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观潮》教案

2024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观潮》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示范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潮》。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如“潮”、“堤”、“震”等。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说、想来感悟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奥秘和壮丽景色的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了解钱塘江大潮作为我国自然奇观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文中描述的观潮顺序和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2.难点:•理解并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气势。

•通过想象和语言描述来再现观潮的场景。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视频和图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尝试理解文章大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播放钱塘江大潮的短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潮的壮观。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2. 朗读与感知(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生字的发音和句子的停顿。

•学生自由朗读,尝试理解文章大意。

•教师提问:“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教师展示PPT上的生字词,如“潮”、“堤”、“震”等,并带领学生一起认读和书写。

•学生自主练习,并在小组内互相检查。

4. 文本深入与师生互动(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段解读课文,讨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讨论:“作者是如何描述钱塘江大潮的?”“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给予点评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钱塘江边观潮的情景,并用一两句话描述出来。

5. 情感升华与文化认同(5分钟)•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钱塘江大潮作为我国自然奇观的重要性。

观潮课文公开课教案

观潮课文公开课教案

观潮课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观潮》,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主要内容概括、语言赏析和写作技巧分析。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章——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节——倾听大自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

2. 学会通过观察、想象、体验等方法,感受和理解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描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形象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a.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读写。

b. 课文内容概括: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c. 语言赏析: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感受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描绘。

d. 写作技巧分析: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和体验,分享感受。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阅读理解题,指导学生如何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课文的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观潮》2. 重点词语:壮观、浩渺、澎湃、雄伟、气势磅礴3. 主要内容:钱塘江大潮的描绘4. 写作技巧:观察、想象、体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的作文。

答案示例:我眼中的大自然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画家,她用鬼斧神工的技艺,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在我眼中,钱塘江大潮就是一幅气势磅礴的画作。

四年级语文《观潮》的教学设计10篇

四年级语文《观潮》的教学设计10篇

四年级语文《观潮》的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观潮》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3、能运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5、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教学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2.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

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3.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学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我们浙江省的旅游景点非常多,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像美丽如画的杭州西湖,文化底蕴深厚的绍兴,优美自然风光的千岛湖,佛教胜地普陀山……真是举不胜举。

我国宋代有大诗人苏轼游览了浙江的一处胜景后,让他久久不能忘怀,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你们知道他讲的“潮”是哪儿的潮?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海宁的盐官镇去领略一下这名扬中外的钱塘江潮。

(板书:观潮)(学生读题)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读课文时自学课文。

要求:(1)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自学新词,想想意思;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篇11、教材分析《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说重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同学“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要引导同学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依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同学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依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

培养同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充沛用电化教学手段,协助同学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说教法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同学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

让同学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同学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同学“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同学,即引导同学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同学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

四、说学情我班同学虽没去钱塘江,也没观赏到千军万马奔腾的潮水,但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想像丰富,而且对新鲜事物充溢了好奇心,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观潮》教案教学设计模板(10篇)

四年级《观潮》教案教学设计模板(10篇)

四年级《观潮》教案教学设计模板(10篇)教学内容:《观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积累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了解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2、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3、词语认读二、学习3、4两段1、师:自由读读3、4自然段,哪些描写潮水的句子你特别喜欢的,用波浪线划出来,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教师了解情况,并做适当的个别指导。

2、指名说说读读(配多媒体)生:我特别喜欢:“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你来读一读。

师:看到那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人们当时的心情怎样,会有什么动作,会说些什么,咱们表演表演。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这样的场面就是——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师朗读指导(个别读、小组读、范读、自由读、展示读)3、师:谁再来说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生:我喜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这个句子。

师:你欣赏他读的哪些地方?生:流利、正确,不太有感情。

师:你能比他读得有感情吗?生:能。

学生读师:他读地有感情吗?学生评议。

师: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语气逐渐加重,他读出远到近的气势。

我们大家像他那样读一读。

学生齐读、个别读4、生:老师我喜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观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5篇

《观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5篇

《观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5篇《观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奔“潮”,整体感知1 释题知“观潮”。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课文,着而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2 入文理解“观潮”(1) 导入: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2) 读文。

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找到文中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一句。

A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者说一说吗?B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

二品位“奇”,感觉奇观师: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1 边默读课文边用“??”画出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的语句。

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2 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课件出示:__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__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件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3 学生读句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是什么?眼看潮水就要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设计4篇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设计4篇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8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

2、掌握重点字句,积累文言词汇3、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和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分析:《观潮》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

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士女骈阗,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

本文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与讲读法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看过钱塘江大潮吧,感受如何?(学生自由说)现在我们来学周密的《观潮》,看看宋代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子?[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二、疏通文意:(按自然段进行,小组讨论,一人读句子,一人翻译,教师补充,纠正)1、翻译第一自然段:重点字词:A、既望:农历十六日B、方:当时C、仅:几乎,将近D、既而:随着E、际天:连接着天F、震撼激射:震撼天地,激扬喷射G、沃:用水淋洗H、势极:来势极其2、翻译第二自然段:重点字词:岁——年。

尽——穷尽。

标——树立,举。

倏尔——忽然。

略——一点点逝——去,往3、翻译第三自然段:重点字词:文——画着溯迎——逆流迎着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鲸波——巨浪4、翻译第四自然段:重点字词:溢——满穹——高僦赁——租用容——许,使。

三、整体感知:提示:(教师补充)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当时的都城在临安(杭州),观潮地在当时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时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七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七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七篇)《观潮》是文质兼优的一篇写景的文章。

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这个钱塘江大潮雄奇壮美,气势特殊,景观的描画,抒发了对酷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思想感情。

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的内容,欢迎浏览,内容仅供参考!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篇1【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7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魅力”为主题,为我们编选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叙述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有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进程,描画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复原安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壮观和雄壮。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声威,还从观潮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的反应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由由衷的发出了“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迹。

”编选本篇课文的意图有二,一是使学生通过浏览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酷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关键词句、重点段落,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对于写景文章有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知道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情谊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

另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体会其奇特、壮观的风景,这就要请教师创设好情形,设计好句子知道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壮。

【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干资料,学会“潮、称、盐”等13个生字,认识“罩、屹、鼎”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覆盖、薄雾、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词语。

2.通过“三读(读准、读通、读懂)”,自主学习,乐于朗诵,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潮》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

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大家去看过吗?(没有)
师:同学们,仔细听听,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师:听着这潮水的声音,你觉得如果你在场,你有什么感受?(CAI 课件音频:播放潮来时的声音)
你会看到一幅怎样壮观的画面?
生畅所欲言。

师: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图片,指导交流资料的方法:展示资料——用两三句话说你认为最重要的,尽量不要读资料。

教师用PPT演示文稿展示位置图片等
学生展示自己手中的图片文字资料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壮观的景象。

二、抓住中心,自主学习:
师: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师板书:天下奇观)引导学生对课文质疑,一边质疑一边解疑
师: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奇观”是什么意思?
生:“奇观”就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师:我们想去看看这“天下奇观”吗?请你告诉老师,你最想看什么?
师:好,大家看看画面,听听声音,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CAI 课件播放潮来的过程)
(生不断发出赞叹)
师:看了钱塘江大潮,你有什么感受?
师: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课文又是怎样描述的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潮来时的景象。

(生默读课文)
生: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写了潮来时的景象。

师:你真会读书。

请大家轻声自由地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谈收获)
师:你们真聪明,读书真仔细!这两个自然段里有很多精彩的语句,同学生们自由地读吧,特别是你喜欢的语句,可以画一画,想想为什么喜欢,多读几遍。

待一会读给大家听听,看谁读得最好?(学生自主学习,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精读,品味语言:
句子一:“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读得这么好,看得出你的确很喜欢这句话,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吗?
师:(播放“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的课件)哪个词写出了潮水的声音巨大?(指导感情朗读)
指导学生总结汇报方法:找句子——抓关键词——说体会——感情读
句子二:“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还没看到江潮就听到潮水的声音,说明潮水的声音很大,很大气势。

师:最能表现潮水声音的词是……
生:“闷雷滚动”。

(播放“闷雷滚动”的课件)
句子三:“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这时候潮水来了,人们很激动,高兴得沸腾起来。

师:从哪儿知道潮水来了?
生:因为人们已经看到了“一条白线”了。

(板书:白线)
句子四:“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这时候的浪潮涌得很快,很高,就像高高的城墙。

潮水的颜色是白色的,很壮观。

(板书:城墙)
师:读得不错,挺有感受的。

你们再自由地读读课文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提出来,我们一块儿讨论。

(学生自由读文、组内自由讨论)
师: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生:老师,“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为什么说它“横贯江面”?“横贯”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来做个换词语的练习,你就明白了。

请同学们想想,“横贯”能改成“横卧”吗?
师:能和大家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江面很平静,就像躺着睡觉似的,所以我填“横卧”;而潮水是动的,我觉得应该用“横贯”。

师:你很会思考,填得不错,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了。

“横
贯”就是横着通过去的意思。

生:老师,作者为什么把潮水比作战马呢?潮水的声音真有那么大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

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

(CAI课件显示:战马奔腾逐渐切换到潮水奔涌,并作有巨大的响声)看到这儿,你是不是有了更深的体会呢?
师:你们有这么深的感受,我想你也有把潮水的这种气势读出来,谁来试试?
(指名读,齐读)
师:下面请女同学读第三自然段,男同学读第四自然段,看谁读得更好?(生分男、女齐读)
师:女同学的声音清脆悦耳,男同学的声音抑扬顿挫,都读得很好。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练习。

(学生填写两个自然段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句)
师:那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词的提示来背一背课文呢?
(生根据提示自由练背)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我来读这些词,你们来接,我们小声地背一背,不记得的可以看看书。

(生试着齐声背诵)
师:学到这儿,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请你来给钱塘江观潮的客人当导游,我们先来设计一个开场白。

生:游客朋友们,大潮就要来了,请跟我来,我会带你看个仔细。

生:游客朋友们,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今
天是观潮最好的时候,千万不要错过哟。

师:相信你们都是合格的导游。

现在就请你们给画面配上解说词,注意用上设计好的开场白。

先在小组内练习一下,一会看看哪个组说得最精彩。

(CAI课件视频:潮来时的过程)
(生在组内练说)
师:请大家推荐一个同学来当导游。

师:这位同学介绍得不错,用上了很多课文中的精彩词句。

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就更好了。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真让人感到震惊,难怪人们把钱塘江大潮称为——“天下奇观”。

(生齐说)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3、4自然段,感受到了钱塘江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都学得不错。

那么课文2、5自然段还写了些什么呢?老师想交给大家自学。

你们可以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说说你的感想,还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自学,自由讨论)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师:作者围绕着大潮声音、形状的变化,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具体地描写出来,我们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我们就是要学习作者这种细致的观察方法,平时多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想、去体验,这样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