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勘探构造分析
石油勘探中的构造样式

第一章石油勘探中的构造样式石油地质学家们很久以来就认识到,地球上众多的含油气盆地以及盆地内不同级次、不同规模的构造、油气聚集带和油气圈闭,虽然形态、结构和聚油特点上千差万别,但是它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间往往有成因联系,空间分布上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为了在分章阐述各种油气聚集构造类型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之前,对它们的区域构造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有一个总体的概念作者在本章将周中介绍T.P.Harding.和J.D.Lowell的构造样式的概念和构造样式的分类.由于这一分类把近代板块理论研究引入到实际的油气勘探领域,把盆地构造和盆地内油气圈闭的构造研究与板块构造的部位、性质和演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油气聚集的构造分析,在认识上大大提高一步。
因此,介绍这一分类,无论理论上或实践上又都是有价值的。
第一节构造样式的概念和分类构造地质研究中,所研究的对象往往不是某一个个别的地质构造,而是一组有着一系列共同特点和规律的构造组合。
这是因为任何一个特定的地质构造,如一条断层、一个背斜,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们的几何形态、发育历史都有某些差异。
但是,从大区域范围来看,这些局部构造往往在剖面形态、平面展布、排列、应力机制上相互间有着密切联系,形成特定的构造组合,即所谓构造样式(Structural styles)。
变形条件相似的地区,其构造组合也类似。
因此,构造样式就是同一期构造变形或同一应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构造的总和。
不同的构造样式伴生有不同的油气圈闭类型。
按照这样的思路和比较大的构造学的方法,就可以在石油勘探新区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去认识和预测含油气区中可能出现的构造样式及有关的油气圈闭类型。
这对指导油气勘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过去,地质学家们曾提出过几种不同的构造样式分类方案。
但是这些分类没有明确考虑沉积盆地内的深层地下构造以及其伴生的油气圈闭。
有些曾经一度流行的方案,如苏联的别洛乌索夫(1959)提出的以垂直涌动为基础的分类方案,只是一种以有限形变机制为依据的形态分类,因而是不够完善的,在石油勘探的应用上受到了限制,近年来,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研究的深入,成功地把地壳的形变过程和岩石圈板块运动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统一概念。
《石油勘探构造分析》课程实践教学探讨

维普资讯
长江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气地 质学 》 板块构 造与含 油气盆地 》 含 油气 盆地沉积 学 》 地球物理 勘探原 理 》 地震 地质 、《 、《 、《 、《
《 高等教 育法 》明确规 定 :“ 等教育 的任 务是 培 养 具有 创新 精 神 和实 践 能力 的高 级专 门人才 ” 高 。因 此 ,培养具 有创 新精 神和 实践 能力 的高级 专 门人才 、培养 大学 生 的创新 精神 和实践 能力 ,是全 面贯 彻我 国 《 高等教 育法 》 的需 要 ,是 高等 院校 的重要 使命 ,也 是新 一 轮技术 革命 ,社会 经济 和文 化发展 对 高级
存在 如下 问题 : 1 学生知识 体 系不是 很连 贯 《 ) 石油 勘探 构造 分 析 》课 程 是构 造地 质 学 在石 油 地 质勘 探 领域 的延
续 ,一般 安排在第 六学 期 或者第七 学 期讲授 。在上 这 门课 之前 ,学生 已经 学完 了 《 造地 质学 》 石 油 构 、《
1 《 石油勘探构造分析》课程的特点
《 油勘 探构 造分 析 》课程 是资 源勘查 工 程专业 油 气 勘查 方 向 本科 必修 课 和石 油 工 程 专业 本 科 的选 石
修 课 。在石油 和 天然气 的勘 探和 开发 过程 中 ,地质构 造是必 须 首先考 虑 的问题 。 因此 ,在 油气勘 探 中有
构建 具 有 应 用 型 工 科 专 业教 育 特 色 的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并 提 出 了加 强 实践 教 学 的措 施 。
[ 关键词]石 油勘探构造分析 ;工科 ;专 业课 ;实践教 学 [ 中圈分类号]N 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7 63—10 2 0 )O 一N3 1 3 4 9(0 8 1 2 —0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第四章油气田地下构造研究1

(一)三维地震构造解释的基本流程包括:
➢资料准备:收集整理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和测井资料,并加 载进地震解释软件平台;
➢层位标定:应用垂子地震剖面和人工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层位 标定;
➢地震数据浏览:了解基本构造特征;
➢断层解释:时间切片进行断层平面解释,然后进行垂子剖面 解释;
➢层位的解释:按地震波的同相性、振幅能量及波形的相似形, 对层位进行追踪解释;
上部倾斜段(缓翼地 层)--绿模式;
接近脊面--蓝模式, 脊面处倾角接近0°
离开轴面向陡翼地层 过渡--红模式
下部倾斜段(陡翼地 层)--绿模式。
绿 蓝
红-反
绿-反
井眼穿过非对称背斜轴面的倾角矢量图特征
3、倒转背斜
● 特点:
轴面倾斜很大,
绿
两翼倾向相同,
蓝
下翼倾角比上翼大
红
● 穿过轴面的井眼: 矢量图呈现: 绿-蓝-红-绿模式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单斜地层与对称背斜或对称向斜一翼--矢量图相似 倒转褶曲、平卧褶曲与非对称背斜--矢量图相似
因此,单纯用矢量图判断褶曲形态,有多解性, 必须结合地质资料及测井曲线进行综合分析,力求作 出正确的判断。
三、褶曲构造的识别
(二)利用井段产状统计成果判断褶曲类型
矢量的井段产状统计成果图有五种:
第四章 油气田地下构造研究
王建强
2012年10月29日
第四章 油气田地下构造研究
第一节 油气田地下构造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节 井下构造(褶曲)研究 第三节 井下断层研究 第四节 油气田地质剖面图的编制与应用 第五节 油气田构造图的编制与应用
一、油气田地下构造的研究内容
油气田地下构造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构造展布、构造发育 史、断层封闭性等。
(整理)石油构造分析

第一章石油勘探中的构造样式石油地质学家们很久以来就认识到,地球上众多的含油气盆地以及盆地内不同级次、不同规模的构造、油气聚集带和油气圈闭,虽然形态、结构和聚油特点上千差万别,但是它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间往往有成因联系,空间分布上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构造样式的概念和分类构造地质研究中,所研究的对象往往不是某一个个别的地质构造,而是一组有着一系列共同特点和规律的构造组合。
这是因为任何一个特定的地质构造,如一条断层、一个背斜,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们的几何形态、发育历史都有某些差异。
但是,从大区域范围来看,这些局部构造往往在剖面形态、平面展布、排列、应力机制上相互间有着密切联系,形成特定的构造组合,即所谓构造样式(Structural styles)。
变形条件相似的地区,其构造组合也类似。
因此,构造样式就是同一期构造变形或同一应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构造的总和。
不同的构造样式伴生有不同的油气圈闭类型。
按照这样的思路和比较大的构造学的方法,就可以在石油勘探新区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去认识和预测含油气区中可能出现的构造样式及有关的油气圈闭类型。
这对指导油气勘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Harding 的分类方案首先强调基底是否卷入,即沉积盖层的变形是否受基底构造的控制,把它作为分类的一级标志。
据此,将构造分为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两大类。
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形变的力学性质和应力传递方式进一步细分为八种基本构造样式。
基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使之不整合在某时期沉积盆地以下的地层。
例如中、新生界盆地的基底,应为前中生界地层,包括古生界的沉积岩、岩浆岩以至更古老的变质岩,它的机械强度和岩层结构差异很大,对于石油勘探来说,基底卷入程度是很关键的。
因为它不仅表明构造演化的机制,而且,还大致说明了盆地中油气圈闭所影响、所包括的沉积厚度。
基底卷入性构造样式包括:扭性断层组合、压性断块和基底逆冲、张性断块和翘曲;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有:滑脱逆冲-褶皱组合、滑脱正断层(包括“生长断层”)、盐底辟构造和泥底辟构造等。
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技术

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技术石油和天然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资源,而这两种能源的勘探和开发技术也逐渐成熟。
从地表到地下,从海底到陆地,不同的资源种类和地质条件都需要不同的技术手段和设备,以下将就此进行探讨。
一、地面勘探技术1.1测量仪器技术对于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地质勘探,掌握地下含油、含气岩层的情况。
测量仪器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地质结构信息,包括地形、地下水位、地下岩层、地质构造等等。
其中最常见的测量仪器有地球物理仪器、测井仪器、地电仪器、雷达测深仪等。
1.2地震勘探技术另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地震勘探,通过地震波在不同岩层交界处的反射和折射,来分析油气矿床的分布情况、储量情况和构造特征等。
其中最常见的设备是地震探测器,可以对地下进行3D扫描,还有关键的钻井设备,可以在地震勘探后进一步获取样本。
二、海洋勘探技术2.1声学成像技术海洋油气勘探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活动,需要经过多个阶段才能完成,而声学成像技术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采用超过100支有源和被动声源、海洋声学数据处理和图像绘制等先进技术,实现对海洋地质构造的高精度勘探研究。
2.2海底勘探技术海地雷达可以对海洋中的地形、海底岩层和沉积物进行扫描,这对于预测油气矿区覆盖范围和质量有很大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多功能深度探测器、声波生成器以及特殊的海底钻机和船只,来帮助解决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难题。
三、钻井技术3.1传统钻井技术传统钻井技术已经发展相当成熟,被用来在陆地和较浅海域开发油气资源。
通常使用的钻井设备包括钻井井架、钻头、管道、泥浆泵输送系统等,可以实现钻井过程的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3.2水平井钻探技术对于难以到达的油气矿床,需要采用更高效的仪器和技术手段,比如水平井钻探技术。
水平井钻探可以先将钻头垂直下落,并随后转向成为“水平”模式,这种技术可避免直接刺穿矿床,导致矿床资源浪费。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开发深海水域和难以到达的油气矿硬矿层。
《石油勘探构造分析》实习指导书

目录一.实习目的 (2)1.比较完整地建立起石油勘探中的构造观 (2)2.能够有效地运用基本知识和理论进行构造分析 (2)3.培养相关构造问题发现和分析的能力 (2)4.掌握构造分析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流程 (2)二.实习方法 (3)1.基本分析方法 (3)2.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4)3.生长指数与古落差分析 (4)4.平衡剖面方法 (4)5.构造应力场分析 (5)6.构造模拟与实验研究 (5)三.实习内容与要求 (6)1.实习内容 (6)2.实习要求 (7)四.主要参考文献 (7)五.实习附图表 (8)六.课堂讨论推荐题目 (20)一实习目的石油勘探构造分析是石油地质专业的重点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和当前石油行业生产实际联系最紧密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研究:(1)含油气盆地各级构造的类型、几何形态、组合样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2)盆地构造与油气生成(排烃)、运移、储集、圈闭、盖层、保存等成藏条件的相互关系以及构造作用对油气聚集的影响。
实习的主要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比较完整地建立起石油勘探中的构造观。
石油勘探中的构造观是指在石油勘探中对各类构造的总体结构、形成和演化、铸成构造的构造运动性质和动力来源的基本认识和观点。
石油勘探中的构造观涉及到对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中一系列问题的综合认识和看法。
通过实习要建立起一个对盆地构造认识的整体框架,如盆地内构造的空间几何形态、演化阶段的划分及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机制,以及各级、各类构造与油气成藏及聚集相互关系的全面把握。
2.能够有效地运用基本知识和理论进行构造分析。
进行石油勘探构造分析时要以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为指导,并能有效地加以运用。
石油勘探构造分析中需要运用到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主要有:构造地质学的应力分析原理、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岩石破裂准则、构造的成因分析和构造样式等;石油地质学中有机成烃理论、烃类运移的流体动力学、成藏动力学及成油体系等理论。
石油工程石油勘探与开采

石油工程石油勘探与开采石油工程:石油勘探与开采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广泛用于工业、交通、农业等各个领域。
而石油工程作为石油勘探和开采领域的核心,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从石油勘探和开采两方面展开讨论,介绍石油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石油勘探石油勘探是指通过地质调查和地下探测等手段,寻找潜在的石油储量。
它是石油工程的第一步,对发现石油资源至关重要。
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勘探过程中的一项基础工作。
石油地质师通过分析地质构造、岩性、矿物组成等信息,确定有可能有石油储存的地层。
他们利用地震勘探、岩心取样和钻探技术等手段,寻找石油的迹象和证据。
2. 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主要依据地层中的物理性质来确定潜在的石油储量。
通过测量地球的地磁场、地震波以及重力场等,得出地下结构和沉积层的信息,从而推测石油的分布情况。
3. 地球化学勘探地球化学勘探是通过检测地表和地下水体中的石油和气体成分,来预测潜在的石油资源。
石油地球化学家通过采集土壤、水样和岩石样品,运用化工分析手段,确定石油中的有机物含量和分布规律。
二、石油开采石油开采是指从地下油藏中提取石油,将其输送到地面进行加工和利用的过程。
它是石油工程的核心环节,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
1. 钻井技术钻井是石油开采的基本手段之一。
通过旋转钻头,将钻杆逐渐插入地下,穿越各种地层,最终到达目标油层。
钻井技术不仅可以取得岩心样本,确定地层特征,还能进行各种测试,如测量井筒温度和压力等。
2. 提取技术石油提取技术包括常规开采和非常规开采两种方式。
常规开采主要是利用地层压力将石油抽采至地面;而非常规开采则包括水平井、多级压裂和蒸汽吞吐等技术,用于开发难以抽采的石油储层。
3. 输送与储存石油开采后需要进行输送和储存。
输送主要通过管道和油轮等方式进行,保证石油顺利到达加工地点。
储存一般分为地下储罐和地面储罐,以及油罐车等设施,确保石油安全存储。
三、石油工程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石油工程技术也在不断演进。
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地质学是石油勘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构造地质学则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中的构造体系和构造运动,对勘探地质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1. 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是地球地壳的构造不仅仅是静止的,它是通过构造运动不断变化和演化的。
通过研究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可以了解地壳的构造特征,揭示地球内部构造的发展规律。
2. 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2.1 油气运聚规律的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和运聚受构造因素的控制。
构造地质学可以分析构造地貌、构造断层、构造应力场等,揭示油气的聚集规律。
例如,通过研究断层的展布和性质,可以确定油气的运聚通道,为石油勘探提供有力的依据。
2.2 油气成藏条件的判别石油和天然气的成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构造运动、沉积环境等。
通过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可以判别油气成藏的条件。
例如,构造地质学可以分析构造断面的发育情况、断裂带的性质等,对油气成藏进行评价。
2.3 储层预测和评价构造地质学可以帮助评价储层的性质和分布。
通过研究构造变形、断层带的影响,可以预测储层的分布范围和性质。
这对石油勘探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有效地降低勘探风险。
2.4 构造研究在油气勘探中的实际应用构造地质学的应用不仅限于研究和理论,还应用于实际的石油勘探中。
例如,通过利用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可以进行石油地质调查、油藏评估、油藏开发等工作。
3. 构造地质学研究方法3.1 野外地质调查野外地质调查是研究构造地质学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实地观察和采样,收集地质样品,并结合地质图、地质剖面等,分析构造特征和变形特征。
3.2 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是石油勘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特性,可以确定地下构造的分布情况。
这对构造地质的研究和油气勘探非常有帮助。
3.3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或飞机等高空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绪 论
二、我国研究的现状
2.圈闭构造
相对而言,研究成度低,投入人员较少 ,涉及的领域不多。尽管近十余年来, 以王燮培教授为代表石油地质学家和部 分石油地质工作者,对盆地内次级构造 单元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但仍缺 乏全面系统的总结和理论上的进一步提 高。
第一讲 绪 论
三、理论和实际意义
第一讲 绪 论
油气构造分析将板块构造理论延 伸到盆地内部的次级构造单元的研究 中。把油气聚集构造样式与板块构造 部位联系起来,寻找油气聚集规律。 不同的板块构造部位可能会出现不同 的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构造样式。
侧重于油气勘探中后期及开发阶段 研究
第一讲 绪 论
二、我国研究的现状
1、区域构造分析
以盆地为基本构造单元老一辈地质 学家及一些石油地质工作在含油区大 地构造、区域构造和盆地分析方面正 在进行研究,并已作出相当深入的分 析和总结,并发展了适应我国石油地 质条件的理论和方法。
残留洋盆地
孟加拉湾
前陆盆地:
孤后前陆盆地
台湾、落基山
周缘前陆盆地
塔里木等
造山后前陆盆地
周口、焉耆盆地
3.与走滑和转换作用有关的 盆地类型
拉分盆地:里奇盆地、死海 转换伸展盆地:莺歌海盆地、伊通地堑 转换挤压盆地:敦煌盆地、柴达木盆地?
第一讲 绪 论
一.研究对象和内容
1.对象
石油勘探构造分析是石油地质分 析的一门重要分支,其研究对象是 含油气盆地内各次级构造单元。盆 地内次级构造单元有沉积凹陷、隆 起、斜坡带、油气聚集带、油气圈 闭。
图
乌马营地区k88-76叠前深度偏移剖面
N
Ed+Es Ek1
Ek2+3
J+K
T
P
P
T
C
P
O
第一讲 绪 论
2.与其它石油构造的区别
本门课着眼点为盆地内次级构造单元 。
l>全球石油构造分析 ①地质年代:从地质演化历史角度探索 气资源的分布规律,如中、新生代为 何油气富集。
第一讲 绪 论
2.与其它石油构造的区别
石油勘探构造分析
Structural Analysis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第一部分 石油构造背景知识
石油勘探中要解决的地质问题
油
盆 地
气 成 藏
的
的
问 题
基 本 条
件
烃源岩及生烃条件 储集层 盖层条件 圈闭 运移 保存条件
与构造 有什么 关系?
构造课程体系
石油勘探 构造分析 含油气盆地
第一讲 绪 论
2.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为各控油构造的 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 成机制及其如何对油气生成、运移 、聚集、保存起控制作用。构造单 元划分原则及方案、与大地构造学 构造单元的区别和联系??
第一讲 绪 论
含油气盆地研究的出发点
孔
店
孔71
南
区
前
第
三
王科1
系
含
油
评
乌科1
价
乌科2
l>全球石油构造分析 ②从全球板块构造的角度:从宏观 上探索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为何油 气大部分集中分布特定的板块构造部 位,如中东等。
第一讲 绪 论
2.与其它石油构造的区别
2>沉积、构造综合分析
从沉积和构造相互作用:含油气盆地形 成和演化角度探讨油气形成和富集的 条件。构造如何控制沉积,沉积如何 反过来影响构造发育,最终如何影响 油气生成、运移、聚集。运移、聚集 。
构造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1)地幔羽上隆,超
裂陷
级大陆的破裂、离散,
发育裂谷、大洋中脊
(2)俯冲、大洋关 闭、冷的岩石圈下沉, 超级大陆形成
(3)冷的上地幔物 质在地幔边缘堆积, 熔融化,上涌,超级 地幔羽形成
裂陷 盆地
热隆
热幔柱上隆的裂谷盆地形成机制
大西洋阶段: 大陆裂谷-大洋扩张
印度洋阶段: 大洋扩张、热点、一 侧出现俯冲,发育海 沟。 太平洋阶段: 大洋两侧发生俯冲、 碰撞、
含渤
油 气 系
海 湾
盆 地
统
分
类
图
第一讲 绪 论
四、研究方法
在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地震等到资 料的基础上通常利用下列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法
是以各种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 为基础,按盆地发展史的顺序,探讨盆地 及其次级构造单元不同演化阶段构造发展 的特点(构造原型恢复)。
第一讲 绪 论
四、研究方法
全球构造格局中沉积盆地的分布
大
陆 壳 盆 地
大 陆 裂 谷 盆 地
洋
开
中
阔
弧
弧
大
后
前深
洋
盆
盆海
盆
地
地沟
地
脊 中 谷 盆 地
陆
开
源
残
陆
阔
沉
留
内
大
积 周大
剪
洋
棱 围洋
张
盆
柱 盆盆
盆
地
体 地地
地
大陆板块内部
西太平洋型大 陆边缘弧沟体 系
大洋板块
大西洋 型张裂 大陆边 缘
碰撞山带
大陆板块内部
盆地的动力学分类和类型
学
第一讲 绪 论
三、理论和实际意义
2.从专业知识结构 石油地质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对 不同类型沉积盆地及更高级的大地构 造单元的地质特征、演化规律的基本 理论有所了解。
第一讲 绪 论
三、理论和实际意义
2.从专业知识结构 而且需要实对际勘探工作中经常接 触的盆地内各次级构造①构造单元类 型、②特征、③成因机理、④一般的 空间分部规律、⑤研究工作方法有更 深入的知识。
第一讲 绪 论
2.与其它石油构造的区别
3>地质力学分析根据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分 析
阐述盆地的形成和展布规律及控 制油气运移、聚集、圈闭形成的力 学机制。
第一讲 绪 论
这些分支均局限于宏观区域构 造分析及以盆地为基本构造单元的 分析。
勘探前期的基础研究运移、聚集 。
中新生代 缝合带
克拉通盆 地
大西洋型 盆地
在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地震等资 料的基础上通常利用下列研究方法。
1.从油气勘探角度
构造地质条件不仅直接控制油气聚集 ,而且对沉积相带和生、储油层空间 分布有着深刻的影响。构造运动是影 响和控制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 的最基本的地质因素。
第一讲 绪 论
三、理论和实际意义
1.从油气勘探角度
加强对各个含油区构造地质条件 的分析,对认识盆地内油气富集规律 、油藏形成特点及次级构造单元的对 比评价、勘探工作部署等,具有重要 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构造学、沉积学、生油
1、与拉张作单盆地) 四川盆地
大陆内裂谷盆地 (断陷、坳陷) 华北盆地
大陆间裂谷
红海
坳拉谷
背奴埃坳槽
被动大陆边缘
大西洋两岸,南海北部
新生大洋裂谷
(大西洋型)
2、与挤压作用有关的盆地类型
成熟大洋裂谷
太平洋型
弧前盆地体系
安达曼、印度尼西亚
弧后裂谷系(山弧和岛弧)日本海 、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