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的变化
军事中国空军将来将怎样发展呢?

随着各类高技术军事武器在军事领域的不断应用,现代空中战争以及空中作战模式已经逐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空袭与反空袭、防空战与空中拦截作战已经成为今后空军作战的主要模式,制空权的取得与否,将决定着战争的胜负进程和结局。
因此,新世纪的世界各主要国家空军,都把在现代战争中获得制空权作为自己空军建军的首要要求。
我们中国空军也不例外,在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国土防空作战后,在认真观摩和研究了近期世界上主要的几次空中作战样式后,也逐步调整了我们原来的空战理论,逐渐退役了大量的老旧装备,陆续研制和引进了大量拥有世界先进技术的新型装备,并正在研制和开发很多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以适应国家安全所需要的空中护卫力量那么,中国空军将来将怎样发展呢?中国将重点发展那些空军武器装备呢?1.近段时期的局势。
中国空军现阶段的主要战略任务,就是想办法打赢一场现代化的高技术的局部空中战争。
而当前这场战争也可能是台海战争,也可能是中日东海战争,也可能是中美在朝鲜半岛的战争。
但无论是那场战争,中国空军都免不了直面美国驻亚洲地区的空军。
我们都知道,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崛起,已逐步调整加强了驻亚太地区的海空军力量。
特别是空中力量,美军最先进的空中优势战斗机-世界上最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F-22首先就部署在了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还有美军最先进的隐形重型轰炸机B-2,这两种代表美军最高作战水平的新型飞机部署在离中国如此近的地方,本身就无形中给了羽翼未丰的中国空军以无情的压力。
盘点中国空军能拿得出的家当,就只有苏-27、歼-11、苏-30、歼-11B、歼-10能将就与美军一战,但数量上美军还有航空母舰上的F/A-18和陆地基地的F-15和F-16,这几种战机在性能上和我们的苏系列是一个档次。
因此在先进飞机方面,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我国海空军加一块,也很难与美军一较高下。
唯一能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我们是国土防空作战,美军怎么说也是远程空袭,需要进入到我们的沿海或者领海附近才能发起攻击,我们相对落后的空中力量虽然说主动出去攻击未必能行,但用于近距空中拦截,大量的2-3代战机就有了用武之地。
中国军事方面的发展

中国军事方面的发展一、迅速发展时期约从公元前 8世纪初至前 3世纪末,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变化和兵器的改进,军事制度和作战方式也随之变化。
为适应这些新情况的需要,产生了统率军队的专职将帅,涌现了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
著名的《孙子兵法》,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代的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孙子兵法》提出,军事斗争必须巧妙地运用权谋,即“上兵伐谋”,“必以全争于天下”,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高明的军事家所期求的最理想的战争结局。
它打破了奴隶社会的天命观,以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思想,指出战争获胜不取决于鬼神,只要能够做到“知彼知己”,就可以“百战不殆”。
它提出了“以正合,以奇胜”和“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作战思想。
《孙子兵法》还指出,战争胜负是由政治、经济、天时、地利、人事等因素所决定的,所以封建统治阶级要修明政治,顺应民心。
这些思想,也为《孙子兵法》同时代的其他兵书和论及军事的著作所重视。
战国时期,人们对战争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例如,传为军事家吴起所著的《吴子》,就探索了战争的实质,论及战争发生的根源,并把战争分成几种类型,赋予定义,提出对付各类战争的方略。
军事家孙膑所著《孙膑兵法》,更主张抛弃“责仁义,式礼乐”的思想,要求用战争手段解决社会混乱局面;其作战思想则特别强调“贵势”和以奇制胜。
这些主张,都是对《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丰富和提高时期从公元前 3世纪末至公元13世纪,中国经历了秦、汉、晋、隋、唐、宋、元等几个大的王朝的统治和更迭。
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先秦的军事思想对军事斗争仍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战争的发展,军事思想也进一步得到丰富和提高。
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

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四日)这是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一篇评论。
在这篇评论里,毛泽东根据辽沈战役以后敌我力量变化的新形势,对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时间重新作了估计,指出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后来的中国军事形势的发展,完全证明了毛泽东的这个预见。
中国的军事形势现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现在也已经占有优势。
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国民党军队在战争的第二年底,即今年六月底,总数约计尚有三百六十五万人。
这个数目,对于一九四六年七月国民党开始发动全国性内战时期的四百三十万人来说,是少了六十五万人。
这是由于国民党军队在两年战争中虽然被歼、被俘和逃亡了大约三百零九万人(其中被歼、被俘为二百六十四万人),但在此期内又补充了约二百四十四万人,故亏短数尚只有六十五万人。
最近则起了一个突变。
经过战争第三年度的头四个月,即今年七月一日至十一月二日沈阳解放时,国民党军队即丧失了一百万人。
四个月内国民党军队的补充情形尚未查明,假定它能补充三十万人,亏短数为七十万人。
这样国民党的全部军队包括陆海空军、正规军非正规军、作战部队和后勤机关在内,现在只有二百九十万左右的人数。
人民解放军,则由一九四六年六月的一百二十万人,增至一九四八年六月的二百八十万人,现在又增至三百余万人。
这种情况,就使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上长期占有的优势,急速地转入了劣势。
这是由于四个月内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个战场英勇作战的结果,而特别是南线的睢杞战役⑴、济南战役⑵,北线的锦州、长春、辽西、沈阳诸战役⑶的结果。
国民党的正规军,因为它拚命地将非正规军编入正规军内,至今年六月底,尚有二百八十五个师的番号。
四个月内,即被人民解放军歼灭了营以上部队合计共八十三个师,其中包括六十三个整师。
这样,就使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
中国近代军队变化

八路军",后来又改 军",简称"新四军"。
为“第十八集团军",
简称八路军。
4 八路军、新四军
• 八路军标志:左臂戴臂章,臂章正面为"八 路"两字,下端标着佩戴年月,背面有 "18GA"字样(即十八集团军的英文缩写)
• 新四军标志:左臂戴臂章,臂章正面为 "N4A"三字(即为新四军的英文缩写),背 面是部队番号及佩戴者姓名,两军均为灰色 军服。
11925年设军事委员会辖参谋部秘书厅海军局航空局军需局政治训练部等机构2北伐战争开始又设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会内各机关除秘书厅4政府主席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在行政院内设军政部掌军事行政而政府主席之下又设参谋本部和训练总监部6委员长统率全军辖参谋本部训练总监部等机关并指导行政院属下的军政部海军部7抗日战争中以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统率部中央各军事机关皆归其统辖91946年成立国防部隶属于行政院内设6厅12局又设参谋总长10最高统帅总统意志指挥全军下辖陆海空军及联合勤务等4个总司11927年9月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最先打出中国工农革命军的旗号随后各地的革命武装也都称为工农革命2工农革命军没有统一的军服指战员把红布带系在颈上或以红袖标作为标志11928年5月下旬开始由中国工农革命军及其他革命武装陆续改称简称红军2红军的标志是灰色八角帽上缀布制的红五星灰色军衣领上缀红色领章1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为执行党中央争取迅速对日作战的决定于1936年4月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称为中国抗日红军
3 甲午战争
----新军
• 出现背景:
• (1)甲午战时,借鉴洋法,编练新式 军队的呼声很高。
• (2)甲午惨败,湘军、淮军、防军、 练军又相继腐败不堪用
3 甲午战争
明清时期的军事制度与军事思想的演进

明清时期的军事制度与军事思想的演进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军事制度和军事思想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演进。
在此,本文将从军事制度和军事思想两个方面来探究这个时期的变化和演进。
一、明清时期的军事制度演进1.明代的军事制度明朝初期,由于战争的频繁,士兵的选拔开始引起重视。
明成祖时期,颁布了《皇明选举法》,规定了士兵的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从此开始了明代的选兵制度。
此外,明朝还设立了“将门诸侯”制度,用以监督地方的武装力量。
明朝还颁布了《兵制》,规定了各级军官的职责、军队编制、军粮供应等军事制度。
此外,明朝还设立了“边防都指挥使”制度,用以统领边防军队。
总的来说,明朝的军事制度相对完备,以选兵制度、官制和边防制度为主要特征。
2.清代的军事制度相对于明朝,清朝的军事制度经历了更大的变化和演进。
清朝初期,由于对南明政权的征服,清朝开始了军队的重组。
清朝开始将汉军和女真军队混编,设立了“镇守使”、“都统”等军队指挥官。
康熙年间,清朝开始推行蒙古四旗制度,将蒙古地区的军队划分为四大旗,每个旗下面有若干分旗,统率蒙古地方的军队。
乾隆时期,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设立了各级将军衙门和军机处等机构。
总的来说,清朝的军事制度主要体现为“镇守使”、“都统”、“四旗”和将军衙门等机构。
二、明清时期的军事思想演进1.明代的军事思想明代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军事书籍之中。
明朝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专家,如吕震、戚继光等。
他们在军事书籍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军事思想和战术。
明代的军事思想主要包括“以逸待劳”、“神勇兼备”等思想。
其中,“以逸待劳”认为在战争中,应该充分利用地利和时间差异,以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
而“神勇兼备”则是主张军队的快速机动和实战能力。
2.清代的军事思想随着清朝政权的建立,清代的军事思想也随之产生了变化。
清朝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用兵要快、胜负在一朝”等思想上。
中国军事发展史 杜志云

我国军事的发展历程众所周知,中国的第一辆国产坦克是于1959年装备部队的59式坦克。
59式坦克仿自苏联的T-54A型坦克,而T-54A型坦克是著名的T-34A的发展。
在50-60年代,59式坦克是一种性能较好的坦克,在中国的产量巨大,生产了近万辆,成为中国军队的主战坦克。
时至今日,59式仍然是中国军队装备量最大的坦克。
60-70年代初,苏联和西方国家都装备了战后二代坦克,苏联是T-62型,西方是M60、豹1和奇夫坦等,这些坦克广泛地应用了双向稳定的115毫米滑膛炮或105毫米线膛炮(奇夫坦甚至是120毫米线膛炮)、光点投射式火控系统、第一代微光夜视或主动红外夜视和间隙装甲等技术。
但中国由于技术的落后和储备不足,只是利用59式的技术生产了适合于水网稻田地带作战的62式轻型坦克,并参考苏联PT-76的技术生产了63式水陆坦克。
真正促进中国坦克发展的是1969年的珍宝岛之战。
珍宝岛之战证明,当时中国军队的装备的主要反坦克武器,如85毫米加农炮和56式火箭筒都无法有效地击穿T-62的正面装甲,这促进了中国坦克和反坦克技术的大发展。
国家组织了大规模的反坦克武器会战,这次会战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主要的研制成果是69式坦克、73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69式火箭筒、红箭73式反坦克导弹等。
69式坦克是1969年开始研制,1974年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的。
严格地说,69式是59式的一种改进型坦克,主要的改进是采用了100毫米滑膛炮、功率从520提高到580马力的强化发动机、主动红外夜视、双向稳定器和自动装表式火控系统,而总体结构没有变化。
采用滑膛炮的目的是为了发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因为中国的科研人员已正确认识到长杆式脱壳穿甲弹是今后穿甲的最有发展前途的武器,而在英国人发明滑动弹带以前,著名的L7滑膛炮不能发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这是由于线膛炮赋予了炮弹太大的旋转速度而大大降低了长杆弹的穿甲能力。
69式是中国研制的第一种坦克,装备了大约1000辆,被称为“一代坦克”。
中国历代军事制度

中国历代军事制度中国历代军事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其演变过程包括了各个朝代的更迭和不同时期的国家形态变化。
这里将概括介绍中国历代军事制度的主要特点和演变。
中国历代军事制度起源于古代战国时期,当时的军事组织以诸侯为主体,分为王室部队、诸侯部队和军事义务民兵。
群雄纷争的战国时期,强调了武力的重要性,因此发展了雇佣军制度。
在秦朝统一了中国后,出现了与封建制度相适应的郡县、乡兵组织,这些组织成为朝廷控制地方的军队。
随着历代朝代的更迭和社会制度的变化,中国历代军事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
在北朝时期,鲜卑族的崛起使得军事制度有所改变,力求提高对抗民族外敌的能力。
随后的隋朝与唐朝时期,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下,军队实行兵役制度,士兵需要在种田之余服军役。
宋朝时期,由于百姓负担过重和兵员不足的问题,宋朝采取了招募士兵的制度。
为了加强对边塞地区的控制,宋朝设立了边卫军,在长城上进行巡逻和防守。
明朝时期,明太祖洪武年间推行了将士兵纳入国家编制的军制,废除了诸多军阀建立的地方军队,使得军队实现了国家统一管理。
清朝时期,满族建立了清朝,并且根据满洲族的军事传统,建立了八旗制度。
这一制度以满洲八个旗为基础,分为正黄、正白、正蓝、正红、副黄、副白、副蓝和副红八个旗,每个旗下又分设前、中、后三营。
八旗制度成为清朝主要的军事组织形式,同时清朝还广泛招募民兵和地方军队。
近代以后,中国历代军事制度经历了更加深刻的变革,这是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其军事技术的进入所导致的。
清朝末年,洋务运动对军事制度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中国试图通过西方的军事制度和武器来加强自身的实力。
1912年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重建了军事制度。
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建立了人民军队,经过长期的革命战争,最终取得了新中国的独立和解放。
总的来说,中国历代军事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进程,其演变反映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变化。
从古代战国时期的雇佣军制度,到封建社会的郡县、乡兵组织,再到各个朝代的调整与改革,历代军事制度的发展始终与中国的国家形态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简述中国国防的演变

简述中国国防的演变新中国60年国防战略的历史演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军事历史2009年第5期HistoricalEvolutionofChinaπsDefenseStrategyinthePast60YearssincetheFou ndingofNewChina新中国60年国防战略的历史演变欣60,4次重大调整。
每一次调整既始终贯,又与当时中国国家安全环境以及国家发展,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显示了新中国国防战略的日臻成熟。
关键词:新中国军事史国防战略国家安全环境军事战略方针中图分类号:E2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83-(2009)05-00011-03国防战略,是国家为了保卫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抵御外国武装侵略和颠覆,对国防力量的建设和运用进行综合筹划和全局指导的方略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和艺术。
国防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以军事战略方针为核心的,逐步完善成熟的国防战略。
一、国防战略的初步探索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如何构建新中国的国防,如何谋求国家的安全,成为新中国领导人思考的首要问题。
早在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了建设强大国防的必要性,并强调: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②在这一国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防观的指导下,面对帝国主义的颠覆威胁和国内百废待兴、国力薄弱的严峻形势,出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一致的考虑,中国领导人制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并作出与苏联结盟的战略决策,使中国在严峻的国家安全环境中,迅速巩固了政权。
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为标志,联苏抗美的国防战略思路得以实现并具体化。
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使中国领导人对现代国防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1953年1月,毛泽东指出:无论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果如何,都要搞国防工业的建设与军工生产。
朝鲜战争证明,已③抗美援不能靠夺取敌人的装备来武装自己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23
千万
54.32
千万
78.69
千万
80.12
千万
81.23
千万
45.2
千万
49.3
千万
52.4
千万
80.925
千万
90.3
千万
93.569
千万
家乡的变化
我爱我家乡——曲靖 我爱我家乡——曲靖
家乡交通的变化
“现在走高速1个小时就可以到我老家株洲县三门镇了, 现在走高速1个小时就可以到我老家株洲县三门镇了, 10年前 从湘潭回去要走老320国道, 年前, 320国道 10年前,从湘潭回去要走老320国道,一路颠簸得胃 疼不说,还要转三趟车,回去一趟起码得四个钟头。 疼不说,还要转三趟车,回去一趟起码得四个钟头。”日 在我市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宋女士,谈起10 10年来的回 前,在我市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宋女士,谈起10年来的回 家路,感慨颇深。 家路,感慨颇深。 60年来,湘潭交通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航空、铁路、 60年来,湘潭交通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航空、铁路、 年来 公路、 公路、水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组成的立体交通大大方便 了寻常百姓的出行。 了寻常百姓的出行。 1949年:饥寒交迫莫奈何,唐兴桥上打飞脚 1949年 饥寒交迫莫奈何, 古城湘潭地处湘江中下游,水运发达,历来为湖南重 古城湘潭地处湘江中下游,水运发达, 湘中南物资集散中心。容闳的《西学东渐记》 镇,湘中南物资集散中心。容闳的《西学东渐记》载:自 海禁开后, 凡外国云来货物,至广东上岸后, 海禁开后,“凡外国云来货物,至广东上岸后,必先集于 湘潭,由湘潭再分运至内地……中国丝茶之运往外国者 中国丝茶之运往外国者, 湘潭,由湘潭再分运至内地……中国丝茶之运往外国者, 必先在湘潭装箱,然后再运广东放洋;故湘潭及广州间, 必先在湘潭装箱,然后再运广东放洋;故湘潭及广州间, 商务异常繁盛。 商务异常繁盛。”
珠街八塔台、横大路、三宝烟堆 珠街八塔台、横大路、 古墓群出土的青铜剑鞘
青铜时期: 青铜时期:据考古资料及铅同位素考 证证明:自商代始, 证证明:自商代始,曲靖已经开始青 铜的冶炼, 铜的冶炼,随之开始了辉煌的青铜时 成为云南最早的青铜文明之一。 代;成为云南最早的青铜文明之一。
曲靖经济的变化
2000 曲靖市 宣威 会泽 富源 马龙 师宗 陆良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320.1 435.8 561.1 684.2 721.2 850.6 千万 千万 千万 千万 千万 千万 45.1
千万
51.2
千万
60.552
千万
79.2
千万
80.1256
千万
85.32
千万
41.2
千万
49.2
千万
51.3
千万
59.4
千万
60.2
千万
69.4
千万
45.9
千万
50.5
千万
61.2
千万
70.3
千万
Hale Waihona Puke 80.5千万88.5
千万
43.2
千万
49.3
千万
52.4
千万
59.8
千万
65.2
千万
70.9
千万
40.56
家乡交通的变化
水运的兴盛为湘潭带来了“小南京”的美名, 水运的兴盛为湘潭带来了“小南京”的美名,也带来 了造船工业的发展。1944年 了造船工业的发展。1944年5月,日本侵略军攻 陷湘潭,使港口码头与街巷毁损十之七八, 陷湘潭,使港口码头与街巷毁损十之七八,大批造船 工人失业、生活困苦。直到1949年解放前夕, 1949年解放前夕 工人失业、生活困苦。直到1949年解放前夕,杨 梅洲造船工人间仍流传有“饥寒交迫莫奈何, 梅洲造船工人间仍流传有“饥寒交迫莫奈何,唐兴桥 上打飞脚”的口谚。(唐兴桥为杨梅洲上一汊河桥, 。(唐兴桥为杨梅洲上一汊河桥 上打飞脚”的口谚。(唐兴桥为杨梅洲上一汊河桥, 打飞脚”为方言,含跑步驱寒之意。) “打飞脚”为方言,含跑步驱寒之意。) 新中国成立后,湘潭交通开始翻开新的篇章。在 新中国成立后,湘潭交通开始翻开新的篇章。 水路占据着最重要地位的同时, 水路占据着最重要地位的同时,铁路和公路也获得了 较快的发展。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 较快的发展。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湘潭湘江铁路大 桥的建成,以及随后湘黔铁路的通车, 桥的建成,以及随后湘黔铁路的通车,使湘潭市与全 国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1961年建成的湘潭一大 国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1961年建成的湘潭一大 是千里湘江上的第一座公路大桥, 桥,是千里湘江上的第一座公路大桥,不仅沟通了湘 潭市河西河东两地区, 潭市河西河东两地区,也极大地加强了华东与西南地 区的联系。 区的联系。
曲靖悠久的历史文化
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谁曾想到现在的曲靖几亿年前曾是 茫茫大海。 茫茫大海。无论是世界上最早的鱼类化石的发 还是各类更晚期的鱼类化石群。 现,还是各类更晚期的鱼类化石群。曲靖一次 又一次的震惊世界。 又一次的震惊世界。
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曲靖,就有了众多的人类活动,开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曲靖,就有了众多的人类活动,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曲靖 始曲靖人类文明的历史
富源大河遗址出土的莫斯特石器
珠源人下颔骨化石
新石器时期,距今3 新石器时期,距今3千—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遗址和采 集点遍及全市;采集于沾江源洞内的“珠源人” 集点遍及全市;采集于沾江源洞内的“珠源人”下颔骨 化石和采集于麒麟区珠街堡子陡坑洞的炭化稻, 化石和采集于麒麟区珠街堡子陡坑洞的炭化稻,经碳十 四测定,为距今5000±50年和公元前 年和公元前1175±50年 四测定,为距今5000±50年和公元前1175±50年,则有 力地说明了珠江上域的曲靖先民在距今3000年以前就已 力地说明了珠江上域的曲靖先民在距今3000年以前就已 创造了自己的农业文明。 创造了自己的农业文明。 曲靖也是云南发现农业文明最早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