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自制小乐器》教案
5 自制小乐器

课题
自制小乐器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教学重点
能制作简单小乐器。
教学难点
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系。
教学具准备
塑料杯3个、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3根、小鼓、排萧、饮料吸管4支、塑料堵塞8个、塑料固定架2个、剪刀。
3、讨论:
①、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②、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弹性好的材料)
第2课时
(一)、引入
1、出示几种同学做的小乐器:盒做的琴弦,玻璃杯小乐器,瓶摇小乐器,排萧小乐器等。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制的小乐器。
2、板书课题: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
(3)、使用方法:
用嘴分别在吸管开口旁向内吹气,看看能不能吹出1、2、3、4……7、i八个不同的音阶,你能用排萧吹出简单的乐曲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同学们讨论交流:
让乐器发出不出的声音的做法: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音?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钢琴、笛子、板鼓、古筝、小提琴、二胡、音叉等)
(3)、老师出示几个用不同材料做鼓面的小鼓。并演示,讲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小鼓活动。
(1)、制作材料: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圈3根,纸杯或塑料杯3个(自备)
(2)、制作方法:
①、分别用提供的鼓皮材料蒙在杯口上,并用橡皮圈绷紧固定。②、试试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3自制小乐器|人教新课标(2023秋)

此外,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注意到了一些教学难点。比如,学生在音高调整和节奏感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些难点,我尝试通过举例和比较的方式进行讲解,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设计一些更具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
具体举例解释:1.教学重点举例 Nhomakorabeaa.在制作沙锤时,教师应强调选择细腻的沙子和大小适中的豆子,以及如何将它们按照一定比例放入塑料杯中,以获得良好的音色。
b.在学习音色和音高感知时,教师可让学生比较不同材料制作的响板的音色差异,以及水瓶琴中不同水位产生的音高变化。
c.在演奏环节,教师可选取简单的节奏和旋律,如《小星星》等,指导学生使用自制小乐器进行演奏。
d.在创意发挥方面,教师可展示一些富有创意的自制小乐器示例,激发学生的灵感,鼓励他们尝试创新设计。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自制小乐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的小物件可以发出美妙的音乐?”比如,用手指敲击装水的玻璃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自制小乐器的奥秘。
1.注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2.加强对难点内容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3.更多地鼓励和关注那些不够自信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4.创设更多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理解。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3自制小乐器|人教新课标(2023秋)
冀教小学科学三下《5自制小乐器》word教案(3)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声自制小乐器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的评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四)目标: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
二、教学准备:圆口容器.气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知识点课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自制小乐器一、引导学生认识书中的各种乐器,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乐器吗?你会弹奏吗?告诉学生不同的乐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并且声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二、活动一:做小鼓1.用有圆形口的容器做学生认乐器鼓身,选择不同的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纸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胶带将它绷紧在鼓身上敲击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
以教师演示为主以技能训练为重点2.提问: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三、活动三:制作自己的小乐器1.让学生先欣赏一些同学做的小乐器。
学生动手实验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材料不同乐器演奏的效果也不同同学自制乐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制小乐器2.布置制定小组计划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声音?布置讨论任务:对同学们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四、教师总结全课制定小组计划学生得出结论: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学生讨论制定小组计划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自制小乐器》教学设计

《自制小乐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制作自制小乐器的方法和材料;2.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1.材料:废旧物品(例如纸板、塑料瓶、纸杯等)、绳子、橡皮筋等;2.工具:剪刀、胶水、自制工具(如绘制曲线的乐器弓、调节音高的物体等);3.乐谱或简易音乐故事材料。
教学流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简单介绍乐器的制作过程和作用,引发学生对乐器制作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介绍常见的自制小乐器(10分钟)老师以图片或实物的形式介绍一些常见的自制小乐器,如手鼓、竹笛、木琴等,并介绍它们的制作原理和材料。
Step 3:制作从简单到复杂的自制小乐器(30分钟)老师首先以手鼓为例,将制作手鼓的材料和步骤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参与亲自制作。
制作完成后,老师引导学生一起演奏手鼓,可以借助音乐故事或简单的乐谱。
接着,老师介绍制作竹笛的方法,并指导学生使用废纸板和木材进行制作。
制作完成后,老师通过简单编排的乐曲,引导学生一起演奏竹笛。
最后,老师与学生一起制作一种创意乐器,例如利用塑料瓶和橡皮筋制作简易吉他。
制作完成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演奏吉他,体验创造性和合作的乐趣。
Step 4:反思与分享(10分钟)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自制小乐器,并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体验。
其他学生可以通过提问或点评的方式,鼓励展示学生继续加油和创新。
Step 5:音乐创作(20分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制作的乐器,进行音乐的创作。
可以通过编造简单的旋律、节奏或调子来创作音乐。
老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创作的学生进行展示并进行点评,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作欲望。
Step 6:总结与拓展(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自制小乐器制作过程和音乐创作经验。
鼓励学生将这些技能应用到生活中,继续发挥创造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参考一些乐器制作教程,提高学生制作乐器的技巧和创造性。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自制小乐器|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自制小乐器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利用纸杯、橡皮筋等材料制作小乐器。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自制小乐器|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自制小乐器》选自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四单元,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1.学习认识并了解常见的小乐器,如沙锤、响板、三角铁等;2.引导学生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如纸杯、筷子、橡皮筋等,创作属于自己的小乐器;3.通过自制小乐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教授学生使用自制小乐器进行简单的节奏演奏,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本节课将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自制小乐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此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他们在演奏自制小乐器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和成就感。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节奏感和协作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节奏练习和团队合作的游戏,以帮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最后,课堂总结环节,学生们对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在回顾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学生还存在疑问。为此,我将在课后主动与这些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自制小乐器》教案

《自制小乐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演奏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常见乐器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
2. 教授简单乐器演奏技巧,如打击、吹奏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制乐器并进行表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演奏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乐器的制作材料,如塑料瓶、纸杯、竹子等。
2. 准备音乐教材和教学视频。
3. 准备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乐器的认识和喜好。
2. 教授:教师讲解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演奏技巧,示范演奏。
3. 实践:学生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教程,自行制作乐器。
4. 表演:学生自制乐器后,进行小组表演,展示自己的成果。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尝试制作一种新的乐器,并拍摄演奏视频。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制作乐器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评价学生在演奏中的表现,包括演奏技巧和音乐感受。
3. 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的音乐教师或艺术家来校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乐器的制作和演奏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或乐器制作工坊,深入了解乐器的制作过程和历史。
3. 开展校园乐器比赛,鼓励学生将自己制作的乐器用于表演,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
2. 根据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 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家庭实践中的表现和遇到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九、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收集有关乐器制作和演奏的视频、文章和教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
活动 自制小乐器-鲁教五四学制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活动:自制小乐器-鲁教五四学制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背景介绍自制小乐器是一种有趣的音乐教育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制作小乐器的过程中锻炼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自制小乐器也可以让孩子们体验音乐的乐趣,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学习自制小乐器的制作方法;2.锻炼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3.增强对音乐乐器的了解和兴趣;4.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方法1.教师示范:由教师先制作一个小乐器,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示范,自行制作小乐器。
2.分组制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小组合作制作小乐器。
3.自由发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并制作出自己的小乐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先展示一些常见的小乐器,如口哨、木鱼、小鼓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乐器是如何制作的。
2. 示范制作教师现场制作一个小乐器,如简易口琴、拇指钢琴等,并介绍制作的材料和步骤。
3. 学生制作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自行制作小乐器,教师在旁边指导和帮助学生。
如果有需要,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相互协作完成制作。
4. 自由发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并制作出自己的小乐器,可以组合不同的材料和构件,创造出独特的音乐器具。
5. 分享展示让每个小组或个人展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让其他学生听一下它发出的声音,分享制作的过程和乐器的创意。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小乐器的创意和制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可以给予以下的评价标准:1.制作材料的合理使用;2.制作难度的适当安排;3.创意的独特性和完整性;4.乐器发声效果的好坏。
六、教学心得自制小乐器是一种有趣的音乐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兴趣,同时也是锻炼孩子们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好方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尝试创新,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音乐教育更加丰富多彩。
冀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自制小乐器》教案(5)

冀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自制小乐器》教案(5)第二单元声自制小乐器教学过程:(一)研究乐器1.探究声音的大小和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师:请同学们猜一猜,任老师今天都为大家准备了哪些乐器?(在暗箱内分别演奏)生(专注的倾听,一一辨认):沙槌,碰盅,木鱼,串铃……师:想不想亲自玩一玩?生(热切的):想!师:一会儿老师就把乐器发给大家,你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组同学一起玩。
不过,等会儿你一定要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好吗?(老师发给每组一套小打击乐器。
有的学生自己玩,有的学生和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一起分工、选曲、排练。
大约五分钟之后,老师拍手示意大家停下来。
)自评:教师的这一安排可谓“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在活动前教师提了一个“模糊而又明确”的要求;学生好像是在无目的地玩耍,其实内心都有强烈的发现欲望,要知道“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
(一组学生积极举手)生:我们组想给大家演奏《快乐的节日》。
师:太好了,掌声欢迎!(大家热烈鼓掌,四个人边唱边用自己手中的乐器伴奏)师:真了不起,刚刚组建的小乐队就演奏得这么棒!那么,除了好听的音乐,还有没有什么发现要和大家讲一讲?生:我发现使劲儿摇沙槌时它的声音就特别响,轻轻摇沙槌时它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小。
生:我也是,我发现使劲儿敲木鱼,你们听(演示),它发出的声音就特别大。
我轻轻的敲木鱼(演示),它发出的声音就小多了。
师(观察全班的表情):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发现?那你们认为声音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是不是用力的大小?(板书:力量大—?—声音大,力量小—?—声音小)自评:提倡使用多媒体教学不等于就要废弃板书。
板书在引导学生思考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现代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授课需要重新拾起这一“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手段,因为它可以诱发学生的思维。
生:用的力气大,物体振动的厉害,声音就大。
我使劲儿敲木鱼的时候,手特别麻;轻轻的敲木鱼,手就感觉不太麻。
师:手感觉麻说明什么?生:咱们研究过“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他感到手麻就是因为敲木鱼的时候木鱼在振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置讨论任务:对 同学们制作的小乐 器进行评价。
四、教师总结全课
制定小组计 划
学生得出结 论:声音的 大小与物体 振动的强弱 有关;声音 的高低与物 体振动的快 慢有关。 学生讨论
制定小组 计划的过 程中提出 自己的想 法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 声音与材料 的性 质有 关,材料不 同乐器演奏 的效果也不 同
培养学生 的探究能 力
三、活动三:制作 自己的小乐器 1、让学生先欣赏一
同学自制乐 器
些同学做的小乐
器。
自制小乐 器
2、布置制定小组计 划 试一试,怎样让自 己制作的小乐器发 出声音?怎样让小 乐器发出高低大小 不同的声音?
乐器吗?你会弹奏
吗?
告诉学生不同的乐
器会产生不同的声
音并且声音的高低
大小也不同
二、活动一:做小
鼓 1、用有圆形口的容 器做鼓身,选择不 同的材料如橡胶薄
学生动手实 验
培养学生 的实验能 力
膜、塑料薄膜、牛
皮纸做鼓面,用橡
皮筋和胶带将它绷
紧在鼓身技能训练为重点 2、提问:敲击不同 材料的鼓面发出的 声音一样吗?哪种 材料更适合做鼓 面,为什么?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能制作简单小乐器。 二、难点: 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系。
教学准备
圆口容器、气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
教学过程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 作处理的
理由
自制小乐 器
一、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认识书中
的各种乐器,并提 问:你们认识这些
学生认乐器
《5 自制小乐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3、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的评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