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平台建设

合集下载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GIS路径探索:一平台、多网格、泛场景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GIS路径探索:一平台、多网格、泛场景

萌芽期过热期低谷期复苏期成熟期显现度2008年,IBM 提出“智慧地球”全国智慧城市试点597个,组织部门涉及8个部委:发改委、住建部、工信部、交通部、科技部、国标委、国家旅游局、国家测绘局•2014年,八部委《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提出 “新型智慧城市”•2018年,数字孪生城市•2020年,新基建的提出2010年:49.68%城镇化率高增长:2019年:60.60%城镇总人口8.48亿10年进城人口1.82亿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城市治理重心下移——基层治理大城市精细化治理需求迫切城镇人口激增: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201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8年,成立自然资源部,明确“两统一”职责无人机5G 倾斜摄影数字孪生城市物联网新型测绘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院士说:“人有智能是因为有时间、空间的感知能力,然后依据需要作出决策,并实现在精确位置精准的时刻对目标、对象或事件实现调控。

如果让万事万物都具备精准的时空定位告知能力和对变化了场景或状态等进行适应性调控,我们就使万物具备了类人的智能,人类就进入一个智能时代。

”面向楼宇智能建筑地理单元省市区县街乡社区网格实体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CIM平台/数字底座面向园区智慧园区智慧场站面向城市智慧城市综合运行指挥平台(平战结合的城市大脑)网格化城市管理网格化社会治理网格化街乡治理其他行业城市规划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北斗5G 新型测绘一站式数据共享——一平台网格化协同治理——多网格场景化应用——泛场景如何统一空间信息共享服务?时空大数据平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城市信息模型平台行业一张图……强后台大中台小前台基础设施服务(IaaS )数据资源服务(DaaS )平台服务(PaaS )•aPaaS •iPaaS应用服务(SaaS )数据中台目标•数据进得来•数据管得住•数据出得去•数据用得好精准映射能力体征感知能力认知推理能力共享服务能力模拟仿真能力统一数据中台城市数据中心城市服务中心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治理系统时空数据服务引擎服务资源池场景可视化方案可视化统一的数据共享服务系统软件数据基础地理自然资源空间规划……地理实体+场景调查+审批管理规划编制成果……地理环境指标地理认知模型资源环境指标资源保护利用模型…………编制和评估指标编制和评估模型地理实体API 自然资源API ……空间规划API三维数据底板城市建设模拟……规划方案仿真数据挖掘分析系统指标管理系统模型管理系统实体化智能化API 化可视化空间计算能力城市全空间场景数据的构建能力基于地理实体的业务数据融合能力应急测绘数据的快速接入能力专题数据的快速更新能力历史现状一体化二维三维一体化静态动态一体化GIS、BIM一体化地上地下一体化室内室外一体化不动产信息人口关联实时,无延迟实时,分钟级准实时,小时级准实时,小时级2任务领取3信息采集4入库审核5综合评价6数据发布1任务下达快速定制采集内容和统计表单时空数据汇聚数据实体化指标提取城市体征人口数据现状基础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建筑物数据征地拆迁范围……时空大数据处理技术地理实体技术时空数据仓库技术地理信息服务总线技术关键技术支撑人口拆迁量拆迁补偿拆迁安置经济指标分析综合市情信息(I nformation)(城市体征)知识(K nowledge)(业务规则)智慧(W isdom)(认知推理)数据(D ata)(实体建库)基础数据实体化城市体征指标化运行规律规则化认知推理智能化不同时期实景三维模型对比,发现新建建筑叠加土地、发证信息,判断违章建筑门户访问模式01系统定制模式02在线API模式03数据工作室模式04现状场景仿真方案模拟仿真地下地表地上山岭矿藏荒地滩涂草原森林水流不动产管线设施通视分析三维体空间分析(阴影体)坡度坡向分析红线检测控高分析地下建筑范围分析街廊比动态计算天际线分析空间分析网络分析水文分析三维分析栅格分析叠加分析邻近分析路径分析插值分析表面分析爆管分析流域分析剖面分析统计分析通视分析并行计算内存计算GPU分布式空间分析60+100+双轮驱动的时空大数据计算引擎时空大数据计算经典数据计算大数据量强一致性高可靠性高准确性高性能传统计算模式单机:8CPU 核心、16GB 内存1节点:8CPU 核心、16GB 内存求交分析294分钟12分钟性能提升20倍+新一代时空大数据平台门户统一的智慧城市数据中台精准映射能力体征感知能力认知推理能力共享服务能力模拟仿真能力空间计算能力网格与服务事项融合一中台数据治理多源汇聚、时空治理分析模型任务调度AI算法模型、知识库RPA执行自诊断实体库指标库元数据库汇聚治理库城管网格化综治网格化环保网格化市场监管网格化消防网格化城市大脑/基层治理/基层大脑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城市服务一网通办……枫桥社会治理矛 盾 不 上 交平 安 不 出 事服 务 不 缺 位1+3+N 架构体系政务OA办公平台事件治理平台可视化分析研判平台办公流程数据采集汇聚融合数据更新数据服务数据应用数据建库通知公告公文管理会务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管理数据管理一张图指标库仪表盘监督指挥执法系统会商系统事件处置信息采集(热线、微信、APP\企业微信)纪检监察党群工作平安建设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综合办公重大项目监管系统公务用车监管系统督察督办系统党建管理系统舆情监测系统疏整促管理系统安全监管系统街乡规划系统防汛管理系统工地管理系统劳动保障系统居家养老系统微信办公系统街乡体检系统社区便民机器人考核评价系统垃圾分类系统社区建设社区队伍管理综合执法吹哨报到行政执法公安系统民政系统综治系统党建系统街道大数据中心…模拟录入键盘机器人街道多源采抢票投票专项普查表格导入业务生产业务生产条上一口提交系统界面交互层不改变原有系统键盘机器人空间地理信用法人人口电子证照水电气数据WiFi数据出租屋数据异常下发任务网格员调查核实出租屋核查主动上门服务服务人群数据异常下发任务网格员核实门禁数据证件信息数据中台基层治理业务协同报案受理处置评价需执法处理的事件物业、业主委员议事反映各类问题党员会商记录党员引领基层自治案件办理信息智能推荐赋能城市规划与设计赋能智慧园区/场站打造 “数字孪生”建筑GIS+大数据BIMIOT…。

国土资源GIS支持平台建设方案

国土资源GIS支持平台建设方案

国土资源GIS支持平台建设方案上海智领普华科技有限公司正文目录1......................................................................................................................................................... 引言 41.1 项目名称 (4)1.2 建设背景 (4)1.3 建设任务 (4)1.4 编写内容、编写目的、面向读者 (4)2.......................................................................................................................................系统总体设计 62.1 一体化模型设计 (6)2.1.1 面向主题的应用模块划分 (6)2.1.2 实施内容 (6)2.2 三层应用架构 (7)2.3 基于ESRI产品的GIS图形支撑平台(GABase) (8)2.3.1 图元服务 (8)2.3.2 G IS图形服务 (9)2.3.3 基于ArcIMS的webGIS应用环境 (10)3.................................................................................................................................. 各功能模块描述 113.1 数据管理子系统 (11)3.1.1 数据输入 (11)3.1.2 图件管理 (11)3.2 建设用地图形辅助审查系统 (12)3.2.1 基本功能 (12)3.2.2 审查功能 (12)3.2.3 管理功能 (12)3.2.4 建设用地项目库 (12)4.................................................................................................................... 系统软、硬件平台设计 134.1 网络及硬件平台 (13)4.1.1 系统网络结构 (13)4.1.2 硬件配置基本要求 (13)4.2 软件平台 (14)5................................................................................................................................................ 项目实施 145.1 项目实施计划 (14)6................................................................................... 附录A 土地利用术语和空间对象的定义 156.1 土地利用术语 (15)6.2 土地利用的空间对象 (16)1引言1.1项目名称国土资源GIS支持平台及图形辅助审查系统建设1.2建设背景信息化作为促进国土资源高效管理、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的重要手段,是做好新形势下国土资源工作的必然选择。

油田GIS平台建设与应用

油田GIS平台建设与应用
感 ( S 、 , R ) 地理信息 系统 ( I)全球 定位 系统 ( P ) 虚拟 现 实系统 ( R) GS 、 GS 、 V 等 20 00年新 疆 油 田公 司在 “ 字地 球 ” 术 背 景 现代化手段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 数 技 通过计算机网 下 , 出了数字新疆油 田的宏 伟战 略 , 提 并制定 了“ 数字 络等快捷传输方式, 对油田及其相关地区的 自然、 油 新疆油田” 信息建设“ 三个阶段” 的战略部署, 02 即20 田地质 、 勘探开发等要素构 建一 体化 的数字集成 平 台 年底 实现“ 档案 资料 桌 面 化 ” 20 , 03年底 实 现 “ 务 和虚拟环境 , 这一 平 台和环 境 中 , 业 在 以功能 强大 的系 工作 桌面化 ”20 ,05年底 实 现 “ 田桌 面化 ” 三个 统 软件 与油 田专业模 型 对油 田勘 探开 发 和管理 的各 油 。“ 阶段” 的战略部署 , 不仅将从根本上建立从分散到集 种 方案进行模 拟 、 析和 研究 , 在可 视 化 的条件 下 分 并 中、 从无序到有序的信息化建设新秩序 , 而且标志着 提供决策支持, 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 数字 新疆 油 田” 规模化 建设 的开始 。 简单地 说 ,数 字 油 田” 是 物 理油 田的虚 拟 对 “ 就 但是“ 数字油 田” 是一 个庞 大 、 复杂 的工程 , 涉及 照体 , 过全数字 化 数据 库平 台的构 建 , 立 油 田 即通 建 及其相关 地区 的数字化 ( 虚拟 ) 研究 环境 , 采用 油田专 的内容之多、 之广 , 它不但涉及数据建设、 信息系统建 设、 网络工程建设等, 而且还涉及信息队伍建设、 标准 业模 型对油 田勘探开 发和管理的各 种方 案进行模拟 、 化建设 、 信息制度建设等 , 因此“ 数字油田” 不是一天、 分 析和研究 。 两天就能完成 的工程 , 可是信息发展速度惊人 、 应用 通俗地讲 ,数字油 田” “ 就是把油 田装进人们的 需求 千变万化 , 采用原 有应 用 系统 的开发模 式显示 是 计 算机 , 而可方 便地模拟 、 从 分析 、 究油 田的 自然现 研 象, 探索其 内在规 律 , 为勘探 、 开发 和管理 的各种 方案 不能 满足当今时代对 信息 日新 月异 的需 求 , 必须 寻求 “ 过程 种 全新 的思想 、 全新 的开发 模 型来 解决 此 矛盾 , 缩 决策提供科学技术支持。一般来讲,数字油 田”

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土空间利用和规划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国土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文首先介绍了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概念和意义,随后介绍了关键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技术。

最后,本文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引言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是指在省级范围内,通过对国土资源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和分析等一系列过程,形成的全省范围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的数据库和系统软件平台。

该平台的建设对于实现国土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至关重要。

二、关键技术研究内容1.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是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第一步。

其中的数据包括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地理信息数据、遥感影像数据等。

目前,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和全站仪测量技术等。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解决遥感影像的获取、几何校正、光谱校正以及数据的更新和维护等问题。

2.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是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和转化的过程。

该过程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融合、数据清洗、数据分割等步骤。

特别是在卫星遥感影像处理中,需要解决图像增强、几何校正、边缘检测等问题。

3.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分析是利用数据提取和分析的方法来获取有关国土空间的信息和规律的过程。

该过程包括基于空间维度的数据挖掘、空间分析、空间关系处理以及模型构建等。

目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空间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

三、未来的研究方向1.数据质量控制:随着数据采集手段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数据质量控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考虑传感器的精度、数据的时空一致性以及数据更新和维护等问题。

2.空间数据挖掘:随着国土空间数据的蓬勃发展,如何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关国土空间的主要特征和规律成为一个挑战。

浅谈电信运营商企业级GIS应用公共平台建设

浅谈电信运营商企业级GIS应用公共平台建设
应用 , 资源管理、 投诉 管理 、 运维管理、 呼叫中心 、 运营分析等 现有 I T系统中 已广 泛应用各类 GI S产 品。
1 . 2面 临 的 主 要 问题

为了面对 日益激烈的市场 竞争 ,电信运营商对于现有 I T 支撑 系统横 向整合的需求越来越 高,各系统内 GI S应 用的统 也就成为其 中的关键 目标之一。同时, 随着 WE B G I S 相 关
Ge o E a r t h 、 De e p E a n h 、 A r c G i s 、 Ma p l n f o等众 多产 品, 由此引 建设 目标 : 发 的 问 题 也 日益 增 多 : ( 1 ) 统一 G I S服务 : 提供标准、 开放的接 口框架, 业务系统 ( 1 ) 系统集成商不 同、 GI S产品多样, 导致各系统 GI S能力 可无缝地集成和访 问高质量的 G I S服务。 不 统一, 呈现风格各异 。 ( 2 ) 共享空间数据 : 所有 空间数据 由平台统一管理和共 享, ( 2 ) 地理信息和基于 GI S的业务数据相互独 立, 导致数据 可集中展现 高质量基础地 图服务、 高性 能空 间资源地 服 务。 不能共享, 各系统均须长期维护本地基础数据, 地 图资源或数 ( 3 ) 发挥关联效益 : 可对 各应用系统集中调度和展现, 能够
随着 国内电信运营商全业务运营带来的 I T 支撑要求的提 提供便利的调用服务, 应用功能开发工作无法重用与共享 , 重 高, 支撑 系统建设 中的 GI S需求 日趋普遍 , 在可视化监控 、 故 复投资且开发周期长 。 障定位 与影响范围评估、 业 务开通与 资源勘查 、 投诉处理、 场 2企业级 GI S应用公共平台的建设 目标与技术架构 景保 障、 网络质量分析与优化 、 代维 管理等场景下都需要 G I S 2 . 1 公 共 GI s服务平 p l o a d s u 、 p l o a d t mp d i r 、 u p l o a d ma x il f e s i z e 对具体 问题予以解决, 以使服务器 的运行状态达到最佳。

GIS+北斗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研究

GIS+北斗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研究

运营管理GIS+北斗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研究赵运海(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电务部,北京100860)摘要:针对铁路交通运输智能化、数字化、无人化的发展需求,基于逐步发展成熟的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和有关政策要求,探索GIS+北斗的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以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GIS+北斗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研究对象,围绕现有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北斗相关安全防护应用系统和工程建设相关的北斗基准站,重点阐述业务系统现状、存在问题和业务需求,提出GIS+北斗时空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的建设原则、技术路线和总体架构,以及总体建设方案与主要分项设计模块。

平台可为各业务应用提供统一、安全、精准的时空信息服务支撑,有效拉动时空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保障人员安全及运输生产安全,提升智慧化运营水平。

关键词:铁路;GIS;北斗时空信息服务;高精度地图;高精度位置中图分类号:TN967.1;U2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3X(2023)11-0105-07 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3.08.14.0020 引言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正式组网完成,尤其北斗三号的正式应用,我国已具备向全球提供高精度服务的能力和开展相关应用的基础能力。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各行业应用中得到迅速发展,尤其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通信授时、电力调度、减灾救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

针对交通运输和铁路行业,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国家铁路局印发《“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以及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北斗铁路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暂行技术要求》、《北斗铁路隧道覆盖增强系统暂行技术要求》(铁科信〔2019〕35号)、《融合北斗的铁路上道作业人员辅助防护应用暂行技术要求》(铁科信〔2020〕50号)等文件,对北斗卫星导航技术与铁路技术装备、工程建造、运输服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广应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北斗+铁路”相融合的发展前景指明了政策性导向和技术性要求,将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北斗系统基础设施,健全北斗地基增强网络,提升北斗短报文服务水平[2-3]。

智慧高速GIS+BIM平台建设及应用

智慧高速GIS+BIM平台建设及应用

59 Research papers研究论文1引言高速公路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构筑交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汽车数量快速增加,出行和运输需求不断提高,对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管理需求。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列入交通运输业六大主题。

智慧高速是指融合新一代通信技术,通过人、车、路的信息交互,实现智能化的建设、运营、养护和管理,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的安全性、便捷性、通畅性和绿色性。

其目的是将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于高速公路的各个环节,驱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向全面提升,达到出行便捷化、管控精准化、应急快速化、支付电子化等效果。

我国首条智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杭绍甬高速公路实现了智慧化的感知、传输、管控和服务,有效提高了车辆运行速度、安全稳定性和出行服务质量。

本研究在杭绍甬高速智慧化建设过程中,通过GIS+BIM平台构建高速公里基础设施设备数字化底座,对高速公路本体、高精地图、周边地理信息数据、专业系统及实时营运数据等数据资源进行集中存储和开发利用,将高速公路相关的多种专业信息加载到三维GIS+BIM平台上,实现物理资产和数字资产模型的融合,通过将毫米波雷达、卡口、监控、道路控制等多种物联网终端设备与高精度地图的融合应用,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与应急处置的精细化、智能化、自动化和标准化。

2研究现状高分遥感、北斗高精度定位、精准气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R/VR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智慧高速公路的研究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高速公路的发展逐渐趋向于信息化和智能化,其中也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我国在智慧高速方面开展的大量研究,其中也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殷亚君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了智慧高速公路物联网管控平台的架构模式,提出了智慧运营流程和智慧养护流程。

基于GIS的城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GIS的城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第40卷第6期 Vol.40 No.6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2021年6月 Jun.2021
基丁 GIS的城市“多规合 信息平台建役研究
冯浩
(河源市规划设计测绘院,广东河源517000)
[摘 要]借助GIS、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统筹构建了“多规合一”大数据资源中心,搭建了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系统阐述了平台的建设目标和框架设计,实现了“一张图”管理、多规冲突检 测和协调、建设项目业务协同、重大项目选址等提升了政府部门规划业务审批能力和信息化决策手 段,为其它城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GIS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规划审批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 -7602(2021)06 -0095 -05
各部门提供支持,如地图服务、目录服务、KPI服务等。
・96・
图3数据库建设架构示意图
3.2数据库建设内容 “多规合一”大数据资源中心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多规成果数据库、部门专项规划数据库、建
设项目数据库、社会经济数据库、元数据库以及运维数据库。其中基础地理信息库包括大比例尺地形图、各种 比例尺电子地图、历年影像数据以及城市三维模型数据等;多规成果数据库包括发展规划数据、法定规划数 据、空间管控数据等;部门专项规划数据库包括社会统筹类、生态建设类、历史保护类等;建设项目数据库包括 重点建设项目和普通建设项目等;元数据库包括规划元数据、地理信息元数据等;运维数据库包括用户数据、 部门数据以及日志数据等(图4)。
为实现优化空间布局和形态,全国开展部门间的“多规合一”工作探索[1],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平 台推广难[2]。2018年,随着新的自然资源部门的组建,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与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相关的 规划职能纳入到自然资源体系中,为“多规合一”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环境和机构保障⑶。2019年 发布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建立全新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贯穿整个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协调和消除各规划之间的空间冲突和空间叠 加等问题[4]。本文在新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利用GIS、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采用面向服务的SOA架 构,构建“多规合一”大数据资源中心,开发全新“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深化平台在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共享、业 务审批协同等方面的应用,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平台+插件”的软件构架能在GIS平台建设中充分地 体现以上特性,并且在某些特定的应用环境下,可以很方便地 根据应用的实际情况定制客户所需要的特有的运行环境,从而 在很大程度上达到减少用户采购成本和二次开发成本并适应更 广泛的应用环境等目的。
第十章 GIS开发模式
10.1.2 插件式平台技术框架
插件式平台的框架模型支持用户自定义界面,用户能自定 义窗口、菜单、工具条等界面元素。所有第四代GIS的功能模 块都表现为插件的形式,遵循公共的第四代GIS接口标准。用 户通过配置工具,选择加载所需插件,添加或删除菜单、工具 条和自定义工具,可生成满足个人需要的应用框架。
第十章 GIS开发模式
10.2 搭建式开发
第十章 GIS开发模式
用户可以使用各种开发语言(如VB、Delphi、VC、.NET等 ),在系统框架中通过简单的定制将它们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 体。该平台还提供功能强大的多粒度组件库和控件库,具有灵 活的体系。标准接口可跨语言、跨平台调用,为方便快捷构建 行业解决方案提供了支撑平台。
10.1.3 插件式平台的特点
第十章 GIS开发模式
第三种是利用已有的程序开发环境来制作的插件,使用这 种插件技术的软件在程序主体中建立了多个自定义的接口,插 件能够自由访问程序中的各种资源,它的自由度极大,可以无 限发挥插件开发者的创意,是狭义范围的插件,也是真正意义 上的插件。“平台+插件”模型中所用的插件就是最后一种插 件——利用已有程序开发环境来制作的插件。
搭建式系统开发技术可以是业务系统搭建,也可以是GIS系 统搭建。业务系统搭建包括电子政务,以及一般的业务系统。 GIS系统搭建包括应用GIS系统搭建、WebGIS搭建、信息发布搭 建等。
第十章 GIS开发模式
搭建式开发平台整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它包括自定义表单 、工作流、功能库、GIS功能搭建、WebGIS搭建和业务搭建等 内容。
(1)自定义表单系统是一个集页面制作、报表制作、数据 访问存储、数据展示、数据验证、表单维护、数据库基本操作 、功能插件管理、插件开发于一体的表单可视化开发环境。
第十章 GIS开发模式
它彻底解决了传统方式下用户要通过编程进行表单开发的 难题,实现了全部拖放式开发表单。通过自定义表单,用户不 必进行重复的数据访问编码。
第十章 GIS开发模第十章 GIS开发模式
10.1插件式开发
10.1.1 概述
随着GIS大众化应用的不断深入,GIS软件系统必须充分考 虑适应各种各样不断衍生的应用需求的难题。基于传统软件构 架体系的GIS软件系统虽然具有模块分工明确、平台结构紧凑 等优点,但TB数量级的GIS数据管理、越来越多元化的数据来 源、不断外延的GIS功能等发展趋势对GIS平台提出了新的要求 和挑战。
主程序通过主程序接口提供相应的接口给插件调用;而为 了插件和主程序之间的交互,插件一般是一个遵循了某些特定 规则的DLL;主程序将所有插件接口在内存中的地址传递给插 件,插件则根据这些地址来调用插件接口完成所需功能,获取 所需资源等。
第十章 GIS开发模式
3.应用开发的框架模型 第四代GIS平台设计了一个全新的应用开发框架模型,在系 统框架中通过简单的定制将它们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基于 SOA技术系统框架,提供基于SOA技术基础插件,在基础视图上 只需要少量编程即可完成面向空间数据的应用系统。 该平台定义了丰富全面的GIS的功能组件接口标准,具有与 开发工具和语言无关的特点,如下图所示。
(2)工作流提供了实现应用逻辑和过程逻辑分离的一种手 段,这使得可以在不修改具体功能模块实现方式的情况下,通 过修改过程模型来改进系统性能,实现对生产经营过程部分或 全部地集成管理,提高软件的重用率,发挥系统的最大效能。 工作流管理系统为企业的业务系统运行提供一个软件支撑环境 ,通过工作流可视化建模工具,用户可以灵活地定义出企业的 业务流程。
10.2.2 搭建式平台技术框架
搭建式开发平台框架是一个基于SOA的轻量级应用程序框架 ,它是统一负责业务逻辑处理的开发框架,相当于.NET分层结 构中服务(Service)层和领域层的功能的结合。
第十章 GIS开发模式
它的目的是使应用服务组件的开发完全面向Service,对于 特定的业务需求,可以按照面向服务的理念将其分解为互相独 立且较小的Service逻辑,然后在搭建平台框架上对这些较小 的Service进行开发,由于框架已经提供了Service的维护及调 用等机制,所以这些工作都不需要在特定的Service中出现, 从而使服务组件的开发更加快速,而且组件质量和可维护性都 很好。
在第四代GIS的应用框架中,插件可以分为单功能插件和功 能模块插件。只要插件支持应用框架定义的接口,其就可以在 应用框架中很好地运行。
2.插件本质与实现机制
插件的本质是在不修改程序主体的情况下对软件功能进行 加强。
第十章 GIS开发模式
一个插件框架包括两个部分:主程序(MainApp)和插件( Plugin)。主程序是包含插件的程序。插件必须实现若干标准 接口,由主程序在与插件通信时调用。插件与主程序之间的调 用关系如下图所示。
10.2.1 概述
现实中最困扰开发者的难题是“需求总是不断在变”。伴 随产品的每一次版本发布,都会有许多等待修改的缺陷,同时 也会有许多将新特性需要纳入的需求。导致效率非常低下。
可以通过在面向服务的应用架构中引入搭建式开发技术的 思路,来允许业务用户参与构造面向服务的应用,从而有效地 满足业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实现对多变的业务需求的快 速响应。
平台+插件”模型的主要思想是将扩展功能以插件的形式通 过平台统一地管理起来,在平台内部提供平台和插件之间以及 不同插件之间完备的消息机制(包括系统消息转发、框架内部 自定义消息),对不同扩展功能进行分类并定义标准接口,从 而把不同的功能插件有机地集成到一起来有效地协同工作。
1.插件类别
目前应用比较普遍的插件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类似于批 命令的简单插件,它一般是文本文件,这种插件的缺点是功能 比较单一、可扩展性极小和自由度非常低;第二种是通过一种 特殊的脚本语言来实现的插件(暂时称为脚本插件),它的缺 点是比较难写,需要软件开发者自己制作一个程序解释内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