电晕放 电的一种,专指尖端附近空气电离而产生气体放 电的现象
尖端放电 导体尖端电荷密度大 尖端周围电场强 应用: 避雷针
空气中残留带电粒子剧烈运动
一、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场
-
-
-
-
-
-
E
置于电场中的导体,自由电荷受电场力作用, 将发生定向移动。
-
E
在导体两端,积聚等量异种电荷,即静电感应 现象。
地球是一个极大的导体,可以认 为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所以它是 一个等势体。这是我们可以选大 地做零电势体的一个原因。
三、尖端放电
1.空气的电离 强电场使空气分子中正负电荷分离 的现象叫做空气的电离。 2.尖端放电 在强电场作用下,物体尖端部分发生 的一种放电现象称为尖端放电。
空气电离
正负电荷奔向异种电荷
尖端失去电荷
尖端放电
闪电防护 雷鸣电闪时在室外的人,为防雷击,应当 遵从四条原则. 一是人体应尽量降低自己,以免作为凸出 尖端而被闪电直接击中,所以人长得高还 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二是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要尽量缩小以防 止因“跨步电压”造成伤害.所谓跨步电 压是雷击点附近,两点间很大的电位差, 如若人的两脚分得很开,分别接触相距远 的两点,则两脚间便形成较大的电位差, 有强电流通过人体使人受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