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与规划考核试卷

土地利用与规划考核试卷
10.土地执法监察是土地管理部门的日常职责,不需要特定情况下才进行。(√)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任务和编制原则。(10分)
2.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土地征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10分)
3.请阐述土地资源管理在保护耕地方面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10分)
土地利用与规划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土地利用的基本类型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A.农用地
B.建设用地
C.生态用地
D.工业用地
2.下列哪种规划不属于土地利用规划?()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城市总体规划
C.土地整治规划
D.农田水利规划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多少年?()
A. 5年
B. 10年
C. 15年
D. 20年
4.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
A.地形
B.气候
C.人口
D.文化
4.空间、经济效益
5.合法、合规、合理
6.土地整理
7.法律规定
8.土地资源管理
9.绿地
10.土地执法监察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编制原则包括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和协调性。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土地利用规划学是研究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的学科,它涉及土地资源的评估、规划、设计、管理与保护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试题,检验学生对土地利用规划学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目标是:A. 提高土地产出B. 保护生态环境C.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D. 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 下列哪项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A. 合理性原则B. 可持续性原则C. 排他性原则D. 公平性原则3.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 确定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B. 评估土地的开发潜力C. 测量土地的面积D. 计算土地的价值4. 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依据不包括以下哪项?A. 地形地貌B. 土壤类型C. 人口密度D. 气候条件5.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三区三线”是指:A. 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区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线B. 农业区、商业区、旅游区及生态保护绿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绿线、城市开发边界绿线C. 农业区、生态区、城镇区及生态保护黄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黄线、城市开发边界黄线D. 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区及生态保护蓝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蓝线、城市开发边界蓝线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A. 5年B. 10年C. 15年D. 20年7. 下列关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说法,错误的是:A. 规划实施应严格遵守规划内容B. 规划实施过程中不需要调整C. 规划实施应考虑地方实际情况D. 规划实施应进行监督管理8.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关注:A. 经济效益B. 社会效益C. 生态影响D. 文化影响9.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占补平衡”原则是指:A. 占用多少土地,就要补充多少土地B. 占用耕地的,必须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C. 占用基本农田的,可以补充非耕地D. 占用建设用地的,可以补充农业用地10. 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A. 规划编制阶段B. 规划审批阶段C. 规划实施阶段D. 所有选项都正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质是土地资源的________和________。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6年1月5日适用学生:2014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一、案例分析题(总分30分,共2小题,第1题20分,第2题10分)1、据黑龙江省科研部门观测和水文部门推算,坡耕地每年亩流失水量约75立方米。

如以600万公顷坡耕地计算,每年流失水量约66亿立方米左右,这是造成岗地缺水干旱,洼地内涝的重要原因。

据克山、拜泉、尚志、宾县、阿城等市县调查,开垦六、七十年的坡耕地黑土层,一般都由原来的60—70厘米,减少到30厘米左右,土壤抗冲抗蚀性能降低。

据黑龙江省全省土壤普查资料统计,由于水土流失,坡耕地露出黑黄土、破皮黄、黄土蹶子和蒜瓣子黄土面积已达104.73万公顷。

据克山水土保持实验站多年观测资料分析,黑土坡耕地每年流失表土厚0.4—0.7厘米,有的地块达1厘米,折合土方2.7—4.7立方米。

黑龙江全省每年因水蚀和风蚀流失掉的土壤,再加之重力侵蚀的跑土量,大约在2—3亿立方米。

随着表土的流失,养分逐渐减少。

据调查,开发40—50年的黑土地,有机质含量一般降低1/3—1/2。

又据克山水土保持实验站试验观测分析,3度坡耕地,每年每亩流失氮磷素12—16公斤,钾24—32公斤,相当于500—1000公斤农家肥的肥力。

以此推算,黑龙江全省坡耕地每年流失氮磷7.2—9.6亿公斤,钾14.4—19.2亿公斤。

如果把这些流失的养分折合成化肥(标准吨)大约500—600万吨。

由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严重地影响了粮食产量。

据调查分析,每年每亩可少收粮食25—40公斤,黑龙江全省由于水土流失,每年少收22.5—25亿公斤粮食。

请结合上述资料,运用所学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知识,为水土流失区进行水土保持林布局的规划设计。

答:包括分水岭防护林、水流调节林和沟谷防护林。

(4分)(1)分水岭防护林在丘陵区山丘顶上顶部浑圆的,防护林配置在凸形斜坡的转折线上,一般带状横向配置,带宽10~15m,乔灌木三角形混植;(2分)顶部尖削的,防护林设在狭窄的分水线以下到坡耕地之间,采用宽度较大的乔灌混交或纯灌木林带。

土地利用规划计算题以及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计算题以及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计算题以及答案1、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9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kg,蔬菜占有量160kg,预测到2022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m2,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00m2和8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解答如下:求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总人口某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播种单产某复种指数)=(90万人某500kg/人)/(15000kg/hm2某2)=1.5万hm2经济作物用地=(1.5某2)/8=0.375万hm2蔬菜用地=(总人口某人均蔬菜占有量)/(蔬菜播种单产某复种指数)=(90万人某160kg/人)/(30000kg/hm2某2)=0.24万hm2因此,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经济作物用地+蔬菜用地=1.5万hm2+0.375万hm2+0.24万hm2=2.115万hm2求居民点用地城市居民点用地=(总人口某城市化水平某人均用地指标)=90万人某65%某80m2/人=0.468万hm2村镇居民点用地=(村镇总人口某人均用地指标)=90万人某35%某100m2/人=0.315万hm2因此,居民点用地=城市居民点用地+村镇居民点用地=0.783万hm22、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16万、该地垦殖率为36.56%,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5‰、年机械增长率为16‰,人均粮食占有量420kg,人均蔬菜占有量160kg,预测到2022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规划期内由外地调入粮食15万t,调出蔬菜10万t,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2%,如果规划年将经济作物(蔬菜除外)用地面积调整到耕地总面积的11.1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4m2和96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6分);P总人口=P2001某(1+年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规划期年限(2)耕地需求量(6分);由于经济作物用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1.13%,因此,蔬菜用地和粮食用地占耕地总面积的88.87%.因此,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蔬菜用地)/88.87%=(19493.59hm2+2121.90hm2)/88.87%=24322.5948hm2(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4分)城市居民点用地=(城市总人口某人均占用地指标)=86.3310万人某96m2/人=9287.776hm2村镇居民点用地=(村镇总人口某人均占用地指标)=52.9125万人某124m2/人=6561.15hm2因此,居民点用地=城市居民点用地+村镇居民点用地=15848.926hm2(4)规划年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指标(2分)3、下表为某县2000—2022年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请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填空题表—1各类土地综合平衡表单位:hm2土地利用类型类型基期面积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村用地交通用地水域耕地41203800 6013015453525园地550460205302010林地542105001814牧草地21018010155城镇村用地614602*********交通用地32650102681220010水域15601010401500未利用地185801312208616规划面积8107 39905736982486333381566期内增加1901131986813313866(2)填空题表—2土地利用结构表用地类型基期年规划年面积%面积%耕地412050.28%399049.22%园地5506.78%5737.07%林地5426.69%6988.61%期内减少未利用地10320590423061141012660301556193731牧草地城镇村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土地总面积210614326156018581072.59%7.57%4.02%19.24%2.28%100%24863333815666181073.06%7.81%4.17%19.32%0.75%100%表—1各类土地综合平衡表单位:hm2土地利用类型类型基期面积耕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51205106423124850园地5044010林地12010600牧草地155城镇村用地交通用地水域352018680012108909109 252014684004065191191510未利用地10527070421211412060150838838期内减少60503001081020368681018001618515161020101020城镇村用地914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规划面积期内增加5201860180100588050401901054010010770170306131备注: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0000hm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土地利用规划》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73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土地利用规划》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73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土地利用规划》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732)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10小题,共30分)1.从生态角度看,土地不具有( )功能。

A.支撑B.养育C.净化D.生产2.土壤腐殖质的热容量比空气、矿物质大,比水( )。

A.大B.相当C.不确定D.小3.下列不属于对地下水影响因素的是( )。

A.气候的影响B。

风向的影响C.地质构造与岩性的影响D.水文因素的影响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的时限一般是( )。

A.二至三年B.三至五年C.五年或十年D.十年或二十年5.下列指标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 )。

A.人均用地面积B.交通密度C.土地开发利用率D.土地垦殖率6.能表征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指标是( )。

A.绿色植物覆盖率B.单位耕地马力数C.建筑密度D.土地垦殖率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主要体现在( )。

A.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B.对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控制C.对土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D.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8.下列没列入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的是( )。

A.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保障体系B.土地供需综合平衡C.土地利用结构优化D.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和微观设计9.影响水土流失因素中,目前人类可控制的是( )。

A.单位面积上的土壤流失量B.降雨因子C.土壤可蚀性因子D.坡度因子10.下列关于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施周期长B.与工程措施相比在用工和投资方面均较多C。

防止水土流失D.促进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2小题,共10分)11.土壤有机质:指存在于土壤中所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的各种动、植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产物。

12.土地的纬向地带性:指土地资源特征大致沿纬向方向延伸成一定宽度的地带,呈有规律的南北更替变化规律。

三、填空(每空4分,5个空,共20分)13. 1993年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发表的《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大纲》中指出,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同时考虑:保持和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风险、保护自然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经济上可行、社会可以接受。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集(含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集(含答案)

一、概念题部分答案1.规划: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安排和调配。

2.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的相互交错相互联系的系统。

3.土地开发利用率:一定区域已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占区域土地总面积中比重。

4.建筑密度:一定地区,所有建筑物基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5.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按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

6.城市化水平:一定区域城市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比重。

7.土地复垦:《土地复垦规定》中规定了土地复垦的含义,指出“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土地复垦”。

8.土地整治: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过程中,由于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使土地资源能永续利用,必须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这就是土地整治。

9.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性经济措施。

10.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从保障自然利益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土地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纠纷及不合理占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性措施。

11.土地利用分区:根据土地利用上的土地质量、利用方向、利用方式、利用潜力和改良措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定地域分为若干个区,这些区就是土地利用分区,按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土地利用的基本用途的不同划定土地利用分区。

12.土地垦殖率:一定区域耕地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13.农地整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

A 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B 开发、保护、整治和分配C 利用、分配、整治和保护D 开发、利用、分配和保护2、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A 合理分配土地资源B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C 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D 增加土地的经济价值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A 5 年B 10 年C 15 年D 20 年4、()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

A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B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C 土地用途分区D 土地利用控制指标5、土地用途分区的依据主要有()。

A 土地自然条件B 土地社会经济条件C 土地利用现状D 以上都是6、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A 统计分析法B 对比分析法C 动态分析法D 以上都是7、建设用地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 节约集约用地B 保护耕地C 优先保障工业用地D 符合城市规划8、耕地保护规划的重点是()。

A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B 提高耕地质量C 控制耕地减少D 以上都是9、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考虑()。

A 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B 土地利用方式对环境的影响C 土地整治对环境的影响D 以上都是10、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不包括()。

A 法律保障B 行政保障C 技术保障D 经济保障11、土地利用规划图的比例尺一般根据()确定。

A 规划区域的大小B 规划的精度要求C 规划的用途D 以上都是12、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A 耕地保护专项规划B 土地整治专项规划C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D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13、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方式不包括()。

A 问卷调查B 听证会C 专家咨询D 行政命令14、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作用不包括()。

A 为规划编制提供数据支持B 便于规划成果的管理和更新C 为土地执法提供依据D 直接决定土地的用途15、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趋势()。

土地规划与利用试题答案

土地规划与利用试题答案

土地规划与利用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土地规划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可持续性原则B. 公平性原则C. 经济性原则D. 随机性原则答案:D2. 下列关于土地利用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进行开发、管理和保护的活动。

B. 土地利用的目的是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和生态价值。

C. 土地利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能随意改变土地的原有状态。

D. 土地利用的类型包括农业、工业、住宅、商业等多种用途。

答案:C3. 土地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保障国家安全B.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C.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D. 所有以上目的答案:D4.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A.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B. 土地需求的预测与分析C. 土地利用的结构与布局D. 土地价格的调控政策答案:D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主体通常是:A. 土地所有者B. 土地使用者C. 政府部门D. 私营企业答案:C二、填空题1. 土地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合理利用有效保护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答案:自然资源社会经济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答案: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4.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应当优先保障__________用地和__________用地。

答案:农业公共设施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订应当根据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变化进行。

答案:社会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状况三、简答题1. 简述土地规划的重要性。

答案:土地规划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土地规划,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及答案【篇一: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答案12】、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土地的水平范围包括()a. 陆地、内陆水域和滩涂b. 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和海洋c. 陆地和内陆水域d. 地球表层所有陆地部分2.合理利用土地的首要问题是()a. 提高全民族素质,人人懂得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b. 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c.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d. 加强土地管理,包括地权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3.某乡土地总面积1000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100公顷,林地200公顷,有林地100公顷。

该乡土地利用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是()a. 90%和20%b. 90%和30%c. 70%和10%d. 90%和10%4.土地利用规划所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a. 农业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b. 土地利用中需要与可能的矛盾c. 各用地部门之间的矛盾d.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5.土地人口承载量是指()a.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最多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b.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至少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c.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和生活水平上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d.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6.在土地利用分区中,用地区之间()a. 可以重合,还可以有复区b. 不可以重合,也不可以有复区c. 可以重合,不可以有复区d. 不可以重合,可以有复区7.从土地管理角度,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是()a. 土地利用的全部问题b.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问题c. 如何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问题d.土地利用方式的问题8.农业生产用地结构的确定必须根据()a. 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 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c. 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d. 土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有关部门审批实施,就具有()a. 控制土地利用效应b. 行政效应c. 监督土地利用效应d. 法律效应10.不宜作为水库库址的是()a. “肚大口小底平”地形的地区b. 集水面积大的地区c. 喀斯特地貌地区d. 占用部分农田地区11.单位耕地面积产量反映()a. 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b. 耕地利用程度c. 耕地利用的社会效益d. 耕地利用的生态效益12.不是土地利用分区基本依据的是()a.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b. 土地评价c. 自然社会经济资料d. 单位和个人用地需求13.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手段分()a. 行政、技术和经济手段b. 行政、技术、经济和法律手段c. 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d. 行政、技术和法律手段14.不属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土地利用评述内容的是()a. 土地利用成绩b. 土地利用问题c.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意见d. 土地利用分区15.不属于土地利用规划范畴的是()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 土地估价c. 土地利用规划设计d.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1.基本农田不单指“高产稳产”农田,还包括必须保留的中低产田。

()2.土地利用预测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起点。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具体确定各单位或个人使用土地的范围和每个地块的用途。

()4.在土地利用分区中,某一用地区内不允许其他用地类型存在。

()5.非农业建设用地预测一般可用定额指标法。

()6.交通用地规划、城市规划等部门规划不属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7.土地开发专指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

()8.一般水库工程占地面积概算是对库区的淹没面积进行估算。

()9.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必须先编制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项用地指标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任何情况不得改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农业生产用地结构是指各种农业用地的面积和。

2.交通运输用地规划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根据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自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要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之间的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规划。

其基础和起点是分析。

4.总人口预测一般用法、法或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生物繁殖模型。

5.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为而进行的土地利用规划,分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规划三种类型。

6.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评价是从组织土地利用的、和的三大方面进行评价的。

7.垦殖指数等于除以土地总面积,复种指数等于农作物播种面积除以。

8.土地利用计划按时间分可分为中期用地计划和计划,按调节控制程度分可分为计划和计划。

9.土地利用预测应充分考虑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状况。

10.居民点布局有卫星式、式、集团式和自由式等形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 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包括哪些内容?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总体性表现在哪些方面?4. 简述土地利用分区的原则。

5. 为什么说农业用地预测是土地预测的核心内容?如何进行耕地需求量预测?五、论述题(本大题满分为15分)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什么要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并要遵循“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保生态环境”的用地方针?答案要点: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a2.d3.d4.b5.c6.a7.c8.c9.d 10.c 11.a 12.d 13.b 14.d15.b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2. ╳3. ╳4. ╳5. √6. √7. ╳8.√9. ╳ 10.╳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 比例2. 交通结构3. 用地结构和布局土地利用现状4. 人口自然增长回归方程预测5. 特定目的土地开发土地保护6.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7. 耕地面积耕地面积8. 年度用地指令性指导性9. 土地资源10. 条带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答案要点:1.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包括:(1)控制土地利用。

包括数量和质量两方面。

(2分)(2)协调土地利用。

包括宏观和微观两方面。

(2分)(3)组织土地利用。

包括宏观组织和微观组织。

(2分)(4)为土地利用监督服务。

(2分)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主要内容有:(1)土地利用基本情况描述:自然、经济、社会情况。

(1.5分)(2)土地利用分析:1)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1分)2)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分析;(1分)3)土地利用率分析;(1分)4)土地产出率分析;(1分)5)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分析。

(1分)(3)土地利用评述: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做出结论。

(1.5分)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总体性表现在:(1)从规划对象看,是区域内所有土地资源;(2分)(2)从规划任务看,要协调解决所有用地部门的用地需求;(2分)(3)从规划内容看,不单是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同时进行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综合利用土地;(2分)(4)从规划效果看,要同时取得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最优。

(2分)4.土地利用分区的原则有:【篇二:土地利用规划学部分试题答案。

】xt>一、概念题部分答案1.规划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是发现事物多种联系的最优手段,是生产力布局的最优方法,能减少全局中局部决策的个体局部性,提高政策的连续性和连贯性和决策的整体性和科学性5.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按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

8.土地整治: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过程中,由于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使土地资源能永续利用,必须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这就是土地整治。

9.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性经济措施。

10.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从保障自然利益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土地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纠纷及不合理占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性措施。

11.土地利用分区:根据土地利用上的土地质量、利用方向、利用方式、利用潜力和改良措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定地域分为若干个区,这些区就是土地利用分区,按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土地利用的基本用途的不同划定土地利用分区。

13.农地整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14.土地利用:土地质量与人的干预活动所决定的土地功能。

16.城市规模:指一定区域内城市的大小,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

17.土地资源: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的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18.土地复垦: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土地复垦。

20.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现状各类型面积的比例关系、在总面积中的比重及在空间组合格局。

21.土地用途管制:为了达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的目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分区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和规则,并据此对各类土地利用和对各利用区域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引导,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行为及方式。

22.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内或国家中,由不同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23.基本农田:是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24.城市规划区:按《城市规划法》,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吉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布局土地承载潜力草地载畜量二、填空题部分答案1、人们通常把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土地;把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称为土壤。

2、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是法律意义上的土地。

广义的土地的平面观认为土地指整个地球表面;广义的土地的立体观认为土地是指整个地球表面上下组成立体垂直剖面;国家领土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包括领陆、领水、领陆和领水的底层土,以及领陆和领水上面的空气空间;国土资源一般包括人口和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山区资源、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从经济学分析土地是指包括水面在内的地球表面积;从法学的观点看,国土是指某个国家的人民赖以生存的场所,又指这个地域范围内的全部国土资源;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第一资源,是各种资源之首;土地资产是指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用的土地资源作为其财产的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