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一、前言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使用仪器设备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效率性,规范使用者的操作行为,达到科学实验和工作的目的而制定的。

本规程适用于实验室、生产车间等场所的仪器设备操作。

二、安全操作要求1. 在开始操作之前,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2.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随意触摸设备内部零件,以免发生触电等危险情况。

3. 若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如设备有异响或冒烟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上级报告,不得私自修理。

4. 操作结束后,应确认设备已经完全停止运行,然后进行清洁和维护。

三、仪器设备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a) 首先,检查设备的供电线路是否正常连接,确认电源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b) 确认设备所需的试剂、样品和其他辅助物品已准备充分,并符合实验要求。

c) 检查设备的工作区域,保证无杂物、溢液等安全隐患。

2. 启动设备a) 按照设备的启动顺序,打开电源开关并等待设备启动。

b) 针对特定设备,可能需要进行校准和预热等步骤,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 操作设备a) 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手册进行操作,确保每个步骤的正确执行。

b) 在操作过程中,根据实验要求调节设备的参数,如温度、时间、速度等。

c) 注意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如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故障排除。

4. 关闭设备a) 操作结束后,按照设备要求依次关闭各部分、降温、断电等步骤。

b) 清理设备表面和工作区域的污染物,保持设备的清洁和整洁。

c) 如有需要,及时维护设备,检查零部件的磨损情况,并进行维修或更换。

四、事故应急处理1. 当发生意外事故时,首先要保护自己的安全,然后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2. 根据事故性质和紧急程度,选择适当的紧急处理方法,如停止设备运行、切断电源等。

3. 详细记录事故经过,并报告相关部门,以便事后调查和处理。

五、设备保养与维护1. 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使用环境,制定相应的设备保养计划,并按时进行设备保养。

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手册(2024)

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手册(2024)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1.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步骤1.1准备工作1.1.1环境检查及安全措施1.1.2辅助设备准备1.1.3样品准备1.2设备启动及运行1.2.1电源接通及设备启动1.2.2参数设置及校准1.3样品处理1.3.1样品进样1.3.2数据采集及记录1.4设备关闭及清理1.4.1设备关闭1.4.2设备清理及维护2.常见故障排除方法2.1故障现象的判断与分析2.2故障排除的基本步骤2.3常见故障及其解决方法2.3.1电源故障2.3.2传感器故障2.3.3控制单元故障2.3.4液体泵故障2.3.5数据采集故障3.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3.1定期保养计划制定3.2清洁与消毒3.3部件更换与维修3.4润滑与润滑剂的选择3.5环境要求及仓储措施4.安全操作规范4.1实验室安全要求4.2个人防护措施4.3废弃物管理4.4火灾和紧急情况处理4.5仪器设备操作中的安全要求5.仪器设备操作经验分享5.1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5.2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5.3操作技巧与实用技巧5.4经验总结与分享总结:引言:实验室仪器设备是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正确的操作规程手册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实验过程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手册的编写和内容要点,帮助实验室人员正确操作仪器设备,提高实验效果和安全性。

一、仪器设备的基本介绍1.仪器设备的名称和型号2.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3.仪器设备的组成部分和功能介绍4.仪器设备的操作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5.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方法二、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准备所需材料和试剂2.仪器设备的开机和初始化3.样本的处理和准备4.仪器设备的设置和参数调整5.操作步骤的执行和数据记录三、仪器设备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1.仪器设备的故障排除方法2.数据结果的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3.试剂或样本的误操作的处理方法4.清洗和消毒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5.临时故障处理方法和紧急情况的处置方式四、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和指标评价1.常见的质控方法和标准2.环境因素对仪器设备的影响及控制方法3.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评估和维护计划制定4.仪器设备的运行质量评价和数据分析方法5.不同型号和品牌仪器设备的比较和选择方法五、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手册的维护和更新1.操作规程手册的编写和审核流程2.操作规程手册的存档和更新频率3.操作规程手册的培训和宣贯4.实验室人员的操作规程手册使用反馈和改进5.操作规程手册的变更和修订流程总结: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手册的编写对于实验室的安全和高效运行非常重要。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了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和正常运转,制定本规程,规范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仪器设备的操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设备、生产设备、测试设备等。

三、操作人员的要求
1. 操作人员应经过系统的培训,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
2. 熟悉仪器设备的相关操作手册和安全标识;
3. 仪器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岗前培训合格证明,方可操作。

四、操作程序
1. 操作人员在使用仪器设备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并按照相关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2. 操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不得擅自更改操作程序;
3. 操作结束后,对仪器设备进行必要的清洁和维护保养;
4.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仪器设备的紧急应急程序,当发生故障或事故时,应立即按照应急程序处理。

五、安全注意事项
1. 在操作仪器设备时,必须佩戴相关个人防护装备;
2. 禁止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改动或维修;
3. 禁止在设备运行时离开操作岗位,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4. 对于涉及危险品的仪器设备操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六、违规处罚
如有操作人员违反本规程操作,将会受到公司的相关处罚,严重者将取消相关操作资格。

七、附则
1. 本规程由公司相关部门制定,并定期进行修订;
2. 所有操作人员必须遵守本规程的相关规定;
3. 如对本规程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向上级主管或相关部门进行咨询。

以上规定,自XX年XX月XX日起正式执行。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档,它为企业和机构提供了标准操作流程,确保他们的仪器和设备能够准确地实现其设计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的概念、必要性、编写方式和执行过程。

一、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的概念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是一份详细说明仪器、设备操作程序和规范的文件。

它被用于规范化仪器和设备运行和维护的标准。

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整个操作流程高度标准化,具有可靠性、准确度和安全性保障。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操作步骤与流程:规定严谨的操作流程,确保所有的操作都遵循同一标准。

(2)安全措施与注意事项:阐明安全规定和注意事项,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设备保养和维护:描述清楚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方法,延长设备寿命,节省企业成本。

(4)操作流程管理:规定操作流程应由谁负责监督和管理,以确保标准操作流程的完备性。

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的必要性制定并实施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有着重要的必要性。

下面是几点原因:1.提高工作效率不合适的操作,以及缺乏统一的操作流程都会影响工作效率,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则是为了提高操作效率和节省时间。

2.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着厂商和企业的声誉。

3.提高操作安全性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的规定,明确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注意的安全事项,降低了操作风险,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4.收集制度化数据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化操作流程,规范化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数据。

按照规范化的数据记录格式存储数据,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和可靠性。

三、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的编写方式编写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包含多个步骤:1.确定文档类型:根据工程和系统要求,确定仪器和设备操作规程的标准内容,然后翻译成实际使用的文档格式。

2.固定操作流程规则:规范化标准操作流程。

尤其是在需要重复实验时,规范流程确保每次实验的数据都是准确的。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大全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大全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大全1. 设备操作前应仔细阅读设备操作手册,熟悉设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操作设备时需要佩戴相关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3. 在操作设备之前,需要先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包括电源是否接通、设备是否有损坏等情况。

4. 在操作设备时,需按照操作手册的步骤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操作方法。

5. 操作设备时需注意安全,禁止在设备运行时随意触摸设备的运动部件。

6. 如果发现设备出现异常情况,需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主管人员进行检查维修。

7. 操作设备期间禁止进行非操作性的谈话,以免影响操作集中度。

8. 操作设备结束后,需将设备清洁干净,归还相关物品至指定位置。

9. 操作设备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更改设备参数,以免造成设备损坏或危险事故。

10. 操作设备结束后,需及时向主管人员进行汇报,并将操作记录进行归档保存。

二、设备维护规程1.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定期进行维护,保持设备的良好使用状态。

2. 维护人员需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维护,不得擅自更改维护方法。

3. 维护过程中需注意安全,使用维护工具时需佩戴防护装备。

4. 维护结束后,需进行设备的清洁和保养,保持设备的整洁和良好状态。

5. 维护结束后,需将维护记录进行归档保存,并向主管人员报告维护情况。

6. 发现设备有损坏或异常情况时,需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主管人员进行维修处理。

7. 维护人员需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在良好状态下运行。

8. 维护人员需严格遵守维护规程,不得擅自更换设备零部件或进行未经授权的维护操作。

9. 维护人员需定期进行维护经验交流和学习,提高维护技能和水平。

10. 对设备进行维护时需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维护过程安全可靠。

设备使用安全规程1. 在使用设备时,操作人员需全神贯注,不得在操作过程中玩手机或进行其他与操作无关的活动,以免分散注意力造成安全事故。

2. 对于需要电源供应的设备,操作人员需严格按照电源接入和断开的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接线正确并牢固,避免电源泄露和触电风险。

仪器、仪表工通用操作规程(3篇)

仪器、仪表工通用操作规程(3篇)

仪器、仪表工通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仪器、仪表工作的准确性、安全性,规范操作行为,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仪器仪表工作操作人员。

第二章仪器仪表操作管理要求第三条工作人员培训所有从事仪器仪表工作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和相关知识,具备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四条仪器仪表操作前准备1. 检查仪器仪表的工作状态和完好性,如有故障应立即报修。

2. 检查是否具备操作所需的工具和辅助设备。

3. 准备好操作手册和说明书。

第五条仪器仪表操作安全措施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2. 操作人员应遵循操作规程,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3.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严禁吸烟、饮食等行为,保持工作区域整洁。

4.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使用限制使用仪器仪表,严禁超负荷使用或使用错误的仪器仪表。

5. 操作人员应随时关注仪器仪表的工作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警或停机,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第六条仪器仪表操作技巧1. 操作人员应熟悉仪器仪表的各项功能和操作按钮的作用,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2.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注意操作的顺序和时机。

3. 操作人员应遵循“先关电源再操作,先停机再关电源”的原则。

第三章常见仪器仪表的操作规程第七条温度计的操作规程1. 在操作之前,先检查温度计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2. 将温度计浸入被测液体中,确保温度计的探头浸入液体中。

3. 读取温度时,垂直观察液体的温度计刻度,避免视线产生误差。

4. 使用过程中,避免温度计的震动和撞击,防止打破温度计。

第八条电流表的操作规程1. 在操作之前,先检查电流表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2. 将电流表与电路串联,确保电流能通过电流表。

3. 调整电流表的量程,使其能够测量到所需的电流。

4. 读取电流时,注意电流表刻度的位置,并进行相应的换算。

第九条频率计的操作规程1. 在操作之前,先检查频率计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一、仪器设备操作的前期准备在进行仪器设备操作之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熟悉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了解其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2. 确认仪器设备所需的供电和供气状况,保证正常运行;3. 检查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连接线路和传感器等,确保无故障;4. 准备所需的试剂、样品和其他操作器材,确保运行平稳;5. 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6. 在操作区域内设置警示标识,禁止非操作人员靠近。

二、仪器设备的启动与关闭1. 启动仪器设备前,必须将主电源开关置于“关闭”状态,并确认所有仪器设备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2. 启动电源,按照仪器设备的操作手册或相关流程进行相应的操作;3. 仪器设备启动后,进行必要的预热或校准工作,保证其正常运行;4. 完成实验或操作后,根据仪器设备的要求,按照相应的顺序关闭各个设备,将主电源开关置于“关闭”状态。

三、仪器设备的常规操作流程1. 根据仪器设备的类型和操作要求,按照操作手册或相关流程进行相应操作;2. 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操作顺序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任何步骤;3. 注意操作时间、温度、压力等相关参数的控制和调节;4. 对于涉及危险物质或有害物质的操作,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人员和实验室的环境安全;5. 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6. 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异常情况或故障,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

四、仪器设备的清洁与维护1. 每次使用仪器设备后,应进行相应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无污染;2. 清洁时应使用中性洗涤剂和清洁工具,避免使用有腐蚀性的溶剂或擦拭工具;3. 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如更换磨损的零配件、清洁传感器等;4. 清洁和维护仪器设备时,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指南,确保操作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安全;5. 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检验,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6. 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仪器设备的爱护意识,合理使用和保养。

仪器设备标准规范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标准规范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标准规范操作规程一、前言本文旨在规范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本规程适用于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仪器、工业生产设备等。

二、安全操作1. 操作人员应事先了解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要求,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2. 在操作前,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

3. 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并进行相关考核,确保具备安全操作的能力。

4. 严禁在使用过程中饮食、吸烟等行为,以防止引发安全事故。

5. 操作人员应及时报告任何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三、仪器设备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1) 确认仪器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有异常应立即报修。

(2) 仔细阅读操作手册,了解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点。

(3) 检查所需试剂、标准溶液等物品的存放情况。

(4) 确认操作区域干净整洁,无杂物和易燃物。

2. 开机操作(1) 将仪器设备连接到电源,并确认电源线接触正常。

(2) 按照操作手册或设备标识的要求,打开仪器设备电源开关。

(3) 等待设备自检完成后,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功能模式。

3. 样品处理与装载(1) 准备样品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工作,包括样品的称量、溶解等。

(2)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样品装载方式,如液体进样、固体进样等。

(3) 严格按照操作手册或设备标识的要求,正确装载样品,注意装载顺序和量。

4. 测试参数设置(1) 根据需要,设置测试所需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温度、压力、时间等。

(2) 检查参数设置是否正确,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5. 运行操作(1) 按照操作手册或设备标识的要求启动设备的运行程序。

(2) 在运行过程中,及时观察设备状态,注意异常情况的出现。

(3) 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如加样、排除气泡等。

6. 数据记录与分析(1) 操作人员应准确记录测试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

(2) 根据需要,保存测试数据的原始记录和分析结果。

7. 关机操作(1) 根据操作手册或设备标识的要求,正确关闭设备的运行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潮河段交通第三标段ﻩ仪器操作规程漯河市公路工程建设总公司中心实验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潮桥-3标工地试验室目录1、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12、万能材料试验机操作及安全规程13、反复弯曲试验机操作规程24、砼渗透仪操作及安全规程25、冷冻箱操作及安全规程36、SZ145型砂浆稠度仪操作规程47、砂浆分层度仪操作规程58、HG-80S--手动混凝土贯入阻力仪操作规程59、HVC-1--维勃稠度仪操作规程610、HZ—72型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测定仪操作规程 711、电热鼓风干燥箱操作规程812、SP175型砼(立式)收缩膨胀仪操作规程813、砖瓦爆裂蒸煮箱操作规程914、ZFX-10A型自控砖瓦泛霜箱操作规程1015、电动抗折仪试验使用操作规程 1016、水泥胶砂搅拌机操作规程1117、振实台操作规程1118、净浆搅拌机操作规程1119、LJ500拉力试验机操作规程1220、白度仪操作规程1221、LZ35型沥青针入度仪操作规程1322、沥青延伸仪操作规程1423、沥青软化点测定仪操作规程1524、LS-1型沥青闪点仪操作规程1525、沥青脆点仪操作规程1626、YB型油毡不透水仪操作规程1627、陶瓷砖边直度、直角度测定仪操作规程 1728、陶瓷砖平整度测定仪操作规程1729、TX型陶瓷吸水率测试仪操作规程1830、TKZ-10000N型数显式抗折仪操作规程1831、LM9-00型陶瓷砖釉面耐磨性试验仪操作规程1932、负压筛析仪使用操作规程1933、天然坡度仪操作规程2034、电热蒸馏水器操作规程2035、含水率试验操作规程2136、密度操作规程2237、颗粒分析试验操作规程2338、比重试验操作规程2339、缩限试验操作规程2440、湿化仪操作规程2441、毛管水仪上升高度操作规程2542、充电液塑限测定仪操作规程2543、击实仪操作规程2644、相对密度仪操作规程2745、恒温水浴操作规程2846、收缩仪操作规程2947、电动剪力仪操作规程2948、三联固结仪操作规程3049、膨胀仪操作规程3150、三轴压缩仪操作规程3151、SG-5A型直读测钙仪操作规程3252、电子天平操作规程3353、分析天平操作规程3354、玻璃器皿操作规程3455、高温炉操作规程3456、应变式无侧限压缩仪3557、渗透仪操作规程3558、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操作规程3559、超声检测仪操作规程3660、桩基动测系统操作规程3661、JKIII型全自动载荷试验仪操作规程3862、FD-3017RaA测氡仪操作规程4063、气相色谱仪操作规程4064、RAD-7测氡仪操作规程4165、SDFY-Ⅲ型全自动建材放射性检测仪器操作规程4266、PHS-3C数字式PH计操作规程4267、1810D型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操作规程4368、热解析仪操作规程4369、722S可见分光光度计4470、鼓风干燥箱4571、制(采)样操作规程4572、门窗检测设备操作规程4973、萃取仪操作规程5074、电线电缆垂直燃烧实验仪操作规程5075、绝缘电阻测试仪操作规程5176、耐压测试仪操作规程5277、DYD-LD-C型剩余电流保护特性测试仪操作规程5378、直流电阻电桥使用操作规程5479、灼热丝试验仪操作规程5580、DYD-BH-A型家用插座拨出力与横向力试验装置操作规程5681、DYD-BC-A型开关摆锤冲击试验机操作规程5782、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主机(LC-127D型)操作规程5883、马歇尔电动击实仪操作规程5984、智能沥青混合料稳定测定仪(DF-5型)操作规程5985、全自动混合料拌合机操作规程6086、FM-100-6G型通用水暖阀门检测设备操作规程6187、L1-A型落锤冲击试验机操作规程6288、塑性管材管件耐压测定仪操作规程6389、VRZ-A维卡软化测试测定仪操作规程6490、QDF-2B型热球式电风速计操作规程6591、漆膜划格器操作规程6692、电动漆膜附着力试验仪操作规程6693、涂料耐洗刷性测定仪操作规程6794、涂膜铅笔划痕硬度仪操作规程6795、涂层抗裂性试验机操作规程6896、湿膜测厚仪操作规程6897、涂层耐沾污冲洗装置操作规程6998、线棒涂膜器操作规程6999、黑白格板操作规程70100、SFL-1型反射率测定仪操作规程70101、数字式织物厚度仪操作规程71102、土工布顶破强力试验方法操作规程72103、土工布拉伸试验宽条样法操作规程72104、土工布梯形法撕破强力实验方法的损伤规程73105、土工布透水仪操作规程73106、土工布有效孔径测定仪操作规程74107、TT220型涂层厚度仪操作规程74108、ZY-1数显电子轴力计操作规程75109、FRD-A型X射线探伤机操作规程76110、PXUT-350+型超声波探伤仪操作规程771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1.开动油泵,对运转是否正常进行检查并记录。

2.正常时,将试样放在下压板上,并对准中心。

3.根据试样所需测量范围,在摆杆上挂上或取下相应的摆铊,并把缓冲阀手柄上的刻线对准线。

4.开动油泵,拧开送油阀,使下压板上的轮子离开轨道约10mm。

5.将主动针及被动针调整到零点。

6.关闭油泵及送油阀。

7.开动横梁电动机,使上压板下降到试样约100mm处,再转动横梁上的手轮,使上压板与试样表面接触。

8.开动油泵按试验规范要求的加荷速度,缓慢地拧开送油阀进行加荷试验。

9.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关闭送油阀并停止油泵电动机,直至试件破坏,然后记录破坏荷载。

10.拧开回油阀,使下压板下降,取出破坏的试样。

11.测试后注意对仪器性能进行检查并记录及作相应处理。

2 万能材料试验机操作及安全规程1、开动油泵,对试验机性能进行检查并记录,正常时方允许开展试验工作。

2、试验人员在作试验前应对所要作的试样最大载荷做出估计,以便选用相应的测量范围,提高数据测读的准确性。

3、试验前指针调零。

4、夹紧试样时应注意两块钳口上下位置必须一致,避免试样偏离中心位置。

5、当试样加荷,必须根据试样规定的加荷速度进行调节,不得骤升或骤降,亦不得骤然无故关闭,防止影响试验数据的精确性。

6.禁止非操作人员随意摆弄仪器,防止造成系统误差或意外的事故发生。

7.每次试验后工作台下降时不应使活塞落到油缸底上,稍留一点距离以利下次使用方便。

8.如果正在进行试验,因某种特殊或意外的原因使试验中止,此时应卸荷修复后重新试验。

9.试验脆性材料时要有防护措施,避免出现意外伤害。

10.避免试样硬度超过URC=30°时开展试验,防止钳口损坏。

11.试台上不得放置未用的机件和工具,以免震动时降落伤人。

12.送油阀手轮不要拧得过紧,以免损伤阀的尖端。

13.试验机要经常擦试干净,以防锈迹出现。

试验结束后,对仪器性能进行检查并记录及作相应处理。

4砼渗透仪操作及安全规程一、使用方法:1、蓄水罐和试模底盘内注满水。

安装试模应牢靠。

启动前先将电接点压力表的两限压指针转到0.1MPa的位置上,即上限指针和下限指针分别转到0.125MPa和0.075MPa的位置上。

2、泵(启动)时,首先打开小水阀,关闭0号截门,直到小水咀水流成线后再打开1-6号截门,并将小水阀关闭。

3、试验时,水压从0.1MPa开始,以后每隔8小时增加水压0.1MPa,期间注意观察试件端面渗水情况。

4、当六个试体的端面有2个呈现有力水渗透出来时,记下此时的水压作为试验的压力值。

二、维护保养:1、减速箱内应注入一定量的机油,并根据情况进行更换。

2、水泵的活塞及两导柱,8小时加注机油润滑一次,每次加油3-4滴。

每次试验完毕后,应将贮水罐、管路和泵体中的水放尽,试模擦净,并除以防锈油脂,各裸露面应擦净,然后加盖外罩。

开机前后,应注意对仪器性能进行检查并记录及作相应处理。

1.1.1曲轴箱的油温在任何时候应不超过+70℃。

1.1.2压缩机运转无敲击声。

1.1.3压缩机各部份发热正常,无剧热处。

1.2压缩机的停车1.2.1关闭液阀。

1.2.2待指示压缩机的吸入压力的压力表指针在刻度为0或稍低些,此时切断电原源,使压缩机停止运转。

1.2.3在吸入压力回升到0MPa或稍高些,将压缩机高低压端的阀门都关闭。

1.2.4压缩机高低压阀门关闭后,就不能再开动压缩机,以免发生气缸爆炸事故,在需要继续使用时,必须按第一节所述开车方法时行。

(若压缩机的停车时间不长,则压缩机停车后,不必关闭阀门)。

本机器没有超压装置,当压缩机超出规定压力范围时,自动切断电路。

1.2.5停车后,为了防止冷凝管中存水胀裂,关闭进水伐,打开存水伐,再用气体冲出管内存水。

冬季停车后,注意排净冷凝管内存水。

2.保养与维修注意事项2.1压缩机冷凝机组须有专人管理。

2.2经常检查电路系统,自动设备及仪表的正常性和灵敏性,以防止失效时可能引起的事故。

2.3压缩机在运转过程中若发生不正常的异响,应立即停止检查。

2.4压缩机在正常运转时,严禁拆开机器。

2.5在定期进行检修时,应注意清洗干净。

2.6压缩机拆修时,应有专人进行。

2.7压缩机的操作应严格按各规定顺序进行。

2.8压缩机在运转时,须经常注意曲轴箱内的润滑油的液面高度。

检测前后,应注意对仪器设备性能进行检查并做记录及作相应处理。

6砂浆稠度仪操作规程1.试验操作:1.1使用本仪器前,应先阅读仪器说明书,了解仪器结构。

检查仪器状况并记录。

1.2将拌制好的试验用砂放入锥形盛料容器内。

1.3调整锥体架,使标准锥体的尖端与砂浆混合物表面接触并紧固好。

1.4调整表针对准零位,移动表盘升降架,使齿条滑杆下端与试锥滑杆上端轻轻接触。

1.5松开螺钉,标准锥体以其自身重量沉入砂浆混合物中。

1.6待标准锥体不再往砂浆中沉入时,拧紧螺钉,转动销要使齿条滑杆向下滑动至与试锥滑杆接触,此时即可在表盘上读得所测的沉入深度,以此深度查得相应沉入体积。

2维护保养2.2标准试锥存放或使用时应注意严加保护,不得碰伤标准锥体的外锥面和锥体尖端。

2.3试验完毕后,仪器应清洗干净,并涂上防锈油脂。

7 砂浆分层度仪操作规程1.试验操作1.1将拌合好的砂浆先进行稠度试验,然后将同批砂浆或经稠度试验的砂浆重新搅拌均匀一次注满分层度筒。

1.2静置30分钟后,去掉上层20厘米的砂浆,然后取出底层10厘米砂浆重新搅拌均匀再测定砂浆稠度。

1.3两次砂浆稠度的差值,即为砂浆的分层度(以厘米)。

1.4砂浆的分层度应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2.维修与保养2.1仪器使用完毕后应清洗干净,并涂上防锈油脂。

8手动混凝土贯入阻力仪操作规程1.试验操作1.1 使用仪器前,了解仪器结构,检查仪器状况并记录。

1.2仪器安放在水平的平台上,试料容器中装满待测试的混凝土试料,抹平后放于仪器底盘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