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子 论文
有机显示器和电子器件的柔性基板和封装

Q<2)+=@)R &’()*+’, +-’, )’./0.1234 ’, 4-255’36’( , +-2 +, /5’7 *85’9:*( )52;, +’4-30506;, /24’(<, +-’, /*.( +, 4011’.4*25, ).0:=4+(, 2.’, (4-’:=5’:, +0, .’2 4-, +-’, 12.>’+)524’, *3, +-’, ?@@A9?@@B, +*1’, /.21 ’C S&1T$+-2R /5’7*85’,:*()52; D,0.62 3*4,:*()52;( D,/5’7*85’,(=8(+.2+’( ,2 3:,)24> 26’
/
0 # ! " # $ % & ’ ( ) * $ + , - . � / 0 1 2 3 4 , 5 6 7 8 9 : ����! ��� $ ; < =
> ? @" 1 2 3 ## $ % & A #B C % & A # # $ D E F G H 4 5 6 7 8 # 56789 9 : ; < = #:
P
� � � � � � � TU s V WB LM{| X &%$Y � � X GZ[\] WB^_‘7 aLB[\bc � !"#$%&"#$’( � � � I de lf GL g Fh iP AL g 6y \B m � � � � � � j NG + / 3c k kG lX -B . 6 7 8 9 : $; < = > ?; @AB CDEF � � � � � 7 n\ op n \h q ‘ Xr sP G!H IJ GK LB "M N OD P QR MN OD ST U VW X GY Z 7 [ \ ]^ _ ]‘ a b cd e f g h i jk lm nB No <p qr sP jN OD Wt uG [v ? <w DW ij x yB z � � � r{ |< x[ B} ~{ | � 3P l � Q No RS T U c .rj N >? tu -:$; v w � � � � BV W i � jX � YB � � s � ~P Xj � � N OD i B ij B .r &’ B xU mn rx y]l � dB s � ~ Z [ \ G7 ‘] _ ] -‘] P 7y Rz {h .rB |6P > <^ _ a 7 Bb@ � � hP � � )BP ~7 34 AB AL B V eG # P QP b ] XP E@ BQ = rT JG Y l 6P S c � r]Y ] B M v? X wD #@Y-J � < >? � ;@ )FX -B HI G F x 6 SU - V WB }G ][
基于导电水凝胶的柔性应变传感器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李雪雨(1996-),女,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高分子材料改性,已经发表论文4篇。
收稿日期:2020-09-28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1, 2],广泛地应用于软机器人的健康监测,人体运动检测和电子皮肤等[3]。
导电水凝胶主要是在高分子水凝胶交联网络中添加导电物质(导电纳米粒子、导电聚合物)或引入导电离子形成。
导电水凝胶由于其广泛的弹性、生物相容性、柔韧性和高拉伸性而作为柔性可穿戴应变传感器的基体引起了研究者极大的关注[4,5],并逐渐成为柔性应变传感器最有前景的材料[6, 7]。
本文对导电水凝胶传感机理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导电水凝胶的传感机理柔性应变传感器的传感机理可以分为压阻效应、压电效应和电容效应三大类[8],而导电水凝胶大部分是基于其中的压阻效应进行传感。
引起压阻效应的原因有导电网络几何结构的变化、导电粒子之间的间距变化、导电材料之间接触电阻的变化等[9]。
添加导电物质的水凝胶的传感现象和弹性体复合材料类似(图1),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0]:(1)水凝胶产生形变,使得导电网络延展,电阻变化很小;(2)导电网络部分或者完全断开,导电通路减少;(3)导电网络遭到严重破坏,导电通路的数量进一步下降。
在应变释放后,传感器中的导电网络恢复初始状态,电阻减小。
离子型导电水凝胶的传感机理在于离子的迁移(图2),当其经历拉伸或压缩变形时,离子通道和迁移路径的长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水凝胶的电导率发生变化。
当被拉伸时,离子通道变窄和迁移路径变长,导致离子相对慢的迁移速率,因此导致电阻的增加[12]。
图2 电场下离子迁移示意图[12]总的来说:导电水凝胶经历变形时,其内部离子通道或导电网络变形引起电阻改变进而影响导电性能的改变,当外力撤销后,因水凝胶的弹性等使得应变基于导电水凝胶的柔性应变传感器研究进展李雪雨1,朱玉宏2,温艳蓉2,贾红兵1(1.南京理工大学 教育部软化学和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4;2.常州朗博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200)摘要:导电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电性能、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等,在电容器、调制器、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输配电工程设计论文

输配电工程设计论文论文题目:直流输电工程中关键技术分析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2022年4月27日目录目录 (2)摘要 (3)一、引言 (4)二、特高压直流换流阀技术 (4)2.1、特高压直流输电的需求 (4)2.2、特高压直流输电的作用 (5)2.3、自主特高压换流阀开发的重大意义 (5)2.4、高压直流换流阀研发方式 (5)2.5、自主研发换流阀关键技术研究 (5)三、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6)3.1、柔性直流输电的系统结构和基本原理 (6)3.2、柔性直流输电的技术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8)四、直流工程系统调试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10)4.1、系统调试方案的编写 (10)4.2、最后断路器跳闸保护原理 (11)参考文献 (11)【题目】:直流输电工程中关键技术分析【英文题目】:“HVDC project in key technical analysis”【摘要】: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通常包括常规高压/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和其它新型直流输电技术等。
本文主要介绍了柔性直流输电的系统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和特高压直流换流阀技术以及直流工程系统调试过程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等。
【ABSTRACT】:HVDC technology typically include an analysis of conventional high pressure / UHV DC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flexible HVDC HVDC technology and other new technologi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analysis and resolution process, the basic working principle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lexible HVDC HVDC converter valv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systems commissioning process DC several key technical issues and so on.【关键词】: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高压直流换流阀技术,直流工程系统调试技术【key words】:Flexible HVDC technology, HVDC valve technology, HVDC system debugging techniques一、引言随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国家将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FPC柔性电路板(柔性PCB) 印刷专业毕业设计 毕业论

录摘要 (1)第一章绪论 (2)1.1课题开发背景 (2)1.2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第二章开发技术及相关理论 (4)2.1柔性电路板 (4)2.1.1 概述 (4)2.1.2柔性电路板的结构 (5)2.1.3 FPC的种类 (6)2.1.4 FPC柔性电路板的特点 (6)2.2最终品质管制 (7)2.2.1 概述 (7)2.2.2 FQC运作 (7)2.2.3 FQC检验缺失 (7)第三章 FQC产品检验与管理 (9)3.1FPC检验过程 (9)3.1.1 FQC 各检验工序的检验过程 (9)3.1.2 FQC的规范要求 (9)3.2品质管制体系的设置与运作 (12)3.2.1 工艺流程图 (12)3.2.2 QC(品质管制)的设置 (12)3.2.3 管制方式 (13)3.2.4 FQC管制方式 (13)结束语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17)摘要LOGO图案由WAKAN五个英文组成,wakan为华远科技的谐音,原意为“灵力”(特指美洲许多印第安民族所信奉的自然物中产生的伟大力量),FPC在其应用领域所起的作用正像wakan一样。
LOGO的字体采用圆润的英文斜体,体现国际化的特征。
中间的既体现FPC行业的产品特征,又似一棵向上的春芽,体现企业不断创新,蓬勃向上的含义。
黄色代表人和价值,咖啡红代表企业和生产,充分体现和谐、发展、共赢的人本文化。
WAKAN是宁波华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标志,代表着宁波华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创以来,以“诚信、创新、和谐、共赢”为经营理念,以满足多变的市场环境,多样的顾客要求而不断努力,最大程度地达到顾客的价格满足、交货满足、质量满足,成为FPC(柔性印刷电路)的一流企业。
自创以来,以“诚信、创新、和谐、共赢”为经营理念,以满足多变的市场环境,多样的顾客要求而不断努力,最大程度地达到顾客的价格满足、交货满足、质量满足,成为FPC(柔性印刷电路)的一流企业。
柔性电子系统中岛-桥结构的力学行为分析与数值模拟

摘要柔性电子器件采用柔性基底以及新型的材料和结构,这使电子器件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和柔性,在医疗器械、能量收集、传感、国防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柔性电子器件具有与传统电子器件无法比拟的优点,它可以承受很大的力学变形而保持电学性能不发生变化。
对柔性电子器件的力学分析可以为柔性电子器件的设计以及力学失效提供理论基础,对柔性电子器件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对柔性电子器件中常用的岛-桥结构的力学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模拟。
首先,通过对实际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岛-桥结构进行简化,建立其力学模型进行理论求解,分别基于梁理论和板理论对岛-桥结构在基底预应变释放后的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变形后桥中点处的最大位移,并分析比较了两种理论的优劣势。
其次,对岛-桥结构的二维简化模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别探讨了位移载荷、岛-桥结构弹性模量、基底与岛-桥结构厚度比以及基底中预拉伸应变大小对岛-桥结构变形的影响,通过拟合得出了相关的最佳参数,并与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
最后,对岛-桥结构的变形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模拟,探讨了岛-桥结构在受载过程中的变形机理,利用重启动分析技术研究了基底中预拉伸载荷对岛-桥结构变形的影响,并将三维的模拟结果与二维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二者结果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
本文的分析结果对柔性电子器件结构的设计和优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柔性电子器件;岛-桥结构;能量法;ABAQUS有限元模拟;重启动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Flexible electronics devices use flexible substrate, new materials and new structure, which give electronics a good stretchability and flexibility. Flexible electronics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areas such as medical equipment, energy harvesting, sensing etc. Flexible electronics have an incomparable advantage to traditional electronics. They can keep their electrical performance while enduring a big mechanical deformation. Mechanical analysis to flexible electronics can giv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o the design and failure analysis of flexible electronics and have a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flexible electronics.In this thesis,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bridge-island structure commonly used in flexible electronics is studied by theoretical method and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Firstly, the mechanical model of bridge-island structure is set up according the actual structure of flexible electronics. Mechanical analysis of bridge-island model after releasing the prestrain in the substrate is performed using the beam theory and plate theory.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in the bridge is obtained, and a comparison of the two theories is performed. Then, a 2D simulation of the bridge-island structure is executed, and the effect of parameters such as displacement load, the Young’s modulus of the structure, the ratio of thickness of the substrate and the structure and the prestrain in the substrate is discussed. The optimal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simulation data. Comparison of the 2D simulation an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performed. Finally,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bridge-island structure is studied using a 3D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The effect of prestrain in the substrate is considered using the restart analysis techniqu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D and 3D simulation are discussed, and the reason of the differences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this thesis have a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to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structures in flexible electronics.Keywords: flexible electronics devices; bridge-island structure; energy method; ABAQUS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restart analysis technique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柔性电子器件 (2)1.2.1 柔性电子器件简介 (2)1.2.2 提高电子器件柔性的方法 (3)1.3柔性电子器件及其力学行为的发展概况 (5)1.3.1 柔性电子器件的发展 (5)1.3.2 柔性电子器件的力学行为 (10)1.3.3 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分析 (11)1.4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2)第2章岛-桥结构力学行为的理论分析 (14)2.1引言 (14)2.2岛-桥结构模型 (14)2.3基于梁理论的岛-桥结构理论分析 (15)2.3.1 梁理论模型的建立 (15)2.3.2 梁模型的理论分析 (16)2.4基于板理论的岛-桥结构理论分析 (18)2.5梁理论与板理论的比较 (21)2.6本章小结 (21)第3章岛-桥结构的二维有限元模拟 (22)3.1引言 (22)3.2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3.2.1 模型的建立 (22)3.2.2 模型网格与约束条件 (23)3.3位移载荷对变形的影响 (24)3.4岛-桥结构弹性模量对变形的影响 (27)3.5基底与岛-桥结构厚度比对结构变形的影响 (28)3.6预应变对结构变形的影响 (30)3.7本章小结 (33)第4章岛-桥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拟 (35)4.1引言 (35)4.2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5)4.3压缩载荷下的力学行为 (36)4.4预应变对结构变形的影响 (39)4.6本章小结 (42)结论 (44)参考文献 (46)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权限 (52)致谢 (53)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自从集成电路的概念提出以来,晶体管的尺寸越来越小,这一直刺激着电子器件的设计和制造。
柔性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柔性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录第一章前言 (1)1.1柔性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 (1)1.1.1 柔性 (1)1.2 柔性制造技术 (2)第二章柔性制造所采用的关键技术 (3)2.1 计算机辅助设计 (3)2.2 模糊控制技术 (3)2.3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智能传感器技术 (3)2.4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4)第三章柔性制造技术的使用现状 (4)3.1柔性制造技术在板材加工中的应用 (5)3.2 柔性制造技术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 (6)第四章柔性制造技术的发展概况 (7)4.1 FMC、FMS的发展概况 (7)4.2 FMS、FMC的发展前途 (7)4.2.1 FMS的发展前途 (7)4.2.2 FMC的发展概况 (8)4.3 GT的发展概况 (8)第五章柔性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9)第六章柔性制造技术的应用 (10)6.1 FMS的应用 (10)6.2 GT的应用 (10)第七章结论 (11)答谢辞 (12)参考文献: (12)柔性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柔性制造系统因其独特的“柔性”和“自动化”特征,在现代制造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柔性制造系统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从应用的层面对某些技术问题作简要讨论。
机械制造业历来是应用科学技术的主要领域,是应用最新科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机械制造业发生了极为深刻和广泛的变化,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制造业。
其发展特点与趋势主要体现为绿色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柔性制造、虚拟制造、智能制造、并行工程、敏捷制造和网络制造等方面。
关键词:柔性制造技术;应用;发展趋势Abstract:The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is widely used in moder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ecause of its inimitable features of flexible and automation. It is a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 to implement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the paper discussed some techniques combinied with project practice from application hierarchy.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always the main field of apply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it’ the dominant industry to push society and economy developing. Alongwith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to f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individual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the market requirements,mechanic manufacturing has been not the one in it’s traditional meanings and its developing features and trends a mainly externalized asgreenmanufacturing,computer integratedmanufacturing,flexible manufacturing,virtu manufacturing,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concurrent engineering,agile manufacturing and network manufacturing.Key word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machinery application;development第一章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产品多样化,低制造成本及短制造周期等需求日趋迫切,传统的制造技术已不能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更具特色符合顾客个人要求样式和功能的产品的需求。
《SWCNT-碲化铋基柔性热电薄膜材料与器件制备及性能研究》

《SWCNT-碲化铋基柔性热电薄膜材料与器件制备及性能研究》SWCNT-碲化铋基柔性热电薄膜材料与器件制备及性能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柔性电子器件已成为现代电子工业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而SWCNT(单壁碳纳米管)和碲化铋基等材料以其优异的热电性能、力学特性和可塑性在柔性电子器件的制备中备受瞩目。
本篇论文主要探讨SWCNT/碲化铋基柔性热电薄膜材料与器件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
二、材料与制备方法1. 材料选择本研究所选用的主要材料为SWCNT和碲化铋基材料。
SWCNT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物理性能,如高导电性、高热导率和良好的机械强度,在热电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碲化铋基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电效应和稳定性,适用于制作热电转换器件。
2. 制备方法本实验采用溶液法与气相沉积法相结合的方式制备SWCNT/碲化铋基柔性热电薄膜材料。
首先,将SWCNT与碲化铋基材料混合于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
然后,通过旋涂法或喷涂法将溶液涂覆于柔性基底上,再通过气相沉积法对薄膜进行后处理,以提高其热电性能和稳定性。
三、性能研究1. 结构与形貌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SWCNT/碲化铋基柔性热电薄膜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SWCNT在碲化铋基薄膜中均匀分布,形成了良好的复合结构。
同时,对薄膜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发现薄膜表面平整,无明显的颗粒和缺陷。
2. 热电性能研究通过对SWCNT/碲化铋基柔性热电薄膜进行热电性能测试,发现该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电功率和优异的热电转换效率。
此外,该材料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塑性,能够在弯曲、扭曲等条件下保持良好的热电性能。
四、应用前景SWCNT/碲化铋基柔性热电薄膜材料在柔性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可将其应用于可穿戴设备中的温度传感器、能量收集器等部件。
此外,该材料还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的柔性热电器件,如微型热电发电机、热电制冷器等。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微小尺寸电子器件及其应用的学科,涵盖了电子学、物理学、材料学等多个领域。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名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毕业生,我将在本文中探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一些研究和应用,以及我在毕业论文中的研究内容。
首先,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了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器件制造、纳米电子学等方面。
其中,集成电路设计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集成电路的规模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
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主要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图像识别集成电路设计。
通过使用深度学习算法,我设计了一种高效的图像识别电路,能够准确地识别不同种类的图像。
这项研究对于提高图像识别的准确性和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
其中,电子产品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主要应用之一。
如今,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柔性显示技术,通过在柔性基底上制造微小尺寸的电子器件,实现了可弯曲、可折叠的显示屏。
这项研究对于改善电子产品的使用体验和便携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还与能源领域密切相关。
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人们对于高效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
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材料,通过改变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这项研究对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的研究和应用涉及到多个领域。
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主要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图像识别集成电路设计、柔性显示技术和太阳能电池材料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柔性电子制造技术论文本论文主要从柔性电子的特性,发展前景出发,主要做了一些市场分析,比没有做详细的技术分析。
所选的实例与资料主要来自网络,百科,也借鉴了一下纸质图书柔性电子:柔性电子(Flexible Electronics)是一种技术的通称,目前由于处于起步阶段而称谓不一,又称为塑料电子(Plastic Electronics)、印刷电子(Printed Electronics)、有机电子(Organic Electronics),聚合体电子(Polymer Electronics)等,目前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
柔性电子定义:柔性电子可概括为是将有机/无机材料电子器件制作在柔性/可延性塑料或薄金属基板上的新兴电子技术,以其独特的柔性/延展性以及高效、低成本制造工艺,在信息、能源、医疗、国防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如柔性电子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印刷RFID、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电子用表面粘贴(Skin Patches)等。
与传统IC技术一样,制造工艺和装备也是柔性电子技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柔性电子制造技术水平指标包括芯片特征尺寸和基板面积大小,其关键是如何在更大幅面的基板上以更低的成本制造出特征尺寸更小的柔性电子器件。
[1]柔性电子的意义:柔性电子技术有可能带来一场电子技术革命,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美国《科学》杂志将有机电子技术进展列为2000年世界十大科技成果之一,与人类基因组草图、生物克隆技术等重大发现并列。
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艾伦•马克迪尔米德和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由于他们在导电聚合物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获得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柔性电子计划: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针对柔性电子的重大研究计划,如美国FDCASU计划、日本TRADIM计划、欧盟第七框架计划中PolyApply和SHIFT计划等,仅欧盟第七框架计划就投入数十亿欧元的研发经费,重点支持柔性显示器、聚合物电子的材料/设计/制造/可靠性、柔性电子器件批量化制造等方面基础研究。
[2]柔性制造系统基本组成部分所谓柔性电子技术是指在成组技术的基础上,以多台(种)数控机床或数组柔性制造单元为核心,通过自动化物流系统将其联接,统一由主控计算机和相关软件进行控制和管理,组成多品种变批量和混流方式生产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
典型的柔性制造系统由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物料储运系统和信息控制系统组成。
加工设备主要采用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前者用于加工箱体类和板类零件,后者则用于加工轴类和盘类零件。
中、大批量少品种生产中所用的FMS,常采用可更换主轴箱的加工中心,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
柔性制造总的趋势是,生产线越来越短,越来越简,设备投资越来越少就机械制造业的柔性制造系统而言,其基本组成部分有:1.自动加工系统。
自动加工系统,指以成组技术为基础,把外形尺寸(形状不必完全一致)、重量大致相似,材料相同,工艺相似的零件集中在一台或数台数控机床或专用机床等设备上加工的系统。
2.物流系统,指由多种运输装置构成,如传送带、轨道一转盘以及机械手等,完成工件、刀具等的供给与传送的系统,它是柔性制造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
3.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指对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所需各种信息收集、处理、反馈,并通过电子计算机或其他控制装置(液压、气压装置等),对机床或运输设备实行分级控制的系统。
4.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指保证柔性制造系统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有效管理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它包括设计、规划和系统监督等软件。
柔性制造系统适合于年产量1000~100,000件之间的中小批量生产。
柔性制造系统的类型1.柔性制造单元。
柔性制造单元由一台或数台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构成的加工单元。
该单元根据需要可以自动更换刀具和夹具,加工不同的工件。
柔性制造单元适合加工形状复杂,加工工序简单,加工工时较长,批量小的零件。
它有较大的设备柔性,但人员和加工柔性低。
2.柔性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是以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为基础,配以物料传送装置组成的生产系统。
该系统由电子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能在不停机的情况下,满足多品种的加工。
柔性制造系统适合加工形状复杂,加工工序多,批量大的零件。
其加工和物料传送柔性大,但人员柔性仍然较低。
3.柔性自动生产线。
柔性自动生产线是把多台可以调整的机床(多为专用机床)联结起来,配以自动运送装置组成的生产线。
该生产线可以加工批量较大的不同规格零件。
柔性程度低的柔性自动生产线,在性能上接近大批量生产用的自动生产线;柔性程度高的柔性自动生产线,则接近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用的柔性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的优点柔性制造系统是一种技术复杂、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它将微电子学、计算机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理想和圆满地解决了机械制造高自动化与高柔性化之间的矛盾。
具体优点如下。
第一,设备利用率高。
一组机床编入柔性制造系统后,产量比这组机床在分散单机作业时的产量提高数倍。
第二,在制品减少80%左右。
第三,生产能力相对稳定。
自动加工系统由一自或多台机床组成,发生故障时,有降级运转的能力,物料传送系统也有自行绕过故障机床的能力。
第四,产品质量高。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装卸一次完成,加工精度嵩,加工形式稳定。
第五,运行灵活。
有些柔性制造系统的检验、装卡和维护工作可在第一班完成,第二、第三班可在无人照看下正常生产。
在理想的柔性制造系统中,其监控系统还能处理诸如刀具的磨损调换、物流的堵塞疏通等运行过程中不可预料的问题。
第六,产品应变能力大。
刀具、夹具及物料运输装置具有可调性,且系统平面布置合理,便于增减设备,满足市场需要。
柔性分类主要包括1)机器柔性当要求生产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产品时,机器随产品变化而加工不同零件的难易程度。
2)工艺柔性一是工艺流程不变时自身适应产品或原材料变化的能力;二是制造系统内为适应产品或原材料变化而改变相应工艺的难易程度。
3)产品柔性一是产品更新或完全转向后,系统能够非常经济和迅速地生产出新产品的能力;二是产品更新后,对老产品有用特性的继承能力和兼容能力。
4)维护柔性采用多种方式查询、处理故障,保障生产正常进行的能力。
5)生产能力柔性当生产量改变、系统也能经济地运行的能力。
对于根据订货而组织生产的制造系统,这一点尤为重要。
6)扩展柔性当生产需要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扩展系统结构,增加模块,构成一个更大系统的能力。
7)运行柔性利用不同的机器、材料、工艺流程来生产一系列产品的能力和同样的产品,换用不同工序加工的能力。
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趋势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趋势大致有两个方面。
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扣辅助制造系统相结合,利用原有产品系列的典型工艺资料,组合设计不同模块,构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具有物料流和信息流的模块化柔性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实现从产品决策、产品设计、生产到销售的整个生产过程自动化,特别是管理层次自动化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在这个大系统中,柔性制造系统只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
1.模块化的柔性制造系统为了保证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可将其主要组成部分标准化和模块化。
加工件的输送模块,有感应线导轨小车输送和有轨小车输送;刀具的输送和调换模块,有刀具交换机器人和与工件共用输送小车的刀盒输送方式等。
利用不同的模块组合,构成不同形式的具有物料流和信息流的柔性制造系统,自动地完成不同要求的全部加工过程。
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据统计,从1870~1970年的100年中,加工过程的效率提高了2000%,而生产管理的效率只提高了80%,产品设计的效率仅提高了20% 左右。
显然,后两种的效率已成为进一步发展生产的制约因素。
因此,制造技术的发展就不能局限在车间制造过程的自动化,而要全面实现从生产决策、产品设计到销售的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特别是管理层次工作的自动化。
这样集成的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就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CIMS的主要特征是集成化与智能化。
集成化即自动化的广度,它把系统的空间扩展到市场、产品设计、加工制造、检验、销售和为用户眼务等全部过程;智能化的自动化朝深度,不仅包含物料流的自动化,而且还包括信息流的自动化。
精益生产新动向:柔性制造一些实例1、细胞生产方式: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比较,细胞生产方式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规模小(生产线短,操作人员少),另一个是标准化之后的小生产细胞可以简单复制。
由于这两个特点,细胞生产方式能够实现(1)简单应对产量的变化,通过复制一个或以上的细胞就能够满足细胞生产能力整数倍的生产需求;(2)减少场地占用,细胞是可以简单复制的(细胞生产线可以在一天内搭建完成),因此不需要的时候可以简单拆除,节省场地;(3)每一个细胞的作业人数少,降低了平衡工位间作业时间的难度,工位间作业时间差异小,生产效率高;(4)通过合理组合员工,即由能力相当的员工组合成细胞,可以发挥员工最高的作业能力水平。
如果能够根据每一个细胞的产能给予相应的奖励,还有利于促成细胞间的良性竞争。
细胞生产线的形式是多样的,有O 形,也有U形,有餐台形,也有推车形等等。
2、一人生产方式:我们看到过这样的情形,某产品的装配时间总共不足10分钟,但是它还是被安排在一条数十米长的流水线上,而装配工作则由线上的数十人来完成,每个人的作业时间不过10、20秒。
针对这样一些作业时间相对较短、产量不大的产品,如果能够打破常规(流水线生产),改由每一个员工单独完成整个产品装配任务的话,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时,由于工作绩效(品质、效率、成本)与员工个人直接相关,一人生产方式除了具有细胞生产的优点之外,还能够大大地提高员工的品质意识、成本意识和竞争意识,促进员工成长。
3、一个流生产方式:一个流生产方式是这样实现的,即取消机器间的台车,并通过合理的工序安排和机器间滑板的设置让产品在机器间单个流动起来。
它的好处是,(1)极大地减少了中间产品库存,减少资金和场地的占用;(2)消除机器间的无谓搬运,减少对搬运工具的依赖;(3)当产品发生品质问题时,可以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前部,避免造成大量中间产品的报废。
一个流生产方式不仅适用于机械加工,也适用于产品装配的过程。
4、柔性设备的利用:一种叫做柔性管的产品(有塑胶的也有金属的)开始受到青睐。
从前,许多企业都会外购标准流水线用作生产,现在却逐步被自己拼装的简易柔性生产线取代。
比较而言,柔性生产线首先可降低设备投资70-90%以上,其次,设备安装不需要专业人员,一般员工即可快速地在一个周末完成安装,第三,不需要时可以随时拆除,提高场地利用效率。
5、台车生产方式: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从一条线上转移到另一条线上,转移工具就是台车。