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想象与思维-

合集下载

思维与想象 PPT

思维与想象 PPT



敏锐性 、首创性 、新颖性 、独 特性、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
(三)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创 造 性 思 维 ?
常 规 性 思 维
在月亮上荡秋千
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6、 思维和语言

语言与思维的联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物质外壳,思维必须依 靠词语表现,思维的最后结果都必须以词语 作为它的承载物。 虽然人们并非全部用词语来思考,有时用科 学符号,如数理化公式、数字、音符、灯光 符号、旗语、手势等,但这些符号只是语言 的辅助形式,若离开了语言和言语,人们的 思想就无法清晰准确地表达。
36

语言与思维的区别
⑴思维与客观事物之间有必然联系,是反映与
被反映的关系;语言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 联系,只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 ⑵同一概念可由多个不同词语来表达,如医生 、医师、大夫、郎中等;同一词语可表达不同 的概念,如“仁”既代表果实概念,又可代表 道德概念。 ⑶语言的语法规则和思维的规律也不是等同的 ,各个民族的语法规则差别性十分明显;思维 的规律则具有共同性。
流畅性和独特性。

例:……
发散思维的特征(品质): 流畅性——指发散的量,对刺激能很流畅 地作出反应的能力 变通性——指发散的灵活性,能随机应变 的能力 独特性——指发散的新奇成分,指对刺激 能作出不同寻常的反应。
发散思维

例:
卖西瓜的老人——破旧的房子——房子就要塌了— —聋哑人——绝妙的办法?
维,其特点是以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的问题。
儿童的动作思维
(一)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2. 具体形象思维

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形象思维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四、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二)思维与语言的区别 它们的本质属性不同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思
维是心理过程。 它们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语言与客观事物之
间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思维与客观事物之间 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 它们的构成要素不同——语言中的词与思维中的概 念相关, 但并不完全等同。 思维的规律和语言的语法规则不同—— 不同的民族 有着相同的思维规律, 却有着不同的语言。
四、想象的种类 (二)有意想象 也称随意想象, 它是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
想象。 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图样、
图解、符号等)的描绘, 在头脑中产生有关 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形成的新形象差异较大
“野水无人渡, 孤舟尽日横”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四、想象的种类 (二)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
(二)概念的种类 3. 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 自然概念 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及个体发展过
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 人工概念 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
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地制造出的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二、概念的形成 (一)概念形成的途径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概念的掌握主
要通过两条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
经验而掌握概念。 在教学过程(包括自学在内)中,
通过揭露概念的内涵而形成的概念。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二、概念的形成 (二)影响教学条件下对概念的掌
握的因素 1. 已有经验。 2. 变式。 3. 发挥语词功能。 4. 下定义。 种概念+属差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三、判断 所谓判断就是肯定或否定事物有某
种属性, 或者是肯定或否定事物之 间的联系或关系。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思维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思维

第七章思维第一节概述概念特征定义: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内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形式:间接性和概括性概括性: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对同一类事物特征和规律的概括。

间接性:感性知识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间接认识时空性:不受时空的限制加工水平:更高级的信息加工活动,是探索和发现新物的心理过程。

思维过程分析和综合分析:把事物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智力操作综合: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加以考虑的智力操作比较:确定对象之间的差异点与共同点的智力操作抽象和概括抽象:把事物的共同属性、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并把它们与其它属性、次要特征分离的智力操作。

概括: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属性、本质特征联系起来的智力操作。

思维种类◆按性质◆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

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

(3岁前)◆具体形象思维:指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学前期)。

◆语词逻辑思维;人们面临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抽象的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按创造性◆再生性思维(常规思维):只要重现过去类似情景中已学会的方法便能使问题得到解决。

◆创造性思维:要求提出新的、发明性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按思维形式➢辐合性思维:(又叫聚合式思维,集中思维)把问题所提出的各种信息加以重新组织,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解决方案的思维。

➢发散思维:(又叫分散性思维,辐射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维。

◆根据凭借物➢经验思维:借助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理论思维: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个事物,解决某个问题。

◆按遵循逻辑➢形式逻辑思维:有明确的逻辑形式的思维。

又叫分析思维。

➢非形式逻辑思维:没有一定的逻辑形式,不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的思维。

例如直觉思维➢经验思维:借助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理论思维: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个事物,解决某个问题。

思维与想象

思维与想象
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是以分析问题为前提的,不仅依靠思维的客观性,也一样依靠认知经 验,还要依靠直观的感性形象 。在提出假设的时候,尝试性的实际动作经常 是有用的和必要的。
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实验法检验假设的合理性,另一种
是通过智力的活动来检验假设。
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与语言联系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 没和验证假设的思维过程,离不开言语的表述和重述的。
三、思维的分类
(三)根据思维凭借概念的不同
经验思维,是指凭借日常概念进行的思维方式。 理论思维,是指根据科学概念进行的思维方式。
(四) 根据思维的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度
常规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照制定好的方 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和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也称再 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第五节 创造性思维
• 创造性思维过程
(一) 准备阶段,是创造性思维的最初阶段。 (二) 潜伏阶段,这个阶段在本质上是一个“消化”时期。
在此过程中,创造者可能没有任何进展。
(三) 顿悟阶段,这个阶段似乎是“恍然大悟”的时机, 即灵感到来时期。
(四) 验证阶段,或称为表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创造
者要把在头脑里新的观念加以验证。
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引言:何谓思维?思维的意义和价值?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对客观 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经常说到的“考虑”、“思考”、“想 一想”等,都是指思维活动。认知心理学认 为,思维是以已有知识和客观事物的知觉映 像为中介,形成客观事物概括表征的认知过 程。

心理学讲稿之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心理学讲稿之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第七章思维与想象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思维、想象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型,了解思维的形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掌握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初步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思维的概念和分类,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想象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难点:思维的特征和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练习课时:5具体内容:思维是一种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中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

思维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人的重要的本质特征。

思维使我们能够以抽象的运作方式去处理外在世界,并且带来这个世界天翻地覆的变化。

关于思维的研究导致了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也导致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认知科学的产生。

本章将阐述以下问题:一、思维的概述二、思维的形式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三、想象的概述四、思维的品质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一节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和感觉、知觉、记忆一样,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

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属性和外在联系,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思维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记忆中介作用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地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属于理性认识阶段,因此思维是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活动。

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二)思维的特征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间接性思维和感知觉不同,它总是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事物的媒介作用来对客观事物作出非直接的反映,因此,具有间接性。

例如,闻到饭菜香味,推断妈妈在厨房、根据手边的各种资料推测火星上的状况。

正是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了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的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来的预测。

2.概括性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规律抽离出来加以认识,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

0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七章 思维

0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七章 思维
2. 概括性 反映事物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是概括化了 的形象。
Cooper & Shepard(1973)的“心理旋转实验”
把倾斜的字母在头脑中旋转到直立,然后 再 做判断。表象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可操作性 。
3.可操作性:可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感性基础。 例如,动物、树、鸟概念的形成。 2.表象是思维的单位之一,有助于思维。 表象是知识的心理表征方式之一。这些形象 是思维活动的感性支柱,帮助思维活动的顺利进 行。
2.启发法策略 根据一定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 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不能保证成功,但有时省时省力。 (1)手段-目的分析法
将总目标分成子目标,运用一定手段,实现子 目标,最终实现总的目标。
2 逆向搜索 从目标状态开始,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方法。 3 爬山法 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 手段-目的分析法的特例,是一种纯粹“向前 进”的策略。
流畅性: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 变通性: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非常归 用途测验》 独特性: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 颖的见解。《命题测验》来测试人的思维的独特 性。
“一个新的想法是旧的成分的新组合”
3.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 ■ 常规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 的方案和程序解决问题。 ■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知识经验,提 出新方案,创造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原型在创造想像中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动物 、植物、日常生活中经历等。
想一想:儿童复述故事和编故事,分别是什么 想像?
如何创造出新的形象-想像对表象加工的方式
1.粘合 把事物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结合 在一起。
2.夸张 改变事物的正常特点,或突出、省略某些特 点。

第七章思维

第七章思维
分或属性。 •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
、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形成一个整体。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十页,共六十页。
• (二)比较 • 比较是将各种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对比,
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异或相同的关系。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十一页,共六十页。
• (三)抽象与概括
• 3、爬山法
• 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 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三十四页,共六十页。
• 四、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专家与新手的区 别
• (一)专家与新手在知识数量上的差异
• (二)专家与新手在知识组织方式上的差异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三十五页,共六十页。
• 五、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病,药到病除。理发师眼红,一边收买一个心脏病患者,替他暗中探 悉女巫配制药剂的秘密,一边以未获医疗执照、妖言惑众为由对女巫 进行控告。

女巫被处极刑后,理发师就按女巫的配方行医。女巫的配方是:①
团圆夜月之下所宰的蟾蜍血,②母兔的左后腿,⑧死马尾上的一根毛,
④木桶盛取的天雨水,⑤一撮女巫后园生长的毛地黄花。
• 人们生活环境中的社会因素也影响着创造性。例如, 一项研究表明,当人们知道他人会对自己的成果作出 评估时,人们创造性的程度会降低。研究还发现,人 们在工作时,如果有他人在观看;或者创造者是为了 竞争某种奖励;或者在创造过程中,他人限制了人们 的创造性,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创造性的 水平。
(四)动机 1、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呈倒U的关系,中等强度 动机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即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2、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
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 直观动作思维, ❖ 具体形象思维: ❖ 抽象逻辑思维: ❖ (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 (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 (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 (5)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精品文档
二 、想象的概述
❖ 1、定义 ❖ 2、种类 ❖ 3、想象的综合过程
精品文档
定义和功能
❖ 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 动。
精品文档
创造性
❖ 创造性——是一种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 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能力的特征就是新颖、独特和有价值。
❖ 具有创造性的人具备以下能力:1)、敏锐的感知能力 ;2)、协同能力; 3)、捕捉机遇的能力。创造性的含义
❖ 创造力,亦称创造性,是人的一种综合素养。它主要由创造性思维、创 造性倾向和创造性表现能力三种 因素构成。创造力是创造型人才的关键 特征。
精品文档
特点
❖ (1)概括性: ❖ (2)间接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思维通
过一个事物认识其他事物;第二、思维可以事物的 外部特征认识其内部变化及内在联系。第三、思维 可通过语言和词反映有关事实,预测事物发展变化 的进程等。
精品文档
思维的种类
❖ (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把思维 分为三类:
精品文档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认知因素
❖ 迁移 ❖ 启发 ❖ 定势 ❖ 表征 ❖ 酝酿
精品文档
❖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像活动的基本特点。 ❖ 想像具有预见、补充知识经验、代替和对机
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的调节作用。
精品文档
种类
❖ 1、根据有无目的性将想象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 象。
❖ 根据有意象想的内容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不 同有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①概念是以结点(node)的形式储存在概念网络中,每个 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
• ②各类属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在一起,概念间通 过连线表示它们的类属关系,这样彼此具有类属关系的概 念组成了一个概念的网络。
• ③在网络中,层次越高的概念,其抽象概括的水平也越高。
– 评价:简洁地说明了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它 所概括的概念间的关系类型较少。有实验表明,这 种概念结构不一定具有心理现实性。
果树
思维活动的特点
• 间接性: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事
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并以此为媒介,从而推 导出前因后果或内部规律特征的反映形式。
月晕而风 础润而雨
二、思维的分类
思维
直观动 作思维
抽象 思维
形象思维
分析 思维
直觉 思维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二、思维的种类
• 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 直观动作思维:
• 一篇儿童科学童话作品里提到,主人公 在一艘飞船里吃到一种肉,它既有鸡肉 的香甜,又有鱼肉的滑腻,后来,他在 一个大鱼池里看到一条鱼,它有着鸡的 头和身子,有着鱼的尾巴……
• 请您画出这条鱼!
• 这条长着鸡的头和身子的鱼你见过吗?
二、想 象
• (一)定义:
–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 新形象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语言的丰富,不 仅用于交流,更用于辅助想象,更有甚 者,用纯粹的语言符号来分析、归纳、 推理事物间的关系,我们把这种活动称 之为思维。
• 因想象与思维都具备概括性和间接性, 想象被纳入思维的范畴,常被称之为具 体形象性思维。
第二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 内涵
辐合思维是人们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向一个方向 思考,得出唯一结论的思维。 辐合思维是一种有条理的思维活动。例如,由A>B, B>C,C>D,得出唯一结论:A>D。
依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 ——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方向思考,得出大 量不同的结论的思维。
• 尽可能多的写出回形针的用途 (5分钟)
• 当我们回忆多年前认识的人的面孔,脑 子里所呈现出来的影像,心理学对其有 一个特殊的称谓——表象。
第一节 表象与想象
• 注视其中一个脸孔5秒6钟
• 在头脑中形成面孔的表象, • 将注意集中在面孔的嘴上。 • 请回答,是白眼还是黑眼?
一、表象
• (一)表象的概念
– 内涵: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 理解: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记
• 漫画、小说、图纸、说明书所引发的想象。
– 3、想象还有代替作用(满足心理需要)
• 景物的想象——事件情景的想象 •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神笔马良的故事
– 4、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 用,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气功、瑜伽、催眠)
• (四)想象的综合过程(表象加工策略)
• 记忆——表象——想象——思维
复习
• 请你画出以下图形! • 一棵树 • 一条鱼 • 一只鸡
请你告诉我
• 这是你见过的哪一棵树? • 这是你见过的哪一条鱼? • 这是你见过的哪一只鸡?
• 信息存储的动态变化p228
– 内容简略和概括,不重要的细节趋于消失; – 内容更加完整、合理和意义; – 内容更加具体、夸张、突出。
根据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新颖性 ——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明显的改组,同时创 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叫做创造思维。 例如,小说家创造小说、工程师研制出一 种新仪器,都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高 级的思维过程,它是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的有机结合。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 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 临新的问题,新的事 物和现象时,能迅速 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 维活动。这是一种直 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活 动。
认知心理学对思维过程的细化
• 形成概念与规则 • 判断 • 推理 • 决策 • 问题解决
第三节 概念与推理
一、概念的含义和种类
• 概念的含义
– 内涵: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 理解:
• 概念包含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 概念有不同的等级或层次。 • 概念和词不可分的。
• 概念的种类(阅读)
辐合思维 发散思维
• 辐合思维(求同思 维、会聚思维):
• 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辐射思维):求异与创

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与年龄
根据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新颖性 ——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对已有知识经验没有进行明显的改组,也 没有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叫做常规 思维。 例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定理、公式解决 教师讲过的例题相同类型的题目,就是常 规思维。
• 心理旋转与顺逆时针地转无关。
心理旋转是一种想象自我或客体旋 转的空间表征动力转换能力,也是一种评 定空间智能的重要标尺.
• (三)表象与思维
– 表象在多种感觉道上发生,是感知与思维之 间的一种过渡反映形式,是二者之间的中介 反映阶段;
– 表象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促进了 概念的形成;
– 表象促进了问题解决,尤其是年幼的儿童。
对心理旋转现象的描述
• 第一,一个物体可以在我们的脑海中形 成一个映像;
• 第二,这个映像还可以进行旋转; • 第三,映像旋转的速度是相对恒定的。
心理学家把这种物体映像旋转的现 象叫做心理旋转。
心理旋转的规律
• 由于心理旋转的速度是相对恒定的,所 以旋转的角度越大,所需时间也越长; 旋转角度越小,时间就越短。
– 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 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 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补充
• 概念形成的标志:能对事物进行分类指认 • 对概念现象研究的重点:
– 概念在人脑中是如何储存的? – 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二、概念的存储方式
• (一)层次网络模型(概念的存储结构)
– 人物:柯林斯(Collins et al,69) – 观点:
• 依赖于实际的动作来解决问题
– 形象思维:
• 利用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 逻辑思维:
• 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
依据凭借物的不同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动作思维
• 动作思维是以实际动 作为支柱的思维。它 伴随着动作而进行。
• 3岁前幼儿的思维即属 于动作思维
• 原因:以动作、语言 学习为主;表象不牢 固需感知觉唤醒。
– B、创造想象
• 含义: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的创 造新形象的过程,其特点是具有独立性和新颖性, 如设计新仪器、新图案、创作新故事,解答某个 问题
• 例:
– 一个西瓜切三刀要切成七快,怎么切?
– C、幻想
• 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作业
• 1、请举出一个想象案例,分析其采用了 哪些想象策略(粘合、夸张、典型化、 联想)。
幻想
积极幻想(理想)
• (五)想象的分类
– 1、不随意想象(无意想象)
• (1)含义: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 自主地产生的想象;如梦、幻觉。
– 2、随意想象(有意想象)
• (1)含义:随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地进 行的想象。
• (2)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 A、再造想象
• 含义: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形的示意, 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符合或相仿的新形象,如听 故事、看小说、看图纸、说明书。
上学期考试分析
• 试题特点:
– 难度略大,分值可上浮10分。 – 题量略少,大部分同学在1小时内完成。
• 考试特点:
– 对知识的理解水平较高;(选择、判断) – 知识表述的准确性较差;(名词解释) – 学习的认真、积极有待提高。(填空、问答) – 知识的敏感性有待提高。(实例分析)
第七章 想象与思维
– 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 的间接和概括的认识。
• 特征
– 概括性:抽取共同特征和规律 – 间接性:借助的媒介和知识经验(联想) – 是对经验的改组 – 补充:创造性
思维活动的特点
概括性:反映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 性,反映事物运动的内在规律。
枣树 苹果树 梨树 桃树
均有根、茎、叶、果
录),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 (二)表象的特征
– 直观性
• 表象是直观的感性反映,但与知觉不同,它只是 知觉的概略再现。
• 遗觉象研究:给儿童呈现复杂的图象后,儿童能 根据当时产生的表象准确地描述图片中的细节, 就好像图片仍在眼前一样。
– 概括性
• 表象是多次知觉概括的结果,它有感知的原型, 却不限于某个原型,是对某一类对象的表面感性 形象的概括性反映,这种概括常常表征为对象的 轮廓而不是细节。
依据凭借物的不同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以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的思维活动。
例如,布置教室 形象思维是进行艺术创作和科学发明所必备的条件。
依据凭借物的不同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来进行的思维。
例如,学生学习各种概念、原理、公式、法则都要 通过抽象思维来进行。
• (二)想象在一定程度上是超现实的, 但它以记忆表象为基础,是对客观现实 的反映。想象所形成的新形象也称想象 表象。
• (三)想象的功能
– 1、想象具有预见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 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如泥塑、 绘画、解决问题)
• 爱因斯坦“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 2、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
– 1、粘合:鸡鱼、孙悟空、猪八戒) – 2、夸张 :巨人、拇指姑娘、千手观音 – 3、典型化 :魔鬼、仙女、白雪公主、白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