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疼痛的针灸治疗穴位《配图片》超好用哦

合集下载

中医穴位图(精)

中医穴位图(精)

中医穴位图中医穴位图图解下载经外奇穴按摩疗法刺激疗法指压疗法人体穴位图解人体穴位图经外奇穴图解◆头部穴位图解(正面)◆头部穴位图解(背面)◆颈部穴位图解(头侧)◆胸部腹部穴位图解◆人体背部穴位图解一◆人体背部穴位图解二◆人体上肢穴位图解◆人体下肢穴位图解◆人体足部穴位图解◆脚底部反射区图◆数脊椎骨窍门图解◆更多……◆面部穴位图(正面)◆头部穴位图(背面)◆头部颈部穴位图◆胸部腹部穴位图◆人体背部穴位图◆上肢穴位图(内侧)◆上肢穴位图(外侧)◆下肢穴位图(内侧)◆下肢穴位图(外侧)◆耳部全息穴位图◆人体骨骼名称图◆更多……◆头部穴位图解◆胸部穴位图解◆背部穴位图解◆腹部穴位图解◆上肢穴位图解◆手部穴位图解◆足部穴位图解◆头顶穴位图解◆腿部穴位图解◆足底穴位图解◆口内穴位图解◆更多……中医按摩治病中国的医学,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释穴道的效果。

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记载“气血不顺百病生”的句子。

所谓的气血,就是支配内脏的一种能量,而这种能量若流动混乱,就会引起各种疾病。

穴位就位于能量流动的通路上。

这种通路称为“经络”,穴道的正确称法应是“经穴”。

内脏若有异常,就会反应在位于那有异常的内脏经络上,更进一步地会反应在能量不顺的经穴上。

因此,通过给予穴道刺激,使能量的流动顺畅,而达到治病的效果,这就是穴道疗法的目的了。

穴道疗法对疾病极高的治疗效果已广泛地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按照不同刺激穴道方法,进入下面相应专栏。

指压疗法◇常识篇◇急救篇◇美容篇◇精神篇◇治疗篇穴道刺激疗法·基本常识及治疗其它按摩疗法·有效的家庭疗法人体穴位分类腧穴的分类方法(一)经脉分类法经脉分类法,即根据十四经脉循行路线而排列腧穴的方法。

该方法强调腧穴与经脉之间的联系。

每条经脉都有若干腧穴归属其下,如手太阴肺经左右各有11穴,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有20穴,足阳明胃经左右各有45穴,足太阴脾经左右各有21穴,手少阴心经左右各有9穴,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各有67穴,足少阴肾经左右各有27穴,手厥阴心包经左右各有9穴,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各23穴,足少阳胆经左右各44穴,足厥阴肝经左右各14穴,任脉24穴,督脉28穴。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太好了 [图片]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太好了 [图片]

[转]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太好了 [图片]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一、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穴位: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穴位: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

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

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

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常见病穴位按摩:1.扁桃腺疼痛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2.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

168个针灸穴位定位主治精要

168个针灸穴位定位主治精要

手太阴肺经、穴《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肺系疾患,如咳、喘、咯血、咽喉痛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中府(LUl)肺之募穴【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l肋间隙处。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病证;肩背痛。

2.尺泽(LU5)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3.孔最(LU6)郄穴【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肘臂挛痛。

4.列缺(LU7)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5.太渊(LU9)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

6.鱼际(LUl0)荥穴【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小儿疳积。

7.少商(LUll)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咽喉肿痛、鼻衄、热病、昏迷等肺系实热证;癫狂。

手阳明大肠经、穴《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中国针灸手针疗法穴位图

中国针灸手针疗法穴位图
膝盖痛心脏性风湿病鸡咳(连续低沉轻咳)
腮腺炎眼病
后头痛急性扁桃体炎臂痛颊痛呃逆脊背痛膝腘窝 痛
臂痛手指麻木热痛目翳耳鸣喉痹胫肿癫疾产后无 乳
主治:急性脊间韧带损伤尾骨痛椎间盘脱出手术后 腰痛耳鸣鼻塞肩胛痛
疟疾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肋间神经痛盗汗落枕聋 哑腰痛(急性扭伤特效) 半身不遂截瘫
肾虚性腰两侧痛坐骨神经痛疲劳肾炎四肢肿背痛 (妇用更效) 腕顺鼻出血 聋哑手指麻木
不出寒热往来 中风昏迷高热牙痛咽喉痛耳聋指麻胸满喘咳口干 项肿目盲声嘶呕吐 腮腺炎眼病 胃肠病吐泻喉闭唇焦咳嗽发烧小儿急慢惊风假死 痰喘 前头痛胃肠痉挛急性胃肠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风 湿扭伤所致之膝踝指关节痛牙痛 牙痛咽痛鼻出血面瘫三叉神经痛热痛目黄口干肩 背肠痛口歪眼斜便秘 肩周围炎肩凝等所致肩痛手不举 鼻出血喉痹咽干如梭下齿痛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 唇焦口干气喘 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病
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咳嗽肺炎中风昏厥项肿喉痹 乳蛾小儿消化不良心烦呕秽疟疾振寒目不明手孪 指痛
昏厥中风昏倒扁桃腺炎咳嗽咽喉肿痛
3. 三商 4. 止涎
流行性感冒咽喉肿痛口腔炎耳下腺炎脑充血卒中 小儿慢性肠炎
主治:小儿流口水
5. 眼点
目久痛翳膜内障眼病吐泻拇指关节痛
6. 制污
久年患疮恶瘤开刀后流水不止不收口
感冒五官科疾病面神经麻痹口眼喎斜神经衰弱头痛目痛面浮肿中风口噤风湿疥疮堕胎下死胎发热大渴热汗不出鼻炎三叉神经痛咽喉肿痛聋哑上肢关节痛盗汗经闭高血压痔疾疔疮鼻出血胃肠炎
手背穴位 穴点图片
中国针灸手针疗法穴位图
主治说明
手掌穴位
穴点图片
主治说明
手背穴位名称及主治说明:
编号 穴位 1. 少商
2. 昏厥点
主治

老针家传针灸治痛绝招——谢氏止痛四穴--相关文章

老针家传针灸治痛绝招——谢氏止痛四穴--相关文章

老针家传针灸治痛绝招——谢氏止痛四穴” 的更多相关文章-老针家传针灸治痛绝招——谢氏止痛四穴老针家传针灸治痛绝招——谢氏止痛四穴。

傍骨缘下方进针,常用直刺,针入1寸深,针刺手法用雀啄刺与上下提插相交替,留针半小时至一小时,每隔10分钟须提插雀啄2分钟,针刺时嘱其活动患处,每日针治一次。

方法是向上方(即腕踝方向)斜刺30度左右,针入1.5寸,疼痛剧烈者可针2寸深,针刺手法仍用雀啄刺与上下提插相交替。

老针为其针刺谢氏止痛四穴,针入痛减,再如法针治,每日一次,二周而愈。

神效止痛四穴——治顽固性疼痛“绝”2010-09-16 丹妮的伊莲娜常用直刺,傍骨缘下方进针,针入1寸深,针刺手法用雀啄刺与上下提插相交替,留针半小时至一小时,每隔10分钟须提插雀啄2分钟,针刺时嘱其活动患处,每日针治一次。

方法是向上方(即腕踝方向)斜刺30度左右,针入1.5寸,疼痛剧烈者可针2寸深,针刺手法仍用雀啄刺与上下提插相交替。

老针为其针刺谢氏止痛四穴,针入痛减,再如法针治,每日一次,二周而愈。

老针家传针灸治痛绝招——谢氏止痛四穴_海枫痕的空间_百度空间2010-10-24 健道馆主老针家传针灸治痛绝招——谢氏止痛四穴我父谢永刚今年(2010)已86岁高龄,身体尚健,是四川省名老中医,针灸副主任医师,曾任四川省针灸学会理事,德高望重,曾荣获两项省级科研成果奖,一项是针灸开阖枢学说的研究,一项是走罐选点挑针法的临床应用。

傍骨缘下方进针,常用直刺,针入1寸深,针刺手法用雀啄刺与上下提插相交替,留针半小时至一小时,每隔10分钟须提插雀啄2分钟,针刺时嘱其活动患处,每日针治一次。

针刺放血疗法的作用与起源2010-11-09 linjingbo针刺放血疗法的作用与起源。

针刺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最早可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

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

针灸四百余穴位功效用针及定位大全

针灸四百余穴位功效用针及定位大全
人迎
咽喉肿痛、高血压、瘰疠、饮食难下,胸满气喘、头痛
直刺0.3~0.8寸,避开颈动脉
【定位】颈部喉结旁1.5寸,颈总动脉之后【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颈动脉三角
水突
咳逆上气、喘息不得卧、咽喉肿痛、瘰疠,瘿瘤、呃逆
直刺0.3~0.8寸
【定位】人迎与气舍联机的中点【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
【定位】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解剖】同天府
尺泽
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部胀满、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掣痛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定位】肘横纹中,肱2头肌腱桡侧凹陷处【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肱肌
肺经合穴
孔最
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咳血肘臂掣痛、\痔疾
直刺0.5~1寸
气舍
咽喉肿痛、颈项强痛、喘息、瘿气、瘰疠,呃逆
直刺0.3~0.5寸,深部有重要脏器,不可深刺
【定位】锁骨内侧端上缘,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胸骨舌骨肌-颈动脉鞘
缺盆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瘰疠、缺盆中痛
直刺或斜刺0.3~0.5寸,孕妇禁针
【定位】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气管前筋膜-臂丛神经
乳根
乳痈、乳汁少、胸痛、咳嗽、呃逆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定位】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
不容
呕吐、胃痛、腹胀、食欲不振
直刺0.5~0.8寸,过饱或肝肿大者慎针或禁针
【定位】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及腹直肌-第7肋间结构-腹横肌
针灸四百余穴位功效用针及定位大全(表格)

针灸穴位图解ppt(共107张PPT)

针灸穴位图解ppt(共107张PPT)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配伍】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
手阳明大肠经
偏历 Piānlì
【穴名解释】偏,与正相对,偏离之意。历,经历。偏历名意指本穴的气血 物质偏离大肠正经而行。本穴物质为阳溪穴传来的炎上之气,行至本穴后因 进一步受热膨胀并向外扩散,而由于肺经所处的西方之地天部之气不足,所 以本穴的膨胀扩散之气偏行肺经,故名偏历。
【治法】 有余于气则泻,不足则补,偏寒加灸。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主治】 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疔疮,肩背酸痛,肠鸣腹痛。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
【穴义】 肺经经水在此散而化为凉性水湿。 【治法】 寒则灸补,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取穴方法】 仰掌,在腕横纹上,桡动脉桡侧凹陷中取穴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配伍】 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针灸穴位图解
LOGO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
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
从肺经开始逐经相传,至肝经而终, 再由肝经复传于肺经
手三阴经从 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 手走头
足三 手太阴肺经 2. 手阳明大肠经 3. 足阳明胃经 4.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阴肺经
主治疾病
【穴名解释】温,温热也,是对穴内气血物质性状的描述。溜,悄悄地走失 也。温溜名意指偏历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在本穴悄悄地散失。本穴物质由偏历 穴传来,为吸热后上升于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气血行至本穴后,因其所处 为天之天部,外部环境对其的升温作用少,气态物质仍保留原来的余热而缓 缓地散热蒸发,散失的情形如悄悄地溜走一般,故名温溜。 【穴义】 大肠经的阳热经气在此聚集并缓慢蒸散。

常见病针灸穴位及取穴方法

常见病针灸穴位及取穴方法

常见病针灸穴位及取穴方法一、中风(一)、中经络: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口眼歪斜:地仓、烦车、攒组、攒竹、合谷。

肩髃:定位:在锁骨肩峰端下缘当上臂向前外方抬举时呈现凹陷处取穴。

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曲池:定位:屈肘成正角在肘窝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之中点处取穴。

直刺1-1.5寸。

艾炷灸3-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合谷: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堂骨中央的桡侧取穴。

直刺0.6-1寸。

艾灶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环跳:定位: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的后上方。

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连线上,外1/3与内2/3交界处取穴。

直刺2-3寸。

艾炷灸5-10壮,艾条灸10-30分钟。

足三里:定位:在犊鼻(髌骨下沿,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下三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取穴。

直刺1-3寸。

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地仓:定位:在巨髎(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沿处)直下方,口角外侧旁开0.4寸。

向颊车横刺1-2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颊车:定位: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当咬紧牙齿时,在咬肌的隆起最高点处取穴。

直刺0.3-0.5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攒竹:定位:在眉毛内侧端,当内眦的直上方取穴。

向下斜刺0.3-0.5寸。

艾条灸1-3分钟。

(二)中脏腑: 闭证:人中、太冲、丰隆、劳宫脱证:关元、神阙、三阴交、命门人中:定位:在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取穴,针尖稍向上斜刺0.3-0.5寸。

禁灸。

太冲:定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取穴。

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丰隆:定位:条口穴(足三里下5寸)外上方1寸,胫骨与腓骨之间取穴。

(即在外踝上8寸处)直刺1-1.5寸。

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劳宫:定位:仰掌,在掌心横纹中,第三、四掌骨之间,靠第三掌骨处取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疼痛的针灸治疗穴位《配图片》超好用哦
今天分享一个超有用、超全面的东西——各种痛症的针灸治疗(歌赋),而且都是只选一两个穴位哦。

1.腕痛太溪肘阴陵
手腕痛,针刺太溪穴(手腕与脚踝相应)
手肘部痛,针刺阴陵泉(肘部与膝部相对应)2.肩刺条口中渚颈
肩部疼痛,针刺条口穴
颈部疼痛,针刺中渚
3.背痛内环腰印上
此句涉及两个穴位,内环穴、印上穴。

现在的针灸书上基本上见不到这两个穴位,有说印上穴为印堂穴上一寸,又有说印上穴即是人中穴。

无从考究,故不解释。

4.手麻后溪透劳宫
劳宫分内、外劳宫,内外相对
手掌发麻,针刺后溪穴,朝劳宫穴方向透刺5.颞颌关节手三里
颞颌部关节疼痛,针刺手三里穴6.髋求合谷跟大陵
虎口,合谷穴
髋部疼痛,针刺合谷和大陵穴7.肋间丘墟膝曲池
肋部疼痛,针刺丘墟和曲池穴8.踝痛合谷泻无踪
踝关节部位疼痛,针刺合谷。

和第一条痛,上下交叉取穴。

9.头痛前针中脘穴
前额头痛,针刺中脘穴10.后寻至阴偏太冲
后脑头痛,针刺至阴穴
偏头痛,针刺太冲穴11.胃痛中脘胆胆囊
胃痛,针刺中脘
胆囊部疼痛,针刺胆囊穴12.急腹三里肾精灵
腹痛,针刺足三里
肾绞痛,针刺精灵穴13.上牙下关下合谷
上牙痛,针刺下关穴
下牙痛,针刺合谷穴14.咽痛廉泉目光明
咽喉部疼痛,针刺廉泉穴
眼睛痛,针刺光明穴
15.臀针奇穴向腋窝
奇穴,一般指经外奇穴,此句不知所指,故不解释。

16.网球肘泻冲阳轻
网球肘痛,刺冲阳穴17.痛经十七椎下刺
痛经,针刺第五腰椎下18.口疮玉枕不留情
口疮,针刺玉枕穴19.乳痛肩井痔支沟
乳房痛,针刺肩井穴
痔疮痛,针刺支沟穴20.休厥失语刺人中
晕厥,针刺人中(老百姓直接掐人中)
21.扁桃体炎二商血
扁桃体发炎,针刺少商、商阳穴。

少商穴,在前面日志提过,在这不解释。

22.心胸内关加膻中
取穴一般健侧刺
疾重双痛双穴攻
内关
胸部疼痛,取穴内关、膻中,左右交叉取穴,双侧疼痛取两侧穴。

感谢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感谢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