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一、观潮导学概述观潮是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与父亲一同观潮的经历。

本导学案将从课文的主要内容、阅读目标以及相关思考问题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二、课文内容回顾课文《观潮》主要写了作者和父亲一同前往海滩观赏潮汐的情景。

文章开头通过描绘海浪汹涌的画面,引发了作者的好奇心。

随后,作者和父亲乘坐小汽车来到海滩,观看着一波波的潮水涌上岸边,逐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壮美。

文章最后提到作者对石头的喜爱,并因此提醒我们要尊重和爱护自然。

三、阅读目标通过阅读《观潮》这篇课文,我们的阅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节发展;2.感受并理解大自然的壮美和伟大;3.了解作者对石头的喜爱;4.意识到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的重要性。

四、思考问题1.在课文中,作者和父亲是如何观赏潮汐的?2.你觉得作者对石头的热爱有什么特别之处?3.为什么我们要尊重和爱护自然?五、思考展开1.在课文中,作者和父亲选择了什么方式观赏潮汐?作者和父亲选择了乘坐小汽车前往海滩观赏潮汐。

他们沿着崖壁的道路行驶,靠近了大海,通过遥望或者靠近潮水的方式来观赏潮汐。

2.作者为什么对石头情有独钟?作者对石头情有独钟是因为石头有着不同的形状和颜色,而且它们在人们的脚下也经历了很多年的变化。

石头给作者的感触很深,他喜欢观察它们的动静,喜欢听到它们碰撞的声音。

3.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和爱护自然?我们要尊重和爱护自然,是因为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自然资源不可再生,我们要正确对待和使用它们,不能对其进行破坏和滥用。

同时,自然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尽力保护它们,让其保持原有的美丽和生态平衡。

六、拓展阅读如果你对自然中的其他景观和动物也感兴趣,可以阅读一些关于大自然的书籍或者文章,进一步了解自然的奥秘和美丽。

或者你也可以尝试亲自去一些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接触大自然,增加对自然的认知和体验。

七、总结通过阅读《观潮》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了作者和父亲观赏潮汐的经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伟大。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 观潮》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 观潮》导学案

1观潮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会找出哪些段落写“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学习重点: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知识链接:浙江省杭洲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

每年农历8月18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

因为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形成的钱塘江大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的景象终生难忘。

预习任务: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

自主、合作、探究: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哪些时段的景象?闯关练习: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蒙:mēng()薄:bó()号:háo()méng()báo()hào()měn g()bò()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A、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B、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C、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D、变成原来的样子。

——()3、收集积累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学习收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2、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知识链接:每逢农历8月18日,来浙江海宁一带观潮的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

这时的岸边,人山人海,万头躜动,人们焦急地等待那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不一会儿,忽见人群骚动,只见远处出现一条白线,由远而近;刹那间,壁立的潮头,像一堵高大的水墙,呼啸席卷而来,发出雷鸣般的吼声,震耳欲聋。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观潮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观潮

1.观潮观潮课型新讲课教课过程第一课时1. 会认读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

学习目标2.读通课文,分清潮来前、潮来时、潮头事后的有关段落,初步感觉大潮的壮观情景。

学习要点抓住要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1.收集钱塘江大潮的有关图片和资料。

(学生)学前准备 2.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3.自学生字,熟读课文。

(学生)教课环节导案教案达标检测1.用讲话法引出课1. 填一填。

题:大江海洋不单有风平( 1“)观潮”是指 _________,一、讲话导浪静的时候,因为月亮和 1. 学生自由沟通课题的入。

“观”是 ________的意思。

(用时:5 分太阳的吸引力作用,时而意思。

( 2)“八月十八潮,壮观天钟)会发生准时涨落现象,这 2. 齐读课题。

下无。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就叫做“潮”。

(出示图片)赞_____________的千古名句。

2. 板书课题。

1. 学生自读课文,圈 1. 同桌间沟通生字、新词2. 划去带点字不正确的读出生字、新词,并自学。

自学状况。

音。

2.教师检查预习情(1)特别要注意,“蒙”闷 (mēn m èn) 雷况。

字中间的短横不可以丢,“薄”涨 (zh ǎnɡ zh ànɡ) 潮(1)读准多音字:字不可以写成左右构造,“昂”踮 (di ǎn diàn) 着脚二、自学生字闷( mèn)雷薄( bó)字下半部分的左侧不可以加点。

风号 (h áo hào) 浪吼词,整体感雾(2)新词理解。

3.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知。

(用时:15 分钟)风号( háo)浪吼笼盖:指像笼子似的罩在释。

涨(zhǎnɡ)起颤( ch上边。

观: A. 看 B. 看到的情景àn)动矗立:像山岳同样高耸而 C. 对事物的认识(2)理解以下词语的牢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①天下奇景 ()意思:不行摇动。

②乐观(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鼎沸:用来形容喧杂、混③浮光掠影 ()沸漫天卷地(3)指名读课文,正音。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导学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导学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导学案
一、课前准备
•教学目标:
–了解《观潮》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导学环节
1.导入:介绍故事《观潮》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潮汐现象对人类的
影响。

2.导读:让学生先通读全文,快速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并思考导学
问题:
–什么是潮汐?
–古代人是如何利用潮汐的?
–故事中的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事情?
3.学习重点:通过师生互动,学生阅读、讨论、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
包括潮汐、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4.课文分析:解读文章中的生词词语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内容,并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主题,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共同总结出结论并进行展示。

6.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并完成相应的阅读
和作业要求。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观潮》为例,通过潮汐现象展开课堂教学。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
需要深入了解故事背景,把握教学重点,便于为学生导学提供支持。

在导学环节,教师需要多渠道引导学生思考,并促使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和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潮汐现象,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设计

在背诵环节,教师应指 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写作顺 序,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 诵。
生了解。
情地朗读第 3~4 自然段,体会钱
3.借助多媒体课件,指导朗读。 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
4.创设情境,指导背诵。
4.练习背诵第 3~4 自然段。
1.小组互相交流钱塘江大潮的相
四、课外拓展, 1.师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崩地裂、风号浪吼”这些词语谈感 丰富的情感就需要用丰富的
受。
方式去演绎,朗读的技法应
(2)汇报看到的情景:结合“一条 该要有所介绍。
白线、白浪翻滚、两丈多高的水墙、 3.在观看视频之后感受会更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 加丰富,教师要指导学生充
浩荡荡”来体会大潮的壮观。
分表达感受,然后再读。尽
4.有感情地朗读第 3~5 自然段的 量个别读,让学生用自己的
1.初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 容,在此基础上,画出文中的生字 新词。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新 词的情况。 3.小组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4.小组讨论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5.指名逐段朗读,同桌合作读。
1.在理解词语时,引导学生 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师 可让学生造句,加强对词语 的理解。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时,教 师要深入了解学情,便于集 中指导。
1 观潮
导学案设计
课题
观潮
课型
新授课
1.认识“盐、屹”等 12 个生字,会写“潮、据”等 15 个生字,会写“奇观、农历”等 14 个词语。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 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一课时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一课时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盐”“屹”等13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生字。

理解“人声鼎沸、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根据重点词语,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一、预习导学(预设5分钟)1、我会写。

huī yǐn áng téng guàn()复若()若现()首东望沸()横()江面2、我会选。

笼罩(lónɡ lǒnɡ) 闷雷(mēn mèn)风号浪吼(háo hào) 薄雾(báo bó)3、我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

人声鼎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山崩地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自我评价:漫天卷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的相关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的问题(把预习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二、探究新知(预设25分钟)(一)自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学习提示:①自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准确认读横线上的生字。

②师友互学,师友交流书写生字注意点。

)★展示一:师友展示三、总结收获(预设5分钟)(学法指导:对照学习目标总结学习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四、达标测评(预设5分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组成词语。

若()若()()()相接()()相接人()人()()()并进()()鼎沸山()地()()天()地五、课外拓展课下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观潮》导学案一、导入1. 引入话题,和学生谈论他们是否曾经去过海边,或者经历过潮汐的现象。

2. 提问:你们见过潮水吗?潮水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潮汐呢?二、阅读1. 让学生独立阅读《观潮》这篇文章,了解潮汐的现象和原理。

2. 学生们可以使用字典查找陌生词汇,如:“重复”、“如同”等。

三、理解1. 学生回答问题:- 故事最初发生的地点是哪里?- 潮汐是怎么形成的?- 文中提到的“潮水东退”是什么现象?- 故事最后发生了什么?2. 分组合作,让学生们组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文中的孩子们为什么要观潮?- 你觉得和小伙伴们一起观潮的经历是什么样的?- 会有什么意外发生吗?3. 小组发言,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拓展1.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潮汐的现象和原理。

2. 让学生们动手实践一下,用水和沙子模拟潮汐的现象。

3. 提醒学生们在实践中注意安全,并且保持环境的整洁。

五、总结1. 让学生们集体总结他们学到的关于潮汐的知识,并用简短的话做一个总结。

2. 回答最初的提问:你们现在明白了潮水是怎么来的吗?为什么会有潮汐呢?六、作业1. 让学生们回家观察自己所在城市的潮汐现象,并画一张描绘潮汐的图片。

2. 学生们可以写一篇短文,讲述他们观潮的经历,例如他们选择的地点、观察到的现象等。

七、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学生们通过阅读《观潮》这篇文章,了解了潮汐的现象和原理。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他们不仅加深了对这一现象的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通过实践和总结,学生们也发展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他们在实际中理解问题,培养创造力和逻辑思维。

八、延伸学习1. 引导学生发现潮汐的影响范围。

学生可以调查海洋潮汐对于沿海城市日常生活和经济的影响,并写一篇调查报告。

2.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更多问题。

观潮导学案

观潮导学案

观潮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3)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5)八、经典语句解读 (6)九、预习检测答案 (6)一、学习目标学习《观潮》一文,首先要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即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和独特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其次,要学会并运用文中生动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通过课文的学习,要培养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同时,还要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共同探索更多关于自然和生活的奥秘。

二、学习重难点要重点理解“潮来之时”部分,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将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这需要学生细心体会,感受声音和景象的变化。

要理解并学习作者运用大量比喻的传神描写手法,如“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这些生动的描绘使人如临其境,感受到大潮的声势浩大。

还要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写作,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种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三、预习检测以下是一些关于《观潮》一文的预习检测题,旨在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和掌握情况:一、填空题1. 《观潮》一文主要描绘了________(地点)的壮观景象,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独特魅力。

2. 作者按照________的顺序,生动地描绘了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二、选择题1. 文中哪一句最能体现大潮到来时的声势浩大?()A.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B.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C.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2. 下列哪一项不是作者对大潮来临时的描绘手法?()A. 比喻B. 夸张C. 拟人D. 对比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作者在《观潮》一文中是如何描绘潮来之时的景象的?2. 通过预习《观潮》,你对钱塘江大潮有了哪些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四、中心思想《观潮》的中心思想主要体现在通过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细致描绘,赞美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同时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4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
《观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认读7个生字:罩屹鼎沸贯崩恢,会写八个生字:潮称盐笼罩蒙薄雾。

2、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和观潮的时间、地点以及人们观潮时的心情。

3、读通课文,分清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有关段落,初步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

重点难点
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导入新课
用谈话法引出课题: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

展示学习目标:
1、会认读7个生字:罩屹鼎沸贯崩恢,会写八
个生字:潮称盐笼罩蒙薄雾。

2、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和观潮的时间、地点以及人们观潮时的心情。

2 / 4
3、读通课文,分清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有关段落,初步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

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2、圈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易混易错的字词,在生字本或写字本写一写。

3、运用所学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理解字词的意思。

4、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5、流利地朗读课文。

实施导学诊断
l.看拼音写词à
lǒngzhào báowù
méngméng
qí guān héngwò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堤岸(dītí ) 恢复(huīfēi) 风号浪吼(hào
háo)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钱塘江大潮奇观在我国的省,每年的农历是一
年一度的观潮日。

(2).钱塘江大潮的形成与杭州湾特殊地形有关,杭州湾,呈。

小组互查互教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3 / 4
2、xx,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哪些时段的景象?师生引导释疑阅读资料袋,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会认会写生字以和本课多音字(号蒙薄)以及易读错的字(堤恢)
细读一、二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和诗句(苏东坡赞钱塘江秋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理解“奇观”,联系生活理解“笼罩”。

联系全文,从“人山人海昂首东望”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观潮人什么心情?这个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当堂检测
1.文章中“人山人海”说明了,“昂首东望”一词体现人们观潮时的心情。

这个侧面描写衬托出钱塘江大潮。

2.用“笼罩”写一句话。

教师导练
1.易错的字:昂(左下不多点),蒙(中间不少横)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2.难解的词:“人山人海”体现观潮人多,“昂首东望”体现观潮时急迫心情。

这两个词侧面描写了大潮之奇。

3.初解“奇观”:声音之奇形态之奇
课题1观潮
课时安排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五个生字:昂沸贯旧恢,理解“横贯江面、并齐头进、沸腾”
4 / 4
2、默读课文,根据词句,想象大潮来前、来时、过后江面上的不同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重点难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课前准备
基本环节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
导入新课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展示学习目标
1、会写五个生字:昂沸贯旧恢,理解“横贯江面、并齐头进、
沸腾”
2、默读课文,根据词句,想象大潮来前、来时、过后江面上的不同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出示自学要求
1、圈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易混易错的字词,在生字本或写字本写一写。

2、作者在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时是按什么顺序、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3、说一说你认为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句子,进行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