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集成技术规范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要求一、引言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是一种集输配电、供水、通信、燃气等公用设施于一体的地下综合管线工程,为了确保该工程的安全运行和高效管理,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十分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综合管廊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二、监测系统设计要求1. 监测项目确定:监测系统需涵盖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各个方面,如温度、湿度、压力、液位、电气参数等。
2. 监测传感器选型: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可靠、稳定、精确度高的传感器设备,并保证其与监测系统的兼容性。
3. 监测数据传输:确保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实时地传输至数据中心或控制中心。
可采用无线传输、有线传输等方式,并考虑数据安全性。
4. 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监测系统应具备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功能,能够实时监测管廊工程的运行状态,并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与处理。
5. 故障诊断与维护:监测系统需具备故障诊断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监测系统出现的故障或异常情况。
此外,系统还应考虑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方便系统维护人员进行日常保养与维修。
三、控制系统设计要求1. 控制目标明确:根据管廊工程的实际需求,明确控制系统的目标与功能,例如节能控制、安全控制等。
2. 控制策略选择:根据具体的工程特点,确定适合的控制策略,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同时要考虑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控制器选型与配置:选择合适的控制器设备,并根据管廊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配置与调试。
确保控制器具备稳定可靠的性能。
4. 控制命令传递:控制系统应能够准确、可靠地传递控制命令至被控设备,以实现对管廊工程各个方面的控制。
5. 控制系统监控与维护:控制系统需具备远程监控功能,可以对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在需要时进行维护与调试。
四、附录1. 监测与控制系统的硬件设备清单。
2. 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软件配置及功能介绍。
3. 监测与控制系统的数据传输及数据处理方式。
4. 监测与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护手册。
综合管廊环境与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综合管廊环境与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35、420、50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42湖北省地方标准DB XX/ XXXXX —XXXX综合管廊环境与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XXXX XX发布XXXX XX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xx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xxxx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xxxx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全文结束》》xx、xxxx。
目录前言1目录2综合管廊环境与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规范51 范围52 规范性引用文件53 术语和定义54 系统架构及功能要求64、1 系统功能要求64、2 系统设计要求64、2、1 中央控制室子系统64、2、2 数据采集子系统74、2、3 视频与安全监控子系统74、2、4 设备管理子系统84、2、5 通讯子系统84、2、6 智能照明子系统85 系统功能要求95、1 中央控制室子系统95、1、1 监控大屏95、1、2 图形图像拼接处理器95、1、3 配套电缆、视频线材及辅材95、1、4 图像处理器95、1、5 系统工作站95、1、6 系统服务器95、1、7 UPS电源95、1、8 降温设备105、1、9 分控中心105、2 数据采集子系统105、2、1 传感器105、2、2 排风机105、3 视频与安全监控子系统105、3、1 视频监控115、3、2 红外线对射115、3、3 出入口控制115、3、4 电子巡查115、3、5 智能巡检125、3、6360全景125、4 设备管理子系统125、5 通讯子系统125、5、1 固定式通信系统125、5、2 无线对讲系统135、6 智能照明子系统135、6、1 普通照明135、6、2 应急照明136 数据要求136、1 数据接口要求136、2 数据管理要求137 运营维护管理1 47、1 设备管理147、2 人事信息管理147、3 事件管理147、4 异常事件管理147、5 信息管理147、6 档案管理147、7 预案管理147、8 应急管理158 系统施工要求158、1 综合布线要求158、1、1 设计要求158、1、1、4 可靠性158、1、1、5 先进性158、1、2 管线施工要求158、2 电气防护要求168、2、1 短路保护168、2、2 过电流保护168、2、3 过载保护168、2、4 失压保护168、2、5 欠电压保护168、2、6 漏电保护168、3 标识标志要求169 安全要求179、1 数据安全要求179、2 系统安全要求1710 工程验收要求18综合管廊环境与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综合管廊环境与安全监控系统框架的基本要求、框架组成及中央控制室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视频与安全监控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通讯子系统、智能照明子系统、日常运营管理子系统的要求。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监控与安全系统设计与布置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监控与安全系统设计与布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环节,城市综合管廊旨在实现对城市各类管线、设备等的统一管理和维护。
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与布置中,监控与安全系统的设计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对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布置进行论述。
一、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布置1. 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城市综合管廊监控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实时监测、异常报警、应急处理等。
通过安装视频监控、温度监测、烟雾报警等设备,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管廊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监测,并及时报警。
同时,监控系统还应与城市综合管廊管理平台相连,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共享。
2. 监控设备的选型在城市综合管廊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布置中,需要选用高效可靠的监控设备。
例如,高清晰度、全天候可用的摄像头可以保证有效的视频监控;可靠、稳定的温度传感器和烟雾报警器能够及时检测管廊内部的异常情况。
3. 监控点的设置监控点的设置应根据管廊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一般来说,应从安全防护、管廊通行及设备运行等方面考虑,确保监控全面、有效。
同时,监控点的设置应考虑到后期维护的方便性,以便保证维护人员能够及时检修设备。
二、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布置1. 安全系统的功能要求城市综合管廊的安全系统主要起到保护管廊和设备安全的作用。
因此,安全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对入侵、火灾等意外事件的防范和处理。
通过布置门禁系统、防火墙、防水系统等,可以保证管廊及设备的安全。
2. 安全设备的选型在安全系统的设计中,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并具备稳定可靠性能的安全设备。
例如,可靠的门禁系统可以实现对管廊的有效控制和管理;防火墙和防水系统能够在火灾或液体泄漏时提供及时的响应和处理。
3. 安全区域的划分针对管廊的特性,应划分出安全区域,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
例如,将重要设备所在区域划定为高安全级别区域,加强安全监控和防护措施;对于一般通行区域,采取合适的安全设备以保障一般安全。
城市综合管廊智能监控技术方案

城市综合管廊智能监控技术方案来源:力控科技1.1 综合管廊简介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
建设综合管廊系统能有效缓解城市发展与我国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对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城市生存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运行的生命线,实现管线信息共享、实时监测、集中控制是地下管线管理的基本要求,对于城市安全和管线运行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化建设中起到推进作用。
1.2 需求分析综合管廊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仅要设计合理的管舱,使得城市服务管道入廊,着重针对但不限于以下管道入廊:天然气管道、热力管道、给水管道、再生水管道、雨水管道、电力电缆、通信线缆、广播电视等。
还要涵盖消防、供电、照明、监控与报警、通风、排水等设施。
将分散、分段的监管资源集中通过综合管廊实施和共享,实现管廊监控一个系统的融合局面,实现管廊监控系统的高度融合,真正实现共享管理、协同治理的格局。
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管控系统。
各子系统之间由于技术体系不一,采用的标准各异,不仅需要考虑环境与设备监控、通信联络、地理信息等需求,还要兼顾灾难事故预警、安全防范等方面对图像监控的需求,同时还需要考虑报警、门禁等配套系统的集成以及与广播系统的联动,消除系统异构的信息孤岛问题。
针对综合管廊监控管理的特征,力控科技推出以ForceCon Platform软件平台为核心的监控管理解决方案。
通过监控与报警系统建设,将三维地理信息、设备运行信息、环境信息、安全防范信息、视频图像、预警报警信号、管理信息等内容进行融合,建立统一的资源库,结合分布式实时历史数据库、预报警分析、大数据分析,全交换组网等优势技术为管廊监控的业务应用服务。
ForceCon Platform软件平台覆盖整个工业信息化领域,通过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的特点实现系统间的高效集成、级联及扩容,可为用户提供一个快速/高效的平台产品,满足各种工业信息化企业需求。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的监控与安全系统技术规范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的监控与安全系统技术规范一、引言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是指将城市各类地下管线整合于一体,建设成为地下综合管廊系统,旨在解决城市地下管线交叉、简化施工、提高管线的维护管理效率。
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建设中,监控与安全系统是确保工程安全和管廊设施运行稳定的重要技术规范。
二、监控系统技术规范1. 监控系统布置监控系统应布置在管廊工程的各个关键位置,包括入口、出口、主要管线交叉口、设备附属空间等,以实现对整个管廊工程全方位的监控。
布置时需考虑视野范围、遮挡物等因素,确保监控器能够有效地覆盖所监控区域。
2. 监控设备选型为满足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特殊需求,监控设备选型应符合以下要求:(1)摄像机:选用高清、全天候、远距离可视的摄像机,具备较强的抗干扰和抗破坏能力。
(2)录像设备:选择大容量、稳定可靠的硬盘录像机,具备长时间存储和远程访问功能。
(3)报警设备:配置可靠的入侵侦测系统、温度感应器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警。
(4)网络设备:确保监控系统能够与其他系统实现信息互联。
3. 监控系统运行与管理(1)系统运行:监控系统应24小时不间断运行,对于重要区域的监控画面需要进行实时显示、录像和存储,对异常情况需自动报警。
(2)系统管理:监控系统需设置相应的操作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方可操作。
同时,要定期进行系统巡检、维护和升级,确保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安全系统技术规范1. 入口与出口控制管廊工程的入口与出口应设置有效的门禁系统,通过刷卡、指纹识别等手段,实现对管廊的严格访问控制。
同时,门禁系统需与监控系统相结合,实现人员出入的可追溯性。
2. 电力与电气安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的电力与电气系统应符合相关安全规范,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
在电力供应、照明、通风、温度控制等方面,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
3. 防火与灭火系统为了预防和控制火灾,管廊工程中应设置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和灭火装置等,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扑灭并避免蔓延。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监控与安全系统设计与安装规范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监控与安全系统设计与安装规范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在现代城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城市管廊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监控与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规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监控与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要求,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一、监控系统设计与安装规范1. 监控系统布局在设计监控系统时,应根据管廊结构和功能要求确定监控摄像头的布局。
摄像头应能够全方位覆盖管廊关键区域,包括入口、出口、交叉口、紧急出口等。
同时,根据管廊长度和特点,合理设置监控中心,以便实时监控和管理。
2. 监控摄像头选型在选择监控摄像头时,应考虑管廊内的光线状况、环境温度、防护等级等因素。
优先选择高清、低照度、宽动态范围的摄像头,以提高图像质量和监控效果。
此外,还应选择防爆、防水、防尘等防护等级适当的摄像头,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视频传输和存储视频传输和存储是监控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应采用高带宽、抗干扰能力强的网络传输方案,以确保视频图像的实时传输和清晰度。
对于视频存储,应配置足够的存储空间,并设置合理的存储周期。
4. 视频分析与处理监控系统应具备智能视频分析功能,如移动侦测、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以提高对异常情况的发现和处理能力。
此外,还应设定合理的报警策略,及时响应和处理安全事件。
二、安全系统设计与安装规范1. 防火安全城市综合管廊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考虑防火安全要求,采用防火材料和构造,设置合理的防火分区和紧急疏散通道。
安全系统应配备烟雾感应器、温度探测器等设备,及时发现并报警火灾情况。
2. 空气质量与通风管廊内空气质量和通风状况对于人员安全至关重要。
安全系统应配备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及时检测并报警甲烷、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异常情况。
同时,管廊内应设置合理的通风系统,保证空气流通和质量。
3. 电力安全安全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应遵循相关电气安全标准,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安全。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系统要求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系统要求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系统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实现对综合管廊的自动化管理和实时监控,提高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系统架构设计、监控设备要求以及管理功能需求等方面探讨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系统的要求。
一、系统架构设计要求1. 系统可靠性设计要求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能够保证在各种环境下持续稳定运行。
系统应具备数据备份及自动恢复功能,以确保数据不丢失和系统的连续性。
2. 系统可扩展性设计要求随着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和使用需求的不断增长,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方便地增加监控设备和功能模块。
3. 系统安全性设计要求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性,确保系统及其中的数据不受到非法侵入和篡改。
系统应设有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只允许授权人员进行相关操作。
二、监控设备要求1. 摄像设备要求摄像设备应具备高清晰度、广角和低照度等特点,能够清晰地拍摄管廊内的各项细节。
摄像设备还应具备防水、防尘和抗干扰等功能,以适应各种工作环境。
2. 温湿度传感器要求为了保证管廊内的温湿度处于合理范围内,系统应配置温湿度传感器,并能够实时监测温湿度变化。
传感器应具备高精度和稳定性,能够准确地反映管廊内的实际情况。
3. 火灾报警设备要求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系统应配备火灾报警设备,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发出报警信号。
报警设备应具备高灵敏度和广泛的探测范围,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到火灾的发生。
三、管理功能需求1. 远程监控与管理功能为了方便对综合管廊进行远程监控与管理,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系统应具有远程访问和操作的能力。
管理人员能够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远程登录系统,查看实时监控画面,并进行相关操作。
2. 故障预警与维护功能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管廊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以提醒工作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
3. 数据分析与报表生成功能系统需要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并生成相应的报表。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安全与监控系统要求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安全与监控系统要求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进步,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建设越来越普遍,成为了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确保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安全运行和维护,安全与监控系统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的安全与监控系统要求进行详细论述。
一、安全系统要求1.防火安全要求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是各类管道的集合,包括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等。
为防止火灾发生,安全系统应配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灭火设备以及防烟排烟系统,确保系统运行过程中防火安全。
2.照明系统要求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的通道较为复杂狭窄,为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安全系统应配备合适的照明系统,确保通道的亮度符合工作和逃生的要求。
3.出入口监控系统要求为防止未经授权人员进入综合管廊工程,安全系统应配备出入口监控系统,包括闸机、门禁和安保人员等,提高管廊运行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4.紧急疏散系统要求在紧急情况下,为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顺利疏散,安全系统应配备紧急疏散系统,包括应急照明、指示标识、救生器械等,以提高疏散效率,并减少人员伤亡风险。
二、监控系统要求1.视频监控系统要求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视频监控系统是确保管廊安全和监控管廊运行状况的关键设备。
该系统应配备高清晰度、广角摄像头,能够全面监控综合管廊各个区域,并将监控画面实时传输到监控室。
2.环境监测系统要求综合管廊工程需要不断监测环境参数,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监控系统应具备温度、湿度、气体浓度、液位等多个环境参数监测功能,能够实时获取环境数据,并自动报警。
3.电力监控系统要求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使用大量的电力设备,电力监控系统应当具备监测综合管廊内电力设备的状态和运行情况的功能,及时报警和处理异常情况,保障电力的稳定供应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4.设备状态监控系统要求综合管廊工程中各种设备(如泵站、阀门等)的状态监控对系统的运行正常至关重要。
设备状态监控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的工作情况,自动识别设备异常并报警,以便及时进行维修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DB 42/T XXXX—XXXX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集成技术规范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 Integration of Utility Tunnel Management Platform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目录前言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系统构成和功能 (2)4.1 系统概述 (2)4.2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2)4.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4.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2)4.5 感温光纤火灾探测系统 (3)4.6 视频监控系统 (3)4.7 安防系统 (3)4.8 语音通讯系统 (3)4.9 监控网络 (4)4.10 综合管控平台 (4)5 系统技术要求 (4)6 数据传输要求 (5)6.1 数据接口 (5)6.2 监控网络数据传输 (5)6.3 数据信息安全 (5)7 安装调试 (5)7.1 安装 (5)7.2 调试 (5)8 系统验收及维护 (6)8.1 系统验收 (6)8.2 系统维护 (6)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xxxx(单位)负责相关内容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xxxx、xxxx、xxxx。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xx、xxxx。
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集成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建设用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集成的术语与定语、构成与功能、技术要求、施工要求以及系统测试和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城市的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
本标准的主要是用者为城市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人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5 密闭空间作用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T 28181-2011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98-2011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11-201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48-201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9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838-201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A 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综合管廊 utility tunnel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
[GB 50838-2015 2,2.1,2,1,1]3.2 智能监控系统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采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在监控系统中增加智能视频分析模块,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过滤掉视频画面无用的或干扰信息、自动识别不同物体,分析抽取视频源中关键有用信息,快速准确的定位事故现场,判断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并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或触发其它动作,从而有效进行事前预警,事中处理,事后及时取证的全自动、全天候、实时监控的智能系统。
3.3 智能监控系统集成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 integration通过应用、数据和网络等方面的集成,实现智能监控系统间的网络联接信息互通、数据交换共享和功能调用的全过程。
4 系统构成和功能4.1 系统概述智能监控系统主要由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感温光纤火灾探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安防系统、语音通讯系统、监控网络、综合管控平台等组成,集数据通信、储存、处理、控制、协调、图文显示为一体的综合性数据应用系统。
通过监控网络将系统集成和互联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系统,为管廊运维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
4.2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4.2.1 基本配置本系统网络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管廊每两个防火分区设置一个弱电间,弱电间内设置1套区域控制器ACU(PLC系统),ACU通过接入层交换机接入监控中心中核心层交换机。
4.2.2 主要功能采集管廊内各区间的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氧含量、有害气体含量、集水坑液位等,并根据环境信息,自动/手动启动相应的环境控制设备(如排水泵、排风机、照明设备等)。
4.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4.3.1 基本配置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采用集中报警系统,集中式火灾报警控制主机设在监控中心。
每两个防火分区(约400米)设一个弱电间,每个弱电间设置一套火灾报警区域控制器,在燃气排风机房设置现场消防模块箱,每台区域报警控制器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火灾报警与联动控制,并接收集中式火灾报警控制主机的联动信号。
4.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具有以下功能:a)系统能够无间隙,不间断地监测管廊内空间;b)系统具备高可靠性、安全性、反应迅速、准确、使用寿命长,其主要设备材料的使用寿命不低于 10年;c)系统具备故障自动诊断能力,可连续检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向监控中心报告故障准确位置;d)火灾发生时火灾检测器控制单元,能声光报警,并自动记录,存储、显示、打印发生火灾区段和位置等,声光报警可由人工消除;火灾报警控制器置于管廊配电站内,报警信息需传到监控中心;e)发生火灾时管廊本地控制器自动执行下列功能:关闭防火门;关闭防火阀、关闭相应的风机等;f)视频监控监视器能自动地切换到火灾区段画面,并自动录像;大屏幕投影显示以上各种设备运转的反馈信息(提示火灾发生区段、管廊应急照明情况、风机状态、模式等);g)火灾报警系统各设备具备防腐、防潮、防水、防尘、防雷电等功能,适用于管廊环境;h)应符合GB 50116 的有关规定。
4.5 感温光纤火灾探测系统4.5.1 基本配置在管廊内设置具有实时温度检测功能的线性光纤感温火灾探测系统,为线型差定温火灾探测系统。
利用光纤的敏感性来探测光纤所在位置的温度,进行温度信息的位置定位。
系统通过RS232/RS485接口与火灾报警控制主机相连接,将报警数据、温度数据传送到消防系统。
4.5.2 感温光纤火灾探测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a)探测光纤所在位置的温度,进行温度信息的位置定位;b)监测各层电力电缆的温度,进行温度信息的位置定位;c)当管廊的不正常温度超过一定值,即向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
4.6 视频监控系统4.6.1 基本配置该系统由摄像机、视频管理服务器、磁盘阵列、视频综合管理平台等组成。
满足监控区域的有效覆盖、显示的图像清晰、视频联动报警功能等要求。
4.6.2 视频监控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a)支持监视信号的实时多模式显示、视频图像行为分析、集中存储管理、网络实时预览、图像处理、日志管理、用户和权限管理、设备维护;b)支持前端任意图像的轮巡和分组切换等控制;c)可以实现统一的数字化视频存储、显示和远程图像调用。
4.7 安防系统4.7.1 基本配置安防系统包含门禁系统、防入侵系统、电子井盖系统、电子巡更系统。
4.7.2 安防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a)开门权限管理、门卡挂失管理、非法闯入管理、双向读卡防尾随管理;b)抗电磁干扰、射频干扰能力强,有自动温度补偿功能;c)防水防腐:具有防水、防锈、防腐蚀、防泥沙设计。
4.8 语音通讯系统4.8.1 基本构成语音通讯系统分为IP电话系统、无线对讲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三部分组成。
4.8.2 IP电话系统具有以下功能:a)系统可通过中心话务台对隧道内的紧急电话进行全呼、组呼、选呼、直拨外线、自动录音等;b)具有中继线转接功能,可采用数字中继线路与市话网络连接;c)系统能自动录音,可记录呼叫过程。
4.9 监控网络4.9.1 基本配置综合管廊现场ACU(PLC系统)、网络摄像头、门禁系统等均需与监控中心建立快速、安全、可靠的数据通道,即监控网络。
监控网络划分为2个光纤环网,即消防专用光纤环网和监控系统光纤环网。
4.9.2 光纤环网要求4.9.2.1 光纤具有很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环网结构可以保证发生设备单点故障时,通信网络仍能够正常工作。
4.9.2.2 网络通信协议采用工业以太网。
4.10 综合管控平台4.10.1 基本配置综合管控平台是一个深度集成的自动化平台,通过监控网络将上述各子系统集成和互联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系统,为管廊运维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
4.10.2 综合管控平台具有以下功能:a)具有数据通信、储存、处理、控制、协调、图文显示等功能;b)实现各分系统的数据库集成、网络管理、维护、开发、升级;c)在各种情况下准确、可靠、迅捷的做出反应,及时处理,协调各系统工作。
5 系统技术要求5.1 一般规定5.1.1 系统内部及系统间互联的IP网络性能指标要求。
a)网络延时上限为100ms;b)时延抖动上线为50ms;5.1.2 信息传输时延指标要求信息(音频、图像、控制、报警等)经由网络传输时,从前端的信息采集、编码、网络传输、到接收端解码、显示等所需时间应满足以下要求:a)信息从前端传输到综合控制平台终端的时延不大于1s;b)控制时延不大于1s。
5.1.3 报警联动响应时间报警触发后,在综合控制中心触发并启动视频显示和记录所需的联动响应时间应不大于1.5s。
5.1.4 系统图像质量图像质量应达到四级以上质量等级。
图像质量主管评价标准件GB 50198-2011中的4.3条款。
5.1.5 网络交换技术要求应满足 GB/T 28181-2011。
5.2 气体报警设定值应符合国家标准GBZ/T 205 的有关规定。
5.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符合GB 50116 的有关规定。
5.4 安防系统应符合国家标准GB 50348、GB 50394、GB 50395 和GB 5039 的有关规定。
5.5 系统布线符合GB 50311-2016 的有关规定。
6 数据传输要求6.1 数据接口综合监控系统必须采用符合国际、国家标准的通用、开放的接口和协议,综合监控系统统一负责其与相关专业设备系统的通信接口的协议转换,与各相关专业系统设备实现无缝连接。
6.2 监控网络数据传输监控网络采用光纤环网进行局域网络数据传输,服务器接入带宽不小于20Mbps。
6.3 数据信息安全数据传输应对数据信息包进行加密处理。
7 安装调试7.1 安装7.1.1 安装要求7.1.1.1 按照设计施工图及订货图检查相应设备规格是否正确,外观是否完整,附件是否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