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2010年语文试卷
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语文逐题详解江西省赣州一中黄运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150 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
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绚(xuàn)丽丰腴(yú) 倩(qiàn)影乳臭(chòu)未干B.赦(shè)免嗜(shì)好逡(qūn)巡弱不禁(jīn)风C.游说(shuì) 愤懑(mèn) 逶迤(yí) 不见经传(chuán)D.泅(qiú)渡坍圮(pǐ)恐吓(xià) 否(pǐ)极泰来答案:B。
(A乳臭(chòu)未干:臭xiù,气味的总称。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
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C不见经传(chuán):传zhuàn,解说经义的文字。
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
经传上没有记载。
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D恐吓(xià):吓xià,使害怕;吓hè,用于复合词或叹词,表示不满。
恐吓:威胁人,使害怕;吓唬。
亦作“恐赫”,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
)备考提示:《考试说明》要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主要是识记多音字和难读字。
2010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例文4篇

七、作文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
绿色,与生命、生态密切相连。
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生活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绿色生活高二杨怿萌绿色,是大多数植物生长状况良好时的色彩,也是自然界中的多数动物,包括人类的祖先——猿的栖息处的主色调。
尽管人类已在漫长的进化中摆脱了必须依附于绿色的境地,但起源于绿色的人类永远离不开绿色,尤其是绿色的、健康的生活心态。
用绿色的心态生活需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并永保乐观。
不幸是最无礼的客人,他从来不做预约,总是在你觉得快乐的时候不期而至,不由分说地将你拉出幸福的殿堂,带入痛苦的深渊。
当你遇上了这位蛮不讲理的客人,与其在痛苦里终日悲伤痛哭,不如笑对困难,拿出一张纸、一支笔,列下自己仍然拥有的东西,譬如生命、健康、无尽的机遇,并保持绿色的生活心态。
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它们,你会欣喜地发现,其实自己并不像想象中那样一贫如洗,相反你还是个小富翁呢!即使失去了一些东西,你也可以把目光放在从前不曾留意的事物上,尝试赞美它们,那么一棵小草、一朵小花、朋友的一句安慰,都可以使你感到生命的美好与可爱。
绿色植物可以在阳光的照射下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有害物质,将它们转化为生长所需的有机物并净化空气。
用绿色心态生活的人,感受着人间真情,也可以将自己生命中美好的事物以及人世间的真善美贮藏在心底,并将它们转化为有益的养分,滋养自己和他人的心灵。
如果大多数人都能用绿色的心态生活,即使人世间偶尔有假丑恶存在,它们也会在污染人的心灵之前被美好的事物、积极的心态消融,不会留下一丝痕迹。
这样的社会,是绿色的社会,也是和谐的社会。
绿色的生活心态还代表着一种积极的为人处世态度。
今年来,“**门”此起彼伏,名人丑闻频传,“芙蓉姐姐”、“凤姐”等网络红人不断出现,这与人们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而失去了绿色的、健康的生活心态不无关系。
探索解题规律,规范答题要领——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古典诗歌鉴赏题《送魏二》答题例析

、
把 握 诗 歌 内容
要 整 体 把 握诗 歌 的 思 想 内容 , 须 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着 眼 。 必
1知 人 论 世 .
“ 言 志 ” 在 鉴 赏 古 诗 时 , 们 应 尽 可 能 多 地 了 解 诗 歌 诗 , 我 创 作 时 的 历 史 背 景 、 者 的 际 遇 及 情 感 抱 负 。 比 如 , 昌 龄 作 王 ( 元 6 8 7 6 ) 盛 唐 著 名 诗 人 , 境 贫 寒 , 元 十 五 年 进 公 9- 5年 , 家 开 士 及 第 , 秘 书 省 校 书 郎 。 王 昌 龄 是 盛 唐 著 名 诗 人 , 重 一 授 名 时 , 称 为“ 家夫子王江宁 ” 被 诗 。与 当 时 名诗 人 交 游 颇 多 , 谊 交 很深 , 与李 白、 浩然 的交游外 , 同高适 、 颀 、 参 、 除 孟 还 李 岑 王
之 涣 、 维 等 都 有 交 谊 。他 因数 次 被 贬 , 荒僻 的 岭 南 和 湘 西 王 在 生活 过 , 曾来往 于经 济较 为发达 的 中原和 东南 地 区 , 曾 也 并 远 赴 西 北 边 地 。 丰 富 的 生 活 经 历 和 广 泛 的交 游 , 他 的 诗 歌 对 创 作 大 有 好 处 。 王 昌 龄 擅 长 七 言 绝 句 , 后 世 称 为 “ 绝 圣 被 七 手” 。如 《 塞 》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出 诗 “ 万 龙 城 飞 将 在 ,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 叹守 将 无 能 , 不 慨 意境 开 阔 , 感 情 深 沉 , 纵 横 古 今 的 气 魄 , 实 为 古 代 诗 歌 的珍 品 , 誉 为 有 确 被 唐 人 七 绝 的 压 卷 之 作 。又 如 《 军 行 》 , 都 为 脍 炙 人 口 的 从 等 也 名 作 。反 映 宫 女 们 不 幸 遭 遇 的 《 信 秋 词 》 《 宫 春 怨 》 , 长 、西 等 格 调哀 怨 , 境超 群 ; 写 思妇情 怀 和少女 天真 的《 怨 》 《 意 抒 闺 、 采 莲 曲 》 , 笔 细 腻 生 动 , 新 优 美 ; 别 之 作 《 蓉 楼 送 辛 等 文 清 送 芙 渐》 样为千古 名作 。 同 了解 了诗 人 的 相 关 背 景 有 利 于对 诗 歌 思 想 内容 的 整体 把 握 。诗人 有如 此 的经历 , 不难 理解诗 中的“ “ ”忆 君 ” 就 醉 凉 “ “ ” 情感 了。 愁 等
2010年全国高考试题(语文)(江苏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弹.劾/弹.丸之地哽咽./狼吞虎咽.责难./多难.兴邦B.鲜.活/寡廉鲜.耻泊.位/淡泊.明志叶.韵/一叶.知秋C.大度./审时度.势长.进/身无长.物解.救/浑身解.数D.参.差/扪参.历井披靡./风靡.一时畜.牧/六畜.兴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
(4分)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
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
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
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
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咸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4.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
(5分)(1)“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2)请以“小美人鱼”的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
(1)▲▲(2)▲。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2010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知识大全_图文

1、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B.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生哲学,儒家坚持以修身为本,追求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C.建立现代科学的三大基石是理论、实验和数学(包括计算、统计与建立在抽象模型基础上的演绎推理)。
D.2012年开始实施的新《标点符号用法》,我们要怎样贯彻:通知各校自行学习?组织骨干教师来培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透彻频律攻坚战振聋发聩B.通谍竞聘节骨眼锋芒毕露C.精悍杂糅识时务礼尚往来D.坐标博取辨证法大相径庭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 B.②①⑤③④⑥ C.④⑥②①③⑤ D.④⑥③⑤②①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试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本试题卷共8页,七大题23小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棘手际遇极乐鸟集腋成裘B•嗜好侍奉试金石适逢其会C•钦慕倾情青云志轻车熟路D.溺爱丽质逆时针匿迹销声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平添骁勇秣马厉兵路遥知马力B•描摹肖像白璧微瑕信誊值千金C.披览缕析远见灼识细嚼出滋味D.迁徙熏淘不翼而飞海阔凭鱼跃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她____________ 盲人和正常人一样也能做很多事情,这正是她只身来到拉萨旅游的原因。
她喜欢这座_____________ 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城,______________ 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冽的空气、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信徒。
A.相信沉醉既然顶礼膜拜B.自信沉溺即使诚心诚意C.坚信沉浸尽管三步一叩D.确信沉迷虽然毕恭毕敬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
B.汉绣注重构图,讲究纹饰,花鸟虫鱼、龙虎凤凰、飞禽走兽,皆可绣以为纹,写实与抽象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010江苏省高考语文真题试卷试题及答案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透彻频律攻坚战振聋发聩B.通谍竞聘节骨眼锋芒毕露C.精悍杂糅识时务礼尚往来D.坐标博取辨证法大相径庭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A.⑤③④②① B.①②④⑤③C.③⑤①④② D.④③②①⑤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末端的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工作之余,大家的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D.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5、下面的文字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
2010年江苏省高考试题(语文)解析版

2010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弹.劾/弹.丸之地哽咽./狼吞虎咽.责难./多难.兴邦B.鲜.活/寡廉鲜.耻泊.位/淡泊.明志叶.韵/一叶.知秋C.大度./审时度.势长.进/身无长.物解.救/浑身解.数D.参.差/扪参.历井披靡./风靡.一时畜.牧/六畜.兴旺【答案】C【解析】A.tán/dàn,yè/yàn,nàn/nàn;B.xiān/xiǎn,bó/bó,xié/yè;C.dù/duó,zhǎng/cháng,ji ě/xiè;D.cēn/shēn,mǐ/mǐ,xù/ch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答案】D【解析】A.褒贬不当。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此处为英雄事迹。
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
此处灾害已经发生。
C.对象不当、不合语境。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
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
D.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瓘《书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生命练的机会,把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 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
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词语。(4分)
七、作文(70分)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
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
—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
水生植物体内。
4.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5分)
(1)“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
(2)请以“小美人鱼”的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
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
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
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 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 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 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 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手倒手 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
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
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 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 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 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 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 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 牛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 这边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猛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 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郎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 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 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
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
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3分)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4分)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3分)
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
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
虽卑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
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 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 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 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地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 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 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美。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
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
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 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 索,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 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 领略得的趣味。
(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 的括号内)
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 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 16.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 17.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 (6分)
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
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
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
予忍不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D.参.差/扪参.历井 披靡./风靡.一时 畜.牧/六畜.兴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的危险解救乘客的事情,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
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 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 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 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 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 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 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或者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 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 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 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 同。”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徘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 这一句诗,便就懂得我所谓静趣。
(6)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溜索 阿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
第1页共2页
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怒江, 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 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
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
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
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诗云:“
,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战国策·秦策》)
(4)奇文共欣赏,
。(陶渊明《移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