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选修3__知识点汇总(详细)

政治选修3__知识点汇总(详细)
政治选修3__知识点汇总(详细)

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必背考点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一、国家的本质

1、国家的含义

(1)从国家的产生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与表现。

(2)从国家的本质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3)从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来看,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4)从国家的根本职能看,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即专政),国家同时还有社会管理职能。

2、国家性质

国家的性质即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表明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因此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看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实行的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依据是国家性质。

2、专政与民主的关系(★★)

(1)专政

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专政的含义: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

国家也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如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从根本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民主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世界上不存在着超阶级的民主。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专政是指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是国家的根本职能。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4)两种不同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享有民主的主体不同,专政的对象也不同。

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人民民主专政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对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专政。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治。

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国体与政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统治阶级组织政体的必要性: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为实现政治统治、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必然要采取某种形式组织政权机关。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用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①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

②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③政体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国体是影响政体的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来势力等都可以成为影响政体的因素。

(两种类型的国家制度: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即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从国体、政体两个方面看民主制国家: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从国体意义上讲,都是专政和民主的统一体;从政体意义上讲,则是实行同专制政体相对立的民主政体的国家。)

二、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1、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的国家管理形式

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代议制本质上是一种间接民主,也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代议制充当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原因: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

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有: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

2、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

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现代国家大致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分类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

区别产生办法经过选举产生由世袭的君主担任

国家元首在

国家政治生

活中的地位

在议会制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首没有

实权;在总统制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

首同时又是政府首脑,有实权。

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

的限制,其职责多是礼仪性的。

形成的

原因

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是资产

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产物。

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

的产物。

采用的

国家

现代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如美国、法国、

德国等。

少数国家所采用,如英国、西班牙、日本

等。

联系(1)都是现代国家所采用的基本管理方式。

(2)相对于君主专制,是国家管理形式上的巨大进步。

3、议会制和总统制

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即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委员会制国家。

(1)在议会制国家,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当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时,政府必须集体辞职,或由政府首脑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的政府。

(2)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3)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掌握一定的行政权;政府中仍设内阁总理,向议会而不向总统负责。这种管理形式,既有议会制的特征,又有总统制的特征,被称为半总统制。

议会制与总统制的比较

议会制总统制

政治活动中心议会总统

政府产生的方式、组成、责任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由当选的总统组织,对总统负责,

受立法机关制约

国家元首的产生、权限、任期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由世袭君主担任,权力

按宪法规定受一定限制,拥有虚位,任期无限;议

选举产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

首脑,有一定任期

会制共和制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拥有虚位,没有

实权,有任期期限。

4、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形式

与资本主义的管理形式有共同点,同属于代议制。社会主义国家管理形式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最显著、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实行民主集中制。

三、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1、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2、国家结构形式与民族的关系

(1)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有很多,民族就是其中之一。

(2)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有单一民族国家,也有多民族国家。

3、当今世界的民族问题及其影响

(1)当今世界的民族问题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宗教、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许多方面。

(2)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无论在多民族国家内部还是在各民族国家之间,民族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结构形式。

4、单一制和联邦制

区别单一制联邦制

组成单位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

权力划分中央政权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

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

联邦与联邦成员单位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

定,各自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

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

权力来源各组成部分的权力是由整体授予的联邦成员单位的权力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

国家机构组成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除有联邦中央政权外,联邦成员单位也有自己的中央政权

法律体系全国只有一部宪法除有联邦的宪法外,联邦成员单位也有自己的宪法

公民国籍公民只有一种国籍联邦公民同时也是联邦成员单位的公民

对外关系中央政权统一行使外交权,地方政权不能代表

国家行使外交权

联邦是国际交往的主体,但有的联邦制国家允许

联邦成员单位有某些外交权

典型代表国家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巴西、印度

5、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

一个国家采用何种结构形式,归根到底是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人口、领土、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

6、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1)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

(2)在当代中国,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这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的图谋,终究是不能得逞的。

(3)怎样维护国家统一:要维护民族团结,不断增强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就要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和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

四、国际组织概观

1、国际组织的形成、发展

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也表明人类交往日益频繁和人类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

2、国际组织的特征及其分类

(1)国际组织的主要特征

跨国性:国际组织是国家、地区之间的组织,两个以上国家、地区的政府、团体或公民才能建立国际组织。

目的性:国际组织有特定的宗旨和目的,有固定明确的章程。

组织性:国际组织设有多层次的机构来开展活动,实现其宗旨和目标。

自主性:国际组织代表各成员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某个特定成员的单方利益。

(2)国际组织的分类

按照成员的性质,国际组织可以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按照地理范围,国际组织可以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按照职能范围,国家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3、国际组织的机构

各国际组织为实现其宗旨和职能,设有多级机构。一般来说,全体成员参加的大会是议事和决策机构,享有广泛的权力,包括财政预算和决算、选举执行机构成员和最高行政官员、制定和修改组织章程、接纳新成员、审议各机构的年度报告等。大会休会期间,由部分成员组成执行机构履行组织的各项职能,执行决策机构的决议。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为其他机构提供服务。有些国际组织还设有司法机构,解决成员之间的矛盾纠纷。

4、国际组织的作用(★★)

(1)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国际组织以自己的名义开展活动,是国际社会的重要行为主体。国际组织可以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国际组织的消极作用: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其局限性。当成员之间的矛盾激化时,国际组织的能力就受到影响。一些大国依仗实力,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强权和霸权的工具。

5、我国积极发展同国际组织的关系

(1)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参与各种国际组织,主动参与各个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2)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3)中国高度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为本地区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4)中国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出了贡献。

专题三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一、美国的联邦制

1、从邦联制到联邦制

(1)历史上的邦联制:

①构成单位及其与邦联的关系

美国历史上曾经在一个短暂时期内实行过邦联制。邦联仅仅是州之间的联合体,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

②弱点:

A 、政治上——松散的联盟;

B 、经济上——税收贸易自由,邦联政府经费摊派权在各州;

C 、军事上——国防依靠各州民兵的支持。

(2)从邦联制到联邦制转变的原因:

①应付危机,加强统治

②法律保障——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2、联邦制的特点:

(1)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力。联邦政府行使宪法“列举的权力”,以及根据最高法院解释可以从“列举的权力”中引申出来的权力。州政府拥有“保留的权力”。

(2)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在联邦制下,联邦政府与州之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是在各自规定的权限范围内都享有最高权力,均享有对人民的直接管辖权,相互间不得进行任何干涉。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州也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有自己的宪法、法律;联邦政府不能任命州政府的官员,不能监督、考核州政府的施政行为,州政府也不得干涉联邦事务。

(3)联邦地位高于州。联邦宪法、法律以及以联邦名义缔结的条约,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各州必须遵守:州的宪法或法律,凡与联邦宪法、法律或条约相抵触者一律无效。

3、联邦制的利与弊

(1)联邦制的最大优点在于,在保持联邦是一个强大、统一国家的同时,确保州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美国联邦制的最大问题是效率不高,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各州政府之间各自为政。大多数资产阶级利益集团意见接近时,联邦制既能保护州的灵活性,又能保证中央的权威;当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之间矛盾重重时,联邦制就处于低效运转之中。

二.美国的两党制

1、政坛上的“象驴之争”

(1)美国是实行资产阶级两党制的典型国家。自19世纪60年代,民主党和共和党通过竞选在美国轮流执政,被称为“驴象之争”。美国的两党制主要表现为两大政党通过竞选争夺执政地位。

(2)美国两党如何控制国家政权:在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共和党分别提名本党的总统候选人,最终获胜的党成为执政党,败北的党则沦为在野党。在美国,政党能否成为执政党,关键就在于能否获得总统选举的胜利。执政党通过由本党中坚人士组成的行政部门掌握政治权力。

在国会选举中,民主党、共和党也分别推出本党候选人,竞争议员席位。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为多数党,获得少数席位的政党为少数党。多数党议员担任国会领袖及国会各小组委员会主席,并借此主导国会事务,但少数党仍能发挥重要的制衡作用。

2、美国政党的特征:

①政党的主要职能是组织选举,包括组织初选、提名候选人、筹集竞选资金。两党竭力为本党争取尽可能多的职位,以维持其对政治权力的控制。但20世纪初以来政党的组织职能已经逐渐衰弱。

②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组织均为四个层级,包括基层选区委员会、县委员会、州委员会和全国委员会。但各委员会之间没有上下级的垂直领导关系,只有工作上的联系。

③党员党纲不固定,没有约束党员的党纪。

3、两党制的实质(★★)

(1)(本质没有区别)美国两党在意识形态、阶级基础方面,没有本质区别。它们都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都赞同美国现行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

(2)(在一些具体议题上的政策和主张有明显的区别)民主党和共和党在一些具体议题上的政策和主张,虽有明显差别,但这些政策上的差别,不过是充当着使两党制得以运行的基础。其结果是互相牵掣,避免任何一方走向极端,背离美国的基本价值观。

(3)(两党竞选的实质)①在选举中,两党为争夺民众,不得不竞相提出符合选民利益的政策主张,客观上反映了一定的民意,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但实质上,两党制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监督和制衡的机制保障。在施政过程中,由于有在野党的监督和制约,执政党一般不敢过分滥用权力。②美国的竞选是有钱人的权力游戏,有权人的金钱游戏。

(4)美国两党制的阶级实质: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政党制度,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一项政治制度。

三、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1、美国的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

(1)确立三权分立原则的原因:美国选择三权分立的政体,是其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的产物。美国选择三权分立的政体,也是由其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的。

(2)三权分立原则的地位与核心内容

三权分立是美国联邦政府组建和运行的基本原则,其核心内容是权力分立、制约和平衡。

(3)三权分立

中央政权机构由彼此平等而又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机关组成,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各级法院。国会负责立法,总统负责实施法律,法院负责审查法律。

(4)权力的制衡

立法权

所属机关

受 制 约 表 现 总 统 的 制 约 法 院 的 制 约 国 会

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立法否决权);可以发布拥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行政权);还有立法倡议权(立法倡议权)。 法院有权宣布国会制定的法律违反联邦宪法(违宪审查权)。

行政权 所属机关

受 制 约 表 现 总 统

国 会 的 制 约 法 院 的 制 约 行政机构的设置和所需经费须由国会

批准(财政权);国会还有权监督行政

执行情况、经费开支和官员行为(监督

权)。 美国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行政机关颁布的规章条例违宪(违宪审查权);通过案件的判决对宪法作出新解释,扩大或限制总统的权力(宪法解释权)。

司法权 所属机关 受 制 约 表 现

法 院 总 统 的 制 约 国 会 的 制 约 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提名联邦法官权);最高法院法官人数和联邦其他法院的设立,均由国会决定,总统亦可施加影响。 国会可以通过批准对法官的任命或弹劾法官的办法,来改变法院的组成(任命批准权和弹劾

权);国会和各州一起,可以用宪法修正案推翻

最高法院的裁决(修宪权)。

(5)三权分立制的含义

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同时又相互制约,保持权力均衡,按照这种权力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来组织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被称为“三权分立制”。

2、三权分立的利弊及实质(★★)

(1)积极作用: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对于反对封建专制,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有其积极作用。

(2)阶级局限性和消极作用:

①(局限性)由于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政权中不居于支配地位,也就不可能对权力的运用施加重要影响。所谓分权与制衡,事实上成为协调资产阶级内部权力分配的一种机制。

②(效率低)实行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三大权力机关之间互相扯皮,导致效率低下。

③(贯彻难)即使在美国,三权分立的原则也难以在政治实践中真正贯彻。

(3)三权分立制度的本质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本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它有效地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的统治。但是,广大劳动人民不可能在这种制度下享有真正的民主。

四、美国的利益集团

1、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

(1)美国利益集团影响政府决策的因素——金钱、人数和知识:财力雄厚的利益集团主要依靠金钱干预政治。那些没有经济实力的利益集团,如果能够通过其成员拉到大量选票,政治家们也不敢轻视它们。能够向政府官员及时提供所需的知识也很重要,许多法案的起草和修订工作是由利益集团完成的。

(2)、美国利益集团影响政府决策的手段——直接游说、间接游说、游行示威、影响选举和承担法庭诉讼:合法手段主要有直接游说、间接游说、游行示威、影响选举和承担法庭诉讼等。其中,直接游说是指利益集团直接对国会议员、政府官员表达其观点,以图影响政策;间接游说是指通过影响选民来影响决策者。

2、利益集团的政治作用

(1)美国利益集团的积极作用

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中起着充当公民与政府间桥梁的作用。资产阶级各派及其代理人通过利益集团竞争和分享国家权力,相互制衡,有助于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2)美国利益集团的虚伪性和消极作用:

①只有少数利益集团对国家决策产生决定性作用,代表劳动人民的众多利益集团影响力却很小。

②利益集团作为公众参与政治的“中间人”,垄断了公众接近政府权力的途径。

③各种利益集团内部很少有什么民主机制,大都为少数人所控制。

④利益集团为政府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3、利益集团机制的实质

利益集团是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机器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在“民意”的幌子下控制权力。

专题四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与确立: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1、梦想的破灭: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

历史证明,在中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是一条走不通的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寻求适合的政权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2、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3)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

(4)解放战争时期的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3、历史的必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基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基础:全国范围内的第一次普选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

二、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体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含义: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选举出人民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国家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各司其职,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各项权力。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因为: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各种具体制度。

②它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形式和重要途径,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③体现了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本质要求。

④最直接、最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的阶级本质。

2、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民主集中制的地位及含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实行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区别于任何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鲜明特点。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

(2)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权力运行中的表现:①从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看,一方面,各级人民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原选举单位有权罢免自己选举出的代表。另一方面,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②从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看,一方面,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另一方面,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其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分工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③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看,一方面,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怎样坚持民主集中制

①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一方面,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民主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另一方面,集中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和保障。离开必要的集中,民主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只有在集中的指导下,才能有健全的民主生活。

②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克服官僚主义和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③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

(4)为什么实行民主集中制?

①我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和人民、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我国国家权力的运行,不能采用资本主义国家那种权力分立制衡的制度,而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或:实行民主集中制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②意义:是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统一人民的意见和要求统筹地方和局部的工作,协调方方面面的利益;既能保证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又有利于各个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的履行职责促进国家机关合理、高效运转;有利于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便于人民参加对国家的管理,能够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力量集中起来,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

(2)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国情根源: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根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沃土,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伟大实践。(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略)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和人民能够经得起各种风浪、克服各种困难、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可靠保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保障。

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区别(★★)

(1)两者的经济基础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西方议会民主制度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基础之上。

(2)两者的阶级实质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维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利益。

(3)两者权力运行方式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西方议会民主制度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建立。

(4)两者实施的效果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又避免权力过于分散、相互消耗牵制而导致低效率;西方议会民主制度下国家权力由不同国家机关掌握,难免相互消耗牵制,降低了效率。

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和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

(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2)共产党执政的实质: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都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3)党的领导方式党对人大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党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4)如何实现党的领导: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科学规范党委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能;在依法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党要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5)坚持和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的意义:有利于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统一起来,有利于把党的决策和决策的贯彻执行统一起来,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及其领导人员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战略(★★)

(1)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2)坚持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依法治国既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又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坚持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3)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立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行;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确保司法公正、监督有力。还要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自觉守法。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4)意义: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有利于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3、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

(1)加强人大自身建设的总体要求:使人民代表大会真正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赋予的各项职责的权力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2)加强人大自身建设的具体要求:进—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的监督工作;进一步密切各级人大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设;进—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

4、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做到:①坚持和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科学规范党委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党委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人大在履行自己的职能时贯彻执行党委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②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③加强人大自身建设。进—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的监督工作;进一步密切各级人大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设;进—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要更好地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反对照搬西方的议会制和三权分立制。

专题五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一、联合国

1、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1)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必须履行宪章所规定的义务;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必须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各会员国对于联合国依宪章规定而采取的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政的事务。

2、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1)联合国大会:

大会是联合国的主要审议机构,拥有广泛的职权,由全体会员国的代表组成。

表决程序:每一会员国都有一个投票权。有关重要问题的决定,例如关于和平与安全、接纳新会员国和预算事项的决定,必须由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其他问题则以简单多数决定。

职权:大会就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广泛议题进行讨论并作出决议;接受并审议安理会和其他机构的报告;批准会员国的加入和除名;选举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全部理事国、托管理事会部分理事国,与安理会各自独立选举国际法院法官,经安理会推荐任命秘书长;审查和批准联合国预算,向会员国分摊会费。

(2)安全理事会

安全理事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由大会选出、任期两年的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表决程序:安理会对程序问题的决定以15个理事国中至少9个理事国的同意票通过。对实质性问题的决定也需9票通过,并且不得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

职权:安理会有权调查可能引起国际摩擦的任何争端或局势,提出调解争端的办法;制定计划,以处理对和平的威胁或侵略行为,建议应采取的行动;促请各会员国实施经济制裁和除使用武力以外的其他措施,以防止或制止侵略;对侵略采取军事行动。(安理会是联合国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和平的机构)

(3)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由大会选出的54个理事国组成,任期3年,每届大会改选三分之一,可连选连任。

职权:就有关国际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研究并向大会、会员国及有关专门机构提出建议案;促进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和遵守,并提出建议;就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召开国际会议,起草提交大会的公约草案;协调各专门机构的活动。

(4)托管理事会,是负责监督托管领土的管理机关,协助安理会或大会履行它们在国际托管制度方面的责任。已完成历史使命。

(5)国际法院,是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而设立的联合国主要司法机构,由15名法官组成。法官任期9年,可以连选连任。

(6)秘书处,由秘书长及办事人员组成,从事各种日常工作,为其他主要机构服务,并执行这些机构制定的方案与政策。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推荐任命,任期5年,可以连任。

3、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1)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

(3)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理会在解决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作用。联合国在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维和行动,为缓解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作出了独特贡献。联合国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裁军工作机制,对于制止军备竞赛发挥了积极作用。

(4)联合国经社系统制定指导性原则、政策框架以及行动纲领,规范国际社会各成员的行动方向,推动某些发展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经社系统主持召开重大国际会议,从战略高度协调国际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经社系统长期从事开发活动,向有关国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并帮助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方面,联合国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5)联合国在实施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6)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有效平台。

二、中国与联合国(★★)

1、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2)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的作用

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2、中国对联合国改革的原则立场和主张

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应该继续成为维护和平的使者、推动发展的先驱。联合国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通过改革加强联合国作用,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原则立场:改革应发扬民主,广泛协商,积极稳妥,循序渐进。

主张:中国倡导和支持联合国改革,主张改革应有利于坚持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会员国的共同利益;应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权和发言权,切实维护其利益。

三、走进世界贸易组织

1、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主要机构

(1)世界贸易的地位:世界贸易组织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和组织基础,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是各国贸易立法的监督者,是就贸易问题进行谈判和解决争端的场所。它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成员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绝大多数,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2)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预期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通过实质性削减关税等措施,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

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机构

(1)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包括: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非歧视原则中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2)世贸组织的作用:世贸组织加强了国际多边贸易体制,深化了国际分工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促进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市场经济的普及,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换。但是,世贸组织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也制约其作用的发挥。

(3)主要机构:部长级会议(世贸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总理事会;总理事会下设的理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由总干事领导的秘书处等主要机构。

3,中国与世贸组织(★★)

(1)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①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对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享受多边、无条件、稳定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参与世贸组织各机构的所有会议;参与贸易政策审议,对贸易伙伴的贸易政策进行质询和监督;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纠纷;参与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制定多边贸易规则;享受发展中国家特有的权益。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承担的义务:进一步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取消被禁止的出口补贴;开放国内市场,特别是服务市场;扩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放宽和改善外资政策;增加贸易政策的透明度等。

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式

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促进亚太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的主要机构。

(2)APEC的宗旨:为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保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

(3)作用:推动了本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

2、独特的APEC方式

(1)APEC方式的内容: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

(2)APEC方式的作用:这种全新的合作方式以磋商代替谈判,以论坛承诺代替法律协定,避免高度机制化和强制性对各方形成约束,从而平衡不同发展水平的成员的权益和要求,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

3、中国与APEC

(1)中国在APEC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是APCE的重要成员。自1991年加入APEC以来,中国参加了历届部长级会议。就APEC方式及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对APEC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中国在APEC中的主张:中国坚持APEC以经济合作为主要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中国主张,APEC应在本地区多样性特征的基础上,坚持独特的合作方式,妥善处理成员之间的分歧,照顾彼此的关切,寻求利益汇合点,以保持APEC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认为,APEC 应坚持循序渐近的前进道路,稳步推进合作,兑现承诺,切实为本地区人民带来好处;APEC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适应亚太地区的形势变化,根据实际需要和成员要求,稳步深化合作内容。

五、欧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

1、欧盟的诞生和成长

(1)1952年,西欧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启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2)欧洲一体化进程,经历了欧洲共同体的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建立、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欧盟进一步扩大和深化等几个发展阶段。

2、欧盟的宗旨和机制

(1)宗旨:《欧洲宪法》规定,欧盟的宗旨是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各成员国共同目标:促进世界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

(2)主要机构

主要机构地位职权

欧洲理事会(欧盟首

欧盟的最高决策机构讨论欧盟重大问题并作出决策

脑会议)

欧盟主要决策机构负责日常决策,拥有欧盟立法权

欧盟理事会(部长理

事会)

欧盟委员会欧盟常设执行机构负责实施欧盟有关条约和理事会作出的决定,向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提

出报告和立法动议,处理欧盟日常事务

欧洲议会监督、咨询机构拥有部分立法权、预算权以及咨询和监督权

欧洲法院欧盟的最高法院主要从司法角度保证欧盟法律的有效贯彻实施。

(3)欧盟主要机构的设置和运作机制体现了政府间性质和超国家性质的双重性特点。

2、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⑴欧盟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⑵欧盟25个成员国的集团优势地位,使其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⑶欧盟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⑷欧盟在国际事务中有重要影响,发挥着重大作用,已经成为世界上颇有影响的一极。是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2、中国与欧盟

(1)中国与欧盟的关系

1975年5月6日,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双方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国际事务、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2)中国如何看待欧中关系

中国重视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致力于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扩大和深化中欧关系。

原因:中欧之间有许多共同点。中欧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多边主义,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主张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 (经典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 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 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 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 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 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 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 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 字说明。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 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 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 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

最新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与社会 1. 什么是文化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阶级性)的部分,又包 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中立)的部分。 (2)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都是文化活动 (3)产生: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4)载体: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所表现出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 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 同。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 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 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 重要。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 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文化与综合国力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途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1)潜移默化: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 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 果。 (2)深远持久:其一,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 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其 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 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在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民族节日: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高中(政治选修三)《国家与国际组织》知识点整理最新版

知识点整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第一课国家的本质 1国家:从含义上来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从产生来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属性上来看,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从构成要素上来看,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2国家性质:国家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性质。 Q:国家性质如何体现?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并体现国家性质;②国家职能由国家性质决定,并体现国家性质;③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性质;④政体由国体决定,并体现国体。 3国家的历史类型: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根据国家性质划分的。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剥削阶级统治国家和新型国家) 4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国家也具有社会管理职能。 Q:辨析:国家总是运用强制力量为人民谋福利?①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利用立法、行政、司法及暴力组织强制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国家具有阶级性。②国家的根本职能是…,即…,这就是专政;但国家也具有社会管理职能。不管什么职能,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并非为人民谋福利。③阶级社会中,统和被统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在剥削阶级国家,人民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国家不可能成为为人民谋福利的工具;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才能为人民谋福利。 5专政: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专政工具: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 6民主: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的职能。【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从国体意义上来讲,民主与专政是对立的;从政体意义上来讲,民主与专制是对立的。) 7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性质。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Q:民主与专制的关系?民主是对专制的否定,二者是相互对立的,无统一可言。 8新型民主与专政: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民主的主体不同,专政的对象也不同。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①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表明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②民主的广泛性与真实性,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9国体与政体的关系:A区别: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取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来实行其政治统治、社会管理职能)。B联系: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②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C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因素能够影响政体。 10社会主义民主PK资本主义民主:①资…已经走过了几百年的历程,在实行民主政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较完备和成熟;社…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民主程度还不够完善。②资…国家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社…新型民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优于…③社…还需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断探索、改革和自我完善,以更加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Q:评价资本主义民主:A历史进步性(反封建专制、反神权);B阶级局限性(广大劳动人民)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 O2养料 O2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淋巴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 文化就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就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就是天生的,而就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就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4)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3、文化的形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 (2)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与技术、语言与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4、文化的作用 (1)总体: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 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对社会作用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文化侵略,提高文化软实力、竞争力、影响力 ③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就是 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3)文化对人的作用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

政治选修3重要知识点总结完整版汇编

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考点必背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一、国家的本质 1、国家性质 国家的性质即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表明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因此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看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实行的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划分国家类型的依据是国家性质。 2、专政与民主的关系(★★) (1)、专政 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国家也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如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从根本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民主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世界上不存在着超阶级的民主。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专政是指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是国家的根本职能。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与统治阶级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国体与政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统治阶级组织政体的必要性: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为实现政治统治、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必然要采取某种形式组织政权机关。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用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①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②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③政体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国体是影响政体的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来势力、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都可以成为影响政体的因素。 (两种类型的国家制度: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即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从国体、政体两个方面看民主制国家: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从国体意义上讲,都是专政和民主的统一体;从政体意义上讲,则是实行同专制政体相对立的民主政体的国家。) 二、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1、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的国家管理形式 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代议制本质上是一种间接民主,也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代议制充当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原因: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 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有: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

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unit1 1.take place / happen / break out 无被动 2.starve to death 饿死 starve to do 渴望 做 .. starve for 渴望 得到 .. 3.in memory of 纪念 4.dress up 穿上盛装,打扮 5.p lay a trick / tricks on play a joke / jokes on 6.a ward sb. sth.=award sth. to sb.授予某 人某物 reward sb. for sth. 因 ... 而报答,奖赏某人 reward sb. with sth. 用 ...报答,酬谢某人 7.look forward to doing *以介词 to 结尾的短语 pay attention to (doing) devote? to (doing) attach? to (doing)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认为 ...很重要8. without permission. 未经许可 permit doing sth. permit sb.to do sb be permitted to do 9. turn up 出现 ,调高 turn down 拒绝,调低 turn out (to be ) 结果是 turn to sb (for help) 求助 10 keep one ’ s word守信用;履 行诺言 hold one ’ s breath屏息;屏气 11.apologize to sb for sth make an apology to sb for sth 11. set off ( for.. .) = set out ( for...) 动身,出发 12. remind sb. of sth. /sb.使某人想起?remind sb. to do sth. 提醒某人做某事 14.mean to do 打算做 mean doing 意味着 15 be satisfied with 对?感到满意satisfying 令人满意的 16 lead to 导致;通向,通往 17.It is/was obvious that。。。很明显??

必修三政治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政治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政治知识点总结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必要性: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 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 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殷周时期:对早期中华文化形成产生深刻影响 春秋战国: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秦国时期:促进统一的多民族文化,具有划时代意义 汉朝时期:儒学确立了至尊地位 隋唐时期: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宏的全盛时期 宋元明:推动中华文化发展,产生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 明清时期: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传统文化面临西方工业文明冲击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见证者:汉字与史书典籍) 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 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 新的辉煌。怎么做:全面认识祖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 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高三政治复习: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最新考点知识归纳梳理(专题二)

2009 年高三政治复习: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最新考点知识归纳梳理 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1、英国国王 一、“光荣革命”与英王的保留英国政体的显著特征是存在君主。国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形式上有权任命首相、各部大臣等高级官员,有权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有权批准法律。但是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国王受到许多法律和惯例的严格制约,仅具有象征性的地位,真正的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 二、英王的现代职能与危机 1、英国国王的作用作为国家元首,体现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延续性。承担国家元首礼仪性的职责。维持英联邦的团结。在政治生活中,行使三项重要的权力:磋商权、鼓励权和警告权。 2、英国王室的危机对英国王室的社会功能提出质疑;认为英王代表着特权阶层利益,世袭君主制是旧时代的产物,纳税人每年为王室提供巨额资金是否值得;王室内部的丑闻打破了王室充当道德模范的神话,加深了王室的困境,引发了争议。 3、决定英国君主立宪制存在与否的因素决定英国君主立宪制存在与否,既有历史文化因素,也有国王本身的社会职能因素,但归根到底取决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2、英国的议会和政府 一、至尊的议会 1、英国议会是“议会之母” :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议会制的国家。1688 年“光荣革命”后,议会逐步获得至尊无上的地位,不仅拥有立法权,而且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 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良后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中,都效法英国建立起各具特色的议会制,因此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 。 2、英国议会的地位及上、下两院的权力议会是英国最高立法机关,主要有上议院和下议院组 成。英国议会下院历来有“至尊议会”之称,拥有极大的权力,包括立法权、一定的财政权和司法权、对政府的监督权,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 上院在议会体系中只起辅助作用,表现在监督下院工作、协助下院立法、通过行使“延搁权” 修改或否决议案等方面。它也是英国最高司法机关。 20 世纪以来,英国议会的实际权力不断萎缩。内阁在决策、立法、财政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议会的工作日程也受内阁左右。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下院多数党组成的内阁,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政治知识点自己整理

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文化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文化活动也是文化的形式。 4、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5、总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6、文化的作用: (1)总的作用;(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4)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5)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影响) 7、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8、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9、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限定)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一】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一些基本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3)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4)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 (5)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6)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7)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2.向量加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篇二】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

(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 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 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 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高中政治选修三知识点必背

高中政治选修三知识点必 背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政治选修: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必备知识点)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考点1:国家性质 (1)国家性质的含义 国家的性质即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表明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考点2:专政与民主的关系 专政是指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是国家的根本职能。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 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考点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相互区别 两者含义不同。 ①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 ②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2)相互联系 ①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

②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③政体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国体是影响政体的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来势力、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都可以成为影响政体的因素。 考点4:代议制的含义 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考点5: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和总统制 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现代国家大致有两种基本管理形式,即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 (1)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 ①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是同君主专制相对立的政体是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民主政体。在民主共和制国家中,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是经过选举产生的。 ②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相对于君主专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被认为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基本管理形式。 (2)议会制和总统制 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即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委员会制国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内涵: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性质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4、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 (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5、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7、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 (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那,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考点整理知识提纲

选修三《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按考点整理知识提纲(14个一级考点)一纲在手考试无忧 考点1:国家性质:国家的性质即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因此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看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实行的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国家的构成要素是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 考点2:划分国家类型的依据是国家性质。 考点3:现代国家管理形式: 1、含义: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2、代议制:现代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共同特征:充当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二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2)政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国体相同的国家不一定采用相同的政体.除国体决定作用外,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程度、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4、当代国家主要政体类型的划分: (1)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分为民主

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 ①民主共和制的基本特征,即是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民主政体,其主要表现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当代主要国家美、俄、中、法、德、印等都是民主共和制) ②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国王,皇帝)为世袭元首,但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的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又有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两种具体形式。(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要国家英,日,泰国,西班牙以及北欧诸国比利时、瑞典、挪威、加大拿等等) (2)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分为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委员会制国家. ①议会制(又称内阁制,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和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政府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德,意,澳,加,印度以及英,日等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也被视做议会制); 而且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总统不仅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②总统制. 政权力;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美、俄、亚洲的韩国、巴基斯坦、广大的拉美和非洲国家等都是总统制); ③半总统制: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掌握一定的行政权;政府中仍设内阁

政治选修3知识点

《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知识点 专题一各具特色得国家与国际组织 考点一:(了解)国家得性质 1.阶级性就是国家得根本属性。 2.国家得性质又称国体,就就是国家得阶级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就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就是被统治阶级。 3.统治阶级得性质决定着国家得性质。 4.根据国家性质不同,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考点二:(理解)民主与专政得关系 5.民主与专政得关系 我国得民主与专政就是辩证统一得。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就是专政得基础,专政就是民主得保障。 考点三:(说明)国体与政体得关系 6.国体与政体得关系 (1)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得政体来体现;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得国体。适当得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得政体会危害国体。 (2)专政政体国体与政体,即就是国家制度中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7.政体由国体决定并反映国体,国体就是主要得方面。但就是,政体也具有一定得独立性,影响它形成得因素主要有: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影响等。 考点四:(了解)代议制得含义 8.由选举产生得、代表民意得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得方式。 考点五:(了解)民主共与制与君主立宪制、议会制与总统制 9.民主共与制与君主立宪制得划分标准:从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元首得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瞧,现代国家大致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民主共与制与君主立宪制。 10.民主共与制 (1)含义:民主共与制就是同君主专制相对立得政体,就是遵循民主得基本原则建立起来得民主政体。 (2)主要表现:在民主共与制国家中,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元首都就是经过选举产生得。 (3)同为民主共与制,形式不尽相同得原因: ①决定因素:国家性质。 ②影响因素:具体国情。虽然民主共与制为现代大多数国家所采用,但由于各国得国家性质与具体国情不同,不仅其具体形式与运行方式不尽相同,而且实际作用也存在重大差异。 11.君主立宪制 (1)含义:在君主立宪制国家中,国家元首由世袭得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内,君主得权力受到不同程度得限制得一种国家管理形式。 (2)产生得历史原因:一般来说,君主立宪制就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得产物。 (3)类型:议会制君主立宣制、两元制君主立宣制 (4)代表国家:英国、西班牙、日本、泰国、比利时、瑞典、挪威等。 12.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委员会制得划分标准: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得关系瞧,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即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委员会制国家。 13.议会制:又称内阁制、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 (1)特点: ①议会制,在议会制国家,政府总揽国家得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 ②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得政党或政党联盟得领袖担任。政府首脑往往从政见基本相同得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 ③政府接受议会得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当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时,政府必须集体辞职,或由政府首脑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根据新得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得政府。 (2)代表国家:意大利、德国、芬兰、奥地利、印度、新加坡等。 14.总统制 (1)特点: ①在实行总统制得国家,总统担任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 ②总统不仅就是国家得象征与代表,而且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 ③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依宪法规定,一般有任期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