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初中化学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 专题3 身边的化学物质 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提升演练1.实验室有四个药品橱,已存放如下药品,实验室新购进的活性炭,应将它存放在()A.①B.②C.③D.④解析:活性炭属于非金属单质。
四个药品橱中,①橱是酸,②橱是碱,③橱是非金属单质,④橱是金属单质,故活性炭应该放于③橱中。
答案:C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A.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需混合均匀B.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C.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产生的气体一定没有CO解析:为使反应充分,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需混合均匀,故A正确;酒精灯网罩的作用是提高温度,故B正确;木炭粉末与CuO粉末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木炭粉末与CuO粉末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当木炭粉末过量时可能会产生一氧化碳,故D不正确。
答案:D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金刚石做玻璃刀石墨做电池电极不锈钢做水壶钛合金制造船舶设备金刚石硬度大石墨很软不锈钢有导热性钛合金抗腐蚀性强解析:石墨做电池电极是由于石墨具有导电性,故B错误。
答案:B4.(2022四川凉山州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答案:B5.下列是分析久置于空气中的NaOH固体成分的相关实验(不考虑水分),其中合理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因此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变质,故①正确;向样品固体中,加入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确定有碳酸钠,过滤后再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显红色,由于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无法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故②错误;取a g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由于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因此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 g固体,由碳酸钡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出纯度,故③正确;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溶液中有新杂质氯化钠,故④错误。
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点

主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点一空气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因此空气是混合物。
2.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B.达尔文,C.拉瓦锡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见图1-3-1):实验步骤如下: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再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打开弹簧夹(1)红磷燃烧时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冒白烟,产生黄色火焰,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水倒吸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图1-3-1(2)实验完毕后,发现某同学所做实验的广口瓶中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产生问题的原因可能是红磷量不足、没等冷却就打开了弹簧夹。
某同学所做实验的广口瓶中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产生问题的原因可能是红磷点着后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中、点燃红磷前没有夹好弹簧夹。
(3)通过该实验可推出氮气的性质有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与水反应,难溶于水。
(4)此实验中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此实验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碳、硫燃烧后会生成新的气体。
(5)此实验中,瓶底预先放水的作用是吸收热量和白烟。
(6)此实验中选用红磷做可燃物的原因是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红磷燃烧后的产物是固态;红磷不能与氮气反应。
4.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5.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6.氧气用途:供给呼吸:医疗急救、登山、潜水等助燃性:物质燃烧时作助燃剂、气割、气焊等。
7.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降温条件下,会变为固体,称作“干冰”。
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课

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课【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二氧化碳、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掌握一般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和常见气体的性质、用途。
2.通过复习有关“水”的一系列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与水相关的知识以及水的用途。
3.通过复习,我们要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关注身边的化学物质并主动探究,学会保护我们的环境,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重难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水的组成。
3、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4、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的气体,在0℃,1.01×105Pa下,密度为g.L-1,液态氧为色,固态氧为的状固体,溶于水。
2、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的气体,固态的二氧化碳常被称为,常用于、、。
3、氧气的检验方法:4、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二、合作探究(一)O2和CO21、O2和CO2的性质和用途O2CO2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功与过讨论:1、铝、铁是“同门”两兄弟,为何“自我保护能力”却截然不同呢?到底谁惹的祸呢?2、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不能更少,能不能更多?2、O2和CO2的实验室制取O2CO2原料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二)水1.水的电解实验。
如右图所示,通直流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试管1和试管2中所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试管1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说明是;试管2中的气体能够,火焰呈色,说明是;该实验说明水是由元素组成。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式。
2.水的净化(1)蒸馏:获取较纯净水的最好方法(2)过滤①过滤操作中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②玻璃棒的作用是。
③过滤后的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有哪些?(3)自来水的生产过程:3.借助水完成实验检查装置气密性。
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鉴别硬水和软水是。
5.水的保护和利用:水质污染的原因,:。
如何防止水污染:。
中考化学人教版 精讲本 模块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主题一 空气 氧气

3. [九上 P36T3 (1)]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 C)
4.(九上 P46 图 2-18)如图 1,碳在氧气中燃烧,向反应后的集气瓶中倒
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澄澄清清石石灰水灰变水浑浊,发生反应的
模块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主题一 空气 氧气
知识点 1: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体积 成分
分数
性质及用途
①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氮气 □1 7788%% ②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2 保保护护气,如用于灯泡填充
(N2) (最大) 气、食品防腐等;
气
③液氮的低温环境可用于超导材料、医疗上的冷冻麻醉等
化学方程式为
变浑浊
CO22++CCaa((OOHH))2=2==C=aCCaOC3O↓3↓++H2OH2O。
5.(九上 P33 实验 2-3)如图 2,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内放入少量水的
目的是吸吸收收生生成的成S的O2,SO2防,止防污止染空污气,其中集气瓶中的水也能用 NNaaOHO溶H溶液染替液空代气。
写出图中框内物质的化学式及序号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2KClO33=2M=△Kn=CO=l2=2KCl++33OO22↑ ; ②2KMnO44=K=△2=M=n=OK2MnO44+MnO22++OO22↑↑;(分解反应) ③2H22OO22=M=2n=HO=22=O2H2O++O2↑O2↑; ④2H22OO=通2=H=电2=↑=2H2↑+O22↑↑;
1.(九上 P27 图 2-4)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甲”
代表的是
(A )
A.氮气
火线100天(河北专版)中考化学 第一单元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讲 空气 氧气复习-人教版初中九年级

第一单元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讲 空气 氧气考点内容 年份题型题号 分值 考查方式1空气的成分2014 选择题22考查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空气中氧气的来源2013 选择题10(D) 考查氮气用作保护气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015 选择题 1 2 考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用药品 2014 选择题5(C)考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3空气的污染及防护2012 选择题224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015 填空及简答题 30(2) 2考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注意事项2014 填空及简答题 31(4) 1 在框图推断题中考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方程式 2013 选择题 4(B)考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2013 选择题14(B) 考查氧气的溶解性 5氧气的实验室制取2015 选择题 3(A ) 考查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2015 实验探究题 35(1-2) 2 在实验探究题中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 2013 选择题4(D)考查氧气的验满方法从近年我省中考试题可知,空气、氧气是中考必考内容,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大气污染及防治;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等。
题型一般以选择题和填空与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占试卷分值约为3分。
预计2016年我省中考会以空气污染与防治、氧气的性质与制取方法为考查重点。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 主要用途氮气______①制化肥和硝酸的原料;②性质稳定,用作______氧气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0.94%①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②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作霓虹灯等二氧化碳______ 植物________的原料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无【温馨提示】(1)空气的成分指的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2)空气是一种混合物;(3)拉瓦锡是最早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
身边的化学物质(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一)引言概述:在我们的生活中,身边到处都是化学物质。
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及其相关特性和用途。
通过了解这些化学物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正文:一、食物中的化学物质1.维生素:维生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它们在人体中起着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2.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食物的基本单位,它们是身体的主要构建酶,组织和细胞。
二、日常用品中的化学物质1.洗涤剂:洗涤剂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它们在清洁和去除污垢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护肤品:护肤品中含有各种化学物质,如保湿剂、防腐剂和香料,用于保护和滋养皮肤。
三、医药品中的化学物质1.药物成分:医药品中的化学物质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药物成分可通过催化反应或与细胞的特定受体结合来产生疗效。
2.药物配方:药物配方中的化学物质是在药物制备过程中的辅助剂,它们有助于药品的稳定性和输送性。
四、工业产品中的化学物质1.塑料:塑料是一种常见的工业产品,它们由聚合物组成,能够承载和保护各种商品。
2.涂料:涂料是用于保护和美化建筑、家具和汽车等表面的化学物质,具有抗腐蚀、防水和耐久性。
五、环境中的化学物质1.污染物: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包括大气中的颗粒物、有机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它们对空气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2.水中的化学物质:水中的化学物质包括重金属、农药和药物残留物等,它们可能对水源和水生生物造成污染。
总结:化学物质无处不在,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了解身边的化学物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性和用途,并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和处理这些化学物质,以保护我们自己和环境的健康。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二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一、空气与氧气考点一 空气的成分与用途其他气体和杂志占0.03%考点二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完全消耗一定量的空气中的氧气,导致气体的压强变小,恢复原状态后减少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
4P+5O 22P 2O 5【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并在集气瓶体积的1/5处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 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 放热;③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1. 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考点三空气污染和防治1.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是有害气体和烟尘。
污染源包括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三大有害气体),还包括工业废气等方面。
2.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造成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损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4.防治空气污染: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禁止露天焚烧垃圾等。
考点四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氧气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固态时呈淡蓝色。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知识梳理 模块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专题二 碳和碳的化合物

专题二碳和碳的化合物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4.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5.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6.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7.知道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8.了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9.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10.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名师考点精讲考点1 碳单质的性质及碳、氧循环[5年5考]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金刚石、石墨、C 60是常见的碳单质,它们虽然都是由 碳元素 组成的,但属于三种不同的物质;由于构成它们的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不同,因此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
(1)金刚石、石墨、C 60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木炭、活性炭的性质及用途:①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它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
②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强,常应用于水的净化、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制糖工业、冰箱除味剂等。
(1)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
(2)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
2.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充分燃烧:C+O2CO2不充分燃烧:2C+O22CO说明:相同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反应产物可能不同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CuO与CO2反应:C+CO22CO1.对“同种元素不一定只组成一种单质”的说法理解不透彻。
如碳元素可组成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单质,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2.金刚石、石墨、C60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4),因此,不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相同。
3.碳、氧循环(1)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均能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资料知识结构梳理初中化学教材中主要介绍30种物质,其中有6种混合物,7种单质,13种无机化合物和4种有机化合物。
现将30种物质以物质分类的形式归纳如下:1、空气和水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 其他气体及杂质体积分数 78% 21% 0.03% 0.94% 0.03% (2)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及主要用途: 氮 气(N 2) 稀有气体(He Ne Ar Kr Xe 等)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1) 常温下稳定。
(2)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氧气等物质反应。
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故又称惰性气体。
用 途 保护气 电光源 (4)空气和水的污染和防治(1) 空气的污染源: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②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 水的污染源:①业生产中的三废: 废液 、 废渣 、 废气 ;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
2、碳及其化合物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a 充分燃烧生成CO 2 ,化学方程式为 C+O 2=CO 2b 不充分燃烧生成CO ,化学方程式为 2C+O 2=2CO 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为淡蓝色,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蓝色。
②与氧化铜反应:木炭在高温条件下与CuO 反应生成Cu 和CO 2 ,现象 黑色粉末变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C+2CuO=CO 2+2Cu 在高温条件下还能与Fe 2O 3等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上述类似反应。
氧化物:H 2O 、CO 2、CO 、CaO酸:HCl 、H 2SO 4、HNO 3 碱:NaOH 、Ca(OH)2盐:NaCl 、Na 2CO 3、CuSO 4·5H 2O 、CaCO 3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CH 4、C 2H 5OH 、CH 3OH 、CH 3COOH混合物:空气、煤、石油、生铁、钢、无定形碳 无机化合物物 质纯净物 单 质金属单质:Fe 、Al 、Cu 。
非金属单质:O 2、H 2、金刚石和石墨。
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其化学式为H 2O 。
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休,凝固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g/cm 3,冰的密度比水小。
①电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H 2O通电2H 2 ↑+ O 2 ↑②与某些酸性氧化物反应,举例 H 2O+CO 2 = H 2CO 3 ③与某些碱性氧化物反应,举例 CaO+ H 2O = Ca(OH)2用途:工业、农业、生活等性质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2Fe 2O 3 + 3C = 4Fe+3CO 2↑ (3)一氧化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
可燃性:2CO + O 2 点燃==2CO 2 火焰的颜色:在空气中淡蓝色,在氧气中蓝色 。
还原性:与CuO 等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CO + CuO = Cu+CO 2 。
毒性:CO 易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的能力。
用途:① 燃料 ② 冶炼金属 (4)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固体CO 2俗称干冰。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支持呼吸,无毒。
与灼热的炭反应:C+CO 2高温==2CO与水反应:溶于水的CO 2少部分与水反应生成H 2CO 3 CO 2 + H 2O =H 2CO 3(因此,CO 2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H 2CO 3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H 2CO 3 = CO 2 + H 2O )与碱反应:CO 2 + Ca(OH)2 = CaCO 3 ↓+ H 2O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 + 2NaOH =Na 2CO 3+H 2O3、金属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①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②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③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1)铁的性质物理性质:纯铁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能够被磁铁吸引,密度为7.86g/cm 3,熔点为1535℃。
A 、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很难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跟氧气反应 B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生成铁锈(铁锈主要成分是Fe 2O 3)。
这是钢铁制品生锈的原因。
C 、在纯氧气中点燃或高温能燃烧:3Fe+2O 2=Fe 3O 4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化学性质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跟某些酸反应 :Fe + 2HCl =FeCl 2+H 2↑;Fe + H 2SO 4 =FeSO 4+H 2↑现象: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跟某些盐溶液反应:Fe + CuSO 4 =FeSO 4+Cu现象:金属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溶液蓝色变浅绿色。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2)生铁和钢: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3)铁的锈蚀与防护:①钢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和水直接接触。
②防止生锈的方法:a 涂油;b 刷漆;c 镀保护膜。
4、酸碱盐(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用途帮助消化。
(3)制造药物。
(3)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冶炼金属等2、碱: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熟石灰、消石灰物理性质白色块状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水溶液称石灰水。
化学性质与指示剂作用能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
与非金属反应NaOH+CO2=Na2CO3+H2O Ca(OH) 2+CO2=CaCO3↓+H2OCa(OH) 2+SO3=CaSO4↓+H2O与酸反应NaOH+HCl=NaCl+H2ONaOH+HNO3=NaNO3+H2OCa(OH)2+2HCl=CaCl2+H2OCa(OH) 2+H2SO4=CaSO4↓+H2O与某些盐反应2NaOH+CuSO4=Cu(OH)2↓+Na2SO4Ca(OH)2+Na2NO3=CaCO3↓+2NaOH制备原理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O=Ca(OH)2用途(1)、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2)、炉具清洁剂中含有NaOH(1)、建筑上用石灰浆砌砖抹墙(2)、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和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3、酸与碱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表示:酸+碱→盐+水举例:NaOH+HCl→NaCl+H2O Ca(OH)2+H2SO4=CaSO4↓+H2O反应实质: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生成水。
(2)、应用:改良土壤;处理工厂废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医药方面的问题。
4、盐:组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钠化学式NaCl Na2CO3NaHCO3CaCO3俗名食盐纯碱、苏打小苏打大理石、石灰石物性易溶于水,有咸味白色粉未,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白色粉未易溶于水白色粉未,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份化学性质与酸反应Na2CO3+HCl=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CaCO3+2HCl=CaCl2+H2O+CO2↑与碱Na2CO3+Ca(OH)2=CaCO3+2NaOH5、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表达形式:AB+CD=AD+BC条件:(1)对反应物的要求:有酸可溶可不溶无酸都必须可溶(2)对生成物的要求:a、有水生成。
b、有所体生成。
c、有沉淀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