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中医养生方法
立冬时节的传统中医养生方法

立冬时节的传统中医养生方法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中国农历的气候节点之一。
随着立冬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阳气开始转衰,人体的阴阳平衡也发生变化。
根据中医理论,秋冬季节是应该特别注重养生的时候。
本文将介绍几种立冬时节的传统中医养生方法,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一、调养饮食立冬时节,气温骤降,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热量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因此,饮食调养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中医的观点,立冬时节应该注重养阴,多食用补益肾阴的食物。
例如黑芝麻、黑米、黑木耳等食物,具有补肾养阴的功效,有助于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同时,多食用些温热的食材,如生姜、红枣、核桃等,可以驱寒暖身。
二、保护阳气立冬时节,阳气开始转衰。
因此,保护身体的阳气,提升免疫力是十分重要的。
中医建议通过户外活动来增加体内阳气。
日光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每天早晨、傍晚阳光柔和的时候,可以适当晒太阳,加强体内阳气的补充。
此外,适度运动也可以增强阳气,例如步行、慢跑、太极拳等,坚持锻炼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三、调整作息立冬之后,夜晚变长,白天变短。
因此,要合理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中医认为,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人体阴阳调节的关键时期,此时应尽量保持休息,以利于身体的阴阳平衡。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提升免疫力和保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四、温暖脚部中医认为,脚部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也是寒邪入侵的重要途径。
因此,立冬时节应该特别注意保暖脚部。
可以穿厚袜子、保暖鞋,避免脚部受寒。
此外,中医还有温灸、泡脚等方法,可以增加足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身体的阳气运行。
五、适度按摩立冬时节,天气寒冷,人体容易出现肌肉酸痛、经络阻塞等问题。
适度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寒气和湿气,舒缓身体不适。
中医传统按摩手法如推拿、拔罐等,都可以有效促进身体的阳气流通,提升免疫力。
总之,立冬时节是养生的好时机,中医传统养生方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平衡的生活状态。
立冬的传统医学中医养生的冬季之道

立冬的传统医学中医养生的冬季之道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进入寒冷的冬季。
在传统医学中,立冬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也是养生的关键时期。
中医认为,冬季至阴至寒,是养生调养的关键时刻。
本文将介绍立冬时期中医养生的冬季之道,帮助大家健康度过这个寒冷的季节。
一、防寒保暖寒冷的冬季容易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防寒保暖是冬季养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中医传统养生方法中,常强调保暖措施的重要性。
在冬天,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衣物来保暖,如穿上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戴上帽子、手套等。
同时,适当增加室内温度,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二、加强锻炼冬季天气寒冷,易使人体肌肉关节活动减少,新陈代谢也会变慢,容易导致体内湿气、寒气滞留。
因此,冬季锻炼成为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中医养生推崇适当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可以帮助调理体内的气血运行,同时也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此外,选择适宜的室内运动也是不错的选择,如瑜伽、健身操等。
三、保持心情愉快冬季寒冷,容易导致人们情绪低落、忧郁,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中医认为,人的情绪状态对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助于调理身体。
在冬季,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冬季的活动,如聚会、看电影、听音乐等,多与家人和朋友交流,保持良好的社交生活,缓解压力,提升身心健康。
四、合理饮食冬季养生中,合理饮食也是重要一环。
中医养生注重“食疗”,认为食物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可以帮助调理身体。
在冬季,我们应选择一些暖性食物来补充能量和营养,如姜、葱、蒜等具有温热作用的调味品,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内阳气,提高抵抗力。
此外,适量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等,对于增强免疫力也有帮助。
五、适时养阳立冬之后,阳气逐渐收敛,气温下降,人们容易出现畏寒、低气、乏力等症状。
中医养生强调在冬季适时养阳,提高体内阳气,增强抵抗力。
可以通过中医理疗手法,如艾灸、拔罐等,来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和阴阳。
冬季中医养生知识讲座总结

冬季中医养生知识讲座总结
冬季中医养生知识讲座总结:
1. 保暖:冬季寒冷,保持体温是关键。
中医强调保暖从内到外,包括穿戴合适的衣物和饮食调理。
建议多穿层次合理的衣物,避免一次性穿太多厚重的衣服导致出汗或过度保温。
同时,可食用一些具有保暖作用的食材,如姜、辣椒、桂皮等。
2. 饮食调理:冬季气候干燥,容易导致喉咙干痒、咳嗽等问题。
中医建议多食用润燥食物,如雪梨、百合、银耳等。
此外,根据个人体质,可适当增加暖性食物的摄入,如山药、红枣、糯米等,有助于补充体内阳气。
3. 运动保健:冬季不少人因寒冷而减少运动量,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提升体内阳气,增强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
建议选择室内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进行适度的有氧训练。
同时,注意避寒保暖,防止着凉受寒。
4. 情绪调节:冬季寒冷天气容易让人感到沮丧、情绪低落。
中医认为情绪与人体的阴阳平衡密切相关,建议通过良好的情绪调节来维持身体的健康。
可尝试一些舒缓压力的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社交等,保持愉快的情绪状态。
5. 养生良方:冬季是一年中养肺最好的季节,中医提倡保护肺脏。
可以进行一些养肺的方法,如吃一些有益肺的食物,如苹果、柿子、莲子等;适当按摩穴位,如手太阴肺经的劳宫、尺泽等;进行呼吸操等。
总之,冬季中医养生注重保暖、饮食调理、适度运动、情绪调节和养肺。
通过这些方法,在寒冷的冬季保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是可行的。
中医药冬季养生知识

中医药冬季养生知识
冬季是中医药养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季节,以下是一些冬季养生的知识,供大家参考。
首先,冬季应注重保暖。
中医认为冬季是「藏阳」「兑阴」「固精」的时期,人体的阳气比较盛,所以应尽量保持身体的温暖,避免受凉。
穿着衣物要适当,不可过度包裹,也不可过度赤脚或着凉,以免损伤阳气。
其次,冬季应合理调整饮食。
根据中医理论,冬季宜吃温热的食物,如姜、葱、辣椒等,可帮助体内阳气的生发。
同时,冬季也要适度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以供给身体足够的热量。
但同时也要避免人们容易忽略的饮食不节制问题,如暴饮暴食、偏食或过量摄入寒凉食物等。
此外,冬季还可以通过一些中医药调理来增强养生效果。
例如,每天早晨起床后,可以用温热的水漱口,刺激口腔舌面,增强阳气;也可以按摩足三里穴位,促进气血运行;饮用一些中药茶,如枸杞茶、生姜红枣茶等,有助于提升身体的免疫力。
总的来说,冬季养生要注意保暖、调整饮食以及适当运动,中医药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方法和建议。
但每个人的体质和状况都不同,所以在进行任何养生活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以确保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立冬冬季养生的传统中医经络与气功方法

立冬冬季养生的传统中医经络与气功方法立冬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的开始。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立冬时节要注意调养身体、防寒保暖,以保持身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传统中医经络与气功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立冬冬季养生。
一、经络养生方法1. 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一种通过按压人体特定穴位来调理身体的方法。
立冬时节,可以按摩涌泉穴和四白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按摩涌泉穴可以补充肾气,增强机体免疫力。
四白穴位于手背远端指关节旁,按摩四白穴可以调理肺气,增强呼吸系统功能。
2. 经络保健操经络保健操是一种通过特定动作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方式。
立冬时节适合进行养肺经、肾经和胃经的保健操。
养肺经的操可包括深呼吸、拍打胸部等动作;养肾经的操可包括蹲起、捧睾、鹤膝、踩气等动作;养胃经的操可包括腹式呼吸、腹部按摩等动作。
这些动作有助于经络畅通,提高气血运行效率。
二、气功养生方法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气功,通过慢慢、柔和的运动来调理气血,达到养生健身的目的。
立冬时节,可以练习一些太极拳的基础动作,如起势、云手、运转、收势等。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舒展,有助于舒缓筋骨,放松身心。
2. 八段锦八段锦是另一种热门的中国传统气功,其动作优美、简单易学。
立冬时节,可以练习八段锦的动作,如两手抱球、左右开弓、倒挂金钩等。
八段锦的动作能够调理气机,增强体内能量的运行。
三、饮食调养方法1. 增加热量摄入在冬季,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热量来保持体温,因此饮食中应适当增加热量摄入。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食材,如姜、葱、蒜、红枣、核桃等,经常食用有助于保暖驱寒。
2. 多喝温热饮品多喝温热的饮品可以帮助提升身体的温度,增强体内阳气。
可以选择热牛奶、姜汤、蜂蜜水、红枣茶等来保持体内的温暖。
3. 合理配伍食物在冬季养生中,合理搭配食物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谷类和蛋白质的摄入,合理搭配主食、蔬菜和肉类,以确保人体获取充足的营养。
冬季养生立冬时节的中医养生之道

冬季养生立冬时节的中医养生之道立冬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冬季养生的起点。
中医养生之道注重顺应自然变化,合理调养身体,以适应冬季的寒冷气候。
以下是冬季养生的一些中医养生之道。
一、合理饮食在冬季,气候寒冷,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保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因此,合理饮食是冬季养生的重要一环。
中医认为,冬季应多食温热的食物,如糯米、姜、大枣等,以帮助身体保持适当的热量。
同时,应避免过食生冷食物,如生冷水果、冷饮等,以免伤及脾胃。
此外,冬季宜多食用温热的汤羹,如鸡汤、鱼汤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二、保暖措施冬季气温低,保持身体的温暖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强调穴位保健,认为人体经络通过穴位与身体各个器官相连接,刺激穴位可以调理身体。
冬季养生时,可以通过艾灸、暖宫贴等方式来保暖。
同时,注意保暖的衣物也是必不可少的。
应选择适当的层次穿着衣物,保持身体的适度温暖,避免受寒。
三、适度运动冬季虽然天气寒冷,但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游泳等。
中医认为,运动应有节制,不宜过度,以免耗损体力,导致身体虚弱。
同时,注意运动前后的保暖,避免受凉。
四、保持良好的作息冬季昼短夜长,人体的新陈代谢相对较慢,睡眠质量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晚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调整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
中医养生还强调冬季白天醒来后应尽量晒太阳,以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
五、心理调适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容易感到情绪低落、压抑。
中医认为,情绪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积极的心态对于健康至关重要。
冬季养生时,可以通过阅读、听音乐、与亲友交流等活动来舒缓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六、注意预防感冒冬季是感冒多发的季节,中医养生也强调预防感冒。
首先要注意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其次要避免人群密集的场所,尽量减少外出;另外饮食上要注意补充充足的维生素,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
中医冬天养生小知识

中医冬天养生小知识
冬季气候干燥,人体易受寒冷侵袭,因此需要注重养生。
中医认为冬季应多吃温热食物,避免生冷食物,同时保持身体活动和休息循序渐进。
以下是中医冬天养生小知识:
1. 多喝温水。
冬季气候干燥,人体易失水,因此要多喝温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2. 多吃温热食物。
冬季应多吃温热食物,如热汤、热粥、热饭等,以增强体内阳气。
3. 避免过食寒凉食物。
冬季应尽量避免过食生冷、寒凉食物,如冰激凌、生鱼片等,以免损伤脾胃。
4. 保持身体活动。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容易产生疲劳、乏力等症状,应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5. 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冬季锻炼也要循序渐进,不可一次过度,以免伤害身体。
6. 保持充足睡眠。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需要更多的睡眠来恢复体力,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7. 注意保暖。
冬季气温低,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感冒。
8. 保持心情愉悦。
冬季气候阴冷,容易导致情绪低落,应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影响身体健康。
总之,冬季养生要多吃温热食物,避免过食寒凉食物,保持身体活动和充足睡眠,注意保暖,保持心情愉悦。
立冬养生冬季中医六字诀养生法

立冬养生冬季中医六字诀养生法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
在中医养生中,立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寒冷的冬季。
为了保护身体健康,中医强调在这个季节特别需要注意养生。
下面将介绍冬季中医六字诀养生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1. 暖:冬天气温寒冷,人们往往喜欢待在室内,但是室内空气干燥,容易伤害到呼吸道。
因此,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暖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也要注意保暖,穿上适合的衣物,避免受凉。
在室内可以适当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以减少呼吸道不适。
2. 保湿:冬季的空气很容易干燥,容易引起皮肤干燥、瘙痒等不舒服的感觉。
因此,保湿是冬季养生中的重要环节。
可以使用质地滋润的面霜、润肤乳等保养品,定期补水。
在室内可以适当摆放一些植物,增加室内湿度。
同时,多喝水可以有效补充身体的水分,保持皮肤的湿润。
3. 补益:冬季是人体阳气衰退的季节,中医讲究补益阳气来保持健康。
在饮食方面,可以适当增加温性食物的摄入,如姜、葱、大蒜等。
同时,也要注意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营养物质。
在中医养生中,也常常使用一些草药调理身体,如人参、黄芪等,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4. 防寒:冬季的寒冷天气容易导致人体出现寒邪侵袭,引起各种疾病。
因此,防寒是冬季养生的基本功。
除了注意保暖外,还可以适当进行锻炼,增强体质。
中医讲究“阳气宜泄不可逆抑”,适当运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5. 睡眠:冬季白天时间短,夜晚时间长,是个休息的最佳季节。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睡前可以适当进行放松活动,如喝杯温牛奶,放松身心。
6. 锻炼:冬季锻炼虽然天气寒冷,但是适当运动对于身体健康有益。
冬季锻炼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增强循环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在中医养生中,适宜的锻炼方式包括太极拳、气功、散步等不需要剧烈运动的体育活动。
立冬养生冬季中医六字诀养生法在中医养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季中医养生方法
冬季中医养生
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1、在冬季,人们习惯把房子的门窗关得紧紧的,如此会造成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若再加上汗水的分解产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气体等,将使室内空气受到严重污染。
2、人在这样环境中会出现头昏、疲劳、恶心、食欲不振等现象。
3、另外,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好发季节,茵此一定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二、调节饮食:
1、冬季膳食的营养特点应该是:摄取充足的、与其曝寒和活动程度相适应的热能。
2、营养素的比例,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别占15~23%、25~35%、 60~70%为宜。
矿物质的摄取量也应较平时需要略高一些。
维生素的部分,应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
C的需要量。
摄取足够的动物性食品和大豆,以满足优质蛋白质的需求,适当增加油脂,其中植物油最好达到一半以上,此外,蔬菜、水果和奶类得摄取量也需充足。
三、敛阴护阳:
1、冬季,由于自然界阴盛阳衰,寒气袭人,极易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冬季养生应
从敛阴护阳出发。
首先要尽量早睡晚起。
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可使意志安静,人体
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这是冬季保健首先要注意的。
2、其次,要十分注意背部的保暖。
背部是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透过人体的背
部侵入,引发疾病。
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冬日要注意背部保暖,避免阳气受到伤害。
3、接着要避寒就暖。
冬天气候较冷,人们要注意尽量待在温度室中的房间哩,减少
外出次数。
如要外出,就要穿上保暖的衣服和鞋袜。
4、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伤风感冒,并诱发呼吸道疾
病等。
茵此应减少洗澡次数,及洗澡过程的保暖动作,幼儿、老年人及有心脑血管疾病
的人应注意。
四、适度进补:
1、在一般民众的观念里,寒冷的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中医对人体的调节滋补十分讲究,根据天人相应,时脏对应的理论,冬季属肾,肾主脏精而为生命之元,故冬月为四季进补的最佳季节。
意思是天气与人体方面四季时令对应五脏,冬季宜调理肾脏,肾是生命之元,茵此冬季进补重要的是滋补肾脏,肾强壮人体亦强壮。
2、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在冬季膳食原皂?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哩,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冬季“食补”,应选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可选食:糙米、玉米、小麦、黑豆、豌豆等榖豆类;生姜、韭菜、大蒜、萝卜、花椰菜、木耳等蔬菜;羊肉、牛肉、鸡肉、猪腰子及鳝鱼、鲤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核桃、桂圆、栗子、芝麻等果品。
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冬季可常吃炖母鸡、瘦肉、蹄筋,常喝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
3、现代医学认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
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基础。
4、在此要特别提出的是,冬令进补最好能够享?医师谘询,以免误用不适当的药才,反而造成身体的不适。
例如:肠胃有问题的人,一定要小心选择适当的药膳,否则过于滋腻辛辣的补药,容易造成肠胃的损伤。
最好可以请中医师调配适合个人肠胃的药方,炖煮不同口味的药膳,如此不仅可以达到冬令进补的目的,还有健脾顾胃之功。
冬季中医养肾方法
食疗养肾
中国人说:药补不如食补。
外国人说: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如果有一种方法只要通过饮食调理,就能保养身体,祛除疾病,想必人人都想尝试。
其实,这个方法早就有了,这就是我国传统的食疗养生法。
食疗养生是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的季节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或者功能性食品。
胡海牙老先生95岁高龄,体检时身体各项指标都基本正常的秘诀在于,他长期坚持每天按摩肾俞穴,同时他还坚持吃一个养肾乌发的食疗方,经过众人纷纷相问,这个方子才大肆流出来,大家纷纷都效仿去了;
黑豆1小把、黑米1小把、黑芝麻1小把、山药3片、核桃2个、枸杞1小把、小米1小把、红糖
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熬制成五谷粥,上面是一天2次的量黑豆不易煮烂,在熬制前先泡水3-4小时,枸杞在关火5分钟前再放进去,以免药性挥发。
因为中医认为,黑色食品能入肾强肾,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蘑菇、
海带、紫菜等这些食物,都是日常护肾的绝佳食材。
按摩养肾
按摩是养肾的有效方法。
常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搓擦腰眼。
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
力搓30次。
“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
二是揉按丹田。
两
手搓热,在腹部丹田按摩30~50次。
常用此法,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强肾固本、延年益寿的作用糖尿病患者禁用。
叩齿吞津翕周养肾法
本法包含两点:第一,每日早晨起床后叩齿100次,然后舌舔上腭及舌下、齿龈,含
津液满口之后再咽下,意送至丹田,此为叩齿吞津。
第二,收缩肛门,吸气时将肛门收紧,呼气时放松,一收一松为一次,连续做50次,此即翕周。
本法有滋阴降火、固齿益精、补肾壮腰的作用,冬季常做能防治性功能衰退。
揉耳增肾阳
长期的诊断观察表明,当人体有病时会在耳廓上出现反应点。
因为耳朵上穴位密布,
且通四肢百骸,因此中医的耳针疗法就是在耳廓的一定部位,特别是反应区进行针刺或理针,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平时有事没事多揉耳朵,这对增加肾阳、调理机体有很大益处。
灸助冬日
对于每个人来说,肾脏都是每个人精气的基本,没有肾脏的话,人的正常生活是无法
正常进行的,而且一旦肾脏不好,脾虚的话,人的身体就会出现一些不好的症状的,所以
说冬季养肾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
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
中医认为,温补者,
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
泡脚活络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人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
脚不仅是足三阴经的
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这条经脉之根分别在脚上的6个穴位中,仅脚踝以下就
有33个穴位,双脚穴位达66个;
经常泡脚就可刺激脚部的太冲、隐白、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从而起到
滋补元气、壮腰强筋、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延缓衰老的功效;
可以防治各脏腑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便秘、脱发落发、耳鸣耳聋、头昏眼花、牙齿松动、失眠、关节麻木等症。
每晚用热水泡脚,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底穴位,或者抽空做做暖脚操,增加腰腿部力量,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冻伤,并能提高机体抗寒能力。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