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和串联并联计算题 八年级科学课件

合集下载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ppt课件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ppt课件

解:(1)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电阻R1和R2两端的 电压均等于电源两端电压U=12V
由欧姆定律得
I1
U R1
12V 10
1.2 A
通过电阻R2的电流
I2
U R2
12V 40
0.3A
∴总电流
I I1 I2 1.2A 0.3A 1.5A
(2)同理可求得
I1'
U R1
12V 10
1.2A
50Ω 1v 2v
6v
10Ω
可求得R3、R1串联时,电路中的电流
小结
I' U
6V
0.2 A
R1 R2 10 20
串联电路中通过某个电阻的电流或串联电路的电流,
等于 电压两端电压除以 分电阻之和。
串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改变时,电流中的电流 及
另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 都会随之改变
根据(1) R1为10Ω,电源两端电压为6v,变阻器R接
即IR=I(R1+R2)
∴R=R1+R2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串联各电阻之和。即R=R1+R2
②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等于串联的电阻之比。
即U1:U2=R1:R2
(二)欧姆定律在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例2:如图所示R1为10Ω,电源两端电压12V。 开关S闭合后,求(1)当滑动变阻器R接 入电路的电阻R2为40Ω时,通过电阻R1的 电流I1和总电流I;(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 电路的电阻R3为20Ω时,通过R1的电流I’1 和总电流I’。
3.电阻串联后总电阻( 变大) (填“变大”、“不变”、“变小”) 4.推测:两个相同的电阻串联,相当于(材料)、
( 横截面积 )相同,( 长度 )增大,所以总 电阻( 变大 )。

八年级物理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特点的应用(PPT)3-3

八年级物理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特点的应用(PPT)3-3
要点考点聚焦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以及串联电 路的分压规律和并联电路的分流规律是 本课时的重要知 识点,几乎所有题目都是围绕它们编写的,要注意结合实 际电路真正理解和 掌握它们,切忌死记公式,要将物理 公式数学化;“等效法”是本课时学习的又一种重要的 物理 研究方法,要注意体会和领悟.本课时具体的相关考 点有:串、并联电路等效电阻的计算, 用欧姆定律和串、 并联电路的特点(特别是有关分压和分流规律)结合电路进 行分析和计算, 电路中电学量变化的分析,电路故障的 判断,电阻箱的使用等,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对电 路 的分析、判断、归纳、推理及数学计算等方面的能力,在 此基础上学会设计简单的电路, 使同学们的知识能够转 化成能力.当今中考命题的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向是开放性 试题占 的比重越来越大,最常见的一类题型就是电路的 设计和分析、推理,这就要求考生必须透彻 理解串、并 联电路的实质和其中蕴藏的规律,熟知各种仪表和仪器的 特性和使用方法,才能 使自己置于不败之地.
课前热身
• 5.如图8-2-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
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 示数是3 V,当S1断开、S2 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5 V,则灯泡L1和L2两 端的电 压分别是( B )
• A. 3V和5.5V
B. 3V和1.5V
• C. 1.5V和4.5V
D. 1.5V和3V
神经末梢的面积可达8cm,如果是-m的噬人鲨,其灵敏的嗅觉可嗅到数千米外受伤人和海洋动物。 [] 捕杀 捕杀 最后,独特的牙齿,可切割、撕扯、压碎食 物,其锋利无比。外行齿脱落,内行备用齿向外移,真像一把尖刀锋利无比,能轻而易举地咬断手指般粗的电缆。其实,伤人的鲨鱼仅有多种,最凶猛的只 有噬人鲨(又叫食人鲨)、助; 股票知识:/ ;鲨(又叫触鱿)、低鳍真鲨(又叫公牛白眼鱿)种,它们广泛分布于暖温带海域,有 时可进入河口。伤人的事例也不多,如年全世界发生了起有记录的鲨鱼攻击人类的事件,仅有人死亡。这些攻击人类的事件多不是鲨鱼主动攻击人类,而通 常是人类进入鲨的活动范围内干扰了鲨鱼的活动或者翻船事故后海水里有大量人血时招引所致。 [] 巨齿鲨 巨齿鲨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大牙齿”。古生物 界目前对它有限的认知 鲨鱼 鲨鱼 是,巨齿鲨全长可达米,牙齿咬合力更是空前绝后。 [] “一系列化石及生态学证据表明巨齿鲨确实已经灭绝。巨齿鲨为软 骨鱼,和其他鲨鱼一样,其内骨骼为软骨,钙化程度低,除牙齿外较难形成化石。”厦门大学接确定其大小及外形,因此,对巨齿鲨大小及外形的认识也主要是通过其牙齿化石与现生鲨鱼进行比对来获得。 [] 最大的巨齿鲨全长是大白鲨的 倍以上,并超过现生最大的鲨鱼——鲸鲨,为世界上存在过的最大的鲨鱼。”赵宇称,由于巨齿鲨牙齿与大白鲨牙齿形状相似,加之大白鲨的形象深入人心, 目前为止,对巨齿鲨外形的复原几乎都是以大白鲨为模板进行的。 [] 近年来,对巨齿鲨牙齿形态学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巨齿鲨的牙齿与鼠鲨目的另一种鲨 鱼——沙虎鲨更为相似,也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因此有学者认为,根据沙虎鲨的外形对巨齿鲨进行复原可能更为准确。 [] “但目前我们尚未发现更多能帮 助复原巨齿鲨外形的化石,而就目前的化石证据而言,我们还不能确定巨齿鲨的确切外形。”赵宇说,巨齿鲨的确可以像电影里一样一口咬死鲸鱼。研究人 员通过大白鲨的咬合力数据推测出巨齿鲨的咬合力最高可达.8吨。“如此巨大的咬合力配合巨齿鲨最大可达米的血盆大口,加之鲨鱼咬合后横向撕咬切割的 行为,足以一击致命”。 [] “和所有鲨鱼一样,巨齿鲨的牙齿终身更换、脱落。但人们所收集到的巨齿鲨牙齿均形成于万年前,由此可以推测巨齿鲨灭绝于 万年前。”赵宇说,巨齿鲨的分布研究表明,其偏好温暖的热带及亚热带海域,并需要浅海海域作为育幼场,因此不太可能迁移至低温、贫瘠的

第十七章第四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PPT课件(人教版)

第十七章第四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PPT课件(人教版)

U1
U2
R1
R2
串联电阻具有分压作用,且电阻越大,分担 的电压越多(分担的电压与它的电阻成正
比U1:U2= RI:R2)
4)电阻R1 与R2并联,则I1:I2= R :R _ _2_ _1_
I1
R1
I2
R2
U
并联电阻具有分流作用,且电阻越小,分担 的电流越多(分担的电流与它的电阻成反
比I1:I2= R2:R1)
7.2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一复习 :1串联及并联电路的规律
串联电路:U= U1+U2 I = I1=I2
并联电路:U =U1= U2
I = I1+I2
I1
I2
I1
U1
U2
U1
U2
I
串联电路
U
I2 I 并联电路 U
2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
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IR U
I 电流
图6-30
t W P额
R U额2 P额
I P额 U额
A V
U
R1
右图中,R独自连入 电压为U的电路中,造成 的电路电流也为I。
U
I
R2
I R
那么,甲图中,R1与R2并联造成的效果与乙图中的R独 自连入造成的效果相同(等效的)。
所以,可以称 R 是R1与R2并联的总电阻!
那么,R 与 R1、R2大小关系怎样?
U
I1
R1
I
I2
R2
并联电路:
U=U1=U2
I=I1+I2
I1 =
U1 R1
I2 =
U2 R2
=
U1 R1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欧姆定律PPT课件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欧姆定律PPT课件
可得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流(I)
特点
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即:I=I1=I2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即:I=I1+I2
电压(U)
特点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即: U=U1+U2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即:U=U1=U2
电阻(R)
特点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 .
1.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各是怎样的?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即:U=U1=U2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即: U=U1+U2
电压(U)
特点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即:I=I1+I2
c
来吧!动手动脑,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
比一比,看谁更快,看谁更准。
例1.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出各个电路中电阻的总阻值.
24
19
8.4
答:电路中的电流为0.5A, R1、R2两端的电压分
别为2.5V、7.5V。
已知两个定值电阻R1、R2的阻值分别为5Ω、15Ω,
现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用10V的电源供电,求:
练习4、
3 : 4
1 : 1
练习5: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R2=2:3。则S闭合时,甲、乙两电压表示数之比U甲:U乙与S断开时甲、乙两电流表示数之比I甲:I乙分别是 ( )
A. 3:2 , 1:1B. 2:3 , 3:2C. 2:3 , 2:3D. 3:2 , 2:3
欲使电压表、电流表示数都不超过它们的小量程,滑动变阻器的变化范围是_____Ω到______ Ω。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欧姆定律PPT课件6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欧姆定律PPT课件6
答:这个电路的电流约为0.67A。
二、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猜想与假设:
并联电路中的等效电阻比各并联电阻小?
设计实验:
A
A
B
R
R
R
理论推导:并联电路的电阻
I1
I总
U
U
等 效
I2
R总
I总
由欧姆定律可知
I1 = U / R1
I2 = U / R2
又有:I总=I1+I2,即
1
1
1


R总
R1
R2
I总 = U / R总
互动课堂理解
(2)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PPT模板:素材:
PPT背景:图表:
PPT下载:教程:
资料下载: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教案下载:
PPT论坛:课件:
语文课件:数学课件:
英语课件:美术课件:
科学课件:物理课件:
化学课件: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历史课件:
如图所示,两个电阻R1和R2并联在电源电压为U的电路中,
作 R1、R2 的等效电阻
串 电流关系 I=I1=I2
联 电压关系 U=U1+U2

电阻关系 R=R1+R2

并 电流关系 I=I1+I2
联 电压关系 U=U1=U2
1
1
1

=
+
电阻关系

1
2

互动课堂理解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如图所示,两个电阻 R1 和 R2 串联在电源电压为 U 的电路中,由串联电
U / R总 = U / R1 + U / R2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课件PPT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课件PPT
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滑
动变阻器滑片P在最左端a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由I

U
U
13.5 V
可得:R0的阻值R0= =
=25 Ω。
R
Ia
0.54 A
感悟新知
知2-练
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最右端b时,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
U
R的全部电阻串联,由I= 可得,R0两端的电压:U0=
A. I1 ∶ I2=1 ∶ 1,U1 ∶ U2=2 ∶ 1
B. I1 ∶ I2=1 ∶ 2,U1 ∶ U2=1 ∶ 1
C. I1 ∶ I2=1 ∶ 1,U1 ∶ U2=1 ∶ 2
D. I1 ∶ I2=1 ∶ 2,U1 ∶ U2=1 ∶ 2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题秘方:判断串联电路各部分电路电流之比,可用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1
如图2 所示,小灯泡的电阻为100 Ω,滑动变阻器R
的阻值范围为“0 ~ 20 Ω”,则小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
120 Ω;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
联后电阻的最大值是______
器滑片由b 往a 移动,小灯泡
变亮 (填“变亮”
的亮度________
“变暗”或“不变”)。
感悟新知
阻的并联,相当于增加了什么?电阻并联后的总
电阻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感悟新知
知1-讲
1. 电阻的串联
(1) 研究方法:分析电路或进行计算时,可用总电阻去
代替各串联电阻,这里用到等效法。
(2)电阻串联时的规律: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代数表达式:R=R1+R2。
感悟新知
知1-讲
(3)表达式的推导: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欧姆定律PPT课件4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欧姆定律PPT课件4

3、两电阻的阻值分别为30Ω和60Ω,将它们串联后, 其总电阻为R1;将它们并联后,其总电阻为R2,则 R1:R2等于( D ) A、2:1 B、1:2 C、2:9 D、9:2
4、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4Ω, R2=2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 关S1、S3断开,S2闭合时,电流表的 示数为0.5A;当开关S1、S3闭合,S2 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2.25 A。
解: 由 1 1 1
R R1 R2
得 R R1R2 R1 R2
代入数据 得
R 20 60 15 20 60
答:R1和R2并联后的总电阻是15欧。
小结:
•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R=R1+R2+R3+…+Rn
• n个相同阻值的电阻串联,总电阻R总=nR
•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 阻的倒数之和.
U1= V U2= V
推导:I1 =
U1 R1
I2 =
U2 R2
I1 = I2 ,
= = U1 U2 U1
R1
R1 R2 U2
R2
发现:串电联 阻分 成正压比跟
? R1
R2
=
1 3
= U1
R1
U2
R2
? U1
U2
=
1 3
<4> 电阻的串联
学到了什么?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即:R=R1+R2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大。
例题一:
如右图所示,灯L1的电阻为6Ω,灯L2的 电阻为14Ω,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 为0.3 A,则电压表示数为( ) A、1.8V B、4.2V C、3V D、6V

欧姆定律和串联并联计算题(PPT课件(初中科学)22张)

欧姆定律和串联并联计算题(PPT课件(初中科学)22张)
开 (时c甲、)乙两电流表示数之比I甲:I乙分别是

A. 3:2 , 1:1
B. 2:3 , 3:2
R1
S
R2

C. 2:3 , 2:3
D. 3:2 , 2:3
三、变化电路的复杂问题
由于开关闭合或断开引起的电路变 化问题 由于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引起的电 路变化问题(取值)
例5、如图所示的电路
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R3=5 Ω,当开关S1、 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 示数为0.6A,电压表示 数是6V,S1、S2都闭 合时,电流表示数为 1A,求R1、R2的阻值?
1、串联分压
U1
U2
欧姆定律:I1=U1 / R1 I2= U2 / R2
R1
R2 I 根据串联电流特点:I1=I2
得: U 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
U1
R1
U2
R2
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
若R1 > R2, 若R1 = R2, 若R1 < R2,
则U1 > U2 则U1 = U2 则U1 < U2
一、欧姆定律使用中的同体性和同时性 二、串联分压,并联分流问题 三、变化电路的复杂问题
一、欧姆定律使用中的体性
例1:如图,其中甲灯电阻是15Ω,s闭合后,电流
表读数为0.1A,请计算得出乙灯两端的电压?
A

S

注意1. 在运用I=U/R解题
时,公式中的U,I,R必 须是同一段导体的电 压,电流,电阻的值。 我们把这一点称之为
电压,电流,电阻值。
我们把这一点称之为
“同时性”
练习2、如图,电源电压为6V,保持不变.闭合 开关,此时电路图中的电流表的示数为0.2A.调 节滑动变阻器,使得小灯泡上的电压值为3V,滑 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为0~50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片P移至最右端时, 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R2 S2
R1
S1
R’
训练题答案
解:据(1)I U 可知: R
R
U I
6V 0。3 A
20
则电流表的示数 I I1 I2 1。2A 0。3A 1。5A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R' R R1 20 5 15
(2)当开关S1、S2均闭合,滑片P滑到最右端时,
U1
U2
欧姆定律:I1=U1 / R1 I2= U2 / R2
R1
R2 I 根据串联电流特点:I1=I2
得: U 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
U1
R1
U2
R2
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
若R1 > R2, 若R1 = R2, 若R1 < R2,
则U1 > U2 则U1 = U2 则U1 < U2
例3 、
I=0.8A
练习4、 R1、R2两只电阻并联,已知R1:R2 = 4 : 3, 那么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U1 : U2 = _1_:__1_, 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1 : I2 = _3_:__4__。
练习5:
●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R2=2:3。则S闭合时,甲、乙两电压表示数之比U甲:U乙与S断开时甲、乙两
R3=
U3 I R3 1。2A3 3。6V
●●开a3(1b时)当,,电电电K流1键源K表K2电1c和压、电6RKV压22,求表断(:2) 的示数R; 1 d R3
当K1、K2闭合时,R1被短路,R2与R3并联 电压表的示数:U 6V, 电流表的示数:
I U U 6V 6V 3A R2 R3 6 3
A R3
S1
S2
例6:电源电压6V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 R1最大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S,移动滑
片P,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应(0~2 V)
V
P
R1 U
分析:
1、电路是R1接入电路电阻与 R2=20Ω R2串联
2、电压表测的是R1接入电路 电阻的电压
3、分别求出滑片P移到最左和最右时,电压表
的示数P最左时:R1的电压为__2__V___
U2
R 20
I R2 0.15A10 1.5V
P移至最下端时,R2连入阻值为0,
围.
R2 P
电压表只跟一段导线并联,
U2
0V,I
U R1
3V 10
0。3A。
R1
故,电流表的读数范围为0.15---0.3A,
电压表的读数范围为0---1.5V.
答: 略.
课堂训练
●1.如图三所示,电阻 R1=5 , ●(1)当开关S1闭合,S2 断开,滑片P移至最左 端时,电压表示数为 6V,电流表示数为 0.3A,滑动变阻器的 最大阻值是多少 ●?
通过R1的电流:I1
U R
1
6V 5
1。2 A
通过R2的电流:I 2
U R2
6V 20
0。3A
答(1)滑动变阻器
的最大阻值为15
(2)电流表的示数为
1.5A.
V
R1
R2 S1
A
S2 R3
例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3=5 Ω,
当开关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电压表
示数是6V,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1A,求R1、
R2的阻值?
V
R1
A
R2
S1
S2 R3
v
A
R1 R3=5Ω
v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1
A
R2
S1、S2都断开时
S1、S2都闭合时
我们把这一点称之为
“同时性”
练习2、如图,电源电压为6V,保持不变.闭合 开关,此时电路图中的电流表的示数为0.2A.调 节滑动变阻器,使得小灯泡上的电压值为3V,滑 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为0~50Ω.
请任意添加一个条件,大致计算出小灯泡 灯丝的电阻?
A V
二、串联分压,并联分流问题(比值)
串联电路
则I1 < I2 则I1 = I2 则I1 > I2
例4:
5 : 3 ● 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A;开关S断开后,电流表的示数改变了0.5A,则 R1,R2的阻值之比为_______
分析:
R1 I1=0.3A
R2
S
根据并联电路分流公式,R1:
R2=I 2:I1
A
I2=0.5A
●(2)当电键K1、 K2闭
答:(1) …(2) ….
●[例二]如图二所
解:P移至最上端时,R2全部使用,
示,R1=10 ,滑动变 电路总电阻R R1 R2 10 10
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 20,
10 ,电源电压为3V,求 I U 3V 0.15A,
滑片上、下移动时,电 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范
“变小”或“不变”)
S
A
R
P
V
2、串联分压,并联分流问题(比值)。
I1
R1
根据欧姆定律:U1=I1R1 U2=I2R2
R2
I
I2
根据并联电流特点:U1=U2
得: U 并联电路的分流规律:
I1 R2
I2
R1
并联电路中电阻越大,流过的电流越小。
若R1 > R2, 若R1 = R2, 若R1 < R2,
U1 R1
一、欧姆定律使用中的同时性
例2:如图,电源电压为6V,保持不变.闭合 开关,此时电路图中的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得小灯泡上的电压值为 3V,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为0~50Ω.通过 计算能否得到小灯泡的阻值?
注意2.
A
V
公式中的U,I,R还必 须是同一时刻的导体的
电压,电流,电阻值。
并联电路

I
I1

I I1
I2

I2
电流
I = I1 =I2 =…… I =I1+I2+……
电压
U =U1+U2+……

R =R1+R2+……

(R = nR0)
电压与电流 U1/U2=R1/R2 分配关系 U1/U=R1/R
U =U1=U2=……
1/R=1/R1+1/R2
I1/I2=R2/R1
1、串联分压
一、欧姆定律使用中的同体性和同时性 二、串联分压,并联分流问题 三、变化电路的复杂问题
一、欧姆定律使用中的同体性
例1:如图,其中甲灯电阻是15Ω,s闭合后,电流
表读数为0.1A,请计算得出乙灯两端的电压?
A

S

注意1. 在运用I=U/R解题
时,公式中的U,I,R必 须是同一段导体的电 压,电流,电阻的值。 我们把这一点称之为
P最右时:R1的电压为__0__V___
练习7、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 为0~15V,电阻R0=30Ω,电路两端电压U不变, 且U=24V,求在不超过电表量程的情况下,滑 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的变化范围。
P
R0 分析:
1、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
v
A 阻太小时,电流会超过0.6A;
c I :I 甲 乙 电流表示数之比
分别是 (


A. 3:2 , 1:1
B. 2:3 , 3:2
R1
S
R2

C. 2:3 , 2:3
D. 3:2 , 2:3
三、变化电路的复杂问题
由于开关闭合或断开引起的电路变 化问题 由于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引起的电 路变化问题(取值)
例5、如图所示的电路
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R3=5 Ω,当开关S1、 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 示数为0.6A,电压表示 数是6V,S1、S2都闭 合时,电流表示数为 1A,求R1、R2的阻值?
根据串联分压公式,求R1:R2 即为求U1:U2。
练习3、在“研究电流和电阻关系”的实验时, 电压表示数为1.5V,电流表示数为0.4A,现将 阻值为5Ω的电阻R换成阻值为10 Ω的电阻接入 电路,为保证R两端的电压不变,应移动滑动变
阻器的滑片,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__变__大___才能满足要求。(选填“变大”、
R R2
U1
I2
9V 0.1A
90
A
R2
答:R1的阻值为10Ω,R2的阻值为90 Ω。
练习6、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8Ω, R2= 12Ω。求:(1)开关S1,S2都断开, 电流表示数为0.6A,那么电源电压多
大?(2)开关S1,S2都闭合,电流表 示数为2.5A,那么R3的阻值多大?
R1
R2
解:当S1,S2断开时,R1,R3串联





不 当S1,S2闭合时,R1,R2并联

R1
U1 I串
6V 0.6 A
10

R串 R1 R3 10 5 15 U I串R串 0.6A15 9V
v
A
R1 R3=5Ω
vI1
U R1
9V 10
0.9 A
I2 I并 I1 1A 0.9 A 0.1A
U
2、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
阻太大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
电压会超过15V。
需要综合考虑这2个因素,
大家想想看!!!
例题解析
●[例1].在如图一所 示
解(1)当 K1、 K2断开
的电
中,R1=2
,R2=6 ,
I 时U,R2被开6V 路,R1.21A与R3 串R1 联R3,电2流 表3 的示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