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整理】高考地理工业微专题总结
【归纳整理】2020高考地理工业微专题复习总结

【归纳整理】2020高考地理工业微专题总结☆工业生产特点的描述模式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工业区位因素分析:(有因有果)「自然因素」1.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有色矿产资源丰富2.能源:临近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3.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4.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2.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或高速公路或航空港,路网密集,交通便利。
3.劳动力:数量:劳动力丰富;素质:劳动力素质高;价格:劳动力廉价4.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5.经济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工业基础设施完善6.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7.历史经验:历史悠久,经验丰富8.地价:地广人稀,租金低9.个人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10.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环境因素」1.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或垂直郊外;在季风区,布局在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风向不定的地方,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2.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河流下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3.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措施如鲁尔区):1.调整工业布局,改造传统产业;2.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3.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4.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5.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6.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
高三地理教案知识点总结:工业区

高三地理教案知识点总结:工业区高三地理教案的知识点总结包括工业区的概念、特征、分类、布局和规划、影响及调整等内容:1. 工业区的概念:工业区是指工业活动集中的地区,通常是由工业园区、工业城市或工业带等组成。
2. 工业区的特征:- 工业密集度高:工业活动在工业区内集中,企业密集,产能大。
- 经济效益高:工业区内的企业通过资源和市场的优势实现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
- 人力资源充足:工业区内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具备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
- 交通便利:工业区附近有便捷的交通网络,方便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
3. 工业区的分类:- 基础工业区:以重工业为主,如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
- 新兴工业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
- 加工制造区: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如加工出口区、汽车工业园等。
4. 工业区的布局和规划:- 区位选择:选择地理条件好、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
-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土地用途,划定工业用地、生态保护用地、交通用地等。
- 资源配置:根据工业类型和资源分布,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环境保护:规划合理的环境保护设施,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5. 工业区的影响及调整:- 经济影响: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长,提高国家竞争力。
- 环境影响:工业活动产生污染,对土地、空气和水资源造成破坏。
- 社会影响:工业区带来社会变革,改变人口分布和职业结构,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 调整措施: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加强环保监管,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以上是高三地理教案工业区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提问。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工业的区位选择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标呈现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1.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2.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的变化(1)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原料、动力、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市场、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增强信息的通达度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新因素(2)科技进步的影响:交通条件改善和运输能力提高→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 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工业产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信息通达性对工业区位影响增强知识点2: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及其判断知识点3:工业联系与工业分散1.工业联系(1)生产上的联系:①生产工序上的联系;①相对独立的零部件之间的联系;(2)空间利用上的关系:如开发区。
(3)信息联系:如计算机联网。
2.工业集聚原因3.工业分散的发生原因与工业类型4.工业地域(1)形成类型:①自发形成: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
①规划建设形成: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有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只为共用基础设施。
(2)性质分类:①发育程度较低:一些轻工业工厂面积较小,对当地工业发展的潜力也小。
①发育程度较高: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相互联系工厂多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扩展为工业城市。
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方法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断(如图)图中A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电能消耗,则其主导因素为动力;B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廉价劳动力,则其主导因素为劳动力;C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原材料数量,则其主导因素为原料。
为尽可能降低成本,工厂应选在上述主导因素丰富而价优的地区。
2.根据特定生产环节判断(1)运输环节①原材料运量大(如制糖业)或不能长途或长时间运输(如水产品加工业),则布局于原料地,主导因素为原料。
高考地理-工业专题知识点大总结

☆工业生产特点的描述模式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工业区位因素分析:(有因有果)「自然因素」1.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有色矿产资源丰富2.能源:临近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3.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4.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经济因素」1.市场: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2.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或高速公路或航空港,路网密集,交通便利。
3.劳动力:数量:劳动力丰富;素质:劳动力素质高;价格:劳动力廉价4.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5.经济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工业基础设施完善6.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7.历史经验:历史悠久,经验丰富8.地价:地广人稀,租金低9.个人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10.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环境因素」1.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或垂直郊外;在季风区,布局在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风向不定的地方,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2.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河流下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3.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措施如鲁尔区):1.调整工业布局,改造传统产业;2.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3.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4.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5.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6.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
高考地理答题工业知识点

高考地理答题工业知识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地理学科的考察也日趋重要。
在高考地理试卷中经常会涉及到工业方面的知识点,这对于考生来说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高考地理答题工业知识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工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工业是指运用科学技术和劳动力,将自然资源加工转化为可以使用的产品的一种生产活动。
按照传统分类方法,工业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其中,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渔业和林业等原材料的采集和加工;第二产业是指对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和生产的工业;第三产业则以服务业为主体,包括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旅游等。
在答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类型的问题。
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市场条件和交通条件等。
区位条件是指工业地理位置的优劣程度,包括交通运输是否便利、邻近资源和市场是否充足等。
资源条件是指对于工业发展来说所需的资源是否充足,包括能源、原材料和人才资源等。
市场条件是指市场需求是否旺盛、市场规模是否大等因素。
交通条件是指交通设施是否完善,交通网络是否便捷。
在工业类型方面,常常会涉及到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区分。
重工业是指以大型设备和技术为基础的工业,主要生产重型工业产品,如钢铁、石油化工等。
轻工业则是指运用相对较小型的设备和技术,主要生产轻工业产品,如纺织、食品等。
此外,还会考察到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区分。
新兴产业是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新兴起来的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
传统产业则是指在工业发展比较早期出现并持续发展的产业,如煤炭、钢铁等。
在工业分布方面,常常会遇到集约型工业和分散型工业的问题。
集约型工业是指依靠大规模生产和集中管理来提高生产效率的工业形式,通常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内。
分散型工业则是指生产过程相对分散,没有形成大规模集中生产的工业形式。
工业分布还会受到市场需求、资源优势等因素的影响。
另外,工业化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特区。
高三工业专题知识要点

工业区位分析〔一〕核心思维1、工业区位是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降低本钱、提高利润2、劳动力、运输、土地、集聚是影响工业区位的四大主要因素①原材料、零部件、燃料需要运进工厂,产品需要运输市场,运输影响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②土地是有限的资源,土地的供给情况和地价差异,影响显著③集聚是为了靠近其他经济活动,从而降低生产本钱〔二〕工业的社会经济区位劳市交技、工政历租+能源、原料、工业集聚、社会协作等1、劳动力①考虑劳动力数量、素质、价格②人口数量多,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③靠近高等院校,劳动力素质高,科技兴旺(上海〕④劳动力指向型企业〔纺织厂、服装厂、电子装配、玩具、制鞋厂〕a.流水线生产,工序繁琐复杂,需要大量劳动力;b.靠近住宅区或者与住宅区,有交通线相联系2、原料〔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农产品、其他工厂的产品等〕①原料指向型的企业a.果汁厂、罐头厂、葡萄酒厂、水产品加工厂、制糖厂、制盐厂b.特点:原料不适合运输;c.特点:原料消耗多,原料运输本钱很高,产品有高浓缩、压榨型的特点d.原料指数:〔限地性〕原料重量/产品重量〔指数约高,对原料的依赖程度越高〕3、市场〔考虑经济水平,人口数量,地理位置,生活习惯〕①靠近市场一方面有利于产品销售,同时及时把握市场动态,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增强竞争力②市场指向型的企业〔家具厂、印刷厂、啤酒厂、饮料厂、石化等〕a.特点:原料比拟普遍;或者产品不适合长距离运输〔易燃、易爆、易碎〕;4、能源〔为工业生产提供动力〕①水电〔水能〕、火电〔煤炭〕、核电、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等〕等②能源指向型的企业:有色金属冶炼〔炼铝厂、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不是原料〕5、科技①工业生产技术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生态〕②技术指向型的企业a.半导体、互联网、IT、集成电路、精密仪器、卫星b.选择经济兴旺的大城市,或者靠近高等院校、科技园,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兴旺6、交通:写出具体的方通方式,有时要考虑到交通运输的特点7、历史、工业根底、工业集聚、社会协作:如〔老工业区,历史悠久〕工业根底好,根底设施完善,社会协作好,工业集聚获得规模效益8、政策:优惠的政策〔降低税收〕有利于降低本钱9、地租〔二〕工业的自然区位1.自然资源为工业提供能源和原料2.自然环境①水污染:布局在河流下游,远离水源地〔印刷厂、印染厂、化学化工、造纸厂〕②大气污染:一种盛行风〔下风向〕,两种盛行风〔垂直郊外〕,多种盛行风〔最小风频上风向〕③对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感光器材、电子元件,生物制造等④对环境根本无污染的企业,可以小规模的建设在城区:服装、玩具等3.水源:重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需要提供大量的水源4.地形:起伏较大,自然灾害频发,不适宜布局大型工业企业二、工业区位的变化1、工艺水平的开展〔冶金技术的改良,使用焦煤量大幅度下降〕钢铁厂由能源指向变为原料指向2、交通条件变得更加便利、廉价〔巨型运输船〕钢铁厂变为市场指向,或者要靠近交通便捷地区〔降低了对能源、原料的依赖〕Eg 宝山〔上海〕钢铁厂布局的区位条件a.〔市场〕长三角,经济兴旺,城市化工业化水平高,对钢铁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b.〔交通〕港口条件优越,有利于原料的进口,缩短原料的运输距离,降低本钱c.〔交通〕港口条件优越,有利于产品的出口,靠近国际市场d.〔其他〕工业根底雄厚,根底设施完善,政府政策支持,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e.〔不利〕地租昂贵,用地紧张,能源紧张,劳动力价格高3、自动化的开展①劳动力逐渐被机械取代,企业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对素质的要求提高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指向型转变为技术指向型③装配企业可能重新回到兴旺国家4、对工业的影响在减弱:原料、燃料、交通、劳动力数量〔交通完善便捷廉价+ 可替代的原料能源增多〕5、对工业的影响在加强:科技、劳动力素质、信息〔电子商务的开展,经济全球化〕、市场、环境三、工业联系和工业集聚1、工业联系①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又称为上下游的联系,投入产出的联系〔自发性的工业地域〕②空间利用上的联系:政府政策的规划和引导,出现产业园区、高新区〔规划性的地域联系〕2、工业集聚的特点①围绕某个产业、或者某几个产业从事产品开发、生产活动②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实行专业化分工③实现采购本地化,有的甚至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④集群产品一般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规模效益〕3、工业集聚的影响①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压力〔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农产品供给〕②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费+ 减少能源、原料消耗= 降低生产本钱,获得规模效益③共同利用根底设施,减少生产建设投资④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技术交流,提高创新的能力⑤集中处理废弃物,减少污染4、工业分散①目的:a.充分的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市场、劳动力、、、、〕b.老工业区的开展趋于饱和+ 地价、工资上涨+ 污染严重+ 资源紧张②结果:引发工业的地域联系,促进人员、信息、物资流动③根底:现代化的交通方式和通讯手段④缺陷:不能共同利用根底设施,投资多+ 运费高⑤企业:a.产品结构复杂,零件繁多的复杂生产〔飞机制造〕b.体积小、质量轻、价格昂贵的零件部生产& 装配企业〔苹果〕1、辽中南工业区〔重工业,钢铁、机械、造船、汽车〕①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提供了能源和原料②老工业区,工业根底雄厚,生产历史悠久③老工业区存在的问题也十清楚显④开展规划a.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开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b.市场萎缩——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c.污染严重——治理现有污染,改善生态环境d.资源枯竭——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e.能源问题——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增加能源进口渠道2、津京唐工业区〔综合性的工业区〕①优势:丰富的原料、能源+ 政策、交通、劳动力、市场等②劣势:水资源短缺原因:工业、农业〔小麦处于返青生长期〕、生活用水量大a.水资源总量小,且季节分配不均匀,且春天有春旱现象b.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水资源的利用率低〕c.植被、湿地的破坏措施: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建设水利枢纽,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a.提高科技水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b.开展节水农业〔节水农业,滴灌喷灌〕,培育耐旱的品种c.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节约用水3、沪宁杭工业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的工业区〕①多高等院校,科技力量雄厚,人才集聚②国际金融中心,经济兴旺,资金充足③地理位置优越,长江的入海口和我国东部沿海,连接了我国内陆与海外,市场广阔④政策支持,对外开放程度高⑤土地紧张,地租昂贵⑥常规能源和原料短缺〔进口、调配、开发利用新能源〕Eg 上海建设核电站的区位条件a.〔需要能源〕城市化水平高,工业兴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b.〔没有能源〕常规能源短缺,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c.〔核电好处〕核电发电功率大,受自然条件和地域条件限制小,清洁无污染,占地面积小d.〔上海优势〕上海资金充足,技术水平高4、珠三角工业〔轻工业〕①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港澳,临近东南亚,市场广阔;②政策支持,对外开放程度高③华侨众多,吸引外资。
高三地理工业知识点

高三地理工业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高三地理学习中,工业知识点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高三地理中的一些重要工业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一、工业的定义和作用工业是指人类通过加工原材料创造出各种产品的过程。
工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国家收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技术进步和社会稳定。
二、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1. 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工业布局受自然地理条件、交通条件、人工和市场因素的影响。
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气候、土地、水资源等。
交通条件涉及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
人工和市场因素包括人口分布、消费需求、劳动力成本等。
2. 工业分散和集聚的原因工业分散是指工业企业在相对较广的区域内分布。
工业集聚是指多个工业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工业群。
工业分散和集聚的原因主要与资源分布、区位条件、市场需求、政策扶持等因素有关。
三、工业体系与产业结构1. 工业体系划分工业体系可以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
重工业主要指钢铁、化工、机械等产业,轻工业主要包括纺织、食品加工等产业。
2.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
一般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会逐渐向第三产业转变。
四、工业化进程与发展模式1. 工业化的阶段和特点工业化的发展可以分为工业化起步阶段、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成熟阶段。
工业化的特点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加速、投资规模扩大等。
2. 工业化发展模式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外延型工业化和内生型工业化。
外延型工业化是指通过引进外资、外国技术和外国市场来发展国内工业。
内生型工业化则是依靠国内资源、技术和市场进行自主发展。
五、工业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工业环境问题工业化进程中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
这些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工业地理小知识点总结

工业地理小知识点总结1. 工业化的特征和发展阶段工业化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工业化的特征包括生产劳动的社会化、生产资本的集中、生产规模的扩大、劳动职能的分化等。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条件,工业化可以分为初级工业化、中级工业化和高级工业化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2. 传统工业的空间组织与区域分布传统工业主要是指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重工业,如钢铁、煤炭、石油等行业。
这些工业在地理空间中的布局和分布受到资源分布、交通条件、市场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会出现工业集中的情况,而在交通便利和市场广阔的地区也会有较多的工业区域。
3. 现代工业的发展趋势与现象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工业呈现出多元化、柔性化和网络化的趋势。
新兴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新的发展亮点。
同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也开始影响工业发展的方向和方式。
4. 地理环境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工业布局和分布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会有大规模的重工业基地,而在交通便利和市场广阔的地区则更适合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5. 资源利用与城市发展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利用和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会直接影响工业的发展和布局,而工业的发展又会带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因此,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工业地理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6. 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地方政府在促进工业发展和区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政府可以引导工业的布局和发展方向,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综上所述,工业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研究工业在地理空间中的布局、分布和发展规律,还关注工业化对地理环境、资源利用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通过了解工业地理学的一些小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工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意 大 利 新 兴 工 业 基 地 和 我 国 乡 镇 企 业 (浙 江 温 州 ) 区 位 分 析 : ① 大 批 廉 价 劳 动 力 ;② 20 世 纪 70 年 代 原 料 和 能 源 大 幅 度 涨 价 ;③ 发 达 的 银 行 信 贷 体 系 ;④ 意 大 利 经 济 高 度 开 放 ;⑤ 政 府 的 大 力 支 持 。
②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
③沿海为平原,利于建厂; ④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原料与产品的进出口。
☆工 业 集 聚 和 分 散
1.工 业 集 聚 集 聚 原 因 :由 于 现 代 工 业 生 产 专 业 化 程 度 高 ,企 业 之 间 的 协 作 和 竞 争 性 很强,工业集中布置可产生集聚效应。 有 利 意 义 : ① 充 分 利 用 基 础 设 施 ;② 加 强 彼 此 之 间 的 信 息 交 流 和 协 作 ;③ 降 低 运 输 费 用 和 能 源 消 耗 ; ④ 扩 大 总 体 生 产 能 力 、降 低 生 产 成 本 、获 得 规 模效益。 不 利 意 义 :① 工 业 集 聚 导 致 企 业 之 间 争 地 、争 水 、争 公 共 设 施 ,加 剧 资 源 、 能 源 紧 张 状 况 ;② 加 剧 地 区 环 境 污 染 。 谭 老 师 地 理 工 作 室 综 合 整 理 2.工 业 分 散 的 区 位 因 素 :① 产 品 “轻 、薄 、短 、小 ”,便 于 航 空 运 输 ;② 接 近 市 场 ;接 近 劳 动 力 丰 富 地 区 ;接 近 原 料 地 ;接 近 土 地 租 金 较 低 的 地 区 ;③ 减 少 环 境 污 染 。( 美 国 工 业 向 西 部 和 南 部 迁 移 原 因 :① 西 部 和 南 部 新 兴 工 业 发 展 快 , 就 业 机 会 多 ;② 环 境 优 美 , 污 染 少 。 ) 有 利 意 义 : ① 寻 找 最 优 区 位 , 降 低 生 产 成 本 ;② 减 少 污 染 不 利 意 义 :① 不 能 充 分 利 用 基 础 设 施 ,不 利 于 信 息 交 流 与 协 作 ; ② 运 输 成 本 加 大 ;③ 集 聚 、 规 模 效 益 低 ;④ 促 进 生 态 环 境 良 性 循 环 。
6.国 家 政 策 : 国 家 政 策 的 扶 持 、 鼓 励
7.历 史 经 验 : 历 史 悠 久 , 经 验 丰 富 8.地 价 : 地 广 人 稀 , 租 金 低
9.个 人 偏 好 : 如 海 外 华 人 、 华 侨 的 投 资 10.工 业 惯 性 : 考 虑 搬 迁 费 用 或 政 府 的 影 响 或 出 于 对 当 地 经 济 的 考 虑 等
「环境因素」
1.风 向 :严 重 污 染 大 气 的 工 厂 ,应 该 在 城 市 主 导 风 向 的 下 风 地 带 或 垂 直 郊 外 ;在 季 风 区 , 布 局 在 与 主 导 风 向 垂 直 的 郊 外 ;风 向 不 定 的 地 方 , 布 置 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2 . 水 源 :有 废 水 排 放 的 工 厂 应 布 局 在 远 离 水 源 地 或 河 流 下 游 区 ; 自 来 水 厂 布 局 在 水 源 地 上 游 或 河 流 上 游 ;占 地 面 积 小 无 污 染 的 工 业 , 布 局 在 城 区 ; 用 地 规 模 较 大 、 污 染 较 轻 的 工 业 可 布 局 在 城 市 的 边 缘 或 近 郊 地 区 ;严 重 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3.生 态 环 境 : 工 业 布 局 应 远 离 生 态 环 境 脆 弱 地 区 ☆工 业 区 经 济 综 合 整 治 措 施 (实 现 可 持 续 发 展 措 施 如 鲁 尔 区 ):
「自然因素」 1.原 料 : 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某 原 料 产 地 , 原 料 充 足 ;有 色 矿 产 资 源 丰 富 2.能 源 : 临 近 能 源 产 地 (如 : 煤 、 石 油 、 天 然 气 、 水 能 、 …)
3.土 地 : 土 地 平 坦 开 阔 , 利 于 建 厂
4.水 源 : 临 近 河 流 、 湖 泊 或 降 水 多 , 水 源 充 足
1.调 整 工 业 布 局 , 改 造 传 统 产 业 ;
2.发 展 新 兴 工 业 及 第 三 产 业 ,保 证 各 行 业 平 衡 发 展 ,促 进 经 济 结 构 多 样 化;
3.因 地 制 宜 , 合 理 开 发 各 类 资 源 ;
4.消 除 污 染 , 整 治 美 化 环 境 ; 5.拓 展 交 通 , 完 善 交 通 网 络 ; 6.发 展 科 技 , 提 高 生 产 水 平 , 繁 荣 经 济 。 ☆日 本 工 业 集 中 在 太 平 洋 沿 岸 及 濑 户 内 海 沿 岸 , 原 因 : ① 本土矿产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
「社会经济因素」
1.市 场 : 人 口 稠 密 , 市 场 广 阔 (对 市 场 指 向 工 业 更 明 显 ) 2.交 通 : 临 海 或 海 港 、 临 河 湖 或 河 流 交 汇 处 、 临 铁 路 或 高 速 公 路 或 航 空 港,路网密集,交通便利。 3.劳 动 力 : 数 量 : 劳 动 力 丰 富 ;素 质 : 劳 动 力 素 质 高 ;价 格 : 劳 动 力 廉 价 4.技 术 : 科 教 发 达 或 临 近 高 等 院 校 或 科 研 院 所 , 劳 动 力 素 质 高 5.经 济 基 础 : 临 近 商 品 粮 基 地 或 农 业 产 区 , 农 业 基 础 雄 厚 或 农 业 发 达 ; 经 济 基 础 雄 厚 ;工 业 基 础 设 施 完 善
【归纳整理】2020 高考地理工业微专题总结
☆工 业 生 产 特 点 的 描 述 模 式
主 要 从 工 业 的 发 达 程 度 、工 业 部 门 结 构 、工 业 技 术 水 平 、工 业 产 品 的 销 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工 业 区 位 因 素 分 析 : (有 因 有 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