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理论:现代的科学胎教理论
一些关于胎教的理论依据

一些关于胎教的理论依据你知道这些关于胎教的理论依据吗?为什么胎教对宝宝好呢?现在由小编为您讲解下吧!1. 胎宝宝的感知觉科学研究发现,从怀孕第4 个月起,胎宝宝就对光线有敏感的反应了。
准妈妈实行日光浴的时候,胎宝宝就能感受到光线的强弱变化。
在6 个多月的时候,胎宝宝已经开始出现开闭眼睑的动作,而在孕期的最后几个星期内,胎宝宝能够使用自己的感觉器官。
有人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手电筒的光照在准妈妈的肚子上时,睁开双眼的胎宝宝就会把脸转向亮处,这个时候他看到是一片红红的光晕,类似于我们把手电筒照在手背上时从手心看到的红光。
现代医学专家使用超声波观察这个现象发现,当光线一闪一闪地照射在准妈妈的肚子上时,胎宝宝的心律会随之发生明显的有规律的变化。
这充分说明,胎宝宝在准妈妈的子宫里时是有视觉水平的,他并不是盲童,对其实施胎教是能够激发他的视觉发育潜能的。
出生后几天的新生儿一般都会哭闹,这个时候,如果妈妈把他抱在左胸前,他就很快安静下来。
这是因为:胎宝宝在母亲子宫里的时候就已经习惯了妈妈的心跳声和血液流动的声音。
在他们出生后,当他们的耳朵贴近妈妈胸前时,这种声音会把他们带回到在子宫里时宁静和安详的环境中。
这种早已经体验过的安全感是胎教可行的充分证明,也说明了胎宝宝很早开始就已经拥有了听力。
在受孕后的第4 个月,胎宝宝的听觉器官开始发育,对于准妈妈子宫内血管中血液的流动声、肠道的蠕动声、气体的咕噜声和猛烈的打鼾声等都有了初步的反应。
到6 个月的时候,胎宝宝几乎拥有和成人差不多的听力。
外界的声音能够很清晰地传到子宫里,但此时的胎宝宝比较喜欢听柔和、流畅、节奏舒缓的声音,讨厌那些强烈快节奏的声音,更会非常害怕某些噪声。
所以,准妈妈要注意对噪声的防护。
除了听力和视力,胎宝宝在受孕10 周时就已经形成了压觉、触觉等感受器,开始有了简单相对应的功能,如触觉、情感、记忆和领悟水平等。
这个切都表明,胎宝宝在子宫内已经有了鲜明的感知和学习水平。
胎教理论的四大依据

胎教理论的四大依据
胎教理论来源于胎教实践,反过来又从更高的层次上指导胎教活动,并在胎教的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胎教的理论依据有以下
几点:
(1)教育学理论
胎教的教育学理论认为,胎教实质上是对胎儿展开的超早期教育,是人一生中所接受的全部教育中最基础的部分。
所以,这种理论重视
孕妇在胎教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胎教必须从孕妇自身做起,从而增强
孕妇的知识、道德修养,培养孕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审美情趣已是胎
教的关键。
(2)心理学理论
这种理论强调,暗示、期望、焦虑、应激等心理现象对胎儿生长
发育的影响,注重用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去分析、研究孕妇的心理变化
和胎儿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
所以,孕妇应掌握和了解必要的心理科
学常识,使之能够把握自己的心理活动,以愉快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
去对待胎教。
(3)生理学理论
一切来自母体外部的社会心理因素,都会首先引起母体内部的生
理变化,进而再影响胎儿的身心发育。
所以,胎教的主要任务就是为
胎儿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物化学环境和生物物理环境,以保证孕妇血
液循环、正常的内分泌及子宫内温度、压力等的恒定。
(4)优生学理论
胎教实质上就是对制约影响胎儿优生因素实行人为的控制,以消
除不良刺激对胚胎和胎儿的影响,使之得到更顺利、更完善的发展。
比如,像合理营养、环境和个人卫生、预防疾病、谨慎用药、忌烟戒酒、节制性交、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强烈振动、远离射线和毒物等均
属于胎教范围。
胎教的优生学理论,实际上是使用教育学、心理学、医学、卫生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对胎教实行综合研究,代表了胎教理论发展的方向。
胎教理论:合理胎教应该注意什么?

胎教理论:合理胎教应该注意什么?胎教主要指准妈妈为了胎儿的健康发育。
通过调控自我身心健康,为胎儿提供一个很好的内外生长环境,适当地刺激成长到一定时期的胎儿。
从而促动胎儿的健康发育。
改善胎儿素质的科学方法。
以前人们认为胎儿在出生前一直安静地躺在母体子宫里睡大觉,直到分娩时才醒来,这是错误的。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胎儿有奇异的潜在水平,为开发这个水平而施行胎儿教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重。
胎儿从第5周开始即有较复杂的生理反射机能,10周时已形成感觉、触觉功能。
胎儿在17周左右,开始对声音有反应,30周时有听觉、味觉、嗅觉和视觉功能,能听到妈妈的心跳和外界的声音。
这时妈妈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胎儿,是对胎儿实行教育的重要时刻。
美国的医学专家托马斯的研究结果表明,胎儿在6个月时,大脑细胞的数目已接近成人,各种感觉器官起趋于完善,对母体内外的刺激能做出一定的反应。
这就给胎教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神奇的意念胎教有研究表明,准妈妈如果经常想象胎宝宝的样子,这种设想的形象在某种水准上会与将要出生的胎宝宝较为相似。
因为准妈妈与胎宝宝具有心理和生理上的相联系,准妈妈的想象通过自己的意念构成胎教的重要因素,并转化渗透到胎宝宝的身心之中。
情绪胎教很重要孕早期是胎宝宝神经及大脑发育的关键期,需要一个良性的母体环境,所以本月的胎教重点就是保持准妈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悦,忌大悲大喜。
很多准妈妈因为意外受孕,会忍不住有各种各样的担心,例如喝了酒啊,吃了什么药物啊,担心肚里的宝宝是不是有可能由此致畸。
其实如果有一两次不小心饮了酒,只要是少量,就没太大关系,常用药物在受精卵前床前也不会惹什么麻烦。
具体服了什么药,一定要即时咨询医生,不要自己乱担心。
科学的胎教方法有哪些

科学的胎教方法有哪些科学的胎教方法有哪些(一)语言胎教法在妊娠第83天中,不断生长发育的胎儿,由猴样眼睛又进一步到类似猩猩的类人猿样,胎儿的大脑开始有皱褶,掌管智能和感情的前脑发达起来,即形成了“人脑”。
孕妇或家人用文明、礼貌、富有感情的语言,有目的地对子宫中的胎儿讲话,给胎儿期的大脑新皮质输入最初的语言印记,为后天的学习打下基础,称为语言胎教。
据医学研究证实:父母经常与胎儿对话,能促进其出生以后在语言及智力方面的良好发育。
(二)音乐胎教法主要是以音波刺激胎儿听觉器官的神经功能,从孕16周起,便可有计划地实施。
每日1次~2次,每次15分钟~20分钟,音响强度在65分贝~70分贝为度,选择在胎儿觉醒有胎动时进行,一般在晚上临睡前比较合适。
胎教音乐的曲调应温柔、甜美,节奏宜平缓、流畅,不带歌词,但要注意千万不能把收录机或胎教传声器直接放在孕妇腹壁上给胎儿听。
(三)按摩胎教法孕妇本人或者丈夫用手在孕妇的腹壁轻轻地抚摩胎儿,引起胎儿触觉上的刺激,以促进胎儿感觉神经及大脑的发育,称为抚摩胎教。
研究表明:胎儿体表绝大部分表层细胞已具有接受信息的初步能力,并且通过触觉神经来感受母体外的刺激,而且反应渐渐灵敏。
法国心理学家贝尔纳·蒂斯认为:“父母都可以通过抚摩的动作配合声音,与子宫中的胎儿沟通信息。
这样做可以使胎儿有一种安全感,使孩子感到舒服和愉快。
”抚摩胎教可以安排在妊娠20周后,每晚临睡前进行,抚摩时间不宜过长,以5~10分钟为宜。
(四)触压、拍打胎教法孕24周以后,可以在孕妇腹部明显地触摸到胎儿的头、背和肢体。
自此时开始,每晚可让孕妇平卧床上,放松腹部,使胎儿在“子宫内散步”、做“宫内体操”。
每天2-3次,每次5-10分钟,以傍晚胎动较多时,或晚上10时左右为最佳时间段。
这样反复的锻炼,可以使胎儿建立起有效的条件反射,并增强肢体肌肉的力量。
经过锻炼的胎儿出生后肢体的肌肉强健,抬头、翻身、坐、爬、行走等动作都比较早。
关于现代胎教理论解读(最新)

【#婴幼儿# 导语】现代人对生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都特别希望自己的宝宝可以生下来就超越其他的宝宝。
所以很多人都在怀孕的时候对宝宝进行胎教。
胎教在现代社会是非常流行的。
下面是?无忧考网分享的关于现代胎教理论解读。
欢迎阅读参考!1.关于现代胎教理论解读现代的科学胎教理论,是在古代这种广义的胎教基础之上发展而来,更加注重对胎儿直接胎教的实施。
胎儿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初步建立,都为胎教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理论认为,胎教不等同于孩子出生以后的教育,胎教的原理是通过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适当合理的信息刺激,建立起有效的条件反射,进而促进其大脑机能及其他神经系统机能的成熟,并不是让未出生的宝宝真正掌握胎教的内容。
研究表明,怀孕3-9个月期间是胎儿脑细胞大量增殖和神经突触迅速发育的黄金时期。
如果在此期间给予科学的胎教,能够促进胎儿大脑的发育,激发宝宝的潜能。
为了限度的挖掘胎儿的智力潜能,就要给予胎儿大脑不同类型的刺激。
不同的胎教内容由于其内在的性质不同,给胎儿脑细胞的刺激也是不同的,这就能保证胎儿脑细胞有更多的机会发育和存活,形成更多的脑细胞连接网络,让胎儿出生后拥有更聪明的大脑。
因此,科学的胎教课程应该包含音乐、诗歌、故事、外文等各种内容。
不同的怀孕阶段,胎儿大脑以及身体各器官的发育情况是不同的,其需要外界的信息刺激也不同,因此,科学的胎教课程要在胎儿发育的不同时期安排不同的胎教内容。
坚持科学的胎教课程,每一位准父母都可以孕育一个自己的天才宝宝。
同时,有研究表明,如果胎教的内容能够延续到孩子出生以后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早教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胎教起源到了汉代,各种书籍中出现了大量有关胎教内容的记载和论述,初步形成了胎教学说。
这要比希腊学者、知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胎教观点还早。
胎教起源于中国,也得到了外国学者的承认。
早在1987年,日本幼儿开发理事会的教授等人组成的访问团来我国访问期间,在北京的报告会上,谈到胎教在中国汉代已流传起来,并讲到在朱子的文章中就有胎教方面的东西。
胎教理论:科学的认识胎教理论

胎教理论:科学的认识胎教理论
胎教是从营养和环境两个方面对胎儿大脑的生长发育实行维护与促动。
具体是指正常孕妇在保证充足营养和适当的休息条件下,从胎龄满5个月后开始,对胎儿实施每天定时的声、光、触摸的刺激,借此使胎儿的听觉神经通路、视觉神经通路和触觉神经通路产生电脉冲,这些电脉冲在向大脑皮层传递的过程中会经过大脑的许很多多的神经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脑细胞,这些大脑细胞在传递电脉冲的过程中能够伸展出更多的树突或树突棘,建立更多的大脑细胞之间的叫做“突触”的信息传递结构。
这样,大脑负责传递信息、储存信息的神经网络就也会变得更丰富。
孩子出生后,在学习、记忆活动中,感觉会更灵敏、思维更敏捷,记忆力强且记忆容量大,会有一个良好的天生的大脑物质基础。
胎教实际上是胎儿环境的xx
聪慧的大脑必定有着丰富的大脑网络,其一就是有着充足的叫神经元的锥体细胞数量,和锥体细胞之间建立起的传递电脉冲的“突触”的增多,其二、要有良好的优质的大脑细胞膜。
而怎样让细胞之间建立丰富的联系?就需要环境的丰富化。
所谓的环境丰富化,就是让孕妇和胎儿都处在一个有丰富的、适宜的刺激的这样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里,孕妇感受到优美和适意,胎儿通过五官感觉到不同的声音、光线、触摸等等,这样的感觉都会以电脉冲的形式在胎儿大脑细胞之间传递,传递的过程中,就使大脑细胞伸展出了更多的树突,这样许很多多的树突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突触,突触越多,宝宝的大脑网络越丰富,大脑的储存信息的速度和容量就越大,将来的宝宝就有了先天的大脑物质基础。
1/ 1。
胎教的基本知识介绍

胎教的基本知识介绍胎教的基本知识介绍一、什么是胎教胎教起源于我国古代,属于优生学范畴,又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辞海》: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受孕妇言行的感化,所以孕妇必须谨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叫“胎教”现代概念:胎教是一门融医学、教育学知识为一体的,对胎儿进行教育的综合性实用科学。
是指母亲通过自身调节对胎儿的身心发育提供良好的影响,或直接对胎儿发育施加有益的影响。
狭义胎教是根据胎儿各感觉器官发育成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适当合理的信息刺激,使胎儿建立起条件反射,进而促进其大脑机能、躯体运动机能、感觉机能及神经系统机能的成熟。
广义胎教指为了促进胎儿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发育成长,同时确保孕产妇能够顺利地渡过孕产期所采取的精神、饮食、环境、劳逸等各方面的保健措施。
二、胎儿生长过程胎儿在母体中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胚种阶段(0—2周)、胚胎期(3周—8周)、胚胎期(3周—8周)(一)胚种阶段(0—2周)合子合成之后,便开始分裂,并且边分裂,边由输卵管向子宫移动。
胚种、移植(着床)。
胚种中的胚胎圆盘分为不同的层,它们是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
胎盘脐带——胚胎的生命线(二)胚胎阶段(3周—8周)研究表明,胚胎期的发展非常迅速,发展模式为从头到脚,由内及外,也就是说头,血管和心脏等发展要早于胳臂、腿、手、脚的发展。
从第5周开始,胚胎的发展速度更加迅速,它的`一些主要结构在前几周的发展基础上,几乎天天都有变化。
到第8周末,胚胎约有2.5厘米,胚胎开始变得有点“人样”了,已经分化了的结构开始骨化的过程。
骨化意味着胚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胎儿阶段。
因此,可以认为,骨细胞的出现,是胚胎发展到胎儿的一个重要标志。
由此可看出胚胎期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时期,胚胎一旦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入,便会导致永久的、无法弥补的损伤。
(药物、烟酒、大龄产妇)(三)胎儿阶段(9-38周)胎儿阶段始于第9周初(或第8周末),终于出生时。
四种有效的胎教理论 - 胎教理论

四种有效的胎教理论 - 胎教理
论
避免刺激
孕妇尽量不看惊险刺激或恐怖的电视、不参加紧张的活动,可以多欣赏优美的音乐,阅读些趣味的、活泼健康的文学作品,到风景秀丽的地方去散步,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避免懒散的生活方式。
稳定情绪
孕妇要精神愉快,情绪安定,遇事要自我控制,不要大喜、大悲、大怒,排除有害信息对情绪的干预。
如果孕妇的压抑情绪延续几个星期,那么胎儿的超量活动就可能贯穿整个胎儿期,从而影响胎儿的发育。
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等人的实验还证明:“怀孕期间的情绪激动会影响后代的情绪特征。
”看来妇女怀孕期间的情绪直接影响胎儿发育。
腹部按摩
孕妇可以选择晚上临睡之前,把双手放在腹部,由上至下的用手轻轻的抚摸胎儿,每次五分钟,一边可以轻轻地和胎宝宝聊聊天,让他听到你的声音。
听觉训练
选择一些优雅动听的音乐每天多播放几次给孕妇听,优美宁静的旋律既使人感到动听悦耳,又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这时愉快的心情就会促使神经体产生一种液体,通过神经液将美好的音乐感受传导给胎儿。
实验证明,对于频率为250~500赫
兹、强度为70分贝的音乐,胎儿即会在母腹中出现安祥舒展的蠕动。
而对于那些尖、细、高调的音乐,胎儿就会产生不安定、紧张的反应。
临床观察表明,通过孕妇的朗读,使胎儿接受人类语言声波的信息,对出生后孩子语言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胎教理论:现代的科学胎教理论
温馨提醒:母亲对胎儿的优生是大有作为的,从婴儿生命的孕育到呱
呱落地的280天时间,是孩子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刻,父母应抓住这个
时刻,对孩子实行早期教育,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一步。
古代胎教六字诀
古人所说的胎教,是指母体在妊娠期间为给胎儿创造一个良好的
胎内环境而自我采取的相关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的有力措施,以使母子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古代胎教的主要内容包括6个
方面:
1.调
调是调情志。
妊娠是女性生理上经历的一个特殊过程,在此期间,孕妇在生理上不但要发生着系列的变化,心理上也会发生相对应的反应,这种心理反应的集中体现就是孕妇的情绪的变化。
祖国医学认为,胎借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对应,若有所逆,即致子疾。
古人认为:凡有孕之妇,宜情志舒畅,遇事乐观,喜、狂、悲、
思皆可使气血失和而影响胎儿,这就是说,孕妇在怀孕期间要保持舒
畅的心情,即时消除烦恼,而不要大动肝火,因为这样会导致气不顺,气不顺则孕胎不安,若长久气不顺,孕胎必受影响。
《傅青主女科》
中也有“大怒小产”的论述。
由此可见,孕妇的情绪和心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很大影响,
所以孕妇应该做到心情舒畅,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2.节
节是节房事。
房事,是指夫妻的性生活。
虽然房事为受孕怀胎提
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受孕之后,则房事必须节制。
《产孕集》对此论
述道:怀孕之后,首忌交合。
”也就是说,怀孕以后,首先要禁房事,这是因为孕妇伴有妊娠的不适,常有恶心、厌食、嗜睡、疲劳等不适
反应,从而会导致自身及胎儿的营养不足,而且此时胎儿发育还不稳定。
当然现在医学观点认为,并不是整个怀孕期间都不能实行夫妻性
生活。
但是怀孕初期和末期的性生活以不实行为宜。
怀孕7个月以后,孕妇腹大身重,行动不便,此时胎儿又即将入盆,阴道受压变短,此
时行房事,则会造成难产或“生子多疾”。
由此可见,孕妇在孕期的头3个月和7个月后以应节房事,不但
能安胎养孕,还能防止流产、难产等。
3.节
此节指的是节饮食。
胎儿的营养来源于母亲,而母亲的营养直接
来源于饮食,所以母亲饮食和营养的摄入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
的影响。
《万氏女科》中说:“妇人受胎之后,最宜忌饱食,淡滋味,避
寒暑常得清纯平和之气以养其胎,则胎之完固,生子无疾。
”这就是说,孕妇的饮食要讲求节制,既不能少食,又不能过食,特别不能饥
一顿饱一顿、暴饮暴食。
孕妇只有节饮食、多吃清淡平和的食物才有助于养胎,孕妇若饮
食失节,饥饱无度,嗜食重味,则易导致消化功能失常,影响胎儿发育。
4.适
适是适劳逸。
按照传统医学的说法,人禀气血以生,胎赖气血以养,太逸则气滞,太劳则气衰。
若劳逸失宜,举止无常,攀高负重,
则会致其胎心坠,甚而导致难产。
所以,怀孕之后要有适宜的运动,使血液循环畅通,若好逸恶劳、好静恶动,贪卧养娇,使气血不畅,易致难产。
准确的做法大致为5
个月以前稍逸,5个月以后小劳。
5.慎
慎是慎寒温。
寒温是指自然界气候的冷热变化。
孕妇怀孕以后,
因为生理上发生了特殊变化,极易受风、寒、暑、温、燥、火的侵袭,尤其是遭受风寒侵袭之后,极易感染疾病,重则危及胎儿的生命。
所以,孕妇注重怀孕期间的健康保护,慎起居,慎寒温,对孕育
一个健康的胎儿尤为重要。
6.戒
戒是戒生冷。
一般来说,怀孕以后,孕妇因为生理上的变化往往
口味不佳,尤其喜欢吃一些生冷的东西,中医认为这是因为怀孕后阴
血下注以养胎儿,致阴血偏虚、阳气偏旺所致。
殊不知,孕妇若贪恋
生冷,便会导致脾胃受伤,呕吐、腹泻、痢疾等病症,既伤孕妇之身,又伤胎儿,不可不慎。
温馨提醒:整个孕妇衣着宜宽大合体,腰带不宜紧束,以免气血
周流不畅而影响胎儿发育。
这也是孕妇所应注意的事项。
现代胎教的发展
古代流传的胎教,主要是让孕妇在怀孕期间,始终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使身体各器官保持良好的机能状态,创造良好的胎内环境,从而有利于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很多学者借助现代科学检测技术,如生理
描记器、胎儿监护仪、B超、神经递质的测定和心理测验等,对生命在子宫内形成过程实行了大量的科学观察,发现胎儿在子官腔内能对外
界的触、声、光等刺激发生反应,为直接胎教法的实施奠定了科学基础。
1.现代胎教理论
现代的科学胎教理论,是在古代这种广义的胎教基础之上发展而来,更加注重对胎儿直接胎教的狭义的胎教实施。
胎儿感觉功能和运
动功能的初步建立,都为胎教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当前,社会上流行的胎教,除了对胎儿的感觉、知觉的理解不清楚之外,对胎儿能否学习也模糊不清。
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早已用实验科学地论证了,学习本质是大脑的条件反射的建立。
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由外界给予的刺激信号与引起非条件反射的信号,多次结合共同作用于大脑,逐步建立起来的。
至怀孕中期以后,胎儿虽然有了某些感觉,但受环境限制是无法建立包括学习在内的各种条件反射的。
所以,把向胎儿输送声音的或光线的刺激认为是早期教育,不但缺乏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科学根据,而且,误导人们忽视对正在发育的胎儿大脑保护。
所以,现代的胎教并不是简单的认为胎教就是对胎儿的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