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 “贞观之治”
第2课贞观之治

无字碑
武则天
1、比较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有 哪些共同点?
2、从两位皇帝的做法以及影响给 我们什么启示?
第二组 唐太宗统治期间为什么能出现贞观 之治的局面? 第六组 为什么武则天的碑上没有字? 第七组 比较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有哪些 共同点?
1、唐朝的开国皇帝是 (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 2、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3、唐太宗时期重用多谋善断的大臣为宰相,他们是 ( ) A、房玄龄、杜如晦 B、房玄龄、姚崇 C、杜如晦、宋璟 D、姚崇、宋璟 4、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 雪》中有“唐宗宋祖” 之句,“唐宗”指的是( ) A、李世民 B、李渊 C、李白 D、李密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 人烟断绝,鸡犬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 死刑才二十九人。 —《资治通鉴》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贞观年间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 社会治安好。
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什么?
19(1)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病;作用:节约开支, 减轻人民负担。
(2)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粮食丰收,经济繁荣。
20(1)武则天;(2)周;(3)继续推行 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1(1)相同点:都是有作为的皇帝,重用人才, 调整政策,使国家发展。
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
贞观之治出现原因:
①吸取隋亡教训;
②重视发展生产;
③减轻农民赋税劳役 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④注意节俭;
贞观之治的表现: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 发展,国力加强,史称“贞观之治”。
房 玄 龄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贞观之治

总结词
监察制度的建立与强化
详细描述
唐太宗建立了独立的监察机构,强化了对 官员的监督和考核,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 象的发生。
社会经济的繁荣
总结词
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详细描述
唐太宗重视农业发展,推行均田制,鼓励垦荒 ,减轻农民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贞观之治期间,唐朝政治 稳定,社会秩序良好,为 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 境。
经济繁荣
在贞观之治时期,唐朝经 济达到了巅峰,农业、手 工业、商业都取得了巨大 的进步。
文化兴盛
贞观之治时期,唐朝文化 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 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基础
贞观之治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成熟和稳定,为后来的朝代提供了宝 贵的经验。
启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应积极适应变化,勇 于改革和创新,以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贞观之治的过程
太宗皇帝的治国理念
总结词
以人为本,以德治国
01
总结词
重视人才,选拔贤能
03
总结词
强化中央集权,推行法治
05
02
详细描述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强调以民为本,推 行德政,通过减轻赋税、减轻刑罚等措施, 赢得了民心。
04
详细描述
唐太宗重视人才,通过科举制度选拔 贤能,鼓励士人投身政治,提高了官 员的素质。
启示
政府应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并加强司法独立和 监督,确保法律的公正执行。
第2课 贞观之治(人教版)

设计一张表格,列出汉武 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武则天 ——唐高宗
——周
2.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什么样的政策?
——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
3.人称她的统治为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小测试
1.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 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 )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2.隋朝虽然短暂,但在我国历史上却有着 承上启下的地位.它灭亡于何时 ( 618年 ) 3.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 A.房玄龄B.魏征C.张玄素D.杜如晦
——
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 同之处?(P8)
注意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重视发展生产
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2、贞观之治的表现?
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的土 地,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政治清 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所以历史上称当她是谁的 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4.唐太宗当政时期,注意任用贤才, 当时出现了一批贤臣名将,其中有 二人被称之为”房谋杜断”,这两人是 ( ) A房玄龄 杜甫 B房玄龄 杜如晦 C魏征杜 如晦 D房玄龄 魏征 5.中国历史一唯一的女皇帝是( ) A武则天 B慈禧太后 C李世民 D宋庆龄
6. 武则天的统治被后人称赞为”政启开 元,治宏贞观”,下列能说明这一点史实的 是( ) ①晚年登基称帝,改立国号②继续实行唐 太宗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③破格提拔了 姚崇等许多有才能的人④当政期间唐朝 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A①②③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隋朝什么时候?由谁建立?都城在哪? 2.南北统一在哪年?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隋大运河的中心是—— ?北至——? 南至——? 4.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是? 5.大运河分为四段,分别是? 连接五大河分别是?
第2课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 (627—649年),政治比较 清明,经济发展,国力逐 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 晦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 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 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 失。” ——唐太宗
魏征
武则天(624~705)
从皇后到皇帝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第2课
贞观之治
时间?
618年
长安
都城?
建立者? 李渊
李渊
李世民在统一全国中功 业超过李建成和李元吉,但 身为次子,不能继承皇位; 太子李建成亦知李世民终不 肯为人下。于是以李世民为 一方,以李建成、李元吉为 另一方,展开了争皇位继承 权斗争。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 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 建成、李元吉,逼唐高祖李 渊退位,自己称帝,是为唐 太宗。
三、如何评价女皇武则天?
持基本肯定态度,主要两点: 一、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二、她注重经济,重用人才。统治期间,社 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 评价人物:用生产力标准,历史人物措施,能 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历史进步,就要 肯定。
无字碑
第二课 “贞观之治”

第2课“贞观之治”新授课 2月23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人物图[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2、导入新课: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二次备课:理解隋朝的灭亡是必然的3、讲授新课:一、唐朝建立和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
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4、唐太宗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
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
,人称他们是“房谋杜断”。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5、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6、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
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可以先由教师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
第2课贞观之治

——这段话是在说谁呢?哪个成语 与此有关?
隋炀帝
罄竹难书
残暴的隋炀帝
隋炀帝好大喜功,耀武扬威, 发动了三次进攻高丼战争。 出兵以前,他征调大批工匠 在山东东莱海口大觃模造船。 工匠被迫在 水里不分昼夜 地劳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 死亡有十分乊三四。其中一 场战争出兵一百多万人,回 到辽东的只有两千七百多人。 他在位时,几乎年年征发繁 重的徭役,总计十余年间被 征发的劳动人民不下一千万 次,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 象‛
c
c
B
4.(2013·盐城)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 觃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 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 ) B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忽必烈
5.(2013·龙东)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他认为‚致安乊本.惟在得人‛,重用敢于直言的大臣 是( ) B A.房玄龄 B.魏征 C.杜如晦 D.李靖 6.(2013·海南)唐太宗曾说:‚此木虽曲,得绳则 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这说明他( ) B A.鼓励手工业发展 B.善于纳谏 C.身为人君,不讲道理 D.关心百姓生活
房玄龄
杜如晦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 古为镜,以矤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朕尝此三镜以防 已过。今魏征殂逝,逐亡一镜 矣。 ——唐太宗
魏征
敢于直言
问题探究一:
1.用一句话评价
你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答: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2.为什么?(列丽唐太宗历史功劳:治国思想和 治国措施)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 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治理后)天下大稏,流散者咸归 千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 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1)造成材料一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授课课件】七年级下册历史

学习任务一
(二)唐太宗的治国策略
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治国理念?
材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 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惟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 夺农时,其可得乎?”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 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 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 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学习任务三
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二首》 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学习任务三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经济 用人
完善三省六部制; 减省刑罚
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的政策措施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
严格考察各级官吏 立殿试制度,不拘一
的政绩
格选拔人才
重用贤能;注重对官 吏的考核
形成局面“贞观之治”Fra bibliotek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学习任务三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学习任务一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 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25张PPT)

3.王晓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有:女皇帝、“治宏
贞观、政启开元”。他研究的人物应是( A )
A.武则天 B.唐太宗 C.慈禧太后 D.唐玄宗
4.“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
丁壮之夫,不识兵器。” 表明开元盛世时期( D )
A.整顿吏治,重用贤能 B.重用酷吏,打击重臣 C.经济发展,人口增长 D.经济繁荣,政局稳定
独孤曼陀
四
姐
北周柱国大将军独孤信,其四女 独孤氏,唐高祖李渊之母,后追封元 贞皇后;七女独孤伽罗,隋炀帝杨广 之母,谥号文献皇后。独孤家族从南 北朝到唐朝前期都是皇亲贵族联姻的 主要对象,繁盛了几百年。
独孤伽罗
七
妹
表兄弟
关系
李渊
杨广
迩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
贞观之治 ——白居易《七德舞》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课堂练习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下列皇帝最能秉持这一理
念的是( B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明太祖 D.康熙帝 2.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为
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 C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❷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❸军事: P14 击败东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设置安西 都护府
斩鳌翼娲皇,炼石补天维
武周之治
——李白《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武则天政治年谱
637年14岁,入宫为太宗才人 650年27岁,高宗复召入宫,封为昭仪 655年32岁,册立为皇后 675年52岁,皇太子(长子)李弘暴卒 680年57岁,废黜皇太子(次子)李贤 683年60岁,高宗卒,中宗(三子)李显即位,则天临 朝称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太宗的统治措施
(1)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善用人才。
(2)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3)文化上:增加科举考试科目,完善科举制。
(4)经济上: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5)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5)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
展(促进了民族交融)
2、评价唐太宗: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国力增强,文教昌盛,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
3、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
(1)主要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2)共同原因:
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B、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
(如:制度的创新、开明
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等。
)
C、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D、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3)共同表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
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4)现实意义:
A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才能保证社会经济发展。
B从国情出发适时调整统治政策。
C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