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教材《平面镜成像》优质课2

合集下载

平面镜成像 (优质课)获奖课件

平面镜成像   (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 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采用了纸条模拟光束的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难点—平面镜成像
的原理和虚像的概念。此种方法既直观、形象、快捷、准确 又充分运用了直觉思维。
在“科学世界”部分,主要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 凸、凹面镜的作用。其成像特点和各类用途主要通过课 后的探究和资料搜集去了解。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⑴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⑵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平面镜的应用 ⑴成像。 ⑵改变光路。 4.“科学世界”凸面镜和凹面镜 ⑴凸面镜使平行光发散。 ⑵凹面镜使平行光会聚。
合两镜呢?两次进行组合。 比较两镜增大视角的不同之处。
布置作业
学生活动
与老师一起回忆、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提问。 学生会回答可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学生听故事,讨论这一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又有一些物理知
识的问题。 学生回答(并由学生打分)。 学生思考、讨论。学生想法:怎么样才能增大视角? 学生拿放大镜观察物体。 学生拿两个放大镜组合,观察能否将物体放得更大。
学生将几种简单的仪器组合,得到更新奇的工具,培养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两镜简单的组合,真的可以看到更细小的物体,并且
与真正的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一致的,学生有较大的成功
感,也消除了对显微镜的神秘感。 有了显微镜的原理,知道了两镜观察物体的不同目的,学 生是不难组合出望远镜的成像原理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物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平面镜成像是如何发生的?”“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如何用光线表示平面镜成像?”等。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教师适时给出问题解决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验证问题答案,提高实践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实验探究中的发现和心得,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设立小组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促进小组成员积极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让学生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提高其知识梳理能力。
2.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平面镜成像吗?你们认为平面镜成像是什么原理呢?”激发学生思考,引发讨论。
3.教师总结: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学现象,它是光的反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光线反射、成像规律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并进行总结。
2.教师提醒学生在作业中注意成像特点、原理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更多知识,提高其拓展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穿衣镜、化妆镜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观点,共同探讨问题答案,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平面镜成像PPT课件(人教版)

平面镜成像PPT课件(人教版)
第四章 光现象
4.3 平面镜成像
1 课时讲授 2 课时流程
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虚像 平面镜的应用 凸面镜和凹面镜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平面镜成像特点
知1-讲
1. 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 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跟 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感悟新知
知1-讲
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技能 (1)准确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 是因为玻璃板既可反射光(如同平面镜,故可代替平 面镜),又可以透过光(可以透过玻璃板看到其后面的 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感悟新知
(2)准确比较物体和像的大小
知1-讲
①实验中使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让未点燃的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题秘方: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中“像和物体到平面镜距 离相等”的知识作图。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 作图,实质上就是利用数学中的轴对称的知 识进行作图。
解析:连接AA′、BB′,作AA′、BB′的中垂线,即平面镜 的位置。
感悟新知
解:如图8 所示。
知2-练
感悟新知
知2-练
技法解析:任知物、像和平面镜三个要素中的两个, 就可以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作图, 找到第三个要素。
深度理解: 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面镜的焦点。平行光线经凹面镜反 射后,反射光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凹面镜的焦点。
感悟新知
2.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比较 凸面镜
定义 反射面是凸面的镜子 作用 对光有发散作用
知4-讲
凹面镜 反射面是凹面的镜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优质课课件(共30张PPT)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优质课课件(共30张PPT)
选择3mm;避免观察到两个不重合的像
(3)实验在较亮还是较暗的环境进行?
实验在较暗的环境进行,目的是便于观察像
(4)实验要求玻璃板应该如何放置?
实验要求玻璃板与桌面垂直,因为如果玻璃板和桌面不垂 直,那么无论怎么移动镜后的蜡烛都无法与虚像重合
课堂合作探究
(5)实验时,要不要点燃后面的蜡烛B? 不要点燃后面的蜡烛B
课后作业
(3)丽丽同学在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时,发 现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总在蜡烛B的上方偏高处, 蜡烛B与蜡烛A的像无法重合,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是 玻璃板没有垂直桌面放置. (4)为了证实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 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 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 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正确的是( A )
A.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有像出 现
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会变大 D.物体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
课后作业
3.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
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
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
平面镜;
课前预习
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反向
延长,得交点S′。S′是S发出的光线经
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
交点,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

光线的点,所以S′叫 虚 像。 4、凸面镜能起_扩__大视_野_作用;应 用: 汽车后视镜 、 路口反光镜 ;
凹面镜对光线起__会聚____作用,应
用: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
课后作业 (5)小芳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 录了对应数据: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能够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并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实验和思维能力,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研究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研究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应用。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

另外,平面镜与生活联系紧密,本节课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概念,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

因此,《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提高研究能力的好素材。

为今后做光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二、研究目标:根据义务教育阶段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加上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确定本节的三维研究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球面镜的作用。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重点培养设计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的能力。

2.研究用“等效代替”的方法确定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体会科学方法的神奇。

2.平面镜和球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很普遍,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从而激发研究物理知识的兴趣。

三、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过程,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怀着浓厚的兴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非常巧妙,让学生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增强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2)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2)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原理和平面镜的应用。

通过本节内容应使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初步了解虚像的概念。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要让学生自己去做。

通过动手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来。

由于有体验,一定会印象深刻,对知识的理解就更好。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讨论一些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例如,水面倒影等。

平面镜成像是靠光的反射形成的,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作图来认识,这样既巩固了反射规律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

通过作图可以发现虚像不是反射光线的交点,而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虚像的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教具准备演示用:平面镜、凸透镜、投影片、凹镜、凸镜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只、火柴、白纸一张、架子两个、图钉、透明胶带、小平面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思想:1、通过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平面镜成像》教案 (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物理八上精品 2

《平面镜成像》教案 (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物理八上精品 2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本节内容相关的要求是“2.3.4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从这个三级主题的教学要求看,对本节内容知识的终结性教学要求是,既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又要求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释简单的现象。

2.会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3.了解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收集与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平面镜、镀膜薄厚不同的玻璃板、自制相同“A”字模型2个、自制不同“A”字模型2个、方格纸、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建立情境】播放刘谦的魔术“隔山打牛”(网址:/play_36YIZA.html)【设疑】刘谦为什么能隔着玻璃把蜡烛熄灭?你能揭示其中的奥秘吗?观察视频体验物理的神奇。

思考并讨论。

2、播放猴子捞月亮的视频【设疑】天上的月亮是真的掉到井里了吗?井里的月亮实际上是什么呢?【板书课题】§4.3平面镜成像(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体验物理的神奇,激趣诱思)二、新课学习、科学探究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1.认识平面镜【想一想】同学们几乎每天都要“照镜子”,根据你的观察和使用,你能告诉大家什么是平面镜吗?【引导点拨】观察你桌上的镜子,它的表面是平滑的还是凸凹不平的,光照射到镜面还会发生什么现象?【要点归纳】表面平滑且能够反光的镜子——平面镜【说一说】请举出除了生活中的镜子,还有哪些物体也可以看作平面镜?(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并感知平面镜)思考试着回答交流讨论:镜子表面平滑,还能够反射光。

初二【物理(人教版)】平面镜成像(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人教版)】平面镜成像(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问】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前。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镜中蜡烛的像,大家思考:这个像究竟是如何“被我们看到”的呢?
【答】镜子里的蜡烛发出了光,光进入眼睛,我们就看到它了呀!
【答】不对。平面镜背后都有一层不透光的涂层,光不能穿过镜面。
【问】是呀,光进入眼睛,我们才能看到物体。可光束不能穿过此平面镜,镜后也没有蜡烛,我们为什么会看到平面镜后有蜡烛呢?从光源s发出的光到达平面镜后发生了什么?被我们接收到的光是如何传播进入眼睛的呢?
【提问】有没有简单一些的方法呢?
【作图】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我们可以先做出A点关于镜面MN的对称点A’。由A向平面镜MN引垂线,O为垂足,用刻度尺测量出A点到MN的距离,即AO的长度;延长AO至A’,使OA’的长度等于AO。A’就是A点关于平面镜MN所成的虚像点。同理,做出B点关于镜面MN的对称点B’。用虚线连接A’和B’。那么A’B’就是AB关于平面镜MN所成的虚像。
【回答】很多时候空间有限,我们就可以利用平面镜成像“扩展空间”,在较小房间内检查视力。
【播放视频】轻松一下,咱们来看个小魔术。这是一个魔盒,里面空无一物。但是魔术师却能从中取出物品。你能猜到这个魔盒的秘密吗?
【揭秘】魔盒的秘密就是其中一块倾斜放置的平面镜。镜子的反光面对着观众,使观众虽然只能看到盒子的一半空间,但却在平面镜成像的帮助下认为自己看清了盒内的全貌。魔术师在平面镜的后面提前放置好物品,成功达到让物品“隐身”的效果。
需要使用的器材如上:
【播放视频】将三条镜面用胶布贴好,组成等腰三角状;将它放在大小适合的纸筒中,被观察的装饰物用盖子封严放置在筒前,筒后扣好盖子。眼睛凑近筒后的小孔处,转动万花筒,看看有什么神奇的变化吧!
【应用2】平面镜除了可以呈现与物体等大等距的虚像外,很多时候它还被用来改变光路。例如,生物课上用的显微镜,其载物台下方的反光镜,其中一面就是平面镜。它能反射外界的光,增加显微镜内的通光量。老式投影仪的顶部也装有平面镜。它可将通过幻灯片的光反射后投影在屏幕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 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 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___蜡__烛__A__的__像(填“蜡烛 A”或“蜡烛A的像”),从玻璃板上看到的蜡烛的像是由光的___反_形射成的。
12.(辽阳中考)如图所示,一名游客行走在玻璃栈道上,栈道上映出了她美 丽的“身影”,若游客的身高是1.65 m,则游客的头顶到“身影”头顶的距离 为 ____m3.;3 当 她 在 栈 道 上 行 走 时 , 她 的 “ 身 影 ” 的 大 小 将 _不__变_( 填 “ 变 大”“变小”或“不变”)。

6.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 在世界 上闯荡 了一番 ,有了 相当的 人生阅 历,那 么,他 就会逐 渐认识 到自己 在这个 世界上 的位置 。世界 无限广 阔,诱 惑永无 止境, 然而, 属于每 一个人 的现实 可能性 终究是 有限的 。

7.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 顺应自 己的天 性,找 到了自 己真正 喜欢做 的有意 义的事 ,并且 一心把 它做得 尽善尽 美,他 在这个 世界上 就有了 牢不可 破的家 园。

8.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 受外界 的压力 ,而且 会以足 够的清 醒来面 对形形 色色的 机会的 诱惑。 我们当 然没有 理由怀 疑,这 样的一 个人必 能获得 生活的 充实和 心灵的 宁静。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 不能
光屏上____(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 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_A_2_(填“A1”“A2”或“A3”)。

1.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 有的。 在地球 形成之 初,地 球水就 以蒸气 的形式 存在于 炽热的 地心中 ,或者 以结构 水、结 晶水等 形式存 于地下 岩石中 。那时 ,地表 的温度 较高, 大气层 中以气 体形式 存在的 水分也 较多。

4.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 谈起。 一个人 唯有关 注心灵 ,才会 因为心 灵被扰 乱而不 安,才 会有寻 求心灵 宁静的 需要。 所以, 具有过 内心生 活的禀 赋,或 者养成 这样的 习惯, 这是最 重要的 。

பைடு நூலகம்
5.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 把外部 生活的 收获变 成心灵 的财富 ,缺乏 此种禀 赋或习 惯的人 则往往 会迷失 在外部 生活中 ,人整 个儿是 散的。 外面的 世界布 满了纵 横交错 的路, 每一条 都通往 不同的 地点
10.(镇江中考)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11.如图所示,在哑剧《擦玻璃》中刘全和、刘全利两位老师分别表演镜 前的人和镜后的像,他俩是双胞胎,表演的效果特别好,因为平面镜中成的 像与物体大小_相__等___。当右侧人举起右手,左侧人就要举起_左___手。
人教版
第四章 光现象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第1课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揭阳中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有像出现 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会变大 D.物体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
4.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C ) A.平面镜发出的 B.像S′发出的 C.平面镜反射的 D.人的眼睛发出的
5.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D )
6.如图所示,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解:
7.(铁岭中考)如图所示是苍鹭从平静水面上起飞的D瞬间。 关于苍鹭在水面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苍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B.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小 C.水越深苍鹭所成的像离它越远 D.苍鹭与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2.为了寻求地球水的渊源,人们还把 目光投 向了宇 宙。科 学家托 维利提 出假说 :地球 上的水 是太阳 风的杰 作。太 阳风即 太阳刮 起的风 ,但它 不是流 动的空 气,而 是一种 微粒流 或带电 质子流 。

3.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 一个心 灵。在 理论上 ,人人 都有一 个心灵 ,但事 实上却 不尽然 。有一 些人, 他们永 远被外 界的力 量左右 着,永 远生活 在喧闹 的外部 世界里 ,未尝 有真正 的内心 生活。
2.(苏州期中)在《旧唐书·魏徵传》中记载:(太宗)尝临朝谓侍臣曰: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其中以铜为镜意思是用磨光的铜面做镜子。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C) A.正立的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等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3.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 m处,若人向镜移动C1 m, 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 A.变大 6 m B.变大 5 m C.不变 6 m D.不变 8 m
8.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块平面镜,若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 α=45°时,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匀速直线水平向右向平面镜滚去, 则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的运动方向是( C) A.水平向左 B.水平向右 C.竖直向下 D.竖直向上
9.(随州中考)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 则实际时间是(B ) A.6:00 B.5:45 C.6:15 D.6:30
13.(南充中考)如图所示,在舞蹈室的墙面上装有一块平面镜,王老师用 一支激光笔从S点照向镜面,在地面上P点看到一个光斑,请利用平面镜成像 特点完成光路图。
解:
14.(枣庄中考)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 这样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__确__定__像___的__位__置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