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方法在口腔正畸的临床应用
ct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ct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对人体进行断层成像的影像技术。
在口腔医学中,CT技术的应用极其广泛,可用于诊断口腔疾病、规划口腔手术、评估牙骨结构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CT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一、CT在口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CT技术可以提供口腔疾病的精确诊断。
例如,在牙齿感染的检查中,CT能够清晰显示牙齿周围的骨质破坏情况,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感染范围和严重程度。
此外,CT还可用于检测口腔肿瘤、颌骨骨折等疾病,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CT在口腔手术规划中的应用CT技术可以为口腔手术提供精确的规划。
例如,在种植牙手术前,医生可以通过CT扫描获取患者口腔内三维立体影像,准确测量患者牙骨结构和牙根位置,避免手术过程中的误差。
此外,CT还可以帮助医生规划正畸手术、颌面外科手术等口腔手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CT在评估牙骨结构中的应用CT技术可以对牙骨结构进行评估。
通过CT扫描,医生可以清楚地观察牙骨结构的密度和形态,判断牙骨质量和骨量损失情况。
这对于制定个体化的牙齿修复方案和口腔矫正计划非常重要。
此外,CT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牙骨植入体的稳定性和骨结合情况,为种植牙的成功率提供依据。
四、CT在口腔颌面部损伤中的应用CT技术在口腔颌面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患者发生颌骨骨折、牙槽突骨折等口腔颌面部损伤时,CT扫描可以提供精确的损伤位置、范围和严重程度,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此外,CT还可以用于评估损伤后的复原情况,指导康复治疗和修复手术。
CT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能够为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它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患者口腔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
曲面断层摄影与锥形束CT在正畸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4年10月第5卷第5期C hina Clin Pract Med,October2014,Vol.5,No.51述评曲面断层摄影与锥形束CT在正畸诊断中的应用杜原宏 口腔正畸学作为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史。
回顾过去40年来正畸领域的诸多进展,诊断方面,曲面断层摄影(O PG)与锥形束C T(C B CT)已广泛应用于口腔牙种植领域;矫治方面,直接粘合技术、钛合金矫治弓丝及直丝弓矫治器等技术也日趋成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疗体系,对患者日常功能活动的影响也降低到可以容忍和适应的程度。
囿于篇幅,笔者将仅就O PG与C B C T在口腔正畸诊断方面的应用范围及优缺点作一概述。
一、O PG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O PG是应用窄缝及圆弧轨道体层摄影原理,通过一次成像,在一张胶片上获得摄有全部牙及周围组织总影像的一种简单、快捷的技术。
它的出现是牙科摄片史上的一个重大创新,在其之前,牙科摄片往往只限于口内片和颌骨侧位片。
由于O PG 操作简便、检查范围广,患者从治疗开始到完成期间牙齿发育和萌出过程可以确实地被估计,且低放射剂量对青少年有利,一次曝光即可显示全口牙齿、颌骨、鼻腔、上颌窦及颞下颌关节等解剖结构的影像,对颌骨的形态结构、牙的生长发育情况、颌骨病变、畸形,全口牙周病时牙槽骨吸收程度的观察等较为满意,因此正畸治疗中往往选择O PG作为检查手段。
其缺点是:全景清晰度差,脊椎影重叠,影像放大,装备费用高。
O PG在正畸方面的应用范围:(1)缺失牙、阻生牙及治疗牙的检查:①埋伏牙(多为第三磨牙);②多生牙(如上颌前牙、下颌前磨牙);③牙根残留;④根尖透射区;⑤缺失牙;⑥各类修复体的检查;⑦牙髓治疗的检查。
(2)下颌骨某些结构的测量。
(3)牙体及牙周病变的诊断。
二、C B C T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与传统C T比较,C B C T有如下优势:(1)扫描范围灵活,可以扫描特定的诊断区域,也可以扫描全部的颅面部。
128层螺旋CT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价值

否对个体魅力有很大影 响, 对一个人的社交 活动和受欢迎 程度
密切相关 ; 畸形 和缺陷的人容易在长期 的无 形压力下产 生心 有
龄 1 . ; 中单纯错颌 畸形 患者 3 5 2岁 其 5例 , 现为牙齿拥 挤 , 表 前 牙反颌 , 牙缝 过大 , 深覆 盖 , 深覆袷 , 双颌前 突 等。错颌 畸形 伴
药物 , 主要作用 于靶 细胞 D A鸟嘌呤上 的 N 7和 O6原子 , N 导 致 D A链间和链 内交联 , N 干扰 D A的合成 , 灭肿瘤细胞 J N 杀 。
研究显示吉西他滨和铂类药物联合应用 时可 以起 到协 同作用 ,
提高临床疗效 。本组 结果 显示 联合组的 O R为 6 . % 。 5 8 而对 照组为5 .% , 4 3 联合组的 临床 获益要 明显好 于对 照组 。2组 远 期 疗效显示 , 联合组 的 1年生存率为 4 .% , 4 7 对照组为 3 .% 。 43
2 张会娣 , 晓娟 , 朱 董星 , . 等 吉西他滨 单药治 疗老年 晚期非小 细胞肺
癌患者 3 6例. 肿瘤研究与临床 ,0 ,3:6 -6 . 2 1 2 2 224 1 3 宋健雄. 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紫杉醇联合 卡铂治疗疗效 观察. 4 临 床肺科杂志 ,0 ,6:9 -9 . 2 1 1 2 82 9 I
对5 5例 口腔正畸就诊 患者行 18层 螺旋 c 2 T薄层容 积扫描 , 用特殊 的 口腔 软件 D nacn对 图像进 行后 采 etsa
处理 。结果 通过 对扫描数据 的重建和后 处理 , 以清楚地显 示 出各 个牙齿及 牙槽 骨的 矢状 面和冠 状面 可 图像 , 正常和异 常的结构 , 牙齿与 牙列的关 系。结论 应 用 18层 螺旋 C 2 T薄层 扫描和 口腔软件 D nacn et a s
口腔CT

口腔CT概述口腔CT可以从三维角度对组织情况进行反映,可以发现口腔X 光片的投照角度不能发现的、或者更细微的病变;它的三维重建效果能够对骨组织情况、下颌关节情况进行准确评价,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前方案设计,以及术后科学评价(比如矫正下巴的手术)。
口腔CT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一,口腔CT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口腔CT是围绕人体的一段容积螺旋式地采集数据。
口腔CT与常规CT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获得的是三维信息,而后者获得的是二维信息。
口腔CT提高了扫描速度,扫描覆盖面广,无间隙采集容积数据,便于各种方式、各个角度的影像重建,且可以任意地、回顾性重建。
口腔CT三维重建技术有多平面重组法(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及容积再现法(VR)等,根据不同部位、病变和临床要求,选择不同的重建方法。
口腔CT在牙科CT成像软件(dental CT program,DCT)的帮助下,可重建获得颌-口腔全景图像和各方位断层图像,图像清晰直观,已被成功用于种植牙术前测量、口腔炎症、肿瘤和口腔上颌窦瘘等多种疾病的诊断! 使用口腔CT扫描机及ADW4.0图像处理工作站探讨了CT 牙体表面成像的实用方法和技巧。
认为口腔CT牙体表面成像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扫描、重建参数的合理选择及图像后处理方法的准确应用是取得高质量三维图像的关键。
通过DCT 的帮助,可以通过3个平面的二维图像显示与唇腭侧骨皮质的距离以及埋伏阻生牙的方向、位置,二维重建图像尤其对其与邻近结构(如切牙管、下牙槽神经管、上颌窦、邻近牙根)关系的显示有独特的优越性,可弥补曲面的很多不足。
总结口腔CT在埋伏牙及多生牙定位诊断中的意义:可确切显示骨内埋伏多生牙的数目、大小和形态;可确定显示埋伏多生牙空间位置(唇颊侧、舌侧、高低和倾斜);可确定埋伏多生牙的位置是软组织阻生还是颌骨内阻生;可确切显示埋伏多生牙与相邻牙胚和牙根的距离或嵌入关系等;可显示邻近牙根是否发生吸收及吸收的程度。
三维CT重建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牙齿健康,除了对牙齿的常规性功能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牙齿的美观性有严格的要求。
传统的牙齿治疗方式是通过临床检查,采用模型分析或者X线检查等方式,该治疗方式很难满足患者对牙齿、面部的要求。
三维CT重建是当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能有效的建立牙齿立体形态图像,直观的显示出不同牙齿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牙齿的准确位置,为正畸治疗提供依据。
在本次研究中将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接受的90例口腔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三维CT重建的方式进行诊断,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接受的90例口腔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患者。
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在10-40岁,平均年龄(23.2±1.1)岁。
治疗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在13-41岁,平均年龄(24.12±1.2)岁。
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扫描方式,应用IN-TRA牙科X光机对患者口腔以正位,近中倾斜10°和20°角,远中倾斜10°和20°角5个角度进行投照,曝光条件为70kV、0.064s、采集患者数码X线片。
治疗组采用三维CT重建方式对口腔正畸患者进行诊断。
首先选择双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前,要让患者取仰卧位,按照患者的口腔情况确定扫描范围,包括上颌骨和下颌骨,同时为电压为120kV,电流为200mA,扫描速度为1r/s,扫描厚度为1mm,重建的间距为0.6mm,扫描矩阵为512x512。
扫描过后对数据进行重建,采用图像3D软件,利用最大密度投影法、多层面重建法、表面遮盖法的三维重建技术成像进行观察,在检查中要不断调整方向,直至显示出最佳位置。
口腔数码摄影在正畸临床护理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口腔数码摄影在正畸临床护理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口腔数码摄影在正畸临床护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口腔数码摄影技术在正畸临床中应用现状,指出影像质量不佳、难以准确测量和数据安全性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影像质量、完善测量方法和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措施等对策。
最后结论指出口腔数码摄影在正畸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的讨论,可以加深对口腔数码摄影在正畸临床护理中的应用问题及解决方案的认识,为提升正畸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口腔数码摄影,正畸临床,问题分析,对策,影像质量,测量准确性,数据安全性,影像质量提高方法,数据安全保护,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口腔数码摄影技术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应用于正畸临床护理中的一种新技术。
随着人们对口腔美容的需求不断增加,正畸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传统的正畸治疗离不开对患者口腔状况的准确评估和监测,而口腔数码摄影技术则为这一过程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可靠的方法。
口腔数码摄影技术通过高分辨率的数码相机捕捉患者口腔的影像,可以清晰地展示出牙齿的位置、关系和变化情况。
这些数字化的影像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还可以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口腔数码摄影技术具有实时性和可存档性的特点,便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共享,也方便了治疗过程的监测和评估。
在正畸临床护理中,口腔数码摄影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口腔数码摄影技术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口腔数码摄影技术在正畸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口腔数码摄影在正畸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提高正畸治疗效果和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通过分析口腔数码摄影技术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口腔数码摄影技术在正畸临床中的发展与应用。
口腔正畸CT影像学进展

・
综 述 ・
口 腔正畸c 影像学 T 进展
魏 海 东 许 波
( 淄博市妇幼保 健院 , 山东淄博 2 5 2 ) 5 0 9
[ 摘要】口腔正畸技术 的发展对影像学提出 了更高的要 求 ,而 c 影像 学的发展又对正畸技术 的发展产生 巨大 的推 动作用 。 T
A a 通过对多功能的 X线投 影断层机的改造 , 19 ri 于 97年 完
1 多排螺旋 CT在 口腔正 畸领 域 的应用
11 工 作 原理 .
成 了牙 c T原 型的开发 , 命名为 Sp r ih rslt nO toC — u e g - eou o r u H i h
口腔科 的一 种单 用机。不同于传统 C T的连续断层式扫描成像 , 分 别是 图像 放射源复杂程度及 图像采集方式不 同 :B T放射 源 CC
来 自与 曲 断 机 器 相 似 的 低 能 固定 阳极 发 生 器 ,采 用 特 别 图像 增
部位 、 病变和临床要求 , 选择不同的重建方法 。 螺旋 C T在牙科 C 成 T 像软件(et Tporm,C ) dn ̄C rg D T 的帮助下 , a 可重建获得颌 一E腔全 l 景图像和各方位断层图像 , 图像清晰直观 , 已被成功用于种植牙术 前测量、 口腔炎症 、 肿瘤和 口腔上颌窦瘘等多种疾病 的诊断目 。
bcX—rv o p t o g p y O t - C ) 0 0年被 开发 为 i a m u dTmor h ( r o T 。2 0 C e a h
螺旋 C T是 围绕人体 的一段容积螺旋式地采集数据。螺旋 C T
实 际模型 一三维多影像微型 C (D u i g ir C ) 当前 T 3 X m hi em co T 。 ma
CBCT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

CBCT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摘要】口腔放射学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计划的设定以及对疾病发展变化的监测。
传统的二维口腔平片由于重叠、伪影等原因,不能显示被观察区的三维结构,影响诊断及制定治疗计划。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进步,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 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牙体牙髓、口腔正畸、种植牙等方面。
与传统的螺旋CT相比其具有辐射剂量小、空间分辨率高、三维重建快、能够提供精确的影像数据等优点[1]。
本文就CBCT 技术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关键词】CBCT 三维重建种植牙【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368-02数字影像诊断的最新进展意味着可以在不影响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更低的辐射剂量与更短的处理时间。
锥形束CT(CBCT)与传统螺旋CT相比其具有辐射剂量小、空间分辨率高、三维重建快、能够提供精确影像数据的优点,以及检查费用和设备购置费用相对较低、占用面积和空间较小等众多优点日益广泛的被应用于口腔临床中,成为口腔医学领域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工具[1]。
1 CBCT的发展1972年英国科学家House field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CT并应用于临床,这种图像质量好、诊断价值高且无损伤性的成像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但由于其辐射剂量大、成本高、使用不便等问题使其在口腔领域的应用受到诸多限制[2]。
自从1998年Mozzo[3]等学者将CBCT应用到了口腔颌面成像领域以来,由于其独特的优势,逐步成为口腔临床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2 CBCT技术的优点相比传统螺旋CT,CBCT具有众多优势:1.图像精度较高:与被投照物之间比例1:1、无几何失真、空间分辨率较高、可以进行清晰的实际测量;2.扫描范围灵活 [5、6]。
与螺旋CT不同的是CBCT采用一种二维面状探测器来代替传统螺旋CT 的线状探测器,所以其采集投影数据的速度大大加快[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学方法在口腔正畸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了解对口腔正畸患者使用基于CT数据的影像学方法临床指导价值。
方法:选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诊疗口腔正畸患者100例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在治疗中通过三维CT扫描成像的手段检查口腔病灶位置,根据所得数据指导口腔正畸治疗方案细节调整,归纳基于CT数据的影像学方法对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意义。
结果:患者在完成口腔正畸治疗后有93例表示对正畸治疗效果相对满意。
结论: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通过三维CT扫描方式进行了解和指导不但能够帮助医生更全面的掌握口腔具体情况如口腔部位的平衡状态、补偿状态效果图等,对患者口腔病症有更加精准的诊断,还能够对治疗方案制定调整有引导作用,提高疗效,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
【关键词】CT数据;影像学方法;口腔正畸
口腔疾病存在多种,需要准确的诊断以保证治疗方案的制定具备针对性,影像学是其中应用范围较广的方式,其中包含X线检查、超声检查、数字血管造影、CT扫描、MRI等[1],而X线或者全景片检查方式由于口腔颌面解剖结构较为精密,因此所得图像发生前后结构重叠的概率较高,不利于判断病情,无指导治疗方案价值。
本院口腔科在多种影像学方法中,选择基于CT数据方式诊断口腔正畸患者情况,效果令人满意。
现将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进行整理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诊疗口腔正畸患者100例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18~33岁,平均为(25.6±1.1)岁。
患者接受诊断后提示有74例为先天颌骨发育畸形,16例患者因骨折急性,10例患者因其它口腔疾病畸形。
1.2检查方法
对患者进行口腔三维CT扫描检查,所用仪器型号为德国西门子128排炫速双源机型扫描仪器,对患者口腔病灶位置用螺旋扫描手段进行检查,螺距参数设置为0.891:1,扫描层厚参数为0.9mm。
所有患者在接受CT扫描后将所得图像传送到工作站并进行图像重建,使用标准的重建肌骨模式完成图像重建工作,通过三维软件、数字化头影测量分析软件,完成CT扫描所得图像的处理工作,三维立体的图像构建主要包括颅骨的正位、侧位、侧斜位以及全颌牙列部位。
除了完成病情状态的诊断,还指导正畸治疗方案制定细节。
对患者进行颅骨CT三维立体图像重建时,视野与间隔的参数分别为250mm和0.45mm。
2结果
患者CT扫描检查后影像提示如下:16例患者为口腔颌骨骨折,接受三维CT扫描,与其口腔曲体全景片相结合,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情况复杂的口腔颌骨骨折情况骨折线,同时对于粉碎性骨折患者还能够准确的判断骨折粉碎范围。
错颌畸形患者接受三维CT扫描后,采取头影测量分析方式能够在所得数据引导下标记特定解剖结构特
点,实现对应颅面结构平衡线描绘工作,帮助医生对患者构建正常平衡、在补偿状态之下的正畸治疗位图。
错颌畸形患者能够准确的掌握出现畸形部位、诱发机制以及发展程度,无论是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等均有重要价值。
在基于CT数据影像学方法引导下患者在完成口腔正畸治疗后有93例表示对正畸治疗效果相对满意。
3讨论
口腔正畸治疗患者群体中使用三维CT扫描手段来完成头颅骨三维模型的建立,能够得到分辨率较高的影像,对患者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中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另一方面三维CT扫描所得头颅骨三维模型还能投入到大量临床应用当中,诸如实现手术模拟、术中模板制作、塑性等[2],在该分析技术支持下医生能够对患者牙齿错颌畸形情况的诱发机制以及畸形状态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保障了口腔治疗方案细节的准确性。
口腔医学中接受颌骨骨折治疗患者在重建颌骨骨折缺损位置过程中,除了要对颌骨完成连续性恢复处理外,外形的美观也需要得到保证,此外修复、种植骨折部位是需要有正确的骨基支持,因此要求相对严格,因此对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时可选择定量分析法,计算患者骨折缺损情况以及破坏量情况,用石膏模型辅助实现治疗预成型[3]。
CT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其作用已经完全能够取代传统石膏记存模型方式,避免了缺损情况且患者接受程度更高。
在本文研究中对接受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在其具体疾病基础上,选择三维CT扫描、头颅测量等方式,为医生的治疗提供有效、准确的参考依据,从数据可知患者正畸治疗后对疗效满意程度较高。
综上所述,随着CT检查
手段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在多种疾病中诊断发挥着重要的判断及引导作用,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通过三维CT扫描方式进行了解和指导不但能够帮助医生更全面的掌握口腔具体情况如口腔部位的平衡状态、补偿状态效果图等,对患者口腔病症有更加精准的诊断,还能够对治疗方案制定调整有引导作用,另一方面不同CT重建手段的应用最终发挥取长补短的效果,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凌,曹霞,陶晓峰.基于锥形束CT软件的案例教学在口腔颌面影像教学中的实践与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17,26(6):680-683.
[2]仇玲玲,厉松,白玉兴.基于锥形束CT的正畸种植体导板设计及其引导下种植体植入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初步评价[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6,51(6):336-340.
[3]赵海岩,沈彦萍.CT数据的影像学方法在口腔正畸的影响探索[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6(15):158-159.
作者:王晨齐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唯品口腔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